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 储蓄存款利息收入

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 储蓄存款利息收入

一、征收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储蓄存款利息所得(论文文献综述)

滕祥志[1](2021)在《商业人身保险保单利益实现的税法评价——兼谈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之选项》文中研究说明税法交易定性既可以在立法环节运用,使得立法精细化、法理化,亦可以在税法适用与解释环节运用,以准确认定税收构成要件。因此,在未来个人所得税法修法方面:宜在保费缴纳环节,扩大保费支出的税前扣除范围;在保险金给付环节,对实际应用于纳税人生存权保障的保险给付轻税或免税,或者定为资本性所得依法征税;扩大"利息股息红利"的概念内涵,以回应保单利益所得的税法处理和评价的实务难题。

王兴石[2](2021)在《保山市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个税法的实施和《国税地税征收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执行,让我国税务部门从面对法人体系管理变为同时面对法人和自然人管理的新模式。而现有的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大多依附于法人税费征收管理,或是对自然人个人在收入、财产、行为或发生的各个环节,分别进行所涉税费种的征收,存在管理分散、涉税信息不对称、税负不公平等弊端,税务部门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对自然人税费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中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鉴于目前税务机关同时承担税费征收管理的职责,在税费统管的模式下,税务部门对外部门涉税信息的共享、整合、利用机制还不完善,系统内涉税信息的有效利用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自然人税费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税务部门形成税费种涉税信息共享共治的格局,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自然人税费服务,促成对自然人税费的集约管理。本文首先对保山市税务局现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结构、辖区税源基本情况、税收收入情况以及信息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保山市自然人和税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经济人假设、新公共服务理论,来归纳出保山市税务局在当前自然人税费管理中存有的关键矛盾及缘故,通过找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进行梳理,最后从单位本身、外部环境、内部人员三方面着手,从理清职权与工作流程、优化组织机构职能、优化资源配置及提升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税费源头管理信息化四个角度,提出保山税务部门自然人税费管理的改进建议。

李雅楠[3](2021)在《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优化研究》文中提出

王婷婷[4](2021)在《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分析 ——以济南市章丘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刘潇[5](2021)在《个人所得税改革背景下自然人综合所得征收管理的问题研究 ——以G区税务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刘旭[6](2021)在《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研究》文中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产品种类增多,创新的产品层出不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我国资本市场也焕发出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想健康有序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规范与扶持,也需要企业自身通过积累来发展壮大。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纳税筹划上有较为灵活的筹划空间。当前政府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加强,并对部分业务领域进行了专项的金融风险整治,企业合法经营是其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所以企业在制定好纳税策略的同时更应该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注意对于纳税风险的防控。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纳税筹划可以获得更多资本和时间上的价值,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财务和资本需求。本文围绕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问题展开探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纳税筹划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述,选取M集团进行案例分析。全文主要阐述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相关理论出发,对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梳理了互联网金融和纳税筹划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第二部分,对互联网金融的范畴进行了阐述,介绍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类型和及其基本概念、特点及现状,同时也阐述了纳税筹划的概念和基础理论;第三部分,互联网金融行业涉税政策现状及分析,梳理了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政策,着重阐述了出台的相关税收政策,从政策大环境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税收现状,了解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涉税属性。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特性出发,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四部分,选取M集团作为案例,分析企业经营状况以及涉税情况,对其投资决策、生产经营活动、其他经营活动进行纳税筹划分析,提出股权架构、利用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应税收入确认模式等方法进行筹划;第五部分,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强调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对纳税筹划风险进行防范,并给出了具体建议和举措。

李佳[7](2021)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性的着力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产业链上还存在低端化的“卡脖子”“掉链子”现状,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理应纳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视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税收既是政府在供给侧提供的公共政策产品,也是产业政策的有效工具,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政策支柱。“十三五”时期,税收在“三去一降一补”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重大税收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地税机构合并的税务组织机构改革也配套跟进,税收总量负担和税收遵从成本双向降低,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凸显。实践证明,税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需求,充分利用税制优化来助力供给侧改革,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把税制纳入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或公共经济政策结构性改革的视阈,分析税制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税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基于总量指标、结构指标、区域税收竞争等视角进行实证检验,多维度分析税制设计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显示,税收的总量负担、分产业负担、劳动力资本要素负担,消费和投资的税收结构比列、所得税和商品税的税收结构比例,地方税收竞争程度等都对产业结构具有显着的抑制或者促进作用。今后和未来一段时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仍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此建议,在未来的税制优化过程中,继续把“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政策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商品和劳务税比重,不断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现代税收体系;健全地方税体系,给予地方一定范围内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和财政管理权限,在保证地方财政支出的前提下,鼓励地方税收竞争,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税收产业政策的作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针对个别产业、行业,甚至企业集团来制定鼓励或限制性的税收政策,达到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和效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的主要创新,一是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深入地阐释了税制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内在机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视阈。二是鉴于目前国内外关于税收制度和产业结构研究多集中在税收制度的某个领域、某个税种、某项产业税收政策,本文从多角度全面分析税制的产业结构效应,并利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结果检验,对深化相关研究提供较好的研究资料和数据积累。三是多维度分析税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运用高度化和合理化两个指标来描绘产业结构的状态,并充分考虑全要素生产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而从税收总量、结构、行业、区域等四个维度,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分析税收制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增强了分析的系统性,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庄彧[8](2021)在《我国以家庭为课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文中指出虽然我国的个税历史已有41年,但个税对于收入的调节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我国虽然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随着GDP的增长不断增加,但是居民将的收入分配并不公平,我国近三年的基尼系数均值为0.47左右,远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这充分表明了我国贫富差距不断增加的事实。而在2019年,我国实施了个人所得税新政策,主要在个税起征点、专项附加扣除、扩大税率级距方面发力。但个税的纳税单位依旧是以个人为单位,且在税率级距、专项附加扣除项的细化、个税的实施细则等方面依旧存在优化空间。本文将两种不同课税单位的个税进行比较,阐述并论证了家庭课税制的优势。明确了我国个税改革的方向——从个人课税制转变为家庭课税制。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定量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家庭课税制改革问题进行分析。在案例中将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比较不同课税单位对纳税公平性的影响。而在政策建议部分,将结合2019年个税新政策的具体内容,探讨可能的个税优化路径与方法。在现实层面,增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个税政策的可行性。本文还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现行税制与家庭课税制的衔接问题,提出了如何以最小的制度成本完成个税课税单位改革的政策建议。同时也阐述了我国实行家庭课税制可能面临的潜在挑战与风险,例如打破婚姻中性、“婚姻惩罚”和“婚姻奖励”等。总之,在我国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个税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可借鉴诸如英法美等曾经或正在实施家庭课税制的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个税改革路径。

蒲诗璐[9](2021)在《印度政府债务的演进、风险及可持续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毋庸讳言,政府债务已成为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融资手段或者调控工具,无论是为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还是为调整经济结构、熨平经济周期,抑或改善融资渠道,政府债务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政府债务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累积水平过高以致于超过政府所能承受的范围,就可能成为引爆经济动荡甚至债务危机的导火索。据国际金融协会报告,2020年全球债务规模达到281万亿美元的新高,全球债务与GDP之比超过355%,这表明债务高企已成为困扰全球经济的重大问题,Covid-2019疫情却又使全球债务问题雪上加霜,全球经济正在债务上走钢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国际组织纷纷预测,爆发世界性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印度是新兴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其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经济增长明显提速。但是,伴随工业化的急速推进,印度政府债务规模也在持续攀升,在当前全球债务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印度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印度政府债务究竟有没有风险,其可持续性状况到底如何?是否真正潜伏着危机?债务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加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加强财政管理和债务管理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印度政府债务的演变、风险及可持续性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弄清印度政府债务演变的特征、问题及其成因。更重要的是试图探讨印度政府债务演变过程中所遵循的一般性规律,以期为中国政府如何防范债务风险、增强债务可持续性、提升债务资金的效率提供参考和借鉴。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各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如下。绪论部分奠定了本文的研究基础,明确指出了本选题的研究对象、研究边界和研究意义。在全球债务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以印度政府债务的风险及可持续性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丰富经济学和财政学中有关政府债务风险及可持续性问题的理论探索,还可以在实践上为主要经济体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和债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第二章从政府债务的内涵、特征、分类与功能,政府债务与国家财政的关系,政府债务的经济效应,政府债务风险理论,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理论等几个方面构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并进行了文献梳理。逻辑上层层递进,既明确了本文关于印度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范围,也界定了本文研究的思路、任务和目标,为全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思路引导、以及方法(论)指导。第三章从宏观上对印度政府治理体制、财政分权关系、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演进进行了详细梳理,同时还对印度近年来的财政收支情况和莫迪政府财税改革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剖析,旨在为本文关于印度政府债务风险及可持续性演变特征提供制度维度的解释。研究认为,财权和事权不断从中央向地方分散;政府债务积累是长期推行扩张性投资政策、快速增加非生产性支出、对各邦援助、以及国内外非债务性资源动员不足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融资管制不断放松;为防范债务危机政府也加强了关于财政和债务管理的制度建设。第四章研究了两方面内容,一是从总量和结构上对印度内债和外债分别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分别揭示了印度政府内债和外债的变化特征;二是采用债务评估单一指标法分别对印度政府内债和外债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论认为:(1)内债。快速增长开始于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达到峰值后开始呈下降趋势;内债始终是拉动政府债务变化的主导力量;主要原因可能有经济增长缓慢、税收和非税收入的拓展空间有限、五年发展计划对资金的需求过大、财政支出中非发展性支出占比过高等等;内债风险主要集中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2003年前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三个时段。(2)外债。快速增长集中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峰值16.3%出现在1991年);外债增长不仅与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相关,而且跟对外贸易状况有直接关系;主权外债占比较低、多边主权债务占比较高、币种安排较为分散表明印度外债的潜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大多数样本年份里外债风险相对较小,而外债风险相对较大年份主要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即印度债务危机爆发时期。第五章以Romer(2005)跨期预算约束理论为基础,构建政府内债动态方程(35)b(28)pd-s(10)b(r-g)和政府外债动态方程Df(28)z(10)(ex-i)*e,分别从“质”和“量”的维度对政府内债和外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1)内债的不可持续性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从“质”来看,经济增速慢于债务利率导致内债的不可持续;从“量”来看,财政赤字规模的持续扩大导致内债的不可持续。(2)独立以来,印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较好和可持续性较差的年份大体相当,可持续性较差的时段集中在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90年代末到2003年前后两个时段。(3)外债的不可持续也可以分解成两个部分:从“质”来看,外贸出口增长率(外债资金的出口创汇能力)小于美元外债的利率;从“量”来看,外贸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的逆差状态。(4)1970-2018年间大多数年份里印度外债可持续性较差,而80年代初到1992年前后又是印度外债可持续性最差的时段,导致印度外债可持续性较差的主要因素是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第六章依据“财政疲劳”理论构建印度财政反应函数,对印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测算出印度政府债务负担率的上限及财政空间,进而设计四种研究情境对印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研究结论认为:(1)印度政府负债率的理论上限为80.3%,历年实际负债率处于37.7%-82.1%之间,多数年份实际负债率低于负债率的理论上限,这表明印度政府债务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1990年前后和2003年前后两个时段,实际债务率超过债务率理论上限的年份较多,表明这两个时段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最差。(2)采用工具变量数值情境模拟方法对印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缺口、债务偿付利率与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之间成负相关关系,而经济增长率、经济产出缺口与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之间成正相关关系。第七章根据前文研究得出五点结论,即印度财权和事权分权趋势明显但监管力度加大,债务扩张导致其风险放大但态势总体可控,债务规模和资金效率共同作用债务可持续性,经济增长、财政支出规模、债务利率水平等因素及其波动情况等宏观变量对债务可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据此提出对中国的启示或建议:加强财政支出和赤字管理,合理确定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或危机;防范政府债务因经济下滑而出现较大风险;推动金融和债务管理改革,降低政府债务成本和风险;在印度的中资企业当以防范政治风险而非债务风险为主。本文的创新工作主要表现在:第一,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认为债务可持续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单一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无法对一国债务可持续性与否作出准确的判断,本文对印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研究,既有描述性分析,也有单一指标评估,还通过自建模型对其可持续性进行测度,此外还从相关政策或制度维度对其可持续性的演变特征进行解释,这种研究视角有助于研究任务同时发力和研究结论相互佐证,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第二,使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全新的政府内债可持续性动态测度模型:(35)b(28)pd-s(10)b(r-g)和外债可持续性动态测度模型:Df(28)z(10)(ex-i)*e,从“质”和“量”的维度对政府内债和外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测度。又以跨期预算约束理论、财政反应函数理论、“疲劳财政”思想为基础,构建了印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上限阈值测度和债务可持续性影响因素识别的实证模型,是对债务可持续性指标研究方法的有益补充。第三,得出了新的研究结论。如,本文认为带给印度政府债务风险最大的是外债而不是内债;又如,本文认为印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较好与较差的年份大体相当,目前印度政府债务具有一定可持续性,风险总体可控,但政府进一步提高债务水平的财政空间越来越小。

高淼[10](2021)在《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西方的资本市场和税收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但中国的资本市场仍存在众多问题。微观层面,企业资本结构和投资结构不甚合理,宏观层面的资本市场税制也仍存在较大问题。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融资居多,股市成了部分人赚钱的工具,价值投资理念认可度不高,投机色彩浓厚。同时,我国证券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股强大力量。但我国现行的证券市场税制仍然以股票交易印花税为主体,其发展已经远远滞后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长此以往,现行证券市场税制不但无法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反而有可能产生制约作用。放眼全球,资本利得课税取代股票交易印花税的趋势日益显着,为了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在我国开展资本利得课税优化改革具备其时代必要性。本文从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入手进行研究,在加深对其理解的同时也为后文建立经济关系及效应模拟奠定基础。同时,本文较注重对我国现行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政策的分析研究,力求通过对我国现行政策分析找出尚待解决的问题,也为之后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依据。另外,本文在MM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搜集上海证券交易所2019年度相关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对上述关系进行效应模拟,以证明我国调整企业证券资本利得税负水平的合理性。最后,本文主要从优化课税环境、提高税收效率等角度入手,结合前文对我国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和效应模拟得出的相关结论,为我国证券资本利得课税税制设计提出建议。研究发现,对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在宏观层面可以视为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因此其优化改革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是否稳定。同时,其改革对微观主体的影响也将通过传导机制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正因为经济运行体系是相互贯通的,依靠单纯的财政政策无法达成调控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对此需要将货币政策调控与财政政策调控结合使用。同时,在具体税制设计时,本文主张以现有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为参照,针对资本利得课税进行优化改革,税率水平和结构将成为该设计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税率水平下企业税收负担的变动效果进行模拟,提出了差别化税率设计的主张,并提出从优化课税环境、明确税制要素设计等角度入手展开相应的制度建设。

二、征收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储蓄存款利息所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征收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储蓄存款利息所得(论文提纲范文)

(1)商业人身保险保单利益实现的税法评价——兼谈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之选项(论文提纲范文)

一 保险金给付所得的征免边界
    (一)免税的“保险赔款”税法定义不明
    (二)纳税人基本生存权保障的税法关怀
    (三)保险金给付的税法评价之惑
二 保单利益实现作为资本性所得 的可税性
    (一)对保单利息是否征税:以国税函[1998]546号为例
    (二)现行税法对保单利息征税依据欠缺
    (三)保单利益作为资本性所得的可税性
三 根据保单利益实现的交易实质 确定税法评价
    (一)保险金给付以外的保单利益实现形式
    (二)商业人身保险保单功能分析及交易实质
    (三)基于交易实质确定税法定性和征免边界
    (四)几种特定类型保单利益之税法评价
四 未来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之选项

(2)保山市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内文献综述
        二、 国外文献综述
        三、 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界定
        一、 法理上对自然人的概念
        二、 新税务机构及几个主要职责
        三、 税费统征统管的概念
        四、 保山市居民自然人涉及到的税种费种情况
        五、 本文研究的自然人税费范围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 经济人假设
        三、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二章 新税务机构成立对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的影响
    第一节 新税务机构成立前后的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模式
        一、 个人所得税新税制与老税制相比的新变化
        二、 新机构成立前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模式
        三、 新机构成立后后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模式
    第二节 新机构成立对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 自然人税费管理对象的改变
        二、 税费源分布的改变
        三、 税费款征收管理的改变
        四、 税费信息变化
第三章 保山市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实践分析
    第一节 保山市税费征收管理发展过程
        一、 分税制实施以前
        二、 分税制到国地税合并区间
        三、 国地税合并后
    第二节 保山市税务人员结构
        一、 全市税务部门设置情况
        二、 税务人员年龄构成
        三、 税收岗位分布情况
    第三节 保山市自然人个人所得税管理服务现状
        一、 扣缴义务人规模
        二、 自然人纳税人数量
        三、 各项税目构成、代扣代缴比例、自行申报比例
    第四节 保山市自然人社保费征收管理服务现状
        一、 缴费人规模
        二、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费征收管理现状
    第五节 保山市自然人税费管理实践分析
        一、 从全市税务业务岗位人员服务人次情况来看
        二、 从申报征收方式和管理对象来看
        三、 自然人社保费征收管理的特点
        四、 自然人税种征收管理的特点
第四章 当前保山市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当前保山市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保山市辖区内自然人接受税费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二、 保山市税务部门提供自然人税费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固有的行政体制的限制
        二、 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人才缺乏
        三、 税务局ITS系统和社保系统尚未按现行自然人税费政策进行更新
        四、 信息共享存在困境
        五、 纳税缴费意识需继续加强
        六、 纳税人缴费人对税费政策掌握不够,依赖性强
        七、 作为“经济人”的纳税人缴费人会钻政策、系统的漏洞
第五章 国外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国外自然人税费管理经验
        一、 英国自然人税费管理经验
        二、 美国自然人税费管理经验
    第二节 国外自然人税费管理经验带来的启示
        一、 建立起统一的识别号制度
        二、 建立起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
        三、 支持和引导税务代理人员、机构的发展
第六章 提升保山市税费征收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优化组织架构和堵塞税费漏洞
        一、 优化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组织架构
        二、 完善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体系
        三、 堵塞自然人税费风险漏洞
        四、 疏通困惑并建立树立正确的纳税缴费观念
        五、 强化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
    第二节 引入外部监督,强化管理能力
        一、 鼓励税费代理行业的进入
        二、 完善自然人信用体系建设
    第三节 提升税务人员素质积极落实组织关怀
        一、 提升税务人员专业素养
        二、 管理服务并行
        三、 绩效依据和考核要人性化
        四、 积极落实组织关怀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保山市自然人税费管理服务情况调查问卷

(6)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内容框架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或有创新
        二、不足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分类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的相关基础理论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原则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特征
        三、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主要方法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纳税筹划理论
        二、契约理论
        三、纳税风险理论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企业涉税政策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企业涉税相关政策梳理
        一、政策概述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相关规定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可行性分析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案例分析—以M集团为例
    第一节 M集团基本情况
        一、M集团简介
        二、M集团经营范围
        三、M集团经营情况分析
        四、M集团涉税情况
    第二节 M集团投资决策纳税筹划分析
        一、股权架构的纳税筹划
        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筹划
    第三节 M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筹划
        一、研发费用与推广费用的纳税筹划
        二、支付服务费收入的纳税筹划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纳税筹划
        四、关联企业间交易的纳税筹划
        五、逾期贷款催收的纳税筹划
        六、互联网理财与保险业务的纳税筹划
    第四节 M集团其他经营活动的纳税筹划
        一、员工激励计划的纳税筹划
        二、应税收入确认模式的纳税筹划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税收优惠政策适用问题
        二、企业搭建持股平台的税负问题
        三、线上业务纳税时间、地点确定问题
        四、纳税筹划风险和成本问题
    第二节 优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制度
        二、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纳税筹划
        三、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四、纳税筹划风险防范建议
        五、评估纳税筹划成本效益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内容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税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税收职能定位的研究
        2.1.2 税制选择的理论研究
        2.1.3 关于税制优化的经济学研究
    2.2 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综述
        2.2.1 相关概念界区
        2.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研究
        2.2.3 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研究
        2.2.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方法研究
    2.3 关于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综述
        2.3.1 税收负担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3.2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2.3.3 产业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分析
    3.1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依据
        3.1.1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视域下的税收
        3.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3.1.3 产业政策有效性理论
    3.2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
        3.2.1 产量效应
        3.2.2 替代效应
    3.3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调整途径
        3.3.1 税制在供给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3.2 税制在需求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税制和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
    4.1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税制和产业结构演进(1949-1978 年)
        4.1.1 产业结构从恢复到失衡
        4.1.2 税制从简化到再简化
        4.1.3 税制与产业结构的配合
    4.2 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前的税制和产业结构演进(1979-2011 年)
        4.2.1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4.2.2 市场经济税制体系日渐完善
        4.2.3 税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3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税制和产业结构演进(2012-2019 年)
        4.3.1 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4.3.2 现代税制体系日臻完善
        4.3.3 税制与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第5章 税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设定
    5.2 变量说明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控制变量
    5.3 回归结果
        5.3.1 税收负担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5.3.2 税制结构比例与产业结构分析
        5.3.3 税收激励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5.4 稳健性检验
        5.4.1 税收负担与产业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5.4.2 税制结构比例与产业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5.4.3 税收激励与产业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5.5 实证结论
        5.5.1 税收负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抑制作用
        5.5.2 提升直接税比重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5.3 税收创新激励显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6章 税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6.1 持续推进减税降费降成本
        6.1.1 统筹减税降费的多元衍生效应
        6.1.2 强化减税降费的宏观引导效应
        6.1.3 畅通减税降费的间接传导机制
    6.2 不断优化税制结构促升级
        6.2.1 持续深化增值税税制改革
        6.2.2 持续优化消费税制度调控职能
        6.2.3 强化提升所得税制度竞争力
    6.3 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税收竞争
        6.3.1 完善地方财政管理权限
        6.3.2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6.3.3 赋予地方限度内税收立法权
    6.4 逐步调整完善产业税收政策
        6.4.1 配合产业组织政策的税制优化
        6.4.2 促进科技创新的税制优化
        6.4.3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税制优化
        6.4.4 推动“一带一路”的税收合作
附录 我国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汇总表(1994至2020年)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8)我国以家庭为课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2 我国以家庭为课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2.1.2 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制
    2.2 个税课税单位比较分析与模式选择
        2.2.1 以结构划分个人所得税制模式
        2.2.2 以纳税单位划分个人所得税制模式
    2.3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税收公平论
        2.3.1 税收公平原则的界定
        2.3.2 税收公平原则的内容
3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历程
        3.1.1 我国个税的发展历史
        3.1.2 我国个税规模变化
    3.2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现行模式
    3.3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缺乏公平性的体现
4 以家庭为课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优势、条件和潜在风险
    4.1 以家庭为课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优势分析
        4.1.1 体现税收公平原则
        4.1.2 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4.1.3 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4.2 以家庭为课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条件
        4.2.1 宏观政策支持
        4.2.2 微观配套措施为其提供了基础
        4.2.3 社会及法律角度
    4.3 以家庭为课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潜在风险-打破婚姻中性原则
    4.4 以家庭为课税单位的案例研究
5 以家庭为课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若干设想
    5.1 明确“家庭申报”的范围及核算单位
        5.1.1 明确界定家庭的范围
        5.1.2 以家庭为核算单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5.2 确定费用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
        5.2.1 合理确定费用扣除项目和标准
        5.2.2 实行个税指数化扣除标准
        5.2.3 适当调整税率结构
    5.3 健全个税家庭申报的法律制度体系
        5.3.1 深入细化《个人所得税法》
        5.3.2 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法》
        5.3.3 完善财产登记制度
    5.4 完善征管监控体系
        5.4.1 进一步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5.4.2 完善个人收入监控机制
        5.4.3 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
    5.5 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5.5.1 坚持并完善代扣代缴制度
        5.5.2 完善诚信纳税的激励与惩罚机制
        5.5.3 加大对偷逃税行为的稽查力度
    5.6 妥善处理与现行税制的衔接问题
        5.6.1 大力宣传家庭课税制
        5.6.2 提高税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5.6.3 保持税收的婚姻中性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印度政府债务的演进、风险及可持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
        1.5.3 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政府债务的内涵、特征、分类与功能
        2.1.1 政府债务的内涵
        2.1.2 政府债务的特征
        2.1.3 政府债务的类型
        2.1.4 政府债务的功能
    2.2 政府债务与财政的关系
        2.2.1 政府债务的形成机理
        2.2.2 政府债务与财政的关系以及“财政疲劳”理论
    2.3 政府债务的经济效应
        2.3.1 政府债务有害论
        2.3.2 政府债务中性论
        2.3.3 政府债务有益论
        2.3.4 政府债务的非线性效应论
    2.4 政府债务风险理论
        2.4.1 政府支出扩张及预算约束理论
        2.4.2 债务危机风险
        2.4.3 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
    2.5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理论
        2.5.1 政府债务可持续的内涵
        2.5.2 政府跨期预算约束理论
        2.5.3 一般均衡条件下政府债务跨期预算理论
        2.5.4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测度
        2.5.5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影响因素
    2.6 文献综述
        2.6.1 政府债务理论沿革综述
        2.6.2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理论研究综述
        2.6.3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实证研究综述
        2.6.4 印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研究综述
        2.6.5 文献评析
    2.7 核心概念界定
        2.7.1 财政赤字
        2.7.2 赤字财政政策
        2.7.3 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2.7.4 发展性支出与非发展性支出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印度财政体制及债务管理制度的变迁
    3.1 印度国家治理体系
        3.1.1 宪法及政治体制
        3.1.2 国家权力三权分治
    3.2 印度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3.2.1 央、地事权划分
        3.2.2 央、地财政支出责任划分
        3.2.3 央、地税收权力划分
    3.3 财政收支运行状况
        3.3.1 央、地财政收入情况
        3.3.2 央、地政府财政支出状况
        3.3.3 财政盈余/赤字及债务状况
    3.4 印度政府债务管理
        3.4.1 政府债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能
        3.4.2 政府债务管理的目标
        3.4.3 印度国债市场的演变
        3.4.4 《财政责任与预算管理法(2003)》
    3.5 莫迪政府财税改革
        3.5.1 财税改革背景
        3.5.2 财税改革目标
        3.5.3 财税政策及改革措施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印度政府债务、演变趋势及风险描述性分析
    4.1 印度政府内债及其演变趋势与特征
        4.1.1 印度政府内债的规模分析
        4.1.2 印度政府内债的结构分析
    4.2 印度政府外债及其演变趋势与特征
        4.2.1 印度政府外债规模分析
        4.2.2 印度政府对外债务结构分析
    4.3 印度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4.3.1 印度内债风险分析
        4.3.2 印度外债风险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印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测度与分析
    5.1 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5.1.1 理论分析框架
        5.1.2 政府内债可持续性测度方法
        5.1.3 政府外债可持续性测度方法
        5.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5.2 印度政府内债可持续性测度与分析
        5.2.1 印度政府内债可持续性测度
        5.2.2 印度政府内债可持续性分析
        5.2.3 印度政府内债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印度政府外债可持续性测度与分析
        5.3.1 印度政府外债可持续性测度
        5.3.2 印度政府外债可持续性分析
        5.3.3 印度政府外债可持续性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印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实证分析
    6.1 “财政疲劳”及政府债务上限问题研究
        6.1.1 “财政疲劳”与政府债务可持续
        6.1.2 基于“财政疲劳”理论的债务上限问题研究
    6.2 研究模型构建
        6.2.1 理论模型构建与推导
        6.2.2 实证模型构建及标准设定
    6.3 印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检验
        6.3.1 变量、样本与数据说明
        6.3.2 检验结果及分析
        6.3.3 政府债务上限测度
    6.4 印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影响因子识别
        6.4.1 研究情境设计
        6.4.2 影响因子识别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启示
    7.1 主要结论
        7.1.1 财权和事权分权趋势明显但监管力度加大
        7.1.2 债务扩张导致其风险放大但态势总体可控
        7.1.3 债务规模和资金效率共同作用债务可持续性
        7.1.4 宏观经济变量与债务可持续性的关联
    7.2 对中国的几点启示或建议
        7.2.1 加强财政支出和赤字管理
        7.2.2 防范政府债务因经济下滑而出现较大风险
        7.2.3 推动金融和债务管理改革
        7.2.4 在印度的中资企业应主要防范和规避政治风险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标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效应模拟法
        三、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
    第五节 或有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或有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证券资本利得课税概述及理论分析
    第一节 证券资本利得课税概述
        一、证券资本利得概念及特点
        二、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与其他证券税收
    第二节 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理论依据
        一、资产组合理论
        二、融资理论
        三、宏观调控理论
    第三节 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经济效应
        一、投融资优化效应
        二、经济稳定效应
        三、资本锁住效应
第三章 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政策分析
    第一节 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政策
        一、居民企业
        二、非居民企业
    第二节 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政策评价
        一、已有成效
        二、现存问题
第四章 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效应模拟——以投融资优化效应为例
    第一节 课税的资本结构优化效应关系
        一、经济关系
        二、效应假设
    第二节 投融资优化效应模拟
        一、税率设置
        二、涉及要素汇总
        三、课税效果模拟
第五章 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优化基本原则与政策设计
    第一节 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优化基本原则
        一、遏制投机行为
        二、关注重要税制要素
    第二节 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优化政策设计
        一、优化课税环境
        二、明确税制要素
        三、其他优化政策设计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征收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储蓄存款利息所得(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业人身保险保单利益实现的税法评价——兼谈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之选项[J]. 滕祥志. 新视野, 2021(06)
  • [2]保山市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的优化研究[D]. 王兴石.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优化研究[D]. 李雅楠. 吉林财经大学, 2021
  • [4]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分析 ——以济南市章丘区为例[D]. 王婷婷. 山东大学, 2021
  • [5]个人所得税改革背景下自然人综合所得征收管理的问题研究 ——以G区税务局为例[D]. 刘潇.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6]互联网金融企业纳税筹划研究[D]. 刘旭.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7]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制研究[D]. 李佳. 辽宁大学, 2021
  • [8]我国以家庭为课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D]. 庄彧.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9]印度政府债务的演进、风险及可持续性研究[D]. 蒲诗璐. 四川大学, 2021(12)
  • [10]企业证券资本利得课税研究[D]. 高淼.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标签:;  ;  ;  ;  ;  

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 储蓄存款利息收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