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佩文教授外用中药治疗癌性溃疡经验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孔静[1](2021)在《中药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Meta分析及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1.Meta分析目的:通过文献总结及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药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2.临床观察目的:通过临床研究的对比观察,明确中药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了解Meta分析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1.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WF、Sinomed、Pub 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近30年来中药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药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2.临床研究对比观察,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的6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贝复新)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生肌愈红膏治疗,记录其疗效评分及疗程前后溃疡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课题首先进行中药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Meta分析,共纳入17个研究,共计1445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药油膏治疗可增加临床总有效率[OR=5.17,95%CI(3.67,7.92),P<0.001]、溃疡愈合率[OR=3.55,95%CI(2.73,4.62),P<0.001];缩短溃疡痊愈时间[MD=-7.99,95%CI(-13.68,-3.31),P=0.006]、上皮出现时间[MD=-4.82,95%CI(-5.39,-4.25),P<0.001],中药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较好的疗效。结合临床研究发现,针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患者,在相同治疗时间(28天)内,治疗组(生肌愈红膏组)患者治疗疗效好于对照组(贝复新组)患者,验证了中药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Meta分析的有效性。结论:由中药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Meta分析显示中药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较好的疗效,我院自制剂生肌愈红膏具有解毒消肿、活血化瘀、生肌敛口的功效,并且直接作用于患处,充分发挥其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在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中,外用生肌愈红膏治疗,疗效显着提高,患者恢复期缩短,并且痛苦得到减轻。同时,生肌愈红膏外用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患者痛苦小、适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且患者依从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时彦川[2](2021)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3月,在石家庄平安医院放疗科接受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肺病史、基础病史、吸烟史、照射剂量、是否应用中药以及DVH导出的放射治疗计划参数双肺V5、V10、V20、V30、双肺平均剂量、PTV体积、双肺体积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关系。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分级标准,进行放射性肺损伤分级。以放射治疗开始3个月内出现≥2级放射性肺损伤为回访终点。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放射性肺损伤情况:≥2级发生率为28.85%(30/104),其中2级发生率为25.96%(27/104),3级发生率为2.88%(3/104),未出现4级放射性肺损伤。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在肺疾病史、双肺V20及是否应用中药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11、0.003,均小于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疾病史、双肺V20为发生≥2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0、0.007),辨证应用中药可以减少≥2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P值为0.039)。结论:在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肺病史、是否辨证应用中药及双肺的V20是影响≥2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辨证应用中药可以减少≥2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郭小乐[3](2020)在《国医大师张磊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课题借助张磊名医工作室的学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选择肺系疾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领域内其学术特点、临证经验、组方用药规律。通过这些研究,客观公正的总结张老的学术成就,为未来传承、发扬张磊先生学术经验提供借鉴与启示。研究方法: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通过搜集和整理张磊教授的学术着作、发表的学术论文、往年的门诊病例以及历代医家治疗肺系疾病的相关着作和论文,对多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并通过数据挖掘,力求系统地总结和提炼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研究结果:病因病机方面,总结出风、痰浊、热三个特点;诊断辨证方面,首先重视脏腑关系,其次重视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治法治则方面,总结出张老治肺十法,分别是:宣肺去壅、清肺泻热、涤肺祛浊、降肺下气、补肺益气、滋阴润肺、清肝肃肺、肺胃同治、肺肠同治、解毒通络;用药特点方面,总结出用药轻灵、量小力专,动静结合、以动为主,亦润亦燥、相济相随,加减用药,随症而转四个特点。研究结论:本论文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张磊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由浅到深,从纵向方面,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整理和凝练了张磊教授的学术思想,将其理论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展现出来,从而有效的指导临床实际应用。
孙晨耀[4](2020)在《“指尖易筋”推拿手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骨转移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乳腺癌、肺癌、肾癌、胃癌等,常发生于脊柱、骨盆、股骨、肱骨近端、肋骨等处,可导致顽固疼痛、病理性骨折、运动障碍等症状。目前,对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方法以“三阶梯止痛方案”为主,轻度疼痛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布洛芬,中度疼痛使用弱阿片类加减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曲马多,重度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例如奥施康定。然而,阿片类药物可导致恶心、呕吐、瞻望等不良反应,且长期服用须逐渐加量。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等中医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整体调节的优势,疗效在临床研究中已被证实。骨转移患者往往合并局部水肿、筋膜粘连,客观上适合推拿手法,但中医传统推拿手法通常是以痛止痛,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具有引起病理性骨折等隐患,因此既往极少参与骨转移疼痛治疗。“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是一种轻柔的按摩手法,避开疼痛局部,采用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先阳后阴、以不痛解痛的治疗思路,临床实践中对中重度骨转移疼痛具有良好疗效,既能发挥推拿手法疏经通络止痛的治疗作用,又能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对标准化三阶梯止痛治疗下的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重度疼痛患者进行“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与单纯使用标准化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对照组作比较,观察“指尖易筋”推拿手法在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中重度骨转移疼痛患者,患者自愿选择是否接受“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若接受则纳入试验组,在三阶梯止痛治疗基础上合并手法治疗,不接受则纳入对照组,仅采用三级阶梯止痛治疗。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接受三阶梯止痛治疗,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止痛药物,试验组在三阶梯止痛治疗治疗的基础上,以课题设计的标准取穴、力度、振幅、频率、频次为患者行手法治疗,每次约操作20-30分钟,每周操作1-2次,以4次治疗为一个观察周期。对比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疼痛评分、爆发痛次数、止痛药用量、体力状况评分、疼痛影响评分、不良反应,以及试验组在手法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爆发痛次数、体力状况评分、疼痛影响评分。结果①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有差异(试验组63.33%、对照组36.67%),但在本试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3.30±2.04、对照组4.67±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爆发痛次数、阿片类药物用量、体力状况评分、不良反应频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30.37±12.67、对照组34.33±7.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对情绪影响、疼痛对睡眠影响两个细目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日常工作、步行能力、正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生活享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试验组手法治疗前后止痛药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由4.77±1.55下降至3.3±2.04(P<0.001),爆发痛次数由1.13±0.21下降至0.77±0.17(P<0.05);⑥试验组在手法治疗前后体力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影响评分由35.00±10.63下降至30.37±12.67(P<0.001),细目中,在日常活动、情绪、睡眠和生活享受方面有显着差异(P<0.01),在正常工作与与他人之间关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步行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尖易筋”推拿手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可在阿片类药物镇痛基础上进一步缓解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三阶梯止痛方案未完全止痛下的补充疗法。
孟建霞[5](2018)在《徐旭英辨治慢性创面经验和回阳生肌膏对慢性创面巨噬细胞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一徐旭英教授治疗慢性创面的经验总结研究目的:系统挖掘、整理、总结、传承徐旭英教授辨治慢性皮肤溃疡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高自身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中医诊疗技术。研究方法:通过跟师学习,记录临床典型病例,结合目前中西医治疗慢性创面的方法,总结徐旭英教授治疗慢性创面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结果:徐旭英教授辨治慢性创面的学术思想为:(1)重视中医整体观念;(2)从气血论治;(3)固护脾胃。徐旭英教授辨治慢性创面的临床经验为:(1)“湿”、“瘀”、“虚”是慢性创面的三大致病因素,其中湿为标,瘀和虚为本。(2)治疗时以“祛瘀补虚”为主,“利湿”为辅。(3)遣方用药注重攻补兼施、气血同调、温阳通脉、药性配伍。研究结论:徐旭英教授应用祛瘀补虚利湿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临床疗效显着,值得广大青年医师学习和传承。研究二回阳生肌膏对慢性创面巨噬细胞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回阳生肌膏对慢性创面巨噬细胞的影响,探讨回阳生肌膏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将64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予回阳生肌膏纱条覆盖创面,对照组予莫匹罗星软膏纱条覆盖创面,疗程均为14天。分别于治疗第0、3、7、14天切取创面中心肉芽及提取创面分泌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巨噬细胞数量(CD68阳性细胞),M1型巨噬细胞(CD86、i-NOS阳性细胞),M2型巨噬细胞(CD206、Argi阳性细胞)。使用ELISA测定创面分泌物中的TNF-α、IL-10的相对含量。研究结果:(1)基线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具有可比性。(2)创面巨噬细胞与分泌物中细胞因子组间比较:治疗第3、7、14天,治疗组CD68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7天,治疗组CD86、i-NOS阳性细胞数量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CD206、Argi阳性细胞数量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用药第3、7天时CD86、i-NOS阳性细胞数量及TNF-α水平较前明显增多(P<0.05),用药第14天CD86、i-NOS阳性细胞数量及TNF-α水平较前明显减少(P<0.05),CD206、Argi阳性细胞数量及IL-10水平较前明显增多(P<0.05)。研究结论:回阳生肌膏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是促进慢性创面巨噬细胞的活化、表型转化及分泌功能,并且其作用明显优于莫匹罗星软膏。
聂奔,付文胜,丁铌,陈静[6](2018)在《中医外治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中医外治法可以直接消瘤,改善癌痛,控制胸水、腹水,减轻手术及放疗、化疗副作用。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化肿瘤治疗手段,应不断探索中医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发挥中医药外治法的优势。
李丽红[7](2018)在《食管癌的方剂配伍用药特点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收集现代期刊文献、书籍中治疗食管癌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近30年食管癌的中医治法及方剂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对其方剂的用药特点、配伍特色进行归纳分析,从多角度探讨医家对治疗食管癌的基本认识,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拓展其临床诊疗思路。方法:通过学术网站(CNKI、万方医学网、读秀、维普等)检索现代文献和收集图书馆藏书中治疗食管癌的方剂经过筛选加工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软件集成数据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统计得出主要证型分别为痰气交阻型、痰瘀互结型、脾虚痰滞型、热毒伤阴型、痰瘀毒聚型、气滞血瘀型、气阴两亏型、脾肾两虚型等。筛选出治疗食管癌处方466首,药物465味。频次大于等于50次的高频药物32味。药物四气的使用频次以温为主,五味的使用频次以苦为主,归经的使用频次以脾为主。得出药物(使用频次≥10)类别20类,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并总结出高频配伍组合10组。结论:食管癌以素体脾胃虚弱为本,以痰湿、瘀血、热毒、癌毒为标,以气机失调为关键,以上相互搏结日久而发病。本病辨证论治是根本,扶正与祛邪并重,治法以补虚固本,降气化痰、解毒散结、破血消症、活血化瘀,滋阴清热贯穿始终。配伍特点以药物配伍以补气药配伍活血化瘀药;补气药配伍燥湿化痰药;清热药配伍滋阴药;活血化瘀药配伍理气药;化痰药配伍理气药;补虚药配伍抗癌解毒药;活血化瘀药配伍清热解毒药;化痰药配伍活血化瘀药八类为主。组方特点:补消兼施,扶正为本;调畅气机,通降为主;寒热并用,阴阳共调。用药特点以甘温为主,苦降为辅。方剂主要以内服为主,外用较少,剂型主要以汤剂为主,散剂与丸剂以体质虚弱,病程缠绵的患者使用为多。
张可睿[8](2017)在《中药联合微创超低温冷冻消融术治疗肉瘤无法再次手术患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微创超低温冷冻消融术治疗肉瘤无法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该治疗方案每次冷冻治疗近期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44例无法再次手术的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18例予以中药基础治疗,观察组26例予以中药+微创超低温冷冻消融术治疗,4周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记录不良反应。观察组26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共接受43次冷冻消融,将患者根据近期疗效分为未进展组和进展组。进行观察组内每次冷冻近期疗效的单因素研究,纳入31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同时关注总体疗效及靶病灶疗效。举五个典型病例介绍减瘤和减症冷冻手术及其围手术期辨证论治。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69%,与对照组39%相比较,PearsonChi-square=3.991,p=0.046<0.05,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远期疗效比较: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个月,对照组为0个月;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个月,对照组为5个月,对两组的生存率进行Log rank检验结果:χ2=0.894,p=0.344>0.05,生存曲线存在交叉,两组生存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结果有待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两组不良反应皆为轻度,经观察或对症处理均得到缓解,观察组出现对照没有的术后发热、疼痛等轻度不良反应,经观察或对症处理均得到缓解,4周后两组ECOG评分较疗前未见明显差异。未进展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2个月,进展组为7.5个月。对两组的生存率进行Log rank检验结果:χ2=4.493,p=0.034<0.05,两组生存率存在显着性差异。在进展组和未进展组之间比较影响近期疗效的单因素:病理TNM分期(p总体疗效=0.007)晚、肿瘤数量(p总体疗效=0.03)多,总体疗效差;冷冻时间(p靶病灶疗效=0.025)30min以上较30min以内靶病灶疗效改善;术后一周淋巴细胞绝对值(p总体疗效=0.027;p靶病灶疗效=0.002)上升较下降预后改善,主症评分(p总体疗效=0.000;p靶病灶疗效=0.001)下降较未上升预后改善。病机评分(p总体疗效=0.001;p靶病灶疗效=0.001)下降较上升预后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ki-67>10%较<10%,靶病灶疗效预后差;病理分级G3较G1G2,总体疗效预后差;冷冻前靶病灶有坏死较无,总体疗效预后差;有假包膜较无,预后差;分瓣状、毛刺征较近圆形预后差;靶病灶为转移灶较原发灶预后差;转移方向入里较走表及未传变预后差,冷冻比率80-100%较≤80%,靶病灶疗效预后好;术前淋巴细胞绝对值变化趋势上升较下降,靶病灶疗效预后好;术后一月淋巴细胞绝对值变化趋上升较下降,近期疗效预后好;术前ECOG评分0-2分较3-4分,靶病灶疗效预后好。以上因素与预后有一定关系,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创超低温冷冻消融治疗不能再次手术的肉瘤,可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患者耐受性良好。能够作为无法再次手术肉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值得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局部冷冻消融是近期疗效是否进展可以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近期疗效无进展的患者总生存期被显着延长4.5个月。TNM病理分期晚、肿瘤数量多,预后差。冷冻时间长于30min较30min以内、术后一周淋巴细胞绝对值较术前上升,主症及病机评分改善,预后好。冷冻消融围手术期是中药辨证论治的重要时机。免疫组化ki-67>10%较<10%;病理分级G3较G1G2;靶病灶术前坏死,具有假包膜,毛刺、分瓣形状较圆形;靶病灶为转移灶较原发灶,中医角度转移方向入里较走表及未传变近期疗效易于进展,冷冻比率80-100%较≤80%,术前及术后1月淋巴细胞上升较下降,术前ECOG评分0-2分较3-4分,疾病易于控制,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后。研究影响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施冷冻及中药辨证论治提供一定参考,结论有待扩大样本量设计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
王玉华,林岫,付丽佳,杨宝峰[9](2014)在《中药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射治疗恶性肿瘤后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发生红斑、色素沉着、干性脱皮、湿性脱皮、溃疡、坏死及皮肤萎缩等反应。近年来,随着肿瘤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新观念的确立,中西医并重原则已经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中重要的一部分。放射治疗肿瘤同时联合应用中药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可以使患者获得有效的放射治疗,同时可耐受皮肤不良反应,两者相得益彰,实践证明,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中药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一、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理变化主要是上皮基底层细胞和皮下血管的变化。辐射照射产生的活性氧和自由基损伤基底层细胞,使基底层细胞分裂、增殖以及向表层迁移和角化受阻,导致皮肤损伤。照射部位外在表现形式为毛细血管反
章巧琪,万冬桂[10](2011)在《转移性乳腺癌的中医治疗现状》文中研究表明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方法在转移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及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转移性乳腺癌的中医证候特点与治疗规律,以期指导
二、李佩文教授外用中药治疗癌性溃疡经验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李佩文教授外用中药治疗癌性溃疡经验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Meta分析及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Meta分析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检索策略 |
(二)纳入标准 |
(三)排除标准 |
(四)资料提取 |
(五)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六)统计学分析 |
二、研究结果 |
三.Meta分析结果讨论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标准 |
(六)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制剂及方药组成 |
(二)分组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三、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
(三)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一、中西医研究进展 |
(一)现代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 |
(二)中医对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 |
二、临床研究部分 |
(一)生肌愈红膏的组方原则及方药分析 |
(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贝复新)的作用 |
(三)实验结果及疗效评价 |
(四)对生肌愈红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整体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 |
致谢 |
论文着作 |
(2)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放射性肺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国医大师张磊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张磊教授生平与治学 |
1 简介 |
2 学医经历与治学思想 |
2.1 基牢根深,取法有源 |
2.2 入学深造,初露峥嵘 |
2.3 以人为本,仁心济世 |
2.4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
2.5 苍生大医,医德至上 |
2.6 慈心不尽,心系中医 |
第二部分 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临证经验 |
第一章 数据挖掘步骤 |
1 研究目的 |
2 技术类型 |
3 技术路线 |
4 资料和方法 |
第二章 张磊教授治疗感冒的临证经验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特色分型 |
4 组方用药规律 |
5 医案 |
第三章 张磊教授治疗鼻鼽的临证经验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特色分型 |
4 组方用药规律 |
5 医案 |
第四章 张磊教授治疗咳嗽的临证经验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特色分型 |
4 组方用药规律 |
5 医案 |
第五章 张磊教授治疗哮病和喘证的临证经验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特色分型 |
4 组方用药规律 |
5 医案 |
第六章 张磊教授治疗肺癌的临证经验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特色分型 |
4 组方用药规律 |
5 医案 |
第七章 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
1 中药频次统计 |
2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
3 基于关联规则的用药规律分析 |
4 基于无监督熵聚类的新方分析 |
第八章 张磊教授临床常用对药及角药分析 |
1 麻黄与杏仁 |
2 桑叶与杏仁 |
3 麻黄与苏子 |
4 苏子与当归 |
5 半夏与陈皮 |
6 白前与前胡 |
7 沙参与麦冬 |
8 桑白皮与地骨皮 |
9 白僵蚕与蝉蜕 |
10 苍耳子与辛夷 |
11 党参与黄芪 |
12 桔梗与木蝴蝶 |
13 干姜、细辛与五味子 |
14 桑叶、竹茹与丝瓜络 |
第三部分 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 |
1 病因病机学思想 |
1.1 六淫邪气为患,风邪为首 |
1.2 肺病多痰浊 |
1.3 肺病多热 |
2 诊断辨证学思想 |
2.1 重视脏腑关系 |
2.2 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 |
2.3 注重辨主症与次症 |
3 治疗学思想 |
3.1 扶正祛邪,邪去正安 |
3.2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
3.3 十法灵动,法随证施 |
3.4 组方用药特点 |
3.4.1 用药轻灵,量小力专 |
3.4.2 动静结合,以动为主 |
3.4.3 亦润亦燥,相济相随 |
3.4.4 加减变化,药随症转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4)“指尖易筋”推拿手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研究现状 |
1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症状 |
2 骨转移疼痛的发病机制 |
3 骨转移疼痛的治疗 |
4 结语 |
综述二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古代记载 |
2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学对骨转移疼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
4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研究进展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入组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的统计分析 |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 |
2.3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
2.4 统计结论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研究回顾 |
1.1 样本构成 |
1.2 研究不足 |
1.3 研究展望 |
2 讨论 |
2.1 “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中医机理 |
2.2 “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现代医学机理 |
2.3 疗效特点 |
2.4 验案举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5)徐旭英辨治慢性创面经验和回阳生肌膏对慢性创面巨噬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皮肤溃疡的分类及治疗进展 |
1 慢性皮肤溃疡的分类 |
2 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方法 |
3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皮肤溃疡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回阳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研究进展 |
1 回阳生肌膏的药物组成 |
2 回阳生肌膏药物组成实验研究 |
3 回阳生肌膏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中篇 临床经验总结 徐旭英教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经验总结 |
1 徐旭英教授学术思想渊源概述 |
2 徐旭英教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的特色 |
3 徐旭英教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经验总结 |
4 培本固元法治愈坏疽性脓皮病经验举偶 |
5 养阴清热法治疗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下篇 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分组治疗 |
1.3 实验材料 |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观察指标检测 |
2.3 安全性检测及不良事件 |
3 讨论 |
3.1 慢性创面的形成 |
3.2 回阳生肌膏促进巨噬细胞表型转化 |
3.3 回阳生肌膏促进巨噬细胞分泌功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病例报告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中医外治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外治法抗肿瘤作用机制 |
1.1 经络传导 |
1.2 通过皮肤、黏膜透入 |
2 恶性肿瘤外治法应用现状 |
2.1 消瘤腐积 |
2.2 癌性疼痛 |
2.3 恶性胸、腹腔积液 |
2.4 手术及放疗、化疗不良反应 |
2.4.1 多汗 |
2.4.2 胃肠道不适 |
2.4.3 放射性炎症 |
2.4.4 白细胞减少 |
3 问题及展望 |
(7)食管癌的方剂配伍用药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方案 |
1 文献来源 |
2 方剂选录标准 |
2.1 方剂纳入标准 |
2.2 方剂排除标准 |
3 数据的规范化 |
3.1 药物名称规范 |
3.2 药物炮制规范 |
3.3 药物分类规范 |
3.4 证型规范 |
4 数据分析和挖掘 |
第二部分 资料统计与分析 |
1 食管癌高频证型统计与分析 |
1.1 痰气交阻型 |
1.2 痰瘀互结型 |
1.3 脾虚痰滞型 |
1.4 热毒伤阴型 |
1.5 痰瘀毒聚型 |
1.6 气滞血瘀型 |
1.7 气阴两亏型 |
1.8 脾肾两亏型 |
2 食管癌用药频次统计与分析 |
2.1 高频药物用药频次统计与分析 |
2.2 药物四气频次统计与分析 |
2.3 药物五味频次统计与分析 |
2.4 药物归经频次统计与分析 |
3 药物类别统计与分析 |
3.1 补虚药分析 |
3.2 清热药分析 |
3.3 活血化瘀药分析 |
3.4 化痰止咳平喘药分析 |
3.5 平肝熄风药分析 |
3.6 拔毒化腐生肌药分析 |
3.7 其他特殊药物分析 |
4 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
4.1 用药模式分析 |
4.2 关联规则分析 |
5 剂型统计与分析 |
5.1 丸剂 |
5.2 粉剂散剂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治法 |
1.1 益气扶正活血化瘀 |
1.2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
1.3 清热解毒甘寒养阴 |
1.4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
1.5 理气散结化痰破瘀 |
1.6 扶正补虚抗癌解毒 |
1.7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
1.8 健脾化痰滋肾通关 |
2 组方特点 |
2.1 补消兼施扶正为本 |
2.2 调畅气机通降为主 |
2.3 寒热并用阴阳共调 |
3 常用配伍组合 |
3.1 半夏茯苓 |
3.2 白术茯苓 |
3.3 旋覆花代赭石 |
3.4 半夏甘草 |
3.5 半夏代赭石 |
3.6 黄芪茯苓 |
3.7 半夏陈皮 |
3.8 半夏白术 |
4 虫类药 |
5 剂型 |
5.1 汤剂 |
5.2 丸剂 |
5.3 粉剂散剂 |
第四部分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中药联合微创超低温冷冻消融术治疗肉瘤无法再次手术患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肉瘤临床治疗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流行病学 |
2、病理、免疫组化、分级及分期 |
3、预后 |
4、治疗 |
(二)、中医对于肉瘤及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
1、中医古籍关于肉瘤的记载 |
2、基于不同病机认识治疗肉瘤的各家学说 |
3、阳和汤治疗肉瘤 |
4、肉瘤患者的血瘀证候 |
前言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病例纳入标准 |
4、病例排除标准 |
5、退出、脱落与失访的处理 |
6、病例的筛选 |
二、研究方法 |
1、研究路线图 |
2、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 |
4、不良事件观察及处理 |
5、数据的采集及录入 |
6、统计学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第一部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的临床研究 |
1、入组患者基线分析具有可比性 |
2、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第二部分: 观察组近期疗效的单因素分析 |
1、总生存时间及生存率 |
2、肿瘤相关参数单因素分析 |
3、整体相关参数单因素分析 |
4、观察组辨证论治评分 |
第三部分: 典型病例 |
一、中药联合冷冻消融腹膜后肉瘤发生冷冻免疫现象一例 |
二、中药联合多次冷冻消融治疗骨肉瘤多发肺转移的肉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一例 |
三、中药联合两次冷冻消融皆明显缓解一例 |
四、中药联合冷冻消融缓解顽固发热症状一例 |
五、中药联合冷冻消融治疗肉瘤放疗后手术伤口不愈合顽固癌性溃疡一例 |
四、讨论 |
1、本课题研究对象的选择 |
2、本课题的实施过程 |
3、微创超低温冷冻消融可提高无法再次手术肉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4、本治疗方案能够延长中位总生存期 |
5、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
6、关于辨证论治临床观察的讨论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 全部研究病例总体疗效评价和靶病灶疗效评价的差异 |
附件二 43次冷冻消融目标肿瘤疗前坏死、钙化、假包膜、形状CT影像典型层面 |
附件三 美国NCI不良反应分级标准CTCAE-V4.0 |
附件四 不良事件记录表 |
附件五 肺癌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件六 原发性肝癌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件七 东方医院肿瘤科样本库流程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转移性乳腺癌的中医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正虚为本, 扶正培本是基础 |
2 邪实是标, 急则治标, 解毒祛邪应适度 |
2.1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攻补兼施 |
2.2 辨部位治疗 |
2.2.1 骨转移 |
2.2.2 肺转移 |
2.2.3 脑转移 |
2.2.4 肝转移 |
2.2.5 癌性胸腹水 |
2.2.6 癌性溃疡 |
3 证候复杂, 随症加减, 提高生活质量 |
3.1 癌性疼痛 |
3.2 失眠 |
3.3 焦虑 |
3.4 厌食 |
3.5 便秘 |
4 小结 |
四、李佩文教授外用中药治疗癌性溃疡经验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Meta分析及临床观察[D]. 孔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相关因素分析[D]. 时彦川.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国医大师张磊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郭小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指尖易筋”推拿手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D]. 孙晨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徐旭英辨治慢性创面经验和回阳生肌膏对慢性创面巨噬细胞的影响[D]. 孟建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9)
- [6]中医外治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 聂奔,付文胜,丁铌,陈静. 中医杂志, 2018(07)
- [7]食管癌的方剂配伍用药特点研究[D]. 李丽红. 云南中医学院, 2018(11)
- [8]中药联合微创超低温冷冻消融术治疗肉瘤无法再次手术患者临床研究[D]. 张可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中药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J]. 王玉华,林岫,付丽佳,杨宝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4(04)
- [10]转移性乳腺癌的中医治疗现状[J]. 章巧琪,万冬桂.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