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虚拟仪器的某型导弹控制设备检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崔哲源[1](2019)在《基于ARM的军用电台综合测试仪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战争的模式早已从单纯的陆地机械化作战模式发展为当前的陆、海、空、天、电多兵种协同信息化立体作战。作战模式的转变对通信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既要在满足机动性好的前提下还要具有保密性强、抗干扰等特性。无线电通信由于其布局的灵活性和抗干扰反面先天的优势,在基于高新技术的现代化电子信息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军用无线通信网络搭建的核心硬件军用无线电台发生故障时传统方法就是利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频谱分析仪等通用仪表对电台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关键指标进行手动测试。近年来随着自动测试技术的发展开发出许多基于计算机控制下由通用仪器搭建的自动化电台检测系统,虽然这类系统大大提升了电台检测的效率和自动化水平,但是由于体积过于庞大不便于在野外条件下搭建开展测试并不不适合战场快速抢修的要求。本文分析当前电台测试体系现状与技术并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一种适合在野外条件下使用的小型电台综合检测仪器。检测仪应用嵌入式技术和软件无线电技术,采用用便携式一体化结构设计并内嵌有锂电池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完成对装甲现役各型电台进行维修检测的功能,用于部队维修保障人员对电台功能和性能指标的检测。在所设计硬件平台上基与Linux嵌入式系统开发出一套测试控制软件。软件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操作环境,使用简单快捷。可控制硬件设备对电台接收机数字灵敏度、接收机模拟灵敏度、静噪灵敏度、载波功率、频率误差、模拟频偏、音频输出、音频谐波失真系数、驻波比系数等指标进行手动和自动测试,并可对维修检测记录进行历史存档,具有完善的系统自检功能,可对检查结果进行显示和输出,可以通过程序注入方式升级测试仪内部程序以满足新型装备的测试需求。最后利用通用仪表对电台综合检测仪发射机、接收机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采用标准仪器和综合检测仪对某型超短波电台进行对比测试,对整机性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仪能够满足电台功能和性能指标的检测的需求。
马灯灿[2](2018)在《某型导弹自动测试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导弹在现代武器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对导弹的作战能力、性能保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做好导弹的性能测试、故障诊断及维修保养是提高导弹的杀伤力、精准度等重要战斗力指标的前提,而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可以完成导弹的参数测试、故障诊断等工作,成为导弹可靠运行的保障。本文根据某型导弹的测试需求,在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Lab Windows/CVI开发平台,采取虚拟仪器技术和中间件技术的某型导弹自动测试软件设计与实现。主要的工作内容为以下几点:1)分析系统硬件平台功能和导弹测试需求,充分考虑到导弹自动测试软件的可扩展性、容错性,提出某型导弹自动测试软件设计方案。2)为保证导弹测试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采用了多线程技术让测试、报警、计时等多个任务并发执行。其中,测试任务主要完成电阻、模拟电压、开关量、频率这几类参数的测试,涉及到A/D、数字万用表、状态量模块等虚拟仪器的参数配置与使用;报警线程是测试软件的安全保障,通过查询不间断监测设备的报警状态完成监控任务,遇到异常情况立即断电,保护被测对象;计时线程记录导弹通电时间,防止导弹加电时间过长。3)在本项目的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中,主控设备和PXI测试设备分离并通过LAN连接,因此中间件程序依赖于Windows RPC通信框架工作。设计RPC客户端以动态链接库形式输出供主控计算机上的用户应用层程序调用,RPC服务器端运行于零槽控制器,调用仪器驱动,采集测试信息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应用层程序。4)分析并解决现场软、硬件联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被测对象进行多次测试,完成了46项参数的测试,验证了测试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目前,该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已完成现场联调并交付用户,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硬件平台稳定可靠,测试软件功能完善、操作方便,满足了某型导弹的测试需求。
王超[3](2014)在《虚实结合的测试性试验与综合评估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测试性作为装备研制和采办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质量保障性技术指标,越来越受到承制方、订购方和使用方的重视。测试性试验与评估是检验和衡量测试性设计水平的重要措施,是装备研发阶段转换和鉴定定型的重要依据。如何在保证测试性评估可信度和精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试验费用和风险、缩短试验周期,是当前测试性理论和工程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针对测试性实物试验与评估中存在的故障样本量要求大、故障注入困难、风险大、周期长、结论可信度低等问题,结合测试性虚拟试验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基于虚实结合的测试性试验与综合评估总体技术流程,研究了虚实结合下测试性试验方案设计中的故障样本量优化方法、故障样本量分配和模式选取方法、以及测试性指标综合评估方法等关键技术问题,并通过试验案例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测试性试验与综合评估总体方案设计分析对比四种经典样本量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单次抽样方法和序贯概率比检验(Sequential Probability Ratio Test,SPRT)方法的测试性试验方案优化思路。针对测试性小子样试验方案制定存在的先验信息不足和测试性虚拟试验数据的非完全可信的问题,提出了虚实结合的总体技术思路,提出了虚实结合下测试性小子样试验与综合评估的总体方案。给出测试性试验与综合评估技术思路,分析指出了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基于Bayes理论的测试性小子样试验方案制定和基于多源先验数据的测试性指标综合评估技术。2.基于Bayes后验风险准则的测试性试验方案研究(1)针对测试性虚拟试验数据非完全可信的问题,在分析当前测试性虚拟试验实施方式和试验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测试性虚拟-实物试验数据折合方法。(2)针对单次抽样方法未能利用测试性先验数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ayes后验风险准则的测试性试验样本量确定方法,给出了Bayes后验风险准则下承制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的表达式和含义。针对后验双方风险随试验次数和失败次数变化的规律,给出了基于Bayes后验风险准则的试验方案的求解过程。研究表明,Bayes后验风险准则方法相同的试验方案约束参数下,试验方案中的样本量减少。(3)针对故障样本量分配中由于故障率数据不准确造成的随机误差过大、故障样本集不合理的问题,分析了虚实试验结合条件下虚拟试验对实物试验的代替作用,提出了考虑装备服役环境因素和虚拟试验可信度因素的故障样本量分配模型。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关系的环境-故障率因子计算方法和基于故障模式仿真可信度的虚拟试验因子计算方法,并利用上述两个因子对现有故障样本量分配模型进行修正。研究表明,本文给出的故障样本量分配模型可以有效调节故障样本量在系统各单元间的比例,得到的故障样本结构更合理,装备测试性性能可以得到更充分验证。3.基于序贯验后加权检验(Sequential Posterior Odds Test,SPOT)方法的测试性试验方案研究(1)针对基于SPRT方法的测试性试验方案由于未能利用先验数据而导致实际试验样本量可能较大的问题,利用Bayes理论对SPRT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SPOT方法的测试性试验方案制定方法。给出了基于SPOT方法的测试性试验方案的判决准则、判决阈值确定方法;对比分析了单次抽样方法、SPRT方法和SPOT方法的抽样特性和平均抽样次数;分析了SPOT方法在不同的先验分布参数下的抽样特性和平均抽样次数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方案约束参数和试验条件下,做出相同的判决结论,SPOT方法的实际试验次数小于SPRT方法的实际试验次数。(2)针对当前截尾SPOT方法在双方风险增量定义、截尾试验数和截尾阈值确定中存在的问题,考虑测试性试验结果离散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优化截尾SPOT方法的测试性试验方案制定方法。给出了优化截尾SPOT方法的双方风险拆分方法、截尾试验数和截尾判决阈值计算方法。分析对比了不同风险拆分方式下优化截尾SPOT方法的抽样特性和平均抽样次数,给出了最优双方风险拆分方式的确定原则。对比分析了SPOT方法、未优化截尾SPOT方法和优化截尾SPOT方法抽样特性和平均抽样次数,结果表明,优化截尾SPOT方法与SPOT方法的抽样特性一致性优于未优化SPOT方法,且优化截尾SPOT方法的平均抽样次数更小。研究表明,优化截尾SPOT方法可以作为SPOT方法的有效补充应用于测试性试验方案制定。4.基于多源先验数据的测试性指标综合评估方法研究为解决小样本实物试验数据下测试性指标评估结论精度和置信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源先验数据的测试性指标综合评估模型。首先分析多源先验数据的类型和表现形式,采用最大熵方法对测试性预计信息和测试性专家信息进行折合,采用经验Bayes方法对测试性虚拟试验数据进行折合,从而将各种先验数据转化为测试性指标的先验分布参数。然后,通过参数相容性检验方法来验证各类先验数据与测试性实物试验数据的一致性,对于通过相容性检验的先验数据,分别计算其先验可信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先验可信度的测试性指标先验分布模型,并结合测试性实物试验数据给出了测试性指标的后验分布模型和指标评估公式。最后,通过案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虚拟试验数据的数据量和虚拟样机的校核、验证和确认(Verification,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VV&A)结果对测试性指标评估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该评估方法能提高测试性指标评估的精度,虚拟试验数据的数据量越大、测试性指标评估精度越高,并且测试性指标的评估精度会随着虚拟样机VV&A结果的提升而提高。5.软件设计与案例应用设计开发了装备测试性综合试验与评估系统,并以某导弹控制系统为对象开展了技术的应用与验证。
贺丽[4](2014)在《非转台式自动驾驶仪测试设备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自动驾驶仪是导弹武器系统中的重要控制仪器,现有的自动驾驶仪测试设备都依赖于物理转台来模拟导弹姿态变化,不利于测试设备向集成化、通用化和小型化发展。本文针对非转台式自动驾驶仪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并实现了非转台式自动驾驶仪的姿态模拟器、舵机模拟器及测试平台,并进行了测试实验。首先,在深入了解国内外在通用测试技术及自动驾驶仪测试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XX型自动驾驶仪的工作原理和测试原理,总结出了基本测试方法即构建其工作回路,在模拟工作流程中对自动驾驶仪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进而得出了非转台式的自动驾驶仪测试方法,明确了姿态模拟器和舵机模拟器的设计是该方法的关键。其次,研究了姿态模拟器的系统及软硬件设计与实现问题。在分析设计需求的基础上,针对硬件设计中高精度电流输出和脉冲输出的难点,通过对速率陀螺动态传递模型及其模拟仿真方法深入分析及模型参数设计选择,实现了姿态模拟的精确仿真计算。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动态传递模型及其参数的有效性及电流输出通道的精度。再次,研究了舵机模拟器的系统及软硬件设计问题。首先对舵机模拟器进行了原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舵机模拟器的硬件设计和实现。进一步深入分析系统动态传递模型及设计适当模型参数,并通过软件程序实现了舵系统模拟的精确仿真计算,其模型精度满足需求。最后,基于PXI总线设计并构建了非转台式自动驾驶仪测试设备,基于虚拟仪器测试开发环境设计了测试软件,给出了应用该设备对XX型自动驾驶仪进行全项目测试的原理和流程;以动态扰动下回路传递检查为例,对XX型自动驾驶仪进行了对接实测,结果满足自动驾驶仪测试要求。与现有的转台式测试设备对比,非转台式测试缩短了测试时间,简化了测试设备。
田宇[5](2013)在《某型导弹发控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某型导弹测试保障系统集成度低、维修检测困难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某型导弹发控信号检测系统;系统设计过程中,利用PC104总线完成了系统嵌入式结构的构建,选用Microsoft Windows CE+Embedded Visual C++为软件开发平台,重点研究了系统资源管理、消息映射与硬件操作融合等核心问题;该系统相比原测试保障系统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极大提高了检测系统的通用性与扩展性,实现了对某型导弹发控信号的智能自动化检测。
张勇[6](2012)在《装备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测试性指标是装备重要总体指标之一,是装备采办必须考虑的指标,越来越受到订购、设计、试验、使用部门的重视。随着装备研制及测试性工程的推进,国内不少装备型号正面临设计定型,承制方和订购方都迫切需要一种“快、准、好、省”的测试性验证试验技术。如何在减少测试性验证试验风险、成本、周期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对装备测试性水平进行验证和评价是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部委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针对测试性实物验证试验故障注入困难、风险大、周期长、代价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子样理论与虚拟验证试验相结合的测试性综合验证总体方案,系统深入地研究其中的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关键技术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测试性综合验证总体方案设计针对测试性小子样实物验证存在故障注入困难、先验信息不足,而复杂的整机系统建模较困难等问题,利用小子样理论和虚拟验证试验的技术优势,采取虚实结合的总体技术思路,提出基于小子样理论和虚拟验证试验相结合的测试性综合验证总体方案。重点阐述其中的测试性虚拟验证技术思路,分析指出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主要包括两项关键技术——功能-故障-行为-测试-环境一体化建模技术和故障样本模拟生成技术。2.功能-故障-行为-测试-环境一体化建模技术(1)针对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对测试性模型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一种功能-故障-行为-测试-环境一体化模型(Function-fault-behavior-test-environment model,FFBTEM),FFBTEM主要由功能、故障、行为、测试、环境等要素及其相互关联关系构成,阐述了FFBTEM的定义、数学描述和关联关系,指出各类子模型在仿真时通过变量、参数传递发生联系。(2)提出一种循序渐进的FFBTEM构建策略,并提出FFBTEM的构建过程与方法。针对定性FFBTEM,提出基于扩展多信号流图模型的构建流程和方法;针对FFBTEM具有分层、分块、跨领域的特点,采取面向对象和分层的建模策略以及基于相似原理的多领域统一建模理论,提出基于多领域统一建模法的定量FFBTEM构建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定量FFBTEM的构建。(3)为了检验并评价FFBTEM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提出FFBTEM校核、验证与确认方法,给出FFBTEM校核、验证及确认的概念及应用过程。针对FFBTEM确认中的可信度评估问题,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FFBTEM可信度综合评估方法。3.环境-故障-测试关联分析与建模(1)为模拟生成更逼近实际情况的故障样本,考虑环境对故障发生强度的影响,研究环境-故障耦合建模方法。提出基于故障模式、机理、环境应力分析的环境-故障定性关联分析方法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环境-故障定量关联分析方法,综合加权计算得到环境-故障关联因子,该因子能较准确衡量不同等级环境应力对故障发生强度的影响,该因子将引入故障统计模型,用于故障样本模拟生成。(2)为使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更接近真实情况,考虑测试的不确定性,研究测试不确定性建模理论和方法。分析指出影响测试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影响、被测对象参数和测试仪器参数自身的不确定性。针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环境-参数关联建模方法,研究表明,基于环境-参数关联模型可计算得到环境对参数的影响量。针对参数自身不确定,提出基于启发式统计建模法的参数随机性建模方法。研究表明,基于参数随机性模型可模拟得到参数不确定性偏差。将影响量及随机偏差代入FFBTEM中参与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可模拟测试的不确定性行为。4.基于故障统计模型的故障样本模拟生成技术为使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中的故障样本尽量逼近实际故障发生样本,全面考虑装备实际服役、维修及环境,研究基于故障统计模型的故障样本模拟生成技术。(1)针对维修效果为完美维修、维修模式为事后维修、寿命服从指数分布、考虑环境影响的情况,提出基于齐次泊松过程的故障样本模拟生成技术,通过统计仿真模拟生成故障样本。(2)针对维修效果为完美维修、维修模式为事后维修或定期维修、考虑多种寿命分布及环境影响的情况,提出基于更新过程的故障样本模拟生成技术,借助逆变换法模拟生成故障样本。(3)针对维修效果为最小维修或非完美维修、维修模式为事后维修或定期维修、考虑环境影响的情况,提出基于非齐次泊松过程的故障样本模拟生成技术,借助逆变换法和稀疏法模拟生成故障样本。研究表明,基于故障统计模型模拟生成的故障样本与实际故障统计样本的统计特征值很接近,故障样本量、样本结构较合理。5.技术应用与验证研究以某型导弹控制系统及其测试系统为对象开展技术应用与验证研究,建立虚实结合的半实物仿真平台,构建混合FFBTEM,对本文所研究的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关键技术进行了应用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理论与技术正确可行、科学合理,具有风险少、成本低、效率高、故障注入受限少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蒋新广,柳维旗,姜志保,刘玉字[7](2012)在《基于PXI总线的某型导弹综合测试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制某新型导弹的综合测试系统是该类弹药技术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导弹的测试需求进行了分析,对模拟输入信号和被测信号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基于PXI总线技术和LabVIEW软件平台的综合测试系统研制方案。在此基础上,选用了符合测试需求的PXI功能模块和外部设备,设计了转接适配器,介绍了各组成硬件的功能和用途。按照测试软件的功能要求和被测对象的测试需求,依据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结构编制了测试软件。通过实际使用,表明该测试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等特点。
张霞,苏中,薛瑞彬,刘宁[8](2011)在《某型号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虚拟测试平台设计》文中提出不同型号的导弹有其对应型号的测试系统。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导弹测试系统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设计开发了某型导弹控制系统的虚拟仪器检测平台,详细介绍由6008数据采集卡和Lab VIEW编程语言组成的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此系统硬件组成简单,人机界面友好。本平台的研制实现对某型导弹发射控制设备的检测,能够精确地测试导弹发射控制系统提供给导弹的信号是否正常,可以很好地完成对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点火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测量。
李天梅[9](2010)在《装备测试性验证试验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测试性是装备研制和采办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测试性验证与评估是检验和评估由设计和制造所赋予装备的测试性,是装备采办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基础。在试验费用和试验周期的约束下,如何开展测试性验证试验设计与综合评估,对装备测试性水平给出低风险的验证结论和高置信度的评估结论,是理论和工程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针对开展测试性验证试验与评估存在的费用高、周期长,验证与评估结论风险高,精度、置信度低等问题,以故障检测率(Fault Detection Rate,FDR)和故障隔离率(Fault Isolation Rate,FIR)为具体的验证与评估指标,提出了基于全寿命周期数据的测试性验证试验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估技术解决方案,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测试性验证试验设计中的故障样本优化选取方法、故障有效注入方法和测试性综合评估方法,并通过案例应用,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包括:1.在深入分析影响测试性验证试验风险与评估精度、置信度的因素基础上,建立了以二项分布为基础的标准抽样方案与FDR/FIR验证结论风险、置信度的关系模型,给出了抽样样本集大小和样本结构对验证结论风险、置信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故障检测/隔离数据量与FDR/FIR评估结论精度、置信度的关系模型,给出了故障检测/隔离数据量对评估结论精度、置信度的影响规律。上述模型以及所描述的本质关系和规律为后续有针对性的开展测试性验证试验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估方法研究提供了技术指导并奠定了理论基础。2.为解决由于标准抽样方案确定的故障样本量太大导致试验无法展开;故障样本结构不合理导致测试性验证结论置信度低以及在相同的故障样本量下,由于随机抽样导致故障样本集对被测对象(Unit Under Test,UUT)故障模式集的代表性无法评判等问题,分别从确定优化故障样本量、构建合理的故障样本结构和故障样本集评估优选三个方面,研究并提出了测试性验证试验设计中的故障样本优化选取方法,为装备测试性验证试验设计提供了新的故障样本优化选取思路和方法。(1)针对如何确定优化抽样方案问题,在有效分析研制阶段测试性先验数据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研制阶段先验数据的优化抽样方案确定方法。研究表明优化抽样方案在承制方、使用方风险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能有效减少故障样本量;或在故障样本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有效降低承制方、使用方风险。(2)针对先验故障率数据不准确导致现有的基于故障率的分层故障样本量分配带来的随机抽样误差过大问题,在分析基于故障率和装备复杂度分层故障样本量分配模型随机抽样误差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专家经验数据的故障率Gamma估计方法和基于定时截尾“小子样”试验数据的故障率Bootstrap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据此故障率估计值完成分层故障样本量分配。研究表明本文给出的故障样本量分配得到的故障样本结构更合理,可有效减小随机抽样误差。(3)针对如何对传播型故障模式描述与抽取问题,引入模糊概率Petri网来描述故障的传播扩散过程,并在模糊概率Petri网推理算法基础上求得故障扩散强度。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故障扩散强度的故障模式随机重要抽样算法。研究表明对故障扩散强度高的故障模式做重要抽样,将能有效降低使用方风险。(4)为解决在相同故障样本量下如何对随机抽取的多个故障样本集进行评估优选,建立了衡量故障样本集对故障模式集代表性好坏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方法,给出了具体的故障样本集优选模型和方法。研究表明采用本文的优选算法,其优选后的故障样本集能更好地代表被测对象的故障模式集。3.为解决位置不可访问故障的有效注入问题,在深入分析影响故障注入有效性主要因素基础上,建立了故障—状态、故障—故障之间传递特性分析模型,并以故障传递特性为依据,建立了基于故障传递特性的故障模型和位置不可访问故障注入方法以及故障注入策略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基于故障传递特性的故障注入方法能在保证较高的故障样本注入率,有效节省试验费用的情况下,较好地解决装备位置不可访问故障的注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指导作用。4.针对小样本情况下FDR/FIR评估结论置信度低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了基于Bayes变动统计理论的FDR/FIR综合评估模型和方法。首先以多元Dirichlet分布为先验分布,提出了由可更换单元测试性信息、专家经验信息确定先验分布参数的方法,将先验信息转化为先验分布。在此基础上,融合“小子样、异总体”研制阶段增长试验数据和“小子样”外场使用数据,研究并提出了FDR/FIR的Bayes综合评估模型。同时针对FDR/FIR的Bayes综合评估模型的复杂高维后验积分求解问题,分别给出了解析计算方法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法(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抽样计算方法,并仿真分析了模型的稳健性。研究表明利用该模型进行FDR/FIR综合评估,能在较短的外场使用周期内或小样本数据情况下,给出较高置信度的评估结论,为装备测试性综合评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5.研制开发了装备测试性验证试验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估系统,并以某型导弹控制系统为对象开展了演示验证应用。该系统能为装备测试性验证试验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估提供有力的工具,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和推广价值。
郭希维,张茹,尉广军[10](2009)在《某型导弹控制系统中时变信号检测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给出一种导弹控制系统中时变信号的检测方法。首先分析导弹控制系统中的3种电信号:飞行偏差信号、飞行距离信号及滚转方位信号。采用具有采样保持电路的双极性A/D转换器进行时变电信号分析,而子电路原理分析则涉及极性比较器、绝对值电路,以及A/D网络开关,由此得出结论:导弹控制系统中多为具有极性变化的时变信号。
二、基于虚拟仪器的某型导弹控制设备检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虚拟仪器的某型导弹控制设备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RM的军用电台综合测试仪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ATS及其发展现状 |
1.2.1 ATS简介 |
1.2.2 ATS发展历程 |
1.2.3 军用ATS发展历程 |
1.3 电台ATS的研究现状 |
1.3.1 基于主控计算机的ATS |
1.3.2 基于虚拟仪器的ATS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主要作战使用性能和战术技术指标 |
2.2.1 主要功能要求 |
2.2.2 主要性能要求 |
2.3 硬件结构设计 |
2.4 软件结构设计 |
2.4.1 人机交互信息处理模块 |
2.4.2 测试控制模块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综合测试仪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硬件设计 |
3.2.1 主控模件设计 |
3.2.2 接口转换模件设计 |
3.2.3 数字中频模件设计 |
3.2.4 音频模件设计 |
3.2.5 射频前端模件设计 |
3.2.6 电源模块设计 |
3.3 功能实现 |
3.3.1 电台发射机测试 |
3.3.2 电台接收机测试 |
3.3.3 天线驻波比测试 |
3.3.4 波形回放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综合测试仪软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底层软件设计 |
4.3 应用软件设计 |
4.3.1 人机交互设计 |
4.3.2 测试流程设计 |
4.3.3 测试数据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试与性能分析 |
5.1 引言 |
5.2 发射机性能测试 |
5.2.1 载波频率特性检查 |
5.2.2 载波幅度特性检查 |
5.2.3 FM调频特性检查 |
5.2.4 音频信号发生器频率特性检查 |
5.2.5 音频信号发生器幅度特性检查 |
5.3 接收机性能测试 |
5.3.1 射频频率测量特性检查 |
5.3.2 射频功率测量特性检查 |
5.3.3 FM调频测量特性检查 |
5.4 对比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某型导弹自动测试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测试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硬件平台介绍 |
2.2 测试软件功能需求 |
2.3 测试软件设计方案 |
2.3.1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
2.3.2 测试软件设计原则 |
2.3.3 测试软件总体框架 |
2.4 测试软件关键技术 |
2.4.1 虚拟仪器技术 |
2.4.2 中间件技术 |
2.4.3 动态链接库技术 |
2.4.4 ActiveX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间件程序设计与实现 |
3.1 中间件程序总体框架 |
3.2 IDL工程设计与实现 |
3.2.1 idl文件 |
3.2.2 acf文件 |
3.2.3 接口函数 |
3.3 RPC客户端工程设计与实现 |
3.3.1 RPC网络连接 |
3.3.2 中间件函数接口 |
3.3.3 发起远程过程调用 |
3.4 RPC服务端工程设计与实现 |
3.4.1 创建程序实例 |
3.4.2 监听请求 |
3.4.3 调用仪器驱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用户应用层程序设计与实现 |
4.1 用户应用层程序总体框架 |
4.2 用户登录与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 用户界面模块设计与实现 |
4.4 自动测试模块设计与实现 |
4.4.1 多线程技术 |
4.4.2 线程管理 |
4.4.3 参数测试 |
4.5 误差处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4.5.1 系统误差分析 |
4.5.2 误差处理方法 |
4.5.3 误差处理程序设计 |
4.6 报表生成模块设计与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调试及实验验证 |
5.1 系统调试 |
5.1.1 软件调试方法 |
5.1.2 现场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5.1.3 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5.2 实验验证 |
5.2.1 功能验证 |
5.2.2 测试结果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虚实结合的测试性试验与综合评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测试性试验与评估综述 |
1.2.2 测试性虚拟试验技术综述 |
1.2.3 基于小子样理论的试验与评估方法综述 |
1.3 论文章节结构 |
第二章 虚实结合的测试性试验与综合评估总体方案设计 |
2.1 经典试验样本量确定方法分析 |
2.1.1 单次抽样方法 |
2.1.2 二次抽样方法 |
2.1.3 多次抽样方法 |
2.1.4 SPRT方法 |
2.1.5 经典样本量确定方法抽样特性和平均抽样次数对比 |
2.2 虚实结合的测试性试验与综合评估总体方案 |
2.3 虚实结合的测试性试验与综合评估过程及关键技术分析 |
2.3.1 虚实结合的测试性试验与综合评估过程 |
2.3.2 虚实结合的测试性试验与综合评估关键技术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Bayes后验风险准则的测试性试验方案 |
3.1 测试性虚拟试验数据处理 |
3.1.1 测试性指标先验分布选择 |
3.1.2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虚拟-实物试验数据折合 |
3.2 基于Bayes后验风险准则的样本量确定方法 |
3.2.1 Bayes后验风险准则 |
3.2.2 案例验证 |
3.3 考虑环境因素和虚拟试验可信度的故障样本选取 |
3.3.1 基于故障率和装备复杂性的样本量分配方法 |
3.3.2 环境-故障率因子计算 |
3.3.3 虚拟试验因子计算 |
3.3.4 考虑环境因素与虚拟试验可信度的样本量分配模型 |
3.3.5 案例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POT方法的测试性试验方案 |
4.1 基于SPOT方法的测试性试验方案制定 |
4.1.1 SPOT方法判决准则及阈值计算 |
4.1.2 SPOT方法统计特性分析 |
4.1.3 案例 |
4.2 基于优化截尾SPOT方法的测试性试验方案制定 |
4.2.1 现有截尾SPOT方法 |
4.2.2 优化截尾SPOT方法 |
4.2.3 截尾SPOT方法风险拆分方式与方法统计特性分析 |
4.2.4 SPOT方法与截尾SPOT方法对比 |
4.2.5 案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多源先验数据的测试性指标评估 |
5.1 基于多源先验数据的测试性指标评估总体技术思路 |
5.2 多源先验数据分类和处理 |
5.2.1 基于经验Bayes方法的先验分布参数确定 |
5.2.2 基于最大熵方法的先验分布参数确定 |
5.3 多源先验数据相容性检验及可信度计算 |
5.3.1 相容性检验 |
5.3.2 先验可信度计算 |
5.4 基于多源先验数据的测试性指标评估模型 |
5.4.1 经典测试性指标评估模型 |
5.4.2 基于多源先验分布的测试性指标评估 |
5.5 案例验证 |
5.5.1 FDR先验数据 |
5.5.2 先验分布参数计算及相容性检验 |
5.5.3 FDR估计及效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软件设计和案例应用 |
6.1 TITES结构设计及实现 |
6.1.1 TITES总体结构 |
6.1.2 TITES软件UML模型 |
6.1.3 TITES实现 |
6.2 导弹控制系统测试性小子样试验设计与综合评估 |
6.2.1 导弹控制系统功能结构及测试性结构分析 |
6.2.2 导弹控制系统单元故障率及故障模式信息 |
6.2.3 导弹控制系统小子样试验方案先验参数分析 |
6.2.4 导弹控制系统FDR小子样试验方案设计 |
6.2.5 导弹控制系统FDR评估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非转台式自动驾驶仪测试设备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自动驾驶仪测试系统分析 |
2.1 引言 |
2.2 导弹控制原理介绍 |
2.3 自动驾驶仪工作原理分析 |
2.3.1 自动驾驶仪的组成和作用 |
2.3.2 自动驾驶仪的工作原理 |
2.4 自动驾驶仪测试原理分析 |
2.4.1 控制段姿态传感器信息传递回路测试 |
2.4.2 动态扰动下的回路传递特性测试 |
2.5 自动驾驶仪测试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非转台式自动驾驶仪姿态模拟器设计 |
3.1 引言 |
3.2 设计需求 |
3.2.1 姿态模拟器功能指标 |
3.2.2 姿态模拟器主要技术指标 |
3.3 姿态模拟器总体设计 |
3.4 姿态模拟器硬件设计 |
3.4.1 控制器 |
3.4.2 串行通信 |
3.4.3 面板控制及显示 |
3.5 关键技术实现 |
3.5.1 电流输出处理 |
3.5.2 信息码脉冲时序处理 |
3.5.3 姿态变化信号动态模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舵机模拟器设计 |
4.1 引言 |
4.2. 设计需求 |
4.2.1 舵机模拟器工作原理 |
4.2.2 设计需求 |
4.3 舵机模拟器硬件设计 |
4.4 舵机模拟器传递模型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试平台搭建及测试实验 |
5.1 引言 |
5.2 系统框架设计 |
5.3 软件设计 |
5.3.1 软件开发平台 |
5.3.2 软件功能分析 |
5.3.3 软件开发过程 |
5.3.4 测试流程执行过程 |
5.4 测试流程设计 |
5.4.1 I 通道角速度传感器信息传递回路测试 |
5.4.2 I 通道动态扰动下的回路传递特性测试 |
5.5 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 |
5.5.1 I 通道角速度传感器信息传递回路测试 |
5.5.2 I 通道动态扰动下的回路传递特性测试 |
5.5.3 全项目测试效率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某型导弹发控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总体设计 |
1.1 系统设计的原则 |
1.2 系统层次设计 |
1.3 系统硬件构建 |
1.4 系统软件的构建 |
2 系统设计难点及解决方案 |
2.1 系统资源管理 |
1.2 消息映射与硬件操作融合 |
3 结束语 |
(6)装备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
图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测试性技术概述 |
1.2.2 测试性试验与评价 |
1.2.3 测试性验证技术综述 |
1.2.4 虚拟验证试验技术综述 |
1.2.5 测试性模型综述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测试性综合验证总体方案设计 |
2.1 测试性指标概述 |
2.1.1 常用测试性指标 |
2.1.2 测试性指标观测值的随机性 |
2.1.3 测试性预计的局限性 |
2.2 测试性综合验证总体方案 |
2.3 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 |
2.3.1 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过程 |
2.3.2 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关键技术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功能-故障-行为-测试-环境一体化建模技术 |
3.1 FFBTEM 构成要素分析 |
3.2 FFBTEM 的数学定义与描述 |
3.2.1 功能模型 |
3.2.2 故障模型 |
3.2.3 行为模型 |
3.2.4 测试模型 |
3.2.5 环境模型 |
3.2.6 各子模型关联关系 |
3.2.7 案例 |
3.3 FFBTEM 构建过程及方法 |
3.3.1 循序渐进的 FFBTEM 构建策略 |
3.3.2 基于扩展多信号流图的定性 FFBTEM 构建 |
3.3.3 基于多领域统一建模法的定量 FFBTEM 构建 |
3.4 FFBTEM 校核、验证及确认 |
3.4.1 模型校核、验证及确认概念 |
3.4.2 FFBTEM 校核、验证及确认过程 |
3.4.3 基于 AHP-FSE 的可信度评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环境-故障-测试关联分析与建模技术 |
4.1 环境-故障耦合建模方法 |
4.1.1 环境应力引发故障的机理、过程及规律 |
4.1.2 环境-故障定性关联分析 |
4.1.3 环境-故障定量关联分析 |
4.1.4 案例 |
4.2 测试不确定性建模方法 |
4.2.1 影响测试不确定性的因素及机理 |
4.2.2 测试不确定性产生过程 |
4.2.3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环境-参数耦合关联建模 |
4.2.4 基于启发式统计法的参数随机性建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故障统计模型的故障样本模拟生成技术 |
5.1 基于齐次泊松过程的故障样本模拟生成技术 |
5.1.1 故障发生的齐次泊松过程模型 |
5.1.2 故障样本模拟生成 |
5.2 基于更新过程的故障样本模拟生成技术 |
5.2.1 故障发生的更新过程模型 |
5.2.2 故障样本模拟生成 |
5.3 基于非齐次泊松过程的故障样本模拟生成技术 |
5.3.1 非齐次泊松过程 |
5.3.2 故障发生的参数化 NHPP 模型 |
5.3.3 故障样本模拟生成 |
5.4 案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技术应用与验证研究 |
6.1 某型导弹控制系统简介 |
6.2 导弹控制系统的混合 FFBTEM 构建 |
6.2.1 定性 FFBTEM 构建 |
6.2.2 建模总体方案 |
6.2.3 部分建模案例 |
6.2.4 模型校核、验证与确认 |
6.3 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实施 |
6.3.1 导弹控制系统的测试流程 |
6.3.2 故障注入、检测与隔离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基于PXI总线的某型导弹综合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测试需求分析 |
3 总体结构及硬件组成 |
4 软件设计 |
4.1 虚拟仪器软件结构 |
4.2 测试软件设计 |
(1) 测试主控模块: |
(2) 系统自检模块: |
(3) 信号产生模块: |
(4) 信号采集模块: |
(5) 数据库模块: |
(6) 帮助模块: |
5 结束语 |
(9)装备测试性验证试验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测试性验证试验类型及发展趋势 |
1.2.2 故障样本选取方法 |
1.2.3 故障注入方法 |
1.2.4 测试性评估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1.3.1 提出问题 |
1.3.2 研究思路 |
1.3.3 内容安排 |
第二章 测试性验证试验风险与评估精度、置信度建模分析 |
2.1 测试性验证试验风险建模与分析 |
2.1.1 抽样方案与承制方风险、使用方风险的关系建模与分析 |
2.1.2 故障样本结构与承制方风险、使用方风险的关系分析 |
2.2 测试性评估精度和置信度建模与分析 |
2.2.1 FDR/FIR 估计方法 |
2.2.2 故障检测/隔离数据量与FDR/FIR 点估计精度关系建模与分析 |
2.2.3 故障检测与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测试性验证试验故障样本优化选取方法 |
3.1 测试性验证试验故障样本优化选取总体技术思路 |
3.2 基于研制阶段先验信息的优化抽样方案确定方法 |
3.2.1 存在问题分析 |
3.2.2 FDR/FIR 先验信息分析 |
3.2.3 求取抽样特性概率密度函数 |
3.2.4 确定优化抽样方案 |
3.2.5 案例验证 |
3.3 分层故障样本量分配随机抽样误差分析及故障率估计方法 |
3.3.1 基于故障率和装备复杂性的分层故障样本量分配模型及随机抽样误差分析 |
3.3.2 基于专家数据的故障率估计方法 |
3.3.3 基于Bootstrap 方法的故障率极大似然估计及分析 |
3.3.4 案例应用 |
3.4 基于故障扩散强度的故障模式随机重要抽样算法 |
3.4.1 基于模糊概率Petri 网的故障扩散与分析模型 |
3.4.2 基于单步故障扩散算法求解故障扩散强度 |
3.4.3 基于故障扩散强度的故障模式随机重要抽样算法 |
3.4.4 案例应用 |
3.5 基于距离模型的故障样本集评估优选方法 |
3.5.1 故障样本集评估优选总体技术思路 |
3.5.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 |
3.5.3 基于模糊灰色关联分析求解距离模型 |
3.5.4 案例应用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故障传递特性的位置不可访问故障注入方法与故障注入策略优化设计方法 |
4.1 测试性验证试验故障注入有效性分析 |
4.1.1 状态信息对故障检测/隔离能力的影响 |
4.1.2 测试性验证试验故障注入有效性分析 |
4.2 故障传递特性分析与量化 |
4.2.1 故障传递特性描述模型 |
4.2.2 故障传递特性模型及其量化分析 |
4.3 基于故障传递特性的位置不可访问故障注入方法 |
4.3.1 基于故障传递特性的故障建模 |
4.3.2 基于故障传递特性的位置不可访问故障注入 |
4.3.3 案例验证 |
4.4 基于相关等效集的故障注入策略优化设计 |
4.4.1 优化模型 |
4.4.2 优化模型求解 |
4.4.3 案例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Bayes 变动统计理论的测试性综合评估方法 |
5.1 基于Bayes 变动统计理论的测试性综合评估总体技术思路 |
5.2 系统FDR/FIR 先验值确定方法 |
5.2.1 由可更换单元试验信息确定系统FDR/FIR 先验值 |
5.2.2 由专家信息确定系统FDR/FIR 先验值 |
5.3 FDR/FIR 的Bayes 综合评估模型 |
5.3.1 Dirichlet 分布性质 |
5.3.2 模型假设 |
5.3.3 增长试验数据检验 |
5.3.4 FDR/FIR 的Bayes 先验分布 |
5.3.5 FDR/FIR 的Bayes 后验分布 |
5.3.6 FDR/FIR 的后验估计值 |
5.3.7 FDR/FIR 接收/拒收判定 |
5.4 模型稳健性分析 |
5.4.1 仿真方法 |
5.4.2 仿真结果分析 |
5.5 案例验证 |
5.5.1 FDR 先验信息 |
5.5.2 增长趋势检验 |
5.5.3 FDR 先验分布 |
5.5.4 解析法计算FDR 后验估计值及效果分析 |
5.5.5 MCMC 法计算FDR 后验估计值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具软件开发与工程应用研究 |
6.1 VT&IESET 设计与实现 |
6.1.1 VT&IESET 设计 |
6.1.2 VT&IESET 实现 |
6.2 导弹控制系统测试性验证试验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估分析 |
6.2.1 导弹控制系统功能原理概述 |
6.2.2 导弹控制系统测试性设计分析 |
6.2.3 导弹控制系统故障模式分析 |
6.2.4 导弹控制系统测试性先验数据分析 |
6.2.5 导弹控制系统FDR 验证试验优化设计 |
6.2.6 导弹控制系统FDR 综合评估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10)某型导弹控制系统中时变信号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某型导弹控制系统中电信号分析 |
1) 反映导弹飞行偏差的电信号up |
2) 反映导弹飞行距离的电信号ux |
3) 反映导弹滚转方位的基准信号us |
2 时变电信号检测原理 |
3 子电路原理分析 |
1) 极性比较器 |
2) 绝对值电路 |
3) A/D开关网络 (图4) |
4 结束语 |
四、基于虚拟仪器的某型导弹控制设备检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RM的军用电台综合测试仪设计与实现[D]. 崔哲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2]某型导弹自动测试软件设计与实现[D]. 马灯灿.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3]虚实结合的测试性试验与综合评估技术[D]. 王超.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4(02)
- [4]非转台式自动驾驶仪测试设备的设计与实现[D]. 贺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2)
- [5]某型导弹发控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田宇.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3(02)
- [6]装备测试性虚拟验证试验关键技术研究[D]. 张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10)
- [7]基于PXI总线的某型导弹综合测试系统设计[J]. 蒋新广,柳维旗,姜志保,刘玉字.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2(04)
- [8]某型号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虚拟测试平台设计[A]. 张霞,苏中,薛瑞彬,刘宁. 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 2011
- [9]装备测试性验证试验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估方法研究[D]. 李天梅.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08)
- [10]某型导弹控制系统中时变信号检测方法[J]. 郭希维,张茹,尉广军. 兵工自动化,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