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2例报告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2例报告

一、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管国宇,陈敏,郑松柏[1](202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大流行,其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属,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具有79%的同源性。尽管COVID-19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表现。研究表明SARS-CoV-2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胃肠道、肝脏以及胰腺细胞中表达,且在COVID-19患者粪便中检出了SARS-CoV-2 RNA,提示粪-口途径是SARS-CoV-2潜在的传播途径。本文就COVID-19患者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单迎光,郜旌宏,李风祥,郭羽西,邱春光[2](2020)在《182例非重症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观察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非重症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转归及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5日至2020年3月7日在武汉市江汉方舱医院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182例,按临床转归分为方舱治愈出院组(n=142)和转定点医院组(n=40),对临床指标及出院后核酸复查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截止到2020年3月17日,有157例(86.3%)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与方舱治愈出院组相比,转定点医院组患者平均年龄偏大[(54.0±9.4)岁vs.(47.7±11.4)岁,P=0.01],合并高血压(30.0%vs. 15.5%,P<0.05)和冠心病(12.5%vs. 2.8%,P<0.05)的比例偏高,其他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例患者首发临床症状当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发热(86.3%)、乏力(46.2%)、咳嗽(37.5%)和胸闷(21.4%),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舱治愈出院组患者腹泻比例较转定点医院组偏高(17.6%vs. 5.0%,P<0.05);182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位数均在正常范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胸部CT表现为双肺发病(83.1%),磨玻璃影(87.3%)最常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定点医院组患者常见的转院原因是核酸持续阳性(42.5%)、胸闷(22.5%)、CT显示渗出吸收不佳(10.0%)和高热不退(7.5%)。与方舱治愈出院组相比,转定点医院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延长[(29.6±6.0)d vs.(16.3±5.8)d,P<0.001];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出院2周复查核酸复阳患者占1.4%(1/71)。结论:成人非重症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方舱医院治疗预后良好,随访2周后核酸复阳少见。需要转定点医院继续治疗的患者年龄偏大,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的比例偏高,提示应加强此类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以进一步改善预后。

艾金伟,王勇,陈俊文,刘晓耘,樊伍峰,黄国鑫,屈高静,张美玲,裴圣多,李杨,王立莎,裴斌[3](2020)在《襄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特征的横断面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住院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为COVID-19的防控、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提取、评估并分析截止2020年2月9日0时我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资料,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我院共收治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患者102例,男52例,女50例;平均年龄50.38±16.86岁。输入性患者7例,37例有武汉旅行史。病毒潜伏期1-20天,平均8.09±4.99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84%)、咳嗽(57%)、咳痰(12%)、乏力(27%)、呼吸不畅(23%)、腹泻(15%)、食欲下降(10%)等。21例白细胞计数降低,56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66例(66/97)C反应蛋白升高,49例(49/85)血沉增快,19例(19/72)降钙素原升高,12例(12/13)铁蛋白升高。均行抗病毒、抗炎、对症治疗。8例入住ICU,6例出现呼吸衰竭,3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亡。首次胸部CT检查90例、两次检查共有100例出现比较典型影像学表现,与核酸检测符合率98%。核酸检测首检阳性率66%,累计两次检测阳性率86%,累计3次96%。结论襄阳市COVID-19以二代传播为主,部分潜伏期长,性别易感性无明显差异。中老年为易感人群,重症及死亡病例集中分布在70岁以上年龄段,需采取针对性防控和诊断治疗措施。铁蛋白有可能反映该病炎症等变化情况。本地区重症及病死率低,可能与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关。3次核酸检测、2次CT检查,核酸、CT结合症状可大幅提高其诊断阳性率,有利于疾病防控和诊断治疗。

柯娥,张海[4](2020)在《益生菌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腹泻患者中使用的重要性分析》文中认为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作为一种全新的病原体感染人类的疾病,造成了大面积流行,在边研究、边治疗、边观察中,人类发现了多种治疗药物,其中益生菌亦被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针对益生菌对患者腹泻病程影响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初步评估其临床意义.目的评估益生菌在COVID-19合并腹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800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统计合并腹泻患者数量,比较使用益生菌与未使用益生菌两组患者腹泻好转时间.结果(1)800例普通型COIVD-19患者,90例出现腹泻,发生率11.25%;(2)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粪便脓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30-40岁、45-55岁、56-65岁、66-70岁,实验组和对照组腹泻病程分别为:实验组4.27 d±1.36 d、5.54 d±1.53 d、7.82d±1.04d、5.74d±1.48d;对照组5.24d±1.28d、6.58 d±1.39 d、8.65 d±1.23 d、7.43 d±0.91 d.相同年龄段,实验组病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益生菌对缓解患者的腹胀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均有明显效果.结论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破坏后出现肠内菌群失调发生腹泻,益生菌可辅助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完整,降低肠道感染风险,缩短腹泻病程,减少因肠道菌群移位加重全身性感染的风险,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消化道症状.

陈渊渊,马德强,王传敏,敖康健,张银华,龚钰清,丁德平,孟忠吉[5](2020)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COVID-19肺炎患者早期临床、血液学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3月14日十堰市太和医院确诊的202例COVID-19肺炎成人患者相关流行病学、早期临床表现、血液学和影像学资料,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2例COVID-19肺炎确诊患者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54.46%;临床以普通型为主(占77.72%),重症率12.38%,病死率1.49%。68.81%的患者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感染中毒症状(发热67.82%、乏力28.71%、肌痛17.82%)为主;干咳(28.22%)、咳痰(27.72%)和咽痛(16.83%)常见;消化道症状者占20.30%。39.60%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CRP和ESR升高的患者分别为70.79%和47.52%;37.62%的患者D-二聚体升高;29.70%的患者LDH升高。分别有12.87%和12.38%的患者出现轻微肝损害和肾功能损伤。122例患者胸部CT检查符合病毒性肺炎征象。23.76%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2.87%、糖尿病5.45%、冠心病4.95%)。结论:十堰市太和医院确诊的COVID-19肺炎患者以普通型为主,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较为常见;CRP及D-二聚体升高,ESR增快是普遍现象;胸部CT表现为典型的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半数患者合并普通呼吸道病毒感染。

张爱宁,张艺,冷燕,贾一帆,雷少青,夏中元[6](2021)在《伴有胃肠道症状的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深入了解COVID-19患者的胃肠道表现,回顾性分析具有消化系统症状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2月29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137例COVID-19住院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前及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消化系统异常及胃肠道症状,将患者分为有胃肠道表现组(GI组)与无胃肠道表现组(非GI组)。通过收集13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GI组与非GI组患者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GI组与非GI组之间一般资料与发热、干咳等临床表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I组患者出现乏力疲倦的比例高于非GI组(P<0.001),GI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比例大于非GI组(P=0.011),GI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肝病的比例高于非GI组(均P<0.05),GI组死亡率远高于非GI组(P<0.001);GI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非GI组(P<0.001),两组间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I组患者单核细胞比例低于非GI组(P=0.033),两组间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I组患者的LDH、TBIL及Urea高于非GI组(P<0.05),两组间其他心脏及肝肾功能各项检查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PT、APT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I组患者D-二聚体高于非GI组(P<0.001)。结论:胃肠道症状是COVID-19感染中的常见症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的风险更大,而伴有胃肠道症状的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更加迅速,死亡率更高,同时表现出某些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的特异性,要提高临床工作中对COVID-19患者出现的消化系统异常及胃肠道症状的重视。

梁修梓[7](2020)在《TTR基因Arg54Thr突变致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一家系分析》文中认为

梁韬,麦刚,王乔利,宋雄峰,吴芝旋,王志聪[8](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消化系统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是否合并消化道症状及对消化系统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统计分析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临床检验指标等信息。结果患者年龄5~75岁、中位年龄46.0岁,男性居多(9例,56.25%),家族性聚集染病(12例,75.00%),37.50%(6例)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者3例(占18.75%),主要表现为腹泻(2例,12.5%)和黑便(1例,6.25%);在患病过程中有31.25%(5例)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黑便、食欲减退,分别为3例(18.75%)、1例(6.25%)、5例(31.25%)。16例患者粪便中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0.00%(8例)患者粪便中SARS-Cov-2核酸检测为阴性但同时或之后再检测咽拭子/痰液核酸仍存在阳性。患者入院时有2例(12.50%)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1例(6.25%)出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能会同时存在消化系统临床症状。

王华枫,李为光,孙菁,钱爱华[9](2020)在《以慢性腹泻为主的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以消化道症状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消化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8年10月以慢性腹泻为就诊症状,确诊为CVID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及治疗和预后。结果:10例患者男女比例7∶3,平均发病年龄(30.5±17.3)岁,发病到确诊中位时间为17.5(7.5,37.5)个月。慢性腹泻主要表现为稀糊状便,胶冻状,平均约4~5次/d,无黏液、脓血便,严重者水样泻可达10~20次/d,其中2例伴有间歇性发热表现。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低钾血症及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全部病例以检测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e, Ig)G、IgM、IgA降低确诊。8例患者的淋巴细胞检测显示,4例出现CD4/CD8比例倒置。4例存在胃肠道感染,主要为寄生虫、结核、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及机会性真菌感染。胃肠镜表现多样性,主要有十二指肠球部及结肠结节样增生、小肠溃疡、绒毛变钝等表现,病理学主要表现为上皮下淋巴细胞浸润,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以CD8+淋巴细胞为主,浆细胞缺失。腹部影像学普遍(8/10)存在腹部肠系膜淋巴结增大,3例出现小肠肠壁增厚,7例存在脾脏肿大。3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合并肾小管酸中毒。9例患者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4例同时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合并感染同时给予对应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均好转。结论:CVID胃肠道表现尤其是慢性腹泻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这类患者的胃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应重视对该病的诊断并进一步提高认识。

胡锡慧[10](2020)在《287例儿童IgA血管炎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IgA 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以前称为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系统性小血管炎,IgAV的特点是血管壁白细胞浸润,免疫球蛋白A沉积。其临床表现常有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痛、关节痛等特征,严重者可出现胃肠道受损(肠出血、肠穿孔及肠套叠)、肾脏及其他器官(脑、肺等)损害,甚至可危及生命。且部分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次数的皮疹复发。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IgAV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患儿早期起病隐匿,实验室检查可无异常,导致诊治延误,病情迁延,有小部分患儿甚至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皮疹的反复和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影响患儿的预后,目前尚无预测这些症状发生的金指标。因此,探讨影响儿童IgA血管炎预后相关临床的危险因素,对早期干预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儿童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一部分探讨IgA血管炎与临床表现、皮疹、病理的相关性目的:通过对IgAV患儿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IgA血管炎与临床表现、皮疹、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87例IgAV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发病诱因、有无关节肿痛或腹痛、有无消化道出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肌酐、尿素氮、C3、C4、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尿液蛋白谱、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对其进行6个月的随访。采用统计学软件对IgAV患儿临床表现、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中完善肾脏活检患儿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可预测患儿肾脏病理结果严重程度的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1.287例IgAV患儿,其中<6岁的患儿有104例(36.2%),≥6岁的患儿有183例(63.8%),两组对紫癜性肾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87例IgAV患儿紫癜性肾炎发生情况:33例患儿发生紫癜性肾炎(11.5%),254例患儿未发生紫癜性肾炎(88.5%),对这两组各项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血清肌酐、IgG水平在IgAV患儿紫癜性肾炎发生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87例IgAV患儿皮疹复发情况:59例患儿皮疹反复(20.6%),228例患儿未见皮疹复发(79.4%),对这两组各项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血清C4水平与IgAV患儿皮疹复发相关,在复发次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gA/Fib、尿白蛋白/肌酐(ACR)、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在肾脏病理严重程度上有差异。5.IgA/Fib值越大,肾脏病理分级越轻;ACR、24h尿蛋白定量值越大,肾脏病理分级越重。结论:1.血清C4水平下降是儿童IgAV皮疹复发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2.IgA/Fib值越大,肾脏病理分级越轻;尿白蛋白/肌酐(ACR)、24h尿蛋白定量值越大,肾脏病理分级越重;3.年龄大于6岁,IgAV患儿容易发生紫癜性肾炎。第二部分探讨IgA血管炎与白细胞及其分类的相关性目的:通过对IgAV患儿以及对照组患儿白细胞及其分类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IgA血管炎与白细胞及其分类的相关性,并进行年龄分层比较。方法:在第一部分基础上,收集所有287例IgAV患儿以及同时期入住我院行择期手术160例患儿的白细胞及其分类的资料,包括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count,N)、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单核细胞计数(Monocytecount,M)、嗜酸性细胞计数(Eosinophilic count,E)、嗜碱性细胞计数(Basophil count,B),并且计算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ratio,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 Lymphocyte ratio,PLR)。年龄按照0-4岁、4-6岁、>6岁分为三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IgA血管炎与年龄、白细胞及其分类的相关性。结果:1.三个年龄层中,与对照组相比,IgAV组N、NLR、PLR升高,LMR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NLR诊断IgAV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亦发生改变。2.287例IgAV患儿中,单纯型共46例(16.0%),腹型共49例(17.1%),关节型共116例(40.4%),混合型共76例(26.5%)。不分年龄层时,NLR、LMR、PLR在单纯型IgAV患儿和其他临床表现类型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年龄层比较后,4-6岁年龄层中,仅有NLR在单纯型IgAV患儿和腹型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岁年龄层中,NLR、LMR、PLR在单纯型IgAV患儿和其他临床表现类型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不分年龄层时,NLR、LMR、PLR在IgAV患儿有和无胃肠道症状两组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年龄层比较后,仅有>6岁年龄层中的IgAV患儿的N、NLR、LMR、PLR在有和无胃肠道症状两组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个年龄层中,N、L、NLR、LMR、PLR在紫癜性肾炎组和非紫癜性肾炎组两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LMR、PLR与IgAV临床表型相关,且需考虑年龄因素。

二、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胃肠道受累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
    1.临床表现:
    2.发病机制
二、肝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
    1.临床表现:
    2.发病机制
三、胰腺受累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
    1.临床表现:
    2.发病机制
四、结语和展望

(3)襄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特征的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临床资料
    1.3 研究方法
    1.4 结局指标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样本
    2.2 流行病学特征
    2.3 咽拭核酸检测
    2.4 胸部CT表现
    2.5 主要临床表现
    2.6 实验室检查
    2.7 其它病原学检测
3 讨论

(4)益生菌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腹泻患者中使用的重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病例收集:
        1.1.2 实验组:
        1.1.3 对照组: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粪便脓细胞差异比较
    2.2 两组受试对象腹泻病程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实验动机
    实验目标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展望前景

(5)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OVID-19肺炎确诊病例一般情况
    2.2 COVID-19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2.3 COVID-19肺炎确诊病例的临床症状特点
    2.4 COVID-19肺炎确诊病例的生化特征
    2.5 COVID-19肺炎确诊病例的影像学特征
    2.6 COVID-19肺炎确诊病例的合并症
    2.7 COVID-19肺炎确诊病例合并其他病毒感染
3 讨论

(6)伴有胃肠道症状的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与消化系统表现
    2.2 血常规检查结果
    2.3 心脏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2.4 凝血功能检查结果
3 讨论

(9)以慢性腹泻为主的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
    二、消化系统及其他系统感染情况
    三、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四、实验室辅助检查
    五、消化道内镜下表现及病理学表现
    六、影像学表现
    七、治疗、随访
讨论

(10)287例儿童IgA血管炎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探讨IgA血管炎与临床表现、皮疹、病理的相关性
    引言
    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
    讨论
        1 IgAV发病机制
        2 IgAV与一般临床资料
        3 IgAV与胃肠道症状
        4 IgAV与紫疲性肾炎
        5 IgAV与皮疹复发
        6 IgAV与肾脏病理活检
        7 IgAV的预后
第二部分 探讨IgA血管炎与白细胞及其分类的相关性
    引言
    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对照组/IgAV组
        2 临床表现类型
        3 胃肠道症状
        4 紫癜性肾炎
        5 皮疹复发
    讨论
结论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IgA血管炎与胃肠道的关系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J]. 管国宇,陈敏,郑松柏. 胃肠病学, 2021(04)
  • [2]182例非重症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观察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分析[J]. 单迎光,郜旌宏,李风祥,郭羽西,邱春光. 中国循环杂志, 2020(11)
  • [3]襄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特征的横断面研究[J]. 艾金伟,王勇,陈俊文,刘晓耘,樊伍峰,黄国鑫,屈高静,张美玲,裴圣多,李杨,王立莎,裴斌. 医学新知, 2020(05)
  • [4]益生菌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腹泻患者中使用的重要性分析[J]. 柯娥,张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0(17)
  • [5]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特征分析[J]. 陈渊渊,马德强,王传敏,敖康健,张银华,龚钰清,丁德平,孟忠吉.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20(04)
  • [6]伴有胃肠道症状的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J]. 张爱宁,张艺,冷燕,贾一帆,雷少青,夏中元.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4)
  • [7]TTR基因Arg54Thr突变致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一家系分析[D]. 梁修梓. 南华大学, 2020
  • [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消化系统临床特征分析[J]. 梁韬,麦刚,王乔利,宋雄峰,吴芝旋,王志聪.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0(07)
  • [9]以慢性腹泻为主的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临床分析[J]. 王华枫,李为光,孙菁,钱爱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03)
  • [10]287例儿童IgA血管炎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D]. 胡锡慧. 苏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