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灸发展不能走独木桥(论文文献综述)
陈栋[1](2021)在《调肠治神法针刺对孤独症儿童临床疗效及模型小鼠菌/脑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吴旭教授调肠治神法针刺对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ASD)儿童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针刺疗效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调肠治神法针刺治疗ASD的可能的临床机制。同时,基于菌-脑轴,初步观察电针足三里单纯调肠对ASD模型小鼠行为学、肠道菌群、外周及中枢炎症水平的的影响,以期为调肠治神法针刺通过菌-脑轴治疗A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6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调肠治神法针刺结合常规教育康复训练)、康复组(常规教育康复融合训练),每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末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及香港协康会《PEP-3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3版量表评估疗效;②肠道微生物研究:采用16S rDNA技术分析AS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肠道菌群差异、ASD儿童针刺干预前后或康复干预前后的肠道菌群差异,并采用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针刺前后各肠道菌群与PEP-3总分的相关关系,筛选与针刺疗效相关的肠道菌群。③实验研究:采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孕鼠腹腔注射诱导小鼠ASD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百会组、电针足三里组,治疗4周后处死小鼠。以三箱社交行为学检测、旷场实验、水迷宫试验等为行为学效应指标,以ASD小鼠粪便样品中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为肠道菌群观察指标,以外周的炎性因子TNF-α、IL-17a及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性为中枢炎症的观察指标,以探讨电针足三里对ASD模型小鼠行为学、肠道菌群、外周及中枢炎症水平的影响。结果临床研究:①PEP-3量表治疗前后评分统计发现两组均能改善ASD儿童认知,语言的理解及表达,大小肌肉及视觉动作模仿能力,以及情感表达、社交互动、非语言行和语言行为为特征(均P<0.05)。但与康复组相比,针刺组在认知、语言表达、理解,模仿,情感表达及语言行为特征等改善程度较优(均P<0.05)。②ABC量表各项总分在治疗前后差值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ASD儿童感觉、交往、运动、语言、自我照顾能力(均P<0.05)。但针刺组在患儿的感觉、语言、自我照顾能力及总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康复组(均P<0.05)。③CARS量表各项总分在治疗前后差值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均可不同程度改善ASD患儿各项能力(均P<0.05)。而针刺组在调肠治神法针刺介入后患儿在情感反应、听觉反应、语言交流、总的印象及总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康复组(均P<0.05)。肠道菌群研究:①正常儿童与ASD儿童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存在显着差异:在正常儿童组中,拟杆菌(门、纲、目、科、属)及脆弱类杆菌丰度均较多;而在ASD儿童组,厚壁菌门、梭状芽胞杆菌(纲、目)、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粪杆菌种、放线菌(门、纲)、双歧杆菌(目、科、属)丰度较多。②针刺干预前后肠道菌群存在差异:与针刺干预前相比,针刺干预后拟杆菌(门、纲、目、科、属),变形菌(门、纲)、交替单胞菌目、海原杆菌(科、属)丰度增多;放线菌(门、纲)、双歧杆菌(目、科、属)丰度减少。其中拟杆菌分别在门、纲、目、科、属丰度水平在针刺干预后发生显着变化,并趋向于正常儿童的菌群丰度水平。此外,针刺干预后,乳酸杆菌、厚壁菌门、梭状芽胞杆菌纲、瘤胃球菌科、罕见小球菌属丰度减少。③共筛选出五种与针刺效应密切相关的菌群,分别为拟杆菌门、拟杆菌属、双歧杆菌科、梭状芽胞杆菌纲,厚壁菌门。其中拟杆菌与针刺疗效呈正相关关系,而双歧杆菌科、梭状芽胞杆菌纲,厚壁菌门与针刺疗效呈负相关关系。实验研究:①三箱社交实验、旷场实验、水迷宫实验提示ASD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社交能力障碍、新鲜事物偏好障碍、探索能力障碍、刻板运动、空间记忆能力下降。电针足三里或百会均可改善上述功能障碍,同时,电针足三里组可显着提高ASD模型小鼠的运功能力,电针百会组可显着提高AS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②ASD模型小鼠外周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7a水平均显着升高,而电针百会或电针足三里均可下调ASD模型小鼠外周血清炎症水平,同时,电针足三里组的外周抗炎作用优于电针百会组;③AS D模型组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性升高,而电针百会或电针足三里均可抑制ASD模型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性,同时,电针足三里组抑制中枢炎症的作用优于电针百会组;④小鼠肠道菌群实验结果表明:1)在正常组小鼠中,拟杆菌(门、纲、目)、拟杆菌S24-7科丰度增多;而在模型组小鼠中,则表现为厚壁菌门、梭状芽胞杆菌(纲、目)、瘤胃球菌科等丰度增多。2)电针足三里组干预后拟杆菌(门、纲、目、科、属)、疣微菌(门、纲、目、科、属)、艾克曼菌属等菌群丰度水平增多。而电针百会穴则主要以拟杆菌S24-7科丰度增加为主。结论调肠治神法针刺结合常规教育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ASD儿童的临床症状,在认知、语言表达、理解、语言行为特征,模仿,情感表达等方面优于单纯教育康复训练。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是孤独症医教综合治疗可行、可推广的方案。ASD儿童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调肠治神法针刺可良性调节ASD儿童肠道菌群。电针足三里可改善ASD模型小鼠行为学、肠道菌群紊乱、外周及中枢炎症水平。
刘艺[2](2021)在《不同干预方法对儿童ADHD干预效果的研究 ——基于中国样本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张春梅,黄春华[3](2021)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及反射异常,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视觉及听觉障碍等。文章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瘫患儿康复的作用,主要对早期评估、运动疗法(PT)、特色中医疗法、作业治疗、营养脑细胞药物、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进展进行介绍。
李艳梅[4](2021)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健脑操对ADHD儿童原始反射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原始反射与ADHD的关系。(2)探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健脑操对ADHD儿童原始反射的干预效果。(3)探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健脑操对ADHD儿童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影响效果。方法:通过DSM-IV-5和PQS多动指数,筛选出ADHD儿童28名为实验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感统训练联合健脑操,对照组采用感统训练,12周训练。训练前后均采用原始反射评估、PQS父母量表和TRS教师量表数据分析。结果:(1)紧张迷路反射和多动指数的r值为-0.648(p<0.0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多动指数r值为-0.655(p<0.01);恐惧麻痹反射和多动指数r值为-0.763(p<0.01),均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关系。(2)紧张迷路反射和多动指数线性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值为-0.648(t=-4.337,p<0.0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多动指数线性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值为-0.655(t=-4.424,p<0.01),恐惧麻痹反射和多动指数线性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值为-0.763(t=-6.010,p<0.01),均呈现显着的负向影响关系。(3)感觉统合联合健脑操干预后原始反射均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干预后,均有显着差异(p<0.01)。(4)感觉统合联合健脑操干预后PQS、TRS均有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PQS和TRS有差异(p<0.05)。结论:(1)通过感统训练联合健脑操对儿童原始反射三个月的干预训练,原始反射的整合提高明显有助于改善ADHD儿童,主要表现在多动指数的显着下降,原始反射未整合是影响ADHD的重要因素。(2)感统训练联合健脑操对ADHD儿童的原始反射具有显着的整合作用,4岁和5岁的整合效果比6岁要明显。感统训练对ADHD儿童的原始反射同样具有整合作用,整合效果低,但年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性。感统训练联合健脑操比常规感统训练整合的效果更明显。(3)感统训练联合健脑操以及常规感统训练对ADHD儿童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均具有改善作用。其中通过感统训练联合健脑操干预后的多动指数改善幅度尤为明显,且改善后的下降幅度显着优于常规感统训练。
王星[5](2021)在《河北省青年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防治方案研究》文中提出高山滑雪是竞技体育中的高危运动项目,其项目特点是速度快、动作复杂,专项训练以及比赛环境恶劣,而且为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需长期经受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在整个过程中运动损伤较为普遍。运动损伤的发生会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停滞,竞技水平下滑,甚至会对其职业生涯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通过对高山滑雪项目运动损伤特征的分析,能够深入掌握该项目运动损伤的规律,制定具有高度针对性的科学防治方案,进而降低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这对保障运动员训练状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高山滑雪运动项目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河北省25名青年高山滑雪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运动损伤特征以及防治方案进行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青年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运动损伤类型、运动损伤性质、运动损伤程度、运动损伤时段和运动损伤原因6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科学防治方案,得出结论如下:1河北省青年高山滑雪运动员存在较高的损伤发病率,与专项训练的年限呈正比,且多发在专项训练期间,多数为急性损伤;损伤类型中韧带损伤、肌肉肌腱和肌肉劳损位居前三,相对应的膝关节和腰部是多发部位。2运动训练对损伤的致因中,不充分的准备活动、恢复措施的缺乏、不合理的负荷以及内容安排、带伤训练和比赛是主要个体因素。3专项技术特点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因素之一,技术动作的复杂结构、动作的熟练度是致伤因素的主要构成。4机体的疲劳、运动素质的水平低下和旧伤未愈是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生理因素;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度不足、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和情绪控制度不够是引发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5场地、器材、天气和环境等客观因素是引发运动损伤的外界重要条件。根据本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如下:1制定科学的训练内容,丰富内容的层次,扩宽内容的广度,注意周期间的衔接安排,协调好各个周期之间的关系;同时训练负荷的安排要适宜,使训练效率得到有效的全面提升。2做好充分准备活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加速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过程,缩短相应的时间,降低机体内环境对外界环境的应激反应。3优化专项技术动作,提高下肢肌力水平。不断强化专项技术动作,提高组合动作完成的效率、质量;制定加强下肢肌肉力量的训练计划,提升力量素质水平。4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起损伤预防观念,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预防措施。
李佩瑜[6](2020)在《《历朝杭郡诗辑》整理与研究》文中指出浙江图书馆藏《历朝杭郡诗辑》清稿本四十卷,是丁丙仿吴颢《国朝杭郡诗辑》编纂体例,在《武林耆旧集》残本内容的基础上纂1而成的一部地域性通代诗选集。《诗辑》以“人、传、诗”的形式收録杭郡一地六朝迄明的诗人2625位,诗作5720首,小传2487条。其中,卷一至卷三十二爲南朝至明代科名与闲人;卷三十三爲闺秀艺伎;卷三十四爲名流寄寓;卷三十五至卷三十七爲僧人;卷三十八至卷三十九爲道士;卷四十爲无名氏与仙鬼謡谚。《诗辑》立足於乡邦文献的挖掘和整理,与《国朝杭郡诗辑》前後相续,展现杭郡一地诗歌繁荣昌盛的历史风貌,凸显杭州地区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地域文化等特色。整理研究此书能爲杭郡文献的存续补遗、诗史的谱系构建、文学的地域特色研究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部从文献、文学、文化等方面对杭郡地区都非常重要的地域诗歌总集。本文主要分研究编和文献编两大部分。研究编包含绪论、正文。绪论部分主要对《历朝杭郡诗辑》的版本作详细介绍并阐明其研究价值及意义。目前学界还未对《历朝杭郡诗辑》有过任何的整理爬梳,更无具体的作品介绍和详细系统性的研究,可借鉴《国朝杭郡诗辑》系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历朝杭郡诗辑》展开深入的研究。正文部分包含四章,从文本、内容及其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和研究。第一章阐述了丁丙编纂《诗辑》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机缘。其中,论证了《国朝杭郡诗辑》系列和《武林耆旧集》二者对《历朝杭郡诗辑》编纂的重要影响,揭示其内在联系。第二章从内容样貌与收録标准两方面阐释《诗辑》的基本体例。内容样貌包括了内容形式与编排次序;收録标准包括收録范围、收诗标准、收传原则。其中,收诗标准与丁丙的诗学倾向密不可分。第三章从诗歌的来源、题材和小传的来源、内容两大主体部分对《诗辑》着録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地展现。第四章揭示了《诗辑》的文献、文学、史料价值及地域文化特色。文献编是对《历朝杭郡诗辑》四十卷的整理点校。附録部分爲《历朝杭郡诗辑》中,人物介绍条目所提及诗集诗稿的名目存録整理。
唐禄俊[7](2020)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上至人们的精神世界,下至具体的药方器具。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对中医药人才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展开了研究。“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有以下几个要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探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知,中医医院的医院价值文化建设,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典范,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第一章梳理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四字的内涵。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括起来,“仁”的内涵是天道为仁、医为仁术、慈悯万物、医不嗜利,“和”是天人和合、人际和谐、身心和谐,调和疾病,“精”是医术之根,“诚”是医品之本。准确把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意涵是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第一步。第二章讨论了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古代践行有密切关系的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中医的理想人格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塑造的。古代医家的从医动机是多样的、复合的,可归纳为:口实之需、追名逐利、举业而医、传承家学、疗养君亲、保身逸志、格物致知、修德济世。古代中医的行医境界有三个等级,分别是理想之境、中上之境、不足之境。综合来看,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可谓“大医”“良医”“上医”,典型人物可推孙思邈。第三章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践行探讨。第一节以问卷调查研究的方式,了解公众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认知情况。3732份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众最认可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表述是“仁和精诚”,其次为“阴阳中和”和“医道自然”;大众最认可的三个中医药文化符号是依次是太极图、针灸铜人像、杏林;大众最喜欢三个中医药品牌符号依次为同仁堂、云南白药、九芝堂;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平均分是59.72分;虽然人们对中医药了解水平自我评分不高,但是对中医药的未来还是抱有很大希望,对中医药未来的信心评分的平均分是76.96分。第二节分析了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代表人物。“国医大师精神”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最新诠释,此精神不仅是国医大师群体的个性精神,更是中医药行业的精神。以《人民日报》“走近国医大师”系列为基础,使用人格心理学研究以词汇学为基础的思想与方法,提出国医大师精神为涵盖了大家与我、人与我、我的三层次结构,最终提炼“国医大师精神”为仁爱承新、和善谦诚、严研静廉。中医药技术可有高下之别,精神却可人人秉持、代代承传。因此,弘扬“国医大师精神”对于中医药人塑造中医的完美人格,促进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增加文化自信,改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节是关于中医医院的医院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全国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重要实践地。为了解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在全国中医医院的践行现状,本文以网络调查的方式查询了 477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的门户网站,结果发现有54家医院将“仁、和、精、诚”四字直接作为院训或医院精神或医院价值观等,至少直接使用“仁、和、精、诚”一字的中医院比例达到了 82.22%。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几点思考:完善门户网站,突出医院精神文化;全方位把握“仁、和、精、诚”四个维度,精准定位;结合地域名医及其文化,打造区域特色。第四节是关于医院文化建设个案调查的思考。在中国传统视域中,“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家庭不仅是全体家庭成员的情感所系,也是整个社会的最小细胞单位。现今中国,儒家“家”文化的实践地由传统家庭转向了组织文化,作用于组织的归属感、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以医院文化为例,儒家“家”文化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新时代医院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医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一章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讨论。此部分主要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践行的外部的政策和文化环境,提出了树立信仰,抑扬结合,众人拾柴,互利双赢、全媒体呈现的建议。总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融于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以人为承载,以时代为契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鹄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
何亮[8](2019)在《文化导向下台北大稻埕历史街区复兴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希望探究的是文化导向的更新策略如何引导历史街区复兴(Historical district Regeneration),以台北大稻埕历史街区复兴为例。通过研究台北市政府依时序推动的“都市再生前进基地”、“创意城市”、“世界设计之都”三个更新策略,分别在大稻埕历史街区的建筑、街区和社区三个不同层面所推动的空间更新行动,去分析政府部门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策略如何引导大稻埕历史街区的复兴,以及其在街区所引发的绅士化现象。首先“都市再生前进基地”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大稻埕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活化,不仅促进了台北市政府各部门出台有关历史建筑的活化政策,同时也吸引了民间团队进驻街区,推动街区内文创街屋的扩张,发展街区的文化经济。随后在“创意城市”的背景下,在大稻埕历史街区盛行的散步导览活动,结合地方文化资源,以步行的方式带领参观的人们行走在新旧交错的街区空间之中,在探索街区的同时也重新建立了街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纽带。最后,大稻埕历史街区的社区组织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之下,结合世界设计之都所推行的社会设计理念与台湾传统的社区营造,在社区的层面进行地方营造与活化,以凝聚地方居民的情感与意识。大稻埕历史街区的复兴不仅给大陆历史街区提供了思路上的借鉴,也提供了具体实践路径的参考。然而,伴随着街区复兴行动的推进,一方面促使了传统产业的转型与活化,另一方面在街区复兴过程中引进的新型态产业,尤其是规模越来越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导致部分房东带着投机心态提升店铺的租金,进而导致了产业间的排挤与阶级间的替换,给街区带来了文化导向下绅士化的威胁。分析现阶段的街区发展,本文认为大稻埕历史街区地方绅士雄厚的实力与政府的街区保存规划,有效缓冲了街区中新旧产业取代和阶级置换的危机,体现了大稻埕历史街区个案的特殊性。但不可忽视的是,街区内越来越高的店铺租金,有可能导致大稻埕历史街区产生住房阶级(housing class)的现象,这也是今后需要注意的,而街区公司可能是解决的途径之一。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正视街区复兴过程中绅士化现象的产生,抓住文化消费的趋势去引导街区再发展,提升街区的吸引力与活力,但也要通过一些措施去应对街区绅士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吴文国[9](2019)在《通元推拿结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冻结肩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常规针刺结合玻璃酸钠注射为对照,探讨通元推拿治疗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冻结肩的有效性,为冻结肩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采用目测类比定级法评分(VAS)和Melle评分,分别对患者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以判断疗效。结果:1.基本资料:纳入的60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肩关节疼痛评分、Melle评分等各项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2.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2.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表明两组疗法均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2.2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差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组改善疼痛效果相近。3.治疗前后Melle评分比较3.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Melle评分组内比较,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表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3.2两组治疗后评分差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显着性意义,表明治疗组改善肩关节功能效果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93.3%,经卡方检验,χ2=0.351,P=0.554>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经秩和检验,Z=-3.629,P=0.000<0.05,两组治疗效果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显效率更高。结论:本课题观察、讨论了通元推拿结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发现其在改善疼痛程度上与常规针刺组相当,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上优于常规针刺组,总体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慧[10](2019)在《视障的二重性:身体社会学视角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截止2010年末中国有残障者约8500万,残障问题成为社会转型时期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视障是残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针对性研究相对缺乏。近年来西方社会学理论迎来身体转向,身体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既是主观的也是被动的,既是活生生的体验同时也为话语、权力所建构。因此本文期望从身体社会学视角切入探讨视障的二重性:在突出视障者鲜活的身体体验的同时,追问身体是如何被社会建构的?本文采用以深度访谈为主,参与式观察、案例研究为辅的定性研究方法,访谈了十三位视障者及七位亲友老师。研究首先描述视障身体在心理、生理和日常生活上的基础性感官体验,发现视障意识是随着生理成熟,不断社会化而逐渐建立的过程;不同于生活在黑暗中的社会刻板印象,盲人大多有光感能辨析白天黑夜;视障身体在外部表征与姿态动作上有明显的“盲态”特征;视障者可以通过大量实践训练实现感官代偿;失明导致行走无方向感,无平衡性,面对有障碍盲道,视障群体有道不能行。其次,文章阐释视障身体在职业选择、身体形象、残障价值三个方面的社会建构过程,发现在行政话语、特殊教育、劳动力市场建构下,视障者面临着从生理特点适合做推拿到只能做推拿的困境;教育与大众传媒建构出视障者片面的可怜者与自强者身体形象;而视障群体遭遇的种种困境深层根源在于社会功利主义价值观将残障建构为弱者。再者,本研究以一个视障老妇人的生活史案例从微观角度探讨视障的社会建构究竟如何影响到个体从少年到老年的生命历程,发现“残废”身体受到社会制度性排斥,社会性别等级制度与视觉障碍给个体带来双重压迫,婚姻固化视障的社会弱势,再生产社会不平等并产生代际传递。最后,文章论述了不同世代的视障群体面临着社会困境上的差异,指出年轻一代正是在高度隔离的社会制度下,建立起强烈的视障身份意识,从而催生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们以法律与身体为武器进行抗争,以主动姿态积极推动群体权益与社会形象的提高,但种抗争多为零星个体通过媒体藉由弱者身份赢得社会舆论同情的性质,难以推动制度和社会态度的整体转变。这种反社会建构的群体自我建构还需要漫长的努力。纵观全文,笔者试图探讨的是视障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建构,试图通过视障身体的建构反思我们所处的视觉霸权社会,反思社会中的权力“盯视”,反思何为正常,何为残障。
二、针灸发展不能走独木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灸发展不能走独木桥(论文提纲范文)
(1)调肠治神法针刺对孤独症儿童临床疗效及模型小鼠菌/脑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祖国医学对孤独症的认识 |
1 对病名的认识 |
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 心气不足,邪乘于心 |
2.2 心火不足,肝木虚弱,心肺俱怯 |
2.3 禀赋(母气)不足,肾气亏虚 |
2.4 脾胃虚弱,清气不升 |
2.5 乳母五火遗热,闭塞气道 |
2.6 病后亡津,会厌干涸 |
2.7 气结痰凝,上蒙心窍 |
2.8 金石之药损伤 |
3 古籍记载疗法 |
3.1 早期经验,取类比象 |
3.2 脏腑辨证、灸药结合 |
3.3 从幼填补,母婴同治 |
4 当代中医治疗 |
4.1 从“脏”论治 |
4.2 从“痰”论治 |
4.3 从“肠”-“神”论治 |
4.4 中医心理治疗 |
5 传统针灸推拿疗法 |
二、现代医学对孤独症的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研究 |
2 ASD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2.1 肠道微生物与ASD发生发展及行为严重性密切相关 |
2.2 异常的中枢及外周炎症过程可能是ASD的一个持续病因 |
2.3 中枢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是ASD中枢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 |
2.4 迷走神经介导微生物群和中枢神经系统交流,调控中枢炎症反应 |
2.5 针灸通过菌-肠-脑轴治疗孤独症的可能相关机制 |
3 治疗现状研究 |
3.1 药物治疗 |
3.2 应用行为分析治疗 |
3.3 感官刺激疗法 |
3.4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
3.5 虚拟现实技术及人工智能运用 |
3.6 心理疗法 |
3.7 其它非药物疗法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病例来源及分组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病例剔除标准 |
2.5 随机方法及治疗分配 |
3 临床研究方案 |
3.1 治疗方案 |
3.2 疗程 |
3.3 观察内容 |
3.4 观测时点 |
3.5 疗效评价 |
3.6 安全性评价 |
3.7 统计分析 |
二、结果部分 |
1 基线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
2 疗效分析 |
2.1 总体疗效比较 |
2.2 两组PEP-3积分比较 |
2.3 两组ABC积分比较 |
2.4 两组CARS积分比较 |
2.5 安全性分析 |
三、讨论 |
1. 调肠治神取穴组方分析 |
2. 针刺手法分析 |
3. 疗效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肠道微生物研究 |
引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1. 试剂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研究分组与样本采集方法 |
2.2 样本采集方法及时点 |
2.3 粪便内总DNA的提取及质量鉴定 |
2.4 16S rDNA技术分析粪便样品中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变化 |
3. 结果 |
3.1 测序结果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分析 |
3.2 正常儿童与ASD儿童肠道菌群的差异 |
3.3 针刺组儿童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差异 |
3.4 康复组儿童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差异 |
3.5 相关性分析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动物研究 |
引言 |
实验一 电针足三里对AS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3 造模及干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二、实验结果 |
2.1 三箱社交实验 |
2.2 旷场实验 |
2.3 水迷宫实验 |
三、讨论 |
实验二 电针足三里对ASD模型小鼠外周炎症因子及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设备 |
1.2 动物分组、造模及干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二、实验结果 |
2.1 各组小鼠外周炎症因子TNF-α与IL-17a含量对比 |
2.2 各组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性对比 |
实验三 电针足三里对AS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设备 |
1.2 动物分组、造模及干预 |
1.3 观察指标 |
1.4 肠道菌群检测 |
1.5 统计学处理 |
二、实验结果 |
2.1 测序结果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分析 |
2.2 正常鼠与ASD模型鼠肠道菌群的差异 |
2.3 模型组、百会组、足三里组肠道菌群差异分析 |
三、讨论 |
实验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分型及症状 |
康复评定方法 |
运动疗法(PT) |
特色中医疗法 |
作业疗法 |
营养脑细胞药物 |
(4)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健脑操对ADHD儿童原始反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一、选题依据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ADHD |
(二)原始反射 |
(三)感觉统合训练 |
(四)健脑操 |
三、研究现状 |
(一)ADHD研究现状 |
(二)原始反射研究现状 |
(三)感觉统合训练研究现状 |
(四)健脑操研究现状 |
(五)原始反射与ADHD研究现状 |
(六)健脑操与原始反射研究现状 |
(七)小结 |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一)研究意义 |
(二)创新点 |
五、研究思路及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实验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数理统计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一、原始反射与ADHD儿童多动指数关系的研究结果 |
(一)原始反射与 ADHD 儿童多动指数相关分析的研究结果 |
(二)原始反射与 ADHD 儿童多动指数线性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 |
二、不同训练方案对ADHD儿童原始反射影响的研究结果 |
(一)实验组ADHD儿童干预前后原始反射整合研究结果 |
(二)对照组ADHD儿童干预前后原始反射整合研究结果 |
(三)实验组与对照组ADHD儿童干预后原始反射整合研究结果 |
三、不同训练方案对ADHD儿童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影响的研究结果 |
(一)ADHD儿童干预前后PQS各因子评分研究结果 |
(二)ADHD儿童干预前后TRS各因子评分研究结果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一、原始反射与 ADHD 关系分析 |
二、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健脑操对 ADHD 儿童原始反射影响的分析 |
三、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健脑操对ADHD儿童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局限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5)河北省青年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防治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运动损伤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3 有关于雪上运动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 |
1.4.4 有关于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 |
1.4.5 有关于高山滑雪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调查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青年高山滑雪运动员损伤的特征 |
3.1.1 运动损伤的发病率 |
3.1.2 运动损伤的类型 |
3.1.3 运动损伤的部位 |
3.1.4 运动损伤的性质和程度 |
3.1.5 运动损伤发生的时段 |
3.2 高山滑雪运动员损伤原因的分析 |
3.2.1 运动损伤发生的主体因素分析 |
3.2.2 运动损伤发生的客体因素分析 |
3.3 青年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防治方案 |
3.3.1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
3.3.2 运动损伤治疗措施 |
3.3.3 运动损伤的防治方案案例分析一 |
3.3.4 运动损伤的防治方案案例分析二 |
3.3.5 运动损伤的防治方案案例分析三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历朝杭郡诗辑》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研究编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价值 |
第一章 《历朝杭郡诗辑》编纂缘起 |
第一节 杭郡的社会文化环境 |
一、官方政策对民间的影响 |
二、地域意识日渐凸显 |
三、乡邦文献的需要 |
第二节 丁丙的编纂机缘 |
一、不忍文献纸毁帙散 |
二、藏书、刊刻、编者的身份优势 |
三、契机出现:《武林耆旧集》 |
小结 |
第二章 《历朝杭郡诗辑》基本体例 |
第一节 文本体例 |
一、文本形式 |
二、编排次序 |
第二节 收録体例 |
一、诗人收録范围 |
二、诗歌收録标准 |
三、小传遴选原则 |
小结 |
第三章 《历朝杭郡诗辑》内容概述 |
第一节 《诗辑》收诗情况 |
一、诗作来源 |
二、内容题材 |
第二节 《诗辑》选传情况 |
一、小传来源 |
二、小传内容 |
小结 |
第四章 《历朝杭郡诗辑》价值 |
第一节 《诗辑》的文献与校勘价值 |
第二节 《诗辑》的文学价值 |
第三节 《诗辑》的史料价值 |
第四节 《诗辑》的地域文化特色 |
小结 |
结语 |
文献编 |
《历朝杭郡诗辑》点校凡例 |
《历朝杭郡诗辑》 |
附録 《历朝杭郡诗辑》存録诗集诗稿 |
徵引文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 |
1.1 医心“仁” |
1.1.1 天道为仁 |
1.1.2 医为仁术 |
1.1.3 慈悯万物 |
1.1.4 医不嗜利 |
1.2 医道“和” |
1.2.1 人天和合 |
1.2.2 人际和谐 |
1.2.3 形神合一 |
1.2.4 调和疾病 |
1.3 医术“精” |
1.4 医品“诚” |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古代践行 |
2.1 习医动机 |
2.1.1 口实之需 |
2.1.2 追名逐利 |
2.1.3 举余而医 |
2.1.4 传承家学 |
2.1.5 疗养君亲 |
2.1.6 保身逸志 |
2.1.7 格物致知 |
2.1.8 修德济世 |
2.2 行医境界 |
2.2.1 理想之境 |
2.2.2 中上之境 |
2.2.3 不足之境 |
2.3 “大医”理想人格 |
2.3.1 特色辨析 |
2.3.2 现代启示 |
3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践行 |
3.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知 |
3.1.1 对象与方法 |
3.1.2 结果分析 |
3.1.3 讨论 |
3.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典范 |
3.2.1 “国医大师精神”的提出 |
3.2.2 “国医大师精神”的提炼 |
3.2.3“国医大师精神”评析 |
3.2.4 “国医大师精神”的当代价值 |
3.3 中医医院的医院价值文化建设调查 |
3.3.1 对象与方法 |
3.3.2 结果分析 |
3.3.3 讨论 |
3.3.4 问题与思考 |
3.4 儒家“家”文化视角下的医院文化建设反思 |
3.4.1 传统儒家“家”本观念 |
3.4.2 新儒家“家”文化 |
3.4.3 和谐医院文化建设 |
3.4.4 医院“家”文化建设实例 |
4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 |
4.1 环境分析 |
4.1.1 政策环境 |
4.1.2 文化环境 |
4.2 策略分析 |
4.2.1 树立信仰 |
4.2.2 抑扬结合 |
4.2.3 众人拾柴 |
4.2.4 互利双赢 |
4.2.5 全媒体呈现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8)文化导向下台北大稻埕历史街区复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对象与范围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内容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相关研究综述 |
2.1 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模式梳理 |
2.1.1 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理论起源与发展 |
2.1.2 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三种实践模式 |
2.1.3 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可能引起的绅士化现象 |
2.2 历史街区复兴作为城市更新的一种类型 |
2.2.1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一类独特的地景 |
2.2.2 历史街区的价值所在及构成要素 |
2.2.3 历史街区复兴的内涵及与城市更新的对比 |
2.3 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在台北的实践 |
2.3.1 台北城市更新的发展脉络 |
2.3.2 都市再生前进基地的提出及创意城市的打造 |
2.3.3 世界设计之都作为台北文化导向下城市更新的新兴动力 |
2.4 小结 |
2.4.1 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相关研究综述小结 |
2.4.2 大稻埕历史街区现有研究梳理总结 |
第三章 大稻埕历史街区发展脉络及文化价值梳理 |
3.1 大稻埕历史街区的起源与发展 |
3.1.1 1850-1860年代:兴起阶段 |
3.1.2 1860-1900年代:全盛发展阶段 |
3.1.3 1900-1960年代:转型发展阶段 |
3.1.4 1960-1980年代:发展停滞阶段 |
3.1.5 1980年代以来:转变再生阶段 |
3.2 大稻埕历史街区文化资源梳理 |
3.2.1 历史文化资产 |
3.2.2 地方产业文化资源 |
3.2.3 特有环境资源 |
3.2.4 居民文化资源 |
3.3 大稻埕历史街区价值及构成要素总结 |
3.3.1 大稻埕历史街区价值 |
3.3.2 大稻埕历史街区构成要素 |
3.4 小结 |
第四章 文化导向的更新策略引导大稻埕历史街区复兴 |
4.1 都市再生前进基地引导下的老屋活化运动 |
4.1.1 政府部门的老屋活化路线 |
4.1.2 文创街屋的扩张:来自民间的活化力量 |
4.1.3 新型态文创街屋所带来的影响 |
4.1.4 对都市再生前进基地策略的反思 |
4.2 创意城市引导下的街区再生活动 |
4.2.1 散步导览活动:创意城市背景下的地方回应 |
4.2.2 散步活动在大稻埕历史街区的实践 |
4.2.3 扎根于地方脉络的民间散步导览活动 |
4.2.4 街区空间的探索及社会纽带的再建 |
4.3 世界设计之都引导下的社区复兴行动 |
4.3.1 社会设计在社区的实践 |
4.3.2 从校园延伸到社区的地方行动 |
4.3.3 行政架构限制所带来的阻碍 |
4.4 文化导向下大稻埕历史街区复兴机制及经验总结 |
4.4.1 大稻埕历史街区复兴机制梳理 |
4.4.2 大稻埕历史街区复兴经验总结 |
4.5 小结 |
第五章 大稻埕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的影响与挑战 |
5.1 新型态产业和传统产业间的排挤与互动 |
5.1.1 迪化街南北街之间的发展差异 |
5.1.2 新旧产业之间的排挤现象 |
5.1.3 老店与传统产业的转型活化 |
5.2 关于绅士化现象的地方讨论 |
5.2.1 大稻埕是否存在绅士化现象 |
5.2.2 相对稳定的房屋产权结构 |
5.2.3 绅士化在大稻埕所表现的特殊性 |
5.3 小结 |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大稻埕历史街区历史性建筑物一览表 |
附录2 大稻埕历史街区内依文化资产保存法指定在案历史建筑一览表 |
附录3 访谈记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
(9)通元推拿结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冻结肩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冻结肩的发病机制 |
二、冻结肩分类、自然史 |
三、冻结肩的分期 |
四、冻结肩的临床治疗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于冻结肩的认识 |
第三节 通元疗法概述 |
一、通元疗法 |
二、通元推拿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脱落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病例分组 |
二、治疗方法 |
三、不良事件处理 |
四、观察指标 |
五、疗效评价指标 |
六、统计学处理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VAS评分比较 |
三、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四、有效率比较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统计结果分析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改善VAS疗效分析 |
三、改善肩关节Melle评分分析 |
四、总体疗效分析 |
第二节 治疗机理探讨 |
一、玻璃酸钠腔内注射的优势 |
二、通元推拿治疗冻结肩的思路分析 |
三、通元推拿手法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视障的二重性:身体社会学视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残障——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
(二) 身体——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
(三) 痛苦的身体记忆 |
二、文献综述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相关文献回顾 |
(三) 文献评述与研究问题 |
三、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视障者的身体体验 |
一、视障意识 |
二、视觉景象 |
三、盲态 |
四、感官代偿 |
五、出行 |
第三章 视障者的身体建构 |
一、职业选择的建构 |
(一) 国家权力的行政化推动 |
(二) 特殊教育的职业限定 |
(三) 劳动力市场的身体排斥 |
二、视障身体形象的建构 |
三、残障价值的建构——针对微信文章留言的案例分析 |
第四章 痛苦的社会意义——一个视障老妇人的生活史案例 |
一、一生不易的视障老妇人 |
二、少年时期:痛苦的身体记忆 |
三、青年时期:波折的谈婚论嫁 |
四、老年时期:拖累儿子的母亲 |
第五章 弱者的抗争 |
一、社会变迁下的身体意识觉醒 |
二、法律抗争——会“闹”的视障者 |
三、身体抗争——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讨论 |
(一) 研究不足 |
(二)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针灸发展不能走独木桥(论文参考文献)
- [1]调肠治神法针刺对孤独症儿童临床疗效及模型小鼠菌/脑效应研究[D]. 陈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不同干预方法对儿童ADHD干预效果的研究 ——基于中国样本的Meta分析[D]. 刘艺.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研究进展[J]. 张春梅,黄春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1(16)
- [4]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健脑操对ADHD儿童原始反射的影响研究[D]. 李艳梅.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5]河北省青年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防治方案研究[D]. 王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6]《历朝杭郡诗辑》整理与研究[D]. 李佩瑜.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7]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D]. 唐禄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文化导向下台北大稻埕历史街区复兴研究[D]. 何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通元推拿结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冻结肩的疗效观察[D]. 吴文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视障的二重性:身体社会学视角的研究[D]. 刘慧. 南京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