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AutoCAD的BOM表的自动生成及产品结构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彭金磊[1](2014)在《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MON公司信息系统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益增多的输送机订单促使MON公司暴露出众多问题:生产管理矛盾突出,信息孤岛众多,计划执行拖期,交期延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化技术相关领域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结合公司实际,对MON公司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并对信息化建设方案进行规划。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公司信息系统整体规划设计。对公司业务现状和信息化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公司项目型生产的特点,针对企业存在的业务流程混乱、信息孤岛众多和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提出了建设覆盖订单项目管理、快速报价、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现场安装全业务生产周期的信息系统,辅以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的改善思路,并对信息系统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提出了整体规划方案。2.系统核心业务流程再造。结合对公司现有ERP、PDM系统之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针对实际业务运行的需求,依托信息系统支撑,运用BPR技术对企业核心业务的流程进行了规范设计,为信息系统的实施奠定基础。3.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规划。结合对当前使用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现状的分析,通过对业务部门PLM实际需求的调研,在整体信息系统规划方案的框架下,对PLM系统建设目标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提出了公司PLM系统应涵盖基础数据管理、变更管理、项目管理、产品结构管理和销售支持插件等功能。4.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规划。公司ERP系统当前规划待实施的功能主要是针对基本的进销存管理和基本的制造计划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PLM规划方案,进一步将ERP规划扩展到车间现场,提出增加制造管控功能,实现企业对车间现场的实施管理,并明确了实施要点。5.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规划。针对公司项目型生产特点带来的业务复杂程度高、办公成本高和项目管控难度大的问题,并考虑管理层对项目管理的需求,在PLM和ERP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OA系统规划方案,并制定初步实施计划。
葛怀峰[2](2012)在《跨平台模具CAD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CAD技术的发展,模具CAD/CAM的应用已成为保证模具设计和加工质量、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模具辅助设计系统基本上都是基于单一CAD平台开发,倘若想在其他CAD系统上应用此辅助设计系统,需要在相应平台上进行重复开发,降低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开发效率。另一方面,从模具结构设计来看,所涉及的零件大多是已经系列化的标准件,或者是如上、下模架等包含相同结构单元的典型件。如果采用人工绘制,必然会增加重复劳动,且容易导致设计错误。因此,构建一套跨CAD平台的模具辅助设计系统,已成为提高模具设计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企业实际需求和合作开发项目为依托,以注塑和冲压模具用零部件为对象,致力于支持在各类异构环境接插的各类模具零部件2D和3D参数化标准件数据库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对当前市场上主流的三大CAD软件AutoCAD、NX和Pro/E的二次开发技术,参数化设计及2D和3D图形标准件建库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该系统打破了传统模具辅助设计系统基于单一CAD系统的开发模式,提出了跨平台模具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模式,并结合COM、ActiveX、ADO等技术,最终实现、成功开发了一套基于AutoCAD、NX、Pro/E三大软件平台的插件式,并可在Web环境下运行的模具用CAD系统。在三维模型预览以及工程图的自动化生成方面,系统基于“所见即所得”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当下流行的3D造型和显示组件(ACIS、HOOPS),开发出的独立于所有CAD软件平台的预览界面,在造型前即可呈现给用户一个完整的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并且模型会根据用户所选参数及追加加工类型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实时显示。此外,本文还就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模型基本参数关联约束处理、标准零部件的客户化定制、各CAD平台下参数化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模具设计开发周期。
王桃元[3](2012)在《冲压模具用零部件智能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具CAD/CAM的推广及应用已成为保证模具设计制造质量、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基于CAD平台的模具设计多以通用性为原则,更多关注曲面造型和分模等工作,在进行模具结构设计时,仍采用传统的建模方式,效率低,设计繁琐,致使结构设计成为模具设计中耗时耗力的一环。另一方面,从冲压模结构设计来看,所涉及的零件多为导正销、固定块、导柱、导套等已经系列化标准化的零件,或者是如上、下模座等包含相似结构单元的典型件。如果采用人工建模与绘制,必然会增加重复劳动,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因此,在通用CA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标准件库以及智能设计辅助工具,已成为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错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必然趋势。基于此背景,结合某跨国企业的实际需求,本课题组开发了适用于当前市场上的三大CAD软件AutoCAD、NX和Pro/E,并可支持在WEB环境及没有CAD平台环境下运行的冲压模具辅助设计软件系统。该系统不同于传统CAD系统独立开发的模式,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用户交互界面统一定制,采用VC++编程,将有关功能和界面模块制作成标准的COM组件或DLL,使用户界面与各CAD模块的开发独立进行,并且不受平台限制。AutoCAD、NX和Pro/E的二次开发程序可以通过接口,访问公共用户界面返回的型号、规格、尺寸等参数,用户只需选择这些参数即可得到零件的三维模型、工程图以及BOM表等。在CAD模块实现部分,本文着重研究了基于Pro/E平台的实现技术,对利用Pro/Toolkit工具开发三维智能化标准件系统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开发了集标准件快速、灵活检索与选型、规格参数动态计算、三维模型预览、CAD参数化建模、零件装配定位及BOM表自动生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标准件库系统。用户安装了相应的软件包之后,根据所使用的CAD系统,只需要通过图文并茂的三级界面直接选择型号,或使用无处不在的快捷键功能进行搜索,就可以实现标准件的参数化建模和装配定位,快速完成模具设计,并生成BOM表或标准零部件订单。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有效提高了冲模设计效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邹锦辉[4](2009)在《精密级进模CAD/CAPP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已成为模具产品市场的主要特征,因而要求模具制造企业尽量缩短产品的设计制造周期以成为市场的快速反应者,无疑开发符合模具企业自身特点的实用CAx系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之一。本文通过现代模具技术和大量模具设计经验的结合,本着实用化原则,探寻面向企业的级进模CAD/CAPP应用系统构架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对级进模设计过程与方法的总结,同时对级进模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经验与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终解析了级进模应用系统的功能框架,提出了各应用模块的设计思想。基于模具设计过程中的效率低下、图形不准、工艺设计缺陷以及标准件库缺失等背景,本文利用AutoCAD平台的ObjectARX技术实现了产品设计的图形校核、快速智能设计、标准件库、工艺计算与加工信息自动生成、BOM表自动生成等模块功能。同时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图形数据提取技术与数据库接口技术,立足于模具企业的切实需求开发与生产管理系统eMan高度集成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工艺辅助设计系统,实现产品的工艺编制与审核、产品信息提交、设计人员权限管理、工艺质量保证以及产品查询浏览等功能。
陈开[5](2009)在《锻压机床快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随之加剧,现代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竞争越来越强调基于客户和基于时间的竞争:一方面要求企业、制造商从产品制造方面充分满足顾客要求,另一方面要求产品交货期尽可能缩短,并能快速响应顾客多样化需求,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由此逐渐成为企业的主要生产模式。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锻压机床产业现状,锻压机床的研究趋势以及当前锻压机床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设计周期长,耗费材料多。为此,文中对锻压机床的快速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力求实现设计的快速性。随后,文中针对锻压机床等大型装备的特点,在综合现有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快速设计模式,该模式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立起需求与具体设计之间的联系。然后提出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快速设计模式,该模式包含产品整个设计周期,并建立产品和规则的数据库,以利于设计中信息的快速使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快速设计框架,以产品数据管理作为整个系统底层数据库,整合了快速建模模块、快速设计模块,并提供了面向用户的图形接口。紧接着文章围绕快速建模展开论述,建立客户需求和产品性能指标的联系,进而从产品性能指标计算归纳出产品的所有参数尺寸。在客户需求和性能之间利用变异的DSM方法建立矩阵,利用序列二叉树算法对矩阵进行操作,将大矩阵划分为相关性不强的子矩阵,进行独立设计。接着从性能指标出发,建立产品的参数化设计模块,由性能指标生成产品尺寸,进而驱动产品的模板库快速生成产品的三维、二维图形。产品的信息流对于产品设计作用巨大。快速设计软件的过程就是产品的实际设计过程,由此建立锻压机械设计的UML模型,包括用例图、类图、活动图和序列图,用于表示设计的步骤和产品中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并在UML内部使用XML树状结构来表示产品结构树,用XML节点表示产品以及各零部件之间的联系,产品信息从XML文档,并结合数据库快速获得。并在XML架构上,实现了批量图纸的快速自动排图。随后介绍了锻压机床的快速设计系统,该系统从客户需求出发,经过变异DSM模块,将产品设计划分为一系列子问题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快速参数化设计模块,根据计算准则,计算出产品的具体参数,在产品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二维和三维快速设计系统,提供辅助设计概念根据,并建立产品数据库,生成产品树,提供快速报表与快速报价。在快速设计系统的基础上,文中还研究了快速报价系统,根据快速设计系统的模块划分以及锻压机床自身的特点,将快速报价系统划分为三维设计快速报价,二维设计快速报价和辅助成本快速报价。三维报价包括产品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二维报价处理产品中如标准件、外购件和借用件的成本,而辅助成本报价处理非加工制造的成本,如环境、劳动力。基本的价格信息则存储在PDM数据库相应的价格表中。本文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No 2007AA04Z1A2),是其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马万杰[6](2009)在《基于多软件、多平台的塑料模标准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CAD技术的发展,模具CAD/CAM的应用已成为保证模具设计和加工质量、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基于CAD平台的模具设计是以通用性为原则,更多关注曲面造型和分模等工作,在进行模具结构设计时,仍采用传统的建模方式,效率低,设计繁琐,致使结构设计成为模具设计的一个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从塑料模结构设计来看,所涉及的零件多为导柱、导套、浇口套、推板等已经系列化的标准件,或者是如上、下模架等包含相同结构单元的典型件。如果采用人工绘制,必然会增加重复劳动,且容易导致人为错误。因此,在通用CA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标准件的图形数据库以及智能设计工具,已成为提高设计效率,缩短产开发周期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当前市场上主流的三大CAD软件AutoCAD、UG和Pro/E的二次开发技术,参数化设计及基于这三大CAD软件的标准件建库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制开发了一个基于这三个软件平台上的塑料模标准件系统。该系统打破了传统的AutoCAD,Pro/E和UG独立开发的模式,尝试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即用户交互界面统一定制,采用VC++、C#和VB混合编程,将.NET开发的界面模块制作成标准的COM组件,从而使用户界面的开发与各CAD模块独立,不受具体平台技术的限制。AutoCAD、UG和Pro/E的二次开发程序可以通过COM接口,访问公共界面返回的型号、规格、属性等参数,实现标准件参数化建模与装配。在CAD模块实现部分,由于AutoCAD二维绘图本身不支持参数化功能,开发难度最大。本文着重研究了基于ObjectARX的AutoCAD标准件库的建立方法,并对常用的AutoCAD API函数进行了封装,使零件的程序化绘制更加的方便和简捷,建立了能满足企业要求和设计需要的AutoCAD二维塑料模标准件库。同时对利用UG/Open API及Pro/Toolkit工具开发三维智能化标准件系统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开发了基于多CAD平台,集标准件选型、规格参数动态计算、CAD参数化建模、零件装配定位及BOM表自动输出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件库。用户根据目标CAD系统,安装了相应的软件包之后,只需通过图文并茂的三级界面直接选型,或在第二级界面按材质、尺寸与公差等技术要求搜索,就可以轻松地实现标准件的参数化建模与定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黄继明,王向宁,叶安英[7](2008)在《面向AutoCAD的BOM表的自动生成》文中研究表明设计了基于AutoCAD的BOM(物料清单)自动生成系统的结构,论述了该系统的实现方法及开发步骤,给出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开发的关键技术。设计人员采用该系统,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角度上利用先进设计手段,消除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孤岛,从而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重复性劳动,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宋金霞[8](2008)在《CAD系统与PDM系统的集成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是一门以软件技术为基础,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的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则是产生PDM系统中产品数据的源头。作为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的重要工具和系统,CAD和PDM在企业中被广泛应用。从企业信息流的角度看,CAD与PDM分别处在产品开发流程的上下游,而两者之间数据又存在较多的业务联系,两者之间的集成能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CAD与PDM集成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CAD软件同PDM系统相结合,从而完成产品设计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本文在分析当前制造业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广泛应用的PDM技术,提出了CAD与PDM集成技术研究的课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CAD、PDM系统的体系结构,简要描述了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对他们的技术特性和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列出了当前主流的CAD软件,并分析其特点及主要的开发工具。2.对CAD系统与PDM系统间的集成进行分析,通过对其集成模式、集成方案的分析与综合比较,提出了基于接口模式集成CAD与PDM的可行性方案,并根据其集成方案,重点解析了集成中的BOM技术。3.根据CAD与PDM的集成需求,提出了CAD与PDM集成的总体框架,设计集成中的功能模块,给出了实现的关键技术。4.以当前广泛使用的Pro/E为例,在深入研究Pro/E的API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产品结构信息、属性信息及模型信息的简单集成,为其他的CAD系统与PDM集成提供一种借鉴。本文旨在实现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对CAD与PDM系统间的集成分析,以当前广泛应用的CAD软件Pro/E为例,实现与PDM之间数据的双向流动,进而实现系统间的集成,以解决企业内部信息集成与共享问题。
郭林源[9](2008)在《基于AutoCAD的产品结构数据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企业实施TXERP过程中,产品BOM的整理是手工操作进行的,进度缓慢其准确率不高。为了缩短BOM的准备时间,减少准备的工作量,提出了本课题,通过计算机处理BOM的来源数据:工程设计图纸,从中提取出有效的产品结构信息,并自动生成BOM。首先,基于ActiveX的方法,对AutoCAD的对象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明细栏的位置相对固定,明细栏的表头内容基本相同,由此提出了以明细栏表头为参考单位来确定明细栏位置的方法。根据明细栏的结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矩阵存储的,自动提取工程图纸中明细栏的方法,从而实现明细栏信息的自动提取和入库。然后,基于邻接列表模型,对提取出来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它们内在的父子关系,提出了在数据窗口中生成产品结构树的方法。通过缩排式树形结构的构造原理,设计树形数据窗口,采用深层遍历优先的算法实现了产品结构树的生成。应用数据窗口的强大功能,通过对树形数据窗口数据源的操作,实现了产品结构树的快速修改和更新。同时基于ActiveX的方法,系统提供了EXCEL接口,实现了EXCEL文件的导入导出。第三,基于递归算法,对产品结构树进行分解,利用PB中的数据窗口作为数据结果集的存放容器,通过数据窗口对数据结果进行汇总处理,生成了最底层的物料组成信息。通过对设计物料和标准物料的对比,发现设计物料没有物料代码且和标准物料的名称有些出入,故根据物料之间的差别情况,采用程序和中介集合的混合处理方法,实现了设计物料的物料代码添加,并保存至ERP的BOM表,实现了系统和ERP的集成。第四,应用菜单项目中的可见选项,通过对菜单树节点的控制,实现了权限管理。建立了图文档管理系统,基于Dwgthumnail控件,实现DWG文件的预览。最后,本文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课题的后续发展方向。
杨晓镇[10](2007)在《产品设计BOM信息自动生成及管理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CAD的广泛应用,出现诸如PDM等多种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鉴于实施PDM等大型工程的高成本、高风险、周期长、数据采集和处理难、缺乏准确性、投入人力量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它们实施成功率极低。这些企业急需一套专门“管理系统”,它无需PDM、PLM那些很炫的功能,只要能够实现零部件检索、产品结构管理、BOM自动生成等基本功能。通过对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可知它们无一不把BOM作为产品信息集成的核心。因此,本文针对一般小型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在JHCAD平台及JHCAD图档管理系统框架基础上,选择C/S体系结构,采用VC中ADO技术与SQL Server 2000相连接,对一个小型的BOM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进行了开发研究。本文深入讨论了BOM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由于设计BOM是其它BOM视图的基础,本文选择设计BOM为研究重点。分析了BOM多种表示方法,选择了一种合理的BOM模型。在对BOM数据结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BOM数据结构。对零部件进行了统一编码,基于此编码,BOM的分解方便快捷,准确率高。设计BOM隐含在产品图纸明细表当中,必须将明细表中的产品数据信息进行识别并提取到数据库中,才能被管理系统所使用。面对现代复杂产品,如果依然采用手工填写数据、编写BOM的方法,不仅费力,费时,繁琐,而且容易出错。本文在JHCAD平台下利用模板法自动提取JHCAD明细表信息,对零件的属性与类型进行自动识别,形成完整的BOM信息并添加入库,实现了BOM管理系统与JHCAD的集成。本文还实现了BOM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包括BOM信息的浏览、BOM表的汇总输出,节点的添加、删除与更新。本系统在局域网上进行测试,程序运行稳定,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证明了各种算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二、面向AutoCAD的BOM表的自动生成及产品结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AutoCAD的BOM表的自动生成及产品结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MON公司信息系统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业务流程再造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企业信息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MON公司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
2.1 MON公司业务现状分析 |
2.1.1 MON公司介绍 |
2.1.2 MON公司面临的问题 |
2.2 MON公司信息化现状 |
2.3 MON公司信息系统整体规划 |
2.3.1 MON公司整体分析 |
2.3.2 MON公司信息系统整体规划 |
第3章 MON公司业务流程设计 |
3.1 PLM系统核心业务流程设计 |
3.1.1 PLM产品设计开发流程 |
3.1.2 PLM设计更改流程设计 |
3.2 ERP核心业务流程设计 |
3.2.1 ERP总体业务流程设计 |
3.2.2 ERP采购管理业务流程设计 |
3.2.3 ERP采购入库业务流程设计 |
3.2.4 ERP系统采购退料流程设计 |
3.2.5 ERP系统采购结算及应付款流程设计 |
3.2.6 ERP生产领料流程设计 |
3.2.7 ERP产品入库流程设计 |
3.2.8 ERP生产物控整体流程设计 |
3.2.9 ERP物料新增和修改流程设计 |
3.2.10 ERP系统BOM管理流程设计 |
3.3 OA系统核心业务流程设计 |
3.3.1 OA项目立项申请流程设计 |
3.3.2 OA系统项目预排产流程设计 |
3.3.3 OA系统输送分拣报价流程设计 |
3.3.4 OA系统输送分拣合同评审流程设计 |
3.3.5 OA系统输送分拣订单移交流程设计 |
第4章 PLM信息系统规划 |
4.1 MON公司PDM系统现状 |
4.2 MON公司PLM需求分析 |
4.3 PLM系统功能模块规划 |
4.3.1 PLM图文档管理功能规划 |
4.3.2 PLM产品结构管理功能规划 |
4.3.3 PLM工作流程管理功能规划 |
4.3.4 PLM变更管理功能规划 |
4.3.5 PLM系统管理功能规划 |
4.3.6 PLM项目管理功能规划 |
4.3.7 PLM销售支持插件功能规划 |
4.3.8 PLM其他功能规划 |
4.4 PLM系统其他规划要点 |
4.4.1 明确PLM涉及的部门范围 |
4.4.2 明确PLM数据、流程范围 |
4.4.3 PLM与其他系统集成 |
4.4.4 PLM设计业务场景描述 |
第5章 ERP信息系统规划 |
5.1 MON公司ERP系统现状 |
5.2 MON公司ERP系统功能规划 |
5.2.1 ERP系统物料管理功能规划 |
5.2.2 ERP系统制造管控功能规划 |
5.3 ERP系统实施规划要点 |
5.3.1 明确项目目标和项目范围 |
5.3.2 明确ERP项目双方职责 |
5.3.3 ERP项目培训要求 |
第6章 OA办公信息系统规划 |
6.1 MON公司OA办公系统分析 |
6.1.1 MON公司办公现状 |
6.1.2 MON公司OA系统需求分析 |
6.2 OA系统功能规划 |
6.2.1 OA项目管理功能规划 |
6.2.2 OA企业文化功能规划 |
6.2.3 OA工作流功能规划 |
6.2.4 OA共享登记功能规划 |
6.2.5 OA个人工作功能规划 |
6.2.6 OA系统管理功能规划 |
6.3 OA办公系统实施规划要点 |
6.3.1 OA项目目标分解 |
6.3.2 OA项目实施原则 |
6.3.3 OA项目执行分析 |
6.3.4 OA项目计划规划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跨平台模具CAD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字化制造与CAD/CAM技术的发展 |
1.2 CAD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
1.2.1 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
1.2.2 模具CAD/CAM的研究现状 |
1.2.3 模具标准化与模具辅助设计系统 |
1.3 课题背景,研究意义及其主要的研究内容 |
1.3.1 课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跨平台CAD系统总体框架及开发平台介绍 |
2.1 系统要求 |
2.2 系统总体设计架构 |
2.2.1 系统设计分析 |
2.2.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3 系统开发平台及相关开发技术介绍 |
2.3.1 Visual Studio 2005 介绍 |
2.3.2 ACIS/HOOPS、InterOp及PHLV5 介绍 |
2.3.3 NX、Pro/E、AutoCAD二次开发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跨平台功能插件的实现与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
3.1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 |
3.2 核心功能实现技术 |
3.2.1 COM技术 |
3.2.2 ActiveX技术 |
3.2.3 ADO技术 |
3.3 基于ADO的数据库访问与零部件选型 |
3.4 模型基本参数关联约束处理 |
3.5 标准零部件客户化定制 |
3.6 基于WEB浏览器的3D模型预览 |
3.7 系统嵌入各CAD平台下的参数化建模 |
3.7.1 NX、Pro/E参数化建模 |
3.7.2 AutoCAD参数化建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ACIS的参数化造型与工程图自动生成 |
4.1 基于ACIS的参数化建模流程 |
4.2 ACIS基本几何造型的实现 |
4.2.1 基本几何实体 |
4.2.2 几何实体生成步骤 |
4.3 复杂模型ACIS造型模块设计 |
4.3.1 数据接口设计 |
4.3.2 参数化建模 |
4.3.3 模型数据类型转化的实现 |
4.4 工程图自动生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运行实例 |
5.1 系统概述 |
5.2 系统运行实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3)冲压模具用零部件智能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CAD 技术的发展概况 |
1.2 模具CAD 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模具CAD 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模具CAD 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模具标准化技术 |
1.3.1 标准化在模具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
1.3.2 标准件库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1.4 本课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框架与开发平台 |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1.1 系统需求 |
2.1.2 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
2.2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
2.2.1 用户界面的统一开发 |
2.2.2 标准件数据库的建立 |
2.3 系统开发平台介绍 |
2.3.1 Pro/E、NX 、ACIS 软件概述 |
2.3.2 Pro/E、NX 二次开发技术介绍 |
2.3.3 ACIS 系统开发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标准件库系统的实现与接口技术 |
3.1 系统接口 |
3.2 基于ADO 的数据访问 |
3.3 基于COM 的Excel 操作 |
3.4 基于AcitveX 程序设计 |
3.4.1 ActiveX 控件简介 |
3.4.2 ActiveX 控件编写 |
3.4.3 ActiveX 控件注册和使用 |
3.5 标准件规格参数处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Pro/E 的智能系统的实现 |
4.1 参数化设计及标准模型库的建立 |
4.1.1 参数化设计概述 |
4.1.2 基于Pro/E 平台的参数化设计 |
4.2 零件导入的自动定位 |
4.2.1 剪切模型 |
4.2.2 零件导入时自动生成标准孔 |
4.3 零件追加加工的实现 |
4.3.1 阵列法追加加工 |
4.3.2 逐个特征抑制法追加加工 |
4.4 工程图与BOM 表的生成 |
4.4.1 工程图的更新与尺寸标注 |
4.4.2 BOM 表的自动生成 |
4.5 Pro/E 系统的主控程序 |
4.5.1 Pro/Toolkit 的程序结构 |
4.5.2 本系统中Pro/Toolkit 应用程序的编写过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运行实例 |
5.1 系统简介 |
5.2 系统实际应用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录用论文 |
附件 |
(4)精密级进模CAD/CAPP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级进模CAD发展概况 |
1.3 CAPP概述 |
1.4 ObjectARX开发技术 |
1.5 级进模CAD/CAPP技术存在的问题 |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系统需求分析 |
2.1 产品设计制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2 CAD系统需求分析 |
2.3 BOM表需求分析 |
2.4 CAPP系统需求分析 |
3 系统基本框架与设计思想 |
3.1 系统基本框架 |
3.2 CAPP系统功能结构 |
3.3 CAPP系统设计 |
3.4 CAD系统功能结构与设计 |
4 系统实现与关键技术 |
4.1 图形数据库与文档解析 |
4.2 图形数据库信息模型 |
4.3 自定义实体机制 |
4.4 反应器机制 |
4.5 级进模CAPP实现的关键技术 |
4.6 级进模CAD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研究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锻压机床快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 |
表格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锻压机械现状 |
1.2.1 锻压机床业现状 |
1.2.2 锻压机床研究现状 |
1.2.3 锻压机床设计主要问题 |
1.3 课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
1.3.1 快速设计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1.3.3 论文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 |
第2章 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快速设计原理与框架 |
2.1 引言 |
2.2 快速设计模型 |
2.3 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快速设计技术原理研究 |
2.3.1 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快速设计概念 |
2.3.2 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快速设计框架 |
2.3.3 已有技术平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锻压机床快速建模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DSM 应用 |
3.2.1 DSM 简介 |
3.2.2 DSM 应用现状 |
3.3 锻压机床快速建模方法 |
3.3.1 锻压机床快速建模概述 |
3.3.2 锻压机床 DSM 建模 |
3.3.3 锻压机床参数化建模 |
3.4 快速设计中应用实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锻压机床快速设计信息流研究 |
4.1 引言 |
4.2 相关基本概念 |
4.2.1 UML 基本概念 |
4.2.2 XML 基本概念 |
4.2.3 BOM 现状 |
4.3 锻压机床产品设计 UML 模型 |
4.3.1 用例图 |
4.3.2 类图 |
4.3.3 活动图 |
4.3.4 序列图 |
4.4 锻压机床 XML 快速信息流研究 |
4.4.1 框架结构 |
4.4.2 设计端 XML 化 |
4.4.3 客户端 XML 解析 |
4.4.4 应用实例 |
4.5 基于 XML 产品树的自动排图 |
4.5.1 问题提出 |
4.5.2 解决方案 |
4.5.3 应用实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锻压机床快速设计系统实现 |
5.1 引言 |
5.2 开发平台与开发技术 |
5.2.1 商业软件 |
5.2.2 开发平台 |
5.2.3 开发技术 |
5.3 快速设计系统实现技术 |
5.3.1 系统框架 |
5.3.2 PDM 数据库 |
5.3.3 产品入库与出库 |
5.3.4 快速设计流程 |
5.4 系统实现 |
5.4.1 二维快速设计系统 |
5.4.2 三维快速设计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锻压机床快速报价系统研究 |
6.1 引言 |
6.2 多品种小批量快速报价系统 |
6.2.1 快速报价原理与应用现状 |
6.2.2 快速报价系统框架 |
6.2.3 三维快速报价系统 |
6.2.4 二维快速报价系统 |
6.2.5 辅助成本报价系统 |
6.3 锻压机床快速报价实现 |
6.3.1 锻压机床快速报价流程 |
6.3.2 锻压机床快速系统实现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论文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在读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致谢 |
(6)基于多软件、多平台的塑料模标准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模具CAD/CAM 技术发展概况 |
1.1.1 CAD/CAM 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
1.1.2 国内模具CAD/CAM 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 模具设计中的标准化 |
1.2.1 标准化在模具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
1.2.2 标准件、常用零部件图库的开发与应用概述 |
1.3 课题背景,研究意义及其主要的研究内容 |
1.3.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开发平台及其相关开发技术 |
2.1 常用CAD 软件平台概述 |
2.1.1 AutoCAD 软件概述 |
2.1.2 UG 软件概述 |
2.1.3 Pro/Engineer 软件概述 |
2.2 AutoCAD 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
2.2.1 AutoLISP |
2.2.2 ADS(AutoCAD Development System) |
2.2.3 Visual LISP |
2.2.4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
2.2.5 Dot Net |
2.2.6 ObjectARX |
2.3 ObjectARX (AutoCAD Runtime eXtension) |
2.3.1 ObjectARX 介绍 |
2.3.2 ObjectArx 开发环境介绍与设置 |
2.3.3 ObjectARX 的接口函数 |
2.4 UG 和 Pro/E 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
2.4.1 UG 二次开发技术 |
2.4.2 UG 标准件库的创建方法 |
2.4.3 Pro/E 二次开发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平台标准件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1.1 系统设计要求 |
3.1.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2 用户界面的统一开发 |
3.2.1 COM 接口的实现 |
3.2.2 基于控件的自动化界面 |
3.2.3 参数校验与约束处理 |
3.3 标准件数据库的建立 |
3.3.1 标准件库的系统结构 |
3.3.2 标准件的分类 |
3.3.3 标准件模型库的建立 |
3.3.4 标准件参数库的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utoCAD 子模块的参数化设计 |
4.1 AutoCAD 模块的总体设计方案 |
4.1.1 程序绘图和手工绘图的比较 |
4.1.2 编程实现标准件二维图形的绘制 |
4.1.3 总体设计方案 |
4.2 AutoCAD 菜单设计 |
4.2.1 菜单定制的一般方法 |
4.2.2 系统AutoCAD 菜单的实现 |
4.3 主控制程序 |
4.3.1 主控制程序的功能结构 |
4.3.2 主要函数的功能介绍 |
4.4 数据接口的实现 |
4.4.1 公共界面与主控制程序的接口 |
4.4.2 主控制程序与子绘图程序的接口 |
4.5 标准件绘制程序 |
4.5.1 公共基础类 |
4.5.2 零件的绘制及块的封装 |
4.6 AutoCAD 统计报表的生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UG 和 Pro/E 模块关键技术的实现 |
5.1 UG 和 Pro/E 标准件系统的总体设计 |
5.2 参数化模板的建立 |
5.3 标准件装配定位方式的实现 |
5.3.1 UG 定位的实现 |
5.3.2 Pro/E 点面装配定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运行实例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7)面向AutoCAD的BOM表的自动生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BOM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 |
2 BOM功能模块与AutoCAD的结合方式 |
(1) 主动式结合。 |
(2) 被动式结合。 |
(3) 中间式结合。 |
3 BOM数据的来源方式 |
4 中间式结合的外部数据库的结构 |
5 主要BOM表的检索条件 |
(1) 产品明细BOM。 |
(2) 借用件BOM。 |
(3) 锻件BOM。 |
(4) 标准件BOM。 |
6 BOM表显示方式的确定 |
7 BOM表自动生成功能测试 |
8 结论 |
(8)CAD系统与PDM系统的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当今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
1.1.2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 |
1.1.3 问题解决的途径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概况 |
1.3.1 本课题的目的 |
1.3.2 本课题的意义 |
1.3.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相关技术综述 |
2.1 CAD 技术 |
2.1.1 CAD 的概念 |
2.1.2 CAD 的体系结构 |
2.1.3 CAD 的发展历程 |
2.1.4 CAD 系统的发展趋势 |
2.1.5 常用的CAD 软件 |
2.2 PDM 技术 |
2.2.1 PDM 的概念 |
2.2.2 PDM 的体系结构 |
2.2.3 PDM 的发展历程 |
2.2.4 PDM 的发展趋势 |
2.3 本章小结 |
3 CAD 系统与PDM 系统集成分析 |
3.1 系统集成 |
3.1.1 系统集成的基本内容 |
3.1.2 系统集成的基本框架 |
3.2 CAD 与PDM 集成层次 |
3.2.1 应用封装模式 |
3.2.2 接口模式 |
3.2.3 紧密集成模式 |
3.2.4 集成层次分析 |
3.3 CAD 与PDM 集成方案 |
3.3.1 基于STEP 标准文件格式的信息集成 |
3.3.2 基于中间件的信息集成 |
3.3.3 基于集成数据模型的数据集成 |
3.3.4 集成方案分析 |
3.4 集成中的BOM 技术 |
3.4.1 BOM 的概念与作用 |
3.4.2 BOM 的内容与分类 |
3.4.3 以 BOM 为主线的企业信息流 |
3.4.4 BOM 表在WIT-PDM 中的实现形式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集成的总体架构与关键技术 |
4.1 CAD 与PDM 双向集成架构 |
4.2 CAD 与PDM 集成功能模块分析及集成框架 |
4.2.1 CAD 与PDM 集成功能模块 |
4.2.2 CAD 与PDM 集成框架 |
4.3 CAD 与PDM 集成的关键技术 |
4.3.1 API 技术 |
4.3.2 COM 组件技术 |
4.3.3 客户机/服务器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集成的实现 |
5.1 集成设计的总体目标与技术背景 |
5.2 Pro/E 与PDM 集成设计的功能模块实现 |
5.2.1 接口主菜单模块 |
5.2.2 登录与注销模块 |
5.2.3 BOM 表模块 |
5.2.4 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模块 |
5.2.5 模型文档管理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9)基于AutoCAD的产品结构数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制造业发展现状 |
1.1.2 企业信息化实施现状 |
1.1.3 泰星减速机有限公司信息化现状 |
1.2 课题的提出 |
1.2.1 TXERP 在实施中的困难 |
1.2.2 课题的提出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课题知识和研究现状 |
2.1 PDM 概述 |
2.1.1 PDM 的概念 |
2.1.2 企业对PDM 的需求 |
2.1.3 PDM 的基本功能及作用 |
2.2 BOM 概述 |
2.2.1 BOM 的概念 |
2.2.2 BOM 的重要性 |
2.2.3 BOM 的组织结构 |
2.3 课题研究现状 |
2.3.1 CAD 和PDM 集成内容 |
2.3.2 CAD 和PDM 集成方法 |
2.3.3 PDM 和ERP 集成内容 |
2.3.4 PDM 和ERP 集成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产品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
3.1 研究对象分析 |
3.2 功能设计 |
3.3 系统设计 |
3.3.1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特点 |
3.3.2 PowerBuilder 的优点 |
3.4 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选择 |
3.4.2 数据结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图纸明细栏信息提取 |
4.1 AutoCAD 二次开发工具选择 |
4.1.1 AutoCAD 二次开发工具介绍 |
4.1.2 AutoCAD 对象结构分析 |
4.2 明细栏结构分析 |
4.2.1 明细栏相关规定 |
4.2.2 明细栏表格的矩阵描述 |
4.3 产品结构数据的提取 |
4.3.1 明细栏位置的确定 |
4.3.2 文字的提取 |
4.3.3 文字提取后的处理 |
4.3.4 信息入库和显示 |
4.3.5 批量提取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产品BOM 管理 |
5.1 产品结构树的生成 |
5.1.1 产品结构树的数据源 |
5.1.2 产品结构树的构造方法 |
5.1.3 产品结构树的修改 |
5.1.4 EXCEL 外部接口 |
5.2 产品结构树的分解 |
5.3 系统和TXERP 的集成 |
5.3.1 物料代码的确定 |
5.3.2 数据库的集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难点的解决方案 |
6.1 权限设置 |
6.1.1 权限设计思想 |
6.1.2 权限数据库设置 |
6.1.3 难点的解决方案 |
6.2 图文档管理 |
6.2.1 图纸的添加 |
6.2.2 CAD 图纸的预览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1.1 已完成的工作 |
7.1.2 课题创新点 |
7.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10)产品设计BOM信息自动生成及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BOM概述 |
1.1.1 BOM的内容 |
1.1.2 BOM的形式 |
1.2 BOM管理的意义 |
1.3 BOM信息管理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1.4 课题的任务 |
2 开发环境 |
2.1 系统开发工具 |
2.2 数据库的选择 |
2.3 JHCAD平台 |
2.4 C/S模式 |
3 总体设计 |
3.1 BOM组织形式 |
3.1.1 产品结构树与BOM |
3.1.2 BOM组织形式的确定 |
3.2 BOM模型 |
3.2.1 BOM信息的表示方法 |
3.2.2 BOM模型的选择 |
3.3 BOM数据结构设计 |
3.3.1 数据结构分析 |
3.3.2 数据结构总体设计 |
3.3.3 数据模型的建立 |
3.3.4 数据库表的详细设计 |
3.3.5 基于BOM的产品结构树生成过程 |
4 BOM信息的自动生成 |
4.1 BOM信息自动生成的意义 |
4.2 图纸信息提取技术的研究 |
4.3 BOM信息自动生成的实现 |
4.3.1 对明细表的分析 |
4.3.2 定义明细表提取模板 |
4.3.3 明细表信息自动提取的过程 |
4.3.4 信息自动识别的实现 |
4.3.5 信息入库的实现 |
5 BOM信息的管理 |
5.1 BOM信息的浏览 |
5.2 BOM信息的汇总 |
5.2.1 自制件BOM表的输出 |
5.2.2 标准件BOM表的输出 |
5.2.3 外购件BOM表的输出 |
5.2.4 BOM表的进一步处理 |
5.3 BOM信息的添加 |
5.4 BOM信息的删除 |
5.5 BOM信息的更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面向AutoCAD的BOM表的自动生成及产品结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MON公司信息系统规划[D]. 彭金磊.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5)
- [2]跨平台模具CAD系统研究与应用[D]. 葛怀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 [3]冲压模具用零部件智能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王桃元.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 [4]精密级进模CAD/CAPP技术应用研究[D]. 邹锦辉.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3)
- [5]锻压机床快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陈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4)
- [6]基于多软件、多平台的塑料模标准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马万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09(12)
- [7]面向AutoCAD的BOM表的自动生成[J]. 黄继明,王向宁,叶安英. 机床与液压, 2008(07)
- [8]CAD系统与PDM系统的集成技术研究[D]. 宋金霞. 青岛科技大学, 2008(05)
- [9]基于AutoCAD的产品结构数据管理研究[D]. 郭林源. 江南大学, 2008(03)
- [10]产品设计BOM信息自动生成及管理的研究[D]. 杨晓镇.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