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静电场对黄瓜采后品质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高压静电场对黄瓜采后品质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一、高压静电场对黄瓜采后品质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成纪予,舒志建,金佳平,路兴花,陆国权,庞林江[1](2021)在《高压静电场处理对甘薯采后愈伤的促进效应》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高压静电场处理对甘薯采后的愈伤效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以木质素含量为响应值,优化处理参数。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促进甘薯愈伤的最佳作用条件为:电场强度800 kV/m、处理时间10.0 h、作用温度26.0℃。在此条件下,木质素质量分数为4.82%,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误差为0.2%。影响木质素合成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影响因素为:作用温度>作用时间>电场强度。愈伤期间,相对于对照组,高压静电场处理可以使甘薯受损部位间苯三酚染色更深;高压静电场处理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显着降低,更有利于保护细胞膜。高压静电场处理能提高受损甘薯愈合速度。

陆俊玮[2](2019)在《空间电场结合低温贮藏对杨梅保鲜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杨梅因其酸甜可口,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杨梅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有机酸、糖类、花色苷、维生素、矿物质等。但由于杨梅质地柔弱、含水丰富,容易遭受物理损伤等自身原因;加上杨梅采收的时节高温高湿,梅雨不断,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杨梅的有效保存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主流的保鲜手段是低温贮藏,但保鲜效果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不断尝试新的保鲜方法但仍存在弊端。因此,研究一种绿色安全,无负面影响的新方式对杨梅进行保鲜迫在眉睫。本文以舟山“晚稻杨梅”为试验材料,利用空间电场结合低温贮藏对其进行保鲜,通过研究对杨梅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主要致病菌的影响分析其保鲜效果,并结合货架期预测模型对其贮藏期进行分析,希望为杨梅保鲜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依据。1.探究了在空间电场下杨梅果实中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和琥珀酸四种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贮藏前期,柠檬酸的含量最丰富(42.19 mg/mL),苹果酸(8.22 mg/mL)与琥珀酸(4.92 mg/mL)也有较多存在,酒石酸含量最少(0.54 mg/mL);到贮藏末期,酒石酸(<0.25 mg/mL)与琥珀酸(<1.25 mg/mL)未被检出,苹果酸仍有少量存在(0.91 mg/mL),除柠檬酸外的有机酸基本被分解。空间电场下杨梅中有机酸的分解得到延缓。2.探究了空间电场下杨梅果实中的可溶糖含量变化,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杨梅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贮藏前期实验组与对照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9.35%和9.58%由于有机酸转化在第12 d增加到10.19%与9.82%,到中后期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糖分,在第60d时仅为5.15%和4.39%。在贮藏过程中实验组可溶糖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空间电场有利于减缓可溶性糖在杨梅果实内的消耗,提高了杨梅果实的贮藏质量。3.探究了空间电场对杨梅中主要致病菌的影响,通过对杨梅腐烂指数、几丁质酶与β-1,3-葡聚糖酶活性、苯丙胺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及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杨梅腐烂指数在第60 d达到79.9%,而对照组为95.8%,显着高于实验组。几丁质酶活性由6.38 U/mg分别降低至2.88 U/mg与1.67U/mg,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别降至9.54 U/mg与7.43 U/mg,PAL、POD与PPO活性均有所降低,实验组显着高于实验组,第60 d时霉菌酵母菌总数分别为5.41 CFU/g与6.43 CFU/g。说明空间电场提高了各种抗菌抗病酶的活性,病原菌的萌发与繁殖得到有效抑制,菌落的生长速度减缓。4.探索了杨梅采后贮藏过程中腐烂指数、货架期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测定不同温度(271、273、275、277、279 K)下杨梅的腐烂指数,结合阿伦尼乌斯公式与Gompertz方程建立杨梅腐烂指数变化动力学模型,得出活化能Ea=11.07×103 J/(mol K)、速率常数k=-Exp(-1332/T+5.194);在贮藏温度272 K与274 K下对模型进行验证,预测的相对误差(RE)为4.03%,预测精度较高,经验证后证实所作动力学方程准确性好,可以较好的预测出271279 K环境下杨梅的腐烂情况。

陈立才,陈庆,黄芳,黄俊宝,舒时富,曾一凡[3](2018)在《匀强高压静电场对采后绿芦笋嫩茎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研究匀强高压静电场(uniform high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UHVEF)对绿芦笋嫩茎的保鲜效果,以绿芦笋为原料,探讨UHVEF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贮藏品质指标的影响。经200 k V/m和250 k V/m对采后绿芦笋嫩茎进行持续15 d处理,每隔2 d取样,统计分析不同处理下其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变化,试验设置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用适当的UHVEF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进行处理,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在不同匀强高压静电场的处理下,绿芦笋嫩茎的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各项生理指标均表现出抑制性,场强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失重率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呼吸强度明显减弱,呼吸跃变时间推迟了4 d,到达峰值的时间推迟了9 d;可溶性含糖量存在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后熟过程推迟2~4 d,后期下降速率平缓。POD酶活性呈先上升又下降的趋势,活性达到峰值点推迟了2 d。经UHVEF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和POD酶活性的影响均差异性显着。研究结果为UHVEF用于采后绿芦笋嫩茎保鲜贮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辛丹丹[4](2017)在《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黄瓜采后品质影响机理及抗冷性研究》文中认为黄瓜清脆爽口,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减肥美容、预防便秘、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等功效,且食用时具有特殊风味而广受消费者喜爱,但黄瓜是贮藏期较短的一种蔬菜,常温下贮藏23 d后会丧失商品价值。褪黑素作为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可以直接清除植物体内的自由基,增强植物对逆境胁迫的抵抗能力,有研究证实褪黑素具有防止老年痴呆,促进睡眠,抗癌等作用。本文以‘博耐35’品种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浓度褪黑素浸泡处理,确定黄瓜的适宜贮藏条件,进行外源褪黑素对采后黄瓜品质影响机理及抗冷性研究,为褪黑素在果实的采后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感官评价、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褪黑素处理黄瓜的适宜贮藏条件为:褪黑素100μmol/L,浸泡时间30min,贮藏温度10℃。(2)分别用0、50、100、500μmol/L褪黑素溶液对黄瓜进行浸泡处理,10℃条件下贮藏15 d,贮藏期间进行指标检测,得出外源褪黑素处理减缓了采后黄瓜在贮藏过程中叶绿素、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的下降速度,使黄瓜保持了更好的品质。进一步研究得出,外源褪黑素处理降低了果实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活性氧含量,保持了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D、APX),降低了对细胞的氧化伤害,并抑制了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率,减缓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速度,使细胞保持了更完整的结构,抑制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变。综合考虑,100μmol/L的外源褪黑素处理可使黄瓜保持更好的品质,最大程度降低对细胞的氧化伤害。(3)分别用0、50、100、500μmol/L褪黑素溶液对黄瓜进行浸泡处理,2℃条件下贮藏,研究褪黑素对黄瓜抗冷性的影响,得出外源褪黑素处理提高了黄瓜的感官评价分数,抑制了冷害指数和失重率,抑制了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减少了冷害对细胞膜的损伤,减缓了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速度,抑制了呼吸强度的升高,还抑制了活性氧含量的上升,保持了较高的脯氨酸含量。外源褪黑素处理有效提高了黄瓜的抗冷性,100μmol/L的褪黑素处理组效果最好。

陈庆[5](2015)在《高压静电场对采后绿芦笋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从“蔬菜之王”-绿芦笋现有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制约条件,以及高压静电场对采后呼吸跃变型果蔬苹果、番茄和非呼吸跃变型果蔬青椒、黄瓜的保鲜机理出发,通过探究绿芦笋采后的生理特性变化,提出高压静电场对采后绿芦笋嫩茎的保鲜具有一定效果的设想。同时,对于提出的这一设想,本论文对采后绿芦笋进行高压静电场处理试验做验证分析。试验内容主要是将采后绿芦笋嫩茎分别置于65KV、75KV的高压静电场中,进行持续性处理15d,然后每隔2d测定其失重率、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呼吸强度、粗纤维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反应生理特性的指标。最后将试验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得到结论:采后绿芦笋嫩茎在贮藏期间呼吸跃变,其糖度和叶绿素含量先增后减,有明显的后熟现象。感官评定,处理组和对照组区别甚微;但高压静电场处理的采后绿芦笋嫩茎,后熟程度得到一定延缓;失重率、VC含量、粗纤维含量以及呼吸强度受到相应的抑制;对于POD酶和PPO酶活性,高压静电场处理的采后绿芦笋嫩茎活性总是比对照组更高。因此,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的生理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马静[6](2015)在《电处理对南方4种针叶树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种子电处理是利用低频电流或高压静电场激化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内部酶活性,从而催动种子萌发。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电处理对多种作物和草本植物种子具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电处理后均能提高种子产量或抗性。但有关电处理对乔木树种种子的研究较少。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amassonian)、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 taeda)是我国南方人工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的特点,目前有关这些树种种子特性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缺乏有关电处理对这些树种种子特性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关低频电流或高压静电场对木本植物种子是否具有同样的功效还不很清楚,因此很有必要开展电处理对这些树种种子特性方面的影响研究。有鉴于此,本论文以南方4种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设计的低频电流发生装置和匀强电场发生装置,设计不同电流强度和处理时间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处理试验,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分别测定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并分析发芽种子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比较不同低频电流强度和处理时间下4种树种种子萌发情况,探讨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下4种树种种子萌发差异,并结合种子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电场对4种树种种子萌发机理的影响,为筛选不同树种种子发芽的最佳处理条件和降低育苗成本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低频电流强度和处理时间对4种树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有显着影响。种子发芽势的影响尤为明显,与对照相比,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提高最大的处理条件分别为 A=60μA、T=5min;A=300μA、T=1min;A=240μA、T=1min;A=240μA、T=1min。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最大的处理条件分别为A=60μA、T=1min;A=120μA、T=1min;A=120μA,T=5min;A=240μA,T=1min。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发芽指数比对照提高最大的处理条件分别为A=120μA、T=5min;A=300μA、T=1min;A=240μA、T=1min;A=240μA、T=5min。(2)对4种树种种子施加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后的种子萌发表现为:4种树种种子均存在电场阈值,过高的电场强度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当施加适宜的电场强度后,在.定的时间范围内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发芽势比对照提高最大的处理条件分别为 E=5kV/cm、T=5min;E=4kV/cm、T=10min;E=4kV/cm、T=10min,E=5kV/cm、T=10min;E=5kV/cm、T=10min。对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最大的处理条件分别为E=2kV/cm、T=15min;E=4kV/cm、T=10min;E=4kV/cm、T=15min,E=5kV/cm、T=1min;E=5kV/cm、T=5min。对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发芽指数比对照提高最大的处理条件分别为E=3kV/cm、T=1min;E=3kV/cm、T=5min;E=4kV/cm、T=5min;E=5kV/cm、T=10min。(3)对4种树种种子施加适宜低频电流强度处理后,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的SOD、POD、CAT活性比对照均有提高,但湿地松种子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未达显着水平。而处理后杉木、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MDA含量均比对照低,而马尾松种子MDA含量比对照略高。(4)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施加适宜电场强度处理后,杉木、马尾松和湿地松种子SOD、P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而火炬松种子SOD、POD活性比对照提高,CAT活性比对照低。电场处理后杉木、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MDA含量均比对照提高,而马尾松种子MDA含量显着增加。

林福兴[7](2015)在《采前喷布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控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龙眼(Dimocarpuslongan Lour.)是热带亚热带名优特产,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中国龙眼果实成熟于夏季8~9月高温季节,采后生理代谢旺盛,极易发生果皮褐变等品质劣变现象,严重影响龙眼果实贮藏期和外观品质,并已成为制约龙眼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福建省主栽品种‘福眼’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Fuyan)果实为材料,研究采前喷布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并从活性氧代谢、膜脂代谢、能量代谢、酚类物质代谢等方面研究采前喷布DDTC控制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采前喷布DDTC对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采前喷布DDTC可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呼吸强度,保持最高的龙眼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蔗糖、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含量和龙眼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果皮色素含量,有效抑制龙眼果肉可滴定酸含量的增加,延缓龙眼果皮褐变和果肉自溶,减少龙眼果实失重和腐烂,保持较高的果实好果率。2、研究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采前喷布DDTC可维持较高的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内源抗氧化物质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因此认为,采前喷布DDTC通过提高采后龙眼果实果皮活性氧清除能力而降低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较好维持果皮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发生。3、研究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膜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采前喷布DDTC可降低采后龙眼果实果皮磷脂酶D(PLD)、脂酶和脂氧合酶(LOX)等膜脂降解相关酶活性,延缓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的下降,抑制棕榈酸、硬脂酸和木蜡酸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增加,维持较高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和脂肪酸不饱和度(U/S)。因此认为,采前喷布DDTC通过降低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膜脂降解相关酶活性而减少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较好维持果皮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发生。4、研究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采前喷布DDTC可延缓采后龙眼果皮ATP含量、ADP含量和能荷值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果皮H+-ATPase、Ca2+-ATPase、Mg2+-ATPase、NADK活性和NADPH、NADP含量,延缓NADH和NAD含量的累积。因此认为,采前喷布DDTC通过维持采后龙眼果实正常生理代谢所需的能量供应,保持细胞内外离子的浓度平衡,较好维持果皮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发生。5、研究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采前喷布DDTC可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保持较高的果皮酚类物质含量。因此认为,采前喷布DDTC通过降低采后龙眼果实果皮酚类物质氧化相关酶活性而减少褐变底物酚类物质的氧化,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发生。

张洪磊[8](2013)在《青椒的保鲜贮藏研究》文中指出蔬菜是仅次于粮食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我国是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我国蔬菜栽培历史较长,有很多蔬菜的种植发源于我国。鉴于我国的蔬菜产量大,人均占有量高等优势和特点,如何在蔬菜采后及时处理、贮藏、保鲜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青椒是一种冷敏性蔬菜,发源于南美洲,颜色翠绿,感官良好。气味芳香辛辣。青椒的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维生素B、胡萝卜素、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青椒易失水,且在生产贮藏过程中易受到低温伤害,容易腐败变质。因此如何对青椒采取必要的保鲜措施,使其营养物质得到更好的保存,延长贮藏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薄膜包装的青椒在00.5℃、51℃、101℃、15℃和201℃五个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通过对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亚硝酸盐、可滴定酸度等指标的测定可知,低温可以抑制青椒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延长青椒的货架期。由青椒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度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可得出,青椒的最佳贮藏温度为10℃,温度高于1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青椒的贮藏期变短,虽然低温可以优化青椒的贮藏效果,但并非温度越低贮藏效果越好,原因是低温可能对蔬菜产生冷害,影响其贮藏效果。(2)在第一个实验基础上,研究低温贮藏过程中青椒的冷害现象。低温会导致青椒细胞膜透性增加和MDA的积累,青椒表面出现的水渍状凹斑也是冷害的初期表现。本实验中电导率的变化反映了低温对青椒果实的冷害作用的程度,随着冷害的积累,4℃和1℃电导率上升较为明显,MDA的变化情况与电导率变化基本吻合。4℃处理对比其它三个试验温度冷害程度更加明显,这与果蔬低温贮藏中的中间温度效应是相符合的。(3)研究了预冷方式对青椒贮藏过程品质的影响。对青椒进行了真空预冷、冰水预冷和普通冷库预冷三种处理,对贮藏期的青椒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研究表明,经过预冷处理的实验组A,B,C在贮藏中的感官品质明显优于对照组D(未经预冷直接贮藏组)。对照组D感官评分在短时间内下降最为显着,在其贮藏至第10d时,果实表面颜色暗淡,无光泽,产生水渍状凹斑,果实腐烂萎蔫较严重,失去商品价值。而进行预冷处理可以大大降低青椒采后的呼吸强度,特别是冰水预冷组和真空预冷组,真空预冷虽然对青椒采后预冷的降温速度最快,但就贮藏效果而言,冷水预冷的效果最好。(4)研究了生物保鲜剂涂膜保鲜青椒的效果。通过以浓度(质量分数)为1.50%的壳聚糖、1.50%的无水氯化钙和5%的木薯淀粉为保鲜膜液对青椒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涂膜方式对青椒品质的影响,结论为:涂膜处理可以有效的防止蒸腾作用带来的水分丧失,涂膜处理能阻断果实内外气体交换,可阻止氧气进入果实,从而有效地阻止VC被氧化,延长贮藏时间。经过涂膜处理的青椒呼吸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涂膜处理可以减缓糖降解速率,较好地保存营养物质,经壳聚糖涂膜处理的青椒对可溶性固形物的保存效果最好。

尹海蛟[9](2012)在《果蔬采后温度激化处理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果蔬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然而由于完整独立的果蔬冷链系统尚未形成,导致我国果蔬采后损失严重,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千亿元。此外,随着大众对健康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化学保鲜方法备受质疑,探索绿色环保型物理保鲜方法已成为果蔬保鲜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为研究基础,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果蔬恒温恒湿保鲜系统关键技术及采后温度激化处理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全文内容概括如下:(1)对采后果蔬恒温恒湿保鲜冷库系统的智能控制、除霜方法及库内气流组织等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了复合加热式新型冷库除霜方法,搭建了除霜系统的硬件结构,对新型除霜方法的技术特性进行了试验测试;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保鲜冷库系统流场分布及气流组织的关键部件及结构进行了探讨。(2)建立了柱状与球状果蔬温度激化处理的普适传热模型,采用Taylor级数展开式有限差分法对果蔬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传热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多种边界条件下不同形状果蔬的组织温度变化;对比研究了不同激化处理方式中果蔬的传热规律及动态响应特征;考察了果蔬大小、包装方式、处理介质流速、温度及相对湿度等参数对激化处理传热效果及组织失重率的影响。(3)以黄瓜为试材,采用传热机理分析与生物指标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强度冷激与热激处理黄瓜的贮藏品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果蔬保鲜效果的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方法。(4)以色差、色调角、表面亮度、硬度、腐烂指数及失重率为优化响应值,对黄瓜热激处理工艺进行了响应曲面法(RSM)优化研究,试验方案采用中心旋转组合法设计(CCD),获得了各品质指标的二次响应曲面模型;采用线性权和法构建了优化过程的评价函数,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评价函数指标集的权重向量。(5)介绍了果蔬颜色的物理检测方法,通过试验筛选出了黄瓜鲜度的最佳颜色评价指标;对冷藏、热激+冷藏、冷激+冷藏、自发气调+冷藏4组黄瓜颜色指标的衰变规律进行了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确定了各处理组黄瓜亮度与色差动力学模型的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及表观活化能。本文所得相关结论可为果蔬采后保鲜方法的选择及处理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同时对恒温恒湿保鲜冷库系统的优化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郑朕,聂小宝,李致瑜,丁天,张俊明,史君彦[10](2011)在《黄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对黄瓜保鲜技术的理化、多糖及中草药贮藏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理化贮藏方法和中草药贮藏方法的不足,阐述了天然多糖在黄瓜保鲜中的应用,讨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高压静电场对黄瓜采后品质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静电场对黄瓜采后品质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压静电场处理对甘薯采后愈伤的促进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设备
    1.3 处理方法
        1.3.1 甘薯人工损伤处理
        1.3.2 高压静电场处理单因素实验
        1.3.3 高压静电场处理响应面优化
    1.4 测定方法
        1.4.1 木质素含量
        1.4.2 间苯三酚染色
        1.4.3 相对电导率
        1.4.4 丙二醛(MDA)含量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1.1 电场强度对甘薯愈伤的影响
        2.1.2 处理时间对甘薯愈伤的影响
        2.1.3 处理温度对甘薯愈伤的影响
    2.2 响应面优化结果
    2.3 电场处理对甘薯愈伤的促进作用
        2.3.1 间苯二酚染色情况
        2.3.2 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2.3.3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2)空间电场结合低温贮藏对杨梅保鲜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杨梅的营养与采后生理
        1.1.1 杨梅的生物学特性
        1.1.2 杨梅在我国的地理分布
        1.1.3 杨梅果实的采后生理
        1.1.4 杨梅采后果实的理化改变
        1.1.5 杨梅果实采后主要病源
    1.2 杨梅的贮藏技术分析
        1.2.1 低温贮藏
        1.2.2 气调贮藏
        1.2.3 保鲜剂处理
        1.2.4 热处理
        1.2.5 复合处理
    1.3 空间电场在食品贮藏中的研究现状
        1.3.1 空间电场保鲜的作用机理
        1.3.2 空间电场的作用特点
        1.3.3 空间电场保鲜研究进展
    1.4 选题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选题背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空间电场对低温环境下杨梅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2.2 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流速和检测波长的确定
        2.3.2 标准曲线的确定
        2.3.3 空间电场下各贮藏期杨梅有机酸含量
        2.3.4 空间电场对杨梅贮藏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空间电场对低温环境下杨梅可溶性糖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及处理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主要试剂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标准曲线的制作
        3.3.2 空间电场对杨梅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空间电场对低温环境下杨梅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处理
        4.2.2 实验方法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空间电场对接菌杨梅果实腐烂的影响
        4.3.2 空间电场对杨梅果实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4.3.3 空间电场对杨梅果实PAL、POD和PPO活性的影响
        4.3.4 空间电场处理对杨梅果实表面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空间电场下杨梅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研究
    5.1 引言
    5.2 受试材料与试验方法
        5.2.1 样品的处理
        5.2.2 货架期预测模型试验方法
        5.2.3 试验数据处理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杨梅在不同温度下腐烂指数变化动力学模型构建
        5.3.2 验证杨梅腐烂指数动力学模型
        5.3.3 杨梅腐烂指数货架期预测模型
    5.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匀强高压静电场对采后绿芦笋嫩茎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装置结构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UHVEF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失重率变化的影响
    2.2 UHVEF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
    2.3 UHVEF对采后绿芦笋嫩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2.4 UHVEF对采后绿芦笋嫩茎POD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2.5 UHVEF对各指标影响的显着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4)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黄瓜采后品质影响机理及抗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果蔬冷害的研究进展
        1.1.1 果蔬冷害的研究概况
        1.1.2 果蔬冷害的表现症状
        1.1.3 影响冷害的主要因素
        1.1.4 果蔬冷害发生的生理生化机制
        1.1.5 减轻果蔬冷害的途径
    1.2 褪黑素的研究与应用
        1.2.1 褪黑素的研究概况
        1.2.2 褪黑素的研究进展
        1.2.3 褪黑素的作用机理探讨
    1.3 黄瓜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1.3.1 贮藏保鲜研究概况
        1.3.2 黄瓜的商品价值
        1.3.3 黄瓜采后的生物学特性
        1.3.4 黄瓜贮藏保鲜技术
    1.4 本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本研究的意义
        1.4.2 本研究的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褪黑素处理黄瓜贮藏期间适宜条件的确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黄瓜贮藏品质的影响
        2.2.2 不同浸泡时间处理对黄瓜贮藏品质的影响
        2.2.3 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瓜贮藏品质的影响
        2.2.4 正交试验确定黄瓜的适宜贮藏条件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黄瓜采后品质影响及机理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黄瓜品质参数的影响
        3.2.2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黄瓜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3.2.3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黄瓜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4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黄瓜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3.2.5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黄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6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黄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率的影响
        3.2.7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黄瓜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的影响
        3.2.8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黄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黄瓜抗冷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低温条件下黄瓜感官品质的影响
        4.2.2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低温条件下黄瓜冷害指数的影响
        4.2.3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低温条件下黄瓜失重率的影响
        4.2.4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低温条件下黄瓜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4.2.5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低温条件下黄瓜丙二醛的影响
        4.2.6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低温条件下黄瓜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2.7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低温条件下黄瓜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4.2.8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低温条件下黄瓜呼吸强度的影响
        4.2.9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低温条件下黄瓜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的影响
        4.2.10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低温条件下黄瓜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4.2.11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低温条件下黄瓜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高压静电场对采后绿芦笋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目前我国芦笋产业的发展现状
        1.1.1 芦笋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1.2 我国芦笋产业的发展前景
    1.3 采后绿芦笋嫩茎的生理变化
        1.3.1 采后绿芦笋嫩茎感官变化
        1.3.1.1 色泽变化
        1.3.1.2 形体变化
        1.3.1.3 含水量变化
        1.3.1.4 硬度变化
        1.3.2 采后绿芦笋嫩茎呼吸强度及糖类变化
        1.3.3 采后绿芦笋嫩茎粗纤维及木质素的变化
        1.3.4 采后绿芦笋嫩茎维生素C(VC)变化
        1.3.5 采后绿芦笋嫩茎乙烯释放率的变化
        1.3.6 采后绿芦笋嫩茎细胞膜的变化
    1.4 现有采后绿芦笋嫩茎贮藏保鲜技术的作用机理
        1.4.1 低温冷藏对采后绿芦笋嫩茎保鲜的作用机理
        1.4.2 气调贮藏对芦笋保鲜的作用机理
        1.4.3 化学试剂对芦笋保鲜的作用机理
        1.4.4 减压贮藏对芦笋保鲜的作用机理
        1.4.5 其他保鲜法
    1.5 现有芦笋保鲜技术的局限性
    1.6 芦笋保鲜技术发展趋势
2 高压静电场
    2.1 高压静电场的起源与特性
        2.1.1 高压静电场的起源
        2.1.2 高压静电场的特性
    2.2 高压静电场的应用
        2.2.1 高压静电场在农业工程方面的应用
        2.2.2 高压静电场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
        2.2.2.1 高压静电场对采后番茄的保鲜
        2.2.2.2 高压静电场对采后苹果的保鲜
        2.2.2.3 高压静电场对采后黄瓜的保鲜
        2.2.2.4 高压静电场对采后青椒的保鲜
        2.2.3 高压静电场对采后绿芦笋嫩茎的保鲜设想
3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生理特征影响的研究试验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准备
    3.3 试验指标及试验方法
        3.3.1 感官评价及衰老率、商品率
        3.3.2 失重率的测定方法
        3.3.3 呼吸强度的测定方法
        3.3.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3.3.5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3.3.6 VC含量的测定方法
        3.3.7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3.3.8 POD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3.3.9 PPO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3.4 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感官变化的影响
        4.1.1 不同处理时间对绿芦笋嫩茎感官变化的影响
        4.1.2 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对绿芦笋嫩茎感官变化的影响
    4.2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失重率变化的影响
        4.2.1 不同处理时间对绿芦笋嫩茎失重率变化的影响
        4.2.2 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对绿芦笋嫩茎失重率变化的影响
    4.3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
        4.3.1 不同处理时间对绿芦笋嫩茎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
        4.3.2 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对绿芦笋嫩茎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
    4.4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4.4.1 不同处理时间对绿芦笋嫩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4.4.2 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对绿芦笋嫩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4.5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粗纤维含量变化的影响
        4.5.1 不同处理时间对绿芦笋嫩茎粗纤维含量变化的影响
        4.5.2 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对绿芦笋嫩茎粗纤维含量变化的影响
    4.6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VC含量变化的影响
        4.6.1 不同处理时间对绿芦笋嫩茎VC含量变化的影响
        4.6.2 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对绿芦笋嫩茎VC含量变化的影响
    4.7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4.7.1 不同处理时间对绿芦笋嫩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4.7.2 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对绿芦笋嫩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4.8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POD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4.8.1 不同处理时间对绿芦笋嫩茎POD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4.8.2 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对绿芦笋嫩茎POD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4.9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PPO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4.9.1 不同处理时间对绿芦笋嫩茎PPO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4.9.2 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对绿芦笋嫩茎PPO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4.10 试验总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电处理对南方4种针叶树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种子电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1.1.1 电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1.2 电处理对种子抗性的影响
    1.2 电处理对种子生理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1.2.1 电处理对种子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1.2.2 电处理对种子细胞膜电位和细胞分裂的影响
        1.2.3 电处理促进种子代谢和营养元素的吸收
        1.2.4 电处理对种子酶活性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低频电流装置
        2.2.2 高压静电场装置
    2.3 测定方法
        2.3.1 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测定方法
        2.3.2 4种针叶树种种子酶活性和MDA含量的测定方法
        2.3.2.1 超氧化氢歧化茧SOD活性
        2.3.2.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2.3.2.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2.3.2.4 丙二醛MDA含量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电处理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
        3.1.1 低频电流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3.1.1.1 低频电流对杉木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3.1.1.2 低频电流对马尾松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3.1.1.3 低频电流对湿地松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3.1.1.4 低频电流对火炬松种子发芽势影响
        3.1.2 低频电流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2.1 低频电流对杉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2.2 低频电流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2.3 低频电流对湿地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2.4 低频电流对火炬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3 低频电流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1.3.1 低频电流对杉木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1.3.2 低频电流对马尾松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1.3.3 低频电流对湿地松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1.3.4 低频电流对火炬松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1.4 高压静电场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3.1.4.1 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杉木种子发芽势的比较
        3.1.4.2 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马尾松种子发芽势的比较
        3.1.4.3 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湿地松种子发芽势的比较
        3.1.4.4 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火炬松种子发芽势的比较
        3.1.5 高压静电场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5.1 高压静电场对杉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5.2 高压静电场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5.3 高压静电场对湿地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5.4 高压静电场对火炬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6 高压静电场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1.6.1 高压静电场对杉木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1.6.2 高压静电场对马尾松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1.6.3 高压静电场对湿地松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1.6.4 高压静电场对火炬松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2 电处理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几种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3.2.1 电处理对不同树种种子超氧化氢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2.1.1 低频电流对不同树种种子SOD活性的影响
        3.2.1.2 高压静电场对不同树种种子SOD活性的影响
        3.2.2 电处理对不同树种种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2.2.1 低频电流对不同树种种子POD活性的影响
        3.2.2.2 高压静电场对不同树种种子POD活性的的影响
        3.2.3 电处理对不同树种种子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3.2.3.1 低频电流对不同树种种子CAT活性的影响
        3.2.3.2 高压静电场对不同树种种子CAT活性的影响
        3.2.4 电处理对不同树种种子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2.4.1 低频电流对不同树种种子MDA含量的影响
        3.2.4.2 高压静电场对不同树种种子MDA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电流强度和处理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2 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采前喷布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控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一览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立题依据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果实褐变机理
        2.1 酚—酚酶的区室化分布学说
        2.1.1 褐变底物(酚类物质)
        2.1.2 与褐变有关的酶
        2.2 氧自由基伤害假说
        2.3 保护酶系统假说
        2.3.1 活性氧清除酶
        2.3.2 内源抗氧化物质
    3 控制果实褐变的方法
        3.1 物理方法
        3.1.1 低温贮藏
        3.1.2 气调贮藏
        3.1.3 热处理
        3.1.4 高压处理
        3.1.5 高强度脉冲电场处理
        3.1.6 臭氧处理
        3.1.7 辐照处理
        3.1.8 可食性涂膜处理
        3.2 化学方法
        3.2.1 酸处理
        3.2.2 熏硫及亚硫酸盐处理
        3.2.3 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处理
        3.2.4 无机盐处理
        3.3 生物防治方法
    4 研究内容、目标及技术路线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目标
        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及处理
    2 测定方法
        2.1 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品质和耐贮性指标测定
        2.1.1 果实呼吸强度测定
        2.1.2 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测定
        2.1.3 果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2.1.4 果实好果率测定
        2.1.5 果实失重率测定
        2.1.6 果皮褐变评价
        2.1.7 果肉自溶评价
        2.2 龙眼果皮活性氧代谢指标测定
        2.2.1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测定
        2.2.2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2.2.3 活性氧清除酶活性测定
        2.2.4 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
        2.3 龙眼果皮膜脂代谢指标测定
        2.3.1 细胞膜透性测定
        2.3.2 脂氧合酶(LOX)活性测定
        2.3.3 脂酶活性测定
        2.3.4 磷脂酶D(PLD)活性测定
        2.3.5 膜脂脂肪酸组分含量及膜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不饱和度测定
        2.4 龙眼果皮能量代谢指标测定
        2.4.1 ATP、ADP和AMP含量及能荷测定
        2.4.2 H~+-ATPase、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测定
        2.4.3 NAD、NADH、NADP和NADPH含量测定
        2.4.4 NAD激酶(NADK)活性测定
        2.5 龙眼果皮酚类物质代谢指标测定
        2.5.1 总酚含量测定
        2.5.2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2.5.3 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2.6 龙眼果皮酶提取液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采前喷布DDTC对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1.1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1.2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色素含量的影响
        1.3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1.4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好果率的影响
        1.5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指数的影响
        1.6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肉自溶指数的影响
        1.7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2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2.1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2.2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MDA含量的影响
        2.3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影响
        2.4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AsA和GSH含量的影响
    3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膜脂代谢的影响
        3.1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细胞膜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3.2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脂酶活性的影响
        3.3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LOX活性的影响
        3.4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PLD活性的影响
        3.5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膜脂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3.6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膜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不饱和度的影响4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能量代谢的影响
    4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能量代谢的影响
        4.1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ATP、ADP和AMP含量及能荷的影响
        4.2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H~+-ATPase活性的影响
        4.3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Ca~(2+)-ATPase活性的影响
        4.4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Mg~(2+)-ATPase活性的影响
        4.5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NADK活性的影响
        4.6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NAD、NADH、NADP和NADPH含量的影响
    5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
        5.1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
        5.2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PAL活性的影响
        5.3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PPO活性的影响
        5.4 采前喷布DDTC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POD活性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1 采前喷布DDTC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2 采前喷布DDTC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及其与膜脂代谢的关系
    3 采前喷布DDTC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及其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4 采前喷布DDTC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及其与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1 结论
    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青椒的保鲜贮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我国蔬菜的生产现状
        1.1.2 影响蔬菜货架期的因素
        1.1.3 蔬菜的保鲜现状
    1.2 课题立题依据、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2.1 课题立题依据和意义
        1.2.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温度对薄膜包装青椒品质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主要仪器及试剂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贮藏温度对失重率的影响
        2.3.2 不同贮藏温度对可滴定酸度的影响
        2.3.3 不同贮藏温度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2.3.4 不同贮藏温度对 Vc 含量的影响
        2.3.5 不同贮藏温度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青椒低温贮藏的冷害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及方法
        3.2.1 材料与主要仪器及试剂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贮藏温度对青椒贮藏效果及发生冷害的影响
        3.3.2 不同贮藏温度下呼吸强度的变化
        3.3.3 青椒果肉组织电导率的变化
        3.3.4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3.4 结论
第四章 不同预冷方式对青椒采后生理变化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主要仪器及试剂
        4.2.2 试验方法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预冷方式降温速度的比较
        4.3.2 不同预冷方式对青椒呼吸强度的影响
        4.3.3 不同预冷方式对电导率的影响
        4.3.4 不同预冷方式对 Vc 含量的影响
        4.3.5 不同预冷方式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6 不同预冷方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4.4 结论
第五章 不同涂膜方式对青椒贮藏品质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主要仪器及试剂
        5.2.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涂膜方式对失重率的影响
        5.3.2 不同涂膜方式对 Vc 含量的影响
        5.3.3 不同涂膜方式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5.3.4 不同涂膜方式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5.4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9)果蔬采后温度激化处理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果蔬采后贮藏与保鲜方法综述
        1.2.1 化学保鲜技术
        1.2.2 物理保鲜技术
        1.2.3 生物保鲜技术
    1.3 恒温恒湿保鲜冷库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1.3.1 智能控制技术
        1.3.2 冷库除霜技术
        1.3.3 库内气流组织与优化
    1.4 果蔬传热问题研究现状
    1.5 果蔬采后温度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5.1 热激处理
        1.5.2 冷激处理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6.1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6.2 本文创新及主要研究内容
        1.6.3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恒温恒湿保鲜冷库系统性能及优化
    2.1 引言
    2.2 恒温恒湿保鲜冷库系统过热度控制
        2.2.1 过热度控制的最小信号线理论
        2.2.2 开机过热度的串行式Fuzzy-PID 控制策略
    2.3 恒温恒湿保鲜冷库系统性能试验研究
        2.3.1 热力膨胀阀与电子膨胀阀的性能对比
        2.3.2 过热度对EEV 开度响应的模型辨识
        2.3.3 电子膨胀阀串行式Fuzzy-PID 调控下的系统过热度
        2.3.4 过热度对冷库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2.3.5 冷库制冷系统的变容量调节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冷库除霜方法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传统冷库除霜方法存在的问题
    3.3 复合加热式除霜方法的工作原理
    3.4 复合加热式除霜机理研究
        3.4.1 除霜过程的能量分析
        3.4.2 除霜性能评价指标及分析
    3.5 复合加热式除霜方法的试验研究
        3.5.1 试验系统
        3.5.2 除霜试验方案
        3.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6 复合加热式除霜冷库流场CFD 模拟与结构优化
        3.6.1 系统模型建立
        3.6.2 除霜系统对冷库流场的影响及结构优化
        3.6.3 冷库气流组织的优化方法
    3.7 结论与讨论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果蔬贮前温度激化处理的传热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果蔬温度激化处理传热数学模型
        4.2.1 果蔬热物性参数模型
        4.2.2 果蔬温度激化传热过程的无因次准则数
        4.2.3 果蔬表面对流传热与传质系数
        4.2.4 不同形状果蔬温度激化处理传热机理
        4.2.5 果蔬温度激化处理的普适传热模型建立
        4.2.6 普适传热模型的数值求解
    4.3 果蔬温度激化处理传热试验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试验设备及测试方法
        4.3.3 结果与分析
    4.4 结论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冷热激黄瓜的保鲜效果对比及生物传热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案
        5.2.3 仪器与设备
        5.2.4 试验试剂
        5.2.5 品质指标测定
        5.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冷热激黄瓜贮藏品质的试验对比
        5.3.2 激化处理黄瓜保鲜效果的聚类分析
        5.3.3 黄瓜冷热激处理的生物传热分析
    5.4 结论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温度激化处理黄瓜保鲜效果的熵权法模糊综合评判
    6.1 引言
    6.2 模糊综合评判与熵权模型
        6.2.1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6.2.2 熵权模型
        6.2.3 模糊距离与贴近度
    6.3 黄瓜保鲜效果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6.3.1 试验分析数据
        6.3.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6.3.3 从优隶属度模糊评判矩阵确定
        6.3.4 品质指标的熵权向量计算
    6.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响应曲面法优化黄瓜采后温度激化处理工艺
    7.1 引言
    7.2 RSM 原理及多目标优化方法
        7.2.1 RSM 原理及试验设计方法
        7.2.2 多目标优化方法
    7.3 材料与方法
        7.3.1 试验材料
        7.3.2 品质指标测定
        7.3.3 RSM 试验方案设计
    7.4 结果及分析
        7.4.1 RSM 试验结果
        7.4.2 回归方程及ANOVA 分析
        7.4.3 响应面及等高线分析
        7.4.4 品质指标的综合优化
    7.5 结论与讨论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温度激化处理对黄瓜品质影响的统计及动力学分析
    8.1 引言
    8.2 颜色物理学及化学反应动力学
        8.2.1 果蔬的颜色物理学基础
        8.2.2 果蔬品质衰变的动力学原理
        8.2.3 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模型
    8.3 材料与方法
        8.3.1 试验材料
        8.3.2 试验方案
        8.3.3 品质指标测定
        8.3.4 数据处理
    8.4 结果与分析
        8.4.1 黄瓜的颜色变化
        8.4.2 颜色变化与失重率的相关性分析
        8.4.3 黄瓜颜色变化的动力学分析
        8.4.4 黄瓜贮藏品质及货架期预测
    8.5 结论与讨论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本文主要创新
    9.3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10)黄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化贮藏
    1.1 低温冷藏
        1.1.1 热处理低温冷藏
        1.1.2 1-MCP处理低温冷藏
    1.2 高压静电场处理
    1.3 减压贮藏
2 多糖贮藏
    2.1 壳聚糖贮藏
        2.1.1 单一壳聚糖涂膜贮藏
        2.1.2 壳聚糖复合涂膜贮藏
        2.1.3 壳聚糖膜贮藏
    2.2 魔芋葡甘聚糖贮藏
        2.2.1 魔芋葡甘聚糖涂膜贮藏
        2.2.2 魔芋葡甘聚糖复合膜贮藏
3 中草药贮藏
    3.1 中草药处理贮藏
    3.2 中草药提取物贮藏
4 结论与讨论

四、高压静电场对黄瓜采后品质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压静电场处理对甘薯采后愈伤的促进效应[J]. 成纪予,舒志建,金佳平,路兴花,陆国权,庞林江. 中国粮油学报, 2021(07)
  • [2]空间电场结合低温贮藏对杨梅保鲜效果的研究[D]. 陆俊玮.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3]匀强高压静电场对采后绿芦笋嫩茎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J]. 陈立才,陈庆,黄芳,黄俊宝,舒时富,曾一凡.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 [4]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黄瓜采后品质影响机理及抗冷性研究[D]. 辛丹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5]高压静电场对采后绿芦笋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 陈庆. 江西农业大学, 2015(06)
  • [6]电处理对南方4种针叶树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D]. 马静.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1)
  • [7]采前喷布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控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林福兴.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1)
  • [8]青椒的保鲜贮藏研究[D]. 张洪磊. 上海海洋大学, 2013(05)
  • [9]果蔬采后温度激化处理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 尹海蛟. 天津大学, 2012(07)
  • [10]黄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郑朕,聂小宝,李致瑜,丁天,张俊明,史君彦.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08)

标签:;  ;  ;  ;  ;  

高压静电场对黄瓜采后品质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