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胶粘剂研究进展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胶粘剂研究进展

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类胶粘剂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武晓妹[1](2021)在《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SIS热塑性弹性体因流动性好、粘结强度高等特点,常用作热熔压敏胶基质,但SIS属于非极性聚合物,与极性物质的相容性、粘附性不好,因此SIS热熔压敏胶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拓宽其应用,需要对SIS热塑性弹性体极性化改性。常用的极性化方法有:聚合过程引入极性单体和后功能化极性改性,前者可选择的极性单体范围窄,实施难度大。环氧化作为一种高效的后功能化方法,极性基团环氧基的引入可以显着提升聚合物极性,还可通过开环、接枝反应引入强极性基团(羟基、磺酸基等)或侧链。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特定基团或链段引入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关于两嵌段SI含量及极性化程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的研究欠缺系统性。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采用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原位环氧法,以环己烷及四氢呋喃为混合溶剂,将三种不同SI含量的SIS进行了环氧化,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环氧化程度的环氧化SIS(ESI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经测算,环氧化效率均达到90%以上。在此基础上,通过ZrCl4催化开环的方法,将上述的ESIS分别进行亲核开环反应,制备羟基化SIS(HOSIS),并借助核磁共振波谱仪表征其结构,经计算,开环效率在80%左右,羟基化程度约为55%。最后,利用DSC、接触角测量仪、平板硫化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等实验仪器系统探究SI含量、极性化程度对极性化SIS热塑性弹性体热性能、表面能、力学性能、T剥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环氧基团的引入,聚合物刚性增强,分子链段运动受阻,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上升,同时水接触角显着下降,极性增强,开环后极性进一步增强,Tg明显提高,聚合物由弹性体材料转变为脆性材料。极性化程度相近时其接触角及表面能无明显变化。(2)环氧化程度增大,弹性模量上升,但两嵌段含量为53 mol%,弹性模量无明显变化;羟基化程度提高,弹性模量上升,材料易发生脆性断裂。ESIS-815-20的剥离强度最大,达到0.875N/mm,极性基团环氧基的引入既提高了聚合物的内聚强度又增强了与基板PET薄膜的粘附力,同时SI中存在的自由末端亦会提高弹性体与基板的粘附作用。(3)系列极性化产物中,ESIS-815-20(SI=53mol%,EO=20%)的综合性能优良。适当的两嵌段SI含量及环氧极性化程度,对聚合物的综合性能有利,在SIS热熔压敏胶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戴璐[2](2020)在《功能化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及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液体橡胶被称为“未来橡胶”,它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易于加工成型。末端带有活性基团的遥爪液体橡胶可以通过末端基团进行固化,广泛用于粘合剂、密封胶、涂料、浇注弹性体、改性剂和橡胶产品等方面。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HTPB)、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CTPB)和端环氧基液体橡胶(ETPB)是三种重要的遥爪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应用广泛。目前,工业上生产遥爪聚丁二烯液体橡胶的方法以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为主。这两种聚合方法的缺点是难以实现对聚丁二烯分子链微观结构的调控,从而限制了遥爪聚丁二烯液体橡胶的应用范围。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进一步调控液体橡胶微观结构、获得性能优异的液体橡胶产品变得尤为重要。本课题以聚丁二烯液体橡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功能化聚丁二烯液体橡胶的合成和改性,并探究了其在热塑性弹性体领域的应用。具体的研究内容为:(1)从端羟基聚丁二烯出发,合成了以高顺式聚丁二烯为软段的三嵌段共聚物;(2)进一步从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制备了氢键键合超分子弹性体。(3)顺丁橡胶氧化裂解制备端羧基聚丁二烯和端羧基聚乙烯;(4)以端羧基聚丁二烯为原料,制备了端环氧基聚丁二烯(ETPB),并探究了 ETPB交联弹性体的力学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以顺丁橡胶氧化裂解法制备的高顺式HTPB作为大分子引发剂,通过辛酸亚锡[Sn(Oct)2]催化的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了聚己内酯-b-聚丁二烯-b-聚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CBC)。通过改变聚合反应时间,合成了 一系列PCL链段长度不同的CBC。以不同分子量的高顺式HTPB作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聚丁二烯链段长度的CBC。利用HTPB末端羟基与2-溴代异丁酰溴(BBiB)的反应,将高顺式HTPB转化为了端基为溴原子的聚丁二烯(BiB-PB-BiB)。用BiB-PB-BiB引发苯乙烯进行ARGETATRP聚合,合成了聚苯乙烯-b-聚丁二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反应可控性好,所制备的SBS分子量分布较窄。(2)以HTPB作为大分子引发剂,通过ε-己内酯/D,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分别制备了 CBC/LBL三嵌段共聚物。然后,用2-脲基-4-[1H]-嘧啶酮(UPy)基团对所得三嵌段共聚物进行末端功能化,得到超分子多嵌段共聚物UCBC和ULBL。通过改变共聚物的组成,可以调控所得超分子热塑性弹性体(TPEs)的力学性能。接着,探究了聚丁二烯分子链的微结构对超分子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3)通过顺丁橡胶氧化断链制备ATPB,并通过ATPB末端醛基的选择性氧化反应,制备了具有高顺式-1,4-结构含量的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为实现对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分子链微结构的调控提供了 一种新的思路。所制备的CTPB具有高顺式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很低(-103℃)。作为对照,通过在链转移剂存在下的开环易位聚合法制备了端羧基聚环辛二烯(CTPCOD)。CTPB、自由基聚合端羧基聚丁二烯(FCTPB)和CTPCOD三种样品经过加氢后,制备了三种具有不同分子链结构的端羧基聚乙烯:CTPE、FCTPE和L-CTPE。探究了三种端羧基聚乙烯的分子链微结构差异对其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顺丁橡胶的环氧率,可以实现对CTPB和CTPE分子量大小的调节,它们可以作为新型先进材料的原料。(4)以CTPB和FCTPB作为原料,利用分子链末端羧基与缩水甘油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了端环氧基聚丁二烯(ETPB),并对ETPB和FETPB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接着,利用ETPB末端环氧基团与氨基、巯基之间的反应,分别采用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TMP)、聚酰胺650(PA650)和胱胺(Cystamine)作为固化剂,将ETPB进行固化交联,制备了 ETPB交联弹性体。通过断裂伸长率测试和DMA测试对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以胱胺作为固化剂所得弹性体的断裂伸长率最长,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对于ETPB1-3,随着ETPB分子量的增加,ETPB-cystamine弹性体的断裂伸长率增加,断裂强度下降。在室温下,FETPB胱胺固化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好于ETPB弹性体,而ETPB弹性体则在-100℃低温条件下依然处于橡胶态,适合低温环境使用。

王震[3](2020)在《端羟基二烯烃类液体橡胶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液体橡胶具有流动性好、易加工和易连续生产等优点,开发官能化液体橡胶,可以进一步拓展液体橡胶的应用领域。本文采用阴离子聚合,设计合成一系列端羟基聚二烯烃液体橡胶,进而将其应用于制备光固化、聚氨酯、生物基等多种弹性体。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首先研究了双端丙烯酸酯基聚异戊二烯的合成与紫外光固化。使用自制的齐聚异戊二烯双锂引发剂引发异戊二烯聚合,并依序使用环氧乙烷和丙烯酰氯制备了双端丙烯酸酯基聚异戊二烯,其分子量为3000-5000,3,4-PI结构含量为55%。研究了封端影响因素,羟基和丙烯酸酯基官能度最高可达1.93和1.89。以制备的双端丙烯酸酯基聚异戊二烯为预聚体,丙烯酸甲酯为稀释剂,紫外光照射2min可使端基双键完全转化,光固化弹性体材料的拉伸强度达4.60-6.82MPa,断裂伸长率达97-163%,硬度达86.3-91.3。其次研究了双端羟基聚丁苯液体橡胶的合成及羟丁苯型聚氨酯的制备。分别采用萘锂引发剂、丁二烯双锂引发剂及3-(叔-二甲基硅氧基)-1-丙基锂合成双端羟基聚丁苯橡胶,考察了不同引发体系下产物的结构。研究表明,萘锂引发剂在溶剂中析出,引发效果差;丁二烯双锂引发剂所得液体橡胶分子量分布最低可达1.10,丁二烯1.2-结构含量在70%左右,羟基官能度可达1.70;3-(叔-二甲基硅氧基)-1-丙基锂所得产物分子量分布窄,经盐酸酸化脱除保护基团,丁苯橡胶羟基官能度最高可达1.95。使用双端羟基聚丁苯橡胶作为软段与异氰酸酯TDI交联扩链制备羟丁苯型聚氨酯弹性体,当软硬段比例为100:30时,0℃的Tan δ值可达0.727,60℃的 Tanδ 值可达 0.096。本文还对聚月桂烯-聚乳酸弹性体的合成进行了研究。以3-(叔-二甲基硅氧基)-1-丙基锂引发-环氧乙烷封端法合成双端羟基聚月桂烯液体橡胶,其相对分子量在3000-20000,3,4-My结构含量可通过增大m(ETE)/m(PMy)从5.9%提高到56.5%,羟基官能度可达1.92。以其为大分子引发剂,DBU为催化剂,引发左旋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月桂烯-聚乳酸共聚物,其相对分子量在20000-40000之间,丙交酯单体转化率随丙交酯/聚月桂烯比例的提高从90.2%降至53.5%。

王坤[4](2020)在《SBS鞋底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牌号的选择、树脂与SBS共混并用、填充和补强体系、填料表面改性以及SBS/热塑性聚氨酯(TPU)共混改性增加底料与聚氨酯(PU)革的粘合性能等方面,对提高和改善SBS鞋底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较全面的研究,重点考察了SBS牌号、树脂种类、无机填料、无机填料表面改性剂及增容剂种类和用量对SBS注塑鞋底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给出理论解释。首先,从SBS的不同牌号入手,使星形SBS1475分别和线形SBS1401、SBS1301共混,改变线形牌号和星形牌号SBS的比例,研究不同共混比例SBS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线形SBS/星形SBS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硬度随着线形SBS用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而断裂伸长率、耐磨性随线形SBS用量的增加而将低,比较不同S/B比例的线形SBS与星形SBS的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发现S含量高的线形SBS的力学性能要高于S含量小的线形SBS,但S含量小的线形SBS有利于使共混体系保持较低的硬度,并且耐磨性和回弹都要优于S含量高的线形SBS,线形SBS的含量增加,线形SBS/星形SBS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动速率降低,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SBS底料性能的需求,选择不同牌号的SBS进行共混,尤其对透明SBS底料的配方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为改善SBS鞋底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热塑性聚氨酯(TPU)、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五种常见的树脂,分别与SBS并用,研究树脂对SBS/树脂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耐磨性、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使用DSC分析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变化趋势,来分析树脂与SBS共混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S、PP、HDPE与SBS相容性较好,PP、HDPE与SBS共混能显着提高SBS底料的力学强度和耐磨性。本文还研究了补强型填料白炭黑(SiO2)、填充型填料碳酸钙(CaCO3)填充SBS对SBS鞋底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iO2对SBS具有显着的补强作用,且不同目数的SiO2对SBS的补强作用差别不大,当SiO2用量为20份时填充体系的力学性能最好。选择合适粒径的CaCO3填充SBS对填充体系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当填充量为30~50份时,SBS底料力学性能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对控制SBS底料的成本有指导意义。为提高无机填料的分散均匀性,进一步提高无机填料填充SBS体系的力学性能,分别用三种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KH570对SiO2进行表面改性,用铝酸盐偶联剂对CaCO3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发现KH570用量为1.0分时就能显着提高SBS/Si O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铝酸酯能显着提高CaCO3填充SBS的力学性能。最后,考虑到实际应用中,鞋底材料常与PU革鞋面材料共同使用,为使生产效率提高,保证产品有较高的质量,缩短生产的工序,将TPU与SBS共混,制备TPU/SBS复合材料,来改善SBS底料与PU革的粘合性能。针对相容剂种类的选择和用量的确定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最佳增容剂,当其掺量为1.0份时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最佳。

武帅[5](2020)在《两亲性SIS-g-PEG热塑弹性体的设计、合成与体外释药性研究》文中认为热熔压敏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压敏胶,在室温下呈固态,温度升高后具备熔融流动性,且化学性质稳定,是经皮给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储存药物、控制药物释放和与皮肤紧密贴合的作用。热熔压敏胶的骨架材料为热塑弹性体,热塑弹性体中最常见的是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包括聚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等,以SIS型热塑弹性体为基质制备得到的SIS型热熔压敏胶具有内聚力强、载药量高、粘附性好等特点,但存在吸湿透气性差、对亲水性或低亲脂性药物体外释放率低、容易引起红肿等过敏反应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因此,本研究对SIS型热塑弹性体进行化学接枝改性,为亲水性药物构建更多的释放通路,改善压敏胶体系的亲水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亲水性和亲脂性模型药物,考察改性前后热塑弹性体薄膜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首先,通过甲酸-过氧化氢原位环氧化法利用SIS型热塑弹性体制备环氧化SIS,再通过开环接枝化法将亲水性聚乙二醇引入到环氧化SIS的环氧基团中制备接枝化SIS。利用氢核磁共振波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分析方法分别对其环氧化程度、相结构和相容性进行测试和表征,通过谱图确定环氧化率、接枝化率、官能团结构和特征峰归属,通过熔点变化确定热塑弹性体中各相之间的相容性,制备得到满足实验条件的热塑弹性体基质。其次,建立适合模型药物芍药苷和齐墩果酸的HPLC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和系统适用性均良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良好。测定两种药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芍药苷亲水性较强,齐墩果酸亲脂性较强。通过考察两种药物在大鼠皮肤匀浆液中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证明药物在人体皮肤中的稳定性较好。最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亲水性药物芍药苷(苷类化合物)和亲脂性药物齐墩果酸(三萜类化合物),研究以SIS、环氧化SIS、接枝化SIS三种不同共聚物为基质制备得到的热塑弹性体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环氧基团和亲水性聚氧乙烯醚链段的热塑弹性体中,芍药苷24 h的累积释放率由0.13%分别提高到7.45%和4.21%,齐墩果酸24 h的累积释放率由41.83%分别提高到57.25%和61.33%,证明环氧化处理和接枝化处理均可以增加SIS共聚物的极性,从而增强亲水性药物和亲脂性药物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

康海娇[6](2019)在《基于低维填料表面修饰的蛋白基复合材料增强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资源日益匮乏且高分子合成材料生物降解性差,导致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可降解天然高分子等材料的研究、开发成为高分子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我国作为木制品生产、贸易大国,其人造板等木制品产量稳居第一且木材用胶黏剂消耗量持续增大。该脲醛树脂、酚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主的人造板胶黏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释放的甲醛、酚类等有毒气体严重危害环境并威胁人类健康。大豆蛋白来源于豆粕,广泛易得,应用于蛋白基胶黏剂及其复合材料等制备具有无毒环保等优势,并且在生产、运输上具有应用便利性。但其天然多级结构导致力学性能低、耐水性差。低维材料通过界面结构设计填充蛋白基复合材料可有效改善蛋白基复合材料的胶接性能。本研究利用不同低维无机/有机材料(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埃洛石纳米管、植物纤维)填充改性大豆蛋白基胶接材料,针对填充材料结构等差异,分别采用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制备、贻贝仿生化学、同源高分子“自增强”等手段,通过温和、环保的界面结构设计方法,系统研究低维材料在大豆蛋白基质中的分散性及界面结合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聚乙二醇-b-聚苯乙烯两亲性纳米粒子可形成稳定的“壳-核”纳米结构,均匀分散于大豆蛋白水系溶液。该零维纳米粒子填充蛋白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高达到7.06 MPa,较空白组样品增加了 85.3%;同时,其断裂伸长率较空白组有所增加。其增强机理为:纳米粒子表面聚乙二醇亲水嵌段与蛋白分子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二者界面相容性,缓解因界面应力集中而脆性增加的问题;随着水分的缓慢挥发,疏水性的聚苯乙烯嵌段向表面扩散,增加复合材料表面疏水性,其接触角由41.16°提高至51.46°,且复合材料吸水性(总可溶解物质(TSM))随着纳米粒子添加量的增加从42.14%降低至26.31%。(2)一维纳米管杂化增强蛋白基复合材料中,通过仿生贻贝表面化学结构设计在纳米管(HNTs)表面构建高活性复合聚多巴胺包覆层,研究表明:a.水系有氧环境下多巴胺通过有氧自聚合与HNTs纳米管内/外壁的铝/硅原子结合可构建聚多巴胺包覆层,X-电子能谱(XPS)、热重量分析(TGA)等测试手段表明该聚多巴胺包覆层在温和条件下有效引发环氧-硅烷偶联剂(KH560)二次接枝反应。HNTs纳米管内外表面的环氧/邻苯二酚等官能团使HNTs纳米管通过共价键或物理化学键等键合方式与内外缠结穿插(HNTs内直径约为19-32 nm)的蛋白分子结合,使二者的界面结合力增强,该一维复合蛋白基胶接材料的力学强度达到 8.73 MPa。b.多巴胺表面化学“一步法”共沉积方法可将聚赖氨酸长链与多巴胺小分子共沉积于HNTs纳米管内外表面,该HNTs纳米管表面结构设计通过XPS、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显示:聚赖氨酸长链(聚合度约为25-30)提高了 HNTs纳米管在蛋白水系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柔化蛋白分子并改善二者相容性;其丰富的水合氨基与多巴胺邻苯二酚官能团在氧化聚合过程中相互制约并保留了部分高活性官能团,使HNTs纳米管内外表面与蛋白分子间作用力增强,蛋白基复合胶接材料的杨氏模量提高了 166.4%,力学强度达到8.25 MPa。(3)高长径比植物质纤维(微晶纤维素(MCC)、同源蛋白纤维(SPFs))在开发全生物质胶接新材料具备优势。借助于温和仿生表面包覆理论及同源高分子“自增强”概念等,进一步研究了全生物质木材用胶接材料体系,结果表明:a.通过温和有氧浸涂方法,可使聚多巴胺层成功包覆于MCC表面。13C固体核磁(13C NMR)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征显示MCC表面的多巴胺包覆层可使MCC与蛋白基质间通过化学交联或物理铆合等,提高二者界面结合强度,该生物质纤维/蛋白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相较于空白样品提高了 82.3%。b.SPFs“自增强”蛋白基胶黏剂材料,可提高蛋白复合胶黏剂的耐水胶接性能。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显示,纤维与基质间相容性良好、界面结合强度高,高效交联剂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PTGE)使SPFs与蛋白基质间构建有效的三维交联网络结构。该同源蛋白纤维自增强胶接新材料其胶合强度最高达 1.15 MPa(≥0.7 MPa,GB/T 9846-2015)。

王茜[7](2016)在《SBS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弹性体,在化工、建筑、交通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采用SBS树脂制备的胶黏剂,具有固含量高、黏度低、初粘性好、制备容易,综合性能优良等特点。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SBS胶黏剂的类型、组成以及市场前景;然后,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对SBS树脂进行了筛选、考察了线型SBS与星型SBS的配比,增黏树脂的种类及加入量的选择,溶剂的掺混比例,增强剂对SBS胶黏剂粘接性能的影响等,取长补短,优化制备了适用性广的环保型SBS胶黏剂,以及透明性好、适用于低极性塑料胶接的胶黏剂。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以国产的SBS 792和进口的SBS 411为主要成胶组分,当SBS 792:SBS411=1.4:1.0(质量比),且增黏树脂的比例为m(松香树脂):m(改性萜烯树脂):m(C9石油树脂)=5:2:3时,可以制备粘接强度较好,物理性能满足环保要求的胶黏剂。其特点为黏度适合,便于工业化施胶。进一步研究发现:当m(增黏树脂):m(SBS)=1.4:1.0时,胶黏剂的粘接强度最大;考察了混合溶剂对SBS弹性体及增黏树脂的溶解规律,发现当V(环己烷):V(醋酸乙酯):V(120#溶剂油)=1:3:4(体积比)时,胶黏剂的拉伸剪切强度较高。根据研究结果,选择较佳的制备条件,得到了适用性广的环保型SBS胶。经权威机构检测,通过了GB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黏剂中有害物质限量》的测试,证实这是一个环保型、工艺性能好的SBS胶黏剂体系。2.以苯乙烯含量为40%的SBS A为主要的成胶组分,得到的胶黏剂物理性能满足透明塑料胶黏剂的使用要求,且具有较好的粘接强度。研究发现:当增黏树脂的比例为m(改性松香树脂):m(硬树脂A)=3:1,且m(增黏树脂):m(SBS)=1.2:1.0时,可得到最大粘接强度;还研究了混合溶剂对SBS弹性体及增黏树脂的溶解规律,发现当V(甲苯):V(环己烷):V(120#溶剂油)=1:1:2时,透明性好,剥离强度高。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通过组分的优化,制备了色浅、透明、无需表面处理,具有较高粘接强度的透明塑料胶,解决了工业界现有聚烯烃材料粘接强度低、粘接过程复杂的问题。

郑萌,罗鑫,陈婧泠,石淑先,刘建东,陈晓农[8](2016)在《医用热熔胶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背景:热熔胶属无溶剂型黏合剂,安全环保,适合应用于医用领域。目的:阐述目前主要医用热熔胶的特点,同时展望体内聚烯烃医用导管热熔粘接技术的研发方向,指出相应热熔胶的技术关键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年1月至2015年12月SCI、Elsevier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或专利,检索词为"热熔胶,医学应用,hot melt adhesive,medical application"。结果与结论:目前文献中报道的医用热熔胶主要有4类,即无定型聚烯烃热熔胶、热塑性弹性体热熔胶、丙烯酸酯类热熔胶与聚氨酯类热熔胶。大多数热熔胶在耐热性方面都难以达到医学上常用水蒸汽灭菌温度所要求的耐热性。为此,针对体内医用导管连接需求,提出聚烯烃医用热熔胶研究思路,关键是要选用熔点适宜的无规共聚聚丙烯基材,通过配合助剂的调节,使得热熔胶熔化温度低于管材聚烯烃材料的熔点,而又能经受水蒸汽灭菌的温度,确保在实施熔融粘接时导管不变形,灭菌时粘接层不失效。

钱伯章[9](2011)在《国内外热塑性弹性体市场与产品开发进展》文中提出重点介绍了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PO)、热塑性硫化弹性体(TPV)、热塑性苯乙烯类弹性体(SBC)以及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等的国内外市场与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进展。

高轶[10](2011)在《中药浸膏贴片用环氧化SIS热熔压敏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目前透皮吸收制剂辅料的缺乏以及传统制剂在使用性能上的不完善,本文以环氧化SIS为基体树脂制备医用热熔压敏胶,利用基体分子橡胶段中双键转化成环氧基后分子极性的增加,提高压敏胶的力学性能,药物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将其应用于中药浸膏贴片领域,提高了贴片的粘附性、载药量和透气性,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主要工作如下:以ESIS为基体树脂,环氧大豆油为增塑剂和高度氢化松香为增粘树脂,制备出一种ESIS热熔压敏胶。采用正交实验法和载药量试验法优选出制备中药贴片用ESIS热熔压敏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m(ESIS):m(环氧大豆油):m(高度氢化松香):m(抗氧剂1010)=100:80:100:1.4时,ESIS热熔压敏胶的综合性能满足中药贴片的使用要求,并且其最大载药量(34%)和水蒸气透过率[1.297g/(m2·d)]均高于同类产品(SIS医用压敏胶和传统天然橡胶膏)。研究了ESIS的环氧值、苯乙烯含量、助剂用量以及载药量对ESIS热熔压敏胶及贴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环氧值的增加,提高了嵌段共聚物橡胶相溶度参数,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极性的提高有助于其力学性能的提高;苯乙烯含量大的ESIS压敏胶力学性能较高;压敏胶的初粘力和剥离强度随着增粘树脂或增塑剂用量的不断增加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现象;载药量的增加使贴片剥离强度和持粘力呈下降趋势。对基体树脂ESIS与助剂共混物的相态结构和ESIS热熔压敏胶的热氧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对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类胶粘剂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类胶粘剂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热塑性弹性体
    1.2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
        1.2.1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聚合极性化方法
        1.2.2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后改性极性化方法
    1.3 极性化SIS弹性体的应用研究
    1.4 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和试剂
    2.2 实验步骤
        2.2.1 环氧化SIS(ESIS)合成
        2.2.2 羟基化SIS(HOSIS)合成
    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SIS结构研究
    3.2 环氧化SIS(ESIS)合成研究
    3.3 羟基化SIS(HOSIS)合成研究
    3.4 极性化弹性体(ESIS/HOSIS)性能研究
        3.4.1 极性化SIS弹性体热性能研究
        3.4.2 极性化SIS弹性体表面性能研究
        3.4.3 极性化SIS弹性体力学性能研究
        3.4.4 极性化SIS弹性体T-剥离强度研究
        3.4.5 极性化SIS弹性体综合性能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功能化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及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遥爪聚丁二烯液体橡胶介绍
        2.1.1 遥爪聚合物
        2.1.2 遥爪液体橡胶
        2.1.3 遥爪聚丁二烯液体橡胶
    2.2 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
        2.2.1 端羟基聚丁二烯的合成
        2.2.2 端羟基聚丁二烯的应用
    2.3 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
        2.3.1 端羧基聚丁二烯的合成
        2.3.2 端羧基聚丁二烯的应用
    2.4 端环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
        2.4.1 端环氧基聚丁二烯的合成
        2.4.2 端环氧基聚丁二烯的应用
    2.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3章 以高顺式聚丁二烯为软段的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耗材
        3.2.2 高顺式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的制备
        3.2.3 聚己内酯-b-聚丁二烯-b-聚己内酯(CBC)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3.2.4 BiB-PB-BiB大分子引发剂的制备
        3.2.5 聚苯乙烯-b-聚丁二烯-b-聚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3.2.6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聚己内酯-b-聚丁二烯-b-聚己内酯(CBC)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和表征
        3.3.2 聚苯乙烯-b-聚丁二烯-b-聚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和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制备氢键键合超分子弹性体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耗材
        4.2.2 CBC/LBL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4.2.3 UPy双端官能化CBC/LBL的合成
        4.2.4 羟基封端PLA (HTPLA)的合成
        4.2.5 UPy双端官能化PCL/PLA/PB的合成
        4.2.6 UTPB/UPCL和UTPB/UPLA共混样品的制备
        4.2.7 结构与性能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UPy双端官能化CBC/LBL的合成和表征
        4.3.2 热性能
        4.3.3 力学性能
        4.3.4 可回收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顺丁橡胶氧化裂解制备高顺式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耗材
        5.2.2 CTPB的制备
        5.2.3 端羧基聚环辛二烯(CTPCOD)的制备
        5.2.4 端羧基聚乙烯(CTPE)的制备
        5.2.5 结构与性能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端羧基聚丁二烯的制备和表征
        5.3.2 端羧基聚乙烯的制备
        5.3.3 热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端环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的合成
    6.1 实验部分
        6.1.1 原料耗材
        6.1.2 端羧基聚丁二烯(CTPB)的制备
        6.1.3 酰氯封端聚丁二烯(ClTPB)的制备
        6.1.4 端环氧基聚丁二烯(ETPB)的制备
        6.1.5 ETPB固化交联制备聚丁二烯弹性体
    6.2 结果与讨论
        6.2.1 酰氯封端聚丁二烯(ClTPB)的制备
        6.2.2 端环氧基聚丁二烯(ETPB)的制备
        6.2.3 ETPB弹性体的制备和表征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端羟基二烯烃类液体橡胶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阴离子聚合现状与进展
        1.1.1 阴离子聚合的研究进展
        1.1.2 阴离子聚合制备端基官能化聚合物
    1.2 液体橡胶的简介
        1.2.1 液体橡胶的发展与现状
        1.2.2 液体橡胶的分类
        1.2.3 液体橡胶的合成
        1.2.4 液体橡胶的应用
    1.3 论文选题的立论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试剂及仪器
        2.1.1 原料的参数及规格
        2.1.2 试剂的纯化
    2.2 实验方法
        2.2.1 双端丙烯酸酯基聚异戊二烯的合成
        2.2.2 双端丙烯酸酯基聚异戊二烯的紫外光固化
        2.2.3 双端羟基聚丁苯液体橡胶的制备
        2.2.4 羟丁苯型聚氨酯的制备
        2.2.5 聚月桂烯-聚乳酸弹性体的制备
    2.3 聚合物表征与测试方法
        2.3.1 产率
        2.3.2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2.3.3 相对分子量及分子质量分布测试
        2.3.4 红外谱图分析
        2.3.5 力学性能测试
        2.3.6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双端丙烯酸酯基聚异戊二烯的合成与紫外光固化
        3.1.1 齐聚异戊二烯双锂引发剂的合成及表征
        3.1.2 双端羟基聚异戊二烯的合成及表征
        3.1.3 双端丙烯酸酯基聚异戊二烯的合成及表征
        3.1.4 双端丙烯酸酯基聚异戊二烯的紫外光固化
        3.1.5 小结
    3.2 双端羟基聚丁苯液体橡胶的合成及羟丁苯型聚氨酯的制备
        3.2.1 萘锂引发剂制备双端羟基液体丁苯橡胶
        3.2.2 丁二烯双锂引发剂制备双端羟基液体丁苯橡胶
        3.2.3 保护性基团引发剂制备双端羟基液体丁苯橡胶
        3.2.4 10L釜放大实验
        3.2.5 羟丁苯型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3.2.6 小结
    3.3 聚月桂烯-聚乳酸弹性体的合成
        3.3.1 保护基团引发剂制备双端羟基聚月桂烯
        3.3.2 聚月桂烯-聚乳酸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
        3.3.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与导师简介
附件

(4)SBS鞋底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SBS的概况
        1.1.2 SBS的结构与性能
        1.1.3 SBS的共混改性
        1.1.4 线形与星形SBS三嵌段共聚物之间的性能比较
        1.1.5 SBS的应用
    1.2 无机填料
        1.2.1 碳酸钙
        1.2.2 白炭黑
    1.3 偶联剂
        1.3.1 钛酸酯类
        1.3.2 硅烷类
        1.3.3 铝酸酯类
    1.4 鞋底材料
        1.4.1 SBS用作鞋底底料
        1.4.2 SBS之外的鞋底底料
        1.4.3 聚氨酯鞋底
        1.4.4 橡胶鞋底
        1.4.5 发泡鞋底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本文主要目的和意义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SBS结构及不同结构SBS共混比例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3 试样制备
        2.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线形SBS/星形SBS比例对SBS拉伸性能的影响
        2.3.2 线形SBS/星形SBS比例对SBS撕裂强度的影响
        2.3.3 线形SBS/星形SBS比例对SBS耐磨性、硬度、回弹性能的影响
        2.3.4 线形SBS/星形SBS比例对SBS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树脂与SBS共混改性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试样制备
        3.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树脂种类和用量对SBS/树脂共混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3.3.2 树脂种类和用量对SBS/树脂共混材料撕裂强度的影响
        3.3.3 树脂种类和用量对SBS/树脂共混材料耐磨性、硬度、回弹性能的影响
        3.3.4 SBS/树脂共混材料DSC分析
        3.3.5 SBS/树脂共混材料流变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机填料填充SBS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3 试样制备
        4.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无机填料目数和用量对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4.3.2 无机填料目数和用量对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撕裂性能的影响
        4.3.3 无机填料目数和用量对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耐磨性、硬度、回弹性能的影响
        4.3.4 无机填料在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中分散分析
        4.3.5 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偶联剂在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料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3 试样制备
        5.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偶联剂对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5.3.2 偶联剂对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撕裂强度的影响
        5.3.3 偶联剂对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耐磨性、硬度、回弹性能的影响
        5.3.4 无机填料在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中分散分析
        5.3.5 偶联剂处理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相容剂在TPU/SBS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主要原料
        6.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6.2.3 试样制备
        6.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相容剂种类和用量对TPU/SBS共混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6.3.2 相容剂种类和用量对TPU/SBS共混材料撕裂强度的影响
        6.3.3 相容剂对TPU/SBS共混体系耐磨性、硬度、回弹性能的影响
        6.3.4 相容剂PP-g-MAH增容TPU/SBS共混体系的SEM图像
        6.3.5 PP-g-MAH增容TPU/SBS共混体系流变性能
        6.3.6 增容TPU/SBS共混体系与PU革的剥离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两亲性SIS-g-PEG热塑弹性体的设计、合成与体外释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经皮给药系统概述
        1.1.1 经皮给药系统的机理
        1.1.2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1.1.3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1.2 经皮给药用压敏胶基质
        1.2.1 压敏胶的基本要素
        1.2.2 压敏胶的分类
        1.2.3 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1.3 SIS型热熔压敏胶
        1.3.1 SIS型压敏胶的组成
        1.3.2 SIS型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1.4 接枝共聚物
        1.4.1 概述
        1.4.2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1.4.3 接枝共聚物的特性
    1.5 课题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1.5.1 立体依据
        1.5.2 课题方案
        1.5.3 研究内容
2 ESIS和 SIS-g-PEG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药品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料预处理
        2.3.2 ESIS的制备
        2.3.3 SIS-g-PEG的制备及提纯
    2.4 测试与表征
        2.4.1 ~1H-NMR波谱分析
        2.4.2 FT-IR光谱分析
        2.4.3 DSC分析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SIS环氧化反应机理及环氧度的表征
        2.5.2 接枝化反应机理
        2.5.3 ~1H-NMR结果分析
        2.5.4 FT-IR结果分析
        2.5.5 DSC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芍药苷和齐墩果酸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药品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动物
    3.3 实验方法
        3.3.1 溶液的配制
        3.3.2 离体皮肤的制备
        3.3.3 HPLC分析方法
        3.3.4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测定
        3.3.5 药物在皮肤匀浆液中的稳定性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液相方法的建立
        3.4.2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3.4.3 药物溶液在皮肤匀浆液中的稳定性
    3.5 本章小结
4 SIS-g-PEG热塑弹性体的体外释药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药品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热塑弹性体薄膜制备
        4.3.2 HPLC分析方法
        4.3.3 体外药物释放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主要英文缩写词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基于低维填料表面修饰的蛋白基复合材料增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大豆蛋白基胶接材料研究进展
        1.1.3 国内外大豆蛋白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1.4 制备大豆蛋白基复合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二元复合材料界面化学修饰研究进展
        1.2.1 传统表界面化学修饰简介
        1.2.2 传统表界面化学修饰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1.2.3 贻贝蛋白仿生简介
        1.2.4 国内外贻贝蛋白仿生应用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2 实验药品、试剂及测试方法
    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2.2 测试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
        2.2.1 嵌段共聚物结构及形态表征
        2.2.2 改性填料(MCC、HNTs)表面化学结构表征
        2.2.3 二元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3 零维双亲纳米粒子/大豆蛋白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自组装纳米粒子界面可控络合/分解基础研究
        3.2.1 PVEA-b-PS及PAA-b-PS纳米粒子制备
        3.2.2 PVEA-b-PS/PAA-b-PS纳米粒子的络合/分解制备
        3.2.3 PVEA-b-PS/PAA-b-PS纳米粒子的可控络合/分解
    3.3 PEG-b-PS/大豆蛋白复合材料
        3.3.1 PEG-b-PS纳米粒子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
        3.3.2 PEG-b-PS纳米粒子与大豆蛋白表界面微观结构表征
        3.3.3 PEG-b-PS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微观化学结构的影响
        3.3.4 PEG-b-PS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5 PEG-b-PS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表面耐水性及疏水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一维纳米管仿生界面设计增强蛋白基胶接材料
    4.1 引言
    4.2 多巴胺层“二次接枝”环氧包覆HNTs(PDHNTs-O)
        4.2.1 多巴胺包覆HNTs(PDHNTs)纳米管的制备
        4.2.2 PDHNTs表面二次接枝KH560的制备
        4.2.3 改性HNTs (PDHNTs-O)表面化学、热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
    4.3 “一步法”构建多巴胺/聚赖氨酸包覆层改性HNTs (DLHNTs)
        4.3.1 多巴胺/聚赖氨酸包覆HNTs纳米管的制备
        4.3.2 改性HNTs (DLHNTs)表面化学、微观结构及热力学性能
    4.4 改性HNTs (PDHNTs-O)/大豆蛋白复合材料
        4.4.1 改性HNTs(PDHNTs-O)/大豆蛋白复合材料制备
        4.4.2 PDHNTs-O纳米管与大豆蛋白表界面微观形态表征
        4.4.3 PDHNTs-O纳米管对复合材料微观化学结构的影响
        4.4.4 PDHNTs-O纳米管对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4.4.5 PDHNTs-O纳米管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5 改性HNTs (DLHNTs)/大豆蛋白复合材料
        4.5.1 改性HNTs (DLHNTs)/大豆蛋白复合材料制备
        4.5.2 DLHNTs纳米管与大豆蛋白表界面微观形态表征
        4.5.3 DLHNTs纳米管对复合材料微观化学结构的影响
        4.5.4 DLHNTs纳米管对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4.5.5 DLHNTs纳米管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植物纤维界面增强发展全生物质蛋白胶接新材料
    5.1 引言
    5.2 木质纤维(MCC)温和表面改性及表征
        5.2.1 温和改性MCC的制备
        5.2.2 改性MCC表面结构及性能表征
    5.3 改性MCC/大豆蛋白复合材料
        5.3.1 改性MCC/大豆蛋白复合材料制备
        5.3.2 改性MCC增强蛋白胶接新材料的化学结构、微观形态表征
        5.3.3 改性MCC增强蛋白胶接新材料的表面性能
        5.3.4 改性MCC增强蛋白胶接新材料的力学性能
    5.4 同源蛋白纤维“自增强”蛋白基复合新材料
        5.4.1 SPFs/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PTGE)/大豆蛋白胶黏剂及其胶合板的制备
        5.4.2 SPFs/PTGE增强蛋白基复合新材料的微观化学结构
        5.4.3 SPFs/PTGE增强蛋白基复合新材料的热力学性能
        5.4.4 SPFs/PTGE增强蛋白基复合新材料的微观形貌
        5.4.5 SPFs/PTGE增强蛋白基复合新材料的力学性能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零维纳米粒子及其蛋白基复合材料
        6.1.2 一维纳米管仿生界面设计及其蛋白基复合材料
        6.1.3 植物纤维发展蛋白基胶接新材料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一、发表论文
    二、申请专利
致谢

(7)SBS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引言
    1.1 SBS弹性体概况
    1.2 SBS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1.2.1 SBS在改性沥青领域的应用
        1.2.2 SBS在橡胶制品领域的应用
        1.2.3 SBS在树脂聚合物改性领域的应用
        1.2.4 SBS在胶黏剂领域的应用
    1.3 SBS的改性研究
        1.3.1 SBS的磺化改性
        1.3.2 SBS的接枝改性
        1.3.3 SBS的氢化改性
        1.3.4 SBS的环氧化改性
    1.4 SBS胶黏剂组分的优化
        1.4.1 增黏树脂
        1.4.2 溶剂
        1.4.3 增塑剂
        1.4.4 防老剂
        1.4.5 增稠剂
    1.5 胶黏剂改性制备
        1.5.1 装饰胶
        1.5.2 聚烯烃用胶黏剂
    1.6 SBS胶黏剂的供需状况与市场前景
    1.7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论文的研究目的
        1.7.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使用原料及仪器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SBS胶黏剂的制备
    2.3 SBS胶黏剂性能测试
        2.3.1 外观
        2.3.2 黏度测定
        2.3.3 固含量测试
        2.3.4 硬度测定
        2.3.5 粘接强度的测定
        2.3.6 晾置时间测定
        2.3.7 耐热性测定
        2.3.8 贮存稳定性测定
        2.3.9 透光率测定
第3章 适用性广的环保型SBS装饰胶的研究
    3.1 SBS品种的选择
    3.2 增黏树脂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3.2.1 增黏树脂的筛选
        3.2.2 不同增黏树脂混合对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
        3.2.3 增黏树脂不同比例混合对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
    3.3 SBS与增黏树脂的用量配比的确定
        3.3.1 不同苯乙烯含量的SBS与增黏树脂混合对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
        3.3.2 线、星型之比对粘接强度的影响
        3.3.3 增黏树脂加入量的确定
    3.4 混合溶剂的筛选
    3.5 增强剂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3.6 固化时间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3.7 环保型SBS装饰胶性能研究
        3.7.1 性能测试
        3.7.2 环保测试
        3.7.3 对不同材料粘接性能的研究
    3.8 环保型SBS装饰胶的应用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塑料专用高强度透明胶黏剂的研究
    4.1 SBS品种的初步筛选
    4.2 增黏树脂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4.2.1 增黏树脂的筛选
        4.2.2 不同增黏树脂混合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4.2.3 软硬树脂不同比例混合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4.3 SBS与增黏树脂的用量配比的确定
        4.3.1 不同苯乙烯含量的SBS与增黏树脂混合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4.3.2 增黏树脂加入量的确定
    4.4 混合溶剂的筛选
    4.5 增强剂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4.6 SBS塑料胶性能研究
        4.6.1 本配方透明塑料胶与市售胶性能对比
        4.6.2 对不同材料粘接性能的研究
    4.7 SBS塑料胶的应用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医用热熔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热熔胶
    热塑性弹性体热熔胶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1.3数据提取
    1.4 质量评价
2 结果Results
    2.1 医用热熔胶分类及应用
    2.2 无定型聚烯烃热熔胶
    2.3 热塑性弹性体热熔胶
        2.3.1 环氧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热熔压敏胶
        2.3.2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热熔压敏胶
    2.4 丙烯酸酯类热熔胶
    2.5 聚氨酯类热熔胶
3 问题与展望Problems and prospects
作者贡献
利益冲突
伦理问题
文章查重
文章外审
作者声明
文章版权

(9)国内外热塑性弹性体市场与产品开发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热塑性弹性体 (TPE)
    1.1 TPE在汽车中的应用
    1.2 TPE市场分析
    1.3 近期扩能项目
    1.4 TPE新产品研发
2 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 (TPO)
    2.1 TPO新产品
    2.2 TPO取代PVC:医用材料更安全
    2.3 TPO市场需求
    2.4 国内研究与应用
3 热塑性硫化弹性体 (TPV)
    3.1 增长及消费
    3.2 世界开发进展
    3.3 我国研发和生产进展
4 热塑性苯乙烯类弹性体 (SBC)
    4.1 SBC
        4.1.1 世界SBC产能和消费
        4.1.2 我国SBC产能和消费
        4.1.3 SBC消费结构和展望
        4.1.3.1 国内制鞋业年需求量有望达到25万t
        4.1.3.2 道路改性沥青是SBS重要的发展方向
        4.1.3.3 聚合物改性方面用量将快速增加
    4.2 SBS弹性体发展现状
        4.2.1 世界市场现状
        4.2.2 国内市场现状
        4.2.2.1 产能
        4.2.2.2 消费
        4.2.2.3 技术进步
        4.2.2.4 SBS应用与新产品开发
    4.3 SBS新产品:SEBS
        4.3.1 概述
        4.3.2 我国研发与生产
        4.3.3 医用SEBS新品种
        4.3.4 SEBS其他应用产品开发
        4.3.5 分析与建议
    4.4 SIS产业现状
5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SBC) 生产技术进展
    5.1 极性化改性
    5.2 偶联剂技术
    5.3 聚合工艺的改进
    5.4 螺杆挤出法合成新工艺
6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TPU)
7 热塑性聚酯类弹性体 (TPEE)
8 丙烯酸酯热塑性弹性体
9 有机氟弹性体

(10)中药浸膏贴片用环氧化SIS热熔压敏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热塑性弹性体热熔压敏胶
        1.1.1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热熔压敏胶基体树脂SIS、SBS
        1.1.2 热塑性弹性体热熔压敏胶的基本组成
        1.1.3 热塑性弹性体热熔压敏胶的发展状况
    1.2 经皮给药系统及压敏胶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1.2.1 经皮给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2.2 压敏胶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1.3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环氧化SIS热熔压敏胶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2.2.3 环氧化SIS热熔压敏胶的制备
        2.2.4 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ESIS与不同增粘树脂、增塑剂相容性比较
        2.3.2 正交实验及极差分析
        2.3.3 环氧值对ESIS热熔压敏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2.3.4 不同牌号SIS对ESIS热熔压敏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2.3.5 增粘树脂的用量对ESIS压敏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2.3.6 增塑剂的用量对ESIS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2.3.7 基体树脂与助剂共混物相态结构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SIS热熔压敏胶中药浸膏贴片的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及仪器
        3.2.2 ESIS热熔压敏胶中药贴剂的制备
        3.2.3 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中药浸膏贴片用HMPSA配方的确定
        3.3.2 载药量对中药浸膏贴片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环氧值对ESIS基中药浸膏贴片力学性能影响
        3.3.4 ESIS热熔压敏胶与市售同类产品的性能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SIS热熔压敏胶的热氧稳定性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及仪器
        4.2.2 实验方法及性能测试
    4.3 气体氛围对ESIS热熔压敏胶老化行为的影响
        4.3.1 气体氛围对基体树脂ESIS老化行为的影响
        4.3.2 ESIS热熔压敏胶制备过程中N_2保护对其老化行为的影响
    4.4 抗氧剂对ESIS热熔压敏胶热氧稳定性的影响
        4.4.1 不同抗氧剂对制品稳定性的影响
        4.4.2 复合抗氧剂体系对制品稳定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四、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类胶粘剂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及其性能研究[D]. 武晓妹.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功能化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及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D]. 戴璐. 浙江大学, 2020(05)
  • [3]端羟基二烯烃类液体橡胶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王震.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4]SBS鞋底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研究[D]. 王坤.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5]两亲性SIS-g-PEG热塑弹性体的设计、合成与体外释药性研究[D]. 武帅.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6]基于低维填料表面修饰的蛋白基复合材料增强机制研究[D]. 康海娇.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7]SBS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王茜.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医用热熔胶的研究与应用[J]. 郑萌,罗鑫,陈婧泠,石淑先,刘建东,陈晓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38)
  • [9]国内外热塑性弹性体市场与产品开发进展[J]. 钱伯章. 化工新型材料, 2011(S2)
  • [10]中药浸膏贴片用环氧化SIS热熔压敏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高轶.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胶粘剂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