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攀高与超标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罗亚轮[1](2019)在《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增加就业推动民生的重要保障。传统制造业是一国工业的基础,是一国GDP的重要来源,也是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伴随着全球经济乏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特点,这就对各行业各企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但我国传统制造业以粗放、密集劳动为主要发展方式,且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这种产能过剩是相对品质不高,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的相对过剩。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之下,传统制造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创新协调绿色发展之路。四川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数量多,其发展虽灵活但也存在基础薄、抗风险能力弱、创新动力不足、资金短缺等方面问题。此外,四川省远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在川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举步维艰,这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走创新发展之路。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其存在的人才匮乏、资金不足及缺乏有力机制等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此外,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以及网络搜集整理的资料,本文主要涉及的四川省传统制造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因此,本文讨论的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以及统计的数据只涉及上述行业。本文以创新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小企业及传统制造业概念进行界定,并整理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有关创新发展的理论。其次,以详实的数据为支撑,分析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企业取得的经济贡献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以及政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的成绩。深度分析其存在融资难、企业内外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及并究其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企业提高自身创新发展能力,政府打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适应经济转型变化,以创新推动企业升级的对策。
刘宗涛[2](2017)在《新常态下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类型的发展观。在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的探索中,我们党的发展理论分别经历了新民主主义发展观、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改革开放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等几种类型发展观的历史演变。这些发展理论都汲取了前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并以前人发展实践为基础,对前人发展理论进行积极扬弃,体现了我们党的发展理论在继承、改革和发展上的统一。新常态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在内外主客观条件变化下,产生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常态主要是体现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上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一个过渡转化阶段。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必须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针对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集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中国十三五及更长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常态这一新的历史阶段的新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五大发展理念立论的基础,新常态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发展阶段理论。五大发展理念使发展的涵义更加丰富,使发展的内涵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人成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核心思想的复归和坚持。五大理念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牢牢扭住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经济基础上的破解之法。五大发展理念简单明了,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概括性,彰显了我们党的理论风格的新变化和新气象,具有了新的涵义、风格和力量。五大发展理念自成体系,形成了一个内在统一、内外呼应的有机系统。五大发展理念既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又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创新针对发展动力问题,创新驱动、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然途径;协调针对发展不平衡问题,强调抓薄弱环节和补齐短板,增强发展平衡性和持续性,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绿色针对人与自然矛盾问题,坚持和实现绿色发展,才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开放针对内外联动问题,开放发展是中国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基础;共享针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必须共建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种发展理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共性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中国个性和阶段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具体表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般原理:体现了人民既是发展主体又是发展目的原理;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及其创新的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体现了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思想;体现了事物发展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原理等等。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有机统一性、人民至上性、现实针对性和时代趋势性。坚持和实现五大发展理念,需要有领导力量、体制机制改革、法治等方面的战略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发展也不例外。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养和能力。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说到底就是制度改革,改变旧制度、旧体制,破除一切不利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起有利于实施五大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才能保障五大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熊理思[3](2016)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与其他法律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文中认为本论文以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与其他法律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为题,通过数据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借鉴等方法,综合论证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与民事保护、行政保护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子问题:一是基本概念。什么是知识产权?什么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什么是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二是价值取向。是否有必要对知识产权进行刑事介入,如何制定刑事保护的标准?国际社会和国内发展对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有哪些要求和期待?三是刑事保护与民事保护、行政保护之间在宏观上和具体操作上存在哪些冲突,应如何协调?理论上,刑事保护与民事保护、行政保护相互配合,实践中三者之间却时有冲突。为此,笔者根据中国知识产权局和最高人民法院近十年发布的官方数据、我国涉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部门法以及相关国外立法和国际条约、北大法宝和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百余起真实案例精心绘制了二十余张图表,力图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展示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现状以及其与其他法律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除导论外,本文由五章组成,约15万字(含注释)。第一章介绍了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概念,以及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基本路径。第一节是关于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目前,对知识产权进行定义,主要有“列举式”和“概括式”两种方法,相比而言,“列举式”更符合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我国刑事立法、民法立法和行政立法上对知识产权的定义也均采用的是列举法。三大部门法共同列举到的知识产权有着作权和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四种,本文对知识产权的讨论也以这四项子权利为基础。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有客体的非物质性、法定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第二节介绍了知识产权的侵权与保护。我国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列举了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其中构成民事违法的侵权种类最多,其次是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有侵权就有反侵权,知识产权保护路径可以分为公力救济(法律保护)、私力救济(个人保护)、民间救济(社会保护)三种,其中法律保护是主导。第三节专门介绍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包括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国外知识产权保护概况和我国近十年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状况。第二章是关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发展概况。第一节是关于国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轨迹,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国际条约对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第二节是关于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轨迹,主要体现在立法上日趋严厉和司法上不断创新两个方面。第三节是关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必要性分析。知识产权的特点、知识产权犯罪的特点和刑事法本身的特点都决定了有必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第四节是关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国际化。知识产权日益国际化实际上是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的多重影响。第五节是关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本土化。在本土化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三大原则,即履行国际义务原则、国家利益优先原则、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第三章讨论了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面临的“刑、民、行”宏观冲突问题。该章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第二章的进一步深化,又为引出第四章和第五章做理论铺垫。第一节指出除知识产权领域外,在其他法律领域上也普遍存在“刑、民、行”保护相冲突的现象。冲突主要体现在介入范围、立法标准、程序适用、权力分配四个方面。第二节、第三节重新回到知识产权问题,讨论知识产权“刑、民、行”保护间的宏观冲突。其中,第二节讨论的是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与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之间的冲突,第三节讨论的是公法保护公权利与私法保护私权利之间的冲突。第四章论述了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与民事保护的具体冲突与协调。第一节以着作权犯罪为例讨论了刑事与民事在法律文本上的冲突。例如,刑事司法解释在对着作权的一些法律术语进行解释时突破了刑法的立法本意,造成刑事上与民事上对这些法律术语理解的不一致。笔者认为,对同一个法律术语而言,刑事上和民事上可以有做出不一样的界定,但这种界定应由立法作出,而不应由司法解释作出,且刑事司法解释应与刑事立法本意保持一致。第二节以侵犯商业秘密罪为例,阐述了刑事与民事在司法认定上的冲突。例如,在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是否包括过失这一问题上,理论界存在分歧;在侵犯商业秘密罪以何标准定罪量刑问题上,司法界也不一致。与着作权法律术语中的刑民界定不一致截然不同的是,侵犯商业秘密罪在立法和司法上过于依赖民事,但因民事本身存在多重判断标准,导致刑事认定也陷入茫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刑事立法建立符合刑事认定规律的自身标准。第三节以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审理时的程序适用为例,阐述了司法界对刑事程序与民事程序的选择性冲突。笔者认为在知识产权刑民交叉案件中,“先民后刑”比“先刑后民”更加合理。但在现有框架下,“先民后刑”缺乏法律依据,因此只能对“先刑后民”作出进一步完善。第五章论述了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与行政保护的具体冲突与协调。第一节阐述了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与行政保护在实体上的冲突与协调。实体性冲突主要体现在立法权限、法律认定、证据效力三个方面;冲突原因主要是行政犯在犯罪构成上依赖行政立法,在违法性评价上依赖于行政执法;破解之道是改这种“依赖”为“参考”,坚持刑事司法的独立性。第二节阐述了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与行政保护在程序上的冲突与协调。程序性冲突集中体现在行政程序与刑事程序在衔接过程中案件移送率低和以罚代刑等问题上;主要原因有法律依据杂乱、移送门槛过高、证据转化困难、缺乏协作监督等;与之对应地,要破解刑行程序性冲突就要从统一法律依据、规范刑事立案标准、加强证据转化和协作监督等方面入手。
徐雁[4](2010)在《对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罚设置的反思与重构——以DS362案审结为背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言2007年4月10日,美国政府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第1条和第4条,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第64条之规定,要求与我国政府就着作权法、海关措施和刑事门槛等知识产权保护及执行问题进行磋商。由于历时两天的双边谈判未能取得实质进展,2007年8月13日,美国政
刘玲[5](2007)在《TRIPS协议、美国关税法337条款及其关系研究 ——以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TRIPS协议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极力推动下产生的,它在实现了与原有的知识产权公约有机衔接的同时,又创建了新的知识产权基本原则,并规定了更为广泛的实体内容,促进了保护制度的统一和保护水准的提升,也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产生了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在中美同为WTO成员的新形势下,在TRIPS协议更多体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意志的前提下,当中美贸易中进口到美国的产品侵犯了美国企业依美国制定法拥有的知识产权时,中国企业仍摆脱不了美国依据国内关税法337条款采取单方面贸易措施的境遇。337条款主要规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进行调查的行为,实践中主要与侵犯知识产权相关。它提供了快速有效的调查程序和威力较大的救济措施,从而会使被诉企业甚至是非涉案相关企业被迫失去美国市场。TRIPS协议中与337条款相关的条文,主要体现在TRIPS协议的第3条、第41条、第50条、第51条、第52条中。仅通过对二者条文对比这一表层分析来看,除TRIPS协议第41条第2款因其自身过于弹性的规定无法认定337条款是否与之相符外,二者总体上是一致的。但通过对337条文的理念、价值取向以及实际效果分析,发现从本质上而言,337条款与TRIPS协议是相矛盾的。但由于美国所处的强势地位以及337条款与TRIPS协议表面一致所具有的迷惑性,337条款与TRIPS协议一致性的争论,还会在一定时期继续存在。认为二者相符合和二者相矛盾不同的观点会持续并存。337条款与TRIPS协议一致性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启示包括:利用337条款;借鉴美国利用国内法影响国际规则的做法;利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排除美国国内法的适用。二者非一致性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启示包括:利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迫使其做出改变;警惕美国无视国际规则的危险做法;借鉴美国顶住国际压力,有保留地修改337条款的做法。此外,还应从TRIPS协议的弹性条款导致337条款性质无法认定寻求对中国的启示。最后,应放眼337条款与TRIPS协议视野之外,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维护权利以及制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李强[6](2006)在《知识产权制度合理性考辨——以制度的伦理性和效用性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已是普遍存在的事物,但还是有人对其合理性有所质疑,这当中主要是知识产权制度反伦理论和知识产权制度无效用论的提出。事实上,无论从伦理性,还是从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效用性来看,知识产权制度都是一种相对合理的制度安排。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过度保护知识产权将损害该制度的合理性;规制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权利滥用行为应成为今后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乔生[7](2005)在《“入世”后我国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利用专利许可,对我国企业产品和技术连续发起狙击,引发国民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关注。我国应从国际贸易规则的原则与方法出发提高对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认识,建立制裁国外、国内市场知识产权滥用的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夏颖[8](2005)在《浅析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产权侵权应采取何种归责原则,是近年来知识产权及司法界所讨论的热点问题,该文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提出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诉讼中,应适用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的二元归责原则
徐小慧,王俭[9](2004)在《国际专利技术转让与我国的“适世”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技术贸易的飞速发展,国际专利技术的转让更加频繁。本文通过分析专利技术转 让的国际保护,探讨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结合我国加入WTO的契机,针对目前专利技术转让保护的不足,从专 利法律体制、转让中我方的法律意识以及企业技术创新三个角度,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 采取的完善措施。
夏清瑕,乔生[10](2004)在《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限制论析》文中提出限制网上版权的滥用 ,必须首先了解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限制的背景 ,国外限制网上知识产权的理论及我国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现状 ,探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偏高的动因与立法限制的依据。
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攀高与超标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攀高与超标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创新与不足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小企业的概念 |
2.1.2 传统制造业的概念 |
2.1.3 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特征 |
2.2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创新的理论 |
2.2.2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创新思想的梳理 |
2.2.3 西方经济学创新理论 |
3 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
3.1 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 |
3.1.1 企业技术创新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增强 |
3.1.2 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提升 |
3.1.3 政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
3.2 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机遇分析 |
3.2.1 “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
3.2.2 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
3.2.3 电商时代带来新发展平台 |
3.3 四川省传统制造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装备陈旧技术落后 |
3.3.2 员工结构单一技术低 |
3.3.3 生产成本攀高利润薄 |
3.3.4 新政策下企业生存压力大 |
小结 |
4 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创新发展的资源要素缺失 |
4.1.1 技术要素 |
4.1.2 人才要素 |
4.1.3 资金要素 |
4.2 发展理念落后 |
4.2.1 “短平快”定位忽视创新发展 |
4.2.2 创新意识淡薄阻滞创新动力 |
4.3 四川省区位劣势 |
4.3.1 深居内陆起步晚 |
4.3.2 远离发达地区难获先进技术资源 |
4.4 国内外环境不佳 |
4.4.1 复杂的国际关系提高生产成本 |
4.4.2 国内低端销售市场滋生生产惰性 |
4.5 政策性因素制约企业创新发展 |
4.5.1 培育模式重高新轻传统 |
4.5.2 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 |
4.5.3 融资渠道不畅通 |
4.5.4 人才引进乏力 |
4.5.5 环保政策缺乏弹性 |
小结 |
5 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分析 |
5.1 夯实基础以保障创新发展资源要素 |
5.2 转变发展理念 |
5.2.1 转变发展定位,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
5.2.2 提高意识,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
5.3 变区位劣势为竞争优势 |
5.3.1 借力乡村振兴战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
5.3.2 加强东西部产业合作,推进转型升级 |
5.4 把握国内外发展机遇 |
5.4.1 紧抓“一带一路”倡议,融入国际市场 |
5.4.2 搭上电商发展快车,把握国内新机遇 |
5.5 强化政策支持 |
5.5.1 转变政府职能,加大传统制造业支持权重 |
5.5.2 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保障企业创新成果 |
5.5.3 完善企业融资体系,降低融资门槛 |
5.5.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
5.5.5 打造差异化环保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新常态下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和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论文构思及框架 |
五、论文的重难点、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发展观的基本涵义及演变 |
第一节 发展及发展观基本涵义 |
一、发展的基本涵义 |
二、发展观的基本涵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节 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
一、经济增长论 |
二、经济社会发展观 |
三、可持续发展观 |
四、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及背景 |
第一节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 |
二、新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发展观 |
第二节 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国际背景 |
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 |
二、世界经济呈现“新常态” |
三、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与温和复苏 |
第三节 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国内背景 |
一、危机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减速 |
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
三、经济新常态是中国发展新阶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创新发展 |
第一节 创新与创新发展的涵义 |
一、创新与创新发展的基本涵义 |
二、中共创新发展思想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
第二节 我国创新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
一、我国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第三节 我国创新发展的路径 |
一、市场化改革是破局关键 |
二、发挥好政府作用 |
三、确立企业真正的创新主体地位 |
四、发挥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创新作用 |
五、营造创新友好环境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协调发展 |
第一节 协调与协调发展的涵义 |
一、协调与协调发展的基本涵义 |
二、中共协调发展思想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
第二节 我国协调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
一、区域发展差距大 |
二、城乡二元结构 |
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失调 |
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二元分离 |
第三节 我国发展失衡的原因分析 |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
二、城乡发展失衡原因分析 |
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失调的原因分析 |
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二元分离的原因分析 |
第四节 我国协调发展的路径 |
一、统筹区域协同发展 |
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
三、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 |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绿色发展 |
第一节 绿色与绿色发展的涵义 |
一、绿色与绿色发展的基本涵义 |
二、中共绿色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基本内容 |
第二节 我国绿色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
一、我国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第三节 我国绿色发展的路径 |
一、转变发展理念,促进政策制度绿色化 |
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
三、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
四、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
五、实施专项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计划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开放发展 |
第一节 开放与开放发展的涵义 |
一、开放与开放发展的基本涵义 |
二、中共开放发展思想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
第二节 我国开放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
一、我国开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第三节 我国实现开放发展的路径 |
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
二、推动体制改革,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
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
四、继续发挥港澳台地区的独特优势 |
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共享发展 |
第一节 共享与共享发展的涵义 |
一、共享与共享发展的基本涵义 |
二、中共共享发展思想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
第二节 我国共享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
一、我国共享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第三节 我国共享发展的路径 |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
三、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
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发展观 |
第一节 五大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与发展 |
一、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知 |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特点 |
第二节 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 |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难度加大 |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应对发展新挑战 |
第三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大发展理念 |
一、发展目标:五大理念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 |
二、发展动力:全面深化改革 |
三、发展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
四、发展保证:全面从严治党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3)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与其他法律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知识产权制度概述 |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
二、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侵权与保护 |
一、知识产权的侵权形式 |
二、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路径 |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
一、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
二、国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概况 |
三、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状况 |
第二章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发展概述 |
第一节 国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轨迹 |
一、知识产权发达国家的刑事保护 |
二、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中的刑事保护 |
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轨迹 |
一、立法上日趋严厉 |
二、司法上不断创新 |
第三节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必要性 |
一、由知识产权的特点决定 |
二、由知识产权犯罪的特点决定 |
三、由刑事法本身的特点决定 |
第四节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国际化 |
一、政治经济上 |
二、文化传统上 |
三、法律制度上 |
第五节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本土化 |
一、坚持履行国际义务 |
二、坚持国家利益优先 |
三、坚持刑法的谦抑性 |
第三章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的“刑、民、行”宏观冲突 |
第一节 刑事保护中普遍存在的“刑、民、行”冲突现象 |
一、介入范围的冲突 |
二、立法标准的冲突 |
三、程序适用的冲突 |
四、权力分配的冲突 |
第二节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面临的司法权与行政权冲突 |
一、司法权与行政权冲突的表现 |
二、司法权与行政权冲突的原因 |
三、司法权与行政权冲突的应对 |
第三节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面临的公权利与私权利冲突 |
一、公权利与私权利冲突的表现 |
二、公权利与私权利冲突的原因 |
三、公权利与私权利冲突的应对 |
第四章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的刑、民具体冲突与协调 |
第一节 法律文本冲突——以着作权犯罪为例 |
一、“销售”与“发行”的关系 |
二、“信息网络传播”与“复制发行”的关系 |
第二节 司法认定冲突——以侵犯商业秘密罪为例 |
一、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认定分歧 |
二、刑事认定分歧源于“民事依赖症” |
三、破解刑事认定中的“民事依赖症” |
第三节 程序适用冲突——以刑民交叉案件为例 |
一、问题的缘起:司法实践中的判决效力冲突 |
二、知识产权案件中刑民程序何者优先适用的争议 |
三、对刑民交叉型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程序的评析 |
第五章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的刑、行具体冲突与协调 |
第一节 刑、行实体性冲突与协调 |
一、刑、行实体冲突表现 |
二、刑、行实体冲突原因 |
三、刑、行实体冲突协调 |
第二节 刑、行程序性冲突与协调 |
一、刑、行程序冲突现状 |
二、刑、行程序冲突原因 |
三、刑、行程序冲突协调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4)对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罚设置的反思与重构——以DS362案审结为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审视:我国知识产权刑罚设置的不足 |
(一)犯罪圈划定失当 |
(二)刑罚配置不合理 |
1. 主刑刑期过长 |
2. 资格刑缺失 |
3. 罚金刑作用受限 |
二、反思: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合理性危机 |
(一)表层原因:我国知识产权刑事法律构造的文化缺失 |
(二)深层原因:奔跑中提速的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标准超前 |
三、借鉴: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国际发展趋势 |
(一)知识产权犯罪圈限缩 |
(二)知识产权刑罚的强度弱化 |
1. 罚金刑被普遍规定 |
2. 资格刑作用渐受重视 |
3. 自由刑功能日趋弱化 |
四、重构:我国知识产权刑罚制度的本土化设计 |
(一)总体对策:构建“适度”的知识产权刑事政策价值体系 |
(二)非犯罪化的或然路径:缩小知识产权刑事法网 |
(三)非刑罚化的可行选择:知识产权刑种配置的轻缓化 |
1. 财产刑的勃兴——优先适用罚金刑 |
(1)奠定罚金刑在知识产权刑罚中的主刑地位 |
(2)采用日额罚金制的立法模式 |
2. 资格刑的兴盛——补充适用资格刑 |
(1)对单位的资格刑 |
(2)对自然人的资格刑 |
3. 刑罚之花的凋零——严格限制自由刑 |
结语 |
(5)TRIPS协议、美国关税法337条款及其关系研究 ——以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1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
1.1 TRIPS 协议的由来 |
1.1.1 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
1.1.2 原有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不完善 |
1.1.3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积极推动 |
1.1.4 发展中国家的妥协 |
1.2 TRIPS 协议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
1.2.1 TRIPS 协议的基本内容 |
1.2.2 TRIPS 协议的特征 |
1.3 对TRIPS 协议的评价 |
1.3.1 更多体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意志 |
1.3.2 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
1.3.3 加快了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进程 |
1.3.4 使世贸组织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
1.3.5 将WTO 争端解决机制引入知识产权条约法领域,在知识产权国际立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
1.3.6 协议丰富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使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相互融合 |
1.4 TRIPS 协议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
1.4.1 TRIPS 协议确定性条款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影响 |
1.4.2 TRIPS 协议弹性条款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潜在影响 |
2 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 |
2.1 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的形成与演化 |
2.1.1 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的形成 |
2.1.2 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的演化 |
2.2 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的主要内容 |
2.2.1 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的实体内容 |
2.2.2 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的程序内容 |
2.2.3 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的救济措施 |
2.3 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与贸易法301 条款的区别 |
2.3.1 美国贸易法301 条款介绍 |
2.3.2 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与贸易法301 条款的区别 |
2.4 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
2.4.1 中国企业遭遇337 调查现状 |
2.4.2 中国企业遭遇337 调查原因分析 |
2.4.3 我国应对337 条款的措施 |
3 337 条款与 TRIPS 协议的关系分析 |
3.1 337 条款与 TRIPS 协议的关系分析缘起 |
3.2 337 条款与 TRIPS 协议关系的表层分析——条文比较 |
3.2.1 337 条款与TRIPS 协议第3 条比较分析 |
3.2.2 337 条款与TRIPS 协议第41 条比较分析 |
3.2.3 337 条款与TRIPS 协议第50 条比较分析 |
3.2.4 337 条款与TRIPS 协议第51 条比较分析 |
3.2.5 337 条款与TRIPS 协议第52 条比较分析 |
3.2.6 结论 |
3.3 337 条款与 TRIPS 协议关系深入透析——条文背后的思考 |
3.3.1 337 条款理念分析——与 TRIPS 协议的一般目标和国民待遇原则相违背 |
3.3.2 337 条款价值取向分析——与 TRIPS 协议基本原则相违背 |
3.3.3 337 条款实际效果分析——与 TRIPS 协议一般目标和41 条第2款相违背 |
3.4 结论 |
4 337 条款与 TRIPS 协议的关系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启示 |
4.1 二者一致性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启示 |
4.1.1 利用337 条款 |
4.1.2 借鉴美国利用国内法影响国际规则的做法 |
4.1.3 利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排除美国国内法的适用 |
4.2 二者非一致性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启示 |
4.2.1 利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迫使其做出改变 |
4.2.2 警惕美国无视国际规则的危险做法 |
4.2.3 借鉴美国顶住国际压力,有保留地修改337 条款的做法 |
4.3 TRIPS 协议弹性条款对中国的启示 |
4.4 放眼337 条款与 TRIPS 协议视野之外 |
4.4.1 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维护权利 |
4.4.2 制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论文 |
(6)知识产权制度合理性考辨——以制度的伦理性和效用性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讨论的原由:知识产权制度反伦理论和无效用论 |
(一) 知识产权制度反伦理论 |
(二) 知识产权制度无效用论 |
二、知识产权制度合理性考辨 |
(一) 知识产权制度的伦理合理性 |
1.知识产权制度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
2.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立场是寻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
(二) 知识产权制度在市场竞争中的效用性 |
1.知识、知识商业化与人的法律需要 |
2.对知识产权制度效用的历史考证 |
3.知识产权制度不能被它项机制所取代 |
(1) 知识产权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制度前提 |
(2) 个人好奇心、个人名誉不是制度性的激励 |
(3) “模仿时滞”和“名声利益”远不如知识产权制度可靠 |
三、认真对待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问题 |
(9)国际专利技术转让与我国的“适世”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利技术转让的国际保护 |
1.专利技术转让的定义 |
2.专利技术转让的形式及例外规定 |
3.国际保护的不足与完善 |
二、我国专利技术转让的保护现状 |
1.转让中我方法律意识淡薄 |
2.专利体制不健全 |
3.企业专利技术转让处于弱势 |
三、我国应采取的适世保护措施 |
1.强化我方的法律意识 |
2.健全专利法律体制 |
3.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专利保护有利结合 |
(1) 申请专利, 保护技术创新成果 |
(2) 重视专利技术的引进, 开发新技术 |
(10)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限制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限制的背景 |
二、劳伦斯·莱格斯关于限制网络知识产权的论述 |
三、我国学者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理论探讨与趋势 |
四、目前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律保护偏高的因素分析 |
1.相邻立法方面 |
2.司法保护方面 |
3.社会舆论方面 |
四、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攀高与超标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D]. 罗亚轮.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1)
- [2]新常态下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研究[D]. 刘宗涛.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3]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与其他法律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D]. 熊理思. 华东政法大学, 2016(07)
- [4]对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罚设置的反思与重构——以DS362案审结为背景[J]. 徐雁. 东南司法评论, 2010(00)
- [5]TRIPS协议、美国关税法337条款及其关系研究 ——以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为视角[D]. 刘玲.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4)
- [6]知识产权制度合理性考辨——以制度的伦理性和效用性为视角[J]. 李强. 兰州学刊, 2006(09)
- [7]“入世”后我国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研究[J]. 乔生.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05(01)
- [8]浅析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J]. 夏颖. 鄂州大学学报, 2005(01)
- [9]国际专利技术转让与我国的“适世”对策[J]. 徐小慧,王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12)
- [10]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限制论析[J]. 夏清瑕,乔生. 财贸研究, 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