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论文文献综述)
丁小红[1](2021)在《日本对非教育援助政策的演变研究(1954-2015)》文中研究表明
苗得阳[2](2021)在《21世纪以来日本的多边援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边援助指的是多边机构利用成员国的捐款、认缴的股本、优惠贷款及在国际资金市场借款或业务收益等,按照它们制定的援助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援助。多边援助在国际援助和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独特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就已经开始从借款国转变为重要的捐款国,多边援助历史悠久。而日本作为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多边援助贡献突出,在多边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下的发展合作委员会等多边组织中,日本均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日本管理理念和机制成熟。日本依赖和重视经济援助这一政策工具,经济援助在对外政策中占据较高的地位。2015年2月修订的《发展合作宪章》为当今日本多边援助的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指导。在管理机构中,日本外务省担任中心协调的角色,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承担着援助实施、评估与合作的工作,除此以外高校、民营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也扮演着积极合作的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以分析日本多边援助的历史、特点。日本的多边援助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从日本近几年多边援助和双边援助的情况来看,多边援助总额总体来说稳中有升。多边援助资金主要流向联合国机构或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以及地区发展银行这三大类多边组织。接收到来自日本的多双边援助最多的三个地区为中南亚地区、中东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地区。日本的多边援助领域则主要集中在人道主义和政府与公民社会援助。本文最后利用日本多边援助的评估体系进行案例分析,从政策的相关性,结果的有效性和过程的适当性三个维度对日本对联合国人的安全信托基金进行多边援助进行评估,证明文章观点并得出普适性的建议和结论,以此对日本多边援助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分析。最终本文得出结论,日本的多边援助历史悠久,援助总额高,援助管理机制几经改革日趋完善,可以保证决策的有效落实。日本多边援助受到政治和公众的影响较大,战略定位之一是提高国际影响力和提升国际形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援助的中长期目标不清晰,有效性和影响力仍需提升,同时需要根据日本外交政策的战略意图更加明确对国际组织多边援助的目标,向国民澄清和解释政策含义以及多边援助的必要性。
李燕玉[3](2020)在《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资源形势的不断变化,世界各国围绕着全球资源控制权进行着激烈博弈,部分国家则制定实施了相应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战后,日本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资源供求形势的不断变化,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及配套措施体系,在高效开发利用海外资源的过程中成效显着。在政府、独立行政法人机构、企业三方组成的良性互动机制下,日本政府主导的海外资源开发支援体系发挥着对内稳定资源供给、保证资源安全,对外增强日本资源开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这对于中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近年来,中国资源开发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以石油、天然气为主,逐步扩展到了煤炭、电力、风能、生物质燃料、核能、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国家恶意狙击、资源民族主义影响以及国际资源市场剧烈波动的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特点鲜明、成效显着的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际投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外交理论、国际地缘政治理论为支撑,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背景、特征、实施过程及体系构成,重点研究了日本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组织、经济、外交、技术等措施,并通过评价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措施的成效,总结其经验,并对我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简要回顾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形成历程,系统梳理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现状及战略体系实施现状,分析得出,日本获取海外资源的形式从单纯购买,逐渐转变为融资开发、合作开发及自主开发,且自主开发比率在不断上升,在战略布局上通过几十年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动和政策演变,已经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海外资源布局,其海外资源的开发和并购遍布世界各大洲。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体系经过形成、确立、完善阶段,目前已形成扶持领域全面无缝隙、扶持力度强;政府引领、行政法人协调、企业组织实施,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资源外交全方位的战略体系特点。(2)重点探讨了日本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分析得出,作为组织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加强各参与机构的内部协作;作为经济措施,具体包括实施海外资源基地补贴政策、建立海外资源风险勘查补助金制度等财政援助措施,投融资、债务担保等金融援助措施,实施备用金制度、税费特别扣减制度、税收抵免制度、资源开发亏损准备金制度等税收援助措施,以及设立资源能源综合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保险援助措施;作为外交措施,包括推行综合性、多层次性资源外交策略,实施发挥技术、产业优势的资源外交策略,以及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加强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作为技术措施,包括针对不同资源改良和提高开发技术,对资源开发作业现场进行技术援助,实施技术支持与咨询及技术人才培养,向资源国提供技术援助,以及大力支持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3)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理性评估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推进措施的成效,研究证明,推进措施的有效实施拓宽了海外资源开发范围、提升了资源自主开发比率、增加了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项目与权益。在提高资源开发效率方面,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得出的结果是,在总效率分析上,1995、2005、2012这三个年份效率最高,此外,从2013年到2018年也体现出规模报酬递增,说明资源产出的增加比例是大于政府的投入增加比例,即政府的政策措施达到了提高资源开发效率的效果,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中也可以发现除了2016年之外,其它年份都表现出较高水平。(4)借鉴日本海外资源战略推进措施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海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建议。建立一套包括政府、独立行政法人机构、企业三方有效联动的海外资源开发国际化战略体系,以政府牵头做好开发前期合作关系的确立,做好人力资本、技术安全、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政策保障;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海外资源开发活动,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除产业链上的行政垄断现象,加速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资源开发企业的公关能力建设,加强与资源国的深度合作,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做好长期、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黄浩[4](2020)在《日本对外援助政策及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援助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手段,在推动援助国外交关系发展、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提升本国国际声誉和实施全球战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作为二战后新兴的援助国家,业已成为世界主要援助国之一,积累了大量的对外援助经验,其对外援助政策和管理体系经过多次改革也日渐成熟。中国与其同处东亚,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援助对象国的选择和援助领域的覆盖也有很大相似性。因此,研究日本对外援助政策变革及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可为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制定的规范化、援外管理体系建设的科学化提供借鉴。本文首先以时间为主线,对战后日本对外援助及其管理体系的演进进行综述,主要分为制度化时期、多样化时期和政治化时期等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以《发展合作大纲》作为援外纲领性文件,一方面规定了对外援助的目标和优先领域,为各部门执行援外项目规定了明确的政策性原则。另一方面,大纲明确了以外务省为协调核心、国际协力机构为执行核心、其他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工作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日本外务省发挥中心协调作用,以加强政府有关涉援部门的合作效率。国际协力机构则承担援助执行;效果评估;与高校、民营企业、非政府组织等机构的合作等工作。日本现行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有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首先,一套“金字塔式”的政策框架使各部门分工明确,援助效率大大提高;其次,援助项目及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助于让国内民众和其他国家正确、客观地了解到本国的对外援助;再次,政府在对外援助中可以扮演“搭桥者”角色,为民营经济“走出去”提供平台和契机,让援外工作受益群体更为广泛;最后,高等院校拥有大量智力和科研资源,可在塑造援助国国家形象、提升在受援国基层影响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常婷婷[5](2020)在《新世纪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研究》文中指出东南亚是日本国家战略布局和实施的关键地区之一,其在日本对外政策构想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且被长期高度重视。由此,东南亚地区被日本视为战略“后院”。二战后,日本凭借“赔偿即投资”的理念、“雁阵”发展模式等政策举措,一跃实现了本国经济的复兴和起飞,继而为其追求“政治大国”目标、寻求安保领域新突破等,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可以说,东南亚地区在日本国家战略布局和实施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在日本海外利益维护政策中占有不容小觑的战略位置。冷战结束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接连打击,日本经济社会发展饱受冲击,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所折损。新世纪以来尤其是“9·11事件”后,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变化趋于微妙和复杂。加之域内外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美国加速回归亚太地区的战略举动、周边国家的群体性发展态势,使日本在周边地区及全球事务处理上的主导权和影响力相对缩小,其海外利益维护领域的挑战性随之增多、压力有所增大。这一点,在东南亚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明显。在东南亚地区,日本的海外利益可以划分为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和文化利益。总体来看,日本在该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且呈“同心圆”式排布,大致经历了经济上的“一枝独秀”、经济政治的“并驾齐驱”、经济政治安全“三足鼎立”的发展过程。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经营初期,其以经济赔偿交涉为中心、经济援助为途径,进而形成“赔偿—援助—投资”相循环的发展体系。伴随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关系的加强和深化,双方互动扩大到政治合作领域。以“福田主义”(1976)为标志,坚持平等发展与合作立场,通过参与地区事务、扩大本国的政治存在、坚定东南亚地区在日本战略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成为日本长期奉行的政策路线方针,使得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更趋广泛和全面,随之而来的海外利益维护需求也不断增多。新世纪以来,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更趋复杂、全面和多样,其以日美同盟为基轴、法律和制度为基础、开发合作为辅助、安全保障为拓展、夯实民意为后备的多领域共同协作政策方针,得以明确和被清晰地贯彻下来。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呈现三大特点:在地区主导权上“从追随转向引领”,在经济合作上“由低调转向主动”,在重点领域上“从经济转向安全”。日本在该地区的长期投入,使其拥有众多的双边或区域性制度合作平台、成熟的政府开发援助体系、域内较好的民意基础等优势资源。不过,由于日本经济发展驱动力不足、海外安保维护受限较多,加之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和强化、中国影响力的增强、印度的“战略东进”政策、澳大利亚的“北上”策略、东南亚地缘安全与投资环境的波动等因素的复合影响,使其新时期实施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政策受到不少限制。日美同盟对日本战略独立性的长期牵制作用,也使日本“分而治之”的地区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东盟一体性,由此增加了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政策实施的难度和不确定性。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及模式,对新时期中国维护和增进海外利益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近年来,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落实,中国海外利益拓展和维护进入新阶段。中国在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进程中,要优先确保“五通”的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准落实,要战略规划和构建制度基准、权力外溢、软实力支撑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
白瑞[6](2020)在《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政府开发援助研究(1958—1997)》文中研究指明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政府开发援助源于日本战后赔偿。自1958年日本与印尼建交,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对印尼的援助历经从“赔偿支付”到“经济合作”、从“援助者”到“心心相印”的伙伴关系、从经援外交到经济援助政治化的变化过程。通过日本对印尼援助的阶段性分析可知,日本对印尼援助政策演变的内在逻辑:在国内外环境相互作用下,日本的国家利益、战略目标及实施路径会发生相应的调整。日本的援助主要以日元贷款为主、无偿赠与及技术合作为辅。为更好地分析日本对印尼政府开发援助的实施及成效,文中特以日本对印尼援建的大型基础设施雷农发电厂为例,进行详细论述。事实证明,援助对于日印尼双方来说皆收益颇丰。日本的各项援助不仅为印尼未来30年的“新秩序”奠定基础,也改善了日本在印尼的国家形象,为日本谋求“正常化”国家诉求赢得支持。日本对印尼的援助受日本、印尼及美国因素的影响,且从注重日本自身经济利益,转向促进印尼社会各领域的均衡发展。双方逐步从传统的援助国——受援国关系向平等、互惠的发展伙伴关系范式转变。日本对印尼的援助以利己优先,本质上是为国家利益服务。
彭慧[7](2020)在《日本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协力机构的合作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日本的对外援助活动主要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展开,政府层面主要通过政府开发援助来实现,隶属于日本外务省的国际协力机构(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以下简称JICA)是日本海外援助活动的重要实施机构。民间层面的援助则以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以下简称NGO)为代表,其它还包括个人、企业、宗教团体等组织团体。上世纪90年代,日本NGO迅速发展,其影响力逐渐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以1997年的“开发福利支援事业”为开端,NGO与JICA之间正式展开了合作。通过十几年的努力,JICA与NGO之间最终建立了以“NGO-JICA协议会”为核心的对话机制、以“能力建设和平台支持”为核心的支援机制、以“草根技术协力事业”为核心的合作机制,这三大支柱共同构建了JICA与NGO之间全方位、多层次的“对话·支援·合作”的互动合作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参与国际援助事业的能力及意愿也发生了变化,而我国NGO也应当“走出去”参与到国际援助事业之中。本文通过对日本NGO与JICA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介绍双方合作产生的原因、背景及其发展历程,从对话、支援、合作三个方面对合作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并总结出日本NGO与JICA合作模式的经验。在了解我国NGO参与援助事业的现状之后,就日本方面的经验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刘洪钟,丁文喻[8](2019)在《中日在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竞争与合作》文中认为近年来,中日两国围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展开激烈竞争,双方都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代价。文章分析表明,两国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在政策背景、战略布局及投资主体等方面存在差异,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竞争优势,但如果双方能够把握机遇,充分挖掘双方巨大的合作潜力,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将最终实现双赢乃至多赢。两国应该把握机遇,化竞争为合作。
赵海清[9](2018)在《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1952-2017)》文中认为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和约》生效,日本独立,经济外交在日本外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1950年代起日本就开始了对印度的经济外交,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为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的第一个高潮期,两国关系得到加强。此后两国的经济外交和经济关系缓慢发展,到1980年代日本加强了和印度的关系,经济外交出现第二个高潮。1990年代初中期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关系平稳发展。1998年印度核试验,引发日本制裁,这一阶段成为日印关系的低潮,也是经济外交的低潮。直到21世纪初开始,日本重新审视与印度的关系,对印度展开了全面、密集的经济外交,强度越来越大,从而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日印关系格外显眼。本文通过对“日本对印度政府开发援助(ODA)”、“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FDI)”、“日印贸易关系”、“日印首脑经济外交”四个变量和“日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的考察来分析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强度变化,验证“日本加强了对印度经济外交”的假设。印度从一个不太为日本经济外交重视的发展中国家成为本世纪日本经济外交最重视的发展中国家,本文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的大国战略重心转变造成的。本文认为日本的大国战略可以大体分为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安保大国三个阶段。日本把“入常”作为成为政治大国的捷径,依靠经济外交拉紧印度,谋求联合“入常”。日本在其大国战略实现过程中,还形成了一系列支撑其成立的子战略,包括安保战略、经济发展、“入常”目标、价值观外交、制衡中国考虑以及地缘政治考量等,这些都促成了日本对印度态度的转变,同时也成为日本加强对印度经济外交的动因。本文最后评价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对日印关系进行展望,对中印日关系进行预测。
杨惠,邓荣秀[10](2017)在《日本对非投资的现状、特点及与中国之比较》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日本政府意识到非洲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对于日本的重要性,加大了对非政策调整力度,加快了与非洲经济合作的步伐。2016年8月,日本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第六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标志着日本对非政策由援助为主转向以贸易投资为主,并具有明显的对冲中国在非影响力的意图。本文分析、总结了日本对非投资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中日两国在非投资的情况进行比较。
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论文提纲范文)
(2)21世纪以来日本的多边援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一章 国际多边援助概述 |
第一节 多边援助的概念 |
第二节 多边援助的优势 |
第三节 多边援助的现状和趋势 |
第二章 日本的多边援助历史演变 |
第一节 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历史 |
第二节 日本多边援助的发展演变 |
一、从多边组织视角梳理日本多边援助发展演变 |
二、日本多边援助政策和管理改革历史 |
第三章 21世纪日本多边援助现状 |
第一节 多边援助构成及总额 |
第二节 多边援助渠道及合作多边组织概况 |
第三节 多边援助重点地区和领域 |
第四章 日本多边援助的管理理念和机制 |
第一节 日本发展援助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第二节 日本多边援助管理现状及特点 |
第三节 日本多边援助中的参与主体 |
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
二、与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合作 |
三、与民间社会的合作 |
四、与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的合作 |
第四节 日本多边援助评估机制 |
第五章 日本对联合国人的安全信托基金多边援助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日本多边援助与联合国人的安全信托基金 |
一、“人的安全”与日本政策 |
二、联合国人的安全信托基金与日本多边援助 |
第二节 案例评估结果 |
一、政策相关性 |
二、结果有效性 |
三、过程适当性 |
第三节 建议和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3)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基本内容和框架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1.5.2 主要不足 |
第2章 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一般分析和理论基础 |
2.1 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一般分析 |
2.1.1 资源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
2.1.2 海外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及形式 |
2.1.3 资源外交的概念界定 |
2.2 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 |
2.2.2 国际投资理论 |
2.2.3 资源外交理论 |
2.2.4 国际地缘政治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背景及海外资源开发现状 |
3.1 日本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背景 |
3.1.1 对海外资源依赖度不断加大 |
3.1.2 海外资源开发面临新的挑战 |
3.2 战后日本海外资源开发现状 |
3.2.1 战后30年海外资源开发情况 |
3.2.2 20世纪90年代之后海外资源开发现状 |
3.3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布局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确立及实施现状 |
4.1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4.1.1 1950~1960年代:探索阶段 |
4.1.2 1970~1980年代:初步形成阶段 |
4.1.3 1990年代:确立阶段 |
4.1.4 21世纪后:完善阶段 |
4.2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体系的特点 |
4.2.1 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体系 |
4.2.2 政府、独立行政法人机构和企业三者良性互动体系 |
4.2.3 全方位资源外交体系 |
4.3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现状 |
4.3.1 在中东地区的实施现状 |
4.3.2 在非洲地区的实施现状 |
4.3.3 在其他地区的实施现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组织措施 |
5.1 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 |
5.1.1 领导机构 |
5.1.2 服务机构 |
5.1.3 推进机构 |
5.1.4 执行机构 |
5.2 加强各职能机构的内部协作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经济措施 |
6.1 财政政策措施 |
6.1.1 实施海外资源基地补贴政策 |
6.1.2 建立海外资源风险勘查补助金制度 |
6.2 金融政策措施 |
6.2.1 金融政策的具体内容 |
6.2.2 金融政策的具体成果 |
6.3 税收政策措施 |
6.3.1 实施备用金制度 |
6.3.2 实施税费特殊减免制度 |
6.3.3 实施税费抵扣制度 |
6.3.4 实施资源开发亏损准备金制度 |
6.4 保险政策措施 |
6.4.1 设立海外事业资金贷款保险 |
6.4.2 设立海外投资保险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外交措施 |
7.1 推行综合性、多层次性资源外交策略 |
7.1.1 以加强高层往来为引领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
7.1.2 以技术资金援助为手段树立良好国家友好形象 |
7.1.3 积极利用国际合作平台拓展开发空间 |
7.2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外交措施的效果 |
7.2.1 中东地区资源开放程度及合作模式 |
7.2.2 日本在中东地区的资源外交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技术措施 |
8.1 针对不同资源改良和提高开发技术 |
8.1.1 石油天然气资源 |
8.1.2 金属矿产资源 |
8.2 对资源开发作业现场进行技术援助 |
8.2.1 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作业现场 |
8.2.2 金属矿物资源开发作业现场 |
8.2.3 煤炭资源开发作业现场 |
8.3 技术支持及国内技术人才培养 |
8.3.1 技术支持 |
8.3.2 开放技术中心实验室 |
8.3.3 国内技术人才培养 |
8.4 向资源国提供技术援助与人才培养 |
8.4.1 提供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 |
8.4.2 实施技术转移 |
8.4.3 举办产油气国技术人员研修 |
8.4.4 向资源国提供资源信息 |
8.4.5 提供专门面向海外的技术教材 |
8.5 大力支持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
8.5.1 采取节能激励政策 |
8.5.2 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 |
8.5.3 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推进措施的成效 |
9.1 资源开发权益方面的成效 |
9.1.1 拓宽了海外资源开发范围 |
9.1.2 提高了资源自主开发比率 |
9.1.3 增加了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项目与权益 |
9.2 资源开发效率方面的成效 |
9.2.1 模型与方法介绍 |
9.2.2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收集 |
9.2.3 结论与分析 |
9.3 本章小结 |
第10章 日本推进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
10.1 日本推进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经验教训 |
10.1.1 经验 |
10.1.2 教训 |
10.2 中国海外资源开发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
10.2.1 中国海外资源开发实施现状 |
10.2.2 中国海外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
10.3 积极推进中国海外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
10.3.1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
10.3.2 行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
10.3.3 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
10.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日本对外援助政策及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对外援助含义 |
一、对外援助的定义 |
二、对外援助的经济学内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针对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的研究 |
二、针对中国援外管理体系的研究 |
三、针对日本对外援助政策及管理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二章 日本对外援助政策及管理体系的演进 |
第一节 1954至1973 年:起步与制度化时期 |
第二节 1973至1989 年:扩张与多样化时期 |
第三节 1989至2003 年:转型与政治化时期 |
第四节 2003 年至今:经济与政治并重期 |
第三章 日本现行对外援助政策体系 |
第一节 修订援助大纲的背景 |
一、对外依赖度不断走高 |
二、非传统安全威胁加剧 |
三、国内援外反对声渐高 |
第二节 援助政策框架 |
第三节 援助目标设定 |
第四节 优先援助领域 |
一、通过“高质量增长”实现减贫 |
二、通过“民主法治”建设和平 |
三、通过“人的发展”应对全球性问题 |
第四章 援助核心管理机构——国际协力机构 |
第一节 国际协力机构的职能与性质 |
一、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分类 |
二、国际协力机构的职能与性质 |
第二节 国际协力机构的援助类别及流程 |
一、国际协力机构的援助类别 |
二、国际协力机构的援助流程 |
第三节 国际协力机构的援助项目评估 |
一、评估标准 |
二、评估程序 |
三、评估体系的特点及改进 |
第四节 国际协力机构的援助信息公开 |
第五节 国际协力机构与国内非政府机构的合作 |
一、与民营企业的合作 |
二、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
三、与高等院校的合作 |
第五章 日本对外援助政策及管理体系优势和启示 |
第一节 管理体系清晰,原则目标明确 |
第二节 合作项目公开,信息高度透明 |
第三节 助力双边民企,开发国外市场 |
第四节 鼓励高校参与,加强智力援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新世纪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东南亚在日本海外利益维护政策中的战略地位 |
一、东南亚在日本海外利益维护政策中的战略价值 |
(一)“后备型”战略储备:开拓海外市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二)“跳板型”战略支点:由“经济大国”转向“国际国家” |
(三)“制衡型”战略定位:平衡域内新兴国家的发展和崛起 |
二、东南亚在日本海外利益维护政策中的经济地位 |
(一)“赔偿—援助—开发合作”构筑的庞大基础 |
(二)增长迅速和颇高依存度的互补性贸易关系 |
(三)扩大经济战略纵深,推进东南亚方向投资 |
三、东南亚在日本海外利益维护政策中的安全地位 |
(一)东南亚在日本航路与资源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
(二)东南亚在日本海外基础利益与安全中的价值 |
第二章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框架与手段 |
一、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构想 |
(一)政治安全层面 |
(二)经济贸易层面 |
(三)社会文化层面 |
二、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资源 |
(一)政治资源 |
(二)经济资源 |
(三)软实力资源 |
三、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目标 |
(一)政治目标 |
(二)经济目标 |
(三)安全目标 |
四、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手段 |
(一)政治手段 |
(二)经济手段 |
(三)公共外交手段 |
第三章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政策面临的挑战 |
一、内部问题层面 |
(一)日本国内经济发展驱动力不足 |
(二)日本在海外安保维护上的限制 |
二、地区格局层面 |
(一)域内新兴力量崛起的冲击波 |
(二)域外新兴经济体的赶超压力 |
(三)地缘安全因素新变化的影响 |
三、日企主体层面 |
(一)日企在东南亚地区的撤资率 |
(二)日企对东南亚国家风险评价 |
(三)日企对东南亚经营风险评价 |
第四章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政策实施的方针与重点 |
一、经济为中心:构筑相互依存的自由贸易网络 |
(一)积极构建并参与双边和区域性经济合作机制 |
(二)通过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环境改善 |
(三)加强域内合作保障日本资源安全与海路畅通 |
二、安全为扩展:确保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利益安全 |
(一)增进与东南亚国家间双边安全交流和合作 |
(二)加强国家间多边安全保障合作与对话机制 |
(三)法律与安全支持相结合维护海外基础利益 |
三、民意为基础:以“交流互动”促进国家间理解 |
(一)强化日本战略性海外公共外交活动 |
(二)深化日本与东南亚国家间文化交流 |
(三)扩大日本与东南亚国家间人员往来 |
四、日美同盟为基轴:步调一致借力维护日本海外利益 |
(一)日美同盟的新发展与彼此间共同利益诉求 |
(二)日美共同经济活动助推日本海外利益维护 |
(三)借力日美同盟升级,强化本地区安全合作 |
第五章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效果评价与启示 |
一、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政策变化的特点 |
(一)从追随到引领:推动构筑日本主导下的地区秩序 |
(二)从低调到主动:推动多边合作打造自由贸易旗手 |
(三)从经济到安全:推动由经济性转向政治性安全性 |
二、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政策的效果评价 |
(一)搭建制度性平台,形成规则性优势 |
(二)ODA对日本海外利益维护成效显着 |
(三)民意基础增进日本海外利益维护 |
三、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的经验启示 |
(一)弱化东盟一体性对日本海外利益维护的影响力 |
(二)调控日美同盟强化对日本海外利益维护的制约 |
四、新时期中国增进和维护海外利益的一些思考 |
(一)放射性:促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收获外溢效果 |
(二)标准性:确保“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高质量方向 |
(三)流畅性:加强合作保障“一带一路”海洋战略通道安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攻读期间科研成果概况 |
致谢 |
(6)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政府开发援助研究(1958—199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选题缘由及意义 |
2.研究综述 |
3.新意与不足 |
第1章 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政府开发援助的政策演变 |
1.1 从“战争赔偿”到“经济合作”(1958—1970) |
1.1.1 赔偿外交与日印尼经济关系重启 |
1.1.2 以“经济合作”代替“赔偿支付” |
1.2 从“援助者”到“心心相印”的伙伴关系(1970—1977) |
1.2.1 经济中心主义与东南亚反日运动的爆发 |
1.2.2 “福田主义”在印尼的应用 |
1.3 从经援外交到经济援助政治化的战略转变(1978—1997) |
1.3.1 从“经济安保”到“综合安保”的过渡 |
1.3.2 金融危机与日本对印尼援助政策的调整 |
第2章 日本对印尼政府开发援助的实施 |
2.1 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决策与实施体系 |
2.1.1 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理念 |
2.1.2 决策机制——四省厅体制 |
2.1.3 实施体系——进出口银行OECF JICA |
2.2 日本对印尼援助的主要形态 |
2.2.1 对经济基础设施的日元贷款 |
2.2.2 人道主义的无偿资金援助 |
2.2.3 授人以渔的技术援助 |
2.3 日本对印尼援助的实例:雷农发电厂项目 |
2.3.1 案例概况 |
2.3.2 实施过程 |
第3章 日本对印尼政府开发援助的绩效 |
3.1 日本的援助在印尼产生的成效 |
3.1.1 基础设施日臻健全 |
3.1.2 民生问题得到改善 |
3.1.3 日本援助的影响和溢出效应 |
3.2 日本援助印尼的对日效益分析 |
3.2.1 重建日本国家形象 |
3.2.2 巩固日美同盟 |
3.2.3 加速日本“正常国家”进程 |
3.3 日本对印尼政府开发援助存在的问题 |
3.3.1 过于强调“自助”及“申请”原则 |
3.3.2 印尼对日经济依赖 |
3.3.3 助长了印尼的腐败问题 |
第4章 日本对印尼政府开发援助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
4.1 日本对印尼政府开发援助的特征 |
4.1.1 日元贷款远超无偿赠与及技术合作 |
4.1.2 从重经济到经援政治化再到突出政治 |
4.1.3 援助项目的机制化与常态化 |
4.2 日本对印尼政府开发援助的影响因素 |
4.2.1 援助国日本因素 |
4.2.2 受援国印尼因素 |
4.2.3 美国因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日本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协力机构的合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由来 |
二、文献综述 |
三、文章结构及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意义 |
六、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日本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协力机构的概况辨析 |
第一节 日本非政府组织(NGO)的概况 |
第二节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的概况 |
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协力机构的互动关系及互补性分析 |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模式分析 |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协力机构的互补性及合作意义 |
第三章 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协力机构的主要合作模式 |
第一节 日本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协力机构合作的历史轨迹 |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协力机构的合作模式探究 |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协力机构合作模式的特点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第四章 合作所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
第一节 合作中所产生的问题 |
第二节 合作事业近年来的调整与强化 |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协力机构合作模式的经验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8)中日在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竞争与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中日在亚洲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历史与现状 |
(一) 日本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发展 |
(二) 中国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发展 |
(三) 中日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比较 |
三、中日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竞争 |
(一) 中日竞争优势的比较 |
1、中国的竞争优势。 |
2、日本的竞争优势。 |
(二) 中日竞争案例分析 |
1、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 |
2、印度的高铁项目。 |
3、泰国的铁路项目。 |
四、中日基础设施的合作潜力 |
五、总结 |
(9)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1952-2017)(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论文的结构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 |
五、论文的创新和难点 |
第一章 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概述 |
第一节 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概念 |
一、日本方面关于经济外交概念的提出和探讨 |
二、中国学者的研究 |
三、定义“经济外交” |
四、定义“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 |
第二节 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概述 |
一、日印关系的分期 |
二、日印经济外交的分期和分类 |
三、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发展概述 |
小结 |
第二章 日本对印度政府开发援助 |
第一节 日本对印度政府开发援助有关概念 |
一、政府开发援助(ODA)的概念 |
二、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资金的来源 |
三、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实施形式 |
四、日本政府开发援助预算组成 |
五、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历史轨迹 |
第二节 日本对印度政府开发援助发展历程 |
一、起步期——1950年代至1990年 |
二、发展期——1991-1998年 |
三、低谷期——1998-1999年 |
四、2000年以后的政府开发援助 |
第三节 日本对印度政府开发援助有关机制分析 |
一、日本对印度政府开发援助计划制定机制分析 |
二、日本对印度政府开发援助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机制 |
三、日本政府开发援助评价体系 |
第四节 21世纪日本对印度政府开发援助的特点 |
一、力度空前加强 |
二、与战略伙伴关系息息相关 |
三、注重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工程 |
四、成果显着 |
小结 |
第三章 日本对印度贸易 |
第一节 日本对印度贸易概述 |
一、日印贸易的“非对称相互依存关系” |
二、日本对印度贸易的整体情况 |
第二节 日印经济外交中的贸易外交 |
一、《日印和平条约》开启日印贸易 |
二、首脑外交增进日印贸易关系 |
三、互利互惠的贷款贸易 |
四、日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贸易的规定和影响 |
五、日本对印度的贸易中的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评价日本对印度的贸易 |
一、受政治关系影响 |
二、贸易关系互补性强 |
三、贸易总量相对较小 |
四、贸易潜力大 |
小结 |
第四章 日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
第一节 日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
一、日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前的准备 |
二、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质性谈判模式 |
三、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达成的主要成果 |
四、日印推进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的动因分析 |
第二节 日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效果分析 |
一、日本企业对日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利用 |
二、日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以后的日印经济关系 |
第三节 日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商业环境的改进机制 |
一、日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改进机制的组成部门 |
二、日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改进机制具体流程 |
小结 |
第五章 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 |
第一节 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概述 |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
二、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历程 |
第二节 日本企业在印度直接投资 |
一、日本企业在印度 |
二、近年日企在印度投资情况 |
第三节 影响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因素 |
一、印度外资政策直接影响日本对印度的直接投资 |
二、两国政治关系是影响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的重要基础因素 |
三、印度的经济表现及其潜力 |
小结 |
第六章 日印首脑经济外交 |
第一节 日印首脑经济外交第一次高潮 |
一、独立后日本的外交政策 |
二、战后印度对印日关系的处理 |
三、1957年至1961年间的日印首脑经济外交 |
第二节 日印首脑经济外交的第二次高潮 |
一、1980年代的日印首脑外交 |
二、1990年代初的日印首脑外交 |
第三节 日印首脑经济外交的第三次高潮 |
一、森喜朗“破冰之旅” |
二、小泉时期日印关系逐步升温 |
三、安倍高度重视日印关系 |
第四节 日印首脑经济外交特点 |
一、日印首脑经济外交形式多样 |
二、首相(总理)互访经济外交频度不断增加 |
三、日印首脑经济外交达成的成果显着 |
四、日印首脑经济外交通常都会伴随政治关系的提升 |
小结 |
第七章 日本加强对印度经济外交动因分析 |
第一节 日本的大国战略及其重心转变 |
一、以“经济大国战略”为主线的时期 |
二、向“政治大国战略”转变 |
三、日本的安全战略 |
四、近年来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军事动态 |
五、日本的大国战略下日本对印度的认识 |
第二节 服务日本国家安全战略 |
一、日本周边安全形势 |
二、日本《防卫计划大纲》中印度地位不断提升 |
三、日本《防卫计划大纲》中对中国的定位 |
四、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对印度和中国的认识 |
五、对日本安全战略的解读 |
六、日本ODA与安全保障政策 |
七、日本ODA大纲中印度的地位不断提升 |
八、安倍首相在安全上对印度的定位 |
九、不断深入的日印安全合作 |
第三节 发展经济动因 |
一、经济外交担当起了日印关系开路先锋的作用 |
二、借力经济外交日本开展对印度的贸易投资关系 |
三、印度经济的问题和潜力 |
四、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促使日本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的作用 |
第四节 “价值观外交” |
一、日本的“价值观外交” |
二、“价值观外交”在日本外交政策中的体现 |
三、在和印度的交往中日本注意强调“共同价值” |
四、“价值观外交”实行以来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的加强 |
五、评价和总结 |
第五节 “入常”的需要 |
一、日本“入常”的缘起 |
二、日本“入常”之路 |
三、日本“入常”与日印双边外交 |
四、日本与印度在G4框架下的合作 |
五、“入常”合作期间日本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外交 |
第六节 制衡中国考虑 |
一、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 |
二、当前日中间凸显的主要问题 |
三、中国崛起导致日本对华心态变化 |
四、中印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经济政治关系 |
五、日本制衡中国采取的措施 |
第七节 地缘政治考量 |
一、地缘政治相关概念 |
二、日本和印度的地缘政治环境 |
三、地缘政治与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 |
小结 |
第八章 评价日本对印度的经济外交 |
第一节 日本对印度的经济外交特点分析 |
一、服务于日本国家战略的宏观特点 |
二、经济外交微观方面的特点 |
第二节 日印经济外交效果评价 |
一、与经济外交相关达成的条约等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 |
二、政府开发援助成效显着 |
三、贸易投资关系发展较快 |
小结 |
第九章 对日印中关系预测 |
第一节 对日印关系的展望 |
一、经济外交将继续在日印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
二、日印战略关系将会在经济外交的基础上继续加深 |
三、在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上两国将进一步走近 |
第二节 对中印、中日关系的预测 |
一、对中印关系的预测 |
二、对中日关系的预测 |
第三节 中国的应对 |
一、加强经济外交 |
二、加强人文交流 |
三、积极管控分析 |
四、推进悬案解决 |
五、做好最坏的准备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10)日本对非投资的现状、特点及与中国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对非洲投资的发展历程 |
二日本对非洲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
(一) 投资规模日益扩大, 但增长不稳定, 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较小 |
(二) 投资的区域覆盖较广, 但国别相对集中 |
(三) 投资领域以能源矿产资源为主, 并向多元化发展 |
(四) 投资主体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 投资方式多为合资 |
(五) 日本政府对投资非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
三日本与中国对非投资比较 |
四日本对非投资的新动向及政策调整原因 |
四、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对非教育援助政策的演变研究(1954-2015)[D]. 丁小红.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2]21世纪以来日本的多边援助研究[D]. 苗得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3]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D]. 李燕玉. 吉林大学, 2020(01)
- [4]日本对外援助政策及管理体系研究[D]. 黄浩. 外交学院, 2020(07)
- [5]新世纪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研究[D]. 常婷婷. 吉林大学, 2020(08)
- [6]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政府开发援助研究(1958—1997)[D]. 白瑞. 河北大学, 2020(08)
- [7]日本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协力机构的合作模式研究[D]. 彭慧.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8]中日在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竞争与合作[J]. 刘洪钟,丁文喻.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9]日本对印度经济外交(1952-2017)[D]. 赵海清. 外交学院, 2018(11)
- [10]日本对非投资的现状、特点及与中国之比较[J]. 杨惠,邓荣秀. 非洲研究, 2017(02)
标签:经济论文;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论文; 中国援外论文; 日本银行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