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跨学科的综合试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增建,吴建平,杨敬胜,陈霁洋[1](2022)在《着力考查党史 突出思政育人功能 聚焦核心素养 深化山西中考改革——2021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分析》文中认为2021年山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等精神的指引下,按照山西省"考改促课改,课改推考改"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中考正面导向功能,实现道德与法治试题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内涵发展。试题命制在形式不确定、难易度把控、开放探究及情境多元等方面,均做出调整变化,进而指出了学生在学科素养阅读能力培养及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面的建议。
周继荣,武燕珍,潘晋芳,景蓉[2](2022)在《立德树人 价值涵养情怀 五育并举 情境浸润素养——2021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分析》文中提出2021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山西省中考命题"一核·六维·四手段"的理论体系指导下,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的唯一依据,强化价值引领,彰显家国情怀;立足学科素养,凸显人文追求;借助"四大手段",指向"六个难度"。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发挥课程标准的引领作用,追求立德树人的学科价值,养成素养本位的思维品质,优化情境创设的问题设计。
徐婧晖[3](2021)在《近五年甘肃省中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靖[4](2021)在《2011-2020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史料题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崔亚澜[5](2021)在《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与比较 ——以2020年贵州三市试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多次强调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的重要性,中考是同时兼具水平性和选拔性的测试,也是教育测评的重要方式,指引着中学教学发展的总趋势。目前对中考的研究涉猎命题发展方向、与课标符合程度以及质量评价等方面,对中考试卷质量的分析是提升考试质量的关键,通过测试结果进行深入、科学、全面地研究,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检测出不足与问题所在,为学生提供修正学习的方向,为教师提供调整和改善教学的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作为试题和试卷的编制依据。本文选取2020年贵州省贵阳、遵义和毕节三市的中考数学试卷作为测评卷,在大理州选择部分中学的初三年级共210名学生进行测试,运用经典教育测量理论和综合难度系数模型对数学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以及知识的覆盖度进行分析与比较,从主、客观两视角重点研究难度部分,探讨了教育测量理论和综合难度系数模型下试题难度的一致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和中考数学命题建议。研究得到三地区的试卷质量情况如下:(1)三套中考数学试卷的成绩均接近正态分布;(2)从不同题型和总体上得出各卷的信度、效度均较好,其中遵义卷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更高,数值分别为0.835和0.843;(3)贵阳、遵义和毕节卷的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各卷的难度值分别是0.6794、0.6173、0.6943,难度排序为遵义卷>贵阳卷>毕节卷,且都具有良好的区分学生实际水平的能力,其中遵义卷整体的鉴别能力较强;(4)运用综合难度系数模型得出三卷的综合难度系数依次为9.28、9.51、9.16,这与教育测量理论下的结果是一致的,还发现各卷难度因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运算水平、知识含量和认知水平上,但三套试卷均缺乏考查具有科学背景的试题。而综合难度因素与数学核心素养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如遵义卷突出对数学运算素养的考查,对应的运算水平因素的难度系数较高;(5)通过三卷的双向细目表得到各卷的知识覆盖度和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均符合课标的要求,在六大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上各有侧重,贵阳卷着重考查用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遵义卷则对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更为重视,而毕节卷不仅注重数学运算,还显露出对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的不可偏废,但总体上三卷均突出对直观想象的考查。
唐晓庆[6](2021)在《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未来社会对综合性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国为了培养出更为卓越的综合性人才力求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STEM教育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STEM教育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跨学科综合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本文基于STEM教育理念,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特点,探索STEM教育理念与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为物理学科学习提供一条可操作性的新途径,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课程开发提供新的视角,并辅以实际案例进行了相关探索。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更深入的推广展开提供了有效支持。本论文主要分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阐述了STEM教育理念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分析STEM教育理念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可行性。明确研究的问题及方法。第二、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分析STEM教育理念与物理学科相结合的必要性。阐述了STEM物理课程的设计原则及影响因素。第三、开发调研学情的问卷、梳理中考试题及教材内容,为确立主题提供客观依据。第四、根据学情及教学目标选取两个物理教学案例进行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的设定、真实情境选择、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准备、具体实施、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以及总结等方面探讨了STEM教育理念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第五、结论。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由于时间有限,在案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部分问题没有深入探讨解决,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
谢双宇[7](2021)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昆明2011-2020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文中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适应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语文课程新形式。但因发展时间较短,理论和教学研究还未能完善。而基于语文学科特点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发展困难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新思路。它不仅指导高中语文课程的具体展开,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昆明作为云南省会城市,中考试题严格遵照国家要求而命制,其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综合性学习教学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本论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视角分析2011-2020年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与不足。首先,从综合性学习试题材料和试题考察任务对核心素养的体现中获得教学可借鉴的问题设计新路径:在快速读懂多样态文本中,促进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在复杂情境中梳理材料内容,调动多维度思维参与;引入当代文化热点,引导对身边文化的有意后注意。其次,从试题体现不足中警示教学实施的偏向问题,避免重审美感知,轻审美辨知的引导;重文化识记,轻文化理解的熏陶;重单一任务,轻跨学科综合的培养。因此,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应该以材料和问题情境为载体在语用中促思维发展、多途径多角度开展美育、用文化培养文化素养等,能更好落实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综上,针对所提策略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选择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三次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教学设计,更为全面展示语文核心素养在综合性学习中的综合培养方式。
齐沁儿,叶丽新[8](2021)在《中考语文试题的跨学科倾向:理解维度与实施空间》文中指出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从坚持导向、命题质量、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对命题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其中,首次出现了"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的明确表述。在此之前,无论是各学科课程标准还是考试说明,均未在正式的政策文件中涉及"跨学科命题"的有关内容,对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尝试都比较匮乏。
张毅超[9](2021)在《初中生物和地理跨学科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跨学科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在国际教育研究中,跨学科的研究越来越多样。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高考改革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发展,越来越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学生能力的体现,跨学科也逐渐进入国内教育研究者的视野。随着上海市中高考改革的推进,上海市在中考中新加入生命科学与地理学科的跨学科案例分析,成为一线教师与教育研究者的讨论的热点话题。虽然随着中考政策指南的发布,明确了中考跨学科的考试方向,确定了考试模式和主要内容,但相关跨学科教学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诸多问题仍需进行积极探索:什么是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应该如何开展?跨学科教学的评价试题应该如何编制?如何科学地测量和评价学生的跨学科能力?沿着这些问题,本论文主要分为六章进行探讨。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为研究的前期工作,包括立题的背景依据及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以及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主要探讨了国内外有关评价研究的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本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并制定了研究思路。第二章为研究的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确定跨学科是跨越学科界限,把课程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的教学。并且梳理了与本研究有关的理论,包括教育评价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第三章主要研究了跨学科教学的评价框架,主要参考了国际上知名的评价模式PISA测试框架以及TIMSS测试评价框架,并根据上海市发布的有关跨学科案例分析指南,提出跨学科教学的评价的框架,即整个跨学科能力的体现是由一个真实的情景问题引发的,其体现的形式是学生如何解决这样一个真实问题,学生需要提取情境信息为问题的解决做好资料收集和准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生物、地理学科所学的专业知识(即学科核心概念)作为基础,辅以程序性知识和认知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构建,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第四章基于上一章节所确定的评价框架,以Rasch模型原理为理论基础,设计了本研究的测试工具,共计三份试卷,涵盖了上一章节所提到的三种不同的跨学科能力。每一份测验卷都进行了两轮试测,并且运用Rasch模型的分析软件Winsteps对试测结果进行建模、分析,检验测试工具的质量。经检验,三份跨学科试题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与分离度,可用于大样本测试,考察学生的跨学科能力。第五章运用所开发的测试工具,进行了大样本测试,测试对象涵盖了六所初中,其中三所示范学校,三所普通学校。通过SPSS对测试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发现学生跨学科能力与学校的办学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教学能力较强的学校,其学生跨学科能力越好。同一水平的学校间比较发现,学生跨学科能力与跨学科教学方式以及学校课程安排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还对各校的一线教师进行了采访,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都开展过有关跨学科教学,但是大多以练习的方式进行,而且绝大多数一线教师都认为现阶段开展跨学科教学都面临着课时不足,参考资料匮乏,学科知识薄弱的困难。第六章主要为本研究的研究结论与展望。作为对跨学科教学的初步研究,本论文虽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获得了一些成果和结论,开发了跨学科教学评价的框架,编制了跨学科试题并利用Rasch模型进行了检验,但由于研究时间的限制,必然存在着不足与缺陷,后续研究可以对本研究结论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完善本研究。
卞国华[10](2021)在《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研究(2014-2018)》文中认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发展。上海初中历史学科虽然在2020年之前未列为中考考试范围之内,但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在试题的命制方面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自2011年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也在国家教育部的总指挥棒下不断纵深发展。试卷的题型、结构、内容等方面开始走向稳定和成熟阶段。本文运用数据统计,从题型、题量、分值等维度对2014至2018年的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具体案列阐释了试题具有的四大特点:以开放性的设计,张扬学生的个性;以丰富的材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主干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跨学科真实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本文提出了对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思考,辩证地评价了试题的优点和不足,并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教学的策略和启发进行了思考。
二、中考跨学科的综合试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考跨学科的综合试题(论文提纲范文)
(5)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与比较 ——以2020年贵州三市试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信度 |
2.1.2 效度 |
2.1.3 难度 |
2.1.4 区分度 |
2.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文献评述 |
3 理论基础 |
3.1 经典测量理论 |
3.2 综合难度系数 |
4 经典测量理论下的试卷质量分析与比较 |
4.1 研究对象 |
4.2 三套试卷的结构 |
4.3 测试成绩分析 |
4.4 三套试卷质量指标比较 |
4.4.1 信度比较 |
4.4.2 效度比较 |
4.4.3 难度比较 |
4.4.4 区分度比较 |
5 综合难度系数模型下的试题难度分析与比较 |
5.1 综合难度系数模型 |
5.2 各因素赋值示例 |
5.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5.3.1 不同难度因素的对比分析 |
5.3.2 试题综合难度系数的比较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及启示 |
6.1.1 结论 |
6.1.2 启示与思考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理论探讨 |
(一)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二)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的设计原则 |
(三)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影响因素 |
(四)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可行性 |
四、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 |
(一)研究的总体设计 |
(二)问卷维度设计 |
(三)调查实施 |
五、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学物理课程设计依据 |
(一)在教学中STEM课堂类型的操作步骤 |
(二)课程主题选择依据 |
(三)确定课程主题 |
六、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学物理课程设计 |
(一)新授课《天平的构造及使用》课程内容设计 |
(二)初高中衔接课《弹珠的运行轨迹》课程内容设计 |
七、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实施 |
(一)《天平的构造及使用》课程的实施 |
(二)《弹珠的运行轨迹》课程的实施 |
八、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建议 |
(三)研究不足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的调查 |
附录二 《天平的构造及使用》前测问卷 |
附录三 《弹珠的运行轨迹》前测问卷 |
附录四 《天平的构造及使用》访谈问卷 |
附录五 《弹珠的运行轨迹》后测问卷 |
致谢 |
(7)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昆明2011-2020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语文核心素养与昆明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概述 |
第一节 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述 |
二、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
第二节 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概述 |
一、试题命制依据 |
二、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相关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 |
第三节 语文核心素养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影响 |
一、语文核心素养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影响 |
二、语文核心素养对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命制的影响 |
第二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2011-2020 年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 |
第一节 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 |
一、综合性学习试题的篇幅、题量及其分值 |
二、综合性学习试题的材料 |
三、综合性学习试题的考察任务及题型分析 |
第二节 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情况 |
一、语文核心素养在综合性学习试题材料中的体现 |
二、语文核心素养在综合性学习试题考察任务中的体现 |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考察的不足与反思 |
第三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
第一节 以材料和问题情境为载体在语用中促思维发展 |
一、重视材料准备过程,在材料处理中提升思维品质 |
二、联系生活设计问题与任务,在问题探究中增强思维活性 |
第二节 多途径多角度开展美育,激发审美创造 |
一、开展丰富的审美体验活动,增进审美感知力 |
二、多角度进行审美训练,加强审美辨知 |
第三节 用文化培养文化素养,落实文化传承 |
一、强化文化视角,深入文化“里层” |
二、立足文化体验,增加文化“使命感” |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效仿文白之争,辩一辩网络词语能否成为书面用语——“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说明 |
二、教学设计 |
第二节 入云深处亦沾衣——“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说明 |
二、教学设计 |
第三节 昆明“过桥米线传统技艺”非遗申报——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与说明 |
一、教学设计说明 |
二、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昆明2011-2020 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材料类型、来源、与教材对应内容统计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中考语文试题的跨学科倾向:理解维度与实施空间(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如何“跨”:操作层面的具体实施空间 |
(一)跨学科命题的呈现与梳理——以江苏省近四年中考语文试题为例 |
1. 与思政学科的交叉,通常是以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社会风尚的涵养与弘扬为主题,创设一个侧重考查语言文字运用的生活化情境,如: |
2. 与数学学科的交叉,重点是检测学生对于图表信息的提取、理解能力,以及由图转文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述能力,如: |
3. 与艺术学科的交叉,突出审美意识、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与热爱,如: |
4. 与生物、科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交叉,侧重于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具备多学科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如: |
(二)针对跨学科命题误区的优化要则 |
1. 分清主次,切勿本末倒置 |
2. 字斟句酌,不可画蛇添足 |
3. 巧妙立意,避免着力不深 |
二、以“评”促“学”:跨学科命题趋势下的教学应对 |
(一)宏观维度:系统调整理念,完备师生素养 |
(二)中观维度:回应课标诉求,延伸课程资源 |
(三)微观维度:拓宽教材运用,更新教学举措 |
三、结语 |
(9)初中生物和地理跨学科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立题的背景依据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水平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小结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思路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及概念界定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教育评价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多元智能理论 |
第3章 跨学科教学评价试题的设计 |
3.1 国内外跨学科教学评价框架分析 |
3.1.1 PISA测试框架 |
3.1.2 TIMSS测评框架 |
3.2 跨学科教学评价框架的确定 |
第4章 跨学科教学测验工具 |
4.1 跨学科教学测验工具的编制的理论基础 |
4.2 Rasch模型的基本假设与要求 |
4.2.1 单维性(unidemensionality) |
4.2.2 局部独立性(local independence) |
4.2.3 数据—模型拟合(model-data fit) |
4.3 测试项目的设计 |
4.3.1 测试项目设计的构成 |
4.4 测验工具的质量检验与优化 |
4.4.1 试测被试样本 |
4.4.2 第一轮试测数据分析 |
4.4.3 试测卷的修订 |
4.4.4 第二轮试测数据分析 |
第5章 初中生跨学科能力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2.1 研究工具 |
5.2.2 研究被试 |
5.2.3 数据分析 |
5.3 研究结果 |
5.3.1 不同层次学校测试成绩比较 |
5.3.2 同一层次学校测试成绩比较 |
5.3.3 教师访谈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测试工具质量良好 |
6.1.2 初中生跨学科能力比较分析 |
6.2 研究启示 |
6.2.1 跨学科试题的编制要点 |
6.2.2 开展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建议 |
6.3 反思与不足 |
6.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跨学科能力测验卷(第一轮) |
测验卷(一) |
测验卷(二) |
测验卷(三) |
附录 B 跨学科能力测验卷(第二轮及大样本测试) |
测验卷(一) |
测验卷(二) |
测验卷(三) |
附录 C 教师访谈纲要 |
致谢 |
(10)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研究(2014-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1章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发展背景与试卷命制依据 |
1.1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发展背景 |
1.2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命制依据 |
第2章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分析 |
2.1 考试形式 |
2.2 试卷考试题型 |
2.3 试卷分值分布 |
2.4 试卷内容覆盖 |
2.5 试卷主要特点 |
第3章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命制的思考 |
3.1 试卷的成功之处 |
3.2 试卷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3.3 试卷命制的建议 |
3.4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历年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
致谢 |
四、中考跨学科的综合试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着力考查党史 突出思政育人功能 聚焦核心素养 深化山西中考改革——2021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分析[J]. 张增建,吴建平,杨敬胜,陈霁洋.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02)
- [2]立德树人 价值涵养情怀 五育并举 情境浸润素养——2021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分析[J]. 周继荣,武燕珍,潘晋芳,景蓉.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02)
- [3]近五年甘肃省中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D]. 徐婧晖.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2011-2020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史料题探究[D]. 陈靖.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5]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与比较 ——以2020年贵州三市试卷为例[D]. 崔亚澜. 大理大学, 2021(08)
- [6]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与实施[D]. 唐晓庆. 东北师范大学, 2021(12)
- [7]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昆明2011-2020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D]. 谢双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中考语文试题的跨学科倾向:理解维度与实施空间[J]. 齐沁儿,叶丽新. 语文学习, 2021(05)
- [9]初中生物和地理跨学科评价研究[D]. 张毅超.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研究(2014-2018)[D]. 卞国华.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