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行情长期看好(论文文献综述)
刘妮雅[1](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而枣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两千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发展枣产业对于带动贫困山区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发展木本粮油的战略,枣产业作为五大木本粮油产业的代表产业之一,其还具有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作用。中国枣产业发展从迅速崛起到开始遭遇发展困境,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2000年后中国枣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枣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被推升至历史最高点;随着产量迅速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了扭转,价格也随之急速下降,至此枣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解决枣产业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枣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枣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找出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中国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市场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当前的供过于求本质上是供求结构性失衡,即低端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而市场有效需求并未真正得到完全满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疆枣产区带动下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使得消费者对枣产品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随着产量继续增加,消费需求结构开始升级,中高端需求显着增加,而供给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为了解决枣产业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层面解决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枣产业生产情况看,生产呈现高度集中化和区域化的特点,生产重心已从传统枣产区转移至新兴枣产区新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枣产区的生产成本收益得出,新疆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但也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工成本偏高、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传统枣产区虽不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然而种植枣树仍具有比较优势,亟待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生产发展思路,通过特色发展实现传统枣产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另外,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枣产业的流通模式得出,当前枣产业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传统流通模式单一主导、流通效率不高、利润分配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不同流通主体间利润的合理分配。在当前流通模式下,本研究采用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了枣的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得出市场价格呈现整体下滑、规律性波动的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周期性波动规律呈现出波动频率逐渐增高而波幅逐渐减少的特点。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个体特征、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等需求特征,采用交叉因素法初步分析了消费者特征和偏好与枣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需求主要因素,得出消费者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均会影响其对枣产品的消费,而知名品牌产品、精深加工品和绿色有机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分别研究中国枣产业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枣产业供给和需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了不同消费结构下未来市场需求量,将其与供给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枣产品消费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通过对枣产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分析得出,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即为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中国枣产业要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增加供给”三步走的战略逐步实现长期供求均衡。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优化枣产业区域布局,各枣产区根据自身优势寻求特色发展;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发展生产,加大对科技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大力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弘扬中国传统枣文化;强化枣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支持的效率。
赖晓轩[2](2016)在《家庭农场的发展逻辑 ——基于山东省宁津县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庭农场成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并在政策层面上力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中央到地方针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各类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国内学者主要就发展家庭农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达成共识,围绕家庭农场的概念界定、基本特征、制度背景、实践路径和对策建议五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并就中国国情对当前农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关键问题给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而争论之根源还是在于对中国实践中的家庭农场认识不足、概念模糊,过于依赖理想价值的判断。本研究主要以嵌入性理论为研究视角,汲取韦伯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取向,以山东省宁津县33个家庭农场的发展为例,通过分析在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工商企业主这三种不同职业群体投资创办家庭农场转变为家庭农场主身份过程中的个体行为偏好特征和家庭农场发展需求内化,解释了其个体对于农场发展中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方式的偏好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不同职业群体投资创办家庭农场何以可能形成不同的家庭农场发展形式。本研究认为本土化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可以诠释为农村市场化大图景的一部分系列剪影,反映了普遍化的市场经济规则在地方实践中是会被地方性规则吸纳交融的。农场主作为实在的社会个体,其行动逻辑受到地方性规则的多方面约束,微观层面上证实了纯粹的“脱嵌”逻辑是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性规则并不是以纯粹结构化的形式加之于个体的,而是半实体的场景化方式。这种场景存在的可塑性表现在其可供个体深度开发场景资源、拉伸场景辐射范围和场景交换内容多元化三方面,这也印证了市场本身就是多元化意义的社会场景。笔者的观点是家庭农场立足于村社并超越村社,家庭农场不单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不单是一个管理学意义上的农户企业,而是结合我国特定历史阶段、市场机制渗透农村社会形成多元化价值的社会实践过程的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探视镜。在很长时间内,嵌入性理论视角是不会过时的,它提供的理论关怀和问题意识与社会学的研究旨趣有天然的亲和性。
刘正敏[3](2013)在《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9月份分析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9月份,国内粮油品种行情涨跌互现,导致如此走势的关键原因是"供需"。分品种看:谷物方面——随着加工企业用量提升,市场供应暂难扩大,小麦市场打破了一个多月的平静,入厂价格开始稳步提升;而玉米行情却在传统的青黄不接时期不涨反跌,加之市场预期坚定看空,期现货价格进一步走低;稻米价格基本稳定,受益于托市收购政策的托底作用,但稻米
刘正敏[4](2013)在《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8月份分析报告》文中研究指明8月份,国内谷物市场"风平浪静",但油脂油料市场却在美豆强劲反弹的带动下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分品种看:国内小麦行情受收购进度减缓、消费需求清淡影响,延续7月份平稳走势,尽管在月末国家开始投放2012年河南托市小麦,但对市场影响暂未显现;玉米市场由于采购意愿低迷、贸易商出货积极、港口库存偏高、饲料消费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国内玉米行情整体弱势运行,东北洪涝对主产区影响不大,今年
刘正敏[5](2013)在《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6月份分析报告》文中研究表明6月份,我国粮油市场行情分化严重,供需面、政策面都成为左右价格有力推手。分品种看,新小麦全面上市,已有四省启动托市收购;受前期气候影响,多数地区小麦产量和质量都低于市场预期,收购价格快速走高,农民惜售心理日渐增强,企业收购难度加大。玉米行情逐步回暖,优质玉米价格明显走高;由于目前玉米多集中在中间环节,后期行情受供应影响显着提升。稻米市场延续平稳,籼稻缓降、粳稻稳中有升,带动米价相应波动。大豆行情"近强远弱",近月合约与远月直接价差持续扩大;食用油期现货价格全
刘正敏[6](2013)在《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5月份分析报告》文中研究指明5月份,我国粮油市场整体运行稳定,市场供应充裕,加工消费平稳。分品种看,小麦市场关注重点已转向新麦上市,由于5月下旬阴雨,导致后期行情变数增加。东北玉米临储期限延长至5月底,临储收购超3千万吨,市场有效供给进一步减少;但玉米消费
刘正敏[7](2013)在《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2月份分析报告》文中提出2月份,从农历小年至正月十五,春节假期绵延近一个月。欢度传统节日使我国主要粮油市场购销处于停滞状态,直至月末,市场趋势才逐步显现。分品种看,小麦市场受需求回落、供应平稳影响,主产区行情小幅走低。东北玉米因农户集中售粮、企业采购谨慎,行情显着下跌;华北玉米则因整体需求不减而维持平
刘正敏[8](2013)在《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1月份分析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月份,受临近春节假期、企业备货基本完毕影响,加之市场供应平稳有增,国内市场对谷物需求逐渐转淡,行情基本平稳。分品种看,小麦市场价格一改前期快速上扬走势,进入1月份后已止涨回稳,部分地区小幅回调。玉米市场流通量逐步加大,特别是东北地区上市进度正逐渐接近上年水平;但企业收购价格有所下调,华北及销区玉米市场整体维持稳定。粳稻收购略有加快;但中晚籼稻收购同比减缓,国内稻谷价格基本平稳。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13年生产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上调
刘正敏[9](2012)在《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10月份分析报告》文中研究说明10月份,我国主要谷物行情整体走势平稳有弱,未见大幅波动。分品种看,小麦行情高位坚挺,尽管国家加大临储小麦投放力度,但供应偏紧局面短期难以改善;玉米行情基本稳定,东北玉米因上市期推迟而价格偏弱,华北玉米量质齐增,行情被市场看好;稻米价格弱势运行,籼稻行情高位回调,粳稻收储高开低走,大米走势稳中趋降。
刘正敏[10](2012)在《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8月份分析报告》文中研究指明8月份,我国粮油市场价格双双上扬。谷物市场小麦行情表现亮眼,在中、下旬快速上涨7%10%。主要原因:一是最低收购价启动后减少市场粮源供应;二是小麦饲用需求增加,改变以往供需结构。在油脂油料市场,虽17月国内植物油供应同比增加,需求同比减少,国内植物油供应充足;但因原料成本输入性上涨,及国内外投机资金对期盘炒作,使国内植物油现货价格无量上涨。9月份,因双节备货、及学校开学团体需求而带来成交量将筑固小麦和植物油
二、小麦行情长期看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麦行情长期看好(论文提纲范文)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3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中国枣产业发展概况 |
3.1.1 发展历史 |
3.1.2 产量和面积 |
3.1.3 品种结构 |
3.1.4 区域布局 |
3.1.5 市场流通 |
3.1.6 产品加工 |
3.1.7 国际贸易 |
3.2 传统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
3.2.1 产量波动增长 |
3.2.2 种植面积稳定 |
3.2.3 具有生产优势 |
3.2.4 品种资源丰富 |
3.2.5 栽培区域集中 |
3.3 新兴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
3.3.1 新疆各地市发展现状分析 |
3.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现状分析 |
3.3.3 新疆各地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比较分析 |
3.4 传统枣产区与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
3.4.1 资源禀赋优势比较分析 |
3.4.2 专业化程度比较分析 |
3.4.3 组织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
4.1 供大于求结构失衡 |
4.2 缺乏科技创新引领 |
4.3 品种结构单一,亟需更新换代 |
4.4 加工产品初级,技术水平落后 |
4.5 流通效率较低,利润分配不均衡 |
4.6 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
4.7 国际市场亟待开发 |
4.8 本章小结 |
5 中国枣产业生产成本和收益分析 |
5.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
5.1.1 调研方法 |
5.1.2 数据来源说明 |
5.1.3 调研问卷设计 |
5.2 不同枣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
5.2.1 成本比较分析 |
5.2.2 收益比较分析 |
5.3 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分析 |
5.3.1 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
5.3.2 传统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
5.4 影响中国枣产业成本收益的因素分析 |
5.4.1 自然因素 |
5.4.2 技术因素 |
5.4.3 经济因素 |
5.4.4 政策因素 |
5.5 案例分析:酸枣产业 |
5.5.1 酸枣产业发展概述 |
5.5.2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分析 |
5.5.3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与市场价格分析 |
6.1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现状分析 |
6.1.1 流通主体 |
6.1.2 流通渠道 |
6.1.3 流通模式 |
6.1.4 主要流通模式对比分析 |
6.1.5 主要流通模式案例分析 |
6.2 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 |
6.2.1 传统流通模式的利润分配 |
6.2.2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
6.2.3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
6.2.4 网络平台模式的利润分配 |
6.3 市场流通特征分析 |
6.4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
6.4.1 数据来源 |
6.4.2 市场价格水平描述性分析 |
6.5 基于HP滤波法的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
6.5.1 研究方法 |
6.5.2 季节调整法下的价格特征分析 |
6.5.3 基于HP滤波法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分析 |
6.6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6.6.1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 |
6.6.2 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 中国枣产业的消费需求分析 |
7.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
7.1.1 调研方法 |
7.1.2 数据来源说明 |
7.1.3 调研问卷设计 |
7.2 枣产品的消费现状与特征分析 |
7.2.1 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
7.2.2 消费行为变量分析 |
7.2.3 消费态度变量分析 |
7.3 枣产品的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
7.3.1 实证模型构建 |
7.3.2 交叉因素分析 |
7.3.3 变量选择说明 |
7.3.4 模型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
8.1 有效需求分析 |
8.1.1 市场需求现状与需求特征分析 |
8.1.2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市场需求量预期 |
8.1.3 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
8.2 市场供给分析 |
8.2.1 供给总量激增,增速呈放缓趋势 |
8.2.2 低端初级加工品供应过多 |
8.2.3 高端精深加工品供应严重不足 |
8.3 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分析 |
8.3.1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分析 |
8.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
8.4 市场供求均衡路径分析 |
8.4.1 市场供求的差距分析 |
8.4.2 市场供求均衡的路径分析 |
8.5 本章小结 |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
作者简介 |
致谢 |
详细摘要 |
(2)家庭农场的发展逻辑 ——基于山东省宁津县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家庭农场相关研究 |
1.3.2 国内家庭农场相关研究 |
1.3.3 研究评述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家庭农场 |
2.1.2 农村市场化 |
2.2 理论依据 |
2.2.1 嵌入性理论 |
2.2.2 韦伯社会行动理论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 |
2.4.1 资料收集方法 |
2.4.2 资料分析方法 |
2.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5.1 可能的创新 |
2.5.2 存在的不足 |
第三章 宁津县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
3.1 宁津县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
3.1.1 宁津县地域概况 |
3.1.2 宁津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
3.1.3 宁津县家庭农场典型案例选取 |
3.2 宁津县家庭农场发展的三种形式 |
3.2.1 在地农民转型家庭农场 |
3.2.2 返乡农民工创办家庭农场 |
3.2.3 工商企业主创办家庭农场 |
3.2.4 家庭农场发展的市场化偏好差异性 |
第四章 嵌入性视角下家庭农场的发展逻辑 |
4.1 家庭农场发展的嵌入性问题 |
4.2 案例分析:家庭农场如何适应市场化而发展 |
4.2.1 小农户转型大农场何以可能 |
4.2.2 家庭农场如何集中土地对接大市场 |
4.2.3 家庭农场如何应对企业化管理困境 |
4.3 家庭农场发展的行动逻辑 |
4.3.1 市场逻辑:家庭农场发展需求内化 |
4.3.2 村社逻辑:地方性社会规则的约束 |
4.3.3 逻辑整合:地方性社会规则吸纳市场化机制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5.1 研究主要结论 |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主要访谈对象基本情况列表(家庭农场主) |
附录二 访谈提纲(家庭农场主) |
致谢 |
(3)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9月份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 |
1.1小麦消费进入实质性阶段 |
1.2收购总量难超上年 |
1.3政策粮交易逐步活跃 |
1.4郑麦期价涨幅明显 |
1.5我国小麦到港量增加 |
2玉米 |
2.1东北玉米丰产在即, 华北新作产量堪忧 |
2.2玉米价格区域性上涨, 后期或将合理性回调 |
2.3饲养用玉米逐渐步入传统旺季 |
3稻米 |
3.1早稻收购基本结束 |
3.2中晚籼稻托市启动 |
3.3东北粳稻丰产有望 |
3.4大米价格小幅上涨 |
3.5进口大米维持高位 |
3.6早稻期价再度下跌 |
4大豆 |
4.1天气炒作收场, 美豆震荡走低 |
4.2减产预期支撑, 大豆一期价震荡上扬 |
4.3现货供应吃紧, 粕价创年内新高 |
4.4油弱粕强持续, 油厂压榨收益理想 |
4.5 8月大豆进口月环比下降, 大豆粕出口下降 |
5食用油 |
5.1天气炒作告一段落, 反弹结束再次探底 |
5.2菜籽油供给压力不减, 后期仍以弱为主 |
5.3高库存抑制需求, 棕榈油价反复筑底 |
5.4植物油进口增加, 国内库存难以下降 |
(4)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8月份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 |
1.1市场行情延续平稳走势 |
1.2收购进度同比明显放缓 |
1.3河南2012年托市小麦登陆市场 |
1.4进口小麦环比同比均增 |
2玉米 |
2.1收储成本支撑市场, 抛储和进口压制价格 |
2.2港口库存仍处高位, 现货价格依旧疲软 |
2.3养殖业现复苏苗头, 深加工低迷依旧 |
2.3多方因素致玉米持续走低 |
3稻米 |
3.1早稻收购主体单一 |
3.2中晚籼稻价格弱势稳定 |
3.3东北粳稻价格稳定 |
3.4大米消费略有好转 |
3.5进口大米维持高位 |
3.6早稻期价重心下移 |
4大豆 |
4.1天气再起波澜, 美豆触底反弹 |
4.2临储大豆受追捧, 连豆一小幅上涨 |
4.3成本上升, 大豆粕期现同涨 |
4.4油粕价格上涨, 油厂压榨由负转正 |
4.5 7月大豆进口增加, 大豆粕出口降幅明显 |
5食用油 |
5.1天气炒作如期而至, 拐点出现言之过早 |
5.2菜油供给压力不减, 表现仍将弱于大豆油 |
5.3美豆带动马盘上涨, 拉动国内棕油价格 |
5.4植物油进口增加, 国内库存难以下降 |
(5)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6月份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 |
1.1 市场预期一致看好, 新麦价格快速走高 |
1.2 粮源质量难有改观, 政策交易持续清淡 |
1.3 四省启动托市预案, 收购执行谨慎乐观 |
1.4 利多主导期货行情, 郑麦主力放量上行 |
1.5 进口小麦量同比减少, 国际小麦价格近期大跌 |
2 玉米 |
2.1 产区粮源组织较难, 玉米价格涨势显现 |
2.2 小麦大量替代玉米难回市场 |
2.3 供需矛盾逐渐突出, 后期市场易涨难跌 |
2.4 美玉米种植面积增加, 我国供应依然偏紧 |
3 稻米 |
3.1 籼稻价格继续下滑 |
3.2 粳稻价格触底回升 |
3.3 大米市场分化明显 |
3.4 生产面临天气考验 |
3.5 进口大米量维持高位 |
3.6 粳稻期货合约公布 |
3.7 早籼稻期货止跌企稳 |
4 大豆 |
4.1 远水不解近渴, 美豆近月价格坚挺 |
4.2 产区天气良好, 连豆震荡走低 |
4.3 进口大豆集中到港, 大豆粕供给压力加大 |
4.4 油粕价格下跌, 油厂制油负收益 |
4.5 5月大豆进口量环比增加、同比略降 |
5 食用油 |
5.1 外围市场利空, 大宗商品承压 |
5.2 大豆油跌破前低, 找寻年内大底 |
5.3 临储政策改变, 菜籽油期价暴跌 |
5.4 系统风险笼罩, 棕榈油见新低 |
(6)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5月份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 |
1.1新粮上市, 收购价格偏低 |
1.2政策性小麦成交量减少 |
1.3托市预案发布并适时启动 |
1.4成熟关键期连遇阴雨 |
1.5进口小麦量同比、环比减少 |
2玉米 |
2.1中储成为东北玉米收购主体, 贸易商操作十分谨慎 |
2.2华北玉米不确定因素大, 后期行情走势仍存变数 |
2.3南方销区好粮好价, 北港高库存并无大碍 |
3稻米 |
3.1籼稻市场走势低迷 |
3.2粳稻市场略有起色 |
3.3水稻种植情况良好 |
3.4进口大米量不减 |
3.5早籼稻期货止跌企稳 |
4大豆 |
4.1利多题材云集, 豆价大幅走高 |
4.2春播基本结束, 连豆横盘震荡 |
4.3畜禽养殖业回暖, 粕价超预期上涨 |
4.4油粕价格上涨, 油厂制油收益转正 |
4.5到港量少于预期, 4月大豆进口量同比再降 |
5食用油 |
5.1大豆油先抑后扬, 见阶段性底部 |
5.2临储政策明朗, 菜籽油价格稳中略升 |
5.3马盘带动内盘, 棕榈油价格止跌 |
5.4进口量同比增加, 去库存长期化 |
(7)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2月份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 |
1.1 春节后行情稳中趋弱 |
1.2 政策性投放成交减少 |
1.3 郑商所强麦持续走低 |
1.4 主产区小麦长势良好 |
1.5 进口小麦量环比提升 |
2 玉米 |
2.1 东北玉米显着下跌, 华北玉米稳中趋弱 |
2.2 南北港口库存较高, 销区行情基本平稳 |
2.3 猪粮比价持续走低, 乙醇淀粉需求低迷 |
2.4 进口玉米量环比增加, 国际行情持续下跌 |
3 稻米 |
3.1 东北粳稻收购进度加快 |
3.2 籼稻收购进度依旧落后 |
3.3 进口大米量维持高位 |
3.4 早稻期货价格下跌 |
4 大豆 |
4.1 基本面短多长空, 豆价近强远弱 |
4.2 内盘跟随外盘回调, 近月豆价走势坚挺 |
4.3 粕强油弱, 粕价表现抗跌 |
4.4 大豆成本略降, 油厂制油正收益持续 |
4.5 1月大豆进口量同比略增, 大豆粕出口增势明显 |
5 食用油 |
5.1 继续出台宽松政策, 利多长期大宗商品 |
5.2 供给增加、需求不旺, 大豆油价破去年低点 |
5.3 临储菜籽油即将抛售, 菜籽油价格应声而落 |
5.4 库存压力、产量增长, 促使棕榈油价下跌 |
5.5 进口量同比增加, 植物油库存难下降 |
(8)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1月份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 |
1.1 国内小麦市场行情稳中趋弱 |
1.2 政策小麦交易高位下滑 |
1.3 强麦期货跟风走低 |
1.4 作物生长总体良好 |
1.5 进口总量大幅提升 |
2 玉米 |
2.1 供应多, 东北玉米行情前高后低 |
2.2 需求旺, 华北玉米行情温和走高 |
2.3 备货足, 港口趋弱、销区平稳 |
2.4 肉价涨, 养殖利润显着提升 |
2.5 美盘升, 归因供需报告偏多 |
3 稻米 |
3.1 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上调 |
3.2 籼稻现货市场价格稳定 |
3.3 东北粳稻收购进度加快 |
3.4 进口大米量创新高 |
3.5 早稻期货行情窄幅区间震荡 |
4 大豆 |
4.1 供需失衡问题加重, 美豆期价触底回升 |
4.2 政策泡沫下内盘上涨动能不足 |
4.3 成本升、需求旺, 粕价重拾升势 |
4.4 油粕价格反弹, 油厂制油收益由负转正 |
4.5 大豆进口量同比略增, 大豆粕出口继续猛增 |
5 食用油 |
5.1 继续出台宽松政策, 利多长期大宗商品 |
5.2 春节前后现货多休市, 高库存抑制大豆油价格 |
5.3 菜籽油继续处比价劣势, 1号文件出台、政策明朗 |
5.4 棕榈油库存居高不下, 促使行情反复震荡 |
5.5 2012年进口量同比大增, 是植物油高库存主因之一 |
(9)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10月份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 |
1.1多空因素共存, 行情稳中有升 |
1.2临储交易细则调整, 交易量价齐升 |
1.3玉米低价上市, 暂难拖累小麦 |
1.4进口量大幅提升, 期货弱势整理 |
1.5秋播进入后期, 进度同比加快 |
2 玉米 |
2.1东北玉米上市推迟, 行情弱势运行 |
2.2华北玉米量涨质增, 价格稳步提升 |
2.3销区稳中趋弱, 港口行情下挫 |
2.4饲养行情弱势震荡, 淀粉酒精低迷 |
2.5进口量环比减少, 国际市场小幅震荡 |
3 稻米 |
3.1籼稻市场弱势运行 |
3.2粳稻市场价格回落 |
3.3早稻期货跌势暂缓 |
3.4进口大米量环比略减 |
4 大豆 |
4.1季节性回调结束, 外盘触底回升 |
4.2政策利好预期, 内盘表现抗跌 |
4.3养殖业需求支撑, 粕价低位企稳 |
4.4油粕价格下跌, 油厂深幅亏损 |
4.5 9月大豆进口量大增, 大豆粕出口依旧强劲 |
5 食用油 |
5.1基本面主导短期行情, 宏观面长期利多 |
5.2利空主导市场, 大豆油继续下行 |
5.3失去政策支撑, 菜籽油价格回落 |
5.4库存增、需求弱, 棕榈油见新低 |
5.5进口增加、库存上升, 植物油后期供给充足 |
(10)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8月份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 |
1.1粮源趋紧, 行情上涨 |
1.2收购增长, 进度下滑 |
1.3临储调控暂未体现 |
1.4国际小麦价格高位震荡 |
2玉米 |
2.1玉米生产遭受多重灾害 |
2.2产销区及港口价格稳定 |
2.3饲料及深加工业平稳 |
2.4美国确认玉米大幅减产 |
3稻米 |
3.1全国新季早籼稻增产 |
3.2粳稻储备稳定市场 |
3.3早籼稻期货冲高回落 |
3.4东盟大米协会有望成立 |
4大豆 |
4.1减产效应扩散, 期价屡创新高 |
4.2南美定产前, 牛市有望持续 |
4.3临储拍卖供不应求, 大豆制油收益创新高 |
4.4大豆粕价格创历史新高, 政策面压力初现 |
4.5 7月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加, 大豆粕出口大增 |
5食用油 |
5.1基本面利多释放殆尽, QE 3成为市场最大变数 |
5.2成本输入性上涨推动, 大豆油期、现货价格震荡上扬 |
5.3交储需求支撑菜籽油价格, 进口冲击后期不乐观 |
5.4食品工业需求同比下降, 棕榈油去库存化缓慢 |
5.5上半年进口量同比大增快于需求增速, 压制价格 |
四、小麦行情长期看好(论文参考文献)
-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刘妮雅.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2]家庭农场的发展逻辑 ——基于山东省宁津县的案例研究[D]. 赖晓轩.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5)
- [3]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9月份分析报告[J]. 刘正敏. 粮食与油脂, 2013(11)
- [4]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8月份分析报告[J]. 刘正敏. 粮食与油脂, 2013(10)
- [5]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6月份分析报告[J]. 刘正敏. 粮食与油脂, 2013(08)
- [6]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5月份分析报告[J]. 刘正敏. 粮食与油脂, 2013(07)
- [7]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2月份分析报告[J]. 刘正敏. 粮食与油脂, 2013(04)
- [8]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1月份分析报告[J]. 刘正敏. 粮食与油脂, 2013(03)
- [9]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10月份分析报告[J]. 刘正敏. 粮食与油脂, 2012(12)
- [10]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8月份分析报告[J]. 刘正敏. 粮食与油脂,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