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苯双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引起重型肝炎1例(论文文献综述)
陆菁菁[1](2021)在《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入组患者,评价西医组、中医组及中西医组三组患者服药2周后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中医临床症候的改善情况,为探讨夏垂八珍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提供临床数据支持。研究方法:临床研究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96例,分为三组,西医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中医组采用夏垂八珍汤加减口服治疗,中西医组采用夏垂八珍汤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2周后分别比较三组间及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中医症候积分量表改善情况。结果:(1)肝功能:治疗2周前,三组ALT、AST、ALP、TBIL数值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ALT、AST数值三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西医组<西医组<中医组;ALP、TBIL数值三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中西医组及中医组ALT、AST、ALP、TBIL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5);治疗2周后,西医组ALT、AST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5),ALP、TBIL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肝功能疗效:治疗2周后,西医组总有效率56.25%,中医组总有效率22.6%,中西医组总有效率69.7%。亚组分析显示:西医组及中西医组对肝功能改善疗效优于中医组(P<0.05),但西医组与中西医组肝功能疗效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积分:治疗2周前,中医症候积分数值三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中医症候积分数值三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西医组<中医组<西医组;治疗2周后,三组中医症候积分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5)。(4)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治疗2周后,西医组总有效率40.6%,中医组总有效率93.5%,中西医组总有效率87.9%。亚组结果显示:中医组及中西医组对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疗效均优于西医组(P<0.05),但中医组与中西医组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夏垂八珍汤联合异甘草酸镁对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中医临床症状具有显着改善作用,联合使用能提高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李婷[2](2020)在《生芪消臌方治疗轻中度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临床观察,探究徐春军教授经验方生芪消臌方治疗轻中度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治疗轻中度肝硬化腹水患者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方法。2.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黄芪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下一步机制验证性的基础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单臂临床试验,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的45例患者,在利尿药等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入组患者口服生芪消臌方治疗,每14~30d调整1次药方,连续用药12周。以中医症状、体重、腹围、尿量、肝功能、腹部超声为评价指标,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收集数据。疗程结束后,统计分析数据,评定生芪消臌方治疗轻中度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2.以徐春军教授经验方生芪消臌方中的君药--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TCMSP检索并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和其靶点,通过Genecard、OMIN联合检索并筛选肝硬化腹水相关靶点,对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得到黄芪治疗本病的潜在靶点,建立相应的数据集。采用Cytoscape软件平台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网-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可视化展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功能,通过R脚本计算靶点之间的连接数目并排序,得到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黄芪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1.患者大部分的中医症状(包括乏力、纳差、厌油、胁痛、腹胀、腹泻、少尿、下肢肿)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酸、四末凉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重、腹围、平均24小时尿量治疗前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患者的ALT、AST、ALB、TB、DB、CHE治疗前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患者的腹水深度、门静脉宽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评估,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为92.68%,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5.12%。研究中3例患者服药中出现便溏、大便次数增多,经调方后缓解,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显示生芪消臌方治疗轻中度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可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和开展相关研究。2.通过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从黄芪中共筛选得到28个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与肝硬化腹水的270个疾病靶点进行基因映射,共匹配得到10个黄芪活性成分作用于肝硬化腹水的41个潜在作用靶点。对排序前30的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预测黄芪在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中主要参与调节血管内皮收缩舒张功能、调整细胞免疫、控制炎症、保护肝细胞、调控肝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再生、改善蛋白质合成功能、抑制抗纤维化、信号传递等生物过程。预测得到的机制与已有的文献报道基本吻合,从分子层面,揭示了黄芪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协同作用的特点,推测活性成分福莫尼汀和毛蕊异黄酮、靶点NOS、松弛素通路在黄芪治疗肝硬化腹水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杨兰[3](2020)在《抗病毒三九膏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上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研究抗病毒三九膏方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疗效,综合评价抗病毒三九膏方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上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观察单个患者的治疗处方,分别记录每个患者开始疗程到观察结束时各项指标数据,并记录该患者对应疗程长短,按治疗组(抗病毒三九膏方+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组)、对照组(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组)分类,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病人,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纳入42例。评估各组在接受不同治疗前后HBV-DNA载量、e抗原、e抗体、ALT与AST、临床症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肝功能指标:两组病例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病例AL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3月,两组ALT指标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治疗6月和9月,两组病例ALT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病例AS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AST组间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TBIL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3月,两组患者TBIL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2)HBV-DNA:两组患者治疗HBV-DNA有效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转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3)中医症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月、9月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4)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治疗后两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抗病毒三九膏方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肝功能的恢复,有效抑制HBV-DNA复制,且药物安全性高,服用方便,经济成本低廉,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王文娥,杨爽,许晓丽,周伟[4](2020)在《联苯双酯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联苯双酯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联苯双酯致ADR的个案报道文献,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联苯双酯致ADR的个案报道文献20篇,获取ADR有效病例47例,48例次。31例报告了性别、年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患者[83. 87%(26例) vs. 16. 13%(5例)];> 20~50岁患者居多(21例,占67. 74%);原患疾病以各型肝炎为主; ADR发生时间以给药后>7~14 d为主;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肝胆系统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氨基转移酶升高和黄疸。经停药、对症治疗,患者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报告。结论:联苯双酯的临床应用广泛且价格便宜,但使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测,保证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白颖锋[5](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山茱萸-牡丹皮抗肝损伤作用研究及疾病靶标的生物信息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数据库和平台,筛选山茱萸、牡丹皮抗肝损伤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并分析其可能作用途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筛选可能的小分子药物。方法1.山茱萸-牡丹皮抗肝损伤作用的网络药理学研究(1)运用TCMSP数据库搜索并筛选山茱萸、牡丹皮活性成分。在PubChem中收集每个化合物的SMILE结构式和SDF结构文件,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Drugbank、SEA数据库分别预测成分靶点。(2)在疾病数据库(TTD、GAD和DisGeNET)中搜索“Liver disease”“Liver injury”“Liver”“Hepatic”等关键词,收集肝损伤靶点,合并后去掉重复部分。(3)将成分靶点集和疾病靶点集取交集,即得到各成分对应的疾病靶点。通过DAVID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以上操作全部选用人类数据库。(4)将成分、靶点、途径等数据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根据自由度排序筛选出网络中的核心成分及靶点。(5)另外,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之间的关系并挑选出PPI网络中的Top9中心靶点,应用GEO数据库和ROC曲线评价中心靶点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过程中肝脏损伤的关联程度。2.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靶标筛选及小分子药物预测(1)在GEO数据库中搜索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数据集,要求是临床样本并且含有健康对照组。(2)通过R语言软件中的“GEOquery”包下载原始数据集,并用0代替缺失值,采用PCA分析样本分组质量,用GE02R插件筛选数据集的差异基因,标准是|log2(FC)|>1和adj.p<0.05,可视化用过R包“ggplot2”实现。(3)通过RRA算法将各个数据集的差异基因整合,标准是由Bonferroni校正后的p<0.05和|log2(FC)|>1。(4)整合后的差异基因通过DAVID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可视化通过R包“GOplot”实现。(5)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基因之间的关系并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通过cytohubba插件及MCC算法挑选出网络中的Top10核心靶点,并借助ClusterONE插件进行聚类分析。(6)在CTD数据库里验证核心靶点以及富集分析的各途径。(7)最后,通过cMAP数据库和affymetrix平台实现差异基因的相关小分子药物匹配。结果1.筛选得到山茱萸、牡丹皮活性成分分别为20和11个,成分靶点分别有776和625个,疾病靶点有667个,取交集后得到两中药抗肝损伤靶点分别有52和69个,合并去重后共有78个。GO和KEGG富集分析中,GO-BP结果包含类固醇代谢、外源性物质代谢、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等,GO-CC包含细胞膜、细胞外空间、膜孔等,GO-MF包括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酶结合等。KEGG结果有低氧诱导因子通路、肿瘤坏死因子通路、破骨细胞分化、胆汁分泌、胰岛素抵抗等途径。网络中核心成分有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谷甾醇、豆甾醇等,核心靶点有AKT1、PIK3CG、PTPN1、MAPK8、PPARA、ABCB1、TNF、JUN、EGFR、CYP2C19 等。ROC曲线评价结果显示,VEGFA、ESR1、MAPK8的曲线下面积处于>0.70~0.90之间,并且表达具有显着差异(P<0.05)。2.GSE17470、GSE24807、GSE37031和GSE89632纳入研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数据集在NASH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分度。RRA算法最终鉴定出59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9个,下调基因20个。GO分析结果显示,GO-BP有细胞对激素刺激的反应、女性妊娠、炎症反应等,GO-CC有胞外间隙、胞外区、内质网等,GO-MF有转录因子活性、受体结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结合等。筛选得到Top10核心靶点为FOS、ATF3、KLF4、CDKN1A、GDF15、KLF6、FOSB、GADD45B、CRP 和 ZFP36。筛选得到可能的小分子药物有阿霉素、坦螺旋霉素、氟维司琼、谷甾醇等。结论1.中药山茱萸和牡丹皮通过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抗肝损伤,潜在活性成分以黄酮类和甾醇类为主,可能成为保肝药物的候选成分;潜在靶点可能是山茱萸、牡丹皮抗肝损伤的作用靶点,仍需进行实验研究验证。2.在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与NASH相关的10个核心基因。对这些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NAFLD和NASH的进展和机制。筛选出的小分子药物有可能成为治疗疾病的候选药物。此外,这些核心基因可能作为NAFLD或NASH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前和临床实验。
邓春玲[6](2019)在《舒肝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舒肝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HBe Ag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评价舒肝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01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中医证型属于肝郁脾虚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口服恩替卡韦胶囊0.5mg,每日一次,同时加服舒肝解毒汤,水煎300ml,每次100ml,分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胶囊0.5mg,每日一次。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治疗48周。主要观察舒肝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肝功能指标(ALT、AST、AKP、GGT、TBIL)、HBe Ag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1、肝功能(ALT、AST、GGT、AKP、TBIL):两组治疗12周、24周、48周后ALT、AST、TBIL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2、24、48周时,两组间比较ALT、AST、TBI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GT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P<0.05。在治疗12周时,两组间比较G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48周时,两组间比较GGT,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治疗12周、24周、48周后,AKP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两组间比较AK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ALT复常方面,48周时,对照组复常率为64.7%,试验组复常率为88.2%,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较对照组在ALT复常方面有明显优势。3、HBe Ag转换率:治疗24周时,对照组HBe Ag转换率为8.8%,试验组HBe Ag转换率为29.4%,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时,对照组HBe Ag转换率为14.7%,试验组HBe Ag转换率为38.2%。说明试验组较对照组在HBe Ag转换率方面有明显优势。4、HBV DNA阴转率:治疗24周时,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61.8%,试验组的HBV DNA转阴率为85.3%,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48周时,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70.6%,试验组的HBV DNA转阴率为91.2%,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试验组较对照组在HBV DNA转阴方面有明显优势。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后均可明显改善患者总体中医证候,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12w、24w、48w后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对比,试验组治疗12w、24w、48w后对总体中医证候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有效率:两组中医疗效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安全性:对照组及试验组在治疗48周的疗程中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且血常规、肾功能、大便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片等安全性指标未出现异常。结论舒肝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且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
姚文丽[7](2019)在《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研究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2)通过测定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经腹腔注射(ip)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后,血浆中黄芩苷、栀子苷、胆酸、猪去氧胆酸和绿原酸的浓度,拟合药动学参数,阐明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1)各组小鼠经给予药物或溶剂预处理7 d后,灌胃(ig)给予0.2%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中ALT、A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采用生化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SOD、MDA、NO和NOS水平;(2)ip给予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后,分别在相应时间取血,经处理后使用UPLC-MS/MS测定,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分析注射用清开灵(冻干)中5种有效成分在正常和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处置差异。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注射用清开灵(冻干)能显着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活性(P<0.001)、TNF-α、IL-1β、IL-6含量(P<0.01或P<0.001),显着提高肝组织中SOD活性,显着降低MDA、NO及NOS水平(P<0.01或P<0.001);(2)黄芩苷、栀子苷、胆酸、猪去氧胆酸和绿原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6260μg·mL-1、0.1640μg·mL-1、0.57140μg·mL-1、0.98240μg·mL-1和0.0820μg·mL-1(r≥0.99)。5种待测化合物的回收率均在70%以上。验证方法成功应用于ip给予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后,大鼠血浆中5种待测化合物的含量测定,进一步拟合得到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黄芩苷的Tmax为0.21±0.06 h和0.14±0.04 h,Cmax为96.94±8.68μg·mL-1和100.77±13.42μg·mL-1,t1/2超过4.0 h和3.0 h,AUC为178.42±32.26μg·h·mL-1和124.54±19.09μg·h·mL-1;栀子苷的Tmax分别为0.16±0.03 h和0.16±0.06 h,Cmax分别为11.48±2.19μg·mL-1和12.24±2.31μg·mL-1,t1/2分别为0.71±0.12 h和0.65±0.57 h,AUC为10.17±1.35μg·h·mL-1和10.88±3.61μg·h·mL-1;胆酸Tmax分别为0.12±0.04 h和0.08±0.012 h,Cmax分别为105.24±10.52μg·mL-1和86.91±8.39μg·mL-1,t1/2分别为1.08±0.56 h和0.22±0.04 h,AUC为73.54±11.00μg·h·mL-1和32.66±3.67μg·h·mL-1;猪去氧胆酸的Tmax分别为0.21±0.07 h和0.17±0.05 h,Cmax分别为158.38±22.28μg·mL-1和197.32±28.22μg·mL-1,t1/2分别为1.22±0.44 h和0.19±0.06 h,AUC为108.84±14.64μg·h·mL-1和81.19±13.78μg·h·mL-1;绿原酸Tmax分别为0.17±0.09 h和0.18±0.03 h,Cmax分别为9.54±3.26μg·mL-1和8.17±0.65μg·mL-1,t1/2为0.76±0.67 h和0.50±0.22 h,AUC为8.08±4.69μg·h·mL-1和6.45±2.45μg·h·mL-1。结论: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其保肝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肝损伤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比较,黄芩苷和胆酸的吸收延缓、清除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猪去氧胆酸的吸收减弱,消除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栀子苷和绿原酸在CCl4致肝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无显着性差异。
李杰,王秀兰,奥·乌力吉[8](2016)在《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文中指出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是蒙医传统用药。作者以不同的检索词,从2016年6月起追溯至无文献报道为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的组方、功能与主治、安全性研究、临床应用等研究情况,以求指导并推进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的广泛应用。
靳晓利[9](2016)在《贞芪益肝方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认为,HBV诱导的机体适应性免疫是造成肝脏炎症的罪魁祸首,而非HBV本身。免疫机制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主要机制。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但核苷(酸)类似物易导致病毒变异;干扰素适应面窄,副作用大,价格昂贵,远期疗效欠佳。且这些药物对作为病毒RNA复制模板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均无作用,难以彻底清除病毒,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导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是因机体正气不足,湿热疫毒侵袭而致。病变由气入血,肝脾不调,故见腹胀、纳呆及乏力;血脉受病,肝络瘀阻,发为胁痛,胆汁内淤,溢为黄疸。治疗上应扶正祛邪并举。经多年临床实践,创制出贞芪益肝方。全方由黄芪、女贞子、灵芝、田基黄、首乌藤、板蓝根等12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清热利湿、解毒扶正的功效。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总结推广该方,我们开展了该方治疗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方面,通过和西药恩替卡韦片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该方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方面,以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制备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从对肝细胞坏死、凋亡及再生作用方面评价该方疗效,探讨其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共观察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40例,用贞芪益肝方治疗,每日一剂,每次煎服300ml,每天2次;对照组31例,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片治疗,每次0.5mg,每日一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分析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变化情况。2.实验研究将120只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6组:贞芪益肝方高、中、低剂量组、联苯双酯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予刀豆蛋白A(15mg/kg)尾静脉注射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贞芪益肝方各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治疗7天。每天分别从各组中取3只小鼠,取血及肝脏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干扰素-γ (IFN-γ)、中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Fas、FasL、Bax、Bcl-2、 PCNA含量。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疗效,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成果:1.临床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病情分级、症状体征积分、肝功能、血清HBV-DNA水平等基线资料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的临床观察统计结果显示:①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胃部满闷、腹部胀满、寐艰多梦、大便粘滞和小便黄赤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促进血清HBeAg阴转,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在临床疗效比较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5%,对照组为51.6%,但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④在证候疗效比较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研究(1)贞芪益肝方对小鼠血清ALT、AST水平的影响经刀豆蛋白处理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贞芪益肝方各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贞芪益肝方各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血清ALT及AST升高幅度减少,在血清AST降低幅度上,高剂量组优于联苯双酯组(P<0.05)。(2)贞芪益肝方对小鼠血清MDA、SOD水平的影响经刀豆蛋白处理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贞芪益肝方各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血清MDA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SOD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血清MDA升高幅度及SOD降低幅度减少。在血清SOD降低幅度上,高剂量组优于联苯双酯组(P<0.05)。(3)贞芪益肝方对小鼠血清TNF-α、IFN-γ、IL-4、IL-6及IL-10水平的影响经刀豆蛋白处理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贞芪益肝方各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IL-4、IL-10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贞芪益肝方各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升高及降低幅度均减少。除血清IFN-y外,高剂量组优于联苯双酯组(P<0.05)。(4)贞芪益肝方对小鼠肝组织Fas、FasL、Bax、Bcl-2、PCNA含量的影响经刀豆蛋白处理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贞芪益肝方各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Fas、 FasL、Bax、PCNA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BCL-2表达水平不同程度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贞芪益肝方各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Fas、FasL、Bax、PCNA表达水平升高,BCL-2表达水平下降;在PCNA表达水平方面,贞芪益肝方高剂量组优于联苯双酯组。(5)肝脏病理学观察:正常对照组肝小叶中央可见中央静脉,小叶中可见肝细胞组成的肝板结构,肝板之间为肝血窦;模型组肝小叶中可见大片状坏死区域,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小叶结构破坏;贞芪益肝方高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肝小叶中肝细胞肿胀明显呈气球样改变;贞芪益肝方中剂量组肝小叶中可见点状坏死区域,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贞芪益肝方低剂量组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可见点状坏死区域,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结论:1.临床研究贞芪益肝方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降低病毒载量;有较高的血清转换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实验研究:(1)小鼠经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后,8小时后血清ALT及AST水平明显升高,造模成功。(2)应用贞芪益肝方后,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ALT及AST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贞芪益肝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显着的保肝降酶作用。(3)应用贞芪益肝方后,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MDA水平升高及SOD降低幅度减少,说明贞芪益肝方具有抗氧化、减轻肝损伤的作用。(4)应用贞芪益肝方后,与模型组相比,血清TNF-α、IFN-γ及IL-6水平升高幅度及IL-4和IL-10降低幅度均减少,病理损害减轻。说明贞芪益肝方可能通过下调促炎因子,上调抑炎因子,调节Thl/Th2因子平衡来减轻肝损伤。(5)应用贞芪益肝方后,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中Fas、FasL、Bax、PCNA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Bcl-2表达水平下降,推测贞芪益肝方具有促进受损肝细胞凋亡,促进肝细胞再生而发挥保肝作用。
阮菲[10](2015)在《畲药山里黄根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并确定理想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评价畲药山里黄根水提物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为山里黄根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1、通过观察血清肝药酶ALT和AST、肝脏器指数、肝脏病理改变考察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和BCG+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之间的差异,选择一种合适的造模方法进行后续研究。2、选择BCG+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以联苯双酯(15mg/ml)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观察小鼠肝脏脏器指数、脾脏脏器指数、胸腺脏器指数、血清肝药酶ALT和AST、肝脏病理改变等指标来研究山里黄根水提物高剂量组(450mg/ml)、中剂量组(225mg/ml)、低剂量组(112.5mg/ml)对模型小鼠肝功能和免疫器官的影响。3、选择BCG+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以联苯双酯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的水平来观察山里黄根水提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模型小鼠外周血中炎症介质的影响。结果1、BCG+LPS诱导的小鼠模型ALT、AST显着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0);ConA 注射 8h、10h、12h、14h 和 16h 后的模型小鼠 ALT、AST均显着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 0);两种造模方法肝脏病理切片均出现局灶性坏死和免疫沉淀复合物。2、山里黄根高剂量组(450mg/ml)能有效降低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中血清ALT和AST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0),且降低ALT含量的疗效优于联苯双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0);山里黄根中剂量组(225 mg/ml)也能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AST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0);山里黄根高剂量组(450 mg/ml)能有效缓解模型引起的肝脏肿大,肝脏器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0),与联苯双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0);山里黄根高剂量组(450 mg/ml)肝组织病理切片未见明显的结构异常,山里黄根中剂量组(225 mg/ml)和低剂量组(112.5 mg/ml)肝病理结构偶见点状坏死,与模型组相比,损伤明显减轻。3、山里黄根高剂量组(450mg/ml)和中剂量组(225 mg/ml)能有效升高小鼠外周血中IL-2和IL-10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0),疗效与联苯双酯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0);山里黄根高剂量组(450 mg/ml)能有效降低小鼠外周血中IL-4和IFN-γ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0);疗效与联苯双酯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0)。结论1、BCG+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与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对肝脏均有明显的损伤,但是BCG+LPS诱导的小鼠模型个体差异较小,血清肝药酶ALT、AST的组内差异较小,比ConA诱导的模型更理想。2、山里黄根水提物能有效降低BCG+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损伤,在降低血清肝药酶ALT、AST、降低肝脏脏器指数和改善肝脏病理性损伤方面与联苯双酯效果相当。3、山里黄根水提物通过调节白介素IL-2、IL-4、IL-10、IFN-γ的释放来调节Th1/Th2的平衡,从而降低模型小鼠的免疫性肝损伤。4、山里黄根水提物对模型小鼠的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二、联苯双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引起重型肝炎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苯双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引起重型肝炎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
1.1 诊断标准 |
1.2 流行病学 |
1.3 致损机制 |
1.4 临床分型及表现 |
1.5 治疗方法 |
2 中医学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
2.1 辨证论治 |
2.2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
2.3 单方验方 |
2.4 毒性及不足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标准 |
1.6 脱落标准及剔除标准 |
1.7 偏倚和机遇的控制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方案 |
2.2 治疗用药 |
2.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5 观察、记录、总结的有关要求 |
3 技术路线 |
4 结果 |
4.1 基本资料 |
4.2 临床疗效比较 |
4.3 安全指标观测 |
4.4 脱落病例分析 |
讨论 |
1 导师学术思想及夏垂八珍汤组方、方义分析 |
2 夏垂八珍汤成分的现代药理研究 |
3 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分析 |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缩略语表 |
附录2 附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生芪消臌方治疗轻中度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
综述一 肝硬化腹水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一、概述和流行病学 |
二、病因 |
三、发病机制 |
(一) 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
(二) 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机制 |
四、诊断 |
五、治疗 |
(一) 利尿剂 |
(二) 血管收缩药物 |
(三) 大量放腹水联合输注白蛋白 |
(四) 外科治疗 |
六、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
一、鼓胀的病名 |
二、鼓胀的病因 |
三、鼓胀的病机 |
四、鼓胀的治疗 |
(一) 古代医家鼓胀治法溯源 |
(二) 现代医家对鼓胀的治疗方法 |
五、小结 |
参考文献 |
引言 |
第二部分 生芪消臌方治疗轻中度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 |
一、研究内容 |
(一) 研究对象 |
(二) 诊疗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治疗方法 |
(三) 观察指标 |
(四) 疗效评定标准 |
(五) 安全性评定标准 |
三、数据统计方法 |
四、结果分析 |
(一) 一般资料 |
(二) 治疗结果分析 |
五、讨论 |
(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评价 |
(二) 徐春军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总结 |
(三) 生芪消臌方的组方分析 |
(四) 临床结果分析 |
(五)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芪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机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主要化学成分的收集和筛选 |
(二) 靶点收集 |
(三) 网络构建和分析 |
(四) 靶点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通路富集分析 |
二、结果 |
(一) 黄芪中候选化学成分的收集和筛选 |
(二) 靶点收集 |
(三) 网络的构建及分析 |
(四) GO功能富集分析 |
(五)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附录1 徐春军教授生芪消臌方治疗轻中度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 |
附录2 黄芪药物活性化学成分简写说明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抗病毒三九膏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方案 |
1.技术路线图 |
2.病例来源 |
3.病例选择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3.2 中医辨证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4.研究方法 |
4.1 资料收集 |
4.2 观察期限 |
4.3 治疗方法 |
4.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
4.5 统计分析方法 |
5.研究结果 |
5.1 治疗前各项资料比较 |
5.2 各组观察期间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疗效比较 |
6.讨论 |
6.1 慢乙肝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及辨证论治 |
6.2 抗病毒三九膏方的用药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6.3 抗病毒三九膏方的疗效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4)联苯双酯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基本情况 |
2.2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
2.3 发生ADR患者的原患疾病及用药情况 |
2.4 患者过敏史和ADR发生时间分布 |
2.5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
2.6 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新的ADR |
2.7 ADR的治疗及转归 |
3 讨论 |
(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山茱萸-牡丹皮抗肝损伤作用研究及疾病靶标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进展与理论认识 |
第一章 肝损伤的研究与认识 |
1 中医对肝损伤的认识 |
1.1 中医肝脏理论 |
1.2 中医对肝损伤的论述 |
1.3 中医药抗肝损伤治疗原则 |
1.3.1 从肝论治,证候为要 |
1.3.2 肝脾相传,反侮肺金 |
2 现代医学对肝损伤的认识 |
2.1 肝损伤的概念及分类 |
2.1.1 药物性肝损伤 |
2.1.2 酒精性肝损伤 |
2.1.3 非酒精性脂肪肝 |
2.2 肝损伤的药物治疗 |
2.2.1 异甘草酸镁 |
2.2.2 联苯双酯 |
2.2.3 双环醇 |
2.2.4 水飞蓟素 |
2.2.5 其他药物 |
第二章 山茱萸与牡丹皮的研究进展 |
1 山茱萸-牡丹皮配伍的理论背景 |
2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
2.1 山茱萸 |
2.2 牡丹皮 |
第三章 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
1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
2 生物信息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部分 山茱萸-牡丹皮抗肝损伤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一章 山茱萸-牡丹皮化学成分筛选与靶点预测 |
1 潜在活性成分的获得与筛选 |
2 潜在活性成分的靶点预测 |
3 结果 |
第二章 数据库方法筛选肝损伤靶点 |
1 筛选方法 |
2 结果 |
第三章 “中药-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的构建 |
1 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 网络的构建 |
3 结果 |
3.1 富集分析结果 |
3.2 网络图 |
第四章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价中心靶点 |
1 潜在活性成分与中心靶点的筛选 |
2 中心靶点与非酒精性肝损伤肝脏损伤关系的评价 |
3 结果 |
3.1 蛋白-蛋白互相作用网络 |
3.2 ROC结果 |
第五章 讨论 |
1 山茱萸、牡丹皮抗肝损伤潜在活性成分 |
2 山茱萸、牡丹皮配伍抗肝损伤的潜在靶点 |
3 非酒精性脂肪肝过程中的肝脏损伤 |
4 总结 |
第三部分 生物信息学筛选非酒精性脂肪肝潜在靶标 |
第一章 数据预处理与差异基因分析 |
1 数据集筛选和分组 |
2 数据集处理与差异分析 |
3 结果 |
第二章 Robust Rank Aggregation算法整合差异基因 |
1 方法 |
2 结果 |
第三章 差异基因的富集分析与PPI网络的分析 |
1 DEGs的富集分析 |
2 PPI网络分析 |
3 结果 |
3.1 富集分析结果 |
3.2 PPI网络分析结果 |
第四章 差异基因的验证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 |
1 差异基因的验证 |
2 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 |
3 结果 |
3.1 基因验证结果 |
3.2 小分子筛选 |
第五章 讨论 |
1 研究内容 |
2 HUB基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联系 |
3 结论 |
全文总结 |
一、研究成果总结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6)舒肝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病例纳入标准 |
2.4 病例排除标准 |
2.5 病例剔除或脱落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用药方案 |
4.观察指标及时点 |
4.1 安全性指标 |
4.2 疗效性指标 |
4.2.1 西医疗效性指标 |
4.2.1.1 生化指标 |
4.2.1.2 病原学指标 |
4.2.2 西医疗效判定 |
4.2.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
4.2.3.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标准 |
5、统计方法 |
6、结果 |
6.1 一般资料比较 |
6.1.1 性别比较 |
6.1.2 年龄比较 |
6.1.3 病程比较 |
6.2 肝功能各指标基线、组内及组间比较 |
6.3 中医症状积分基线、组内及组间比较 |
6.4 HBeAg转换率组间比较 |
6.5 HBV DNA阴转率组间比较 |
6.6 中医疗效组间比较 |
6.7 ALT复常率组间比较 |
7.安全性分析 |
8.讨论 |
8.1 慢性乙型肝炎西医认识 |
8.1.1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动态 |
8.1.2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
8.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认识 |
8.2.1 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认识 |
8.2.2 证候分型 |
8.2.3 中医专方经方治疗 |
8.3 钟森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经验总结 |
8.3.1 基本认识 |
8.3.2 诊治思路 |
8.3.2.1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
8.3.2.2 调和阴阳,治病求本 |
8.3.2.3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
8.3.2.4 注重局部与整体,点线面相结合 |
8.3.2.5 扶正祛邪,贯穿始终 |
8.3.2.6 衷中参西,中西医结合 |
8.4 舒肝解毒汤组方分析 |
8.5 导师临床特色用药及现代药理研究 |
8.5.1 常用药物配伍 |
8.5.1.1 莪术、醋鳖甲、水牛角与橘核、荔枝核 |
8.5.1.2 青皮与郁金 |
8.5.1.3 人参、砂仁、甘草 |
8.5.1.4 黄连、茵陈、白花蛇舌草 |
8.5.1.5 丹参、仙鹤草 |
8.5.1.6 女贞子、墨旱莲 |
8.5.1.7 焦山楂、净山楂、建曲 |
9.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一 |
文献综述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二 |
附件一:CHB中医证候积分标准表 |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材料 |
第一章 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的药效学研究 |
1 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和讨论 |
第二章 注射用清开灵(冻干)中5种成分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学的考察 |
1 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和讨论 |
第三章 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的药动学研究 |
1 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论文提纲范文)
1 方解 |
2 功能与主治 |
3 安全性研究 |
4 药理研究 |
5 临床研究 |
5.1 治疗肝脏疾病 |
5.1.1 防治酒精和药物性肝损: |
5.1.2 治疗乙型肝炎: |
5.1.3 治疗脂肪肝: |
5.1.4 治疗瘀胆型肝炎: |
5.1.5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热症): |
5.2 治疗高脂血症: |
5.3 治疗高血压: |
5.4 治疗“亚玛”病: |
5.5 治疗眼疾: |
5.6 治疗心绞痛和脑梗死: |
5.7 治疗皮肤病 |
5.7.1 治疗湿疹: |
5.7.2 治疗痤疮: |
5.7.3 治疗银屑病: |
5.8 治疗肾热症: |
5.9 治疗其他疾病: |
6 结语 |
(9)贞芪益肝方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
1.1.1 慢性乙型肝炎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1.1.2 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第二章 贞芪益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
2.1 研究概况 |
2.2 研究方案 |
2.2.1 诊断标准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2.4 疗效评定标准 |
2.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2.6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
2.2.7 临床资料的统计处理 |
2.3 试验结果 |
2.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2.3.2 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
2.3.3 治疗前后血清HBeAg、HBV-DNA的变化 |
2.3.4 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 |
2.3.5 总有效率比较 |
2.3.6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3.7 安全性评价 |
2.4 讨论 |
第三章 贞芪益肝方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动物 |
3.2.2 药物和试剂 |
3.2.3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实验动物分组 |
3.3.2 动物造模及处理 |
3.3.3 标本采集 |
3.3.4 指标观察与检测 |
3.3.5 统计分析 |
3.4 结果 |
3.4.1 贞芪益肝方对小鼠血清ALT、AST的影响 |
3.4.2 贞芪益肝方对小鼠血清MDA、SOD的影响 |
3.4.3 贞芪益肝方对小鼠血清TNF-α、IFN-γ、IL-4、IL-6、IL-10的影响 |
3.4.4 贞芪益肝方对小鼠肝组织Fas、FasL、Bax、BCL-2、PCNA含量的影响 |
3.4.5 肝脏病理学观察 |
3.5 讨论 |
3.5.1 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特点 |
3.5.2 肝损伤时的酶学表现 |
3.5.3 氧自由基在肝损伤中的作用 |
3.5.4 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对肝损伤的影响 |
3.5.5 Fas/FasL系统及Bcl-2家族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
3.5.6 PCNA表达在肝损伤中的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10)畲药山里黄根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两种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比较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及数据分析 |
四、分析与讨论 |
五、小结 |
第二部分 山里黄根水提物对BCG+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功能ALT、AST的影响 |
—、 仪器和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及数据分析 |
四、分析与讨论 |
五、小结 |
第三部分 山里黄根水提物对BCG+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外周血中炎症介质的影响 |
一、仪器和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及数据分析 |
四、分析与讨论 |
五、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文献综述 中药抗免疫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联苯双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引起重型肝炎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临床研究[D]. 陆菁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生芪消臌方治疗轻中度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李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抗病毒三九膏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D]. 杨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联苯双酯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王文娥,杨爽,许晓丽,周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03)
- [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山茱萸-牡丹皮抗肝损伤作用研究及疾病靶标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 白颖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舒肝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D]. 邓春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研究[D]. 姚文丽. 贵州医科大学, 2019(07)
- [8]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J]. 李杰,王秀兰,奥·乌力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12)
- [9]贞芪益肝方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靳晓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10]畲药山里黄根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D]. 阮菲.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