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运动创伤调查研究

高校体育运动创伤调查研究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创伤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聂晓冉[1](2021)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国煤炭系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优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霍富坤[2](2021)在《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健康战略的角度提出“体医融合”,加强非医疗手段对于健康的干预,重视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的重要价值。体育运动促进健康已是全民共识,但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增进健康却要科学的指导,体医融合有利于借助体育与医疗的优势解决好运动的安全性、运动的有效性、运动的可持续性三个核心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中职体育如何在体医融合理念及实践探索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改革成为重要课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中职体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德尔菲法选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的构建,通过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部分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基本情况以及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1、体医融合背景下合格的中职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包含四个领域共323个知识点:体育卫生领域分为健康促进,运动与环境,运动与营养,不同人群体育卫生四部分内容;医务监督领域分为体育教学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医务监督两部分内容;运动创伤与防治领域分为运动性病症,运动性伤害急救,运动损伤三部分内容;运动康复领域分为按摩,常见慢性病运动疗法及运动处方,传统体育养生法三部分内容。2、中职体育教师对于体医融合关注度不高,所掌握的体育保健知识不均衡,与职业相关的职业病预防知识不足。3、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提升策略:强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职后培训巩固体育保健知识;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处方门诊进修新渠道;吸引体医融合人才进入中职体育教师队伍。

罗绮雯[3](2020)在《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专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设计与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集中表现,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的适应性如何,将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国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设羽毛球专项教学课,为培养优秀的羽毛球教师、社会指导员和羽毛球相关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中等职业院校五年制竞技体育系羽毛球专项课的课程设置,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其教学大纲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当前体育教育改革对羽毛球专修课的开设质量要求,对能否实现学校优秀羽毛球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十分重要。选取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专项课程教学大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结论是:(1)原有教学大纲太笼统,没有各学期具体计划。具体不足有:原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单一,对学生运动指导、体育服务能力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传统,体现新方法、新技术不够,教学效率偏低;规定的教学内容有待完善,相关知识理论与实践联系薄弱,学期计划不明确;考核评价手段注重定量和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诊断评价。(2)新教学大纲设计体现时代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学期规划。具体体现为:严格按照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教学目标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社会服务需求接轨;对各学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评价等大纲要素做出了详细规定,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求,兼顾教师与学生特点,兼顾课堂内外学习,执行更容易。(3)新教学大纲的使用效果较好。经使用后,调查结果显示新大纲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适宜,教学内容全面具体,重难点教学内容突出、教学时数安排和考核评价机制合理;教学大纲整体适应性良好,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顺利;新教学大纲应用后教学效果好,学生成绩得到提升;学校试用后,认为设计合理,应用效果好,可以作为正式大纲继续使用、进一步完善。

张元梁[4](2020)在《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体育科学技术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是一个既相互牵制,又协同共生的复合大系统。其中,体育科技在促进系统稳固可持续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我国在建设竞技体育强国的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借助和依靠体育科技,不断提升对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两者相互关系与融合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并充分利用体育科学研究与开发,力求达到两者之间的有序与和谐,才能最终实现我国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良性融合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提升我国体育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发挥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需要我们对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进行系统探索研究。本研究旨在依据系统科学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理论与方法,对我国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体育科技发展中的体育科学研究特征和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在对我国体育科技进步进行追踪观测的基础上,探索体育科技对竞技体育的影响,最后对我国体育科技攻关与服务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为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经研究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动态演化系统,其动力机制主要包括竞技体育发展需求的拉动力、体育科技自身创新的推动力以及包括相关政策规范在内的外部环境支持力,两者即是在此三方面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推动下不断演化发展。(2)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国际上踏入高产高影响力国家行列,同时产生了一批诸如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国际高影响力的体育科研机构,凭借高产和高质的论文成果跻身世界顶尖级研究机构行列,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步入了新时代。然而,我国的影响力并未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全球领先国家和机构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我国在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国际合作论文产出的绝对值上中国与美国仍存在较大差距,运动创伤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学及运动心理学等是我国国际合作频率最高的领域,国际合作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在合作网络规模上,美国核心圈和外围圈明显大于中国。(3)我国在体育自主创新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显着进步,体育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攀升,并在数量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专利申请量激增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专利质量参差不齐,多数技术还停留在低技术含量的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边缘技术。完善的专利制度、良好的专利保护意识、广阔的国际市场范围、稳固高效的研发团队以及高科技核心专利技术,成为国外领先国家与核心企业重要的专利技术研发战略。(4)上世纪90年代,我国体育科技进步相对发展比较缓慢,无论是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的投入等均处于较低水平,体育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在体育科技人力和经费等方面投入的不断增长,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扩散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使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贡献率大幅增长。其中,体育科技经费投入、体育科技创新活动及体育科技创新扩散三个指标对竞技体育产出呈现显着影响。(5)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实现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多年来,我国所实施的竞技体育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制度,逐步形成了运动队、体育院校和科研所、政府体育部门三维一体互动模式,为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在科研攻关课题方面,逐步形成了以体育类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以非体育专业类院校和地方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合作攻关联网络模式,为我国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保障。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水平。(2)进一步加强国际体育科学合作研究。(3)加强有利于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的创新机制建设。(4)进一步增强体育科技成果在竞技体育领域内的成果转化与应用。

朱荥荥[5](2020)在《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困境及实施策略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文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最为关键的就是能够打牢体育教育基础。体育课教学要求能够提高学生运动健康意识,树立终身运动的体育教学理念,因此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效果具有深远影响,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能够选择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教学效果。民办高校是高校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同时随着体育教学的发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校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但是当前在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少,对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民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研究更少。因此文章在进行研究时通过对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了解其教学困境,并提出实施策略,为推动俱乐部教学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分析表明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在教学上存在如下问题:(1)教学目标简单、模糊,没有量化,可操作性不强,缺少分层次目标;(2)教学内容受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的限制;(3)教学方法陈旧,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4)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单一,缺少灵活性;(5)教学模式单一,固定不变;(6)运动效果不理想,无法培养运动习惯的目标,无法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意识;(7)学生对体育课上课形式、方式满意度低;(8)教师数量、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专项能力有限;(9)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的、不重视俱乐部教学模式。给出建议:(1)合理设定教学目标;(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3)多元化教学方法;(4)合理选择教学活动组织形式;(5)合理选择教学模式;(6)提升运动效果;(7)提高学生满意度;(8)提高师资力量;(9)更新管理人员观念。

苑玉[6](2020)在《体育院校《冰雪运动创伤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体医结合”、“冬季奥运会”大背景下,国内迫切需要冰雪方向人才以及能够满足“体医结合”要求的专业与课程。首都体育学院为满足人才需求,自2017年起在本科层面招收冰雪方向学生。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冰雪方向人才,其中运动康复专业开设了多门全新的冰雪运动相关课程,完善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当前的迫切任务。本文基于首都体育学院“<冰雪运动创伤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的需要,选择适合体育院校学生的《冰雪运动创伤学》实践教学内容,以完善冰雪方向人才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与技能。采用文献资料、个案分析、访谈调查、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完成首都体育学院《冰雪运动创伤学》实践教学内容选择研究。结合社会人才需要、学生知识需求、《冰雪运动创伤学》教学内容现状等多方面考虑,决定从功能性训练与运动防护两个学科中,初步确定适合体育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框架,运用德尔菲法完成三轮指标筛选,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并使用所选内容为首都体育学院18级运动康复专业(冰雪方向)学生授课,教学结束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满意以及运用情况,完成实证研究。《冰雪运动创伤学》实践教学内容由专项准备活动、专项护具使用、专项整理活动3个一级指标组成,由专项肌肉激活、专项动态拉伸、专项神经激活、专项护具特点、专项护具使用、专项静态拉伸、专项器械按摩7个二级指标构成,丰富了《冰雪运动创伤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内容教学期间,学生课上积极性较高,通过从学生多方面的反馈及教师评价情况来看,学生在实践教学内容掌握及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证实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满足首都体育学院《<冰雪运动创伤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研究任务的需要。

谢楚[7](2020)在《基于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的运动损伤评估与预测研究 ——以江西省羽毛球队为例》文中认为羽毛球是一项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有着良好的健身性和趣味性。但是不少运动员在参与羽毛球运动中饱受伤病的困扰,如何对羽毛球运动损伤进行有效的预防至关重要。功能性动作筛查(FMS)作为评估和预测运动损伤的测试工具,在运动损伤和身体动作评估等领域被广泛运用,通过测试身体灵活性与稳定性达到评估和预测运动员潜在运动损伤风险。本研究主要是对江西省羽毛球队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并分析其结果,探究运动损伤与功能性动作筛查之间的关系,为预防羽毛球运动损伤提供理论知识和参考数据,从而减少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知识图谱法(Citespace),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一、理论部分1.文献资料法:查阅关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损伤”、“功能性动作筛查”“羽毛球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书籍,系统了解相关知识背景和理论框架。通过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对其成果进行借鉴和转化,为设计调查问卷、架构研究框架提供理论依据。2.知识图谱法:使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版本为citespace5.3对当前运动损伤、功能性动作筛查(FMS)以及羽毛球运动损伤等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掌握运动损伤、功能性动作筛查(FMS)以及羽毛球运动损伤现阶段的研究前沿、研究热点和动态发展趋势。二、实证部分1.问卷调查法:制定相关问卷,发放给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并填写,了解队员的基本信息、羽毛球运动损伤易发生部位、运动损伤的性质以及运动损伤类型等。2.实验法:对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包括7个项目的测试,根据测试的标准,给每个运动员进行打分,最后对7项测试的分数相加,得到最后的总得分并记录,然后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损伤监测。3.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调查所获的资料和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结果进行整理,输入Excel,借助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T检验分析、卡方检验等,计算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分隔值、探讨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和身体对称性与运动损伤的关系。一、理论部分研究结论1.美国在运动损伤领域拥有较为完整的监控系统,其研究机构、刊物杂志都具有较高的地位,运动性脑震荡和运动损伤流行病学是目前最主要的两大研究领域,而国内在运动损伤研究领域相对于滞后。2.相比于国内,国外在功能性动作筛查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多,运用更为广泛,国内在功能性动作筛查领域缺乏较为规范的评价体系。3.国内外对羽毛球运动损伤的研究成果较少,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4.功能性动作筛查能够评估和检测人体动作质量,故理论上,功能性动作筛查对运动损伤具有评估和预测价值。5.羽毛球技术动作对运动损伤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羽毛球运动损伤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特征。二、实证部分研究结论1.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的分隔值为15分,小于等于15分的队员具有较高的运动损伤风险。2.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功能性动作筛查7个动作中,过顶深蹲、跨栏上步、躯干稳定性俯卧和直线箭步蹲4个测试动作得分与其运动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3.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身体对称性与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情况有着密切关系,身体对称比身体不对称的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明显要高。4.通过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5,理论与实践的偏离度不显着,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对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的运动损伤具备很好的预测价值。5.通过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5,理论与实践的偏离度交为显着,身体对称性对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的运动损伤不具备很好的预测价值。

蔡子冰[8](2020)在《“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的社会背景下,医疗界逐步从传统的治疗研究转向治疗和预防一体的研究,体育干预正是预防最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普及,现阶段社会需要能够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论型人才,对体育运动参与者进行有效的体育医务监督和科学的体育指导。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类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为研究对象,在对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2017年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的前提下,以担任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师、2016-2018级本科生、近五年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效参与调查的任课教师11名、体艺在读本科生353名、体艺毕业生345名。运用因子分析、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开设现状,探讨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需求,结论如下:(1)在读体艺学生和体艺毕业生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科学引导运动训练活动的理论知识存在较为相似的需求。对运动时人体机能规律的变化、运动性损伤的预防以及康复指导的理论知识的需求存在的差异性较大。(2)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的运动训练专业(体艺方向)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有缩减,其他三个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类的课程均无缩减,但存在课程数目偏少的情况,且各专业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均偏少。(3)体育艺术学院四个专业的学生中,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重要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运动训练专业(体艺方向)和舞蹈学专业(舞蹈教育),认为一般且不太重要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舞蹈表演专业和表演专业。(4)60%以上的在读体艺学生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缺乏重视、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思想陈旧、师生缺乏沟通等主要问题。在毕业生中的调查也存在师生缺乏沟通、课程缺乏重视等问题。(5)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再学习途径是通过同事之间相互探讨、培训、课本自学等方式。且体艺毕业生对自身掌握满意度较大的两个方面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引导运动训练活动的理论知识。

王珏[9](2020)在《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实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的其中一部分,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发展,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了当今高校体育课改革的重点依据和目标。为了使体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在总结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公共体育课程模式,以逐步适应新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本研究尝试以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进行“模块式”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教育学、体育学、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再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合,最终提出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然后确立好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以及权重,最终构建出较为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价模型。最后对所建立出来的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同时通过评价指标模型的最终应用来反映出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从而可以对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发展意见和建议。

梁昌斌[10](2020)在《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标枪运动竞技水平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标枪项目已经成为我国有望冲击奥运奖牌的重要项目。在成绩全面增长的同时,标枪运动损伤一直困扰着优秀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和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是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高校作为培养体育专业教师的大熔炉,标枪教学是必须开展的专业必须内容,体育专业大学生标枪运动损伤同样影响着高校体育专业标枪的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的致因与对策为研究对象,选取吉林省内高校体育专业参与标枪学习的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就标枪运动损伤的致因进行全面掌解,并通过调查量表对致伤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厘清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标枪运动损伤的致因规律和主要原因,为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的标枪教学建言献策,以此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学生运动风险,并为国内有关标枪运动损伤致因分析的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标枪教学、训练提供可参考依据。具体研究结论为:(一)从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在受伤的训练季节、训练地点、训练阶段、训练部位、训练程度5各方面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春季受伤的比率显着低于秋季;(2)在其它项目训练场训练时发生的受伤次数远高于标枪训练场地和宿舍及其他训练场所;(3)训练四个阶段受伤次数比率具有显着性差异,训练准备阶段和训练进行阶段的发生比率显着高于训练结束阶段和训练后;(4)通过对训练受伤部位的10个比率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肩部、肘部、手腕、腰背部容易造成受伤;(5)在受伤程度方面,通过对10个部位进行调查,其中肩部、手腕和腰背部容易出现重度伤病。(二)从学生对于标枪项目运动损伤知识掌握情况的3个方面进行调查,即:主要调查田径运动损伤知识熟悉程度、标枪项目运动损伤知识熟悉程度、运动损伤机制知识熟悉程度方面,结果显示。5个熟悉程度的选择概率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选择一般和熟悉的概率显着高于其它三个熟悉程度类别。标枪项目运动损伤知识熟悉程度方面,5个熟悉程度的选择概率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选择一般和熟悉的概率显着高于其它三个熟悉程度类别。人体解剖学知识熟悉程度方面,5个熟悉程度的选择概率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选择一般和熟悉的概率显着高于其它三个熟悉程度类别。运动损伤机制知识熟悉程度方面,5个熟悉程度的选择概率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选择一般和熟悉的概率显着高于其它三个熟悉程度类别。(三)为了进一步了解每个运动员损伤次数和受伤程度和各自运动损伤知识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分析运动损伤次数与运动损伤知识、运动损伤程度与运动损伤知识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运动损伤次数和运动损伤知识得分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535,p值小于0.001,说明运动损伤次数与运动损伤知识得分之间具有显着性负相关关系,既运动损伤知识得分越高,运动损伤次数越少。(四)分析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致因,研究发现运动损伤一级影响因素,权重值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运动损伤知识(0.183)、训练条件(0.180)、训练安排(0.180)、心理因素(0.162)、生理因素(0.149)和技术因素(0.147),说明在标枪项目运动损伤的六个一阶因素中,运动损伤知识的掌握最重要,影响最大,而个人技术因素的权重较小,影响相对较小。二级影响因素,在运动损伤知识维度,标枪项目的运动损伤知识权重最大,表示标枪项目的运动损伤知识在运动损伤知识维度中对标枪项目运动损伤的发生影响最大。运动损伤生理机制的权重第二,表示标枪项目的运动损伤知识在运动损伤知识维度中对标枪项目运动损伤的发生影响排名第二,人体解剖学知识排名第三,田径运动损伤知识排名第四。在训练条件因素中,依次为意外突发事件、天气原因、场地、器材原因、服装原因和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在训练安排阶段因素中,重要性排名依次为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或心不在焉、训练时情绪低落、训练时过度兴奋、训练时自我保护意识差。在生理因素中,重要性排名依次为肌肉力量不足、身体过度疲劳、灵敏性不足、旧伤未愈。在技术因素中,重要性排名依次为技术动作错误、缺乏自我保护动作、技术动作不熟练。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建议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掌握正确的标枪运动技术动作和合理安排训练负荷,首先将学习标准的标枪运动动作,从标枪运动动作泛化阶段、逐步练习达到分化阶段、最后达到自动化阶段。合理安排标枪运动的训练负荷,即要根据学生标枪运动员运动等级或运动水平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将标枪训练经验与科学强度标准结合制定出训练计划,防止因过度疲劳或计划偏差出现偏误。(二)建议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统筹处理好生理问题与心理问题。从生理方面处理而言,正确的对自身参与标枪运动的运动机能有一个清楚的自我定位与科学认知。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使得身体机能迅速达到训练状态或者比赛状态。做好标枪运动训练后的放松练习,调整身体的机能状态。从心理方面处理而言,要学会调整心态,处理好多方心理问题,尤其是运动损伤给学生标枪运动员带来的心理问题。(三)建议吉林省开设体育专业的高校和教师,加强标枪运动员自我保护和运动损伤预防意识。注标枪运动的全过程与各个环节的医务监督。聘请医务专家,给学生标枪运动员开展课堂系列讲座,普及医务监督方面的健康知识。重应加强课堂纪律,实施课堂监督,注重课堂安全教育。要保证田径班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的认识到医务监督的重要性。同时,田径班学生平常参与标枪运动训练时应集中注意力,避免因注意力分散发生运动损伤。(四)建议吉林省开设体育专业的高校加强训练场地建设和维护。标枪运动训练多数在室外尽心,场地因常年暴露自室外,受到天气影响,容易造成场地老化。因此,加强场地建设和维护,避免造成学生在上课或训练过程中因场地因素而导致的受伤。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创伤的调查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创伤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体医融合综述
        2.1.1 体医融合概念界定
        2.1.2 国外体医融合发展现状
        2.1.3 国内体医融合发展研究
        2.1.4 体医融合与学校体育的结合研究
    2.2 教师知识结构综述
        2.2.1 教师知识研究
        2.2.2 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2.2.3 体育保健知识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德尔菲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构建
        4.1.1 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文本结果
        4.1.2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补充结果
        4.1.3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一轮调查结果分析
        4.1.4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二轮调查结果分析
        4.1.5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三轮调查结果分析
    4.2 山东省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4.2.2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自评结果
        4.2.3 存在问题与不足
5.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提升策略
    5.1 强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2 通过职后培训巩固体育保健知识
    5.3 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4 开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处方门诊进修新渠道
    5.5 吸引体医融合人才进入中职体育教师队伍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专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设计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羽毛球专项课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1.2 羽毛球专项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改革的趋势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发展
        1.3.2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研究现状
        1.3.3 国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研究现状
        1.3.4 我国羽毛球专项课教学大纲的相关研究
        1.3.5 文献评述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最新发展动向
        3.1.1 学校体育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确证
        3.1.2 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的监测和保障政策
        3.1.3 继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3.1.4 创新学校体育竞赛形式
        3.1.5 多渠道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3.2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3.2.1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招生对象与学制分析
        3.2.2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3.2.3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工作领域
        3.2.4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分析
        3.2.5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分析
        3.2.6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课程教学安排分析
    3.3 羽毛球专项课教学大纲制定的原则
        3.3.1 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原则
        3.3.2 系统性和完整性原则
        3.3.3 “符合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的原则
        3.3.4 “可行性原则”的原则
    3.4 《羽毛球专项课新教学大纲》设计
        3.4.1 羽毛球专项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设计
        3.4.2 羽毛球专项课程教材选用
        3.4.3 羽毛球专项课程教学方法手段设计
        3.4.4 羽毛球专项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分析
        3.4.5 羽毛球专项课程考核评价手段设计
    3.5 《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1-10)》教学大纲实证分析
        3.5.1 《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1-10)》教学大纲的实际应用效果
        3.5.2 新教学大纲应用前后学生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3.5.3 学校对《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1-10)》教学大纲的鉴定意见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原有教学大纲太笼统,没有各学期具体计划
        4.1.2 新教学大纲设计体现时代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学期规划
        4.1.3 新教学大纲的使用效果较好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专项课 教学大纲》(原有)使用情况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1-10)》新大纲使用情况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3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专项课教学大纲(新、旧)执行情况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调查问卷
附录4
附录5 《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1-10)》教学大纲(示例) 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大纲(二)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体育科技创新的相关研究
        1.3.2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相互关系的研究
        1.3.3 国外相关研究
        1.3.4 小结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
        1.5.1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重点和难点
        1.5.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1.5.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的理论思考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科技、体育科技与体育科技进步
        2.1.2 竞技体育
    2.2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协同进化机制
        2.2.1 体育技术在竞技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2.2.2 竞技体育竞赛规则对体育技术发展的调节机制
        2.2.3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协同进化机制
    2.3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2.3.1 竞技体育实践发展需求的拉动力
        2.3.2 体育科技创新的推动力
        2.3.3 外部环境的支持力
    2.4 小结
3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体育科学研究特征
    3.1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特征分析
        3.1.1 数据来源与检索
        3.1.2 中国体育科学发文量与总被引国际影响力的演变特征
        3.1.3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战略地位演变特征
        3.1.4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机构国际影响力特征
        3.1.5 中国体育科学高影响力研究成果的期刊分布特征
        3.1.6 中国在不同体育科学研究方向的国际影响力特征
    3.2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特征分析—中美两国特征比较
        3.2.1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3.2.2 中美国际体育科学合作论文的整体概况
        3.2.3 中美国际体育科学合作的特征解析
        3.2.4 社会合作网络结构的对比分析
        3.2.5 主要合作国家领域分布的对比分析
    3.3 小结
4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专利技术研发特征
    4.1 我国体育专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时空分布特征
        4.1.1 数据来源与检索
        4.1.2 我国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的时间分布特征
        4.1.3 我国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空间分布特征
    4.2 基于专利质量的中外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特征比较-以运动鞋相关专利为例
        4.2.1 数据检索和处理方法
        4.2.2 指标选取
        4.2.3 整体发展对比分析
        4.2.4 专利质量对比分析
    4.3 基于专利战略的中外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特征比较-以运动鞋相关专利为例
        4.3.1 数据来源及相关术语说明
        4.3.2 国家专利战略分析
        4.3.3 核心企业专利战略分析
        4.3.4 国外专利战略特征分析
    4.4 小结
5 我囯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
    5.1 我国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运行机制
        5.1.1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范围界定
        5.1.2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内容
        5.1.3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管理模式
        5.1.4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保障机制
    5.2 我国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课题研究特征分析
        5.2.1 数据检索及研究方法
        5.2.2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5.2.3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的内容分析
    5.3 小结
6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
    6.1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的跟踪观测
        6.1.1 体育科技创新投入的跟踪观测
        6.1.2 体育科技创新活动的跟踪观测
        6.1.3 体育科技扩散活动的跟踪观测
        6.1.4 体育科技进步总指数与体育产出指数跟踪观测
    6.2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分析
        6.2.1 数据指标的选择与来源
        6.2.2 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6.2.3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主要学习经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
致谢

(5)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困境及实施策略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俱乐部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研究
        2.1.1 “俱乐部”式教学含义的梳理
        2.1.2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2.1.3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征
        2.1.4 体育俱乐部教学应用类型
    2.2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2.3 国外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质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归纳分析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困境
        4.1.1 教学目标的制定
        4.1.2 教学内容的选择
        4.1.3 教学方法的运用
        4.1.4 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4.1.5 课堂教学模式的安排
        4.1.6 运动效果的发现
        4.1.7 学生满意度
        4.1.8 教师教学能力
        4.1.9 管理人员观念
    4.2 俱乐部教学教学和非俱乐部教学对比分析
    4.3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4.3.1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4.3.2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4.3.3 多元化教学方法
        4.3.4 合理选择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4.3.5 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4.3.6 提升运动效果
        4.3.7 提高学生满意度
        4.3.8 提高师资力量
        4.3.9 更新管理人员观念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一线体育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C 教学管理人员调查问卷
附录D 高校管理层调查问卷
附录E 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体育院校《冰雪运动创伤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医结合”发展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
        1.1.2 冬季奥运会背景下冰雪运动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实践教学概述
        1.4.2 实践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研究
        1.4.3 功能性训练对冰雪运动损伤预防作用的相关研究
        1.4.4 运动防护学科概述与学科理念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个案分析法
        2.2.3 访谈调查法
        2.2.4 观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必要性分析
        3.1.1 体育院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3.1.2 体育院校《冰雪运动创伤学》课程发展需要
        3.1.3 冰雪运动损伤特点需要
    3.2 实践教学内容选择过程
        3.2.1 学生兴趣性分析
        3.2.2 体育院校《冰雪运动创伤学》实践教学内容重要性分析
        3.2.3 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原则
        3.2.4 初步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3.2.5 德尔菲法完成过程
    3.3 实践教学内容实证过程及分析
        3.3.1 实践教学内容学时安排
        3.3.2 实践教学内容顺序安排
        3.3.3 实践教学内容实施过程
        3.3.4 实践教学内容实施结果评价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基于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的运动损伤评估与预测研究 ——以江西省羽毛球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创新之处与研究步骤
        1.2.1 创新之处
        1.2.2 研究步骤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运动损伤相关名词
        1.4.2 功能性动作筛查相关名词
        1.4.3 羽毛球相关名词
        1.4.4 可视化图谱相关名词
2 功能性动作筛查与运动损伤领域研究
    2.1 国内运动损伤领域研究热点以及动态趋势
        2.1.1 数据来源
        2.1.2 结果分析
        2.1.3 小结
    2.2 国外运动损伤领域研究热点以及动态趋势
        2.2.1 数据来源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小结
    2.3 国内功能性动作筛查领域研究热点
        2.3.1 数据来源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小结
    2.4 国外功能性动作筛查领域研究热点
        2.4.1 数据来源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小结
    2.5 功能性动作筛查与运动损伤的关系
        2.5.1 运动损伤的基本原理
        2.5.2 功能性动作筛查的基本原理
        2.5.3 功能性动作筛查对运动损伤的评估和预测原理
3 羽毛球运动损伤领域研究
    3.1 国内羽毛球运动损伤领域研究热点
        3.1.1 数据来源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小结
    3.2 国外羽毛球运动损伤领域研究热点
        3.2.1 数据来源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小结
    3.3 羽毛球运动损伤理论探讨
        3.3.1 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基本原理
        3.3.2 羽毛球运动的技术特征
        3.3.3 羽毛球运动技术与运动损伤的关系探讨
4 江西省羽毛球队FMS测试对运动损伤的评估探究
    4.1 江西省羽毛球队运动损伤情况
        4.1.1 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基本信息
        4.1.2 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常见运动损伤
    4.2 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FMS得分与运动损伤相关性
        4.2.1 FMS得分和运动损伤情况
        4.2.2 FMS得分与性别的相关性
        4.2.3 FMS得分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
    4.3 FMS得分与运动损伤评估分隔值的关系
        4.3.1 ROC曲线的面积
        4.3.2 FMS得分分隔值的计算
        4.3.3 FMS分隔值评估与实际运动损伤对比情况
        4.3.4 相对危险度值估计值情况
    4.4 江西省羽毛球队七个测试动作与运动损伤的关系
        4.4.1 队员FMS七个动作得分情况
        4.4.2 FMS各项得分对运动损伤风险评估的价值
    4.5 FMS得分情况与身体对称性关系研究
        4.5.1 身体对称性情况
        4.5.2 FMS得分与身体对称性的相关性
5 FMS对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预测效果研究
    5.1 新增运动损伤情况
    5.2 FMS得分对新增运动损伤预测分析
    5.3 身体对称性对新增运动损伤预测分析
    5.4 分析与讨论
        5.4.1 FMS的应用讨论
        5.4.2 队员身体对称性与运动损伤的关系讨论
        5.4.3 四个测试项目与羽毛球技术关系讨论
6 研究总结
    6.1 研究结果
        6.1.1 理论部分结果
        6.1.2 实证部分结果
    6.2 研究结论
        6.2.1 理论部分
        6.2.2 实证部分
    6.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运动人体科学的概念
        2.1.2 体医结合的概念
        2.1.3 体育艺术的概念
        2.1.4 知识需求的概念
    2.2 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损伤的研究
    2.3 现状研究
        2.3.1 运动人体科学类主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2.3.2 “体医结合”国内研究现状
        2.3.3 “体医结合”国外研究现状
    2.4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统计分析
        4.1.1 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必要程度分析
        4.1.2 各级指标的筛选
        4.1.3 指标的因子分析
        4.1.4 体育艺术类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需求分析
    4.2 体育艺术学院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4.2.1 广州体育学院各专业体艺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4.2.2 广州体育学院各专业体艺学生培养规格与主要课程分析
        4.2.3 体育艺术学院人才培养就业意向分析
        4.2.4 体育艺术学院课程总体结构分析
        4.2.5 体育艺术学院课程学分、学时分析
    4.3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设置分析
        4.3.1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析
        4.3.2 体育艺术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学时、学分分析
    4.4 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的其课程(学科)分析
        4.4.1 专项训练课程分析
        4.4.2 体育艺术专业学生形体训练课程
        4.4.3 舞蹈动作创编课程
        4.4.4 体育教学课程
        4.4.5 各专业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为科学依据的其他课程分析
    4.5 体育艺术学院在读学生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情况分析
        4.5.1 体艺学生的基本情况
        4.5.2 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类课程的学习情况分析
    4.6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情况分析
        4.6.1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师资队伍分析
        4.6.2 任课教师对体艺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评价
    4.7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毕业生反馈情况分析
        4.7.1 体艺毕业生工作现状情况分析
        4.7.2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运用的分析
        4.7.3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反馈分析
        4.7.4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再学习情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录 A 专家问卷
    附录 B 任课老师问卷
    附录 C 体艺毕业生问卷
    附录 D 体艺在读本科生问卷
    附录 E 专家效度问卷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实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3 实施依据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模块式”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2.1.1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引入“模块式”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
        2.1.2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引入“模块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3 公共体育课发展前景和趋势
    2.2 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概述
        2.2.1 体育学习效果的现状研究
        2.2.2 体育课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2.2.3 体育课学习效果评价研究
        2.2.4 国外体育课学习效果评价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方法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层次分析法
        3.2.4 特尔菲法
        3.2.5 问卷调查法
        3.2.6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模块式”改革设计的要素分析
    4.1 公共体育“模块式”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4.1.1 基本目标
    4.2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模块式”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选择
        4.2.1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结构体系设置(见图4.1)。
第5章 “模块式”公共体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
    5.1 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5.2 评价体系的建立
        5.2.1 专家的权威分析
        5.2.2 “模块式”公共体育课程评价指标的设计
    5.3 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分配
        5.3.1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立
        5.3.2 层次分析的步骤
第6章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模块式”教学实践效果评价指标的应用
    6.1 调查对象
    6.2 评价的标准
    6.3 评价的步骤
        6.3.1 确定评价因素集
        6.3.2 确定评语集
        6.3.3 确定指标权重集
        6.3.4 建立评判矩阵
        6.3.5 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6.4 评价的方法
    6.5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不足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模块式”公共体育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征询表
附录C “模块式”公共体育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D 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模块式”教学实施效果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标枪运动整体竞技水平和竞赛成绩稳步提高
        1.1.2 标枪运动损伤掌解与预防是训练实践的迫切需求
        1.1.3 高校体育专业标枪教学频发运动损伤的现实困扰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价值
        1.2.3 现实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运动损伤
        1.3.2 标枪运动损伤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相关研究
        1.4.1.1 国内关于标枪运动损伤研究现状的相关研究
        1.4.1.3 国内关于标枪运动损伤原因与机理的相关研究
        1.4.1.4 国内关于标枪运动损伤对策与建议的相关研究
        1.4.1.5 国内关于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
        1.4.1.6 小结
        1.4.2 国外相关研究
        1.4.2.1 国外关于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
        1.4.2.2 国外关于标枪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
        1.4.2.3 国外关于学生标枪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
        1.4.2.4 小结
        1.4.3 研究述评
        1.4.3.1 研究取得的成果
        1.4.3.2 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现状调查
        3.1.1 标枪项目运动损伤现状分析
        3.1.2 标枪项目运动损伤知识掌握的现状分析
        3.1.3 运动损伤知识掌握与受伤情况的相关分析
    3.2 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致因分析
        3.2.1 运动损伤影响因素选择及测量量表设计
        3.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3.2.3 信度分析
        3.2.4 效度分析
        3.2.5 运动损伤致因权重确定
    3.3 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预防对策
        3.3.1 掌握正确的标枪运动技术动作和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3.3.2 统筹处理好学生标枪运动员的生理问题与心理问题
        3.3.3 加强学生标枪运动员自我保护和运动损伤预防意识
        3.3.4 加强训练场地建设和维护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附件2 《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附件3 《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后记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创伤的调查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疫情期间我国煤炭系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优化路径研究[D]. 聂晓冉.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D]. 霍富坤.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专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设计与实证研究[D]. 罗绮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4)
  • [4]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研究[D]. 张元梁.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5]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困境及实施策略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D]. 朱荥荥.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6]体育院校《冰雪运动创伤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选择研究[D]. 苑玉.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7]基于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的运动损伤评估与预测研究 ——以江西省羽毛球队为例[D]. 谢楚.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8]“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D]. 蔡子冰.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9]昆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实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王珏.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班学生标枪运动损伤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D]. 梁昌斌.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高校体育运动创伤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