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网通集团建设出大手笔(论文文献综述)
蒋为民[1](2012)在《“颠覆电视”:媒介融合背景下SMG全媒体战略及实践的研究(2001-2011)》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媒介融合理论的研究背景下,选择上海东方传媒有限公司(Shanghai Media Group,缩写SMG)为案例研究样本。本次研究以定性研究的方法将SMG从成立集团后的2001年——2011年间为时间轴,对该集团在产业愿景下的“全媒体战略”进行完整的历史发展梳理:以媒介产业融合、传媒企业管理和媒介产业创新三个维度,从产业融合发生的几个层面到融合导致企业内部的流程再造,由此归纳出这一场产业创新的若干特征,加以对“过程”的“深描”。笔者通过深度访谈、在场以及参与式观察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总结出SMG在传媒产业转型期勇于否定旧我、积极发展新媒体的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之处;另一方面,从以往比较忽略的中层管理者角度对SMG这十年来在“全媒体”战略实践过程中进行了问题解剖——在同一个企业组织内选择全媒体战略的两种发展模式的利弊;在扩张过程中,从单纯的内容制播管理走向内容产业管理遇到的版权管理问题和流程再造问题;在快速发展阶段,快速重组、快速决策、快速盈利带来的矛盾与问题;传媒产业的发展要求和现行传媒规制之间的各种不协调问题。本文认为:在中国,SMG的全媒体战略是在媒介融合、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发展战略模式,它表明:基于新的传播技术为主导的全媒体时代为传统的传媒集团的产业扩张提供了新机遇;全媒体战略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定位是传媒集团创新成长的理性边界;而在企业、事业、机关混合属性的媒体集团中,强调公司治理,以管理创新克服旧体制的效率低下——是践行全媒体战略的首要选择;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克服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是践行全媒体战略的唯一路径;而依靠融资手段,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是全媒体战略得以持续实施的重要财务基础。本次个案研究还试图指出:现阶段传统媒体进行跨产业、跨领域的媒介融合式发展普遍面临的结构性冲突、管理冲突和体制冲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的媒介融合趋势下,中国传媒产业创新可以借鉴的东西方经验和规避创新风险的可能性、必要性。需要说明的是:标题中的“颠覆电视”一词出自SMG总裁黎瑞刚的演讲,在本文的结论中,“颠覆电视”既不是以新媒体代替旧媒体的涵义,也不是以一种产业代替另一种产业的涵义,而是作为一种“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的符号,体现了国有体制下“传媒精英”推动产业变革正是源于这样一种强烈危机感。在广电行业性的体制弊端尚未克服之前,真正的全媒体战略很难从任何单个的企业内部获得完全成功,正如SMG在其十余年不懈的改革获得阶段性成果之后仍将面临诸多瓶颈,未来还是要通过自上而下的规制变革结合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实践,才能建设成下一代融内容、互动、社交、服务于一体的、以人为本的全媒体。
董宏博[2](2012)在《联通公司资本运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初衷在于运用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学领域的知识,研究联通公司的资本运营战略。电信运营行业具有独特性,既具有集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与一身,具有要求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的特点。因此电信运营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作后盾。本文希望为联通公司充分运用资本运营手段尽快做大做强企业、跻身世界强手之林做一些探索。首先,本文分析中国电信运营业的宏观环境,通过中国电信运营业发展环境、现状和前景的阐述,以期对联通公司发展所依赖的宏观背景具备清晰的认识;本世纪初,国内电信运营企业资本运营掀起浪潮,纷纷进行资本运作,或在境外上市、或发行债券,为企业发展壮大募集资金。随着电信业的全面运营的开放,中国的电信运营企业已经在国际和国内两个资本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其次,本文运用波特模型分析法对产业环境进行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联通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预测将来面临的机会和可能出现的威胁。针对联通公司的竞争地位和市场现状,分析联通公司可以选择的资本运营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资本运营战略。本文认为联通公司今后的资本运营应采取适度多元化战略,通过各种资本运营方式的运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具体战略可采取:第一、广泛进行战略同盟地合作;第二、积极进行资本并购。
马凤位[3](2010)在《电信业非对称管制功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2008年电信业重组的展开,非对称管制成为电信管制新的热点,然而尽管非对称管制措施在电信业并非新课题,但通过各国非对称管制实施的实践,其对于电信业的功效仍存在争议。非对称管制也曾帮助不少国家的电信市场形成相对均衡、适度竞争的格局,但在非对称管制实施的中也不乏失败的案例,造成了电信业发展的低效率,甚至将主导运营商与非主导运营商市场地位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为另外一种失衡的电信格局。因此在电信业发展的新时期,研究非对称管制的功效就非常必要和迫切。此课题研究的难点主要在于多种非对称管制措施的非独立性以及电信业的复杂性。本文首先研究了电信管制及有效竞争等基本理论。利用详细的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电信市场以及韩国移动市场的非对称管制,利用定量分析给出了非对称管制的综合评价,进一步给出了各种非对称管制措施的优劣势分析结果。另外本文利用产品扩散模型BASS以及非对称管制措施对消费者选择电信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研究非对称管制功效的新途径。本文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根据电信管制的目标以及非对称管制政策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非对称管制的建议,本文认为应该综合考虑电信产业、运营商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健全电信法制建设,完善管制政策,以更好的推动整个电信产业更好的发展。
郝志杰[4](2009)在《北京网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企业文化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理念的营造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如何基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文化?如何保证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如何用文化构建企业坚不可摧的企业的竞争实力,还是一个普遍的难题。本选题从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和关系开始研究,分析认为: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它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和积累方向,它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精神动力,并归纳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环节及形成机制,认为:当前中国企业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从核心竞争力依靠的三大要素——企业的目标顾客、关键技能和技术、协调整合机制出发,充分考虑核心竞争力所具有的特征——价值性、独特性、系统整合性和动态性等,培育起与之相适应的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然后,通过对五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典型企业的文化进行研究,认为这些企业具备核心理念,有一种追求进步、追求创新的精神,能够以人为本、尊重员工,都能够令顾客满意。最后,本文以北京网通为例,来说明如何基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企业文化创建,使企业文化建设化虚为实,独具特色,充满活力。
魏攀治[5](2009)在《中国移动的财务业绩和财务战略分析 ——兼论未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正席卷着全球,同时,电信重组及3G牌照的发放使得中国移动的竞争优势明显弱化,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对中国移动的经营及财务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着重对中国移动近几年的财务业绩、财务战略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并努力探讨严峻挑战下中国移动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为公司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中国电信业的改革历程和中国移动的发展及运营现状;第二章对中国移动的财务业绩进行详细的分析,分别从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债务管理能力、资产营运效率、经营性净现金生成能力、资本市场表现六个方面考察其与中国联通的差异,并就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风险进行分解分析;第三章进一步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EVA及可持续增长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利用财务战略矩阵提出建议;第四章分别从筹资、利润分配、营运资本管理及投资四个方面考察中国移动财务战略的得失;第五章分析中国移动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第六章对中国移动的财务业绩及财务战略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移动的财务业绩出色,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现金流强劲,财务状况良好;并能够坚持审慎的财务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但目前中国移动正处于发展的拐点,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固本强势、正道优术”,从公司管理、财务管理、市场、服务和技术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稳健发展,为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许宏印[6](2008)在《XX网通宽带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网通作为北方电信市场的一个生力军,在传统固话业务萎缩下滑的情况下,宽带业务逐渐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增长点。宽带业务不仅可以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带动通信收入的增长,又可以开拓新的业务发展空间,拓展通信收入的广度,宽带业务发展的制高点已经成为电信运营企业竞争的焦点。在此背景下,××网通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奥运为契机,强力发展宽带接入,重视农村客户和校园客户的发展;以信息化为切入点,通过行业项目的引领,加快政企客户的发展;以网络领先为基础,以新产品推广和差异化服务为手段,加强组合产品的营销,丰富内容的应用,改善宽带收入结构,促进对传统业务的保有。希望据此完成战略转型,并在企业体制改革、创建健康产业价值链、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获得充足动力。本文通过采用PEST分析法对××网通宽带发展战略的总体环境进行了剖析,通过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对××网通宽带战略的行业竞争情况进行了诊断,并通过SWOT分析法指出了网通发展宽带战略的优劣势。文章通过三种分析方式为××网通宽带战略的走向和前景做出大胆预测,并提出解决建议,指出了在宽带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应注意的要点。论证出固网运营商在传统业务萎缩及下滑的过程中,仍可以找到业务发展的增长点,具备庞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希望本文能对电信运营商如何实施战略转型以及××网通的宽带战略实施起到一定作用。
韩群[7](2008)在《思科:打造“互联体育盛事”》文中研究说明奥运会历来都是新科技亮相的最佳舞台。与前几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奥运建设有着更为宏大的规划,也需要在每个细节上更加深入细致。2008北京奥运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方面的决心和大手笔,将为IT及通信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作为世界领先的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思科为支持北京奥运投入了极大热情,并致力于借助自己领先的互联网通信设备和技术,为北京奥运提供第一流的解决方案。
陈忠定,蔡惠群,陈岩,张鑫[8](2007)在《激情挥洒黑土地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网通总经理段旭东》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电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固定电话增长乏力。在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面前,黑龙江网通的决策者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带领全省2万多名员工,紧紧围绕思路创新寻求突破,使企业的网络规模、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用户数量占比在全省业界名列前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黑龙江网通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树立,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向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他们是企业的中坚,是发展的驱动力,是员工的榜样。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前不久,黑龙江省召开第十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黑龙江网通3个集体、7名个人荣获模范称号。黑龙江网通总经理段旭东称他们为十面红旗,并号召全省网通员工向他们学习。
张鑫,陈岩,王白石[9](2007)在《激情尽洒黑土地》文中提出$F题记:$E$T黑龙江网通有这样一位从管理者到员工,从地方领导到用户都认可和支持的“领军人”,他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勇气、科学的指导、求实的态度,团结管理者、凝聚员工心,在黑龙江网通前所未有的最艰难的三年时间里,带领2万余名干部员工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高占生,唐崇华,朱中原,刘守江[10](2006)在《三晋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专访中国网通山西省通信公司总经理刘守江》文中提出山西网通在中国网通集团的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在“农村信息化建设”、“3G通信建设”、“村通工程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为三晋大地的建设和发展,为山西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本刊特专访了中国网通山西省通信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刘守江。
二、中国网通集团建设出大手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网通集团建设出大手笔(论文提纲范文)
(1)“颠覆电视”:媒介融合背景下SMG全媒体战略及实践的研究(2001-201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TRCT |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关于本次研究的方法和框架设计 |
一、本次研究的具体方法 |
二、论文框架设计:章节的逻辑与说明 |
注释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和背景综述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一:媒介融合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媒介融合”的定义和解释具有多样性 |
二、“媒介融合”逐步成为实务应用范畴的学术课题 |
三、从受众文化角度的研究方向及其他 |
四、从媒介产业角度的“媒介融合”研究路径和核心 |
第二节 研究背景二:关于“全媒体”的研究综述 |
一、“全媒体”的定义理解 |
二、“全媒体”的价值特点 |
三、关于“全媒体”的研究和应用概述 |
四、“全媒体”研究与“三网融合”的关联 |
注释 |
第二章 SMG全媒体战略实施的历史流变 |
第一节 元问题:SMG全媒体战略何以可能及可为 |
第二节 SMG的全媒体战略及其实践简史 |
一、2001-2002:“秣马厉兵”的筹备阶段 |
二、2003-2007:“跑马圈地”的拓展阶 |
三、2008-2009:“分分合合”的调整阶 |
四、2010-2011:“五大板块”的成型阶段 |
本章总结 |
注释 |
第三章 基于三个维度的全媒体实践之深描 |
第一节 从垂直发展到横向发展:媒介产业融合维度之深描 |
一、以技术与网络的融合突破产业界限 |
二、以市场与服务的融合拓宽收入结构 |
三、以资本与产权的融合超越规制局限 |
第二节 组织流程再造:传媒管理维度之深描 |
一、全面采用“公司化运营”体制 |
二、建立集团“矩阵式结构”管理 |
三、推行人力资源“企业化管理”系统 |
四、全面实施“品牌化经营”方式 |
五、注重业务流程的“科学化管理” |
第三节 技术引领变革:媒介产业创新维度之深描 |
一、全方位把握创新机遇:偶然的和必然的 |
二、以技术进步引领变革:塑造传媒新价值 |
三、多元化的目标市场选择:机遇和风险并存 |
四、以合作创新为主要形式:斜向整合与资本推动 |
本章总结 |
注释 |
第四章 SMG全媒体战略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梳 |
第一节 全媒体战略与组织机制之间的问题梳理 |
一、“版权管理”的难题:关于内部的制播分离和版权归属 |
二、“内容优势”的困惑:关于内容的价值和创新 |
三、“快比慢好”的质疑:关于速度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
第二节 全媒体战略的两种融合模式的问题梳理 |
一、“第一财经”的“榕树”模式 |
二、新媒体板块的“竹笋”模式 |
三、“榕树”模式与“竹笋”模式的异同对比 |
四、“榕树”模式与“竹笋”模式的利弊分析 |
第三节 规制和体制局限的问题梳理 |
一、内容管控存在网、台双重执行标准 |
二、事企合一的传媒管理体制弊端重重 |
三、国资监管制度对产业创新的制约 |
四、广电、电信交叉进入的难度问题 |
本章总结 |
注释 |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
第一节 “全媒体”的实施基础:业务流程和组织流程再造 |
第二节 “全媒体”的内部运营保障:高效的组织协同 |
第三节 “全媒体”的发展突破点:规制改革与资本撬动 |
结语:未来趋势的演化 |
注释 |
深度访谈名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联通公司资本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写作框架 |
2. 中国电信运营业现状分析 |
2.1 中国电信运营业发展环境 |
2.2 中国电信运营业发展现状 |
2.2.1 从中国电信运营业宏观层面看 |
2.2.2 从中国电信运营业微观层面看 |
2.3 中国电信运营业资本运营的必要性 |
2.3.1 中国电信业资本运营历程回朔 |
2.3.2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的必要性 |
3. 联通公司的竞争环境与资本运营方式分析 |
3.1 联通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分析 |
3.1.1 波特模型分析 |
3.1.2 SWOT 分析 |
3.2 联通公司可选择的资本运营方式 |
3.2.1 债务筹资方式 |
3.2.2 发行中期票据 |
3.2.3 项目融资 |
3.2.4 企业并购 |
3.2.5 资产分割重组 |
3.2.6 资产剥离 |
3.2.7 融资租赁 |
3.2.8 资产证券化 |
4. 联通公司的资本运营战略 |
4.1 公司资本运营的三个阶段 |
4.2 联通公司的资本运营战略 |
5. 总结 |
5.1 本文研究思路总结 |
5.2 本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电信业非对称管制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非对称管制研究综述 |
2.1 非对称管制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电信管制研究 |
2.1.2 国内电信管制研究 |
2.1.3 非对称管制研究综述 |
2.2 电信业产业经济特征 |
2.2.1 规模经济性 |
2.2.2 范围经济性 |
2.2.3 网络的外部性 |
2.2.4 资产专用性和沉淀性 |
2.2.5 普遍服务性 |
2.2.6 自然垄断性 |
2.3 电信管制与有效竞争 |
2.3.1 电信管制理论基础 |
2.3.2 有效竞争理论 |
2.3.3 非对称电信管制目标 |
第三章 非对称管制政策及实践 |
3.1 非对称管制政策简述 |
3.1.1 概念综述 |
3.1.2 非对称管制法理依据 |
3.2 管制方式及案例 |
3.2.1 号码携带非对称管制 |
3.2.2 市场份额非对称管制 |
3.2.3 资费非对称管制 |
3.2.4 互联互通非对称管制 |
3.2.5 市场准入非对称管制 |
3.2.6 普遍服务非对称管制 |
3.2.7 其他非对称管制措施 |
3.3 各国非对称管制实践 |
3.3.1 美国电信业非对称管制 |
3.3.2 英国电信业非对称管制 |
3.3.3 韩国电信业非对称管制 |
3.3.4 中国电信业非对称管制 |
3.4 非对称管制功效评价相关研究 |
第四章 非对称管制功效研究 |
4.1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1.1 整体评价原则 |
4.1.2 评价指标 |
4.2 中国电信业非对称管制实践分析 |
4.2.1 中国电信业非对称管制历程 |
4.2.2 中国电信市场变化分析 |
4.2.3 中国非对称管制效果总结 |
4.3 韩国电信业非对称管制实践分析 |
4.3.1 韩国电信业非对称管制实践 |
4.3.2 韩国电信市场分析 |
4.4 基于扩散模型的非对称管制功效研究 |
4.4.1 BASS模型及其扩展介绍 |
4.4.2 研究思路 |
4.4.3 模型构建 |
4.4.4 参数估计及模型应用 |
4.4.5 需要进一步的工作 |
4.5 结论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4)北京网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和动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 研究的思路和论文基本框架 |
1.4.1 研究的思路 |
1.4.2 论文基本框架 |
第二章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概述 |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和基本构成 |
2.1.1 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
2.1.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2.1.3 核心竞争力的结构 |
2.2 企业文化的含义和基本构成 |
2.2.1 企业文化的含义 |
2.2.2 企业文化的基本构成 |
2.3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
2.3.1 企业文化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2.3.2 未来的企业竞争必然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 |
2.3.3 企业文化对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显着 |
2.4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构建的环节和程序 |
2.5 小结 |
第三章 国内外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案例 |
3.1 沃尔玛——注重企业价值观的建设 |
3.1.1 沃尔玛及其核心竞争力简介 |
3.1.2 沃尔玛的价值观 |
3.1.3 沃尔玛的启示和借鉴 |
3.2 惠普-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
3.2.1 惠普公司简介 |
3.2.2 惠普公司的人本管理理念 |
3.2.3 惠普的启示和借鉴 |
3.3 联想——注重与战略相适应的螺旋式文化建设 |
3.3.1 联想及核心竞争力简介 |
3.3.2 联想的不同发展阶段及文化特点 |
3.3.3 联想的启示与借鉴 |
3.4 同仁堂——注重企业精神建设 |
3.4.1 同仁堂及核心竞争力简介 |
3.4.2 同仁堂的企业精神 |
3.4.3 同仁堂的启示和借鉴 |
3.5 百年张裕—注重品牌和企业形象建设 |
3.5.1 张裕集团简介 |
3.5.2 张裕集团的品牌建设和企业形象塑造工程 |
3.5.3 张裕的启示与借鉴 |
3.6 小结 |
第四章 北京网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北京网通背景简介 |
4.2 北京网通经历的变革 |
4.2.1 中国电信行业变革历程 |
4.2.2 北京网通的融合重组、改制上市 |
4.2.3 北京网通的战略转型 |
4.2.4 内部管理变革 |
4.3 北京网通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及现状 |
4.4 北京网通企业文化的诊断调查 |
4.4.1 调查方法 |
4.4.2 调查结果分析 |
4.5 北京网通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5.1 存在的问题分析 |
4.5.2 原因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北京网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 |
5.1 北京网通的核心竞争力及企业文化体系 |
5.1.1 北京网通基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5.1.2 北京网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体系 |
5.2 北京网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策略和措施 |
5.2.1 继续发挥北京网通已有的核心竞争优势 |
5.2.2 着力提升四项能力 |
5.2.3 强化差异化的服务理念和意识 |
5.2.4 全方位促进文化载体建设 |
5.2.5 不遗余力地推进文化制度化 |
5.2.6 加强品牌建设,将文化融入品牌 |
5.3 小结 |
5.4 展望:融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
参考文献 |
(5)中国移动的财务业绩和财务战略分析 ——兼论未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和框架 |
第二章 中国移动的财务状况分析 |
第一节 中国移动财务指标体系分析 |
第二节 中国移动主要财务指标的分解分析 |
第三章 中国移动的财务战略选择研究——基于与中国联通的对比分析 |
第一节 中国移动经济增加值EVA分析 |
第二节 中国移动可持续增长分析 |
第三节 中国移动的财务战略矩阵分析与战略选择 |
第四章 中国移动的财务政策分析 |
第一节 中国移动的筹资政策分析 |
第二节 中国移动的利润分配政策分析 |
第三节 中国移动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分析 |
第四节 中国移动的投资政策分析 |
第五章 中国移动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
第一节 中国电信业重组后的竞争格局分析 |
第二节 中国移动的应对策略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6)XX网通宽带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网通宽带发展战略市场环境分析 |
2.1 PEST分析 |
2.1.1 政治环境 |
2.1.2 经济环境 |
2.1.3 社会环境 |
2.1.4 科技环境 |
2.2 产业结构分析 |
2.2.1 现有竞争对手 |
2.2.2 供方侃价实力 |
2.2.3 买方侃价实力 |
2.3 企业内部分析 |
2.3.1 优势 |
2.3.2 劣势 |
2.3.3 威胁 |
第三章 ××网通宽带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
3.1 ××网通近年来宽带发展战略和实施情况分析 |
3.2 ××网通宽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网通宽带发展战略的解决建议 |
4.1 ××网通宽带战略的理念延伸 |
4.1.1 倡导宽带应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4.1.2 利用宽带的发展为三网融合创造契机 |
4.1.3 利用宽带战略的契机打造共赢的健康产业价值链 |
4.2 ××网通宽带发展战略的改进建议 |
4.2.1 针对存量市场,开展“存量保有战” |
4.2.2 提高宽带市场份额,开展“客户回请战” |
4.2.3 提升宽带ARPU,开展“价值提升战” |
4.2.4 瞄准校园市场,开展“校园渗透战” |
4.2.5 针对政企、商务客户,开展“光纤接入战” |
4.2.6 加大资源调配力度,确保宽带业务发展 |
4.3 ××网通宽带战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激情挥洒黑土地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网通总经理段旭东(论文提纲范文)
兴业之策 直面困惑谋转型 |
惠企之法凝聚力量塑团队 |
暖心之举齐创和谐促发展 |
信息之路造福地方树品牌 |
(10)三晋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专访中国网通山西省通信公司总经理刘守江(论文提纲范文)
立足全局战略推进 |
以信息化促现代化 |
把握竞争态势做足拳头产品 |
志存高远再创辉煌 |
四、中国网通集团建设出大手笔(论文参考文献)
- [1]“颠覆电视”:媒介融合背景下SMG全媒体战略及实践的研究(2001-2011)[D]. 蒋为民. 复旦大学, 2012(08)
- [2]联通公司资本运营研究[D]. 董宏博. 辽宁科技大学, 2012(04)
- [3]电信业非对称管制功效研究[D]. 马凤位.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4]北京网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郝志杰. 厦门大学, 2009(12)
- [5]中国移动的财务业绩和财务战略分析 ——兼论未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 魏攀治. 厦门大学, 2009(12)
- [6]XX网通宽带发展战略研究[D]. 许宏印. 北京邮电大学, 2008(03)
- [7]思科:打造“互联体育盛事”[J]. 韩群. 通信世界, 2008(09)
- [8]激情挥洒黑土地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网通总经理段旭东[J]. 陈忠定,蔡惠群,陈岩,张鑫. 通信企业管理, 2007(07)
- [9]激情尽洒黑土地[N]. 张鑫,陈岩,王白石. 黑龙江日报, 2007
- [10]三晋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专访中国网通山西省通信公司总经理刘守江[J]. 高占生,唐崇华,朱中原,刘守江. 中国报道, 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