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安词的生命意识

论易安词的生命意识

一、论易安词的生命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张世衡[1](2020)在《浅析易安词“香炉”“香料”意象——兼谈李清照心境的挣扎与突破》文中提出易安词中出现了大量"香炉""香料"意象。这些意象客观上点明了创作环境,提升了词的典雅清丽的品质,凸显了李清照词的本色;从阅读接受来看:它们在视觉、嗅觉层面实现了作品与读者的交流,促进共情的产生;此外,"香炉"系列意象丰富的表述,推动了易安词动静视角下情与景的融合,折射出作者在不同时境下的创作心态,也使得诗词情感具有了发展性与层次性,表现出从"沉郁"到"突破"完整的情绪走向。

王静涵[2](2016)在《2013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索引收录的是2013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出版的期刊、杂志、报纸上所发表的有关古代诗歌研究的论文。整理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及相关的刊物。个别文章在发表时文字或标点不甚规范或有错误,但为了与发表时的原貌保持一致,故不做修改。总论在前,大致按年代顺序排列,名家及重要流派单独分类。诗歌理论,文献考订、书评及研究综述列在最后。

王肖丽[3](2016)在《概念隐喻视阈下易安词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女性,李清照在中国词坛上影响深远,地位卓越。自宋以来关于易安词的研究成果丰硕,许多文人学者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认知诗学角度进行解读的成果还较少。西方认知诗学理论的引入拓展了文学作品的研究视角,与本土诗词的结合尚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空间较大。鉴于此,本文试从发生在人类认知思维层面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易安词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共分为四章,文章的第一部分详细地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综述以及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结合概念隐喻理论,从闺中闲愁、爱情烦忧、悲痛际遇等方面,分析了李清照在人生各阶段的思想及心理变化。第三章主要从抒情范式和语言特色两方面,对易安词中概念隐喻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第四章以相同的源域将李清照与男性词人进行比较,分析了导致他们认知思维迥异的原因以及易安词中的女性思维与情感特征。

王南[4](2015)在《别是一家——李清照的词作与词论》文中认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之句,李清照循此意而自号"易安居士",显示了这位闺秀才女对于安宁生活的心理期待。然而高情寡合,命途多舛,求"安"不易。在她的词笔记载的生涯中,"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菩萨蛮》)的安逸欢愉、"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的温馨爱情和"九万里风鹏正举"(《渔家傲》)的雄奇志向皆如昙花一现般的短暂。而下面这类词

李丽娜[5](2014)在《“易安词”在舞蹈中的意境传达》文中研究表明"易安词"指南宋词人李清照的词及词风,其词委婉、清新,在词坛中独树一帜。诗词与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诗、乐、舞三位一体"、"情景交融,情随境生"、"虚实结合,有无相生"、"意象举隅,象外之象"四个方面体出现"易安词"在舞蹈中的意境传递。

妥静[6](2013)在《李易安心态词“心”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古至今,人们对易安词褒贬不一。一些人对其极为摒弃,一些人则不免对其有过誉之嫌。本文试图从心态角度来解读易安词,认为易安词是李清照一生辛酸悲苦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这一层面的解释也许是对易安词较为完美的一种诠释。

董娜[7](2013)在《李清照与纳兰性德愁情词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愁情”作为词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要素,存世的词作中,写愁情的词占了大多数,比较熟悉的有李煜、冯延巳、晏殊、晏几道、李清照、纳兰性德等人。但是词人做愁情词时,因为身世、经历、性别的不同,其愁情词作中所蕴含的愁心与愁情亦不相同。因此本文在对愁情词的界定的基础上,对李易安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加以比较,并探究二者愁情词的不同与各自的审美特色。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主体部分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李清照和纳兰性德愁情词的分类。情感是虚无而不可捉摸的东西,所以对李清照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本文并没有按照传统的题材归类法,而是根据词中的情感特征将二者的词分为闲愁词和别愁词。第二部分是在对易安词与纳兰词中的意象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总结易安词与那里拿词中愁情词意象选择的特点:夜意象,风雨意象,花鸟意象,闺阁意象,以及零散其他意象下哀愁的表现。第三部分是论文的重点。主要探讨了李清照与纳兰性德愁情词的内涵。李清照以女子的身份,抒写千百年来女子的离愁别绪。她将自己的情思在伤春中成就了春伤,在别离中成就了相思,在国破家亡时成就了个性。在易安词中,她的愁是离愁,是闺愁,是哀叹之愁。她的伤春悲秋的愁绪,是对孤独寂寞的阐释,是对女子处在深闺之中,不能自由畅游的一种抒发。易安将自己闺阁中的寂寞与自爱自怜融入到了词境中,她的愁散落满地,她的愁情词万古同愁。纳兰词则时而哀恸婉转,时而柔靡哀思,时而惜别痛伤。他词中的伤春悲秋的愁绪,是对富贵闲愁中孤独寂寞的阐释;他的相思离别的愁绪,是对妻子深痛的哀悼,是对友谊的珍惜,是对自己身世之感的慨叹。纳兰词中的愁绪,或如涓涓溪流,娓娓道来;或如奔腾的飞瀑,倾直而下。第四部分也是论文的重点。探讨了李易安与纳兰词的艺术特色。易安词与纳兰词都以婉约为主,抒发真情而赢得后人的尊重,其词在语言艺术以及章法结构上都有相似之处,二者写愁情或用愁意象直接抒写,或用叠字,化用形式抒发,二者愁情词以小令为主,多用对比的方法抒写愁绪。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在愁情表现上隔与不隔的区别,时空观上的区别,以及联想特质的区别。最后总结了李易安与纳兰性德愁情词的审美特质,易安词中的“愁”于广而深中得之,纳兰词中的“愁”于细而重中得之。

郭弘[8](2013)在《春日的自我归来——从李清照伤春词看其生命情怀的演变》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李清照"春愁"里的闺音原唱,勾勒出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期的人生境遇与情感轨迹,揭示她的人生情怀、生命意识之演变。李清照的伤春词在表现女性的爱情悲喜、角色苦闷、精神风范、家国之情等方面其有积极的开拓与超越,其蕴涵的美好词性高贵而朴实。

李影辉[9](2011)在《花间词与易安词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文为正宗,作为唐诗宋词成为中国传统文学最耀眼而且是令国人引以为傲的两朵奇葩。词相比诗的创作起步较晚,而作为文人词的起源,花间词成为中国文人词的开山之作,开辟了词的软媚、婉约的特点,随着花间词风的传播,宋代成为词创作的顶峰时期,婉约与豪放成为并峙的两种词风,然而婉约却仍旧一直被认为是词的正宗。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杰出的女性词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婉约之正宗”。本论文就是针对于这词的“源头”与“正宗”,其创作内容、风格进行较详细比较研究,并由此探讨男性词人与女性词人其创作的差异以及花间词与易安词创作差异的原因。

李晓莲,王霄蛟,王颖,王立增[10](2008)在《2006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期刊、报纸类)》文中研究表明前言本索引收录的是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出版的期刊、报纸上所发表的有关古代诗歌研究的论文。整理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编辑出版)及相关的刊物。每个条目所列内容为:序号①.题目//作者//发表刊物(出版地)//期数//页码。为了便于检索,特列简明目录如下:

二、论易安词的生命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易安词的生命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3)概念隐喻视阈下易安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传统视阈下易安词研究
        1.2.2 概念隐喻视阈下易安词研究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易安词思想内容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2.1 闺中不识愁,初嫁暂欢愉
        2.1.1 闺中闲愁,低落之情是黑夜是物体
        2.1.2 初识爱情,以花喻美人是柔情
        2.1.3 探索人生,生命是花是蜡烛
    2.2 党争株连泣,青州红豆生
        2.2.1 观花饮酒,伤感之意是花是酒
        2.2.2 红豆相思,思夫之情是月是水是物体
        2.2.3 离情别意,鸿雁与黑暗知思念
    2.3 国破家亡恨,死别痛断肠
        2.3.1 茕独凄惶,悲凉之意是落花是实物
        2.3.2 情深难言,悲伤情怀如水
第三章 易安词概念隐喻艺术特色
    3.1 易安词抒情范式中的概念隐喻
        3.1.1 “物是己”隐喻寄高风亮节之风骨
        3.1.2 “典故是情”隐喻悲欢离合之伤感
        3.1.3 “景是情”隐喻女子愁情欢喜
    3.2 易安词的表达效果与概念隐喻
        3.2.1 状貌隐喻,物尽其用生动形象
        3.2.2 哲理隐喻,人生苦短生命短暂
        3.2.3 政治隐喻,含蓄隽永饱含情谊
第四章 易安词与男性词作概念隐喻之异
    4.1 与李煜之认知思维差异
    4.2 与秦观之抽象情感差异
    4.3 与辛弃疾之细腻柔情差异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别是一家——李清照的词作与词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词意简释
二、比较论析
三、论作互证

(5)“易安词”在舞蹈中的意境传达(论文提纲范文)

一、诗乐舞三位一体
二、情景交融, 情随境生
三、虚实结合, 有无相生
四、意象举隅, 舞外之象
结语

(6)李易安心态词“心”解(论文提纲范文)

一、“巷闾荒淫之语”
二、爱国心声
三、心迹旅程的写照

(7)李清照与纳兰性德愁情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李易安与纳兰性德愁情词之分类
    (一) 闲愁
    (二) 别愁
二、 李易安与纳兰性德愁情词之表象
    (一) “愁”及其相关词汇
    (二) 夜意象
    (三) 风雨意象
    (四) 花鸟意象
    (五) 闺阁意象
    (六) 其他意象
三、 李易安与纳兰性德愁情词之内涵
    (一) 闲愁表现的个性化与类型化
    (二) 别愁的愁心与愁情之比较
四、 李易安与纳兰性德愁情词之艺术比较
    (一) 情感特色之比较
    (二) 语言艺术之比较
    (三) 体式结构之比较
    (四) 审美艺术之比较
    (五) 愁情词呈现出来的美感效果异质比较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8)春日的自我归来——从李清照伤春词看其生命情怀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年时期的伤春伤花情怀
二、中年时期的伤春伤别情怀
三、晚年时期的伤春伤时情怀
    (一)伤悼之思
    (二)身世之悲
    (三)乡国之恨
四、李清照生命情怀的主要具体意象
    (一)梅花
    (二)酒
五、李清照生命情怀的词性词风

(9)花间词与易安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易安词对花间词的接受与传承
    第一节 花间词开启婉约之风
    第二节 花间词在宋朝的传播
    第三节 易安词对婉约风的继承
第二章 男子作闺音与女子写作之比较
    第一节 女性人物形象类别
        一、花间词女性群体化
        二、易安词女性个体化
    第二节 女性形象刻画
        一、花间词重在外在形象的描绘
        二、易安词重在内心情感的凸显
    第三节 女性意识彰显
第三章 易安词对花间词思想内容的丰富与拓展
    第一节 闺情题材之比较
        一、离别相思之情
        二、相聚欢情之乐
        三、伤春之作
    第二节 不同题材之广度比较
        一、花间词题材相对狭窄
        二、易安词内容较之丰富
第四章 花间词与易安词语言艺术表现手法
    第一节 语言表现同之述要
        一、浅俗之语,清新之思
        二、新奇之句
        三、修辞之繁
    第二节 语言表现异之比较
        一、浓艳之外有雅丽与清丽之中倍高洁
        二、虚浮少情致与真挚而生动
第五章 “花间词”与易安词审美特质比较
    第一节 “花间词”婉约中显绮艳而蕴清雅
    第二节 易安词婉约中显清丽而藏豪迈
第六章 花间词与易安词差异探因
    第一节 社会环境
        一、花间词创作环境
        二、易安词社会因素
    第二节 写作目的
    第三节 写作主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2006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期刊、报纸类)(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总论
二、先秦诗歌
    1.诗经
    2.楚辞
    3.其他
三、汉代诗歌
    1.总论
    2.乐府诗
    3.文人诗
四、魏晋诗歌
    1.总论
    2.三曹、七子
    3.陶渊明
    4.其他
五、南北朝诗歌
    1.总论
    2.宋、齐诗
    3.梁、陈诗
    4.《文选》与《玉台新咏》
    5.北朝诗
六、唐代诗歌
    1.总论
    2.初唐诗
    3.盛唐诗
        (1)王维、孟浩然及山水田园诗
        (2)王昌龄、高适、岑参及边塞诗
        (3)李白
        (4)杜甫
        (5)其他
    4.中唐诗
        (1)元白
        (2)李贺
        (3)其他
    5.晚唐五代诗
        (1)李商隐
        (2)其他
    6.曲子辞及文人词
七、宋代诗歌
    1.宋诗总论
    2.北宋诗
        (1)苏轼诗
        (2)黄庭坚及江西诗派
        (3)其他
    3.南宋诗
        (1)中兴四大诗人
        (2)其他
    4、宋词总论
    5.北宋词
        (1)柳永词
        (2)苏轼词
        (3)其他
    6.南宋词
        (1)李清照词
        (2)辛弃疾词
        (3)吴文英词
        (4)其他
八、金元诗歌
    1.诗
    2.词曲
九、明代诗歌
    1.诗
    2.词曲
十、清代诗歌
    1.诗
    2.词
十一、近代诗歌
    1.诗
    2.词
十二、古代诗歌理论
    1.诗学
    2.词学
十三、文献考订、书评及研究综述-
    1.文献考订
    2.书评
    3.研究综述

四、论易安词的生命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易安词“香炉”“香料”意象——兼谈李清照心境的挣扎与突破[J]. 张世衡. 大众文艺, 2020(14)
  • [2]2013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J]. 王静涵.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6(02)
  • [3]概念隐喻视阈下易安词研究[D]. 王肖丽. 华东交通大学, 2016(02)
  • [4]别是一家——李清照的词作与词论[J]. 王南. 中学语文教学, 2015(01)
  • [5]“易安词”在舞蹈中的意境传达[J]. 李丽娜. 齐鲁艺苑, 2014(04)
  • [6]李易安心态词“心”解[J]. 妥静. 名作欣赏, 2013(14)
  • [7]李清照与纳兰性德愁情词比较研究[D]. 董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13(S1)
  • [8]春日的自我归来——从李清照伤春词看其生命情怀的演变[J]. 郭弘. 丝绸之路, 2013(06)
  • [9]花间词与易安词比较研究[D]. 李影辉. 黑龙江大学, 2011(06)
  • [10]2006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期刊、报纸类)[J]. 李晓莲,王霄蛟,王颖,王立增.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08(01)

标签:;  ;  ;  ;  ;  

论易安词的生命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