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感染的疗效观察

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感染的疗效观察

一、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左清平,张顺芝,何鸽飞,刘晓慧,袁立,李宁沙[1](2020)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周以上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周以上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月,检索有关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周以上的研究。其中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者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者为恩替卡韦组。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Ⅲ)〕、ALT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 465例患者。与恩替卡韦组比较,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组治疗24周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提高了HBeAg转阴率〔OR=4.04,95%CI(2.92,5.58),P<0.05〕、HBeAg转换率〔OR=3.86,95%CI(2.81,5.30),P<0.05〕和ALT复常率〔OR=4.74,95%CI(3.14,7.17),P<0.05〕;明显降低了肝纤维指标(HA、LN、IV-C、PCⅢ)、ALT及AST水平,但HBV-DNA阴转率〔OR=1.36,95%CI(0.98,1.88),P=0.06〕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4周以上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储君[2](2020)在《重症化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模型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重症化代偿期乙肝肝硬化(acute exacerb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ompensatory liver cirrhosis,AE-LCB)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2011年01月-2019年06月收治的404例AE-LCB患者临床资料,经筛选后纳入237例,根据入院后28天是否进展为ACLF,分为ACLF(n=48)组与Non-ACLF组(n=189),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入院后24小时内生化及病毒学指标。根据资料类型不同,正态计量资料、偏态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2检验,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AE-LCB患者进展为ACLF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导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其独立危险因素,建立AE-LCB预警模型,并用该模型与Child-Turcotte-Pugh分级(child-turcotte-pugh,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终末期肝病-Na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Na,MELD-Na)、整合MELD模型(integrated MELD,iMELD)、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模型(chronic liver failure-sequentail orgen failure assessment,CLIF-SOFA)、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ACLF评分(chinese group on the study of severe hepatitis B-ACLF score,COSSH-ACLFs)6种ACLF预后模型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利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上述6种评分模型与本研究模型对AE-LCB预后的预警价值。结果:1.共收集满足纳入及排除标准患者237例:入院后28天内进展为ACLF患者48人,其中男性44人,女性4人;未进展为ACLF患者189人,其中男性165人,女性24人。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细菌感染、N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transferase,GGT)、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e granulocyte,NEUT)、血小板总数(platelet,PL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partate transaminase/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AR)、Loks index为AE-LCB患者进展为ACLF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细菌感染,高水平INR、TBIL,低水平GGT、PLT为AE-LCB患者进展为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3.用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构建AE-LCB进展为ACLF的预警模型,将该模型与Child-Pugh评分、MELD、MELD-Na、iMELD、CLIF-SOFA、COSSH-ACLFs 6种ACLF预后模型比较,发现本模型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且其Youden指数最大,提示本研究模型对AE-LCB患者进展为ACLF有较好的预警作用。结论:合并细菌感染,高水平INR、TBIL,低水平GGT、PLT为AE-LCB患者进展为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预警模型对AE-LCB患者进展为ACLF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贺新春,陈亮,唐世刚,朱柏宁[3](2021)在《胸腺肽α1治疗肝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胸腺肽α1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中胸腺肽α1治疗肝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和临床对照研究,对患者病死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以比值比(■)或加权平均数(WMD)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研究,合计1 2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内科综合治疗相比,胸腺肽α1治疗肝衰竭可以降低病死率[■=0.36(95%CI:0.26,0.49)],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MD=-28.46(95%CI:-38.62,-18.30)]和总胆红素[MD=-91.90(95%CI:-129.25,-54.55)]水平,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MD=20.38(95%CI:13.46,27.29)]水平。结论与内科综合治疗组比较,加用胸腺肽α1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推荐方案编写组[4](202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荐救治重型/危重型COVID-19方案》文中指出重型/危重型占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比例为18%~20%,但病死率高达49.0%~61.5%,占所有COVID-19死亡的100%。高龄(> 60岁)和合并基础疾病是造成重型/危重型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这主要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器官功能下降,耐受缺氧、炎症等损害的代偿能力降低,使其病程进展加速有关。因此,必须组建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准确预判病情进展,及时干预,才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我们具体的做法是施行了"多学科立体管理、个体化综合方案"的救治模式。方案遵守"三个原则":患者的多学科管理、诊疗方案的个体化和病情监测干预的及时性。救治团队构成以重症医学、感染及呼吸学科为主体,还包括心血管、肾脏、内分泌、消化、神经、营养、康复、精神心理和专科护理,以危及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为切入点来构建多学科的综合诊疗团队,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针对患者具体的病情制定"一人一案"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在选择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治疗个体化的同时,重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和综合康复及时、全程的介入,并制定详尽的整体护理计划与特殊患者专人护理相结合的"一人一案"护理方案。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多学科团队的医生和护士需要形成立体的管理模式,密切观察、及时评估;以主要疾病所属专科医生为首席专家的多学科团队早、晚隔离病房内集体查房和夜间危重患者重点查房的"24 h全天候查房管理",以准确预判病情进展,迅速干预,及时阻断疾病的快速恶化。抗疫50 d,团队累计收治77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重型占80.5%(62/77)、危重型19.5%(15/77),平均年龄63.8岁,合并1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68.8%(53/77),累积治愈65例,平均住院日22 d,病死率2.6%(2/77例),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日分别显着低于文献报道的49.0%~61.5%和30~40 d。多学科、立体、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周玲瑶[5](2019)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观察的时间为8周。通过观察HBV-ACLF患者的TBiL、ALB、ALT、AST、PTA、死亡率、中医证候积分、MELD评分,评估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死亡率(20%)低于对照组死亡率(48%);(2)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B、ALT、AST、PTA、MEL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3)治疗后第4周治疗组患者TBiL、ALB、ALT、AST、PTA、MEL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第8周治疗组患者TBiL、中医证候积分、MELD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A、ALT、AST、ALB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联合西医综合治疗HBV-ACLF患者可降低死亡率、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张思雨[6](2019)在《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系统预测其短期死亡率的价值评估》文中提出目的:评估MELD、MELD-Na、CLIF SOFA、CLIF-C OFs、COSSH-ACLF、CLIF-C ACLF等评分系统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死亡率的价值,并寻找更加准确的预后评估方法。方法:选择自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患者103例,筛选和排除标准依据亚太肝病研究协会(APASL)慢加急性肝衰竭推荐指南(2014年)。收集所纳入患者病史、并发症、生存期及黄金窗口期内(诊断或入院后3-7天)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呼吸参数、升压药的应用等信息,计算MELD、MELD-Na、CLIF SOFA、CLIF-C OFs、COSSH-ACLF、CLIF-C ACLF评分,分别以28天、90天为时间节点将患者分为28天生存组、28天死亡组、90天生存组、90天死亡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比较6种评分系统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死亡的价值。结果:1.103例ACLF患者中,62例(60.19%)28天内死亡,69例(66.9%)90天内死亡。28天生存组与90天生存组MELD、MELD-Na、CLIF SOFA、CLIF-C OFs、CLIF-C ACLF、COSSH-ACLF等6种评分系统评分中位数均分别小于28天死亡组和90天死亡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6种评分系统预测28天死亡率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0.677-0.848)、0.781(0.688-0.856)、0.805(0.715-0.877)、0.804(0.714-0.875)、0.826(0.739-0.894)、0.820(0.732-0.889),预测90天死亡率时,AUC分别为0.709(0.611-0.794)、0.718(0.621-0.813)、0.796(0.705-0.869)、0.804(0.715-0.876)、0.840(0.755-0.905)、0.815(0.726-0.885)。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血小板、CLIF-C ACLF为ACLF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构建新评分系统p-CLIF-C OF,其预测ACLF患者短期死亡率价值高于CLIF-C ACLF单独预测价值(28天死亡率:AUC 0.879 vs 0.826;90天死亡率:AUC(0.885 vs 0.840)。结论:对于以HBV感染为主要病因的中国ACLF患者,评分系统CLIF-CACLF对ACLF患者短期死亡预测价值高于MELD、MELD-Na、CLIF SOFA、CLIF-C OF、COSSH-ACLF评分模型。年龄、血小板、CLIF-C ACLF为ACLF患者短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后,对ACLF患者短期死亡率预测价值均高于CLIF-C ACLF评分。

杨晓玲[7](2018)在《注射用胸腺法新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胸腺法新(Tα1)作为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的因子而存在,其结构是由28个氨基酸链接而成。它在分化成熟T淋巴细胞方面,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它还可以刺激干扰素和各种淋巴介素的分泌。注射用胸腺法新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同时也经常应用于肿瘤、免疫缺陷、感染等方面的疾病,着无法比拟的临床实用价值,并且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不过可惜的是由于其昂贵的价格,进口注射用胸腺法新(意大利培森制药厂生产;商品名:日达仙)在我国没有形成用药规模,目前国内仿制上市生产Tα1的药厂有8家,每个药厂的药品质量标准不一致。根据国发[2015]44号文件,注射用胸腺法新进行一致性性评价是已上市企业必须要开展的一项工作,已上市销售的药品生产企业越早完成该项工作将越早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比如在招标采购、临床使用、说明书和标签标注、医保报销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也将重新分配市场占有率。因此,本课题为按照一致性评价的要求进行注射用胸腺法新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为推进该品种的产品质量和疗效提升提供参考。制备工艺研究中参照原研药品的处方用辅料,按照注射剂常规生产工艺,对原辅料相容性、磷酸盐用量、溶液pH值、活性炭用量、中间体药液稳定性、冷冻干燥参数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注射用胸腺法新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在生产线上成功制备了三批中试样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参照注射用胸腺法新的进口药品注册标准对三批中试样品进行质量研究,通过对三批中试样品及原研药(日达仙)进行性状、鉴别、酸碱度、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水分、有关物质、含量均匀度、含量等质量对比,证明三批中试样品与日达仙质量一致,同时对有关物质和含量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包括线性范围考察、准确度试验、重复性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回收率试验及样品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建立了本品的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中三批中试样品现已完成加速6个月和长期6个月稳定性考察,试验结果显示有关物质中未知杂质略有增加,但都在标准限度范围内;外观性状、其它杂质及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0月、加速6个月、长期6月细菌内毒素、无菌检查三批中试样品均符合规定。根据影响因素试验和稳定性试验考核结果,结合日达仙说明书中贮藏条件、有效期,将本品贮藏条件定为:遮光,密闭,2~8℃保存;有效期24个月。长期留样仍继续考察中。本文对注射用胸腺法新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三批中试样品与原研药的系列质量对比可知,自制样品与原研药质量一致,能够达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致性评价的要求,为目前国内进行Tα1注射剂生产的制药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廖运范,Jia-HorngKao,Teerha Piratvisuth,Henry Lik Yuen Chan,Rong-Nan Chien,Chun-Jen Liu,Ed Gane,Stephen Locarnini,Seng-Gee Lim,Kwang-Hyub Han,Deepak Amarapurkar,Graham Cooksley,Wasim Jafri,Rosmawati Mohamed,Wan-Long Chuang,Laurentius A.Lesmana,Jose D.Sollano,Dong-Jin Suh,Masao Omata,刘颖,徐莹,李芸,黄祖雄,樊蓉,李小溪,吕国涛,周彬,孙剑,侯金林[8](2012)在《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共识(2012最新版)》文中研究说明自2008年至今,有大量关于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和治疗的最新数据不断涌现。其中包括慢性HBV感染的无症状感染者,以社区为基础的队列研究,HBV基因型的作用,非药物诱导的自然HBV变异型毒株,无创性肝纤维化评估方法的应用,HBsAg定量在临床中的应用,更有效的新治疗药物和新治疗方案等等。来自亚太地区的专家审查和评估了相关数据,并共同商讨了近年来报道的最有意义的发现,基于此,对2008年版的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共识进行修订,同时对2008年版治疗指南定义的关键词组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指南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般治疗,肝纤维化评价适应证,何时开始治疗或停药,初始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如何监测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患者。关于特殊人群的治疗建议中包括了对妊娠妇女,已发生耐药,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肝功能失代偿,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化疗,肝移植或肝细胞癌患者的具体治疗建议。

刘拉羊,党双锁,贾晓黎,张欣[9](2010)在《胸腺素α1对重症肝炎合并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

张浩晔,刘振国,龚环宇,龚健[10](2010)在《微生态制剂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36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D 4组。均给予基础护肝、抗感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及胸腺肽-α1;B组仅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C组仅加用胸腺肽-α1;D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并将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CD4+、CD8+T细胞比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C组自发性腹膜炎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7.6%、55.2%和55.6%,均显着高于D组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治疗起效所需时间均显着短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中性粒细胞(N)比例、TNF-α水平、CD8+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D4+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血清TNF-α水平显着低于C、D组,CD4+、CD8+T细胞比例的恢复则优于B、D组。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胸腺肽-α1能加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抗感染治疗效果,缩短临床治疗起效时间,降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

二、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周以上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文献特征及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HBV-DNA阴转率
        2.3.2 HBeAg阴转率
        2.3.3 HBeAg转换率
        2.3.4 ALT复常率
        2.3.5肝纤维化指标
        2.3.6 ALT水平
        2.3.7 AST水平
        2.3.8 不良反应
        2.3.9 发表偏移和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2)重症化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模型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胸腺肽α1治疗肝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估
    2.3 病死率
    2.4 肝脏生物化学指标
        2.4.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4.2 总胆红素
        2.4.3 凝血酶原活动度
3 讨论

(4)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荐救治重型/危重型COVID-19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本推荐方案适用人群
    1.1 重型
    1.2 危重型
2 新冠肺炎病理改变
    2.1 呼吸系统
    2.2 免疫器官
    2.3 血管
    2.4 其他器官的损伤
3 新冠肺炎影像学特点
    3.1 早期CT表现
    3.2 进展期CT表现
    3.3 重症期CT表现
    3.4 吸收期CT表现
    3.5 特殊人群的影像学表现
4 重症/危重型患者多学科管理与个体化治疗
    4.1 重型/危重型患者临床救治的难点
        4.1.1 老年患者比例
        4.1.2 合并基础疾病多见
        4.1.3 病毒感染和炎症相关肺外器官损伤常见
        4.1.4 肺部损伤、影像学进展与患者主观症状不平行
        4.1.5 免疫力更为低下包括
        4.1.6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4.1.7 卧床时间长,肺部功能受损及肌肉萎缩等情况突出,康复需求凸显
        4.1.8 隔离环境对医护一体化提出更高要求
    4.2 多学科立体管理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
        4.2.1 搭建多学科团队(MDT)
        4.2.2 多学科、立体化患者管理模式
        4.2.3“一人一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4.3 危重患者的预警及提前干预
        4.3.1 及时评估和预警
        4.3.2 及时干预
5 治疗
    5.1 氧疗及呼吸治疗
        5.1.1 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低氧血症特点
        5.1.2 推荐方案
        5.1.3 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
    5.2 抗病毒治疗
        5.2.1 推荐方案
        5.2.2 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
    5.3 抗感染治疗
    5.4 免疫治疗
        5.4.1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
        5.4.2 恢复期血浆
        5.4.3 胸腺肽α1
        5.4.4 托珠单抗
    5.5 抗炎治疗
        5.5.1 皮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
        5.5.2 乌司他丁
        5.5.3 其他
    5.6 抗实变及肺纤维化治疗
        5.6.1 氨溴索
        5.6.2 乙酰半胱氨酸
        5.6.3 吡非尼酮
    5.7 对症支持治疗
        5.7.1 机体内环境支持治疗
        5.7.2 血制品
        5.7.3 呼吸系统对症治疗
    5.8 中药治疗
        5.8.1 进展期-不发热-颗粒剂
        5.8.2 进展期-发热-颗粒剂
        5.8.3 恢复期-颗粒剂
    5.9 营养治疗
        5.9.1 营养治疗的必要性
        5.9.2 推荐方案
        5.9.3 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
    5.1 0 心理干预治疗
        5.1 0. 1 心理干预治疗的必要性
        5.1 0. 2 推荐方案
        5.1 0. 3 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
    5.1 1 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治疗
        5.1 1. 1 治疗的必要性
        5.1 1. 2 康复的评估与治疗
        5.1 1. 3 治疗体会
    5.1 2 合并疾病治疗
        5.1 2. 1 合并内分泌疾病的治疗
        5.1 2. 2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5.1 2. 3 合并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5.1 2. 4 合并肾脏疾病的治疗
        5.1 2. 5 合并消化道疾病的治疗
6 出院标准
    6.1 转出重型病房标准
    6.2 出院标准

(5)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肝衰竭的研究
        1.1 病因病机
        1.2 辨证分型
        1.3 治法方药
    2 西医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肝衰竭的研究
        2.1 发病机制
        2.2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病例来源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中医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病例排除标准
        1.7 病例剔除标准
        1.8 脱落病例的处理
        1.9 研究病例的终止
        1.10 一般情况比较
    2 研究方案
        2.1 样本随机化分配
        2.2 对照研究
        2.3 治疗措施
    3 观察指标
        3.1 死亡率
        3.2 实验室指标
        3.3 MELD评分
        3.4 中医证候观察指标
        3.5 不良反应记录
    4 疗效评价
        4.1 西医疗效评价
        4.2 中医疗效评价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两组HBV-ACLF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6.2 两组HBV-ACLF患者死亡率比较
        6.3 两组HBV-ACLF患者中医证候比较
        6.4 两组HBV-ACLF患者TBil、ALB、ALT、AST、PTA比较
        6.5 两组HBV-ACLF患者MELD评分比较
    7 安全性评价
    8 脱落情况及原因
    9 讨论
        9.1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9.2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TBiL的影响
        9.3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ALB的影响
        9.4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ALT、AST的影响
        9.5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PTA的影响
        9.6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9.7 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MELD评分的影响
    10 解毒化瘀颗粒的药方分析
    11 解毒化瘀颗粒的疗效机制研究
    12 本病的认识及不足
    1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系统预测其短期死亡率的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注射用胸腺法新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处方研究概述
        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1.2.1 原研产品的基本信息
        1.2.2 制备工艺的研究及实验方案
        1.2.3 质量标准研究
        1.2.4 稳定性研究
2 注射用胸腺法新处方及制备工艺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2.3.1 原辅料相容性试验
        2.3.2 缓冲盐用量的筛选
        2.3.3 pH值范围的筛选
        2.3.4 活性炭用量的选择
        2.3.5 中间体药液稳定性
        2.3.6 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2.3.7 最终确定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2.3.8 样品制备
    2.4 本章小结
3 注射用胸腺法新的质量标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与结果
        3.3.1 性状
        3.3.2 鉴别
        3.3.3 酸碱度(pH值)
        3.3.4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3.3.5 有关物质
        3.3.6 水分
        3.3.7 细菌内毒素
        3.3.8 无菌
        3.3.9 不溶性微粒
        3.3.10 可见异物
        3.3.11 含量测定
        3.3.12 含量均匀度
    3.4 本章小结
4 注射用胸腺法新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与结果
        4.3.1 影响因素试验
        4.3.2 加速试验
        4.3.3 长期试验
    4.4 本章小结
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共识(2012最新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背景知识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自然史
    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HCC) 的发生
    旧生物标记的新应用:HBs Ag的定量检测
    HBV基因型和自发突变的临床意义
    无创检查在评估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中的作用
    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合并其他病毒感染
    慢性HBV感染的治疗目标
    现有的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
    普通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PEG-IFNα)
    胸腺肽α1
    免疫调节剂:总结
    核苷 (酸) 类药物治疗
L-核苷类似物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无环磷酸化核苷酸类似物
    阿德福韦酯
    替诺福韦酯
    环戊烷类
    其他直接抗病毒药物
    初始直接抗病毒药物的联合治疗
    核苷 (酸) 类似物治疗总结
特殊患者群体
    妊娠
    合并HCV、HDV或HIV感染的患者
    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
    存在耐药的患者
    免疫抑制或化疗的患者
    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移植
    HCC局部治疗或治愈前/后的抗病毒治疗
    议题和推荐
    一般管理
    治疗适应证 (ⅡA)
    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机 (图1~3)
    如何监测
    何时停止治疗?
    特殊情况患者处理
        育龄妇女
        合并HIV感染的患者
        合并HCV或HDV感染的患者
        失代偿性肝病患者
        耐药患者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的患者
        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
        肝癌患者在接受全身或局部治疗前和 (或) 后的处理

(9)胸腺素α1对重症肝炎合并感染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2.诊断标准:
    3.治疗方法:
    4.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2.严重感染的发生率:
    3.感染部位:
    4. 合并感染的病原体:
    5.治疗转归:
三、讨论

四、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周以上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 左清平,张顺芝,何鸽飞,刘晓慧,袁立,李宁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21)
  • [2]重症化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模型建立[D]. 储君.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3]胸腺肽α1治疗肝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J]. 贺新春,陈亮,唐世刚,朱柏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1
  • [4]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荐救治重型/危重型COVID-19方案[J].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推荐方案编写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03)
  • [5]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D]. 周玲瑶.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系统预测其短期死亡率的价值评估[D]. 张思雨.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注射用胸腺法新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杨晓玲.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8(12)
  • [8]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共识(2012最新版)[J]. 廖运范,Jia-HorngKao,Teerha Piratvisuth,Henry Lik Yuen Chan,Rong-Nan Chien,Chun-Jen Liu,Ed Gane,Stephen Locarnini,Seng-Gee Lim,Kwang-Hyub Han,Deepak Amarapurkar,Graham Cooksley,Wasim Jafri,Rosmawati Mohamed,Wan-Long Chuang,Laurentius A.Lesmana,Jose D.Sollano,Dong-Jin Suh,Masao Omata,刘颖,徐莹,李芸,黄祖雄,樊蓉,李小溪,吕国涛,周彬,孙剑,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2(08)
  • [9]胸腺素α1对重症肝炎合并感染及预后的影响[J]. 刘拉羊,党双锁,贾晓黎,张欣.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0(10)
  • [10]微生态制剂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J]. 张浩晔,刘振国,龚环宇,龚健. 中国全科医学, 2010(20)

标签:;  ;  ;  ;  ;  

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感染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