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一、肠道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张琼侠[1](2021)在《205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及严重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Acute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LGIB)是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LGIB 80-85%的患者可自愈,但病情危重时可出现严重贫血、低血容量休克甚至死亡,且一年内再出血风险较高,即使接受了内科或外科治疗,急性LGIB的死亡率可以达到2-4%。因此,早期筛选出危重患者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Das提出了与严重LGIB相关的八个风险因素,因涉及Charlson加权评分,使用起来较为繁琐;Oakland评分系统对于住院期间再出血、是否需要输血治疗以及控制出血的能力有较好的预测,但对于初发出血的评估能力欠佳;Kollef开发的“BLEED”标准认为再出血是病情不稳定的标志,是转入ICU的指征,但缺乏具体评估指标;国内目前尚无相关指南用于评估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LGIB病例,分析其病因并筛选出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较高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1-2020.5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共205例,所有患者通过直肠指检、结肠镜、实验室检查明确发病原因,采用Strate严重LGIB的定义筛选出急性严重下消化道出血与轻症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比较两者患者的年龄,性别,服药史,发病时间,晕厥史,发热,腹痛,排便习惯,体重变化,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体温和呼吸频率)等临床资料,了解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筛选出急性严重下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本文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6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消化道严重出血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总共收集下消化道出血1021例,排除慢性下消化道出血后共纳入205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89例;老年患者134例,非老年患者71例;轻症患者161例,严重出血患者44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痔疮、憩室出血、结肠溃疡、肿瘤、肛裂、结肠息肉术后、缺血性肠炎等,其中轻症出血以缺血性肠炎、肿瘤和痔疮多见,分别占轻症出血患者的38.5%、10.56%、10.56%;严重出血常见于肿瘤病人,约占严重出血患者的70.45%,其次为憩室出血,约占9.1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阿司匹林服用史、腹痛、晕厥表现、血红蛋白<100g/L、白蛋白<38g/L是严重下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6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消化道严重出血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阿司匹林,有晕厥表现,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白蛋白低于38g/L是严重下消化道出血的四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以缺血性肠炎、肿瘤和痔疮多见,其中重症出血常见于肿瘤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有晕厥表现,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白蛋白低于38g/L可能是严重下消化道出血的四个独立危险因素。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2020)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文中研究指明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LGIB)的定义为屈氏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LGIB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由于各种原因,对LGIB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此外,近年来内镜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发现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因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本指南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分别对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进行了规范和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LGIB的诊治流程。

李鹏,王拥军,吕富靖,王文海[3](2020)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文中指出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义为Trietz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对下消化道出血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此外,近年来内镜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发现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

李鹏,王拥军,吕富靖,王文海[4](2020)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义为Trietz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对下消化道出血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

加倩[5](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侯思聪,吴大成,路国涛,丁岩冰,肖炜明,陈海燕[6](2019)在《注水法肠镜在急性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注水法肠镜在急性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行注水法肠镜诊治的63例急性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历资料,并对其肠镜下诊断、治疗及安全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注水法肠镜检查,57例急性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均查明原因:其中9例为结肠癌伴出血,转为外科手术;30例为息肉出血(47.6%)、9例为血管扩张,畸形破裂出血(14.2%)、6例为结肠腺瘤肠镜下切除后创面出血(9.5%)、3例为服用阿司匹林所致结肠溃疡出血(4.3%),均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经内镜治疗后痊愈,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0%。结论注水法肠镜适用于急性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能对息肉性出血、血管畸形、内镜治疗后创面出血进行病因性治愈。注水法肠镜检查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中安全可靠,可在医院广泛应用。

许敏[7](2019)在《国产医用胶在动脉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脉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常见原因为医源性、外伤性及自发性动脉破裂出血。病情轻微情况下可进行保守治疗以期自愈,但在动脉破裂出血等较为严重情况下,建议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往传统手术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切开修补、结扎出血动脉及甚至脏器切除,但其创伤大、风险高、损伤严重,不为广大医患所接受。动脉出血栓塞因其微创、效果良好及最大程度保护组织脏器功能等特点,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发展成为动脉出血的首选治疗方式。栓塞材料的选择对于是否可成功止血至关重要,其一般根据病因、血管解剖、科室所具有的栓塞材料种类以及术者的操作习惯等因素决定。弹簧圈与明胶海绵颗粒是动脉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常用固体栓塞剂,但弹簧圈的栓塞止血效果受凝血功能影响较大且往往需多枚,费用较贵,而明胶海绵可控性不强、可再吸收,同时也受凝血功能影响。NBCA作为液体性栓塞剂具有不受凝血功能影响、可控性强、血管适形性良好、即刻永久栓塞等特点,弥补了固体栓塞在动脉出血栓塞治疗中的不足。然而NBCA作为进口医用胶,价格昂贵且需专用导管,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国产医用胶具有NBCA相似的特性,作为国产医用胶易于获取,不仅无毒,无需专用导管,而且价格低廉。但其使用说明并未说明在介入治疗中的效用与安全性。针对上述情况,本课题用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的方法,探讨运用国产医用胶对出血动脉进行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第一部分 国产医用胶行兔肾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目的:以健康大白兔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配比的国产医用胶与超液化碘油混合剂行兔肾动脉的栓塞,探讨其栓塞效能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材料与方法:选择120只健康大白兔,电脑编号,按照每组40只随机分入3组。3组按照碘油与国产医用胶的配比,分为3:1、4:1、5:1三组,分别对实验兔进行肾动脉栓塞。以乌拉坦对实验兔进行全麻并以水合氯醛腹腔注射维持麻醉,右侧股动脉插管区常规备皮、消毒,行右侧股动脉分离并穿刺插管,在微导丝引导下以2.7F微导管插管兔肾动脉主干并造影证实,后以流控技术实时显像下推注栓塞剂至肾动脉远端铸形到管尖为止。栓塞结束后再次造影评价栓塞效果。根据观察时间分为3组:术后1天组、术后1周组、术后1月组,按术后时间分别复查造影后处死实验兔,首先解剖取肾行标本外观观察,后予以10%福尔马林浸泡并组织切片后HE染色行光镜观察。肾动脉栓塞前及栓塞术后1天、1周复查检测兔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实验过程中5只实验兔死亡(实验中再补充了 5只),其死亡原因分别为麻醉过度、股动脉分离插管失败及栓塞剂返流、异位栓塞、粘管等手术操作相关性死亡,经改进实验技巧后再未发生上述情况。栓塞剂在透视下显影清晰,经导管注射顺利,无堵管情况且易于控制,可经微导管行反复栓塞,安全有效。术后实验兔肾功能呈一过性损害,白细胞一过性升高,1周后均恢复术前水平,术后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术后1周和术后1月复查造影示栓塞可靠,均未见血管再通形成和造影剂的外溢。术后病理HE染色后光镜下栓塞剂呈不规则形或分支状折光性透亮物质,其中5:1、4:1组以细动脉及小动脉栓塞为主,两者无显着差异(P>0.05);3:1组以中型动脉栓塞为主,与5:1组、4:1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1天肾组织内血管扩张充血,动脉内可见栓塞剂填充,肾组织变性,见轻度炎细胞浸润,未见明显凝固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术后1周和术后1月血管内栓塞剂仍然存在,相应节段肾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钙化,坏死周边见广泛炎性细胞浸润带并有纤维组织增生,3组间肾组织变性坏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国产医用胶栓塞实验兔肾动脉安全可行、有效,不同浓度的国产医用胶可以选择性栓塞肾动脉各级分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第二部分 国产医用胶在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栓塞中的临床应用目的:运用国产医用胶医用胶配合超选择插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内科及胃镜治疗无效消化系出血,探讨其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0/2019-05内科或胃镜治疗无效,血管造影明确为消化道血管出血的25例患者,均运用1:1的碘油与国产医用胶混合物栓塞出血血管。以屈氏韧带划分,上消化道出血19例,下消化道出血6例。病因构成:上消化道溃疡出血12例,肿瘤性出血6例,外科手术后出血4例,胰腺炎1例,2例患者病因不明。在随访期内,对手术操作时间、国产医用胶用量、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23例单独运用国产医用胶医用胶,2例微弹簧圈+国产医用胶医用胶,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止血,止血成功率100%.30天内2例栓塞后患者再发出血,均予以国产医用胶补充栓塞并成功止血;4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3例为肿瘤晚期进展至恶病质衰竭死亡,1例为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致重症感染死亡.术后3例患者出现肠道缺血症状,2例患者自行缓解,1例腹痛进行性加重,转外科手术切除证实为结肠肿瘤,外科术中可见肿瘤附近局部正常肠管缺血明显,术后康复出院.余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生存良好。结论:对于内科及内镜保守治疗无效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国产医用胶栓塞止血成功率高,术后再出血与并发症发生率低,性价比高。第三部分 国产医用胶在创伤性出血栓塞中的临床应用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国产医用胶在创伤性动脉破裂出血栓塞中的运用,评估其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明确为创伤性动脉破裂出血并接受国产医用胶栓塞治疗的患者共44例。其中肝动脉破裂出血17例,肾动脉出血14例,股动脉与肱动脉损伤出血13例。肝动脉破裂出血中医源性损伤7例:2例为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置管引流)术后,2例为肝穿刺活检术后,3例为外科术后;外伤性损伤10例:6例为车祸伤,3例为高处坠落伤,1例为刀刺伤。肾动脉破裂出血中肾穿刺活检5例、肾挫裂伤5例、肾脏碎石损伤3例、肾造瘘术后1例。股肱动脉损伤出血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肱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其中2例为吸毒导致,其余11例均为介入术后所致。所有病灶均以国产医用胶与超液化碘油按1:1比例混合形成的栓塞剂经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栓塞,术后对栓塞技术成功率、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动脉破裂出血:造影发现1 7例患者中3例为造影剂外溢,6例为假性动脉瘤,6例为肝动静脉瘘,2例肝动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所有17例患者均成功栓塞,手术成功率100%,国产医用胶与超液化碘油混合物用量0.3-1.1ml,平均0.6ml,栓塞所用时间11-23min,平均15.5min,栓塞所用医用胶平均费用¥479±174。无患者复发出血,未发现术后严重并发症。肾动脉破裂出血:所有病灶均经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后一次性有效栓塞,栓塞剂平均用量0.5ml(0.2-0.8ml),术中未见栓塞剂反流,术后未见异位栓塞。栓塞所用医用胶平均费用¥414±123。术后临床随访未见再发血尿、血肿进展等复发出血迹象,术后患者白细胞、肌酐与血压较术前无明显升高(P>0.05)。13名患者进行超声复查未见肾脓肿、肾实质梗死及肾动脉异常栓塞情况。股动脉及肱动脉损伤出血:13例患者共13处假性动脉瘤,均采用国产医用胶-碘油混合乳剂成功栓塞,1 1例患者一次性栓塞成功,2例患者行补充栓塞并完全填充瘤腔,医用胶平均用量1.46ml(0.5-5.5ml)。栓塞后造影发现1例患者出现轻微异位栓塞,但未出现远端肢体缺血情况。3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再出血及治疗相关并发症产生。结论:运用国产医用胶对创伤性动脉出血栓塞安全、有效,较其他栓塞剂具有快速、成功率高及费用低廉等特点。

詹鹏超,李鑫,纪坤,石洋,叶书文,谢炳灿,李臻,韩新巍[8](2019)在《介入诊疗血管畸形致小肠顽固性出血一例》文中提出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准确判断致病因素及出血部位是其治疗的关键。其中小肠出血相对少见,约占消化道出血的3%~5%,而血管畸形是导致小肠出血的罕见病因,由于小肠冗长、走形迂曲,血管畸形病变隐匿,导致诊断困难,目前介入诊疗出血性小肠血管畸形已有报道,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特征及长期随访的文献资料有限[1]。现总结、分析一例血管畸形致小肠反复出血患者的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

李劲颐[9](2019)在《1122例年龄>28天的住院儿童便血病因构成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我院近1年来全院收治的年龄>28天的便血儿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便血病因构成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对儿童便血病因的认识,协助临床诊疗,改善疾病预后。对象与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便血为主诉收治入院的1122例年龄>28天的患儿,利用SPSS 21.0及Excel 2016软件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22例便血患儿中,以LGIB为主,有793例(70.7%),其次为全身疾病223例(19.9%)、UGIB 90例(8.0%)及OGIB 16例(1.4%);前10位病因依次为肠套叠447例(39.8%)、HSP 160例(14.3%)、肠炎115例(10.3%)、肠息肉94例(8.4%)、肛周疾病77例(6.9%)、消化道畸形58例(5.2%)、PU 46例(4.1%)、血液系统疾病43例(3.8%)、EGV27例(2.5%)、OGIB 16例(1.4%)。2.不同年龄段便血儿童出血部位及病因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45.280,P<0.001;?2=791.217,P<0.001),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均以LGIB为主,而学龄期组、青春期组则以全身疾病为主。各年龄组前3位病因分别为:婴儿组:肠套叠、肠炎、消化道畸形;幼儿组:肠套叠、肠息肉、肠炎;学龄前期组:HSP、肠息肉、肛周疾病;学龄期组:HSP、肛周疾病、肠息肉;青春期组:HSP、PU、血液系统疾病。3.性别在出血部位构成和具体病因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022,P=0.170;?2=15.536,P=0.077),男女便血病因前3位均依次均为肠套叠、HSP、肠炎。4.各年龄组在便血病程及住院时间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3.647,P<0.001;H=200.595,P<0.001):婴儿组便血病程短于其余4个组,住院时间短于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组。各病因在便血病程及住院时间长短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H=682.423,P<0.001;H=543.089,P<0.001):肠息肉便血病程最长,为165(1730)天,其次为肛周疾病(60(11825)天),两者除消化道畸形和OGIB外,高于其它病因,同时肠套叠患儿便血病程(1(1365)天)均短于其它病因。肠套叠患儿住院时间(2(121)天)与肛周疾病(3(2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短于其它病因;消化道畸形、OGIB、HSP、EGV为住院时间最长的病因。5.各年龄组及性别在发病季节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季节出血部位及便血病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8.928,P<0.001;χ2=63.869,P<0.001):夏季LGIB构成比(81.5%)高于春(68.3%)、秋(65.5%)、冬季(61.4%),全身疾病构成比(11.7%)则低于其它季节。夏季HSP构成比(6.8%)低于春(17.0%)、秋(16.7%)、冬季(20.8%),而春季消化道畸形构成比(7.2%)高于秋季(2.1%),余病因在各季节构成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不同出血部位其血便性状及病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3.731,P<0.001;χ2=861.337,P<0.001):UGIB中黑便率(64.4%)高于LGIB(3.5%)及全身疾病(46.2%),LGIB中大便带血率(83.7%)及大便带血+便后滴血率(9.8%)均高于UGIB及全身疾病。不同血便性状前3位病因依次为:黑便:PU(73.9%)、HSP(50.6%)、EGV(40.7%),大便带血:肠套叠(96.9%)、肠炎(89.6%)、OGIB(81.3%),便后滴血:肛周疾病(9.1%)、EGV(7.4%)、血液系统疾病(4.7%),黑便+大便带血:消化道畸形(15.5%)、EGV(11.1%)、PU(10.9%),大便带血+便后滴血:肠息肉(40.4%)、肛周疾病(40.3%)、肠炎(5.2%)。7.便血儿童常见伴随症状前10位依次为呕吐(50.3%)、腹痛(29.1%)、发热(19.8%)、呕血(19.4%)、皮疹(19.0%)、腹泻(11.5%)、面色苍白(6.1%)、便秘(4.5%)、头晕(4.3%)、肛门脱出物(2.2%)。各出血部位及病因常见伴随症状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GIB中呕吐率(56.7%)高于UGIB(31.1%)、全身疾病(36.8%);UGIB中呕血率(36.7%)高于LGIB(20.6%)及全身疾病(9.4%),头晕发生率(22.2%)也高于LGIB(2.1%)及全身疾病(3.1%);全身疾病(76.7%)腹痛率高于UGIB(45.6%)、LGIB(13.7%);皮疹发生率(86.5%)也高于其余3组。而常见伴随症状前5位各前3位病因依次为:呕吐:肠套叠(88.6%,396/447例)、HSP(46.9%,75/160例)、PU(34.8%,16/46例);腹痛:HSP(100.0%,160/160例)、OGIB(62.5%,10/16例)、EGV(51.9%,14/27例);发热:肠炎(40.9%,47/115例)、肠套叠(27.5%,123/447例)、EGV(22.2%,6/27例);呕血:肠套叠(36.2%,162/447例)、PU(34.8%,16/46例)、EGV(33.3%,9/27例)皮疹:HSP(98.8%,158/160例)、血液系统疾病(23.3%,10/43例)、OGIB(6.3%,1/16例)。8.不同病因其主要实验室指标有差异(P均<0.001):UGIB入院时首次Hb低于其它3组疾病,而全身疾病D-二聚体高于其它3组;UGIB中BUN、Cr均高于LGIB,但BUN/Cr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BUN/Cr是否能判断UGIB、LGIB,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565,95%置信区间为0.4990.630,P=0.045;以BUN/Cr=31.5作为分界点对应的约登指数最大(相应的约登指数为0.143,所对应的灵敏度为58.9%,特异度为55.4%)。HSP、肠套叠WBC高于其它病因,且HSP的N百分比高于其它病因;血液系统疾病及EGV的PLT明显低于其它病因;消化道畸形、PU、EGV所致Hb均值在90g/L以下,明显低于其它病因,而HSP及肛周疾病Hb均值高于120g/L;肠炎中EOS绝对值计数高于其它病因,其它病因间EOS绝对值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肠套叠患儿年龄为9月(2月14岁2月),74.1%发生在1岁以内,95.1%发生在3岁以内。其中8例继发于轮状病毒肠炎,1例继发于HSP,并于术中发现结肠绒毛管状腺瘤、升结肠肿瘤、降结肠巨大息肉各1例。回回结型肠套叠肠坏死率(33.3%)高于回结型(14.8%)(?2=4.202,P=0.04)。肠坏死组住院时间、WBC及PT高于非坏死组;早产儿、有呕吐或呕血症状的患儿空气灌肠失败率较足月儿、无呕吐或呕血症状患儿高;不同年龄段空气灌肠失败率不一致,婴儿组及青春期组空气灌肠失败率均高于幼儿组;空气灌肠失败组与成功组相比,N百分比、D-二聚体更高,Hb、白蛋白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HSP以学龄期儿童为主,有89例(55.6%)。有110例(68.7%)以双下肢皮疹为首发症状,余50(31.3%)例均以腹痛起病;50例患儿中有48例在腹痛后5(120)天内出现皮疹,2例患儿病程中未出现皮疹。共32例完善了胃镜检查,均有粘膜下充血,大部分有不同程度水肿、糜烂,3例有溃疡表现(2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溃疡);其中以胃窦、胃体、十二指肠球降部炎症为主,无一例食管受累。共92例(57.5%)合并紫癜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组的年龄、住院时间、WBC、N百分比、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高于HSP非肾炎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肠炎病因中以感染性肠炎(47.0%)和食物蛋白过敏性肠炎(40.0%)为主。在54例感染性肠炎中,28/54例大便培养阳性,25/28例病原为沙门氏菌(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12/25例),1/28例大肠埃希菌,2/28例白色假丝酵母菌;有2/54例涂片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感染性肠炎与食物蛋白过敏性肠炎两组均以婴儿组为高发年龄段,但食物蛋白过敏性肠炎患儿年龄(1(1138)月)小于感染性肠炎患儿(12.5(1163)月)(P<0.001)。食物蛋白过敏性肠炎的便血病程、一级亲属过敏史比例、血小板、EOS百分比、EOS绝对值计数均高于感染性肠炎组;但发热率和N百分比,低于感染性肠炎组。两组患儿过敏史率、皮疹率、WBC、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12.肠息肉好发于学龄前期儿童(37.2%),其中直肠息肉为63例(67.0%),乙状结肠息肉15例(16.0%),降结肠息肉9(9.6%),横结肠2例(2.1%),余4例(4.3%)为结直肠多发息肉,1例(1.1%)为结肠多发息肉。肠息肉直径为2(0.85)cm。不同年龄段肠息肉好发部位及各部位息肉病例的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6.343,P=0.663;F=1.648,P=0.169)。不同部位息肉其直径不同(P<0.001):降结肠息肉中大息肉(≥2cm)构成比(100.0%)高于直肠(39.0%),肠腔其余部位大息肉构成比无差异;大息肉组N百分比及PT均高于小息肉组,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8例消化道畸形中MD有46例(79.3%),年龄为4.8岁(3月12.8岁),男女比例为3.18:1,其Hb为82.0±2.8g/L。99mTcO4-异位胃粘膜显像诊断MD的灵敏度为76.3%,特异度为76.9%,阳性预测值为90.6%,阴性预测值为47.4%,诊断准确度为76.5%;而腹部彩超与99mTcO4-异位胃粘膜显像相比,McNemar Test P=0.043<0.05;Kappa=0.062<0.2,P=0.628>0.05,不能认为两种检查方式对MD诊断率有一致性。MD中有26例(56.5%)胃粘膜异位(其中男性21例占80.8%),1例(2.2%)胰腺异位,1例(2.2%)胃粘膜+胰腺异位。而99mTcO4-异位胃粘膜显像诊断MD中异位胃粘膜的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18.8%,阳性预测值为55.2%,阴性预测值为33.3%,诊断准确度为50.0%。14.PU占UGIB的51.1%,好发于青春期患儿,男女之比为37:9=4.11:1。其中胃溃疡13例(28.3%),十二指肠溃疡33例(71.7%)。各年龄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构成比有差异(?2=18.339,P<0.001):青春期十二指肠溃疡构成比(100.0%)明显高于幼儿组(41.7%)及学龄前期组(0.0%)。胃溃疡的呕血率(69.2%)高于十二指肠溃疡(21.2%);十二指肠溃疡的BUN、Cr值均高于胃溃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Hb、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C-UBT与RUT两种检查方式对针对Hp感染率的检出无一致性(Kappa=-0.070,P=0.361;McNemar Test=0.001<0.05);但RUT和病理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对Hp感染检出率有较强一致性(Kappa=0.667,P=0.006;McNemar Test=0.5>0.05)。结论本组儿童便血病因以LGIB为主,其次为全身疾病、UGIB,前10位病因依次为肠套叠、HSP、肠炎、肠息肉、肛周疾病、消化道畸形、PU、血液系统疾病、EGV、OGIB。不同年龄段便血病因构成不同,在本组中婴幼儿便血首位病因为肠套叠,但年长儿均为HSP。伴呕血、黑便提示UGIB可能性大,而出现便后滴血并伴便秘或肛门脱出物需考虑肠息肉及肛周疾病,合并呕吐需首先考虑肠套叠而非UGIB。便血患儿,WBC明显升高时需考虑HSP、肠套叠合并肠坏死可能;PLT明显降低时除血液系统疾病外还需考虑EGV;若合并中重度贫血需考虑到消化道畸形、PU、EGV,反之若Hb正常应考虑肛周疾病、HSP等出血量常较小的疾病,但BUN/Cr比值是否能鉴别UGIB或LGIB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此外,年长儿肠套叠需考虑继发因素如巨大息肉及肿瘤性疾病;以非皮疹起病的不典型HSP可早期行胃镜检查助诊;肠炎首先考虑感染性因素如沙门氏菌,若EOS百分比或绝对值计数升高需与食物蛋白过敏性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鉴别;肠息肉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以直肠息肉为主;99mTcO4-异位胃粘膜显像为疑诊MD的首选检查;PU好发于青春期男性患儿,呕血更可能提示胃部溃疡而非十二指肠溃疡,RUT和病理检查诊断Hp感染率有较强一致性。为减少漏诊、误诊,加强对可引起便血的疾病的认识,经适当评估后,尽早行内镜检查对明确病因和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王兰[10](2018)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文中研究说明下消化道出血是屈氏韧带(Treitz韧带)以下肠道的急性或慢性出血。由于老年人群肠道肿瘤、结肠息肉、结肠憩室、缺血性肠炎、肠道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显着高于青年人群,再者老年患者由于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故老年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显着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7080岁人群下

二、肠道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肠道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205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及严重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基本资料
    3.2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3.3 单因素分析急性严重下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3.4 多因素分析急性严重下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下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论文提纲范文)

1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1.1初步临床评估
    1.2出血严重程度与预后判断
    1.3小肠出血的诊断
        1.3.1小肠出血的病因
        1.3.1.1常见病因
        1.3.1.2少见病因
        1.3.2小肠出血诊断方法
        1.3.2.1临床表现
        1.3.2.2体格检查
        1.3.2.3辅助检查
    1.4结直肠出血的诊断
        1.4.1结直肠出血的病因
        1.4.2结直肠出血诊断方法
        1.4.2.1临床表现
        1.4.2.2体格检查
        1.4.2.3辅助检查
2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2.1支持治疗
    2.2药物治疗
        2.2.1小肠出血的药物治疗
        2.2.1.1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2.2.1.2沙利度胺
        2.2.2结直肠出血的药物治疗
    2.3内镜下治疗
        2.3.1热凝固治疗
        2.3.2金属夹止血
        2.3.3黏膜下注射
        2.3.4联合方法
    2.4血管栓塞治疗
    2.5外科治疗
推荐意见

(4)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论文提纲范文)

1 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1.1 初步临床评估
    1.2 出血严重程度与预后判断
    1.3 小肠出血的诊断
        1.3.1 小肠出血的病因
        1.3.1. 1 常见病因
        1.3.1. 2 少见病因
        1.3.2 小肠出血诊断方法
        1.3.2. 1 临床表现
        1.3.2. 2 体格检查
        1.3.2. 3 辅助检查
    1.4 结直肠出血的诊断
        1.4.1 结直肠出血的病因
        1.4.2 结直肠出血诊断方法
        1.4.2. 1 临床表现
        1.4.2.2体格检查
        1.4.2. 3 辅助检查
2 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2.1 支持治疗
    2.2 药物治疗
        2.2.1 小肠出血的药物治疗
        2.2.1. 1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2.2.1. 2 沙利度胺
        2.2.2 结直肠出血的药物治疗
    2.3 内镜下治疗
        2.3.1 热凝固治疗
        2.3.2 金属夹止血
        2.3.3 黏膜下注射
        2.3.4 联合方法
    2.4 血管栓塞治疗
    2.5 外科治疗
推荐意见

(5)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6)注水法肠镜在急性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器材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
    3.2 结肠镜检查
    3.3 肠道准备对于肠镜检查的影响
    3.4 小肠病变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以往较困难

(7)国产医用胶在动脉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国产医用胶行兔肾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本动物实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国产医用胶在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栓塞中的运用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第三部分 国产医用胶在创伤性出血栓塞中的临床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肾动脉出血性疾病介入诊治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介入诊治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液体栓塞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介入诊疗血管畸形致小肠顽固性出血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讨论

(9)1122例年龄>28天的住院儿童便血病因构成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儿童便血病因构成
    2.2 不同年龄组儿童便血病因构成
    2.3 性别与便血病因构成
    2.4 便血病程
    2.5 住院时间
    2.6 发病季节
    2.7 血便性状
    2.8 常见伴随症状
    2.9 主要实验室指标
    2.10 肠套叠
    2.11 过敏性紫癜
    2.12 肠炎
    2.13 肠息肉
    2.14 美克尔憩室
    2.15 消化性溃疡
    2.16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10)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1 肠道肿瘤
    1.2 结肠息肉
    1.3 肛周疾病
    1.4 憩室病
    1.5 缺血性结肠炎
    1.6 感染性肠道疾病
    1.7 肠道血管畸形
    1.8 NSAIDs
2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四、肠道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205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及严重危险因素分析[D]. 张琼侠.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J].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0(10)
  • [3]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J]. 李鹏,王拥军,吕富靖,王文海. 中国医刊, 2020(10)
  • [4]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J]. 李鹏,王拥军,吕富靖,王文海.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10)
  • [5]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注水法肠镜在急性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 侯思聪,吴大成,路国涛,丁岩冰,肖炜明,陈海燕. 系统医学, 2019(24)
  • [7]国产医用胶在动脉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 许敏. 苏州大学, 2019(06)
  • [8]介入诊疗血管畸形致小肠顽固性出血一例[J]. 詹鹏超,李鑫,纪坤,石洋,叶书文,谢炳灿,李臻,韩新巍.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9(03)
  • [9]1122例年龄>28天的住院儿童便血病因构成临床分析[D]. 李劲颐.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10]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J]. 王兰. 现代医药卫生, 2018(03)

标签:;  ;  ;  ;  ;  

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