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AD(P)H氧化酶及其在高血压血管损害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蓓蓓[1](2021)在《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的海马代谢异常影响突触可塑相关蛋白表达的机制及运动的调节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血管内膜黄色粥样脂质沉淀为特征的慢性、渐进性动脉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和病理基础。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渐渐受到关注。发生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等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即可造成脑血流量减少、微血管损伤增加、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加剧、白质病变和脑代谢异常等一系列脑结构和功能的病理改变,从而诱发突触可塑性和认知功能损害。我们推测脑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突触可塑性下降、认知功能受损的根本原因和核心机制,而AMPK、SIRT1、mTOR等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代谢紊乱和认知损害中发挥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有氧运动作为干预机体物质代谢与能量平衡的有效手段,也可参与脑代谢的调节。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探究动脉粥样硬化对海马代谢和突触可塑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讨论海马代谢异常与突触可塑相关蛋白表达受损的关系,并揭示有氧运动的干预效应。研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N=10)和高脂组(HFD,N=32)。高脂组大鼠进行10周的高脂膳食联合维生素D3腹腔注射,实验第10周末,对照组和高脂膳食组大鼠均禁食不禁水12h过夜后尾静脉采血2ml/只,用于检测血糖、血脂等指标,判定HFD组中患有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大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M,n=18),并随机抽取模型组2只和对照组大鼠1只,麻醉处死后取主动脉进行组织切片染色。将其余M组大鼠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n=8)和动脉粥样硬化运动组(TAS,n=8)。TAS组大鼠在小动物跑台上进行适应性运动3天,随后进行为期4周、每周5天的有氧运动。运动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均通过Y迷宫进行行为学实验,次日经麻醉后取脑组织,快速分离出海马组织备检。通过GC-MS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内代谢产物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内能源底物转运体FATP-1/GLUT-1/MCT1/MCT2,代谢关键酶AR/G6PD/SCOT/FASN/P-ACC/ACC/SDHA/DHCR24,突触可塑蛋白SY38/Homer/PSD95/NMDAR/GABAR,能量代谢相关信号通路AMPK、SIRT1、mTOR-raptor/rictor-P70S6K/4EBP和NF-κB/NLRP3/IL-1β等蛋白的表达或活性。研究结果:(1)有氧运动干预前,AS组大鼠的TC、TG、LDL升高,且与TAS组大鼠水平相近。4周的有氧运动后,AS组大鼠TC、LDL水平仍高于C组大鼠,而TAS组LDL水平较AS组显着下降。(2)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海马代谢异常,与对照组相比,AS组大鼠海马内磷酸戊糖途径中间产物如3-磷酸甘油酸、5-磷酸木酮糖和5-磷酸核糖,某些氨基酸如苏氨酸、吡啶甲酸、4-羟基脯氨酸,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琥珀酸和壬酸等游离脂肪酸均显着增加,而花生四烯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则明显减少。(3)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海马代谢的调节作用:TAS组大鼠海马内琥珀酸、支链氨基酸、壬酸和desmosterol水平显着下降,而花生四烯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甘油醛-3-磷酸和果糖1,6-二磷酸升高。(4)AS组大鼠海马FATP-1表达升高而MCT2表达下降,海马GLUT-1表达下降而MCT1表达上调,而TAS组海马内GLUT1表达上调。(5)AS组大鼠在空间识别实验中进入新异臂次数减少、新异臂停留时间缩短。TAS组上述指标较AS组均表现出上升趋势。(6)AS组大鼠海马内Homer1a、SY38、GABAR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降低;TAS组大鼠海马内Homer1a和SY38表达有上升趋势。(7)AS组大鼠的海马内AR、G6PD和SCOT表达上调的同时FASN和ACC表达下调;TAS组大鼠海马内AR含量减少。(8)AS组大鼠海马p-AMPK升高,TAS组海马p-AMPK有下降趋势。(9)AS组大鼠海马胞浆SIRT1蛋白显着下降而TAS组显着升高。(10)AS组大鼠海马RAGE均明显升高,NF-κB-NLRP3-L-1β信号激活。TAS组大鼠海马内IL-1β减少。(11)AS组大鼠海马mTOR、Raptor、Rictor、4EBP蛋白含量均显着减少。TAS组大鼠海马内4EBP表现出升高的趋势。研究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代谢异常,表现为糖酵解减少,三羧酸循环受阻,磷酸戊糖途径激活,脂肪酸氧化障碍,胆固醇合成和氨基酸代谢受阻。这一过程伴随海马内AMPK信号和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激活,mTOR信号通路抑制,导致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使突触可塑相关蛋白表达和空间识别能力受损。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外周血脂异常和海马代谢异常,缓解海马内炎症反应,有助于缓解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海马突触可塑蛋白表达受损。
王耀振[2](2021)在《基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探究人参皂苷Rc改善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其对血管可产生严重的危害作用,即糖尿病血管病变,这也是导致T2DM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作为T2DM的典型特点,不仅是促进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是代谢综合征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内皮是血管的第一道屏障,承担多种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功能,而内皮功能障碍是血管功能障碍的早期致病事件,其与IR相互促进,共同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一种具有内分泌特点的肽能系统,主要负责维持血压和水电解质的平衡,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AT1R)轴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轴的关键效应分子-Ang II,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纤维化、肥大和内皮功能障碍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Mas轴拮抗了ACE/Ang II/AT1R轴的功能,其保护作用不仅依赖于对Ang II的降解,还依赖于生成Ang-(1-7)作用于Mas所产生的抗氧化、抗炎、抗肥大、血管舒张及改善内皮功能障碍等作用。尽管有研究表明ACE2/Ang-(1-7)/Mas轴可改善代谢IR,并且Ang-(1-7)可改善db/db小鼠内皮功能障碍和Ang II诱导的内皮细胞IR,但ACE2/Ang-(1-7)/Mas轴与内皮IR的相关研究仍鲜有报道,因此进一步研究其与内皮细胞IR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IR的分子机制,从而以新的角度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人参皂苷Rc是原人参二醇组皂苷的单体成分并且是人参皂苷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人参皂苷Rc药理活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少数研究报道了其具有强大的抗炎和抗氧化活性,而人参皂苷Rc对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是否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尚不清楚。其同分异构体人参皂苷Rb2与人参皂苷Rb3已被证实具有显着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并且还有研究表明了人参皂苷与RAS具有密切关系。鉴于炎症和氧化应激是导致IR的关键机制以及ACE2/Ang-(1-7)/Mas轴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保护作用,我们推测人参皂苷Rc可能通过激活ACE2/Ang-(1-7)/Mas轴改善内皮IR与内皮功能障碍,故开展此研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我们首先应用高糖(high glucose,HG)建立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IR模型(30 mmol/L D-葡萄糖处理24 h)。实验结果显示,HG对HUVECs的存活率和形态无明显影响;HG可显着降低HUVECs的NO分泌含量并升高ET-1 mRNA水平,提示其破坏了血管舒缩因子的平衡;HG可显着降低HUVECs的p-IRS1Tyr896、p-PI3K p85Tyr607、p-Akt Ser473及p-eNOSSer1177水平并升高p-IRS1Ser307水平,提示其损害了胰岛素信号转导;HG可显着减少HUVECs的ACE2及Mas蛋白表达,提示其可能损害了ACE2/Ang-(1-7)/Mas轴的保护作用。以上结果表明HG成功诱导HUVECs IR并可减少ACE2及Mas蛋白表达。我们进而加入人参皂苷Rc(25、50 mmol/L)与HG同步处理,观察其对HUVECs IR是否具有改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c可显着升高HUVECs的NO分泌含量并降低ET-1 mRNA水平,提示其纠正了血管舒缩因子的失衡;人参皂苷Rc可减少HUVECs的ROS产生,显着降低培养液上清MDA含量并升高SOD活性,提示其增强了HUVECs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人参皂苷Rc可显着降低HUVECs的TNF-α、IL-1β及IL-6 mRNA水平,提示其增强了HUVECs的抗炎能力;人参皂苷Rc可显着降低HUVECs培养液上清Ang II含量,进一步升高Ang-(1-7)含量,增加ACE2及Mas蛋白表达,而HG或人参皂苷Rc对ACE2及Mas 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人参皂苷Rc可通过非转录调控方式激活ACE2/Ang-(1-7)/Mas轴;人参皂苷Rc可显着升高HUVECs的p-IRS1Tyr896、p-PI3K p85Tyr607、p-AktSer473及p-eNOSSer1177水平并降低p-IRS1Ser307水平,提示其恢复了胰岛素信号转导;人参皂苷Rc可显着减少NOX2蛋白表达,降低p-IKKβSer177/181、p-JNKThr183/Tyr185及p-NF-κB p65Ser536水平,提示其抑制了IR相关的氧化应激和炎症信号。以上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c可能通过抗氧化、抗炎和上调ACE2/Ang-(1-7)/Mas轴改善内皮IR。为进一步明确人参皂苷Rc改善内皮IR的潜在机制,我们应用ACE2特异性抑制剂MLN-4760(100 nmol/L)与HG及人参皂苷Rc同步处理。实验结果显示,MLN-4760可显着抑制人参皂苷Rc纠正血管舒缩因子失衡、抗炎、激活ACE2/Ang-(1-7)/Mas轴、恢复胰岛素信号转导及抑制IR相关氧化应激和炎症信号的作用;然而,MLN-4760未能抑制人参皂苷Rc减少HUVECs的ROS产生、降低培养液上清MDA含量并升高SOD活性的作用,提示人参皂苷Rc具有独立于ACE2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以上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c的抗氧化及抗炎作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上调ACE2,并且其通过上调ACE2改善了内皮IR。基于体外实验结果,我们应用T2DM模型的db/db小鼠和MLN-4760,进一步观察人参皂苷Rc是否对在体的内皮功能障碍同样具有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是否同样依赖于上调ACE2。实验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c对db/db小鼠体重、空腹血糖、血清脂质(TC、TG、LDL-C、HDL-C)及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影响,提示其无降血糖及调血脂的作用;人参皂苷Rc可显着降低db/db小鼠血清TNF-α含量,提示其在体内同样具有抗炎作用,而这种作用被MLN-4760显着拮抗;人参皂苷Rc对db/db小鼠血清Ang II、Ang-(1-7)及主动脉Ang-(1-7)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显着降低主动脉Ang II含量并增加ACE2及Mas蛋白表达,提示其在体内同样可上调ACE2及Mas,而这种作用被MLN-4760显着拮抗;人参皂苷Rc可显着改善db/db小鼠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并恢复Akt/eNOS信号转导,提示其在体内可改善内皮功能,而这种作用被MLN-4760显着拮抗;人参皂苷Rc可显着减少db/db小鼠主动脉NOX2及NOX4蛋白表达,提示其在体内同样具有抗氧化作用,而MLN-4760可一定程度拮抗这种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c可改善db/db小鼠主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更依赖于降解Ang II而不是生成Ang-(1-7),且不依赖于对血糖和血脂的调节。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细胞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上,证实了人参皂苷Rc可通过上调ACE2蛋白改善HUVECs IR及db/db小鼠内皮功能障碍,不仅发现了人参皂苷Rc的新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还为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新的视角。
吴成哲[3](2021)在《NADPH氧化酶4对缺氧诱导心房钠尿肽分泌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s,NOXs)是心血管系统中生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主要酶源。NOXs是具有多种亚基的跨膜蛋白酶,迄今为止已鉴定出7种异构体,分别为NOX1~NOX5、双重氧化酶(dual oxidase,DUOX)1及DUOX2,在心脏主要表达NOX2和NOX4两种同工型。研究表明,NOXs通过生成ROS可参与心肌肥大、纤维化、细胞凋亡以及抵制慢性负荷诱导的心肌应激等过程。而G蛋白偶联受体激动剂,如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等通过NOXs的活化触发ROS的生成,继而刺激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介导心血管系统的病变过程。然而其对心房尤其是在缺氧条件下具有抗炎、抗氧化、促使细胞适应缺氧环境和保护细胞功能的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分泌的作用尚不甚清楚。因此,本研究利用大鼠离体搏动的心房灌流装置制备急性缺氧模型,观察缺氧时内源性ET-1对心房NOX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缺氧时ANP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为阐明缺氧时ANP分泌的机理及其功能以及临床诊治相关疾病的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本研究结果如下:1、缺氧明显增加心房ET-1的释放并显着上调其两种受体(ET receptortype A and B,ETRA&ETRB)的表达,同时强烈促进ANP的分泌并抑制搏动压;ETRA和 ETRB 的阻断剂BQ123(0.3 μmol/L)及 BQ788(0.3 μmol/L)明显减缓缺氧促进ANP分泌的作用。另外,缺氧还明显上调心房NOX4但不是NOX2的表达,并显着增加心房肌组织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的生成;BQ123和BQ788及NOX4的阻断剂 GLX351322(35.0 μmol/L)可分别完全消除缺氧上调心房NOX4的表达和H2O2的生成作用;而GLX351322及抗氧化剂Nacetyl cysteine(NAC,15.0 mmol/L)对缺氧时 ANP 分泌的作用与 BQ123 和 BQ788 的抑制效应类似。2、在常氧条件下,外源性ET-1(3.0 nmol/L)明显上调NOX4的表达,并显着增强胞浆磷脂酶 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cPLA2)的磷酸化;BQ123及BQ788可完全阻断ET-1对NOX4表达的作用,而分泌型PLA2(secreted PLA2,sPLA2)的阻断剂 varespladib(5.0μmol/L)不仅显着抑制ET-1对cPLA2磷酸化的影响,而且可消除ET-1诱导NOX4表达的效应,cPLA2的阻断剂CAY10650(0.12 μmol/L)则模拟ETRs及sPLA2的阻断剂对ET-1诱导NOX4表达的阻断作用。3、缺氧明显增加Src的表达,该作用也可被BQ123及BQ788所完全阻断,而且GLX351322及NAC同样可几乎完全解除缺氧对Src表达的效应。另外,外源性ET-1同样显着上调Src的表达,其作用仍被NAC所完全消除。4、缺氧明显增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的磷酸化,并显着上调转录因子GATA4的表达;缺氧对ERK1/2和Akt的作用被ETRs及Src的阻断剂Src inhibitor 1(1.0 μmol/L)所完全消除,而缺氧诱导的GATA4也被ERK1/2和 Akt 的阻断剂 PD98059(10.0 μmol/L)及 LY294002(10.0 μmol/L)所完全解除,并伴随缺氧时ANP分泌的显着减缓。5、外源性ET-1明显增加常氧心房搏动压,并显着上调沉默信息调节子1(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 1,sirtuin 1/Sirt1)、p-Akt、p62、Keap1 及核因子红细胞 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的表达,而GLX351322可完全消除ET-1对Sirt1及Nrf2表达的作用;Sirt1的阻断剂EX527(0.25 μmol/L)也可完全阻断ET-1对p-Akt、p62、Keap1及Nrf2表达的效应。同样,在缺氧下GLX351322可完全解除缺氧上调Sirt1及Nrf2表达的作用,EX527也可完全废除缺氧对p-Akt、p62、Keap1及Nrf2表达的效应。6、常氧下的外源性ET-1和缺氧均能显着上调活化转录因子(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ATF)3 和 4 的表达,其作用可被 Nrf2 的阻断剂 ML385(10.0μmol/L)所完全消除。7、常氧下的外源性ET-1和缺氧还能活化T细胞因子3(T cell factor,TCF3)、TCF4及淋巴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r factor,LEF1)的活性,该作用可被ML385完全阻断,并伴随ET-1或缺氧促进ANP分泌的显着减缓;ML385也明显抑制外源性ET-1增加心房搏动压的作用,但未能明显改变缺氧抑制搏动压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提示:1、缺氧时ET-1调控的NOX4-Src信号通路通过激活ERK1/2-和Akt-GATA4途径参与调节大鼠离体搏动心房ANP的分泌。2、NOX4-Sirt1-Nrf2信号通路通过激活ATF3和ATF4活化TCF3/及TCF4/LEF1的途径参与调控缺氧时ANP分泌的过程。
刘超[4](2021)在《雾化吸入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靶向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心力衰竭是一个严重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着增加。心衰的特征是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激活,同时伴有心肌中ROS水平的增加。鉴于氧化应激在心力衰竭中的重要性,清除过量的活性氧来减轻心肌损伤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抗氧化治疗措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可能与药物在心脏的滞留时间和累积量不足,在其它脏器的非特异性分布较多以及药物的抗氧化能力不足等原因有关。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递送方式,以更好的靶向到心肌组织,从而实现减轻心肌损伤的目的。考虑到吸入给药操作简便、依从性好、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优点,我们构建了一种以抗氧化纳米药物(TPCD NP)为基础的无创雾化吸入递送系统,纳米药物可以通过肺循环到达心肌。另外,为了实现更好的靶向效果,我们通过在TPCD NP的外围修饰上线粒体靶向基团,以显着提高其心肌靶向效率;并通过包载抗炎多肽Ac2-26,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1.基于β-CD的活性氧清除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将Tempol(Tpl)和4-羟甲基苯硼酸频哪醇酯(PBAP)结合到β-CD上,合成了一种抗氧化材料TPCD。通过1H NMR和FT-IR对TPCD进行表征。2.溴代十八烷基三苯基膦(STPP)的合成与表征将溴代十八烷与三苯基膦溶于乙腈中,用正己烷和乙醚洗涤,干燥得到STPP。所得材料用1H NMR表征。3.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TPCD NP的制备将卵磷脂和DSPE-m PEG2000溶解于乙醇,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中。将溶解在甲醇中的TPCD加入到上述水相中搅拌。除去机溶剂和多余的水后得到TPCD NP。4.活性氧清除性线粒体靶向纳米粒TTPCD NP的制备将卵磷脂、STPP和DSPE-m PEG2000分散在去离子水中。然后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TPCD加入到上述液体中搅拌。除去有机溶剂和多余的水后得到TTPCD NP。5.活性氧清除性载药纳米粒ATPCD NP和活性氧清除性线粒体靶向载药纳米粒ATTPCD NP的制备将卵磷脂、DSPE-m PEG2000或卵磷脂、DSPE-m PEG2000与STPP溶解于乙醇,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中。TPCD溶于甲醇,加入溶于DMSO的Ac2-26,将得到的溶液加入到上述水相中搅拌。除去有机溶剂和多余的水,得到ATPCD NP或ATTPCD NP。6.纳米粒的表征分别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对纳米粒的外貌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观察和测定。7.TPCD NP体外活性氧清除能力测定采用H2O2试剂盒和超氧阴离子检测试剂盒检测TPCD NP清除H2O2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利用DPPH·来评价TPCD NP清除自由基的能力。8.TPCD NP细胞吞噬实验H9C2细胞与终浓度为50μg/m L Cy5/TPCD NP(Cy5标记的TPCD NP)孵育不同时间后,用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H9C2细胞对Cy5/TPCD NP的时间依赖性吞噬。同样,与不同剂量Cy5/TPCD NP孵育2 h后,研究细胞对纳米粒的浓度依赖性吞噬。在TTPCD NP吞噬实验中,线粒体用Mito-tracker Green FM染色,CLSM检测H9C2细胞对TPCD NP或TTPCD NP吞噬和线粒体共定位。将A549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H9C2细胞培养在12孔板中。H9C2细胞加或不加阿霉素(DOX),A549细胞、HUVECs和RAW264.7细胞不加DOX。细胞与Cy5/TPCD NP孵育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通过FACS定量分析细胞对纳米粒的吞噬。同样,与不同剂量Cy5/TPCD NP孵育2 h后,检测细胞吞噬情况。为了比较H9C2细胞对TPCD NP或TTPCD NP的吞噬情况。H9C2细胞加入DOX后。收集细胞进行FACS分析。9.TPCD NP对H9C2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先用不同剂量的TPCD NP干预H9C2细胞,再用DOX处理细胞。然后用DCFH-DA染色。采用CLSM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在FACS检测细胞内ROS生成的实验中,按照类似的方法,收集细胞采用FACS定量分析细胞内ROS水平。10.丙二醛(MDA)、肌钙蛋白I(c Tn I)、乳酸脱氢酶(LDH)的定量测定先用纳米粒预处理细胞,再用DOX作用于细胞。随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分别用c Tn I和LDH试剂盒检测c Tn I和LDH水平。同时收集细胞,反复冻融,直到细胞完全裂解。离心后收集上清。用MDA试剂盒检测MDA水平,BCA试剂盒定量总蛋白水平。11.细胞水平初步安全性检测将A549细胞、HUVECs、RAW264.7细胞和H9C2细胞与不同浓度TPCD NP共孵育一定时间。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12.TPCD NP经雾化吸入后在体内的分布雄性C57BL/6小鼠暴露在雾化箱中,用Cy7.5/TPCD NP(Cy7.5标记的TPCD NPs)雾化。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全血及分离心脏等主要脏器。然后采用IVIS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进行检测,并计算荧光强度。通过比较气管内给药和雾化吸入给药,采用IVIS进行检测,并计算荧光强度,评估雾化吸入后的剂量,13.TPCD NP经雾化吸入后在肺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小鼠雾化吸入Cy5/TPCD NP 24 h后收集肺组织,肺切片分别与Ep CAM、CD31和CD68的抗体孵育。用CLSM检测Cy5/TPCD NP与肺上皮细胞、肺内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的共定位情况。另外,雾化吸入Cy5/TPCD NP 60 h后,分离心脏,冰冻切片,用CLSM检测Cy5/TPCD NP在心脏的沉积。Cy5/TPCD NP经雾化吸入24 h后,将肺组织研磨,消化后提取单细胞悬液。然后用CD45R、CD326、CD31、F4/80、CD11b抗体对细胞进行染色,采用FACS定量分析。14.TPCD NP经雾化吸入后在血液白细胞中的分布Cy5/TPCD NP经雾化吸入后12h,采集全血。然后用不同抗体对细胞进行染色,并用FACS进行定量分析。15.TPCD NP对DOX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疗效评价将10-12周的雄性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DOX和DOX+TPCD NP组小鼠均单次腹腔注射DOX(15 mg/kg)。DOX+TPCD NP组小鼠从给予DOX前2 d开始每天雾化吸入TPCD NP(4、10、25 mg/kg),持续7 d。取心、肝、脾、肺、肾等主要器官。计算器官重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采集血样进行血常规和生化分析。为了评价右丙亚胺(DEX)的疗效,在给予DOX前2 h一次性腹腔注射DEX(200mg/kg)。7天后对小鼠实施安乐死。分离心脏和胫骨,计算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为了评价TTPCD NP的疗效,小鼠在给予DOX前2天雾化吸入TPCD NP或TTPCD NP(25 mg/kg)。7天后分离心脏和胫骨,计算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为了评价ATTPCD NP的疗效,小鼠在给予DOX前2天雾化吸入Ac2-26(14.75ug/kg)、TTPCD NP(25 mg/kg)和ATTPCD NP(25 mg/kg)。同样7天后分离心脏和胫骨,计算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16.小鼠心功能检测用异氟醚麻醉小鼠,通过动物超声进行检测、统计。17.血清c Tn I、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CK)水平测定试剂盒检测血清c Tn I、LDH、CK-MB和CK的含量。18.氧化应激水平检测心脏冰冻切片与DHE在37℃避光中孵育30 min,荧光显微镜检测。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荧光强度。心肌组织经匀浆后离心收集上清。并用ELISA试剂盒测定MDA和H2O2水平。19.病理学分析将心脏固定在4%多聚甲醛中。石蜡包埋切片,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20.TPCD NP的急性毒性评价雾化不同剂量TPCD NP。每天记录体重,7天后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分离主要脏器称重然后固定。记录肺组织的干重和湿重,计算肺组织的干/湿重比。取肺组织灌洗液,检测TNF-α、IL-1β水平。结果1.TPCD NP的制备与表征通过将Tpl和PBAP结合到β-CD上,合成了一种抗氧化材料TPCD。根据1H NMR谱上的质子信号,TPCD的每个β-CD分子上约有2个Tpl和5个PBAP。采用改进的纳米沉淀法/自组装法制备TPCD NP。TEM和SEM观察发现TPCD NP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1 nm,zeta电位为-29.4±1.7 m V。TPCD NP能有效清除H2O2和超氧阴离子。此外,TPCD NP对DPPH自由基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清除。2.TPCD NP的体外生物活性研究H9C2细胞、A549细胞、HUVECs和RAW264.7细胞能有效吞噬Cy5/TPCD NP,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此外,结果显示,DOX作用于H9C2细胞对Cy5/TPCD NP的吞噬效率显着高于未加DOX作用的细胞。TPCD NP预处理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DOX作用后H9C2细胞中ROS的水平,抑制MDA的生成,以及降低c Tn I和LDH的释放。3.雾化吸入后TPCD NP的心肌靶向能力及作用机制研究吸入的Cy7.5/TPCD NP逐渐被吸收并转运到心脏。免疫荧光分析显示,吸入后Cy5/TPCD NP与肺Ep CAM+上皮细胞、CD31+内皮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有共定位。FACS检测表明Cy5/TPCD NP的吸收和转运主要由肺上皮细胞和肺内皮细胞介导。通过比较气管内给药和雾化吸入给药肺部荧光强度,约4%的TPCD NP在肺内沉积。4.雾化吸入TPCD NP靶向治疗DOX诱导的心力衰竭TPCD NP可显着增加DOX引起的心脏重量和HW/TL的降低,减轻心功能障碍。同时降低了MDA、H2O2等氧化应激相关标志物以及c Tn I、CK-MB等心脏损伤指标的水平。5.TPCD NP和DEX对DOX诱导的小鼠心力衰竭的疗效TPCD NP和DEX均可增加DOX导致的LVEF和LVFS的降低,改善心脏功能。显着增加DOX导致HW/TL比值降低。降低心肌MDA、H2O2水平及血清c Tn I、CK水平。6.靶向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生物活性研究TTPCD NP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4 nm,zeta电位为-14.3 m V。Cy5/TTPCD NP能被H9C2细胞有效吞噬。TTPCD NP的靶向性较TPCD NP提高。与这一发现相一致的是,TTPCD NP比TPCD NP更显着的减轻DOX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7.TTPCD NP的心肌靶向及对心衰模型疗效评价在心脏部位,Cy7.5/TTPCD NP具有相对较强的荧光。与TPCD NP相比,TTPCD NP更有效地抑制了HW/TL比值的降低。同样,TTPCD NP显着减轻心功能障碍,降低了心肌MDA和H2O2含量及血清c Tn I和CK水平。8.靶向载药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对心衰小鼠模型的的疗效评价采用改进的纳米沉淀法/自组装法将Ac2-26多肽包载到TPCD NP或TTPCD NP中,这种含有Ac2-26的TPCD NP或TTPCD NP平均粒径分别为103.9 nm和109.7 nm。zeta电位分别为-32.9±1.2 m V和13.3±0.2 m V。Ac2-26的载药量为0.59μg/mg。与Ac2-26相比,ATPCD NP和ATTPCD NP更有效的减轻DOX诱导的H9C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ATPCD NP和ATTPCD NP可更有效的抑制DOX作用后心脏重量的下降、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以ATTPCD NP的效果最佳。9.TPCD NP体内安全性评价经与不同剂量的TPCD NP孵育后,H9C2细胞、A549细胞、HUVECs和RAW264.7巨噬细胞均有较高的细胞活力。吸入高剂量的TPCD NP后,小鼠的体重、脏器指数和肺干/湿重比均无显着变化。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β以及血常规和肝肾功没有出现异常改变,HE切片显示气管、肺和其他主要器官未见明显损伤。结论1.本研究通过将Tpl和PBAP结合到β-CD上,成功合成了抗氧化材料TPCD并制备了其纳米粒。体外实验表明,TPCD NP能被H9C2细胞吞噬,通过清除过量活性氧,减轻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2.雾化吸入的TPCD NP在肺部的吸收和转运主要由肺泡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介导,进入肺毛细血管的TPCD NP将进一步经过肺循环和体循环到达心肌。3.雾化吸入的TPCD NP可显着抑制DOX诱导的小鼠心肌功能失调,其疗效明显优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右丙亚胺。4.通过线粒体靶向基团的修饰,TTPCD NP的心肌靶向能力、细胞吞噬效率较TPCD NP显着增强,治疗效果更加显着。TTPCD NP对DOX诱导的心功能障碍有更显着的改善作用。ATTPCD NP对小鼠的心功能保护作用较TTPCD NP进一步增强。5.初步急毒实验结果显示,雾化吸入高剂量的TPCD NP对小鼠无明显毒性作用。
邱云[5](2020)在《室旁核中血管紧张素Ⅱ和超氧阴离子介导大鼠兴奋性肾反射和交感神经激活》文中认为背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促进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而肾脏在心血管疾病的交感神经激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刺激大鼠肾脏可导致大鼠血压升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称之为兴奋性肾反射(excitatory renal reflex,ERR)。肾脏传入神经活动与调节心血管和交感神经活动的大脑核团有关,包括孤束核、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PVN)。PVN可整合多种神经传入信号,包括来自动脉压力感受器、心肺迷走传入神经、心交感传入神经、脂肪传入神经、肾脏传入神经的信号。PVN是整合和调节交感神经传出活动的重要核团。肾脏传入神经活动增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刺激肾神经可引起PVN中某些神经元的兴奋。辣椒素刺激肾脏传入神经末梢可增加PVN中c-Fos的表达,损毁PVN神经元可消除ERR,提示PVN是ERR的主要中枢调节位点,然而PVN中介导ERR的分子信号通路尚不清楚。目的探讨PVN介导ERR和交感神经激活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采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96只,体重280-320 g,大鼠自由摄食和饮水,乌拉坦和氯醛糖混合后,腹腔注射麻醉大鼠。然后暴露大鼠右侧肾脏,并用一根外径0.31 mm的不锈钢针管由右肾脏外侧向肾门方向插入肾脏的皮质和髓质交界处。不锈钢管的末端通过PE50管连接在微量注射泵上,以1.0μl/min的速度向肾脏微量灌注辣椒素(1 nmol/μl)20分钟,诱导出ERR。以辣椒素引起的肾交感神经活性(renal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RSNA)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化评价ERR,采用Power Lab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实时记录RSNA和MAP,使用立体定位仪对双侧PVN进行微量注射。使用DHE荧光探针和化学发光法检测PVN中超氧阴离子水平。结果1.PVN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的1型受体(type 1 receptors of angiotensin II,AT1R)阻断剂losartan或ACE抑制剂captopril预处理抑制辣椒素诱导的ERR,但对基础RSNA和MAP无显着影响。PVN微量注射Ang II升高大鼠基础RSNA和MAP值,增强辣椒素引起的RSNA和MAP变化值,但无统计学意义。2.PVN微量注射超氧阴离子清除剂tempol或NAC预处理抑制辣椒素诱导的ERR,而PVN微量注射SOD抑制剂DETC预处理对ERR无显着影响。3.肾脏微量灌注辣椒素可显着增加双侧PVN中超氧阴离子的水平,而同侧肾脏去神经预处理或PVN微量注射losartan预处理显着降低PVN中升高的超氧阴离子水平。4.PVN微量注射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或diphenyleneiodonium(DPI)预处理抑制辣椒素诱导的ERR,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allopurinol不能抑制辣椒素诱导的ERR。5.肾脏微量灌注辣椒素显着增加双侧PVN中NAD(P)H氧化酶活性,而同侧肾脏去神经预处理或PVN微量注射losartan、apocynin预处理抑制了PVN中升高的NAD(P)H氧化酶活性。结论辣椒素引起的兴奋性肾反射是通过PVN中Ang II介导的。PVN中Ang II与AT1R结合,激活了下游的NAD(P)H氧化酶,使超氧阴离子增多,进而激活交感神经,升高血压。
杨丽珍[6](2013)在《SHR大鼠心血管重构中VPO1表达变化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文中提出第一章VPO1在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背景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血管重构和左心室肥厚,涉及实质细胞(如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如心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引起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和间质增生,加上由于高血压时血管阻力增加引起左心室后负荷相应的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厚,疾病进一步恶化可导致左心衰竭;在血管表现为内皮细胞功能不全、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等。血管重构和左心室重构是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的中心环节。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高血压血管重构和左心室重构的主要机制之一。氧化应激是指机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过量蓄积引起的氧化损伤。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 NOX)和过氧化物酶是血压调节中产生活性氧的重要来源。血管过氧化物酶1(Vascular peroxidasel, VPO1)是新近报道的一种主要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的含有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已有研究表明VPO1类似于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能将H2O2(弱氧化剂)催化成为HOCl (强氧化剂),促进机体细胞损伤。故推测VPO1可能在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章选取不同周龄SHR与同周龄WKY大鼠模型对比,观察VPO1表达与胸主动脉及肠系膜动脉血管重构及氧化应激程度的关系,以及氯沙坦处理对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以及其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雄性体重在65-85g/只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适应饲养1周后,48只SHR大鼠随机分为6组进行饲养,每组8只,同时选取周龄、性别、体重匹配的Wistar-Kyoto大鼠(WKY)32只作为对照组:①5周龄(week-old, wks)的SHR和WKY组(SHR5和WKY5)②8周龄SHR和WKY组(SHR8和WKY8);③13周龄SHR和WKY组(SHR13和WKY13);④20周龄SHR和WKY组(SHR20和WKY20)⑤低剂量Losartan组(15mg/kg/day, Los(L));⑥高剂量Losartan组(30mg/kg/day,Los(H))。其中Los(L)组和Los(H)组SHR大鼠从13周龄开始给予上述剂量的氯沙坦(Losartan)灌胃,SHR组及WKY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动物每周称重,以调整给药量。常规喂养至20周龄后终止实验。经左颈总动脉插管测定大鼠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收集血液并测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 AngⅡ)、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2O2)的浓度。测定主动脉组织匀浆中NADPH氧化酶(NOX)活性,分别提取肠系膜动脉组织RNA、胸主动脉RNA和蛋白;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PO1的表达;4%多聚甲醛固定胸主动脉、肠系膜动脉,石蜡包埋,用于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以及免疫组化等形态学实验。结果1.与同周龄WKY大鼠比较,SHR8、SHR13、SHR20大鼠血压显着升高,SHR13、SHR20大鼠胸主动脉及肠系膜动脉血管重构明显;2.与同周龄WKY大鼠比较,SHR8、SHR13、SHR20大鼠血浆AngⅡ、H2O2水平显着升高(P<0.05),主动脉组织匀浆NADPH氧化酶活性明显增高,且SHR20大鼠升高幅度更大;3.与同周龄WKY大鼠比较,SHRg、SHR13、SHR20大鼠肠系膜动脉组织中VPO1的mRNA水平,以及胸主动脉组织中VP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4. Losartan干预呈浓度依赖性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逆转血管重构,同时降低SHR大鼠血浆中H2O2的浓度,降低主动脉组织中NOX活性,降低VPO1蛋白表达。结论1.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机制与氧化应激程度升高有关;且VPO1表达上调与血管重构相关,其机制可能涉及NOX/VPO1途径;2. Losartan具有抗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X/VPO1途径,使氧化应激程度减轻有关。第二章VPO1在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背景心肌重构(myocardial remodelling)是指在多种病理情况下(如压力超负荷、缺血、高肾素水平等)心肌组织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包括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等。高血压早期的重构在短期内对正常心功能的维持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长期持续的重构会导致心功能逐渐恶化以至失代偿而出现心力衰竭。新近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高血压左心室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内活性氧的大量蓄积和/或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导致氧化应激损伤。机体内产生ROS的酶系主要包括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单胺氧化酶等。VPO1作为新发现的含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家族成员之一,其主要在心血管系统中表达,鉴于其具有将H2O2(弱氧化剂)催化生成HOC1的特性,本章节继续以不同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探讨VPO1在高血压心肌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并探讨氯沙坦抗心肌重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基于第一章中动物实验分组,①SHR5和WKY5,②SHR8口WKY8、③HR13和WKY13,④HR20和WKY2o>⑤Los(H),⑥Los(L)等6组动物在最终处理前完成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的形态及心功能指标;分离全心脏并称重(Heart weight, HW)、游离左心室并称重(Left ventricular weight, LVW),游离大鼠右侧胫骨并测量其长度(Tibia length, TL),计算LVW/HW和LVW/TL比值。4%多聚甲醛固定左心室,石蜡包埋,用于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以及免疫组化等形态学实验;分别提取左心室组织RNA和蛋白,用Real-time PCR检测心肌肥大标志物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α-骨骼肌动蛋白(a-skeletal actin, a-SA),β-肌球蛋白重链(P-myosin heavy chain, β-MHC) mRNA表达的变化;检测心肌纤维化标志物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Ⅰ, collagen 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mRNA表达的变化;检测心肌凋亡指标Bax和Bcl-2。测定左心室组织匀浆中次氯酸(hypochlorous acid, HOC1)、H2O2的浓度、NADPH氧化酶(NOX)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NOX2、VPO1的表达。结果1.与同周龄WKY大鼠比较,SHR8、SHR20大鼠血压显着升高,SHR13、SHR20大鼠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和室间隔显着增厚,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2.与同周龄WKY大鼠比较,SHR13、SHR20大鼠胶原沉积明显增多,BNP、α-SA、β-MHC、Ⅰ、Ⅲ型胶原、CTGF以及Bax的mRNA表达显着上调,Bcl-2显着下调;3.与同周龄WKY大鼠比较,SHRg8、SHR13、SHR20大鼠左心室组织匀浆中HOCl、H2O2浓度和NOX活性显着上调,且NOX2、VP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4.与对照组比较,Losartan干预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重构,同时降低SHR大鼠中左心室组织中HOCl、H2O2浓度和NOX活性,降低NOX2和VPO1蛋白的表达。结论1.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程度升高有关,且VPO1表达与左室重构相关,其机制可能涉及NOX/VPO1途径;2. Losartan具有抗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X/VPO1途径,使氧化应激程度降低有关。第三章VPO1在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背景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活性氧(ROS)的大量蓄积引起氧化应激是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高血压中心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ROS的酶系有黄嘌呤氧化酶、未偶联型一氧化氮合酶(NOS)、线粒体呼吸酶和NADPH氧化酶(NOX)。心血管系统中产生ROS的主要来源是NOX,它能催化产生超氧化物及下游其他活性氧。NOX家族成员共有7种催化亚单位,即NOX1-5和Duox1和Duox2(双氧化酶)。到目前为止,证实在哺乳动物的心血管系统中NOX催化亚单位主要是NOX2和NOX4。过氧化物酶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高度细胞/组织分布特异性。它参与宿主的防御反应,参与生物合成甲状腺激素、细胞外基质等,在病理条件下能催化过氧化氢(H202)和氯离子产生次氯酸,从而氧化蛋白质、脂质和DNA,导致细胞和组织。一氧化氮(NO)是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产生的血管舒张因子,维持着血管的舒张功能。eNOS合成和/或生物利用度降低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害及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血管过氧化物酶1(VPO1),新发现的过氧化物酶家族成员,在心血管系统中,它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中表达。VPO1酶学和底物特异性类似MPO,即在弱氧化剂H2O2催化生成强氧化剂次氯酸,促进血管组织的进一步氧化应激。上述章节已经得出结论VPO1涉及高血压的发展,本章节继续以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探讨随着高血压的进展,NADPH氧化酶活性的状态、ROS的产生、氧化应激程度以及VPO1是否涉及内皮功能障碍。方法基于第一章中动物实验分组,6组动物:①SHR5和WKY5组;②SHR8和WKY8组;③SHR13和WKY13组;④SHR20和WKY20组;⑤Los(L)组;⑥Los(H)组,每组8只,颈总动脉插管测压后收集动脉血,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浓度,游离胸主动脉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提取胸主动脉组织中RNA和蛋白,测定组织匀浆中的次氯酸(hypochlorous acid, HOC1)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的浓度、NADPH氧化酶(NOX)活性,用Real-time PCR或Western Blot检测NOX4、eNOS、VPO1的表达。结果1.与同周龄WKY大鼠比较,SHR8、SHR13、SHR20大鼠血压显着升高,SHR13、SHR20大鼠出现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不全;2.与同周龄WKY大鼠比较,SHR8、SHR13、SHR20大鼠血浆中H202浓度升高,胸主动脉匀浆中HOCl、3-硝基酪氨酸的浓度、NOX的活性以及NOX4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升高;3.与同周龄WKY大鼠比较,SHR8、SHR13SHR20大鼠血浆NO浓度、e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降低;4. Losartan干预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大鼠胸主动脉匀浆中HOCl、3-硝基酪氨酸的浓度、NOX的活性,降低NOX4和VPO1的表达,升高血浆中NO浓度和eNOS的表达,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结论1.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其机制与氧化应激程度升高有关;2.VPO1与高血压大鼠内皮功能不全相关,其机制可能涉及NOX/VPO1途径;3. Losartan降压并降低氧化应激程度,降低VPO1的表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李洪涛[7](2013)在《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研究发现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所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oxidative stress)与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作为机体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活性氧最为重要的来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氧化酶在传递电子及产生超氧阴离子方面起重要作用。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使ROS生成增加,一方面,过多的ROS通过直接氧化作用和间接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信号传递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使其对脑卒中的易感性增加;另一方面,在脑卒中发病机制中,过多的ROS通过直接损伤作用和间接通过各种细胞内或细胞间的信号传导途径介导细胞凋亡,从而加重脑组织损伤。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研究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8例脑出血患者、125例脑梗死患者和147例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来自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三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BMI)等基线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分别进行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等各项指标的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基因测序方法比较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基因突变频率。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脑出血、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出血组、脑梗死组CT+TT基因型(9.3%、9.6%对2.0%)和T等位基因(4.7%、5.2%对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脑梗死组中发现1例TT基因型,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现TT基因型,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β=2.114, OR 8.282,95% CI 1.484-46.200, P=0.016),与脑梗死的相关性(β=1.432, OR 4.187,95%CI 0.934-18.774, P=0.061),表明C242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出血、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多态性与脑出血、脑梗死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脑卒中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但与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和颈动脉硬化等传统危险因素相比,C242T多态性对脑梗死的影响并不显着。
吕明[8](2013)在《滋阴活血复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肾组织NAD(P)H氧化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滋阴活血复方治疗后SHR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及治疗后大鼠心、’肾组织NAD(P)H氧化酶p22pho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为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50只雄性SHR大鼠随机分配为单纯高血压组、滋阴活血复方低剂量组、滋阴活血复方中剂量组、滋阴活血复方高剂量组及贝那普利组。单纯高血压组每日灌蒸馏水,其余组分别按剂量给药。4周后,测量血压,取大鼠心肾组织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心、肾p22pphox的蛋白质表达。结果:给药后滋阴活血复方各组、贝那普利组血压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滋阴活血复方各组、贝那普利组较之单纯高血压组心、肾组织p22phox蛋白降低(P<0.05),滋阴活血复方中、高剂量组较之低剂量组心、肾组织p22phox蛋白降低(P<0.05),滋阴活血复方中、高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滋阴活血复方能有效抑制SHR大鼠血压的进一步升高,对高血压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下调NAD(P)H氧化酶p22phox蛋白表达有关。滋阴活血组方对p22phox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与组方剂量存在一剂量曲线,到一定剂量后量效关系不再是正线性相关。
方伟进[9](2012)在《心肌肥大时NAD(P)H氧化酶的差异表达及阿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检测肾性高血压心肌肥大时NAD(P)H氧化酶调节亚型P47phox和催化亚基NOX家族不同亚型的表达变化,观察阿伐他汀对心肌肥大的防治作用以及与NAD(P)H氧化酶相关的抗氧化机制。方法:采用两肾两夹法(two-kidneytwo-clip,2K2C)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4周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高血压大鼠进行实验。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实验检测不同时期NAD(P)H氧化酶的差异表达,共分6组,每组10只:假手术4周组(S4);模型4周组(K4);假手术8周组(S8);模型8周组(K8);假手术12周组(S12);模型12周组(K12)。第二部分实验检测阿伐他汀干预作用,共分5组,每组10只大鼠:(1)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大鼠,每天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2)模型组(2K2C):2K2C手术的高血压大鼠,每天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3)阿伐他汀高剂量组(AtoH):2K2C手术的高血压大鼠,每天灌胃给予10mg/kg剂量的阿伐他汀;(4)阿伐他汀低剂量组(AtoL):2K2C手术的高血压大鼠,每天灌胃给予5mg/kg的阿伐他汀;(5)坎地沙坦组(Can):2K2C手术的高血压大鼠,每天灌胃给予10mg/kg的坎地沙坦,每周测体重,按体重调整用药剂量,共给药4周。手术前、给药前后用尾动脉测压法测量血压。实验结束时,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取左心室称重,计算左心室体质量指数;取部分左心室行HE和MASSON染色;其余部分冻于-80℃冰箱做以下实验:取部分心肌和主动脉作冰冻切片,用DHE孵育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氧产生,记录荧光强度并进行各组间比较;应用Western Blot和PCR方法检测胚型基因ANF、BNP、-MHC以及NAD(P)H氧化酶的催化亚基NOX家族的不同亚型NOX2、NOX4和调节亚基p47phox的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的变化。结果:(1)术后4周,2K2C组大鼠较Sham组AoSP、AoDP、LVESP、LVEDP以及LVW/BW显着升高,而±dp/dtmax显着降低;ANF、BNP、-MHC等肥大因子表达明显上升,观察4、8、12周ANF、BNP、-MHC的表达情况,发现其表达增加呈时间依赖性。(2)4周时,2K2C大鼠NAD(P)H氧化酶的催化亚基NOX家族的不同亚型NOX2、NOX4和调节亚基p47phox的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已有明显上升,在8周、12周时上升情况更加显着。(3)阿伐他汀和坎地沙坦治疗4周后,发现二者能显着升高±dp/dtmax,坎地沙坦可以明显降低各项血压指标,而阿伐他汀无论低剂量还是高剂量都无明显降血压作用。(4) 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左心室呈明显的肥厚生长,MASSON染色显示心肌血管周胶原面积(PVCA)明显增大。阿伐他汀和坎地沙坦治疗4周能够显着抑制这些变化,并且阿伐他汀高剂量组效果好于阿伐他汀低剂量组。(5)2K2C组大鼠心室肌中活性氧产生明显增多,给予阿伐他汀和坎地沙坦后,发现心肌组织中的活性氧含量明显下降,氧化应激状态减轻。(6)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K2C组大鼠心肌中NOX2、NOX4和P47phox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给予阿伐他汀和坎地沙坦后, NOX2、NOX4和P47phox的表达受到抑制,且阿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降低NOX2、NOX4和P47phox的表达。结论:(1) NAD(P)H氧化酶参与肾性高血压心肌肥大的发生与发展过程。(2)阿伐他汀和坎地沙坦能显着抑制NAD(P)H氧化酶亚基NOX2、NOX4和P47phox的高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心肌肥大的机制之一。
朱小龙[10](2011)在《醛固酮增加致密斑细胞超氧阴离子合成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醛固酮诱导致密斑细胞产生超氧阴离子目的:近年来,氧化应激在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有研究报道心肌梗死和心衰病人体内醛固酮水平明显增高,会导致心脏炎症发生,该过程伴有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 COX-2)等大量炎性介质的释放。在脑和肠系膜动脉中,醛固酮能够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介导血管舒张,同时还能够激活NAD(P)H氧化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oxidase)使细胞内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O2-)生成增多。在对体外培养的动脉上皮细胞系研究中也发现醛固酮通过刺激NAD(P)H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oxidase)氧化酶增加02-的生成。另外,有人提出在临床治疗中及时纠正氧化/抗氧化失衡,可显着降低慢性肾衰病人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glomerular feedback, TGF)是调节肾血流动力学、NaCl排泄和血压的重要机制。当流经肾致密斑血流量增加时,通过TGF反应可引起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从而使肾小球率过滤降低。致密斑(Macula densa, MD)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可以调节TGF功能,而同样由MD合成的O2-则可使NO失活。我们在近期研究中发现NAD(P)H氧化酶NOX-2和NOX-4亚型在大鼠MD和MMDD1(Macula dense like cell line)细胞中都有表达。虽然醛固酮能诱导心脏和血管发生氧化或炎症过程,但其在MD细胞中的作用机制还尚不清楚。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可被醛固酮激活,该受体在机体中分布广泛,其中包括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等,但在MD细胞中是否有表达却尚无报道。我们推测醛固酮可能通过激活MD细胞上MR而增加02-合成,此过程是由COX-2增加和NOX-2、NOX-4激活介导的。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醛固酮引起的氧化应激在高血压和高血压相关靶器官(心脏和肾脏等)损伤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材料方法实验细胞系本实验中所采用的MMDD1细胞是具有致密斑细胞特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系。超氧阴离子(02-)检测我们使用lucigenin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MMDD1细胞中02-的量。操作步骤主要为,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冲洗细胞两次,1 mL胰酶消化1 min,离心,去上清后,加入12 mL Krebs/Hepes缓冲液制备细胞悬浊液。然后分别进行以下五种处理:无处理组;醛固酮(10-8mol/L)组;醛固酮+COX-2阻断剂(NS398 10-6 mol/L)组;醛固酮+NAD(P)H阻断剂(apocynin 10-5 mol/L)组;醛固酮+COX-2+NAD(P)H阻断剂(醛固酮10-8 mol/L, NS398 10-6 mol/L和apocynin 10-5 mol/L)组。同时每组加入lucigenin (5×10-6 mol/L)37℃水浴30min后上机检测。PCR使用RNeasy Mini kit提取MMDD1细胞和小鼠心肌细胞tRNA。逆转录合成cDNA后,按以下步骤扩增COX-2、NOX-2、NOX-4和MR目的片段。1)1μL cDNA产物,1μL特异性引物,2μL 10×PCR缓冲液,1μL dNTP 2.5 mmol/L, 0.2μL Super Taq酶(5 U/μL),NOX-2和NOX-4的PCR体系中加入1.2μL 50%甘油,最后加入去RNAase水使体系总体积达到20μL。2) PCR条件为:94℃3min,循环条件为94℃20 sec,59.4℃(COX-2),56.6℃(NOX-2),52.9℃(NOX-4) 30 sec, 72℃30 sec并循环40次。最后延长72℃8 min。3) MR受体的PCR体系为50μL其中包括1μL MMDD1 cDNA或是1μL小鼠心肌cDNA、MR引物和Taq多聚酶。PCR条件为,95℃2 min,循环条件为95℃40 sec,退火温度为58℃40sec,72℃55 sec并循环40次。最后延伸72℃8 min。电泳分离产物,观察拍照。β-actin作为内参。Real-time PCR醛固酮处理MMDD1细胞30 min后,使用RNeasy Micro kit (Qiagen)提取细胞tRNA,然后逆转录成cDNA。最后使用C1000TM Thermal Cycler real-time PCR仪参照说明书进行实验。检测COX-2、NOX-2和NOX-4 mRNA。β-actin作为内参。siRNA转染使用COX-2 siRNA (Ambion,美国)转染MMDD1细胞,以沉默COX-2基因。转染使采用siPORTTM Amine Transfection Agent (Ambion,美国)作为转染辅助物。Scrambled siRNA(Invitrogen,美国)作为阴性对照。实验流程为:在转染之前24 h,准备MMDD1细胞,将细胞分到6孔细胞培养盘中(2×105细胞/孔),并且使用无抗生素的培养液培养。待细胞数为80%左右时,进行转染实验。转染时,将COX-2 siRNA 10 nmol/L和Amine Transfection Agent加入到培养细胞中共孵育18 h。然后,PBS冲洗细胞一次后更换正常细胞培养液,转染24 h后检测siRNA转染效率。Western blotRIPA缓冲液(加入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离心提取蛋白之后,使用Nanodrop分光光度计检测蛋白浓度,光波长度设定为280 nM。蛋白样本经电泳和转膜后,1%脱脂奶粉TTBS室温封闭一小时。根据研究目的,分别使用以下一抗,包括:1)MR受体一抗混合rMR 1-18 clone 1D5 (1:50)和MRN 365 clone2D6(1:100)。2)兔来源抗COX-2抗体(1:500);兔来源抗NOX-2抗体(1:1000);3)兔来源抗NOX-4抗体(HRP)(1:1000);4)小鼠来源抗GAPDH抗体(1:5000),在4℃孵育过夜。然后TTBS多次冲洗,室温下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标记的二抗(1:10000)孵育1 h (NOX-4除外),ECL显影。Western blot条带采用VersaDoc image analysis system (Bio-Rad)进行分析。GAPDH作为内参蛋白。统计分析我们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post-hoc Fisher LSD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误表示,以P<0.05为显着性差异界值。结果1. MMDD1细胞上存在MR受体。本实验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证实MMDD1细胞上有盐皮质激素受体(MR)表达。2.醛固酮通过激活MMDD1细胞上MR受体产生超氧阴离子O2-。醛固酮(10-8mol/L)处理细胞30 min后,O2-生成量从1260.9±50.9 RLU·s-1·105 cells-1增加到2463.5±145.2 RLU·s-1·105 cells-1。而细胞经MR受体拮抗剂eplerenone预孵育后再加入醛固酮,结果显示eplerenone完全阻断醛固酮诱发MMDD1细胞增多超氧阴离子02-的效果,02-生成量为1264.4±50.0 RLU·s-1·105 cells-1。3. RT-PCR结果显示MMDD1细胞上有COX-2、NOX-2和NOX-4 mRNA表达。4.醛固酮增加MMDD1细胞中COX-2、NOX-2和NOX-4蛋白表达。平行比较不同浓度醛固酮(10-9 mol/L和10-8 mol/L)对MMDD1细胞中COX-2、NOX-2和NOX-4蛋白表达量影响,发现10-8mol/L浓度的醛固酮,蛋白上调作用最为显着。醛固酮(10-8mol/L)处理细胞30 min后,MMDD1细胞中COX-2、NOX-2和NOX-4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其增加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78±0.05倍、2.31±0.07倍和2.33±0.14倍。5.醛固酮通过COX-2、NOX-2和NOX-4影响MMDD1细胞超氧阴离子O2-生成。我们在观察不同阻断剂对醛固酮引起MMDD1细胞02-合成增多的影响中发现,NS-398 (10-6 mol/L) (COX-2阻断剂),apocynin (10-5 mol/L) (NAD(P)H氧化酶阻断剂)或是同时加入NS-398 (10-6 mol/L)和apocynin (10-5 mol/L)预处理细胞都能够完全阻断醛固酮刺激MMDD1细胞内02-生成增多的作用。6.siRNA对MMDD1细胞中COX-2表达的影响。COX-2 siRNA显着降低MMDD1细胞中COX-2 mRNA表达。Scrambled siRNA对COX-2 mRNA则无明显作用。COX-2 siRNA对NOX-2 mRNA和NOX-4 mRNA表达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该COX-2 siRNA对MMDD1细胞中COX-2沉默作用具有特异性和高效性。7.COX-2 siRNA对醛固酮诱导MMDD1细胞超氧阴离子O2-合成增多的影响。使用醛固酮(10-8 mol/L)刺激MMDD1细胞30 min,细胞中COX-2、NOX-2和NOX-4 mRNA表达明显增多。而使用COX-2 siRNA选择性沉默COX-2后,再用醛固酮刺激MMDD1细胞,结果显示醛固酮增加COX-2、NOX-2和NOX-4 mRNA水平的作用被阻断。为进一步验证COX-2在醛固酮诱导细胞产生超氧阴离子O2-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使用COX-2 siRNA预处理MMDD1细胞后,再检测其中超氧阴离子O2-水平。结果显示,醛固酮刺激MMDD1细胞内超氧阴离子O2-释放增多,而COX-2 siRNA预处理细胞则逆转醛固酮该效果。结论在MMDD1细胞中,醛固酮作用于MR受体,刺激细胞内COX-2表达增多,激活NAD(P)H氧化酶亚基NOX-2和NOX-4,从而引起细胞合成超氧阴离子O2-增加。第二部分:PKCa在醛固酮诱导致密斑细胞产生超氧阴离子中的作用目的醛固酮能激活结肠和肾小管(远端小管、收集小管和集合管等)上皮细胞上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s, MR),引起电解液流量增加;它还能诱导心脏炎症和心肌氧化应激的发生。在论文第一部分我们主要阐述了醛固酮通过激活COX-2和NAD(P)H氧化酶导致MMDD1细胞生成O2-产物增多。但醛固酮该促氧化作用由何种细胞信号通路传导尚不清楚。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 PKC)是介导细胞对类固醇类激素发生快速反应的一种信号转导蛋白。有研究报道醛固酮能增加肾皮质集合管细胞中的钠离子转运,该作用是经由PKCa信号通路介导。因此,我们推测PKCa可能参与了醛固酮通过刺激NOX-2和NOX-4导致MD细胞中的O2-产物增加的促氧化作用,并在本次研究中对该假设进行验证。材料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1. NAD(P)H氧化酶抑制剂阻断醛固酮刺激MMDD1细胞产生O2-的作用。醛固酮(10-8 mol/L)刺激MMDD1细胞30 min后,O2-生成量明显增多,从1293±106 RLU·s·-1·105 cells-1升高到2349±222 RLU·s-1·105 cells-1。同时加入醛固酮和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处理MMDD1细胞30 min,醛固酮刺激MMDD1细胞合成O2-增多的效果被阻断。2.PKC抑制剂减弱醛固酮对MMDD1细胞促氧化作用。醛固酮(10-8mol/L)处理MMDD1细胞30 min后,O2-生成量从1184±54 RLU·s-1·105 cells-1增加到1982±138 RLU·s-1·105 cells-1。同时加入醛固酮和PKC抑制剂CC (Chelerythrine chloride)刺激MMDD1细胞30 min,醛固酮诱导MMDD1细胞O2-合成增多的效果明显减弱,表明PKC抑制剂阻断醛固酮促氧化作用。3. PKCα特异性抑制剂减弱醛固酮促氧化作用。为验证PKC亚型是否参与醛固酮促氧化作用,我们在实验中使用PKCα特异性抑制剂Go6976 (Go).醛固酮(10-8 mol/L)明显增加MMDD1细胞合成O2-的作用。而同时加入醛固酮和Go6976 (Go)处理细胞30 min后,醛固酮诱导MMDD1细胞O2-合成增多的效果被阻断,表明PKCa参与醛固酮该促氧化作用。4. PKCαsiRNA阻断醛固酮对MMDD1细胞促氧化作用。为进一步证实PKCα在醛固酮促氧化途径中的作用。我们在实验中使用PKCαsiRNA,经验证PKCαsiRNA能有效沉默PKCαmRNA。醛固酮(10-8 mol/L)刺激后明显增加MMDD1细胞合成O2-量,而使用PKCαsiRNA预处理细胞18h则逆转醛固酮该诱导作用。5. PKCαsiRNA阻断醛固酮诱导的MMDD1细胞中NOX-2和NOX-4表达上调的作用。醛固酮(10-8 mol/L)刺激30 min后使MMDD1细胞内NOX-2和NO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而使用PKCαsiRNA预处理则阻断醛固酮该诱导作用。该结果表明醛固酮刺激MMDD1细胞内NOX-2和NOX-4蛋白表达增加是通过PKCα通路介导。结论醛固酮诱导MMDD1细胞O2-产物生成增多的作用是由PKCα- NAD(P)H氧化酶途径介导的。MD细胞中O2-和NO浓度平衡在维持正常肾脏TGF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NAD(P)H氧化酶及其在高血压血管损害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AD(P)H氧化酶及其在高血压血管损害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的海马代谢异常影响突触可塑相关蛋白表达的机制及运动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1.问题的提出 |
2.学术思路 |
3.实验流程与技术路线 |
3.1 实验流程 |
3.2 实验技术路线 |
文献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认知损害的发病机制及运动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
引言 |
1 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损害 |
1.1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
1.2 血管性认知损害概述 |
1.3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认知损害的独立风险因素 |
2 动脉粥样硬化与突触可塑性下降 |
2.1 突触可塑性与突触可塑相关蛋白 |
2.2 动脉粥样硬化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
3 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 |
3.1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流量减少 |
3.2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内炎症反应加剧 |
3.3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内氧化应激加剧 |
3.4 动脉粥样硬化与白质病变 |
3.5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代谢异常 |
3.5.1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代谢异常 |
3.5.2 脑代谢异常对突触可塑性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
4 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和认知功能的调节作用 |
4.1 运动能够防止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
4.2 运动促进海马神经发生,改善认知功能 |
4.3 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突触可塑性和认知的影响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海马代谢改变及有氧运动的调节作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主要试剂 |
1.1.2 主要仪器 |
1.1.3 实验对象 |
1.1.4 饲料配方 |
1.2 研究方法 |
1.2.1 实验动物建模与分组 |
1.2.2 运动干预 |
1.2.3 实验动物相关指标测量和组织样品收集 |
1.2.4 血糖和血脂四项的检测 |
1.2.5 主动脉油红O染色和HE染色 |
1.2.6 动物组织代谢组学检测 |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的血糖、血脂和血管形态学改变 |
2.2 有氧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
2.3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代谢改变 |
2.4 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代谢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内代谢改变 |
3.1.1 糖代谢 |
3.1.2 脂肪酸代谢 |
3.1.3 胆固醇代谢 |
3.1.4 氨基酸代谢 |
3.2 运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的异常代谢 |
4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海马代谢紊乱影响突触可塑相关蛋白表达的可能机制及有氧运动的调节作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构建和有氧运动方案 |
2.2 行为学测试 |
2.3 海马组织样本采集 |
2.4 Western-blot蛋白免疫印迹 |
2.4.1 SDS-PAGE蛋白质电泳试剂的配置 |
2.4.2 分离胶与浓缩胶的配制 |
2.4.3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 |
3.1 有氧运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糖脂转运体表达 |
3.2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及有氧运动的调节作用 |
3.3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突触可塑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变及有氧运动的调节作用 |
3.4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代谢调节酶的改变及运动的调节作用 |
3.5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AMPK表达及活性改变及有氧运动的调节作用 |
3.6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SIRT1 表达及活性改变及有氧运动的调节作用 |
3.7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内炎症信号通路的改变及运动的调节作用 |
3.8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m TOR信号通路表达及活性改变及有氧运动的调节作用 |
4 讨论 |
4.1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和突触可塑相关蛋白表达降低 |
4.2 动脉粥样硬化诱发海马代谢异常影响突触可塑相关蛋白和空间记忆的可能机制 |
4.2.1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内能源底物供给不足和代谢紊乱 |
4.2.2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m TOR信号通路抑制 |
4.2.3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内AMPK信号途径激活 |
4.2.4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内SIRT1 表达改变 |
4.2.5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海马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激活 |
4.3 有氧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突触可塑相关蛋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研究创新点 |
局限性与展望 |
学习经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 |
致谢 |
(2)基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探究人参皂苷Rc改善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第1章 绪论 |
综述1 胰岛素抵抗与内皮功能障碍 |
1.1 胰岛素信号通路 |
1.2 炎症与IR |
1.2.1 炎症信号 |
1.2.2 炎症介导IR的机制 |
1.3 内皮功能障碍 |
1.3.1 内皮分泌的主要血管活性物质 |
1.3.2 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
1.3.3 血管内皮的胰岛素信号通路 |
1.3.4 IR与内皮功能障碍的相互关系 |
1.4 结语 |
综述2 经典RAS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与ACE2/Ang-(1-7)/Mas轴的生物学功能 |
1.1 经典RAS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 |
1.1.1 经典RAS的构成 |
1.1.2 经典RAS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1.2 ACE2/Ang-(1-7)/Mas轴的构成 |
1.2.1 ACE2 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激动剂和抑制剂 |
1.2.2 Ang-(1-7)的生物学特性 |
1.2.3 Ma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激动剂和拮抗剂 |
1.3 ACE2/Ang-(1-7)/Mas轴在几种常见疾病中的作用 |
1.3.1 ACE2/Ang-(1-7)/Mas轴与高血压 |
1.3.2 ACE2/Ang-(1-7)/Mas轴与动脉粥样硬化 |
1.3.3 ACE2/Ang-(1-7)/Mas轴与心衰 |
1.3.4 ACE2/Ang-(1-7)/Mas轴与中风 |
1.3.5 ACE2/Ang-(1-7)/Mas轴与糖尿病 |
1.4 结语 |
第2章 ACE2 在高糖诱导HUVECS胰岛素抵抗中的变化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HG对HUVECs存活率的影响 |
2.3.2 HG对HUVECs形态的影响 |
2.3.3 HG对HUVECs NO分泌含量及ET-1 mRNA水平的影响 |
2.3.4 HG对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5 HG对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Akt/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6 HG对HUVECs ACE2及M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3章 人参皂苷RC改善高糖诱导HUVECS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人参皂苷Rc对HUVECs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3.2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 NO分泌含量及ET-1mRNA水平的影响 |
3.3.3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 ROS产生的影响 |
3.3.4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培养液上清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
3.3.5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促炎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 |
3.3.6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培养液上清Ang Ⅱ及Ang-(1-7)含量的影响 |
3.3.7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 ACE2及M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8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 ACE2及Mas mRNA水平的影响 |
3.3.9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10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Akt/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11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 NADPH氧化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12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 IR相关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基于ACE2 探究人参皂苷RC改善高糖诱导HUVECS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 NO分泌含量及ET-1 mRNA水平的影响 |
4.3.2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 ROS产生的影响 |
4.3.3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培养液上清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
4.3.4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促炎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 |
4.3.5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培养液上清Ang Ⅱ及 Ang-(1-7)含量的影响 |
4.3.6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 ACE2及M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7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 ACE2及Mas mRNA水平的影响 |
4.3.8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9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Akt/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10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 NOX2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11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 IR相关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基于ACE2 探究人参皂苷RC改善DB/DB小鼠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动物 |
5.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5.2.3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3.1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的影响 |
5.3.2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血清脂质及胰岛素含量的影响 |
5.3.3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血清促炎因子含量的影响 |
5.3.4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血清和主动脉Ang Ⅱ及 Ang-(1-7)含量的影响 |
5.3.5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主动脉ACE2及M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5.3.6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胸主动脉内皮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影响 |
5.3.7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Akt/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 |
5.3.8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主动脉NADPH氧化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6章 讨论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本论文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NADPH氧化酶4对缺氧诱导心房钠尿肽分泌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NADPH氧化酶4–Src对缺氧诱导心房ANP分泌的作用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溶液配制 |
2.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5 H_2O_2的测定 |
2.6 实验步骤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缺氧对心房ANP分泌的影响 |
3.2 缺氧时ET-1 的释放及其对ANP分泌的影响 |
3.3 缺氧时NOX4 的表达对ANP分泌的影响 |
3.4 外源性ET-1 对NOX4 表达的影响 |
3.5 缺氧时心房H_2O_2的生成对ANP分泌的影响 |
3.6 缺氧时Src的表达及其对ANP分泌的影响 |
3.7 缺氧时Src对 ERK1/2及Akt表达的影响 |
3.8 缺氧时 ERK1/2 及 Akt 对 GATA4 的表达和 ANP 分泌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NOX4–Sirt1–Nrf2 信号通路对缺氧诱导大鼠心房 ANP 分泌的作用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步骤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NOX4 的阻断剂对 ET-1 和缺氧诱导 Sirt1 及 Nrf2 表达的影响 |
3.2 Sirt1 阻断剂对外源性 ET-1 及缺氧诱导 p-Akt、p62 及 Keap1 表达的影响 |
3.3 Sirt1 和 Nrf2 阻断剂对外源性 ET-1 及缺氧诱导 ANP 分泌的影响 |
3.4 Nrf2 对外源性 ET-1 及缺氧诱导 ATF3 和 ATF4 表达的影响 |
3.5 Nrf2 对外源性 ET-1 及缺氧诱导 TCF3/和 TCF4/LEF1 表达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NADPH氧化酶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研究进展 |
一、引言 |
二、氧化酶在心血管发病中的作用 |
三、心血管氧化酶串扰 |
四、心房钠尿肽与氧化应激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雾化吸入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靶向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TPCD NP的构建及理化性能评价 |
1.1 TPCD NP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1.2 TPCD NP的体外活性氧清除能力评价 |
1.3 讨论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的体外生物学效应研究 |
2.1 TPCD NP的细胞毒性及H9C2 细胞吞噬研究 |
2.2 TPCD NP抑制H9C2 细胞内ROS的产生 |
2.3 TPCD NP抑制细胞损伤标志物的生成和释放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的心肌靶向性和机制研究 |
3.1 TPCD NP的心肌靶向性研究 |
3.2 TPCD NP的肺部转运机制研究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雾化吸入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靶向治疗心力衰竭的体内实验研究 |
4.1 TPCD NP对 DOX诱导的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
4.2 TPCD NP和右丙亚胺对DOX诱导的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活性氧清除性线粒体靶向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内外疗效评价 |
5.1 TTPCD NP的制备及表征 |
5.2 TTPCD NP的体外生物学效应研究 |
5.3 TTPCD NP的体内疗效评价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活性氧清除性线粒体靶向载药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内外疗效评价 |
6.1 ATTPCD NP的制备及表征 |
6.2 ATTPCD NP的体外生物学效应研究 |
6.3 ATTPCD NP的体内疗效评价 |
6.4 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雾化吸入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的初步安全性评价 |
7.1 TPCD NP的急性毒性评价 |
7.2 讨论 |
7.3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氧化应激在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5)室旁核中血管紧张素Ⅱ和超氧阴离子介导大鼠兴奋性肾反射和交感神经激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脏在交感神经激活中的作用与机制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语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研究论文及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6)SHR大鼠心血管重构中VPO1表达变化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VPO1在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 |
1.1 前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材料 |
1.2.2 动物与模型制备 |
1.2.3 动物模型检测指标 |
1.3 结果 |
1.3.1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的血压水平 |
1.3.2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胸主动脉及肠系膜动脉HE染色及分析 |
1.3.3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胸主动脉Masson染色及分析 |
1.3.4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胸主动脉及肠系膜动脉形态学比较 |
1.3.5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胸主动脉及肠系膜动脉中VPO1的表达变化 |
1.3.6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血浆中Ang Ⅱ的水平变化及氯沙坦干预的影响 |
1.3.7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血浆和胸主动脉组织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的水平变化 |
1.4 附图 |
1.5 讨论 |
1.6 结论 |
2 VPO1在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动物与模型制备 |
2.2.3 动物模型检测指标 |
2.3 结果 |
2.3.1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的血压水平及氯沙坦干预的影响 |
2.3.2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心脏结构的改变及氯沙坦干预的影响 |
2.3.3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心脏功能的改变及氯沙坦干预的影响 |
2.3.4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心肌肥厚指标mRNA表达的改变及氯沙坦干预的影响 |
2.3.5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心肌凋亡指标mRNA表达的改变及氯沙坦干预的影响 |
2.3.6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心肌胶原沉积的改变及氯沙坦干预的影响 |
2.3.7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左心室组织中VPO1的表达变化及氯沙坦干预的影响 |
2.3.8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左心室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的水平变化以及氯沙坦干预的影响 |
2.3.9 不同周龄SHR和WKY大鼠左心室组织中NOX2与NOX4表达变化以及氯沙坦干预的影响 |
2.4 附图 |
2.5 讨论 |
2.6 结论 |
3 VPO1在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动物与模型制备 |
3.2.3 动物模型检测指标 |
3.3 结果 |
3.3.1 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水平 |
3.3.2 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 |
3.3.3 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中VPO1的表达变化 |
3.3.4 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与胸主动脉组织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的水平变化 |
3.3.5 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NOX2与NOX4表达变化 |
3.3.6 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中NO的水平变化 |
3.3.7 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eNOS表达变化 |
3.4 附图 |
3.5 讨论 |
3.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7)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与脑卒中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脑卒中组和对照组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
2.2 脑卒中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特点比较 |
3 讨论 |
3.1 NAD(P)H氧化酶、活性氧的关系 |
3.2 NAD(P)H氧化酶基因突变概述 |
3.3 NAD(P)H氧化酶及其产物活性氧与脑卒中的关系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文章发表情况 |
致谢 |
(8)滋阴活血复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肾组织NAD(P)H氧化酶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1.3 主要试剂和药物 |
1.3.1 主要试剂 |
1.3.2 主要药物 |
2. 试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给药 |
2.2 动物处理 |
3. 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心、肾组织h°xp22P蛋白水平 |
3.1 组织中总蛋白的提取 |
3.2 BCA蛋白定量 |
3.3 SDS-PAGE电泳 |
3.4 转膜 |
3.5 免疫反应 |
3.6 化学发光 |
3.7 凝胶图象分析 |
3.8 数据分析 |
4. 统计学分析 |
第二部分 结果 |
1. 给药前后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的比较 |
2. 给药后各组大鼠心组织p22~(phox)蛋白表达比较 |
3. 给药后各组大鼠肾组织p22~(phox)蛋白表达比较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1.1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探讨 |
1.2 高血压病中医的分证论治 |
1.2.1 中医对肝肾阴虚证的认识 |
1.2.2 中医对血瘀证的认识 |
1.2.3 中医对阴虚血瘀证的认识 |
2. 西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病理 |
2.3 氧化应激与高血压 |
2.3.1 氧化应激途径 |
2.3.2 氧化应激之病理改变 |
2.3.3 氧化应激与SHR大鼠 |
3. 滋阴活血复方的组方依据 |
3.1 组方 |
3.2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 |
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附录:综述 |
参考文献 |
(9)心肌肥大时NAD(P)H氧化酶的差异表达及阿伐他汀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综述 |
1.1 引言 |
1.2 NAD(P)H 氧化酶的结构和亚型 |
1.3 NAD(P)H 氧化酶与心肌肥大 |
1.4 NAD(P)H 氧化酶与心肌间质纤维化 |
1.5 NAD(P)H 氧化酶与心脏收缩功能异常 |
1.6 NAD(P)H 氧化酶与心肌细胞凋亡 |
第2章 前言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试剂 |
3.1.3 仪器与设备 |
3.1.4 试剂的配制 |
3.2 实验方法 |
3.2.1 两肾两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 |
3.2.2 分组 |
3.2.3 血压测量 |
3.2.4 心室体质量指数测定 |
3.2.5 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 |
3.2.6 HE 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 |
3.2.7 心肌组织 MASSON 染色 |
3.2.8 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心室肌中 O_2~-产生 |
3.2.9 Western-blot 检测 NAD(P)H 氧化酶亚基蛋白表达 |
3.2.10 RT-PCR 检测检侧 NAD(P)H 氧化酶亚基 mRNA 转录 |
3.2.11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心肌肥大不同时期 NAD(P)H 氧化酶的差异表达 |
4.1.1 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左室体质量指数的变化 |
4.1.2 心肌肥大时 ANF、BNP、 -MHC 的变化 |
4.1.3 心肌肥大时心室肌形态学的变化 |
4.1.4 心肌肥大时亚型 P47phox、NOX2、NOX4 的 mRNA 转录变化 |
4.1.5 心肌肥大时 NAD(P)H 氧化酶亚型 P47phox、NOX4 的蛋白表达变化 |
4.2 阿伐他汀对心肌肥大及 NAD(P)H 氧化酶的作用 |
4.2.1 阿伐他汀对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室体质量指数的影响 |
4.2.2 阿伐他汀对各组大鼠心室肌形态学的影响 |
4.2.3 阿伐他汀对各组大鼠心室肌中肥大因子表达的影响 |
4.2.4 阿伐他汀对各组大鼠心室肌中 O_2·~–产生的影响 |
4.2.5 阿伐他汀对大鼠心室肌 NAD(P)H 氧化酶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章 讨论 |
5.1 高血压大鼠模型的选择 |
5.2 2K2C 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发展的评价 |
5.3 2K2C 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及氧化应激的变化 |
5.4 2K2C 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中 NAD(P)H 氧化酶亚型表达的变化 |
5.5 坎地沙坦能降低血压并延缓心肌肥大的发展 |
5.6 阿伐他汀不依赖降低血压延缓心肌肥大的发展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词汇表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醛固酮增加致密斑细胞超氧阴离子合成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附表 |
第二部分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英文论文全文一 |
英文论文全文二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NAD(P)H氧化酶及其在高血压血管损害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的海马代谢异常影响突触可塑相关蛋白表达的机制及运动的调节作用[D]. 刘蓓蓓.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基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探究人参皂苷Rc改善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D]. 王耀振. 吉林大学, 2021(01)
- [3]NADPH氧化酶4对缺氧诱导心房钠尿肽分泌的作用研究[D]. 吴成哲. 延边大学, 2021(02)
- [4]雾化吸入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靶向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D]. 刘超.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5]室旁核中血管紧张素Ⅱ和超氧阴离子介导大鼠兴奋性肾反射和交感神经激活[D]. 邱云.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6]SHR大鼠心血管重构中VPO1表达变化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D]. 杨丽珍. 中南大学, 2013(02)
- [7]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与脑卒中的相关性[D]. 李洪涛. 南京医科大学, 2013(02)
- [8]滋阴活血复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肾组织NAD(P)H氧化酶蛋白表达的影响[D]. 吕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07)
- [9]心肌肥大时NAD(P)H氧化酶的差异表达及阿伐他汀的干预作用[D]. 方伟进. 河南科技大学, 2012(04)
- [10]醛固酮增加致密斑细胞超氧阴离子合成及相关机制研究[D]. 朱小龙. 山东大学,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