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换流站建筑安装工程技术管理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孙肖坤[1](2021)在《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形势的动态稳定发展,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在国内外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国际工程项目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事关民生和经济效益,其开发建设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工程建设领域,许多投资主体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开发建设经验,并开始涉足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周期越来越长,参与建设的单位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带来的项目风险也愈发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复杂大型建设项目逐渐成为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效率低下、费用超支等现象屡见不鲜,项目执行情况在各层面上不尽如人意,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管理实践的需求。因此,从复杂性视角出发对项目管理领域进行研究就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如何对项目复杂性进行科学、系统以及深入的分析,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动态、全面地掌握项目费用状态,如何判断工程费用实际状态与计划的偏差严重程度,如何对项目费用偏差做出科学的警报和预测,如何有依据地对工程项目的费用偏差进行有效纠偏控制,就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实施监控管理,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复杂性视角的建设项目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了项目费用偏差的警报及预测模型,梳理了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费用偏差程度下的纠偏流程,进而分析并设计了以理论模型为基础的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的费用监控模式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动力学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在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领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将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项目建设各阶段内费用偏差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识别,构建系统动力学反馈图模型,确定主要变量,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建立各变量之间方程关系;最后,通过Vensim软件模拟仿真,建立动态控制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识别出费用偏差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2)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警报及预测模型研究。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不同阶段费用偏差计算的需求及特点进行分析,据此选取适用于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警报的方法模型;然后对K-Means聚类算法进行缺陷分析,引入贴近度概念,并将边界均值算子作为主要方法对经典K-means聚类进行改进,有效克服了主观随意性和警情区间不连续的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实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预测模型是偏差警报模型的后续研究。首先,全面论述了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原理,对其在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预测研究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仿生算法对传统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优化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初始网络权值和阈值,并将历史数据输入模型中进行训练获得成熟模型;同时,将现阶段的费用偏差进行子目费用分析,将总偏差最终分摊至每一个子目费用的扰动因素,深度分析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中不同活动对费用偏差的影响,在当前费用偏差情况已知的情况下,研究其对未来费用偏差的影响程度并予以量化,判定即将发生的项目警情及其位置,有效辅助项目费用管理方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费用事前控制。(3)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效果评价研究。首先,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策略,挖掘了流程再造和协同理论与之相适应的契合点,梳理了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和协同的目标和原则;其次,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在前期决策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运维阶段所面临的不同费用偏差警情,明确各阶段责任方,梳理并总结出具体的纠偏操作流程和控制策略;为了增强该纠偏流程的适用性,本节首次提出了纠偏效果评价,从控制能力、控制效果、经济和社会效果等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支撑度理论的模糊群决策模型,对纠偏效果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结果,推动纠偏策略的持续改进。(4)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把研究的理论和构建的模型拓展到实际的项目费用管理中,提出了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设计。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系统进行了定义,对系统建设目标、系统用户和系统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和功能需求;然后构建费用偏差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结构,从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开发平台、系统功能模块、系统数据库四个角度对系统进行详细深入的设计;在涉及到系统关键的实施技术方面,对开发技术选型进行了结构性论述,并对数据仓库的核心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介绍,设计了系统模型管理模块的结构和重点功能。该系统包括费用偏差警报、费用偏差预测、费用偏差控制、纠偏效果评价等功能。
苏钰雄[2](2019)在《三河10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在电力行业的各项建设项目中,特高压输变电线路项目建设具有地域分布广、投资量大、建设工期长等特点。对于施工方而言存在较大的经济、工期等风险。尤其是特高压输电建设项目,对于许多施工单位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业务,其施工技术相对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风险较之传统建设项目也更高。加之该类项目的施工人员具有极强的流动性,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变电站项目的施工工序繁杂、牵涉的工种复杂,特高压输变电工中存在交叉作业的现象,参与施工的设备和机械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施工现场存在大量安全隐患,这些施工特性造成安全管理工作难度极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风险极高。因此,建立合理的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保障电力建设项目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电网三河市区段的1000k 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理论,建立了该工程施工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本文首先对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总结,对特高压输变电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类型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明确该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特高压输变电项目施工的风险管理分为三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以及风险管理对策。在风险识别阶段,本文运用WBS-RBS分解方法对特高压输变电项目施工全过程按阶段存在的风险以及按照影响要素划分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解,并构建了WBS-RBS矩阵,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在风险评价阶段,本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并建立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由评价结果可知,本文针对风险因素较高的安全因素指标,建立了LEC安全评价模型,为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提供指导参考。考虑到特高压输变电项目的施工特点,本文分别针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四个风险因素指标进行讨论,提出风险管理对策措施。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风险进行了分析,基于此建立了适用于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该研究对特高压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武菲[3](2019)在《三峡工程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瞩目。同时,它也是一项颇具争议的特殊的工程。从1918年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经历了漫长坎坷的决策过程。本文将以三峡工程的决策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系统梳理三峡工程决策的历史过程,探讨三峡工程上马曲折的历程背后的原因,厘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焦点所在,揭示中共做出工程决策的历史背景,并最终总结出三峡工程决策带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利用大量未公开的档案资料、亲历者的回忆录、回忆文章,以及文献汇编等资料,呈现三峡工程决策的全过程。同时,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工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双方的观点,归纳其争论分歧的焦点所在。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主要论述孙中山首次提出的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和恽震等人开展的对三峡水力资源的首次勘测、设计工作,以及国民政府开发三峡进行的一些早期工作。第二章是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论述在这一时期三峡工程方案制定的过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对三峡工程的指示和决策,制定三峡工程方案的经过,关于三峡工程的最早争论,以及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第三章是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这一章主要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三峡工程的重新上马和重新开展论证工作的过程,以及这一时期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第四章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这一章论述三峡工程在经历一系列争论后重新进入中央决策进程的经过,以及最终交付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过程。第五章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这一章主要论述三峡工程准备阶段进行的工作和工程建设期的决策及机构设置,以及三峡移民政策。最后是结语。总结三峡工程的决策历程留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并尝试针对决策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程大祎[4](2018)在《LNG加气站项目管理研究》文中提出LNG液化天然气具有性能高、热值大、清洁、高效、节约储运空间等特点。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青睐,目前,液化天然气是继煤和石油之后的第三大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很多国家都将LNG列为首选燃料,天然气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迅猛的能源行业之一。随着我国天然气汽车的增多,LNG天然气加气站的配套建设势在必行。然而,不同于普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LNG加气站项目的建设必须有与之对应的专业管理体系。然而,目前我国LNG天然气行业在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关于LNG加气站项目建设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空白。本文以LNG加气站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作为研究重点,结合云南省多个工程案例,从项目建设程序、质量管理、安全生产、造价以及结算过程中产生争议后的仲裁问题等方面对LNG加气站项目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一套优秀的LNG加气站项目管理模式。以此弥补LNG加气站项目建设方面的不足,为未来的LNG行业从业者积累经验,进而推动LNG天然气行业的有利发展。
陈英铎[5](2018)在《哈密M电厂安装成本控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最近这些年电力工程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电力市场迎来了一段井喷式的增长。但是这种好的势头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近些年电力工程中标价格一直走低,而施工成本又逐渐提高,出现了行业低迷的状态,因此电力工程施工单位作为中间承包商经济压力较大。本篇论文在分析当前市场情况的基础上,从安装成本的角度对电力行业进行了研究。工程安装成本除了以人工、材料、机械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以外,项目领导和员工的管理水平对成本影响也是很大的,论文针对工程项目上存在的一些管理控制问题和影响成本的要素,提出了相应的安装成本控制措施。加强工程安装成本控制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求。该论文首先对行业背景进行了介绍,从宏观上对多年以来燃煤火电市场整体的转变做了大体的描述,又从微观上呈现了国内外工程安装成本控制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通过分析行业的外部大环境、行业内部现状及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间接说明了工程安装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笔者曾在哈密M煤电项目工作多年,真正的遇到了项目存在的问题,所以本篇论文以哈密M煤电项目为客观研究对象,运用成本控制的理论知识对其成本构成进行分析,再根据得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实施并验证效果。论文最终的研究目的是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运用到今后的每个燃煤火力发电厂的项目工程中去,为企业节约成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王茂忠[6](2017)在《双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进度优化方案研究》文中提出换流站工程具有投资大、规模大,施工工序复杂、交叉多等特点。该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本工程将西部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华东地区的电力资源,是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我国电网输电技术升级、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合理利用输电走廊、换流站址、所在地资源和降低输电损耗的重大措施。工程起点为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双龙镇,所处地方为丘坡地、全年多雨,主要以粘性土及泥岩为主,地质及气候均不利于工程顺利施工,进度管控难度较大。通过对项目准备期的优化、利用网络优化方法对项目进度进行优化、对管理过程的优化以及物资保障的优化等四个方面来实现对工程进度的优化。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因进度管控措施有效、显着,双极低端提前3天带电,极Ⅰ高端提前30天带电、极Ⅱ高端提前20天带电,实现了从土建开工到双极低端投运仅为13个月,到双极高端投运仅为16个月的惊人业绩,刷新了特高压换流站工程建设史的新纪录。利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使得进度得到有效控制,提前投产,为国家电网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效显着。提前投运实现了工程建设总体目标,实现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西部水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了节能减排、提前将西部水电送往华东负荷中心,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解决了华东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吴小亮[7](2016)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体系的划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及与其配套的各项验收规范自颁布施行以来,对我国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作为施工质量验收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得越合理,则质量验收体系越科学,质量验收层次越清楚,施工质量验收的可操作性越强,得出的验收结论就越可靠。因此,研究《统一标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对分部分项工程划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且就目前国内外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其次,论文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对比分析和研究,(以下简称为“新规范”和“老规范”),阐述了“新规范”和“老规范”在内容和结构形式上的区别,通过对规范修订及演变的研究,对规范的发展历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分部(子分部)、分项及检验批划分优化和完善有了深入的把握。随着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新老规范在内容上有显着的变化,增加了对地基基础工程分部分项、主体结构工程分部分项以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验收的范围比以前更广。同时,在对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验收,提高了验收的效果,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老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例如:对检验批的划分不清晰、分项工程的验收存在漏检、检验批验收规范的不完整等等问题,并提出了对分部分项工程划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且论文主要就地基基础分部分项的划分、主体结构分部分项的划分和建筑装饰装修(幕墙)分部分项的划分进行了阐述,并经论证后,在对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划分后,提高了施工质量验收的效果和建筑工程的质量,完善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体系。最后,就上述所阐述的理论部分,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加以论证和说明,以马鞍山香樟中心110KV变电站主厂房的竣工质量验收为例,该工程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山路南侧黄山市博物馆之间的珠塘内,进出线开阔。在论文主要论述了主厂房的地基基础分部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工程的划分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所产生的影响,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确实通过对分部工程的划分和优化以达到提高建筑工程验收的效果,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并对文章的结论做了总结。
郑文珍[8](2013)在《电网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常见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程造价管理贯穿在项目建设的整个周期,从可研阶段的投资估算、初设阶段的概算、施工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招投标阶段的中标价(合同价)、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结算,到工程完工后的工程决算。工程计价要随着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在不同阶段多次进行,以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控制的有效性。本文内容主要就公司电网建设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陈钢[9](2011)在《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设计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设计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通过对设计行为的有效控制,为提供一个功能合理、经济实用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前提条件之一。为保证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设计达到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结合工程建设设计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实现设计计划目标,采用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模式,即建设方业主、设计总体总包、工点设计单位形式,实行分级管理,并引入设计咨询管理模式。设计总体总包单位组织协调设计单位有序开展工作,客观、公正地行使自己的技术管理权,负责对设计单位“三控两管一协调”的管理工作;负责全线工程设计的总体性、完整性、统一性、适时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进步性,保证将总体设计原则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本文所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广州市轨道交通现行的设计管理模式的实践,有真实的案例作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果能将项目管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设计管理模式,充分地取长补短,运用于新的轨道交通建设之中,使得设计与施工相辅相成,达到进度、质量、投资成本的完美结合。研究得到的相关建议及结论将对新线设计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首先介绍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背景、设计管理理论与特点。然后,通过荷兰阿姆斯特丹南北地铁线建设项目、如意坊站地质灾害处理、大坦沙主变电站设计、机电系统招标的施工图设计滞后问题这四个设计管理方面的案例分析,从中得出相关经验教训,引以借鉴。在对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设计问题进行分析时,发现设计工作目前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工程特点复杂、前期拆迁工作困难、土建工期风险、建设资金到位问题严重制约工程建设、车站机电系统工期风险等方面,又对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就设计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比较,重点对设计总包管理模式与六号线的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比较。采用对比方法,与已开通线路二八号线、APM设计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其优缺点。结合目前六号线设计管理方面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如六号线联合总体管理方式的优点和不足、设计人员流动大的影响、项目工期延长对设计管理的影响,分析并针对性提出相应改进思路。建议进一步完善联合体双方的沟通机制,加强业主履行监管的责任。增加合同相关约束条款,充分发挥设计总体总包管理的优势。因此,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问题研究、模式对比,提出建议在新线建设工程的设计管理中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保证合理设计工期,杜绝赶工、未充分论证、设计基础资料不全进行设计情况;有效的完善管理体制,规范设计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设计与建设利益最大化;进一步深化标准化设计,缩短设计工期、提高设计质量、减少工程成本;进一步完善设计合同管理。
武敏瑞[10](2010)在《变电站的施工管理及其成本控制》文中研究指明电气安装工程的项目成本控制是决定电气安装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内容。本文主要从电气和土建的角度研究了变电站的施工管理以及从理论上对工程成本的计算。从施工单位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施工进度管理的方法、存在问题、处理措施等等,借以不断提高施工速度,切实保障电网施工建设的迫切需要。结合文章具体实例,从土建的角度,根据混凝土浇灌方式不同作为比较,所导致工期的不同,从而计算得出更加合理的浇灌方式,直观的降低了工程施工的造价成本。通过分析变电站的安装施工过程存在的弊端,设计了一套变电站的安装施工管理系统,来提高变电站的安装调试质量和管理水平。针对电力工程的特点,阐述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流程,详细分析了招投标管理系统目标及功能需求,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将改变现有的招投标计价模式,电力企业应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抓住机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建立工程招投标管理系统,推广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核心的新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对于提高中国建设工程成本控制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换流站建筑安装工程技术管理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换流站建筑安装工程技术管理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研究现状 |
1.2.2 项目费用控制研究现状 |
1.2.3 预警方法研究现状 |
1.2.4 纠偏策略研究现状 |
1.2.5 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2.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特点及费用控制分析 |
2.1.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特点分析 |
2.1.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参与主体 |
2.1.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控制复杂性分析 |
2.2 费用偏差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
2.2.1 费用偏差控制内涵 |
2.2.2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分析 |
2.2.3 费用偏差控制基本原则 |
2.3 费用偏差控制模型及方法研究 |
2.3.1 偏差特征系统动力学理论 |
2.3.2 神经网络模型 |
2.3.3 费用偏差预警聚类方法 |
2.3.4 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评价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
3.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监控模式 |
3.1.1 费用监控模式特征分析 |
3.1.2 费用监控模式构建 |
3.1.3 费用监控模式运行流程 |
3.2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3.2.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3.2.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
3.2.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3.3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子系统方程式建立 |
3.3.1 系统动力学建模中涉及到的数学方法 |
3.3.2 影响因素的子系统方程式建立 |
3.4 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和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控制方法研究 |
4.1 工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计算需求及特点分析 |
4.2 基于K-means算法的费用偏差警情计算模型研究 |
4.2.1 K-means聚类理论及缺陷分析 |
4.2.2 K-means聚类方法改进及适用性研究 |
4.2.3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构建 |
4.3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研究 |
4.3.1 神经网络模型原理分析 |
4.3.2 神经网络模型的改进及适用性研究 |
4.3.3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构建 |
4.4 算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流程再造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效果评价 |
5.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中的流程再造与协同 |
5.1.1 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与协同的目标 |
5.1.2 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与协同的原则 |
5.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各阶段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
5.2.1 前期决策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
5.2.2 中期实施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
5.2.3 后期运维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
5.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效果评价 |
5.3.1 费用偏差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
5.3.2 基于支撑度理论的纠偏控制效果评价群决策模型 |
5.3.3 算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复杂大型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6.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分析 |
6.1.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定义 |
6.1.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建设目标 |
6.1.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用户分析 |
6.1.4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需求分析 |
6.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设计 |
6.2.1 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及开发方法 |
6.2.2 系统的平台整体设计 |
6.2.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功能及模块设计 |
6.2.4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数据库设计 |
6.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关键技术 |
6.3.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开发技术选型 |
6.3.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数据仓库设计 |
6.3.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模型管理模块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三河10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路线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特高压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2.1.1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及特点 |
2.1.2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1 风险识别 |
2.2.2 风险评价 |
2.2.3 风险应对 |
2.2.4 风险管理对策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风险管理概述 |
3.1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概述 |
3.1.1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概况 |
3.1.2 特高压输变电施工全过程内涵 |
3.2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风险概述 |
3.2.1 施工前准备阶段风险概述 |
3.2.2 施工过程中风险概述 |
3.2.3 收尾阶段风险概述 |
3.3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缺乏项目分析管理制度 |
3.3.2 缺乏相应风险管理制度 |
3.3.3 相关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风险识别 |
4.1 样本选取及介绍 |
4.1.1 工程概况 |
4.1.2 实施条件及自然环境 |
4.1.3 项目组织管理结构 |
4.2 项目WBS分解 |
4.2.1 施工前准备阶段 |
4.2.2 施工阶段 |
4.2.3 收尾阶段 |
4.3 项目RBS分解 |
4.3.1 外部风险 |
4.3.2 内部风险 |
4.4 构建项目WBS-RBS风险矩阵 |
4.5 编制风险识别清单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风险评价 |
5.1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 |
5.1.1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
5.1.2 构建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 |
5.1.3 一致性检验 |
5.1.4 层次排序 |
5.2 基于LEC的安全风险评价 |
5.3 风险值计算 |
5.3.1 固有风险值计算 |
5.3.2 动态风险值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风险管理对策 |
6.1 针对主要一级风险因素采取的管理对策 |
6.1.1 加强施工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 |
6.1.2 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风险控制 |
6.1.3 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成本风险控制 |
6.1.4 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进度风险控制 |
6.2 针对主要二级风险因素采取的管理对策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三峡工程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 |
第一节 国人的三峡设想与首次勘测 |
一、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设想 |
二、首次勘测三峡水力资源 |
第二节 美国人的三峡开发计划与夭折 |
一、潘绥计划 |
二、萨凡奇计划 |
三、三峡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
四、萨凡奇计划的中止 |
第二章 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 |
第一节 毛泽东描绘三峡蓝图 |
一、水利是工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 |
二、“毕其功于一役” |
三、中苏合作开展查勘 |
第二节 林李之争与三峡决策 |
一、最初的争论 |
二、南宁会议上的“御前争论” |
三、周恩来查勘三峡与成都会议 |
第三节 三峡工程第一次筹建热潮 |
一、“积极准备充分可靠”:三峡科研大协作 |
二、200米蓄水位的初步设计工作 |
三、“有利无弊” |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兴建 |
一、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提出 |
二、建设中的波折 |
第三章 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 |
第一节 重提三峡工程 |
一、坝址选择 |
二、纷争再起 |
三、邓小平的三峡之行 |
第二节 三峡工程第二次筹建热潮 |
一、三峡工程加速上马与“翻两番”战略目标 |
二、审查通过150米蓄水位方案 |
三、用改革的办法建设三峡 |
第三节 关于工程近期能否上马的争论 |
一、蓄水位之争 |
二、党内外的争论 |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 |
一、开展重新论证 |
二、论证中的论争 |
第四章 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 |
第一节 三峡工程重新进入决策进程 |
一、历史的插曲:围绕《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的争论 |
二、江泽民视察长江 |
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
四、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 |
五、审查通过175 米蓄水位方案 |
第二节 表决定案 |
一、三峡宣传热 |
二、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三峡工程议案 |
第五章 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 |
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 |
一、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与施工 |
二、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
第二节 工程建设期 |
一、一期工程建设 |
二、二期工程建设 |
三、三期工程建设 |
第三节 三峡移民政策 |
一、实施优惠政策 |
二、外迁移民安置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4)LNG加气站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天然气行业发展潜力 |
1.1.1 天然气资源的储量 |
1.1.2 天然气产量及供应能力 |
1.2 国内天然气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
1.3 LNG加气站行业发展现状 |
1.3.1 LNG汽车与LNG加气站的未来发展趋势 |
1.3.2 国内LNG加气站的组成及分类 |
1.3.3 国内LNG加气站整体现状 |
1.4 国内外LNG行业及LNG加气站项目的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1.5.1 本文研究的目的 |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LNG加气站建设的基本情况及云南省LNG加气站建站工程实例 |
2.1 LNG的基本情况 |
2.1.1 LNG的物理特性 |
2.1.2 制造方式 |
2.1.3 工作原理 |
2.1.4 LNG天然气的特点 |
2.2 LNG天然气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
2.3 LNG加气站建设面临的问题 |
2.4 国内LNG加气站发展对策 |
2.5 云南省LNG行业市场分析 |
2.5.1 云南省市场总量 |
2.5.2 车用LNG销售规模预测 |
2.5.3 LNG加气站项目建设的意义 |
2.6 云南省LNG加气站建设工程实例Ⅰ |
2.6.1 项目背景 |
2.6.2 项目名称 |
2.6.3 项目建设规模 |
2.6.4 市场培育期 |
2.6.5 项目建设方案 |
2.6.6 项目节能、环保、消防、安全分析与措施 |
2.6.7 项目建设周期 |
2.7 云南省LNG加气站建设工程实例Ⅱ |
2.7.1 项目概况 |
2.7.2 LNG-CNG汽车加气站初步设计方案 |
2.7.3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
2.7.4 社会效益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NG加气站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 |
3.1 LNG加气站的质量管理 |
3.1.1 LNG加气站项目的质量控制的原则 |
3.1.2 LNG加气站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环节对项目质量管理的要求 |
3.2 LNG加气站项目质量控制的制度方法 |
3.3 LNG加气站安全管理措施 |
3.3.1 加强对加气站的设计、施工等环节的控制措施 |
3.3.2 依法取得LNG车用气瓶充装资格 |
3.3.3 加强安全基础管理 |
3.3.4 加强设备管理 |
3.3.5 完善事故应急抢险预案 |
3.4 工程质量案例 |
3.4.1 存在的几个突出共性问题及解决办法 |
3.4.2 各站点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 |
3.4.3 整改施工单位的选择、资金来源及扣款 |
3.5 工程安全案例 |
3.5.1 工程概况 |
3.5.2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
3.5.3 建筑电气消防 |
3.5.4 消防给水和灭火器材设施 |
3.5.5 LNG加气站安全检查表格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NG项目仲裁管理研究与工程案例分析 |
4.1 仲裁和诉讼 |
4.2 仲裁的优势 |
4.3 LNG加气站项目仲裁案例 |
4.3.1 案情概况 |
4.3.2 仲裁审理过程 |
4.3.3 案件司法鉴定 |
4.3.4 仲裁 |
4.3.5 案件裁决 |
4.4 LNG加气站项目仲裁案情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哈密M电厂安装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2 研究意义及内容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安装成本控制理论概述 |
2.1 成本控制含义及组成 |
2.1.1 成本控制含义 |
2.1.2 成本的组成及分类 |
2.2 安装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
2.2.1 安装成本控制对象 |
2.2.2 .安装成本控制原则 |
2.2.3 安装成本控制依据 |
2.3 赢得值法 |
2.3.1 概念及原理 |
2.3.2 赢得值法控制程序 |
第三章 安装成本控制程序 |
3.1 安装成本预测 |
3.2 安装成本计划 |
3.3 安装成本控制 |
3.4 安装成本分析 |
第四章 哈密M电厂概况 |
4.1 哈密M电厂工程概况 |
4.1.1 电厂规划 |
4.1.2 厂址地理交通 |
4.2 哈密M电厂组织结构 |
4.3 哈密M电厂成本控制现状 |
第五章 哈密M电厂案例研究 |
5.1 赢得值法在案例中的应用 |
5.2 项目存在问题 |
5.3 问题原因分析 |
5.4 建议采取措施 |
5.5 措施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成果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双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进度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国家层面战略要求 |
1.1.2 溪洛渡水电站 |
1.1.3 工程建设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内外在进度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当前换流站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3 双龙换流站工程建设主要特点及难点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双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进度优化研究基础 |
2.1 工程项目及管理 |
2.1.1 项目管理 |
2.1.2 国内直流输电建设情况 |
2.1.3 换流站工程建设管理概述 |
2.2 工程进度管理及主要方法 |
2.2.1 进度管理 |
2.2.2 换流站工程进度管理概述 |
2.2.3 双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进度管理 |
2.3 项目进度控制与优化 |
2.4 工程进度优化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双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概况 |
3.1 双龙±800 千伏换流站工程基本情况 |
3.2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分析 |
3.3 双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进度优化方法介绍 |
3.3.1 桩基 |
3.3.2 采用同步、流水作业施工方法进行进度管理 |
3.3.3 采用压缩关键路径和采取交叉作业方式进行进度纠偏管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进度安排 |
4.1 工作分解结构概述 |
4.2 分工原则 |
4.3 总体网络计划的编制程序 |
4.4 双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进度计划的制定 |
4.4.1 基本内容 |
4.4.2 进度计划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双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进度优化 |
5.1 项目准备期 |
5.1.1 项目准备要素 |
5.1.2 换流站项目准备期的优化方案 |
5.2 充分利用网络优化方法对项目进度进行优化 |
5.2.1 总体网络计划的优化方法 |
5.2.2 换流站关键路径优化措施 |
5.2.3 优化后的工期安排 |
5.3 进度管理过程的优化 |
5.3.1 换流站工程管理 |
5.3.2 进度管理过程中的优化措施 |
5.4 资源使用的优化 |
5.4.1 施工资源耗用中规律 |
5.4.2 换流站资源使用的优化措施 |
5.5 优化效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及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体系的划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的发展现状 |
第二章 研究方法综述 |
2.1 系统原理 |
2.2 责任原理 |
2.3 全面质量管理 |
2.3.1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
2.3.2 质量保证体系及运转方式 |
第三章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相关理论概述 |
3.1 验收的定义和理解 |
3.2“新规范”和“老规范”之间的演变 |
3.3 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3.3.1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 |
3.3.2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
3.3.3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
3.4“老规范”在质量验收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工程在验收规范体系中的划分及优化 |
4.1 引言 |
4.2 地基与基础工程分部的划分 |
4.2.1 规范的主要内容及概述 |
4.2.2 地基基础工程分部划分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
4.2.3 地基与基础工程分部划分的优化 |
4.3 主体结构工程分部的划分 |
4.3.1 规范的主要内容及概述 |
4.3.2 主体结构的划分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
4.3.3 主体结构分部划分的优化 |
4.4 建筑装饰与装修工程(幕墙)子分部划分的优化 |
4.4.1 规范的主要内容及概述 |
4.4.2 幕墙子分部划分存在的一些问题 |
4.4.3 幕墙子分部工程的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马鞍山香樟中心 110kv变电站主厂房验收 |
5.1 工程概况 |
5.2 分部工程的验收 |
5.2.1 地基与基础的验收 |
5.2.2 主体结构部位的验收 |
5.2.3 建筑装饰与装修的验收 |
5.3 本章附录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8)电网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常见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网建设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常见问题 |
(一) 可研阶段 |
(二) 设计阶段 |
(三) 招投标阶段及合同价的签订 |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 |
2.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
3. 投标报价的编制。 |
4. 合同价。 |
5. 采用传统定额方式进行招投标的项目同样需要注意定额的理解、工程量的计算、合同计价方式等。 |
(四) 工程结算阶段 |
(五) 竣工决算阶段 |
二、为加强建设工造价管理, 提出以下建议 |
(9)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设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 论文思路和结构 |
第二章 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管理理论与特点 |
2.1 设计管理目标 |
2.2 设计管理组织体系 |
2.2.1 设计管理组织体系 |
2.2.2 设计管理组织架构 |
2.3 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与基础工作 |
2.4 三控(进度、质量、投资) |
2.4.1 设计计划管理(进度控制) |
2.4.2 质量管理 |
2.4.3 投资控制 |
2.5 两管(合同、信息管理) |
2.5.1 设计合同管理 |
2.5.2 信息管理 |
2.6 一协调(与各单位的关系) |
2.6.1 设计接口及工作协调 |
2.6.2 施工配合及现场事故处理配合 |
2.7 设计考核 |
2.7.1 考核分类 |
2.7.2 考核时间及阶段的划分 |
2.7.3 工作职责与分工 |
2.7.4 实施细则 |
第三章 相关案例的经验教训借鉴 |
3.1 荷兰阿姆斯特丹南北地铁线(NORTH/SOUTH METRO LINE AMSTERDAM) |
3.1.1 建设目的 |
3.1.2 项目周期 |
3.1.3 项目概况 |
3.1.4 设计思想 |
3.1.5 经验小结 |
3.2 如意坊站地质灾害处理 |
3.2.1 如意坊站地表塌陷地质灾害 |
3.2.2 重新进行设计,设计工作受到影响 |
3.2.3 经验教训小结 |
3.3 大坦沙主变电站设计 |
3.3.1 设计方案的变化 |
3.3.2 设计工作推进困难点 |
3.3.3 设计协作 |
3.4 机电系统招标的施工图设计滞后问题 |
3.4.1 施工设计滞后原因 |
3.4.2 采取的措施 |
3.4.3 小结 |
第四章 广州六号线的工程设计问题分析 |
4.1 设计、咨询单位情况 |
4.1.1 设计单位 |
4.1.2 设计咨询单位 |
4.2 设计工作难点、风险 |
4.2.1 工程特点复杂 |
4.2.2 前期拆迁工作困难 |
4.2.3 土建工期风险 |
4.2.4 建设资金到位问题严重制约工程建设 |
4.2.5 车站机电、系统工期风险 |
4.3 设计管理模式分析比较 |
4.3.1 设计总承包管理模式 |
4.3.2 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模式 |
4.3.3 设计总包管理模式和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模式两种设计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
4.3.4 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
4.3.5 其他模式:BT建设管理方式下的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 |
4.3.6 小结 |
4.4 与已开通线路比较 |
4.4.1 二/八号线、APM线设计管理比较 |
4.4.2 优缺点 |
第五章 六号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
5.1 六号线联合总体管理方式的优点和不足 |
5.2 设计人员流动大的影响 |
5.3 项目工期延长对设计管理的影响 |
结论与建议 |
研究内容分析情况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表 |
(10)变电站的施工管理及其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电网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电气工程概述 |
2.1 电气工程的概念 |
2.2 电气工程管理 |
2.3 电气工程施工安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电站电气工程施工 |
3.1 电气工程施工的前期技术准备 |
3.2 电气施工进度管理 |
3.3 变电站安装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 |
3.4 变电站切改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
3.5 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 |
4.1 变电站土建设计与施工 |
4.2 变电站土建工程质量控制 |
4.3 变电站土建结构 |
4.4 变电站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变电站工程成本控制 |
5.1 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分析 |
5.2 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 |
5.3 具体造价比对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力工程施工招投标 |
6.1 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管理系统分析 |
6.2 电力工程清单计价招投标管理系统设计 |
6.3 招投标的风险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换流站建筑安装工程技术管理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D]. 孙肖坤.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三河10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风险管理研究[D]. 苏钰雄. 华北电力大学, 2019
- [3]三峡工程决策研究[D]. 武菲.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4]LNG加气站项目管理研究[D]. 程大祎.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5]哈密M电厂安装成本控制[D]. 陈英铎.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2)
- [6]双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进度优化方案研究[D]. 王茂忠.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体系的划分研究[D]. 吴小亮. 安徽建筑大学, 2016(04)
- [8]电网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常见问题[J]. 郑文珍. 品牌(下半月), 2013(06)
- [9]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设计管理研究[D]. 陈钢.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10]变电站的施工管理及其成本控制[D]. 武敏瑞. 天津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