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叶治疗脚癣100例(论文文献综述)
翁文烽[1](2021)在《18种药用植物的生药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东地区炎热潮湿,植物生长茂盛,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民间地区凉茶文化、药膳文化盛行,民众使用中药的频率很高,但时有发生中药误用、错用的现象,市场上中药品质参差不齐,对用药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某些植物虽然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若能科学地研究并有效地将其开发利用,即能将这些植物物尽其用,同时也能解决中药资源匮乏的问题。经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这些植物研究的相关资料较少,有的研究资料不全,甚至有的植物没有相关研究资料。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4个科,具有药用价值的18个种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完善以上植物的生药学研究资料,为其开发利用提供鉴定依据。本研究基于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四大传统鉴定方法结合分子生药学鉴定的方法,确定了来源植物的拉丁学名、完善了药材的性状鉴定信息、植物的根、茎、叶组织显微特征信息、解离组织显微特征信息、粉末显微特征信息、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薄层色谱鉴定方法、紫外光谱数据信息以及分子生物学中核基因组的ITS基因序列、叶绿体基因组psb A-trn H基因间区序列信息。此外对其量评价检查项下的水分及灰分的限量进行了初步测定。通过上述的研究结果以获得18个种药用植物生药学鉴定资料。本研究中通过PCR扩增测序的方法获得大戟科6种植物、茜草科7种植物的ITS基因序列及psb A-trn H基因间区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得到这两种序列种之间的信息位点及变异位点差异,分析遗传距离,再通过构建最大简约进化树及邻接进化树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现有的分类方法对比,从而获得遗传学分类信息,这为药材的来源、地区差异遗传和种间种内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研究依据。本研究获得了15种植物的ITS序列和17种植物的psb A-trn H基因间区序列,其中有1种植物的ITS和7种植物的psb A-trn H序列为首次测序得到,这些序列的Gen Bank注册号正在提交审核中。本研究为广东地区18种药用植物和具有药用潜力的植物的较全面的生药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系统性的从传统四大鉴定方法并结合DNA条形码技术对这些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对这些植物的真伪鉴别、遗传关系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涂洪润[2](2020)在《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文中研究说明分析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不仅可以了解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及利用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同时通过研究叠彩区野生药用植物区系,丰富了本地区植物区系资料,揭示了同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关系,探讨了该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性质及起源,对于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中药区划和深化对有关区系地理问题的认识等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基于实地踏查,通过文献查阅、市场及访问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等工作,对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了叠彩区药用植物的组成特点,分析了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生长型和生活型、特有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外来种和栽培种、药用特征等内容,并研究了该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区系的数量组成、地理成分以及与相邻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中的问题,以期为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传承与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叠彩区药用植物是广西药用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药用植物640种,隶属于154科467属。野生药用植物则是本区域内药用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72.34%。本地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463种,隶属于131科340属。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以单种科(含1种)和寡种科(含2-5种)为主;属的组成以单种属(含1种)和寡种属(含2-4种)为主。科内种和属内种的数量结构表明野生药用植物有明显的优势科和优势属现象。2.根据叠彩区药用植物生长型和生活型的划分结果可知:本地区药用植物生长型以一、二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为主,共有313种,占总种数的48.91%,最少的为藤本植物有69种。本地区药用植物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有264种,占总种数的41.25%,最少的为地面芽植物有50种。3.叠彩区内属于我国特有和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分布较少。属我国特有药用植物33种,隶属于24科28属,其中,广西的特有种3种,隶属于3科3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3种,隶属于12科12属。本地区药用植物中属于外来和栽的程度并结合相关文献将其划分为6个入侵等级。药用植物中属栽培类有117种,隶属于60科107属。4.叠彩区640种药用植物按入药部位的不同可划分为11类,其中以全草类入药的最多,共有215种,占总种数33.59%;其次是根类,有203种,占总种数31.72%。以全草类、根类为主要的药用部位,对药用植物有较大损害甚至具有毁灭性。按药用部位的药性可划分为5类,其中平性类的药用植物种类最多,有209种,占总种数32.66%,所占比例最少的是热性类药用植物。一个药用部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药味,按药用部位药味的不同,叠彩区药用植物药味可划分为7种类型,其中以苦味药最多,有318种,占总种数49.69%,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咸味药。叠彩区药用植物功效类型多样,可分为21类,其中以清热药最多,有265种,占总种数41.41%。5.叠彩区野生药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表现为热带分布为主且呈现向温带过渡的趋势。从科的区系类型看,叠彩区药用植物131科共有9个分布区类型及6个变型。其中热带科69科,占非世界性科总数的81.17%,在本地区分布的科内占绝对优势。从属的区系类型看,叠彩区药用植物340个属可划分为12种分布区类型及16个变型,其中热带性质的属有180属,占非世界性属总数的63.38%。从科和属级水平看,热带成分占有明显的优势,表明本研究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这也符合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处于华南植物区系所呈现出的典型中亚热带气候。其中,热带分布以泛热带广布为主,表明本地区缺少典型的热带分布类型,而温带分布中北温带典型分布有36属,占总属数的12.67%,表明温带分布的属在本地区分布分化良好,如松属(Pinus)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本地区大面积自然分布,所以本地区植物区系主要为热带性向温带性过渡的类型。6.本地区药用植物的单种属(含1个种)较多,但特有程度低,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古老性和独特性。药用植物属的组成以单种属为主,单种属内的很多属都是起源于温带和中国特有分布的原始类群,说明了本地区地理区系起源具有一定的古老性,这也符合叠彩区所属的桂林热带岩溶发育历史和地质地貌的特点。这些单种属和特有属在本地区分布广泛,一些属内种甚至成为本地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的建群种或关键种,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发育进化已经完全适应了岩溶石山地区的亚热带气候,并向热带气候过渡,最终演变为热带性分布。本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特有程度低,没有特有科的分布,特有种中中国特有分布仅有两种,但东亚及中国特有分布属共28属,这表明本地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7.叠彩区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表明,其与临桂区、恭城瑶族自明显的纬向地带性,随纬度的升高,药用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逐渐减弱。根据R/T值的大小结合植物区系谱分析可知:从全局来看,影响某一地区药用植物区系分布类型的主要因素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变迁;从局部地区来看,纬向地带性、异质性生境、地形地貌特征等因素导致了水热条件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地区药用植物的分布类型。
覃营[3](2019)在《广西德保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文献资料整理、野外实地调查、市场访问调查、室内标本鉴定等工作,对德保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分析。掌握了德保县药用植物的组成特点,分析其生活类型、资源类型、入药部位、药用功效的多样性;掌握了市面常见药用植物概况;完成了县域内国家重点药用植物的调查;统计了德保县国家级、区级保护药用植物,依据IUCN标准对未列入保护范围的珍稀药用植物进行了评估;整理报道了德保县植物新资料;编制了德保县药用植物名录;讨论了德保县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德保县药用植物1542种,隶属213科871属,占比广西药用植物总科数79.78%、总属数60.87%、总种数39.15%;占比全国药用植物总科数78.60%、总属数41.71%、总种数14.49%。药用蕨类植物114种,隶属36科60属,占比德保县药用植物总科数16.90%、总属数6.77%、总种数7.39%;药用裸子植物11种,隶属6科10属,占比德保县药用植物总科数2.82%、总属数1.15%、总种数0.71%;药用被子植物1417种,隶属171科802属,占比德保县药用植物总科数80.28%、总属数92.08%、总种数91.89%。2、德保县药用植物具有明显的优势科、优势属现象。优势科有菊科、蝶形花科、大戟科等,共16科647种,占总科数7.51%、总种数41.96%。优势属有榕属、紫金牛属、铁角蕨属等,共5属69种,占比总属数0.57%、总种数4.47%。3、德保县药用植物根据生活类型分成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草本类。草本类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三类,含754种,其余三类分别为:灌木类356种、藤本类235种、乔木类197种。4、德保县栽培药用植物229种,隶属77科186属,占比德保县药用植物总科数36.15%、总属数21.35%、总种数14.85%。根据主要用途划分,观赏类、食用类占主要部分。观赏类116种,隶属56科105属,优势科有大戟科、菊科、棕榈科等6科。食用类89种,隶属37科67属,优势科有葫芦科、蝶形花科、十字花科。药用类较少,主要有越南槐、田七、美丽鸡血藤等。5、德保县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分成全草类、地上部分类、根类、茎类、叶类、花果类及其他类,在使用总频次中分别占比26.37%、0.52%、22.46%、15.79%、18.19%、15.68%、1.00%。由于以全草类、根类为主要药用部位,因此对药用植物有较大损害甚至具有毁灭性。6、德保县药用植物功效类型分成13大类,即清热药、活血祛瘀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止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驱虫药、补虚药、收敛药、解表药、消食药、理气药、其他药,分别占总物种数的67.51%、29.64%、27.11%、20.17%、17.44%、15.69%、7.59%、7.20%、3.83%、3.50%、3.50%、2.98%、6.49%。7、德保县市面常见药用植物以野生为主,有22种,隶属17科20属。交易价格主要与当地资源量及市场需求量有关。交易价格较高的有紫萁、美丽鸡血藤、钩状石斛等9种。交易量较大的有长柱十大功劳、越南槐、通光藤等9种。主要销路为广西本地及广东、福建等外省。8、德保县有国家重点调查药用植物87种。31种在样方内,乔木样方中山鸡椒出现频率高,楝、南酸枣出现频率低;灌木样方中金樱子、菰腺忍冬出现频率高,威灵仙、越南槐、西域旌节花出现频率低;草本样方中决明、千里光、大白茅等5种出现频率高,紫萁、虎杖、天门冬等18种出现频率低。56种未在样方内,主要是因为部分药用植物野生资源量少、种群分散及在生境上具有专一性和特殊性等。9、德保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71种,隶属19科50属,其中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65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0种,广西重点保护植物58种(含兰科植物52种)。根据本次调查数据,结合IUCN标准对德保县其他未列入保护的珍稀药用植物进行评估,建议将54种(隶属39科50属)列为德保县重点保护药用植物,其中蕨类植物6种,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47种;评估为濒危(EN)的有4种,易危(VU)的有12种,近危(NT)的有38种。10、德保县发现发表1新物种:燕峒报春苣苔;发现2广西新记录属:鹿角兰属及寄生鳞叶草属;发现4种广西新记录种:台湾鹿角兰、条裂鸢尾兰、果香兰及寄生鳞叶草。
魏俊[4](2018)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丰富的药用植物是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014至2016年通过覆盖全区的野外样线实地调查、照片收集、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明确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状况及保护现状,揭示药用植物的基本生存状况,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是我国药用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130科399属602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36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10科370属563种。有146种药用植物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占收录中药材总种数的20.39%。保护区菊科Asteraceae药用植物最多,有52种,其次是唇形科Labiatae25种。(2)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寡种科(2-5个种)优势明显,占总科数的40.77%,有165种,占总种数的27.41%;单种属有284属,占总属数的71.18%。(3)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明显的优势,有450种,占总种数的74.75%。(4)在中药性能方面,全草(全株)类、根与根茎类药用植物是唐家河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苦味、辛味、甘味是主要药味,平性、寒性、温性、凉性药用植物的利用价值较高,清热是主要药用功效,绝大多数药用植物没有毒性,有毒性的药用植物仅69种。(5)唐家河药用植物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含14个分布区类型16个分布区变型,其中温带分布170属,占总属数的42.61%,居首位,表现为以温带分布为主。(6)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部分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价值都较高。其中开发利用价值Ⅰ级有78种植物,占总种数的12.97%;Ⅱ级有273种植物,占总种数的45.35%;Ⅲ级共230种,占总种数的38.21%;Ⅳ级共21种植物,占总种数的3.49%。(7)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有71种野生珍稀药用植物,其中急需保护有30种,需要保护37种,一般保护4种。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部位、功效等类型多样,是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保护地,具有保护和科研开发的价值。但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部分药用植物急需保护,因此我们建议进一步完善现有保护体系,进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当地的药用植物资源。
萨如拉,白学良[5](2019)在《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药用苔藓植物多样性》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进一步了解药用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及生物多样性,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南部山地6个自然保护区8种生境的药用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对药用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和潜在的药用价值进行系统梳理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自然保护区收集到34种药用苔藓植物,隶属于21科、28属;8种生境中药用苔藓物种种类由高到低依次为湿润土生>湿润石生>混交林下>干燥石生>干燥土生>木生>水生>云杉林下;8种生境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Pielous种间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湿润土生药用苔藓(2.733),湿润土生药用苔藓(0.905),云杉林下药用苔藓(238.339),混交林下药用苔藓(0.420);长尖匐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在6个自然保护区中均有分布,而黄牛毛藓(Ditrichum pallidum)、深绿绢藓(Entodon luridus)、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波叶仙鹤藓(Atrichum undulatum)、东亚万年藓(Climacium japonicum)、梨蒴珠藓(Bartramia pomiformis)仅分布于1个自然保护区。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药用苔藓种类分布与生境存在依存关系,其生态系统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质,保护过渡区域药用苔藓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赵二劳,闫慧云,高子怡,王桂林[6](2017)在《柳叶黄酮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黄酮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功能成分,在食品、医药、保健品等领域应用广泛。该研究综述了柳叶中黄酮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在我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柳叶黄酮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郭旭光[7](2017)在《树叶也治病》文中研究说明树木是人类亲密的朋友,有些树叶还是极好的中药材,入药治病,疗效明显。下面介绍8种树叶治病的方法。侧柏叶治带状疱疹侧柏叶味苦涩,性微寒,具有清泄肝胆湿热、收敛凉血解毒之功效。用其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不错。方法:取一些新鲜的侧柏叶,用清水洗干净,挤去水,捣成泥,然后加鸡蛋清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2次。需要注意的是,涂前患处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用此法治疗带状疱疹,一般
吕选民,姬水英[8](2016)在《柴草瓜果篇 第十六讲 柳枝》文中研究说明柳枝属杨柳科落叶乔木柳树的枝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高山、平原、沙丘、坡地、水边都有生长,既能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又能入药,全年可采。柳枝性味苦寒,归胃、肝二经,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消肿的作用,常用于风湿痹痛、小便淋浊、黄疸、风疹瘙痒、疔疮、丹毒、龋齿及牙龈肿痛等病证。煎汤内服常用量为1530g,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熏洗。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柳枝主要含水杨甙,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
许方磊,陈惠杰,刁磊[9](2015)在《垂柳叶总黄酮软膏剂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制备具有高渗透性的垂柳叶总黄酮软膏剂,并探讨影响其体外累积渗透量的因素,试验以累积渗透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体外透皮试验方法考察总黄酮的透皮性能,在预试验考察基础上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垂柳叶总黄酮软膏剂处方。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得到渗透性能良好的垂柳叶总黄酮软膏剂,垂柳叶总黄酮软膏剂主要成分总黄酮的24 h累积渗透量较溶液剂提高了1.19倍。说明垂柳叶总黄酮软膏剂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
衣晓岩[10](2015)在《垂柳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垂柳(Salix babylonica L.)为杨柳科柳属植物,《中药大辞典》将垂柳的叶、枝和絮收载为常用中药。垂柳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1-2]。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多样[3-5],如抗氧化性、抗衰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降血脂、抗血栓、抗动脉硬化等。民间有用垂柳叶泡水治疗脚癣的做法,研究表明,垂柳叶中的活性成分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
二、柳叶治疗脚癣1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柳叶治疗脚癣1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18种药用植物的生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基源鉴定 |
2.2 性状鉴定 |
2.3 显微鉴定 |
2.3.1 仪器 |
2.3.2 材料与试剂 |
2.3.3 实验方法 |
2.4 理化鉴定 |
2.4.1 仪器与试剂 |
2.4.2 一般化学成分检识 |
2.4.3 粉末现象 |
2.4.4 荧光现象 |
2.4.5 薄层色谱分析 |
2.4.6 紫外光谱分析 |
2.4.7 一般检查项 |
2.5 分子标记鉴定 |
2.5.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2.5.2 样品处理 |
2.5.3 DNA提取 |
2.5.4 引物信息 |
2.5.5 PCR扩增 |
2.5.6 PCR反应体系 |
2.5.7 琼脂糖凝胶电泳 |
2.5.8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传统生药学鉴定 |
3.1 鸡骨香 |
3.1.1 来源鉴定 |
3.1.2 性状鉴定 |
3.1.3 显微鉴定 |
3.1.4 理化鉴定 |
3.1.5 小结 |
3.2 匍根大戟 |
3.2.1 来源鉴定 |
3.2.2 性状鉴定 |
3.2.3 显微鉴定 |
3.2.4 理化鉴定 |
3.2.5 小结 |
3.3 匍匐大戟 |
3.3.1 来源鉴定 |
3.3.2 性状鉴定 |
3.3.3 显微鉴定 |
3.3.4 理化鉴定 |
3.3.5 小结 |
3.4 千根草 |
3.4.1 来源鉴定 |
3.4.2 性状鉴定 |
3.4.3 显微鉴定 |
3.4.4 理化鉴定 |
3.4.5 小结 |
3.5 斑地锦 |
3.5.1 来源鉴定 |
3.5.2 性状鉴别 |
3.5.3 显微鉴定 |
3.5.4 理化鉴定 |
3.5.5 小结 |
3.6 飞扬草 |
3.6.1 来源鉴定 |
3.6.2 性状鉴定 |
3.6.3 显微鉴定 |
3.6.4 理化鉴定 |
3.6.5 小结 |
3.7 通奶草 |
3.7.1 来源鉴定 |
3.7.2 性状鉴定 |
3.7.3 显微鉴定 |
3.7.4 理化鉴定 |
3.7.5 小结 |
3.8 丰花草 |
3.8.1 来源鉴定 |
3.8.2 性状鉴定 |
3.8.3 显微鉴定 |
3.8.4 理化鉴定 |
3.8.5 小结 |
3.9 光叶丰花草 |
3.9.1 来源鉴定 |
3.9.2 性状鉴定 |
3.9.3 显微鉴定 |
3.9.4 理化鉴定 |
3.9.5 小结 |
3.10 阔叶丰花草 |
3.10.1 来源鉴定 |
3.10.2 性状鉴定 |
3.10.3 显微鉴定 |
3.10.4 理化鉴定 |
3.10.5 小结 |
3.11 糙叶丰花草 |
3.11.1 来源鉴定 |
3.11.2 性状鉴定 |
3.11.3 显微鉴定 |
3.11.4 理化鉴定 |
3.11.5 小结 |
3.12 二萼丰花草 |
3.12.1 来源鉴定 |
3.12.2 性状鉴定 |
3.12.3 显微鉴定 |
3.12.4 理化鉴定 |
3.12.5 小结 |
3.13 墨苜蓿 |
3.13.1 来源鉴定 |
3.13.2 性状鉴定 |
3.13.3 显微鉴定 |
3.13.4 理化鉴定 |
3.13.5 小结 |
3.14 盖裂果 |
3.14.1 来源鉴定 |
3.14.2 性状鉴定 |
3.14.3 显微鉴定 |
3.14.4 理化鉴定 |
3.14.5 小结 |
3.15 伏胁花 |
3.15.1 来源鉴定 |
3.15.2 性状鉴定 |
3.15.3 显微鉴定 |
3.15.4 理化鉴定 |
3.15.5 小结 |
3.16 假马齿苋 |
3.16.1 来源鉴定 |
3.16.2 性状鉴定 |
3.16.3 显微鉴定 |
3.16.4 理化鉴定 |
3.16.5 小结 |
3.17 单色蝴蝶草 |
3.17.1 来源鉴定 |
3.17.2 性状鉴定 |
3.17.3 显微鉴定 |
3.17.4 理化鉴定 |
3.17.5 小结 |
3.18 鳞花草 |
3.18.1 来源鉴定 |
3.18.2 性状鉴定 |
3.18.3 显微鉴定 |
3.18.4 理化鉴定 |
3.18.5 小结 |
第四章 分子标记鉴定 |
4.1 PCR扩增结果分析 |
4.2 ITS序列分析结果 |
4.3 psbA-trnH序列分析结果 |
4.4 系统树进化树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背景 |
1.1 药用植物的研究 |
1.1.1 药用植物的概念 |
1.1.2 药用植物的分类 |
1.1.3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
1.2 药用植物区系的研究 |
1.2.1 区系概念 |
1.2.2 区系研究对象及内容 |
1.2.3 国外研究进展 |
1.2.4 国内研究进展 |
1.2.5 广西地区研究概况 |
1.2.6 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区系研究概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和拟解决关键问题 |
1.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环境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质地貌 |
2.1.3 气候 |
2.1.4 水文 |
2.1.5 土壤 |
2.1.6 植物资源 |
2.2 社会概况 |
2.2.1 人文概况 |
2.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3.1 调查方法 |
3.1.1 文献查阅 |
3.1.2 野外调查 |
3.1.3 访问调查 |
3.1.4 室内整理 |
3.2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3.2.1 种类组成特征 |
3.2.2 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
第4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征 |
4.1 种类组成 |
4.1.1 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 |
4.1.2 野生药用植物属的组成 |
4.2 药用植物种的生长型和生活型 |
4.2.1 药用植物种的生长型 |
4.2.2 药用植物种的生活型 |
4.3 特有药用植物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
4.3.1 特有药用植物 |
4.3.2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
4.4 外来种和栽培种 |
4.4.1 外来种 |
4.4.2 栽培种 |
4.5 药用资源的特征 |
4.5.1 药用部位分析 |
4.5.2 药用植物的性味分析 |
4.5.3 药用功效类型多样性分析 |
4.6 讨论 |
第5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
5.1 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
5.1.1 世界广布型 |
5.1.2 热带分布型 |
5.1.3 温带分布型 |
5.2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
5.3 区系成分特点 |
5.3.1 药用植物科的特点 |
5.3.2 药用植物属的特点 |
5.4 叠彩区药用植物特有现象 |
5.5 与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研究 |
5.5.1 R/T值比较 |
5.5.2 区系谱比较 |
5.6 讨论 |
5.6.1 叠彩区药用植物分布区类型特征 |
5.6.2 不同比较方法的对比 |
5.6.3 与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比较 |
第6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
6.1 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6.2 可持续利用策略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征 |
7.1.2 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
7.2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叠彩区药用植物名录 |
附录2:叠彩区部分重点调查药用植物照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广西德保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
1.2 广西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
1.3 德保县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
1.4 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德保县概况 |
2.1 自然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质地貌 |
2.1.3 气候水文 |
2.1.4 植被类型 |
2.2 社会经济 |
第三章 调查目的与内容、方法 |
3.1 调查目的与内容 |
3.2 调查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整理 |
3.2.2 野外实地调查 |
3.2.3 访问调查 |
3.2.4 室内整理 |
第四章 德保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与特征 |
4.1 德保县药用植物多样性 |
4.1.1 德保县药用植物科的组成特点 |
4.1.2 德保县药用植物属的组成特点 |
4.2 德保县药用植物生活类型组成 |
4.3 德保县栽培药用植物多样性分析 |
4.4 德保县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多样性分析 |
4.5 德保县药用植物药用功效类型多样性分析 |
4.6 德保县市面常见药用植物 |
第五章 德保县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 |
5.1 调查方法 |
5.1.1 资源调查 |
5.1.2 样地调查 |
5.2 调查结果 |
5.3 结果分析 |
第六章 德保县珍稀药用植物多样性 |
6.1 德保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
6.2 建议列入德保县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名录的珍稀物种 |
第七章 德保县植物新资料 |
7.1 新物种 |
7.2 新记录属 |
7.3 新记录种 |
第八章 德保县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
8.1 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8.2 发展对策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德保县药用植物名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论文 |
致谢 |
(4)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植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
1.1.1 植物多样性概念及研究方向 |
1.1.2 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现状 |
1.2 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历史及现状 |
1.2.2 药用植物资源濒危概况和资源保护研究 |
1.2.3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道地性研究 |
1.2.4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类学研究 |
1.2.5 药用植物资源评价 |
1.3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环境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质地貌 |
2.1.3 土壤 |
2.1.4 气候 |
2.1.5 水文 |
2.1.6 植被 |
2.1.7 动物资源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2.2.1 社会经济结构 |
2.2.2 土地利用结构 |
2.2.3 管理现状 |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1.1 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调查 |
3.1.2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
3.1.3 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编目及数据库建立 |
3.1.4 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保护利用和发展分析 |
3.1.5 技术路线 |
3.2 调查方法 |
3.2.1 野外调查 |
3.2.2 室内标本整理、鉴定和汇总 |
3.3 数据分析方法 |
3.3.1 植物分类 |
3.3.2 药用植物性能分析 |
3.3.3 地理区系分析 |
3.3.4 综合评价分析 |
3.3.4.1 AHP决策原理 |
3.3.4.2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3.3.4.3 实际应用方法 |
3.3.5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指标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统计与分析 |
4.1.1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
4.1.2 药用植物科的构成 |
4.1.3 药用植物属的构成 |
4.1.4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生活型统计分析 |
4.2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药用部位及性能分析 |
4.2.1 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统计分析 |
4.2.2 药用植物药味多样性统计分析 |
4.2.3 药用植物药性多样性统计分析 |
4.2.4 药用植物毒性多样性统计分析 |
4.2.5 药用植物药用功效多样性统计分析 |
4.3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区系组成统计分析 |
4.3.1 世界分布的属 |
4.3.2 热带分布属 |
4.3.3 温带分布属 |
4.3.4 古地中海分布属 |
4.3.5 东亚分布属 |
4.3.6 中国特有分布属 |
4.3.7 药用植物区系对比分析 |
4.4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
4.4.1 评价结果 |
4.4.2 重点调查药用植物评价 |
4.5 唐家河保护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评价 |
4.5.1 优先保护植物缓急的初步评价结果 |
4.5.2 保护药用植物 |
5 结论与讨论 |
5.1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
5.2 药用植物药用部位与中药性能丰富 |
5.3 药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 |
5.4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 |
5.5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 |
5.6 保护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名录 |
附录2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整体评价 |
附录3 71种野生珍稀药用植物的评价 |
附录4 部分调查药用植物照片 |
(5)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药用苔藓植物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结果与分析 |
1.1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药用苔藓植物资源 |
1.2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不同生境中药用苔藓植物组成及频度分析 |
1.3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不同生境药用苔藓植物多样性 |
1.4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不同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分布特征分析 |
2讨论 |
3材料与方法 |
3.1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概况 |
3.2野外调查与鉴定 |
3.3多样性统计分析 |
(6)柳叶黄酮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柳叶中黄酮的提取技术 |
1.1 乙醇溶剂回流提取 |
1.2 微波辅助提取 |
1.3 超声波辅助提取 |
1.4 超声协同酶法提取 |
1.5 其它提取技术 |
2 柳叶黄酮的纯化技术 |
3 柳叶黄酮的生物活性 |
3.1 抗氧化抗自由基活性 |
3.2 抑菌活性 |
3.3 其它生物活性 |
4 展望 |
(9)垂柳叶总黄酮软膏剂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样品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离体皮肤的制备 |
2.2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
2.3 体外透皮方法学考察 |
2.3.1 标准曲线的制备 |
2.3.2 回收率试验 |
2.4 正交设计优化软膏剂处方 |
2.4.1 软膏剂的制备 |
2.4.2 溶液剂的制备 |
2.4.3 预试验考察软膏剂处方 |
2.4.4 正交试验优化处方 |
2.4.5 验证性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2 回收率试验结果 |
3.3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
3.4 验证性试验(结果见图2) |
4 讨论 |
(10)垂柳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垂柳叶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2.1.2 方法学考察 |
2.2 垂柳叶总黄酮的提取 |
2.2.1 单因素试验 |
2.2.2 正交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方法学考察 |
3.1.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1.2 日内及日间精密度试 |
3.1.3 回收率试验 |
3.2 垂柳叶总黄酮的提取结果 |
3.2.1 单因素试验 |
1)乙醇浓度的考察,结果见图2。 |
2)提取次数的考察,结果见图3。 |
3)乙醇用量的考察,结果见图4。 |
4)提取时间的考察,结果见图5。 |
3.2.2 正交试验 |
4 结论 |
四、柳叶治疗脚癣1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18种药用植物的生药学研究[D]. 翁文烽.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2]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D]. 涂洪润.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3]广西德保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D]. 覃营.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8)
- [4]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分析[D]. 魏俊.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4)
- [5]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药用苔藓植物多样性[J]. 萨如拉,白学良.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8)
- [6]柳叶黄酮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赵二劳,闫慧云,高子怡,王桂林. 北方园艺, 2017(23)
- [7]树叶也治病[J]. 郭旭光.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7(11)
- [8]柴草瓜果篇 第十六讲 柳枝[J]. 吕选民,姬水英. 中国乡村医药, 2016(19)
- [9]垂柳叶总黄酮软膏剂的制备工艺研究[J]. 许方磊,陈惠杰,刁磊.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11)
- [10]垂柳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 衣晓岩.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