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镇政府如何在农民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来自栾川县潭头镇石坷村的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1](2019)在《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贫困地区进入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叠加推进的历史交汇期,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存在困难。党中央适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摆脱贫困增添了新动能,贫困地区借助新引擎也能够顺利开启新一轮的发展。因此本文围绕“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展开研究,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部分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后发优势。在自然资源方面,主要是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农业资源是部分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而矿产资源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的发展。在旅游资源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型旅游资源和人文型旅游资源。但是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只是部分贫困地区的特殊性后发优势。而政策优势则是贫困地区的普遍性后发优势,本文主要从土地政策和资金投入的角度来分析贫困地区具备的政策优惠。其次,本文以河南省兰考县Z村和H村为主要调研对象,以河南省新县西河村、湖南省吉首市坪年村、洽比村等地为辅助调查对象,总结了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后发劣势。在产业方面,扶贫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在生态方面,贫困村生态污染较突出;在乡风方面,贫困群体内生动力难以有效激发;在社会治理方面,乡村治理的协调性不够理想。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生了瓶颈,地区的发展水平迟滞。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城乡资源禀赋存在差距;对生态发展的重视不够;文化教育水平长期落后;党政部门的管理效率不高。最后,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贫困地区的后发优势,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路径。第一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支专业人才队伍、盘活优势资源而优化产业发展条件确保稳定脱贫。第二是通过发挥乡村本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借鉴乡村建设经验来改善乡村环境留住人们的乡愁。第三是通过增强基础教育水平、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来建设文明乡村。第四是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干部学习能力、提升党政部门间协同配合效率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周维现[2](2013)在《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之末,微观经济之首,既有城市经济特征,又有农村经济特色,是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是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节点,发挥着联系宏观和微观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欠发达县域是与发达县域相比较而言的,是指那些经济总量小,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吃饭”型财政特征显着,收入水平仍处于温饱状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的县域,在经济发展中属于追赶者,是国家应该重点关注的区域,是化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重要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空前发展,城镇化进程取得可喜进步,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依然存在,结构性、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暴露出来。尤其是农村改革困境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破解,仅靠国家的扶贫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短期解渴,长期不可行。实际上,欠发达地区不仅缺乏资金、技术和政策的支持,在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干部群众相比,差距也很大。因此,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既要治标,更要治本,着力引导欠发达县域广大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挖掘比较优势,选择适合本县发展的正确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有680个欠发达县,占全国县总数的35%。只有这些县逐步跟上甚至超过全国的发展步伐,县域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大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新成效,新型城镇化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近年来,经济学界对欠发达县域经济研究有所增多,但总量依然较少,重视程度仍显不够,还需要围绕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进行更加深入、务实的研究。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没有包治百病的良方,也不能照抄照搬某种模式,应该在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应该用统筹的方法,统揽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统揽城镇和乡村,统揽国有和民营经济,统揽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等诸方面因素,研究和参照较为成功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符合本县域实际的发展战略和道路。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典型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以及文献研究等方法,系统地研究县域经济的基本理论,系统地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地阐述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原因,系统地比较欠发达县域与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对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揭示了这些典型县域的发展思路、政策措施和经验启示。此外,本文对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归纳出这些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道路、特点及经验教训。最后,结合国内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的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取得的经验,探究我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形成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这些对策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可参考性,具体而言包括七条: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确立合理的经济布局,完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深化行政、财政、金融体制以及科研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优化产业结构,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强调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特色化为核心,以发展民营企业为新的增长点。三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工业化发展进程。坚持工业化导向,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做大龙头企业,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盘活存量拓展空间,引进增量促进发展。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强调要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重视品牌建设,用产业化思路经营特色农业。五是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要注重城市群和大中小城市的均衡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农民自觉融入城镇,实现人的城镇化。指出要建设低碳绿色环保城镇,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支持和引导要素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加快发展县域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高标准规划城镇内外交通网络,积极推进土地和户籍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六是强调欠发达地区要用好后发优势,利用土地和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价值洼地效应,吸引外来投资;引进高科技企业,实现反梯度发展。七是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补偿和投融资机制,征收环境保护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青山、绿水和蓝天,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黄先耀[3](2003)在《初级市场的形成与农村社会变迁 ——一个公路交通扶贫项目的社会学分析》文中提出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由于人们直接观察到的公路修通以后,大多数地区经济社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社会上就出现了“要致富,先修路。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高速公路快富”的口号。但现实情况是,有的地区路通了就富了,而有的地区虽然交通条件改善了,当地经济社会状况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那么,某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交通条件改善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这正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一是交通条件的改善与某一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众富裕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二者之间要通过另一个中介因素(初级市场)起作用;二是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交易网络和市场的形成,而市场的真正形成还要取决于买卖双方都有可供交易的物品而且交易水平相当。当这两方面的条件都具备时,一个自发的市场就形成了。根据市场经济的原理,平等交易的完成必将促使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村庄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事了;三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农村初级市场的形成,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迁。农村社会变迁主要表现在农民就业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以及社会整合方式的转变。具体地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初级市场的形成,使村民实现了由农民向工商户的转变,这种转变相应地改变了村民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又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们的日常人际交往、处世的态度、生育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社会整合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往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社区成员关系,出现了重新整合的趋势,在这种整合过程中,理性的经济计算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论述课题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基本假设;第二章是有关的理论综述与研究现状;第三章(一个初级市场的形成)、第四章(一群农民的新生活)、第五章(一个传统村庄的再组织)、第六章(一场尚未了解的官司)、第七章(村庄的开放与封闭)写的都是由于通了公路、实施了旅游开发,重渡沟村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第八章中国农民、农村的走向,是由点到面,通过重渡沟村的变化看全国,通过公路交通扶贫看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走向。
王学武,杜宏保[4](2002)在《乡镇政府如何在农民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来自栾川县潭头镇石坷村的调查报告》文中认为山区农民长期不能致富 ,除其自然条件恶劣外 ,乡镇政府职能没有转到市场轨道上来 ,决策不科学是重要原因。乡镇政府必须转换作风和职能、转变观念强化服务、建设好村两委班子 ,在农民致富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乡镇政府如何在农民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来自栾川县潭头镇石坷村的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乡镇政府如何在农民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来自栾川县潭头镇石坷村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界定 |
2.1.1 贫困地区 |
2.1.2 乡村振兴战略 |
2.2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 |
2.2.2 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三农”思想 |
2.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 |
2.3 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
2.3.1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
2.3.2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 |
2.3.3 补齐“四化”同步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 |
第3章 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后发优势 |
3.1 自然资源储量大 |
3.1.1 农业资源 |
3.1.2 矿产资源 |
3.2 旅游资源丰富 |
3.2.1 自然风景型资源 |
3.2.2 人文景观型资源 |
3.3 政策倾斜优势 |
3.3.1 土地政策支持 |
3.3.2 资金政策支持 |
第4章 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后发劣势与成因的实证分析 |
4.1 调查村概况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 |
4.1.1 调查村概况 |
4.1.2 调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 |
4.2 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后发劣势 |
4.2.1 扶贫产业转型升级困难 |
4.2.2 贫困村生态污染较突出 |
4.2.3 内生动力难以有效激发 |
4.2.4 乡村治理协调性不理想 |
4.3 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后发劣势的成因 |
4.3.1 城乡资源禀赋存在差距 |
4.3.2 对生态发展的重视不够 |
4.3.3 文化教育水平长期落后 |
4.3.4 党政部门管理效率不高 |
第5章 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 |
5.1 优化产业发展条件确保稳定脱贫 |
5.1.1 改善基础设施水平筑牢发展根基 |
5.1.2 打造一支本土化的专业人才队伍 |
5.1.3 盘活优势资源以发挥乡村新动能 |
5.2 通过改善乡村环境留住人们的乡愁 |
5.2.1 在顶层设计中注重发挥乡村本色 |
5.2.2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改善人居环境 |
5.2.3 借鉴中外经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
5.3 提升文化教育水平建设文明乡村 |
5.3.1 增强基础教育水平厚植文化建设土壤 |
5.3.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
5.3.3 以文化供给侧改革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
5.4 以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
5.4.1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 |
5.4.2 加强党员学习能力克服本领恐慌 |
5.4.3 提升党政部门间协同配合效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外研究综述 |
一、区域经济理论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三、经济增长理论 |
四、产业发展理论 |
五、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理论 |
第三节 国内研究综述 |
一、科学发展观 |
二、区域经济的研究与发展 |
三、县域经济的研究与发展 |
四、欠发达县域经济的研究和发展 |
第四节 研究的框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框架和内容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县域经济概述 |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概念和重要地位 |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 |
二、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 |
第二节 县域经济的性质和特征 |
一、县域经济的性质 |
二、县域经济的特征 |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
一、高端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二、高品质的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三、高质量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
第三章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一节 经济因素 |
一、经济体制因素 |
二、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因素 |
三、投资与经济发展因素 |
四、市场因素 |
第二节 政治因素 |
一、执政能力 |
二、管理适度 |
三、政治清明 |
四、加强监督 |
第三节 文化因素 |
一、县域文化的内容 |
二、县域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三、县域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四、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
第四节 社会因素 |
一、人口因素 |
二、教育和人才因素 |
三、社会保障因素 |
四、社会稳定因素 |
第五节 科技因素 |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
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
第四章 欠发达县域经济基本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
第一节 欠发达县域经济基本特征 |
一、基础条件较差 |
二、公共设施落后 |
三、主导产业缺乏 |
四、农业经济明显 |
五、劳动力素质低 |
第二节 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环境建设滞后,竞争能力不强 |
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 |
三、经济发展水平低,县域财政增收乏力 |
四、民营经济弱小,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
第三节 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
一、思想观念落后 |
二、经济基础薄弱 |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
四、城镇化水平不高 |
五、区域内融资较难 |
六、教育科技水平落后 |
第五章 欠发达县域与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 |
第一节 欠发达县域与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比较 |
一、县域基本竞争力差距 |
二、东部、中部和西部县域发展竞争力差距 |
三、县域经济市场化差距 |
四、县域经济工业化差距 |
五、县域居民人均收入差距 |
六、县域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 |
七、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差距 |
第二节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
一、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 |
二、影响生产要素投入的因素 |
三、历史文化因素 |
第六章 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第一节 工业主导的陕西兴平模式 |
一、兴平工业发展优势 |
二、兴平工业发展思路 |
三、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实现兴平工业跨越发展 |
四、兴平模式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五、对兴平工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
第二节 农业主导的福建安溪和山东寿光模式 |
一、安溪、寿光以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县域经济 |
二、发展特色农业对于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 |
三、选择和发展特色农业的具体做法 |
四、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启示 |
第三节 贸易主导的黑龙江绥芬河模式 |
一、绥芬河市基本情况 |
二、对外贸易对绥芬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三、绥芬河市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
四、绥芬河市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
第四节 旅游主导的河南栾川模式 |
一、栾川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二、“栾川模式”的形成与内涵 |
三、建设中国旅游强县和“栾川模式”分析 |
四、以旅游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
五、“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
第五节 服务业主导的湖南津市模式 |
一、津市基本情况 |
二、发展服务业势在必行 |
三、选准切入点,发展服务业 |
四、强化保障,加快服务业发展 |
五、津市服务业发展的成效 |
第七章 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模式及其借鉴 |
第一节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
一、日本“造村运动”模式 |
二、韩国“新村运动”模式 |
三、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
四、法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
五、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启示 |
第二节 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模式 |
一、日本城市化发展模式 |
二、韩国城市化发展模式 |
三、美国城市化发展模式 |
四、法国城市化发展模式 |
五、发达国家城市化道路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
第八章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
第一节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
一、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
二、深化行政改革,提高行政效能 |
三、加强基础工作,服务县域经济 |
四、深化科研体系改革,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 |
五、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优化人才资源结构 |
第二节 优化县域产业结构,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
一、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 |
二、以发展特色化为核心 |
三、以发展民营企业为新增长点 |
第三节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工业化发展进程 |
一、坚持工业化导向 |
二、推进工业化的主要措施 |
三、盘活存量拓展空间,引进增量促进发展 |
第四节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
一、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 |
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
三、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 |
四、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五、加强品牌建设,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业 |
六、做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 |
第五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繁荣发展县域经济 |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三、建设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 |
第六节 把握后发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
一、用好土地资源丰富优势,为县域经济提供发展空问 |
二、发挥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 |
三、发挥价值洼地效应,吸引外来投资 |
四、引入高科技企业,实现反梯度发展 |
第七节 发展生态经济,实现持续发展 |
一、发展生态经济 |
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
三、建立生态投融资机制 |
四、征收环境保护税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中文部分 |
英文部分 |
博士生学习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3)初级市场的形成与农村社会变迁 ——一个公路交通扶贫项目的社会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论 问题的提出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
(一) 现实意义 |
(二) 理论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 观察法 |
(二) 访谈法 |
(三) 资料收集法 |
(四) 比较法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说明 |
(一) 为什么要选择村庄为基本研究对象 |
(二) 为什么要选择重渡沟村进行研究 |
第四节 论文的基本假设 |
(一) 假设之一 |
(二) 假设之二 |
第二章 理论综述与研究现状 |
第一节 研究的基点与方向 |
(一) 关于反贫困的理论研究 |
(二) 关于农村社会变迁与国家关系的理论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简述 |
第三章 一个初级市场的形成 |
第一节 重渡沟村总体情况 |
(一) 重渡沟村 |
(二) 重渡沟村的环境 |
(三) 重渡沟村的历史 |
第二节 交通扶贫与非农经济的兴起 |
(一) 路通了--交通扶贫的实施状况 |
(二) 游客来了--旅游资源开发 |
(三) 市场活了--从自给走向交换 |
(四) 地不种了--从自耕农走向工商户 |
第四章 一群农民的新生活 |
第一节 “冬天也不能闲着” |
第二节 “村里又要唱大戏” |
(一) 重渡沟村的文娱活动 |
(二) 重渡沟村的教堂 |
(三) 重渡沟村的教育 |
第三节 “儿子的事我不管” |
(一) 婚恋观 |
(二) 就业观 |
(三) 家庭观 |
第五章 一个传统村庄的再组织(社会结构变迁分析) |
第一节 重渡沟村的主要家庭类型 |
(一) 经济精英的家庭 |
(二) 政治精英的家庭 |
(三) 多数家庭类型 |
(四) 较差的家庭 |
第二节 村庄联系的纽带 |
(一) 家庭和村落文化生活 |
(二) 亲族网络 |
(三) 地缘经济 |
(四) 朋友的选择 |
(五) 新的纯经济往来型关系 |
第三节 一个村庄的初步分化 |
第四节 部分农民的边缘化 |
第六章 一场尚未了解的官司 |
第一节 村庄治理:现实与理论 |
第二节 村民告村长 |
(一) “凭什么旅游公司拿大头” |
(二) 村干部应当替谁说话 |
(三) 官司始末 |
第三节 村庄开始有诉讼 |
第四节 村民为何告村官 |
(一) 农民告状和上访的理由 |
(二) 村干部的身份冲突与立场 |
(三) 农村有民主吗? |
第七章 村庄的开放与封闭 |
第一节 来来往往的人群 |
(一) 就业型外来户的生活状况 |
(二) 投资型外来户的生活状况 |
第二节 进进出出的资金 |
(一) 流入资金 |
(二) 流出资金 |
第八章 中国农民、农村的走向 |
第一节 重渡沟村的未来及忧患 |
(一) 重渡沟村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 |
(二) 家庭旅馆的盲目发展 |
(三)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
(四) 家庭旅馆的管理 |
(五) 尚未了结的官司 |
(六) 发展前景展望 |
第二节 对我国扶贫政策的反思 |
第三节 来自重渡沟村的启示 |
(一) 农民能靠农业致富吗 |
(二) 重渡沟村的经验有普遍意义吗 |
(三) 农民能组织起来吗 |
附记: 一个用于比较的个案 |
附件: 重渡沟村调查提纲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乡镇政府如何在农民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来自栾川县潭头镇石坷村的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D]. 王雨. 湖南大学, 2019(07)
- [2]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周维现. 武汉大学, 2013(10)
- [3]初级市场的形成与农村社会变迁 ——一个公路交通扶贫项目的社会学分析[D]. 黄先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03)
- [4]乡镇政府如何在农民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来自栾川县潭头镇石坷村的调查报告[J]. 王学武,杜宏保.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