一、机械产品漆膜早期失效研究及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1](2020)在《石油炼化管道防腐保温隔热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进入新时期以来,人类在各个行业的生产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其中尤以石油炼化行业为甚。目前石化管道的防腐保温措施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高温、腐蚀等。所以针对石化管道作业温度高,高温保持时间长,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例如安全,保温层下腐蚀,保温节能等现实问题而针对性的设计了一套完整防腐保温隔热涂料体系势在必行。论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具体内容如下:1、对所选用的环氧树脂固化后利用TG,DSC测试其耐高温性能;将成膜物质涂布于Q235钢板上放置于120℃鼓风干燥箱中42d,涂层表现正常。表明该树脂可以在120℃的高温条件下长期工作。2、以耐高温环氧树脂为基质制备了一种耐高温防腐底漆,并对该底漆的附着力,耐介质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底漆与Q235钢板基材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5.1MPa);将涂层浸泡在纯水中42天,涂层表明完好无损;将涂层浸泡在5w%的NaOH溶液7天,表现出良好的耐碱性;将涂层浸泡在3.5w%纯水中42天,涂层表面完好无损;表明涂层具有优异的耐水、耐碱和耐盐性。3、利用耐高温环氧树脂,高反射率水分片状铝粉,高发射率SiC(200-300nm),和导热系数极低的空心玻璃微珠,适量助剂分别制备红外反射涂层,红外发射涂层和热阻隔涂层。金属铝粉不仅具有金属对红外线的较高反射率,而且铝粉在涂膜干燥固化的过程中可以定向排列于涂层中形成镜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涂层的红外反射效率,研究了剪切速率(600rpm)、铝粉的平面尺寸(8μm),填充量(60%)时涂层红外反射性能最佳。由于分子转动能级和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会形成宽泛的红外辐射带,因为SiC是一类性能良好的全波段高发射率材料,研究发现SiC填充量(10%)、多种红外辐射填料共同作用(Al2O3、CoO等)时且厚度为20-30μm涂层红外辐射性能达到最优(0.94)。玻璃微珠具有极薄且低导热系数的外壁,内部不流动的空气也可以近似认为是真空,并且涂层在固化的过程中,空心玻璃微珠与空心玻璃微珠、树脂之间会形成空气层,大大降低涂层的导热系数,研究发现分散空心玻璃微珠的最佳分散速率(200rpm),玻璃微珠填充量(40%)时热阻隔涂层的综合能力达到佳。4、利用自制的保温层防腐涂料,红外辐射涂料,红外反射涂料和隔热涂料对管道进行组合涂装,并对该涂层的保温,隔热,节能效果进行测试。在复合层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将120℃的管道降至表面温度在50℃以下,总厚度约3-3.5mm。
周乐[2](2019)在《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及养护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在迅速发展,新建的大跨径钢桥越来越多,钢桥面沥青铺装作为钢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桥梁通道的正常运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从结构特性和铺装材料上都区别于常规路面铺装,对此方面的维护研究较少。那么如何对钢桥面沥青铺装的使用状况进行评定,提出相应的快速关键养护技术,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钢桥面铺装结构进行分类介绍,并全文针对钢桥面典型铺装结构浇注式(Guss Asphalt)+SMA(Stone Mastic Asphalt)的破坏形式进行了分类,分析其成因和破坏基理,提出该种铺装结构的使用状况评价的指标和标准,研究了钢桥面沥青铺装关键的养护维修方案。在此基础之上,结合钢桥面沥青铺装工程应用,为后期同类铺装体系养护形成评价与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如下:(1)在对钢桥面沥青铺装常见病害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钢桥面沥青铺装使用状况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为运营期大桥钢桥面沥青铺装使用状况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2)针对常见病害研究开发了两项关键钢桥面铺装养护技术,即直投改性浇注式沥青修补技术和超固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3)在使用状况评价指标和各病害分类的基础上,针对各评价指标和对应的养护阙值提出对应的养护决策方法,同时对各种病害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4)结合钢桥面沥青铺装养护案列,提出针对钢桥面沥青铺装的养护维修方案,为指导大面积钢桥面沥青铺装评价和养护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王昕[3](2019)在《基于SPC江铃陆风涂装厂生产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生活的改善,汽车已经完美融入现代生活之中。江铃汽车是江西省的本土企业,随着愈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质量提升是江铃陆风汽车公司争得一席之地的法宝。涂装对汽车制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涂装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车质量。本文基于SPC江铃陆风涂装厂的生产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方法,认真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经调查发现:江铃陆风汽车公司汽车销量遭遇滑铁卢,汽车质量有待提升。而后通过介绍涂装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的相关理论基础,从国内外学者对于统计过程控制研究理论基础出发,发现统计过程控制在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研究过少。统计过程控制可确保生产制造过程的持续稳定,对产品异常波动可以提前预测,最终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其次分析江铃陆风涂装厂的质量管理现状。根据售后反馈信息查明涂装厂目前存在的售后车身生锈问题波动较大。油漆膜厚无法精准把控导致车身生锈问题严重。特此通过制定关键测量点,选取统计过程质量控制图并进行绘制,分析涂装厂油漆膜厚的控制图,针对出现的异常点进行整改和优化。最后,从涂装厂到公司其他相关部门制定实施保障制度,确保SPC管理工作的顺利施行,从而使涂装厂的油漆膜厚得到有效控制,车身过程控制水平得到了较为明显地提高,陆风涂装厂的关键质量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相关研究,为江铃陆风涂装厂过程质量分析与质量控制提供了实践方法和依据,同时这种统计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方式也可供其他类似企业进行参考借鉴。
施琦[4](2018)在《探究机械表面涂层早期缺陷与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工程机械表面涂层的优良程度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工程机械产品的品牌以及工程机械产品的形象,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以及产品经销商开始注重工程机械表面涂层的早期缺陷与防治措施。
魏然[5](2019)在《某大型车企厂房美化翻新项目设计与实施研究》文中提出某大型合资车企厂房已投产10余年,厂房内部的基础设施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旧。在有限资源下,该企业希望系统地对厂房进行翻新规划、最大限度地实现翻新效果,以便改善员工的生产办公环境、提升公司的对外宣传形象。本论文以该大型车企的美化翻新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将安全工程的理念和原理全方位地运用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中。通过施工风险识别方法、施工现场建设项目团队效能测量方法、系统分析方法、PDCA理论等,在可行性分析阶段系统地分析施工存在的风险情况、施工期间作业干涉的发生概率,并明确了安全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将事前制定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切实运用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安全绩效。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通过对在生产期间的厂房现状分析,在施工时间短、可施工时间同时存在许多其它施工项目的约束条件下,选择何种美化工艺能够在可行性、安全性、美观性、经济性等方面取得较好的平衡。(2)在明确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区域的同时,系统地对施工方法自身存在的风险以及各个施工项目间干涉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同时提出对策方法。(3)运用关于系统分析的理论,对项目实施系统划分为目标、对象、行为、组织几个子系统,同时提出了系统提升承包商管理(进度、安全、现场)能力的工具表格,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4)切实将方法运用到项目的实际推进管理过程,项目无论在效果、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得到了公司上下领导的一致认可。随着社会向前进步,美化工作环境也将成为越来越多的车企经营者的追求。伴随着大量早期投产的厂房因设施老化导致工作环境恶化,在厂房不重建的大前提下,必然有大量车企需要对厂房进行美化翻新。本论文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将为需求人员提供较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郑小聪[6](2018)在《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防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桥面铺装是大跨径钢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业界公认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一方面是因为钢桥面铺装特殊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使用要求,另一方面是与之相适应的铺装材料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水平很难使材料本身的优越性能不打折扣地呈现到工程当中。环氧沥青混凝土因为具有良好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和与钢板良好的追随性,尤其是热拌环氧沥青(日本TAF)混凝土的施工可控性好、质量可靠度高、所需养护时间短和无需专用施工设备等特点优势,使其被逐渐推广应用到大跨径钢桥面铺装上。但热拌环氧沥青(日本TAF)铺装的施工仍需克服影响施工质量因素及环节多和防范“鼓包”、“死料”这两个造成主要病害的关键质量风险,解决对施工组织及应急保障要求高、对防水要求苛刻等问题。因此,研究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防控措施,对提高钢桥面铺装施工可靠度、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大榭第二大桥主桥钢桥面铺装工程为依托,针对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传统的施工方法和“鼓包”检测方法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质量风险等问题,从“执行层”的风险管理定位层级出发,按“不可接受风险”和“静态风险”的风险类别,结合本项目工程特点、环氧沥青施工特点、传统施工方法、全幅摊铺施工新技术应用及养护阶段等五方面潜在的质量风险及质量控制难点,对热拌环氧沥青(日本TAF)铺装在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成后(养护阶段)的“人、机、料、法、环”要素和“人、技术、管理、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总结对策与质量风险防控措施,提出“全幅摊铺施工技术”及“红外热成像仪检测鼓包技术”等质量防控措施,并得到了成功实施,大幅提升了钢桥面铺装整体施工质量,为主桥后续工程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大榭第二大桥主桥钢桥面铺装施工所采取的各项质量风险防控措施和应用全幅摊铺施工技术及红外热成像仪检测“鼓包”技术,可提高热拌环氧沥青铺装施工的可靠度和可控性,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具有显着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徐彪[7](2018)在《加油站储发油设备防泄漏技术改造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油站安全管理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对加油站的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危险化学品储存业务单位,加油站现有的储油罐,管道,加油机等设备受设计施工,地质环境,使用寿命和日常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存在储油罐,管道,燃油加油机等部件泄漏的风险,这不仅会给油站带来油耗,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给周围环境带来污染,造成安全和环保等事故。传统的埋地单层钢油罐由于外防腐层选择不当、施工缺陷等原因;在埋地运行过程中由于腐蚀和其他因素引起的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根据国务院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底,加油站的油罐应配备防渗池或更换为双层罐,以应对埋地单层罐、单层管腐蚀泄漏问题。因此对加油站储发油设备防泄漏技术改造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加油站储油设备因腐蚀发生的泄漏现象,结合某企业储发油设备的腐蚀泄漏及防漏措施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从设计施工不规范、选材不合理、设备防腐蚀密封失效、制度不完善未落实等方面,对目前加油站储发油设备泄漏现状进行分析。查明各加油站在不同使用环境下设备发生泄漏的特点和原因,研究制定在现有人员、技术设备条件下加油站可用于日常操作的泄漏排查方法和应急处置措施。随后,从工艺可靠性设计、设备防腐蚀设计,以及泄漏监测技术运用等方面开展深入分析,对比单层油罐+防渗池、油罐内衬、双层罐等不同防泄漏工艺技术特点,进行技术经营性分析,显示出双层油罐改造工艺在油站防泄漏工程应用中的优势和前景。结合不同类型加油站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国情的加油站设备防漏措施,并提出建立“防止泄漏等于提高经济效率”的风险管理理念。针对油站防泄漏改造工程中所涉及旧油罐操作井、管道及附件拆除,罐区开挖混泥土场地拆除,旧油罐吊装转运,双层罐管线防腐油漆除锈,排水管道、检查井及工艺管道施工,新罐区混泥土施工养护等相关过程,研究探讨单层油罐更换为双层油罐的施工改造技术方案及其安全注意事项,以期实现企业HSSE管理目标。
陈思[8](2018)在《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物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承载着千百年以来的历史文化信息,而成为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文物建筑逐渐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我国寒冷地区的文物建筑,表现出了相对复杂的病害类型及形态表征,其生成机理也较为复杂特殊,其中以冻害最为典型,即在冻害的预防及治理的过程中,其修缮材料与技术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区域应激性,十分值得深入探究。因此本文在寒地视角下,以价值为导向,进行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分析与防治研究,为我国寒冷地区文物建筑的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通过文物建筑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关系,建构价值对文物建筑保护及冻害防治的指导性与应对性理论。首先,通过寒地文物建筑的多维价值体系,分析价值评估对于文物保护主导方向的指引,价值的建立与衡量,判定不同文物建筑的重要性差异,进而设定相应的保护决策,最终体现遗产价值的核心地位。其次,利用不同价值文物建筑的等级差异性,论证了保护与治理措施的对应性。就保护的力度而言,凡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物建筑,其保护措施都更为严格谨慎;相对价值较低的文物建筑来说,其保护力度也相应较弱。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价值与等级的不同,针对其病害的勘察、监测、预防及治理的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别。文中引入中东铁路沿线文物建筑案例,进行理论分析与建构。最后,通过文物建筑的价值与冻害防治应对性,从预防性保护、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的理论层面,挖掘文物建筑价值对冻害防治的决策依据与指导方向。建构价值指导下,寒地文物建筑保护的级差性理论,以及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理论,从而形成“价值指导性、价值与保护的级差性、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理论框架。论文将田野调查、归纳分析、科学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贯穿于文物建筑保护及冻害防治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前(冻害的信息采集与病害机理分析)、中(冻害的预防调控)、后(冻害的治理措施),即从冻害的表征、冻害的发生路径、以及冻害路径的封堵等逻辑关系,对寒地文物建筑的冻害实施科学、合理、高效的勘察、分析、预防与治理程序研究。通过大量的寒地文物建筑所处环境的地理、气候、水文等的信息汇总,进行冻害的信息采集、表征分析及数据统计,建立冻害图像数据系统、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并选择量化方法。从冻害的内在因素(温湿度影响)、外在因素(冻害加剧的成因)深层挖掘不同材料及结构的文物建筑冻害发生机理。同时,在基础研究的积淀下,从寒地文物建筑材料的自身特点、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通过气象参数视角,进行宏观及微观层面的综合分析与详细阐释,深入挖掘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发生机理,为后期文物建筑冻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指导方向和决策依据。论文从宏观到微观层面,探讨寒地文物建筑的冻害预防调控机制,从不同结构、构造及材料的角度,在文物建筑保护相关原则下,研究寒冷地区文物建筑冻害治理的具体措施。首先,以冻害的核心要素为依据,提出隔离水分的具体措施,分析文物建筑冻害的湿度控制、结构检测及病害跟踪。其次,对不同价值等级的文物采取实时监测、定期检测以及病害跟踪等手段,从源头避免冻害发生。最后,文中引入大量作者本人参与的寒地文物建筑保护修复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及国际大量成熟的文物建筑病害治理案例的优势借鉴,对传统材料与新材料、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筛选,进而提出适寒性预防策略与治理措施,为我国寒地文物建筑后续的保护与治理提供借鉴性方案,从而有效地缓解文物建筑的冻害劣化趋势,进一步促进寒地文物建筑的保护进程,最终实现文物建筑的价值存续这一终极目标。
陈广强[9](2018)在《新建高速公路桥梁支座建设与养护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构造,起到传达上部结构荷载和适应结构变形的作用,其质量和工作情况直接影响桥梁的使用性和耐久性。从广东地区在役高速公路桥梁定期检测数据来看,支座病害已经成为高速公路桥梁的常见病害和多发病害,造成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支座采购及安装成本在桥梁整体项目成本中占比不大,不引起重视,另一方面由设计选型、生产制造、施工安装、维修养护等方面造成的。针对广东地区高速公路桥梁支座病害呈现多发和早发的特点,论文以桥梁累计长度占比达到63%的肇花高速公路为依托,从设计选型、生产制造、施工安装及维修养护四个方面对新建高速公路桥梁支建设及养护技术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曲线连续箱梁中墩支座采用双支座,设置偏心,可使边墩及中墩支座受力比较合理,同时也可使梁体受力趋于合理。2、设计了新型抗滑移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既解决了支座正常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滑移和丢失问题,又可实现支座的快捷、方便更换。3、在公路桥梁支座供货管理中提出准入管理办法,并通过工厂考察和验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为依托工程筛选了合格的候选供货厂家,规范了新建高速公路桥梁支座的供货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了桥梁支座质量。4、根据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的结构特点,通过辅助工实现了注浆法安装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克服了单端单支座布置方案带来的支座垫石平整度无法满足安装精度要求的问题。5、根据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支座及球型支座的常见病害类型,明确了支座检查分类及检查方法,细化了支座典型病害的检查内容,可为《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中支座技术状况评定工作提供有益补充。
赵生俊[10](2017)在《滨海电厂抗海生物附着防污涂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内滨海电厂在近十年内取得了重大的的发展,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民生与军工企业。然而利用海洋就避免不了生物污损的问题,滨海电厂的生物污损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正常运行。如何防止海洋生物污损,是滨海电厂的研究重点。防污涂料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防污技术,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防污措施。自从锡系防污涂料被禁止以来,国内就一直缺乏高性能的自抛光防污涂料。本论文采用一种新型防污树脂,通过配方的筛选研究,制备出一类适用于滨海电厂特殊环境的抗海生物附着防污涂料,同时探讨了各组分对于涂料防污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一下4个部分:1.滨海电厂实海污损生物的调查。污损生物调查主要分为近岸海域污损生物调查、取水设施污损生物调查、资料处理三个部分。调查结果表明,电厂海域主要污损生物是藤壶、贻贝以及牡蛎。2.抗海生物附着防污涂料的研制。根据滨海电厂海生物的调查结果,实验研究出了一种以新型的主链断裂型树脂作为防污涂料的成膜组分的防污涂料,解决了滨海电厂因水流速度慢而影响防污剂释放的问题;3.通过对比实验,探讨了各组分对于防污涂料的防污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铜离子渗出率的测试,得出了该新型防污涂料最佳配方;4.通过滨海电厂海域的实海挂板实验,证明了该新型防污涂料在滨海电厂海域防污期效已达1年以上。
二、机械产品漆膜早期失效研究及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产品漆膜早期失效研究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石油炼化管道防腐保温隔热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炼化管道防腐现状 |
1.2.1 保温层下腐蚀 |
1.2.2 CUI的发生机理 |
1.2.3 CUI的影响因素 |
1.2.4 CUI的抑制手段 |
1.2.5 耐高温防腐涂料的研究现状 |
1.3 炼化管道保温材料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
1.3.1 无机保温材料 |
1.3.2 有机保温材料 |
1.3.3 金属绝热材料 |
1.3.4 复合保温隔热材料 |
1.3.5 保温材料的发展方向 |
1.4 隔热涂料的分类与隔热机理 |
1.4.1 传热方式 |
1.4.2 阻隔型隔热涂料 |
1.4.3 反射型隔热涂料 |
1.4.4 辐射型隔热涂料 |
1.4.5 复合型隔热涂料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创新之处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创新点 |
第2章 炼化管道水性环氧防腐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仪器 |
2.3 制备工艺与表征手段 |
2.3.1 制备工艺 |
2.3.2 涂层基本性能测试 |
2.4 炼化管道用水性环氧树脂的耐热性测试 |
2.4.1 树脂 |
2.4.2 环氧清漆的DSC测试 |
2.4.3 环氧清漆的TGA测试 |
2.4.4 环氧清漆的耐热性测试 |
2.5 炼化管道用环氧防腐底漆防腐性能测试 |
2.5.1 耐热性测试 |
2.5.2 耐水性测试 |
2.5.3 耐酸性测试 |
2.5.4 耐碱性测试 |
2.5.5 耐盐水性测试 |
2.5.6 其它测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炼化管道保温隔热复合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制备工艺与测试手段 |
3.3 红外辐射涂层测试结果与讨论 |
3.3.1 热辐射涂层概述 |
3.3.2 碳化硅的含量对红外辐射涂层发射率的影响 |
3.3.3 其它填料对碳化硅红外辐射涂层发射率的影响 |
3.3.4 球磨时间对红外辐射填料粒径的影响 |
3.3.5 涂层厚度对红外辐射涂层发射率的影响 |
3.3.6 红外辐射涂层节能测试 |
3.4 红外反射涂层测试结果与讨论 |
3.4.1 转速对铝粉填料形态的影响 |
3.4.2 转速对铝粉在涂层中分布的影响 |
3.4.3 填料粒径对涂层红外反射性能的影响 |
3.4.4 铝粉填料填充量对涂层红外反射性能的影响 |
3.4.5 红外反射、辐射复合涂层节能测试 |
3.5 热阻隔涂层测试结果与讨论 |
3.5.1 HGB的粒径分布 |
3.5.2 转速对HGB形态的影响 |
3.5.3 转速对热阻隔涂层导热系数的影响 |
3.5.4 HGB填充量对涂层导热系数的影响 |
3.5.5 HGB填充量对涂层微观结构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性环氧保温隔热复合涂层的验证性实验 |
4.1 实验仪器与原料 |
4.1.1 实验仪器 |
4.1.2 实验原料 |
4.2 样品的制备 |
4.3 测试方法 |
4.4 测试结果 |
4.4.1 隔热性能测试结果 |
4.4.2 节能性能测试结果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及养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线路 |
第二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典型病害分析 |
2.1 钢桥面沥青铺装病害形式及特点 |
2.1.1 裂缝 |
2.1.2 车辙 |
2.1.3 脱层及推移 |
2.1.4 松散、掉粒、坑槽 |
2.1.5 鼓包 |
2.2 钢桥面铺装病害成因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体系研究 |
3.1 沥青铺装层铺装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1 现行规范评价指标 |
3.1.2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
3.1.3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指标 |
3.2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定体系研究 |
3.2.1 研究范围 |
3.2.2 研究方法 |
3.2.3 使用状况评价指标分析 |
3.3 钢桥面沥青铺装使用状况评价标准 |
3.4 养护决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关键养护技术研究 |
4.1 直投改性浇注式沥青修补技术 |
4.1.1 直投型浇注式沥青开发 |
4.1.2 直投改性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 |
4.1.3 直投改性剂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 |
4.1.4 小型移动式拌合设备开发 |
4.2 超固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 |
4.2.1 原材料 |
4.2.2 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
4.2.3 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分析 |
4.2.4 凝胶特性 |
4.2.5 相结构分析 |
4.2.6 SCS超固封层配合比设计 |
4.2.7 SCS超固封层路用性能分析 |
4.2.8 SCS超固封层开放交通时间分析 |
4.2.9 SCS超固封层使用条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养护措施 |
5.1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病害养护技术 |
5.1.1 裂缝养护技术 |
5.1.2 车辙养护技术 |
5.1.3 松散、掉粒、坑槽养护技术 |
5.1.4 脱层、推移养护技术 |
5.1.5 鼓包养护技术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程应用 |
6.1 项目概况 |
6.2 养护管理目的与工作原则 |
6.3 养护数据分析及使用状况评价 |
6.3.1 日常性养护 |
6.3.2 钢桥面沥青铺装病害处理 |
6.3.3 钢桥面沥青铺装使用性能检测 |
6.4 养护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SPC江铃陆风涂装厂生产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SPC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汽车涂装质量管理 |
2.1.1 汽车涂装质量要点 |
2.1.2 汽车涂装质量评价 |
2.2 统计过程控制 |
2.2.1 统计过程控制的概述 |
2.2.2 统计过程控制的理论基础 |
2.2.3 统计过程控制的质量控制图 |
2.3 过程能力指数分析 |
2.3.1 过程能力指数计算 |
2.3.2 过程能力指数评价 |
第3章 江铃陆风涂装厂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1 江铃陆风涂装厂简介 |
3.1.1 江铃陆风涂装厂组织机构 |
3.1.2 江铃陆风涂装厂布局分析 |
3.1.3 陆风涂装厂工艺流程及工艺要求评价 |
3.2 江铃陆风涂装厂的过程质量管理 |
3.2.1 江铃陆风涂装厂现有检验方式 |
3.2.2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
3.2.3 江铃陆风涂装厂的过程质量响应方式 |
3.3 江铃陆风涂装厂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质量指标未达公司要求 |
3.3.2 质量指标横向对标差距大 |
3.4 陆风涂装厂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
3.4.1 指标分析 |
3.4.2 油漆膜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
第4章 SPC在江铃陆风涂装厂的实施 |
4.1 控制图的制定 |
4.1.1 可行性研究 |
4.1.2 控制图的选择 |
4.1.3 控制图模板绘制 |
4.2 SPC的选点 |
4.2.1 钣金油漆工序 |
4.2.2 油漆膜厚测量点 |
4.3 利用SPC工具进行整改 |
4.3.1 绘制控制图 |
4.3.2 SPC数据分析 |
4.3.3 事件日志分析 |
4.3.4 对失效原因进行整改 |
4.4 SPC结合QCM管控 |
4.4.1 建立影响因素管控表 |
4.4.2 搭建QCM管控表 |
第5章 SPC保障措施及成效 |
5.1 SPC实施保障 |
5.1.1 建立公司保障制度 |
5.1.2 制定江铃陆风涂装厂保障制度 |
5.2 SPC实施成效 |
5.2.1 过程能力指数提升 |
5.2.2 关键指标提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探究机械表面涂层早期缺陷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机械表面涂层的早期损坏与存在的缺陷 |
1.1 工程机械缝隙缺陷与防治措施 |
1.2 工程机械锐边缺陷与防治措施 |
1.3 工程机械内角与易积尘积水部分缺陷与防治措施 |
1.4 工程机械多材质部件与表面组合的缺陷与防治措施 |
2 工程机械表面涂层起泡问题与防治措施 |
2.1 起泡的原因 |
2.1.1 可溶性物质的存在 |
2.1.2 水汽的残留 |
2.2 防治措施 |
3 工程机械表面涂层开裂问题及防治措施 |
4 结语 |
(5)某大型车企厂房美化翻新项目设计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工作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1.4.2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大型车企的翻新项目系统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
2.1 概述 |
2.2 大型车企的翻新项目系统规划的必要性 |
2.2.1 现状 |
2.2.2 海外办公环境案例 |
2.2.3 营销促进 |
2.3 大型车企的翻新项目系统规划的原则 |
2.3.1 可行性 |
2.3.1.1 工作日 |
2.3.1.2 翻新对象选择 |
2.3.1.3 工艺 |
2.3.2 美观度 |
2.3.3 安全性 |
2.3.4 环保性 |
2.3.5 经济性 |
2.3.6 原则共同作用 |
2.4 大型车企的实施翻新项目系统规划的方法 |
2.4.1 工艺测验 |
2.4.2 工艺评价 |
2.4.3 测试标准确定 |
2.4.4 工艺效率&工时需求 |
2.4.5 规划依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型车企翻新项目安全性分析和系统实施效率 |
3.1 概述 |
3.2 大型车企的实施翻新项目系统实施的安全性及对策思路 |
3.2.1 大型车企安全管理情况 |
3.2.2 大型车企安全风险定义 |
3.2.3 安全风险识别&分析 |
3.2.4 安全风险对应思路 |
3.3 大型车企的翻新项目系统实施时工程干涉概率&对应思路 |
3.3.1 概念 |
3.3.2 两个及以上单位相互干涉的概率及对应研究 |
3.3.3 同一单位相互干涉的概率及对应研究 |
3.4 大型车企的翻新项目系统实施的效率 |
3.4.1 输入分析与减少输入 |
3.4.2 输出分析与输出提升 |
3.4.3 实际情况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车企的翻新项目管理方案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概述 |
4.2 某大型车企的翻新项目系统分析 |
4.2.1 工程项目的目标系统 |
4.2.2 工程项目的对象系统 |
4.2.3 工程项目的行为系统 |
4.2.4 工程项目组织系统 |
4.3 某大型车企的翻新项目系统设计 |
4.3.1 目标系统设计 |
4.3.2 对象系统设计 |
4.3.3 行为系统设计 |
4.3.4 组织系统设计 |
4.4 某大型车企的实施翻新项目系统实施方法 |
4.4.1 目标系统实施方法 |
4.4.2 对象系统实施方法 |
4.4.3 行为系统实施方法 |
4.4.4 组织系统实施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大型车企的翻新项目系统实施的效果与比较 |
5.1 概述 |
5.2 某大型车企的实施翻新项目系统实施过程 |
5.2.1 招标过程 |
5.2.2 准备过程 |
5.2.3 施工过程 |
5.2.4 验收过程 |
5.3 某大型车企的翻新项目实施效果 |
5.4 某大型车企的翻新项目实施效果与同类项目的比较 |
5.4.1 在生产的厂房与废置厂房美化翻新的比较 |
5.4.2 系统进行厂房翻新与零星进行厂房(维保)翻新的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钢桥面铺装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钢桥面铺装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质量与风险管理理论 |
2.1 风险理论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风险的特征和性质 |
2.1.3 风险的构成要素 |
2.1.4 风险的分类 |
2.2 质量风险 |
2.2.1 质量和质量风险的定义 |
2.2.2 质量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对象 |
2.2.3 质量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流程 |
2.2.4 质量风险的识别和评价 |
2.2.5 质量风险的控制 |
2.3 质量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2.3.1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2.3.2 质量风险研究现状 |
2.3.3 施工质量风险研究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桥面铺装技术特点与病害研究 |
3.1 钢桥面铺装材料性能特点 |
3.1.1 环氧沥青混凝土与其他铺装材料的比较 |
3.1.2 日本TAF与美国ChemCo及国产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材料的比较 |
3.2 钢桥面铺装方案技术特点 |
3.2.1 美国ChemCo环氧沥青铺装方案技术特点 |
3.2.2 日本TAF环氧沥青铺装方案技术特点 |
3.2.3 国产环氧沥青铺装方案技术特点 |
3.2.4 浇注式沥青(浇注+SMA)铺装方案技术特点 |
3.2.5 ERS(SMA+RA05+EBCL)铺装方案技术特点 |
3.2.6 钢桥面铺装方案技术综合比较分析 |
3.3 钢桥面铺装病害类型与成因分析 |
3.3.1 钢桥面铺装技术应用及实例效果 |
3.3.2 钢桥面铺装病害类型及特点 |
3.3.3 钢桥面铺装病害成因分析 |
3.4 各种铺装方案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 |
3.4.1 环氧沥青铺装结构(EA+EA) |
3.4.2 浇注式沥青铺装结构(GA+SMA) |
3.4.3 树脂沥青铺装组合体系(ERS)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研究 |
4.1 工程概况 |
4.1.1 主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形式 |
4.1.2 主桥钢桥面铺装主要工程数量 |
4.1.3 工程自然环境及条件(气候与水文) |
4.1.4 主桥钢桥面铺装工作条件 |
4.1.5 主桥钢桥面铺装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 |
4.2 主桥钢桥面铺装热拌环氧沥青施工工艺 |
4.2.1 钢桥面板喷砂除锈及防腐层施工 |
4.2.2 钢桥面环氧防水粘结层及粘结层的施工 |
4.2.3 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施工 |
4.3 本项目工程特点分析 |
4.3.1 项目工程特点 |
4.3.2 主桥钢桥面铺装方案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
4.4 主桥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分析 |
4.4.1 本项目工程特点的质量风险分析 |
4.4.2 环氧沥青施工特点的质量风险分析 |
4.4.3 环氧沥青传统施工方法的质量风险分析 |
4.4.4 全幅摊铺施工新技术应用的质量风险分析 |
4.4.5 养护阶段的质量风险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防控措施研究 |
5.1 热拌环氧沥青施工质量风险防控总体思路 |
5.2 热拌环氧沥青施工质量风险防控措施研究 |
5.2.1 施工技术创新防控措施 |
5.2.2 施工组织防控措施 |
5.2.3 工艺控制防控措施 |
5.2.4 设备改造及工艺改进防控措施 |
5.2.5 施工保障防控措施 |
5.2.6 精细化管理防控措施 |
5.2.7 防“粘轮”措施 |
5.2.8 防“死料”措施 |
5.2.9 防“鼓包”措施 |
5.2.10 防水防污染措施 |
5.2.11 雨季施工防控措施 |
5.2.12 其他防控措施 |
5.2.13 养护阶段“鼓包”的查排防控措施 |
5.3 应用效果与评价 |
5.3.1 大榭第二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应用效果 |
5.3.2 大榭第二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应用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加油站储发油设备防泄漏技术改造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
1.3.1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
1.3.2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
1.3.3 双层罐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加油站储发油设备泄漏现状及原因分析 |
2.1 加油站油品泄漏现状调查 |
2.2 加油站储发油设备泄漏原因分析 |
2.2.1 早期加油站工艺设计及施工不规范 |
2.2.2 设备选材不合理及使用寿命短 |
2.2.3 介质腐蚀 |
2.2.4 日常维护管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加油站储发油设备防泄漏技术改造 |
3.1 设备防腐蚀优化设计 |
3.2 择优选择防渗改造工艺技术 |
3.2.1 “单层罐+防渗池”改造技术 |
3.2.2 油罐内衬改造技术 |
3.2.3 单层罐置换成双层罐改造技术 |
3.3 油罐清洗作业 |
3.4 维护管理措施 |
3.5 泄漏检测技术 |
3.5.1 液位仪(计)时时自动监测 |
3.5.2 站点实际应用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层罐防泄漏技术运用效果分析 |
4.1 双层罐的原理 |
4.2 双层罐的种类 |
4.3 双层罐的优势 |
4.3.1 企业站点使用情况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
1.3.2 研究要点 |
1.3.3 相关概念的厘定 |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2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研究的价值导向性 |
2.1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的多维体系 |
2.1.1 价值体系的核心性 |
2.1.2 价值体系的指导性 |
2.1.3 价值体系的多样性 |
2.2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与保护的级差性 |
2.2.1 我国文物建筑的等级划分 |
2.2.2 冻害防治与管理的等级差异 |
2.2.3 病害治理与价值的等级对应 |
2.3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 |
2.3.1 预防性保护的价值延续 |
2.3.2 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价值评判 |
2.3.3 “主动保护”的价值关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信息采集 |
3.1 文物建筑冻害的物理环境信息 |
3.1.1 温度作用要素 |
3.1.2 湿环境作用要素 |
3.1.3 冻融循环作用要素 |
3.2 文物建筑冻害的图像信息采集 |
3.2.1 文物建筑冻害的形态表征梳理 |
3.2.2 文物建筑冻害的定性等级评定 |
3.2.3 文物建筑冻害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 |
3.3 文物建筑冻害的数据信息分布统计 |
3.3.1 墙脚构造的冻害数据调查 |
3.3.2 主体围护结构冻害数据调查 |
3.3.3 装饰及附属构件的冻害数据调查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分析 |
4.1 冻胀作用的温湿度影响 |
4.1.1 材料自身的吸湿性 |
4.1.2 水分来源及作用机理 |
4.1.3 冻融循环的侵蚀原理 |
4.2 冻害加剧的劣化机制 |
4.2.1 构件及构造的失效缺陷 |
4.2.2 维护及管理的不当问题 |
4.2.3 光照及风速的催化因素 |
4.3 典型冻害的发生机理 |
4.3.1 酥碱的冻害发生机理 |
4.3.2 层裂的冻害发生机理 |
4.3.3 裂缝的冻害发生机理 |
4.3.4 冻害机理实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预防调控 |
5.1 文物建筑冻害的宏观调控 |
5.1.1 排水系统的改进 |
5.1.2 防潮设施的改进 |
5.1.3 防渗维护的改进 |
5.2 文物建筑冻害的中观防护 |
5.2.1 建筑构件的湿度控制 |
5.2.2 建筑结构性能的检测 |
5.2.3 建筑整体的病害跟踪 |
5.3 文物建筑冻害的微观应对 |
5.3.1 墙体基础水线的预防 |
5.3.2 墙体表面酥碱的预防 |
5.3.3 墙体内部冷凝的预防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治理措施 |
6.1 不同结构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
6.1.1 石质文物的评估与检测 |
6.1.2 砖木结构的保护与修复 |
6.1.3 石构建筑的清洗与材料替换 |
6.2 不同构造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
6.2.1 线脚及构件的防水性技法 |
6.2.2 砂浆粘结剂的适寒性实验 |
6.2.3 砌块及构造的可逆性工艺 |
6.3 不同材料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
6.3.1 抗脆性面层的改良 |
6.3.2 抗冻性材料的补缝 |
6.3.3 抗裂性技法的加固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新建高速公路桥梁支座建设与养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2 支座设计选型技术研究及分析 |
2.1 支座选型要求 |
2.2 支座设置方式研究 |
2.3 支座型号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3 支座供货及安装技术研究及分析 |
3.1 支座供货技术 |
3.1.1 支座技术要求 |
3.1.2 支座准入管理模式研究 |
3.1.3 支座质量检测要求 |
3.1.3.1 板式橡胶支座质量检测 |
3.1.3.2 盆式支座质量检测 |
3.1.3.3 球型支座性能检验 |
3.1.3.4 结果判定 |
3.2 支座安装技术研究 |
3.2.1 安装前准备 |
3.2.2 安装方法 |
3.2.3 安装验收规则 |
3.3 本章小结 |
4 支座试验及分析 |
4.1 新型支座设计 |
4.2 支座安装方法试验 |
4.3 本章小结 |
5 支座维修养护技术研究及分析 |
5.1 支座状态检查 |
5.2 支座维修养护 |
5.3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滨海电厂抗海生物附着防污涂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滨海电厂生物污损现状 |
1.1.2 主要污损生物 |
1.2 滨海电厂主要防污技术 |
1.2.1 涂刷防污涂料 |
1.2.2 注入氯 |
1.2.3 注入其他药剂 |
1.2.4 电解海水防污 |
1.2.5 电气防污 |
1.2.6 运用流速和高水温防止附着 |
1.2.7 除贝装置 |
1.2.8 人工或者水下机器人清扫 |
1.3 防污涂料的发展历史 |
1.4 滨海电厂防污涂料的使用现状 |
1.4.1 硅系防污涂料 |
1.4.2 含有防污剂的涂料 |
1.5 国内防污涂料的发展现况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表征方法 |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2.1.1 实验仪器 |
2.1.2 主要实验试剂和药品 |
2.1.3 其他辅助实验材料 |
2.2 实验和表征方法 |
2.2.1 涂层的制备 |
2.2.2 样板的制备 |
2.2.3 铜离子渗出率测试 |
2.2.4 磨蚀率 |
2.2.5 动态模拟 |
2.2.6 浅海挂板 |
第3章 防污涂料的复配研究 |
3.1 引言 |
3.2 滨海电厂污损生物调查 |
3.3 防污涂料配方设计 |
3.3.1 树脂的筛选 |
3.3.2 防污剂的筛选 |
3.3.3 颜填料的筛选 |
3.3.4 助剂的选择 |
3.3.5 溶剂的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防污涂料防污性能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海洋生物的附着机理 |
4.2.1 分子条件膜的形成 |
4.2.2 微生物皮膜的形成 |
4.2.3 宏观污损生物的形成 |
4.2.4 影响生物附着的主要因素 |
4.3 不同树脂含量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
4.4 防污剂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
4.4.1 氧化亚铜含量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
4.4.2 有机防污剂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
4.5 颜填料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
4.5.1 氧化锌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
4.5.2 氧化铁红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
4.6 温度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
4.7 磨蚀率的评价 |
4.8 实海挂板评价 |
4.8.1 青岛实海挂板实验 |
4.8.2 滨海电厂海域挂板实验 |
4.9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四、机械产品漆膜早期失效研究及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石油炼化管道防腐保温隔热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王振.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2]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及养护技术研究[D]. 周乐.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5)
- [3]基于SPC江铃陆风涂装厂生产质量控制研究[D]. 王昕.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4]探究机械表面涂层早期缺陷与防治措施[J]. 施琦. 内燃机与配件, 2018(22)
- [5]某大型车企厂房美化翻新项目设计与实施研究[D]. 魏然.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防控研究[D]. 郑小聪.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6)
- [7]加油站储发油设备防泄漏技术改造优化[D]. 徐彪.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8]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D]. 陈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9]新建高速公路桥梁支座建设与养护技术研究[D]. 陈广强. 暨南大学, 2018(05)
- [10]滨海电厂抗海生物附着防污涂料的研究[D]. 赵生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