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产品市场分析

苜蓿产品市场分析

一、紫花苜蓿产品的市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范锴[1](2021)在《鄂尔多斯沙地栽培苜蓿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苜蓿是优质豆科多年生牧草,具有产草量高、适应性强等优质性状,一直以来在我国饲料作物中占据重要地位。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储藏养分以和植物生长定植的直接器官,根系的发达状况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和利用的持久性。干旱和寒冷是制约苜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根系发育状况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已有许多报道,但针对鄂尔多斯沙地条件下,苜蓿根系生长状况和适应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草原3号、康赛、龙牧801、肇东、中苜2号和中苜3号六个国内外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使用Win RHIZO根系扫描软件等方法,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对其根系形态特性、生理指标在鄂尔多斯地区发育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如下:(1)根系的根颈直径、主根直径、主根长、侧根数、根颈分枝数、新芽数、根颈入土深度和根干重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侧根的发生主要集中在0~20cm浅土层;同一品种的总根长、单位土壤体积的总根长、总投影面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根表面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少,且降幅较大,但是根系总体积没有变化。从形态参数分析,草原3号,康赛和龙牧801表现较好。(2)供试苜蓿品种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营养元素以C、N为主。康赛、龙牧801、肇东、中苜2号和中苜3号的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大,草原3号酶活性较低,但变化幅度不大,含量较平稳。(3)各参试苜蓿品种根系中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以天冬氨酸、脯氨酸和谷氨酸为主,草原3号、康赛和肇东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4)从根系形态角度选育适宜品种时,建议选择根颈入土深、根颈直径粗、主根长,侧根发达和根干重大的品种;从根系生理指标选育适宜品种时,建议选择抗寒性、抗旱性强及酶活性变化幅度较为平稳的品种。综合分析,供试品种中最适宜鄂尔多斯沙地种植的苜蓿品种是草原3号、康赛和龙牧801。

于浩然[2](2020)在《河套盐碱地苜蓿干草收获技术及干燥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河套地区与土默特平原的交错带包头市哈林格尔镇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植基地为试验点,以耐盐碱的苜蓿品种“中苜3号”为材料,以非盐碱、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化的种植地为切入点,采用单因素、双因素试验设计,利用SPSS、Sigmaplot和Photoshop软件,结合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综合苜蓿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CP)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得出,河套地区盐碱地苜蓿最适留茬高度为4~6cm。(2)综合两茬翻晒试验得出:与翻晒0次(T0处理)相比,在非盐碱地,翻晒2次(T2处理)达目标含水量所需时间短,品质高;在轻度盐碱地,T2处理没有缩短干燥所需时间,但营养品质高;在中度盐碱地,T2处理减少了干燥所需时间,但降低了品质;在重度盐碱地,T2处理没有减少干燥所需时间,对品质无影响。(3)苜蓿超微结构图表明,与T0处理相比,T2处理茎部撕裂程度深,具体为,非盐碱地和轻度盐碱地T2处理撕裂态从髓组织延伸到木质部,中度和重度盐碱地T2处理髓组织撕裂,表皮相应脱落。(4)干燥前期(刈后第1天8:00~20:00),地表土壤温度与苜蓿水分含量具有负向线性关系(非盐碱地:r2=0.582,P<0.001;轻度盐碱地r2=0.834,P<0.001;中度盐碱地r2=0.558,P<0.001;重度盐碱地:r2=0.500,P<0.001):在非盐碱地和中度盐碱地,地表土壤湿度与苜蓿水分含量具有正向线性关系(非盐碱地:r2=0.697,P<0.001;中度盐碱地:r2=0.565,P<0.001);在轻度和重度盐碱地,晾晒草层湿度与苜蓿水分含量存在正向关系(轻度盐碱地:r2=0.860,P<0.01;重度盐碱地:r2=0.791,P<0.05)。(5)干燥前期,苜蓿水分散失与叶片水势和K+含量密切相关。植株水分随着叶片水势的增高而降低,呈负向线性关系(非盐碱地:r2=0.932,P<0.001;轻度盐碱地:r2=0.718,P<0.001;中度盐碱地:r2=0.853,P<0.001;重度盐碱地:r2=0.945,P<0.001),在夜间,叶片水势降低,吸潮能力增强,水分含量也相应增高;叶片K+含量与水分含量呈正向线性关系(非盐碱地:r2=0.844,P<0.001;轻度盐碱地:r2=0.773,P<0.001;中度盐碱地:r2=0.853,P<0.001;重度盐碱地:r2=0.858,P<0.01)。

齐智鑫[3](2019)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粮改饲”是中国农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种植优质饲草料,发展草食畜牧业。我国实行“粮改饲”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推动了草产业供给侧改革,但牧草依赖进口的现状并未发生实质性的转变。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我国牧草供求关系更加紧张。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安全还担负着巨大的肉类需求压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深化原有生产、加工环节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流通环节的供给侧改革。本文从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我国草产品交易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结合现阶段农业保障因素及国际农产品通用交易手段,提出将“保险+期货”模式应用于草产品交易的构想。借鉴美、日等国农业海外投资经验,提出一种供求双方参与度高、互信共赢的“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设想。首先,这种交易模式利用期货工具、保险工具及供应链金融工具规避供求双方的风险;其次,该交易模式通过国际贸易通用的期货工具形成草产品国内外行情,进而促进现货生产,有利于草牧业实体经济发展;再次,该交易模式为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模式选择,可为人民币国际化实践增加“阵地”。本文通过介绍大宗农产品的交易手段,引申到大宗草产品的交易手段,尝试利用农产品交易的成熟经验解决草产品交易的问题;从美国农业保障出发对比我国农业保障,找出一种既符合WTO农业补贴要求,又可以保障农民收入的助农措施;从美国农产品交易模式与我国农产品交易模式的比较中总结美国的优势、提炼可供借鉴的长处,找出我国农产品交易的不足并总结经验;通过分析美国牧草的交易形式和生产、加工、流通方式,为未来中国草产业发展探究新的交易模式;通过总结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历史经验和不足,寻找优化解决的思路;通过介绍美国谷仓电梯交易模式,展现谷物交易中电梯交易模式在农民与期货市场间发挥的纽带作用,为解决我国农民与期货市场对接困难问题提供思路;通过归纳世界主要需草国的国际布局,为中国草牧业企业走出去积累经验;通过概括现阶段人民群众肉类需求特点,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症结所在,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回顾国内外农业收入保险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2014年至今发展“保险+期货”模式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构想大宗牧草“保险+期货”交易模式,并提出“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的设想;通过期货品种筛选和牧草期货可行性研究,发现我国苜蓿具备期货上市条件。结合国家现阶段一带一路合作情况,最终提出建立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全球草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及交易中心的构想。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合作的全面开展,国际化的交易模式有助于草牧业协同效率提高,合作共赢的草贸易也必然在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陈启敏[4](2019)在《污泥堆肥改性黄土-紫花苜蓿系统中重金属迁移富集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污泥,是伴随着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副产品,其处理处置问题是目前污水处理领域所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发展,探索本土化、经济化的污泥处置方式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污泥堆肥技术,结合污泥改良土地的研究成果,以西北地区马兰黄土为供试材料,污泥堆肥为改良材料,Cd、Cu、Zn为目标污染物,紫花苜蓿为供试植物,通过向黄土中施加污泥堆肥来对黄土进行改性。探索污泥堆肥改性黄土的最佳投配比及重金属在污泥堆肥改性黄土-紫花苜蓿系统中的生物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为:1、污泥堆肥的施加有效改善了黄土的理化性质,提高了有机质、氮、磷含量。黄土有机质含量在污泥堆肥施加比例0.5%、1.5%、3%、6%、10%、15%时,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5%、36.3%、88.6%、159.2%、213.1%、321.2%;在污泥堆肥施加量为15%时,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相对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2%和183.5%;随着黄土理化性质、保水保肥性能的改善,作物生存环境质量也得以提升,在污泥堆肥施加比例3.0%时,茎叶部位总株高和总生物量相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2.9%、263%。2、改性黄土中Cd、Cu、Zn的含量随污泥堆肥比例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污泥堆肥施加比例为15%时,分别增加了137.8%、20.1%、44.5%。从重金属的赋存形态来看,黄土中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可交换态含量较低,Cu、Zn主要以残渣态为主,随着污泥堆肥的施入,Cd元素可交换态含量增幅高于Cu、Zn。从重金属单步提取含量来看,重金属Cd的生物有效性高于Cu、Zn,DTPA提取态含量可较为准确的反应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3、污泥堆肥改性黄土中Cd元素的变化范围为0.103 mg·kg-10.245 mg·kg-1,当污泥堆肥施加比例为6%时,第一、二和三次刈割时期的茎叶部Cd含量相对对照组分别增加了46.5%、48.5%、174.9%。各污泥堆肥施加条件下,紫花苜蓿茎叶部Cd含量均未超过《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相关限值。4、紫花苜蓿茎叶部对Cd积累量的范围为4.8911.48 ug·pot-1,Cu、Zn元素茎叶部积累量范围分别为0.350.514 mg·pot-1、2.894.47 mg·pot-1,紫花苜蓿根部对Cd的富集性较强,而茎叶迁移性较弱,而对Cu、Zn具有较好的迁移性。在同一污泥堆肥Cd、Zn元素的积累第二次刈割时高于其他刈割时期,特别是对Cd的积累达到显着差异水平,而Cu元素在第二、三次刈割时期重金属的积累量显着高于其他刈割时期。综上所述,污泥堆肥可作为黄土的改良剂,提高黄土保水保肥能力,改善黄土种植环境。对于紫花苜蓿的种植来说,在污泥堆肥施加比例为3%时,株高和生物量均可达到最佳生长状态。在污泥堆肥施加比例小于15%时,紫花苜蓿均可安全种植。改性黄土中Cd元素生物可利用性较强,在污泥堆肥改性黄土中作为重点控制要素。

陈文雪[5](2018)在《中国北方不同区域苜蓿干草营养价值分析与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对我国北方东北平原区、内蒙古高原区、西北荒漠绿洲区、黄土高原区及黄淮海平原区等5大苜蓿种植区域的苜蓿干草进行营养价值分析和安全性评价。试验于2017年6月15日至8月24日在全国44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草品产业化公司生产的苜蓿干草捆采集样品95个,然后在河南农业大学草学实验室和农业部饲料检测中心郑州分中心进行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一:(1)不同区域苜蓿干草营养成分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西北荒漠绿洲区>内蒙古高原区>东北平原区>黄淮海平原区>黄土高原区。结合聚类分析的处理结果,西北荒漠绿洲区苜蓿干草属于营养价值高的一类;内蒙古高原区、东北平原区和黄淮海平原区属于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类;黄土高原区则属于营养价值低的一类。(2)各区域苜蓿干草CP、Ash、ADF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NDF、EE、DM含量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显着性差异。全国苜蓿干草营养成分的平均值:CP为16.43%、NDF为44.01%、ADF为33.22%、Ash为10.78%、DM为91.90%,达到二级干草标准。(3)苜蓿干草营养成分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P含量与NDF、ADF含量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P含量极显着正相关(P<0.01);NDF与ADF含量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P含量极显着负相关(P<0.01);ADF与P的含量显着负相关(P<0.05);P与EAA的含量显着正相关(P<0.05);其他性状之间无显着相关性。(4)内蒙古高原区苜蓿干草的EAA和TAA含量高于其他4个区域,但差异不显着(P>0.05),ALA和PUF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4个区域(P<0.05),Ca、P、K、Mg、Cu和Zn等矿物质综合来看含量较高。试验二:(1)根据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不同区域苜蓿干草的安全性由高到低表现为:黄土高原区>西北荒漠绿洲区>内蒙古高原区>黄淮海平原区>东北平原区。5个区域苜蓿干草中霉菌毒素(AFB1、DON、ZEN)的污染不超标,均受到微生物(细菌、霉菌)的轻度污染;除受到Cr不同程度的污染外,其他重金属未污染到我国北方的苜蓿干草。(2)5个区域苜蓿干草中的AFB1、ZEN、As、Cd、Pb、Cu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内蒙古高原区苜蓿干草的DON含量显着高于东北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P<0.05),黄土高原区苜蓿干草DON的含量最低,且显着低于内蒙古高原区、黄淮海平原区和西北荒漠绿洲区(P<0.05);东北平原区苜蓿干草Cr含量显着高于其他4个区域(P<0.05)。黄土高原区与黄淮海平原区的苜蓿干草Zn含量显着高于西北荒漠绿洲区(P<0.05),与东北平原区和内蒙古高原区差异不显着(P>0.05)。(3)苜蓿干草中安全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显示:AFB1与TBC和TMC呈显着负相关(P<0.05);Cu与Zn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其他性状之间无显着相关性。(4)北方全部苜蓿干草样品霉菌毒素、微生物、重金属的检出率均为100%,DON超标率为6%,TBC与TMC的超标率分别为66.7%和75.8%,重金属中Cr的超标率高达87.9%。除此之外,其他安全性成分均未超标。综合各区域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来看,西北荒漠绿洲区的苜蓿干草营养价值最高,安全性较高;内蒙古高原区营养价值较高,安全性中等;东北平原区营养价值中等,安全性最低;黄淮海平原区营养价值较低,安全性也较低;黄土高原区营养价值最低,但安全性最高。

王腾飞[6](2018)在《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以二元初产母猪(长*大)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背膘厚度、繁殖性能、初乳成分、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血清激素水平、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同一时期发情配种的后备母猪8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共设置4个日粮处理,分别为:对照组(5%苜蓿草粉组)、5%青贮苜蓿组、10%青贮苜蓿组和15%青贮苜蓿组。每个日粮处理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选取4头初次配种的后备母猪。所有试验母猪在哺乳期均以湿拌料的方式饲喂场内原有的哺乳母猪日粮。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和15%青贮苜蓿组在妊娠期背膘增加量上显着提高(P<0.05),15%青贮苜蓿组在哺乳期背膘损失量上显着提高(P<0.05);(2)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各试验组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弱仔数、健仔数、健仔率、初生窝重和初生仔猪均重上均无显着差异(P>0.05);(3)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提高了仔猪断奶窝重,以15%青贮苜蓿组断奶窝重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多增12.82%,但差异不显着(P>0.05);(4)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血清中雌二醇、孕酮、催乳素和IGF-1等激素的含量无显着性影响(P>0.05);(5)妊娠期饲喂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血清中Ig G、Ig A和Ig M含量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6)妊娠期饲喂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哺乳后期血清中T-SOD、T-AOC、GSH-Px和MDA含量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7)初产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提高了仔猪血清中IGF-1、Ig A、Ig G和Ig M含量,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8)初产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提高了仔猪血清中T-SOD含量,降低了MDA含量,10%青贮苜蓿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初产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提高了仔猪血清中T-AOC含量,5%青贮苜蓿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本研究发现:(1)10%和15%青贮苜蓿组试验母猪的断奶背膘与配种背膘基本保持一致;(2)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对母猪初乳成分有较大影响,其中15%青贮苜蓿组的乳脂含量极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1),10%青贮苜蓿组母猪初乳中的乳蛋白含量显着高于15%青贮苜蓿组(P<0.05);(3)初产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改善了仔猪初生和断奶均匀度,其中以10%和15%添加水平效果较好;(4)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提高了初产母猪哺乳后期血清中的雌二醇含量,15%青贮苜蓿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降低了催乳素含量,15%青贮苜蓿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能够提高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血清中的Ig A含量,15%青贮苜蓿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6)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能够提高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血清中的T-AOC含量,15%青贮苜蓿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能够提高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血清中的GSH-Px含量,10%青贮苜蓿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为保持初产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维持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良好的血清激素、免疫、抗氧化性能,初产母猪妊娠日粮中以添加10%青贮苜蓿为宜。

张玲,李菲菲,孙艳梅,李先强[7](2017)在《国内主要品种苜蓿营养价值分析与育种现状及发展历程》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各地区畜牧业和苜蓿产业正处于发展的积极阶段,紫花苜蓿作为主要的栽培牧草更是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对国内紫花苜蓿产业化、苜蓿种植分布、营养价值分析以及苜蓿品种育种等进行全面综述,旨在为我国不同地区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紫花苜蓿时如何筛选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也为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国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刘婷[8](2017)在《不同水平苜蓿草粉和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及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以高水分新鲜苜蓿为原料,添加10%玉米粉及以乳酸菌和酵母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制作苜蓿青贮饲料,探索苜蓿高水分青贮饲料在贮存过程中营养物质及pH值的变化;后续在初产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10%苜蓿青贮饲料和10%、15%、20%苜蓿草粉,探讨其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血液指标、初乳成分及其仔猪的生长性能、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一:本试验采用同一批次初花期刈割的紫花苜蓿,切碎至2-3cm左右后添加玉米粉及微生物制剂等进行青贮袋装发酵,分别于青贮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第4个月、第5个月、第6个月及第7个月时取样进行指标测定。试验结果如下:(1)、紫花苜蓿高水分青贮过程中粗蛋白质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2)、在苜蓿青贮饲料的储存过程中pH值在前两个月稳定在4.6左右,在第三个月达到最低值4.51,此后逐渐升高到第七个月时的5.92;(3)、干物质含量在第二个月后就开始缓慢下降,特别是在第三个月以后,下降速度增快,干物质损失较多;(4)、苜蓿高水分添加剂青贮饲料中的粗脂肪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5)、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苜蓿高水分添加剂青贮饲料在色泽、气味儿和物理状态上都发生了变化,较好的贮存时间不超过4个月。试验二:本试验选取同一时期发情配种的后备母猪115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共设5个日粮处理,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青贮料组(AS group)、10%草粉组(10%AM group)、15%草粉组(15%AM group)、20%草粉组(20%AM group)。(1)、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背膘增加和哺乳期背膘减少均无显着差异;(2)、苜蓿草粉组在初生头数、产活仔数和产活仔率均有上升,但都未达到显着水平;(3)、妊娠期母猪的IGF-Ⅰ苜蓿草粉组有升高趋势,20%苜蓿草粉组达到显着水平;(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哺乳期母猪的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有显着提高(P<0.05);(5)、仔猪血清尿素氮水平随草粉添加量增加而降低;(6)、对初乳成分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15%、20%草粉组乳脂率显着升高(P<0.05),四个试验组乳总固形物显着升高(P<0.05)。

张曙光[9](2017)在《微量元素对河套地区盐碱地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究河套地区盐碱地种植紫花苜蓿高产优质的技术措施,采样田间试验,在氮磷钾肥料基础上,开展硼、锌、钼肥不同用量根外喷施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量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硼、钼、锌肥的合理施用可以提升苜蓿干草产量,其中单施硼或锌增产效果显着(P<0.01),与对照相比,硼2.25处理第一茬增产43.15%,第二茬增产25.48%,总产量增加31.99%;锌1.35处理第一茬增产36.77%,第二茬增产28.59%,总产量增加31.70%。同时还可以改善苜蓿品质,其中单施钼和锌效果显着(P<0.05),同对照相比,钼6.75处理对于粗蛋白含量第一茬增加23.18%,第二茬增加24.58%第三茬增加11.50%;对于粗脂肪含量第一茬增加47.93%,第二茬增加41.95%,第三茬增加19.59%:锌1.35处理对于粗蛋白含量第一茬增加20.31%,第二茬增加21.13%,第三茬增加10.70%;对于粗脂肪含量第一茬增加44.83%,第三茬增加 13.06%。

安欢乐[10](2016)在《甘肃省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研究》文中认为紫花苜蓿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致紫花苜蓿的根颈、主根、侧根和根毛变色腐烂,植株生长衰弱甚至死亡,草地密度逐年减少直至完全衰退,对紫花苜蓿的草产量和草品质影响较大的一类病害,我国已报道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主要为镰孢属(Fusarium spp.)真菌,而其他病原种类极少,病原种类明显少于国外研究。为查明我国发生的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中是否存在国内外尚未发现的其他重要病原或已在国外报道而我国尚未发现的病原,本论文拟在紫花苜蓿栽培面积最大的甘肃省通过田间调查、病原分离与培养、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开展其病原种类及其重要程度的研究,以便确定防治重点。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于2014年和2015年在永登县、榆中县、会宁县和张掖市开展紫花苜蓿根腐病发生状况的调查,其中永登县40个品种,榆中县48个品种,两地74个品种(相同14个品种),其他两地3个品种。根据植株生长状况,除榆中和张掖市甘州区的个别植株表现矮小、萎蔫、死亡等疑似根腐病的症状之外,在其他地点均无法确定是否发生根腐病,在所有调查地点紫花苜蓿的根部均有变色、腐烂症状,且在会宁县陇东苜蓿上,根腐症状随植株年限的增加而增加。2、在各调查地点采集的疑似根腐病的植株或无明显根腐病的植株的主根上分离出11种真菌,其中镰孢属真菌4种,分别为锐顶镰孢(Fusarium acuminatum)、尖镰孢(F.oxysporum f.sp.ciceris)、腐皮镰孢(F.solani)和三线镰孢(F.tricinctum),异茎点霉属2种,分别为根异茎点霉(Paraphoma radicina)和异茎点霉未定种真菌(Paraphoma sp.),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 var.medicaginis)、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漆斑菌(Myrothecium sp.)、茄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olani)、癣囊腔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各1种。永登县、榆中县、会宁县和张掖市分别有3种、3种、5种和7种,优势种分别为锐顶镰刀菌、漆斑菌、茄长蠕孢和根异茎点霉,各地均有锐顶镰刀菌和苜蓿茎点霉。3、将以上根部分离真菌采用孢子悬浮液蘸根接种于萌发3天的幼苗后移栽于植物生长室,8周时收获植株,根据根部变色腐烂症状为依据统计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再分离确定接种菌是否已侵染根部。结果显示,供试的11种分离真菌中对紫花苜蓿有致病性的有8种,致病性由强到弱为异茎点霉未定种(发病率为82.22%,病情指数为54.86)、腐皮镰孢(91.67%,34.58)、茄长蠕孢(52.59%,23.33)、锐顶镰孢(71.67%,20.00)、根异茎点霉(82.22%,54.86)、苜蓿茎点霉(66.67%,15.00)、尖镰孢(33.33%,15.00)和三线镰孢(33.33%,8.33)。本论文首次发现异茎点霉和茄长蠕孢是紫花苜蓿根腐病的世界新病原;在我国,前人研究发现苜蓿茎点霉引致叶斑和茎秆变黑,本研究确定其也可引起根腐病。

二、紫花苜蓿产品的市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花苜蓿产品的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鄂尔多斯沙地栽培苜蓿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苜蓿基本情况介绍
    1.2 苜蓿根系形态的研究
    1.3 苜蓿根系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1.4 苜蓿根系与生长年限的关系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样地管理
    2.3 试验设计
    2.4 试验材料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
        2.5.1 根系形态测定项目与方法
        2.5.2 根系生理测定项目与方法
    2.6 试验材料来源
    2.7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苜蓿根系形态特征差异比较
    3.2 利用WinRHIZO分析苜蓿根系形态特征
    3.3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碳水化合物及化学计量特征的比较
    3.4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比较
    3.5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比较
    3.6 根干重与根系形态性状指标相关性
    3.7 根干重与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含量相关性
    3.8 根干重与生理特性的相关性
    3.9 根干重与游离氨基酸的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苜蓿品种的根系形态
    4.2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系碳水化合物及化学计量特征
    4.3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系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
    4.4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系游离氨基酸含量
    4.5 根干重与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理特征的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河套盐碱地苜蓿干草收获技术及干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苜蓿干草产业发展现状
        1.2.2 国内苜蓿干草产业发展现状
    1.3 土壤盐碱化对苜蓿的影响
    1.4 苜蓿适时收获技术研究现状
    1.5 苜蓿干草调制技术研究现状
    1.6 苜蓿水分散失机理
        1.6.1 水分散失规律
        1.6.2 影响水分散失的外界因素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论文整体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图
        1.8.1 主体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河套地区盐碱地苜蓿最适留茬高度研究
        2.3.2 河套地区盐碱地苜蓿干燥过程中翻晒技术研究
        2.3.3 干燥前期苜蓿水分散失规律及影响水分散失的因素研究
        2.3.4 干燥前期苜蓿叶片水势和K~+的变化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1 水分含量测定
        2.4.2 干燥速率
        2.4.3 生产性能及常规营养指标
        2.4.4 茎部超微结构的制备与观察
        2.4.5 环境因子的测定
        2.4.6 植物水势的测定
        2.4.7 苜蓿叶片K~+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留茬高度和土壤盐碱化程度对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3.1.1 留茬高度和土壤盐碱化程度对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3.1.2 留茬高度和土壤盐碱化程度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3.2 干燥过程中翻晒次数对苜蓿水分散失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3.2.1 干燥过程中翻晒次数对苜蓿含水量的影响
        3.2.2 干燥过程中翻晒次数对苜蓿干燥速率的影响
        3.2.3 干燥过程中翻晒次数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3.2.3.1 非盐碱地翻晒次数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3.2.3.2 轻度盐碱地翻晒次数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3.2.3.3 中度和重度盐碱地翻晒次数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3.2.4 干燥过程中翻晒次数对苜蓿茎部超微结构的影响
    3.3 盐碱地苜蓿干燥前期水分散失规律
    3.4 盐碱地苜蓿干燥前期水分散失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4.1 水分散失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3.4.2 水分散失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3.4.3 水分散失与土壤电导率的关系
        3.4.4 水分散失与晾晒草层湿度的关系
        3.4.5 水分散失与晾晒草层温度的关系
    3.5 盐碱地苜蓿干燥前期叶片水势和K+的变化
        3.5.1 苜蓿叶片水势变化
        3.5.2 苜蓿叶片水势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3.5.3 苜蓿叶片K~+变化
        3.5.4 苜蓿叶片K~+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3.5.5 叶片水势与K~+的关系
4 讨论
    4.1 留茬高度和土壤盐碱化程度对苜蓿生产性能及干草品质的影响
    4.2 翻晒对苜蓿水分含量变化及干草品质的影响
    4.3 干燥前期苜蓿水分散失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4 苜蓿刈后叶片水势和K~+的变化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方法
        1.2.4 研究数据来源
        1.2.5 技术路线
        1.2.6 主要研究内容
2 大宗商品、农产品及草产品流通概述
    2.1 大宗商品
        2.1.1 我国大宗商品发展历史
        2.1.2 国外大宗商品发展历史
        2.1.3 我国商品草交易历史
        2.1.4 国外大宗草产品交易
    2.2 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交易
    2.3 大宗商品电商交易
    2.4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现货交易
    2.5 期货交易
        2.5.1 国外期货交易发展
        2.5.2 国内期货交易发展
        2.5.3 期货市场的功能
    2.6 农业保险及农业保障
        2.6.1 美国农业保险
        2.6.2 我国农业保险
    2.7 拍卖交易
    2.8 保险+期货
3 美国农产品交易、草产品交易及主要饲草进口国国际布局
    3.1 美国农产品交易
        3.1.1 合同农业销售
        3.1.2 合作社销售
        3.1.3 现货销售
        3.1.4 期货销售
        3.1.5 美国的农产品仓储及谷物电梯交易
    3.2 美国草产品交易
        3.2.1 美国草产品国内交易
        3.2.2 美国草产品国际贸易
    3.3 饲料饲草大型进口国全球布局
        3.3.1 阿联酋的饲料饲草布局
        3.3.2 日本的饲料饲草布局
        3.3.3 沙特阿拉伯的饲料饲草布局
4 我国农产品交易、草产品生产交易及我国饲草全球布局
    4.1 农产品现货交易
    4.2 农产品订单交易
    4.3 农产品合作社交易
    4.4 农产品期货交易
    4.5 草产品交易
        4.5.1 草交易现状
        4.5.2 以X牧草公司交易模式发展谈我国草产品交易
    4.6 拍卖交易
    4.7 中国饲草全球布局
5 我国肉类需求、粮食安全与饲草贸易的关系
    5.1 我国肉类需求
        5.1.1 我国肉类需求产生的原因
        5.1.2 我国肉类需求遇到的问题
    5.2 我国粮食安全到饲料安全
    5.3 依托草产品生产加工及草贸易发展食草型动物养殖
6 新型牧草交易模式——“保险+期货”
    6.1 保险+期货
        6.1.1 开展“保险+期货”交易的必要性
        6.1.2 “保险+期货”可行性
    6.2 “保险+期货”研究进展
    6.3 牧草“保险+期货”交易初探
        6.3.1 牧草“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的构想
        6.3.2 牧草期货品种筛选及可行性实证研究
    6.4 牧草拍卖模式
7 基于“一带一路”的粮食安全布局
    7.1 中国农业海外投资
    7.2 USDA视角下的中国农业海外投资
    7.3 中欧班列与我国粮食安全布局
    7.4 基于“一带一路”的共赢牧草贸易
8 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创新点
    8.4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污泥堆肥改性黄土-紫花苜蓿系统中重金属迁移富集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污泥的性质与处置
        1.2.1 污泥的组成
        1.2.2 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
    1.3 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研究进展
        1.3.1 农用地改良与土地利用
        1.3.2 污泥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供试材料
        2.2.1 供试黄土
        2.2.2 供试污泥
        2.2.3 供试植物
    2.3 实验设计
    2.4 实验样品预处理
        2.4.1 土壤样品处理
        2.4.2 植物样品处理
    2.5 样品分析
    2.6 主要仪器和试剂
    2.7 质量控制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污泥堆肥施加对黄土性质及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3.1 污泥堆肥施入对黄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3.2 污泥堆肥施入对紫花苜蓿的生长的影响
        3.2.1 株高
        3.2.2 生物量
    3.3 小结
第四章 污泥堆肥改性黄土-紫花苜蓿系统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植物可利用性
    4.1 污泥堆肥改性黄土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变化
        4.1.1 Cd的形态变化
        4.1.2 Cu、Zn的形态变化
    4.2 污泥堆肥改性黄土中重金属单一提取态的变化
    4.3 小结
第五章 污泥堆肥改性黄土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紫花苜蓿的迁移富集特性分析
    5.1 污泥堆肥改性黄土对紫花苜蓿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5.1.1 改性黄土中紫花苜蓿对重金属的吸收特征
        5.1.2 改性黄土中紫花苜蓿Cd的生物效应
    5.2 改性黄土中紫花苜蓿、蚕豆迁移富集特性对比分析
    5.3 紫花苜蓿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中国北方不同区域苜蓿干草营养价值分析与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苜蓿的营养价值
        1.1.1 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
        1.1.2 粗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1.1.3 碳水化合物
        1.1.4 维生素和矿物质
        1.1.5 提取物
    1.2 影响苜蓿干草的安全性因素
        1.2.1 霉菌毒素
        1.2.1.1黄曲霉毒素B1
        1.2.1.2 呕吐毒素
        1.2.1.3 玉米赤霉烯酮
        1.2.2 微生物
        1.2.3 重金属(砷、镉、铅、铬、铜、锌)
    1.3 苜蓿干草在动物上的应用
        1.3.1 苜蓿干草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
        1.3.2 苜蓿干草在单胃动物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1.4 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聚类分析
        1.4.1 灰色关联度分析
        1.4.2 聚类分析
2 引言
3 试验一:中国北方不同区域苜蓿干草营养价值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采集
        3.1.2 取样设备及取样方法
        3.1.3 指标测定与方法
        3.1.4 灰色关联度法
        3.1.5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概略养分的含量
        3.2.2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
        3.2.3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氨基酸含量
        3.2.4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脂肪酸含量
        3.2.5 苜蓿干草营养成分相关性分析
        3.2.6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营养价值灰色关联度分析
        3.2.7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营养价值系统聚类分析
        3.2.8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等级分布
    3.3 讨论
        3.3.1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概略养分含量分析
        3.3.2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分析
        3.3.3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营养价值综合评定
        3.3.4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等级分布
    3.4 结论
4 试验二:中国北方不同区域苜蓿干草安全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取样设备及取样方法
        4.1.3 饲料卫生指标成分测定
        4.1.4 苜蓿干草污染评价
        4.1.5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主要霉菌毒素含量
        4.2.2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微生物含量
        4.2.3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重金属的含量
        4.2.4 苜蓿干草安全性成分相关性分析
        4.2.5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安全性成分污染情况综合评价
        4.2.6 中国北方苜蓿干草安全性成分污染情况
    4.3 讨论
        4.3.1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霉菌毒素含量及污染情况分析
        4.3.2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微生物含量及污染情况分析
        4.3.3 不同区域苜蓿干草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情况分析
        4.3.4 中国北方苜蓿干草安全性成分污染情况综合评价
    4.4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6)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苜蓿的营养价值与研究现状
        1.1.1 蛋白质的营养与功能
        1.1.2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与功能
        1.1.3 维生素的营养与功能
        1.1.4 苜蓿提取物的营养与功能
        1.1.4.1 苜蓿叶蛋白的营养与功能
        1.1.4.2 苜蓿多糖的营养与功能
        1.1.4.3 苜蓿皂苷的营养与功能
        1.1.4.4 苜蓿黄酮的营养与功能
        1.1.4.5 膳食纤维的营养与功能
    1.2 青贮苜蓿的研究与应用
        1.2.1 青贮添加剂
        1.2.1.1 发酵促进剂
        1.2.1.2 发酵抑制剂
        1.2.1.3 营养性添加剂
        1.2.2 青贮苜蓿制作工艺
        1.2.2.1 半干青贮
        1.2.2.2 拉伸膜裹包青贮
        1.2.2.3 混合青贮
        1.2.3 青贮苜蓿品质的影响因素
        1.2.4 青贮苜蓿与苜蓿草粉的营养价值比较
    1.3 日粮纤维在初产母猪上的应用机理
        1.3.1 母猪的营养与繁殖
        1.3.2 母猪利用日粮纤维的营养学机理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饲养管理
    3.4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5 样本采集与制备
        3.5.1 青贮苜蓿与饲料样品的采集
        3.5.2 血样的采集与制备
        3.5.3 初乳样品的采集
    3.6 测定项目与方法
        3.6.1 常规营养成分
        3.6.2 pH值
        3.6.3 菌落数
        3.6.4 氨态氮
        3.6.5 挥发性脂肪酸
        3.6.6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3.6.7 背膘厚度
        3.6.8 血清激素水平
        3.6.9 血清免疫指标
        3.6.10 血清抗氧化指标
        3.6.11 初乳成分
        3.6.12 日采食量
        3.6.13 母猪繁殖性能
        3.6.14 仔猪生长性能
    3.7 数据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背膘厚度的影响
    4.2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3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初乳成分的影响
    4.4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和仔猪窝重的影响
    4.5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仔猪初生和断奶均匀度的影响
    4.6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仔猪均重和日增重的影响
    4.7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4.8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4.9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10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仔猪血清激素水平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4.11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5 讨论
    5.1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背膘厚度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5.2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初乳成分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5.3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5.4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5.5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7)国内主要品种苜蓿营养价值分析与育种现状及发展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苜蓿产业化
    1.1 苜蓿产业化的作用及意义
    1.2 苜蓿产业化现状
    1.3 苜蓿产业化展望
2 我国苜蓿种植分布
3 主要苜蓿品种营养价值分析
    3.1 苜蓿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3.2 苜蓿营养价值指标
    3.3 国内主要苜蓿品种营养价值分析
4 我国苜蓿品种育种现状
    4.1 选择育种
    4.2 杂交育种
    4.3 生物技术育种
    4.4 诱变育种
5 我国苜蓿产业发展历程及展望
    5.1 苜蓿产业发展历程
    5.2 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5.3 苜蓿产业发展前景

(8)不同水平苜蓿草粉和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及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苜蓿及其产品的营养价值研究现状
        1.1.1 苜蓿的粗蛋白质营养
        1.1.2 苜蓿的碳水化合物营养
        1.1.3 苜蓿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
        1.1.4 苜蓿提取物的应用研究
        1.1.4.1 苜蓿叶蛋白
        1.1.4.2 苜蓿多糖
        1.1.4.3 苜蓿皂甙
    1.2 苜蓿产品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1.2.1 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羊的影响
        1.2.2 日粮中添加苜蓿产品对奶牛的影响
    1.3 苜蓿产品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3.1 苜蓿草粉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1.3.2 日粮中添加苜蓿产品对母猪和仔猪的影响
    1.4 苜蓿产品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5 苜蓿青贮添加剂及制作工艺研究进展
        1.5.1 苜蓿青贮抑制剂
        1.5.2 苜蓿青贮促进剂
2 引言
3 试验一 苜蓿青贮品质的变化规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时间与地点
        3.1.2 试验材料
        3.1.3 苜蓿青贮制作方法
        3.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3.1.4.1 样品采集
        3.1.4.2 样品的预处理
        3.1.4.3 干物质含量测定
        3.1.4.4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3.1.4.5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3.1.4.6 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测定
        3.1.4.7 pH值的测定
        3.1.4.8 青贮饲粮感官评定
    3.2 数据分析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原料青贮前营养成分的测定
        3.3.2 贮存过程中苜蓿青贮饲料中粗蛋白的变化
        3.3.3 贮存过程中苜蓿属青贮pH和干物质的变化
        3.3.4 贮存过程中苜蓿属青贮NDF和 ADF的变化
        3.3.5 苜蓿高水分青贮储存过程中粗脂肪的变化
        3.3.6 贮存过程中苜蓿高水分青贮料的感官评分
    3.4 讨论
        3.4.1 青贮饲料的品质和水分的关系
        3.4.2 青贮饲料的品质与青贮添加剂的关系
        3.4.3 青贮饲料的品质与压实程度和密封条件的关系
        3.4.4 高水分苜蓿添加剂青贮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变化
    3.5 结论
4 试验二 青贮苜蓿和不同水平苜蓿草粉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时间与地点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动物
        4.1.4 动物饲养管理
        4.1.5 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4.2 测试指标与方法
        4.2.1 试验样品的采集
        4.2.2 饲料样品的采集
        4.2.3 初乳样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4.2.4 血样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4.3 测量指标
        4.3.1 饲粮营养成分
        4.3.2 饲料采食量
        4.3.3 母猪及仔猪生产性能测定
        4.3.4 初乳成分
        4.3.5 血液成分
    4.4 数据统计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青贮苜蓿和不同添加水平的苜蓿草粉对母猪背膘厚的影响
        4.5.2 青贮苜蓿和不同添加水平的苜蓿草粉对初生总头数、产活仔数及产活仔率的影响
        4.5.3 青贮苜蓿和不同添加水平的苜蓿草粉对仔猪窝重的影响
        4.5.4 青贮苜蓿和不同添加水平的苜蓿草粉对妊娠期母猪的血液指标的影响
        4.5.5 青贮苜蓿和不同添加水平的苜蓿草粉对哺乳期母猪的血液指标的影响
        4.5.6 青贮苜蓿和不同添加水平的苜蓿草粉对母猪初乳的影响
        4.5.7 青贮苜蓿和不同添加水平的苜蓿草粉对断奶仔猪的血液指标的影响
    4.6 讨论
        4.6.1 青贮苜蓿和不同添加水平的苜蓿草粉对母猪背膘厚的影响
        4.6.2 青贮苜蓿和不同添加水平的苜蓿草粉对初生总头数、产活仔数及初生重的影响
        4.6.3 青贮苜蓿和不同水平苜蓿草粉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6.4 青贮苜蓿和不同水平苜蓿草粉对妊娠、哺乳母猪及其仔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4.6.5 青贮苜蓿和不同水平苜蓿草粉对哺乳母猪初乳成分的影响
    4.7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9)微量元素对河套地区盐碱地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微量元素肥料的作用
        1.4.1 施硼肥的作用
        1.4.2 施锌肥的作用
        1.4.3 施钼肥的作用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供试土壤性质
    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用硼、锌、钼对苜蓿株高的影响
        3.1.1 施用硼、锌、钼对第一茬苜蓿株高的影响
        3.1.2 施用硼、锌、钼对第二茬苜蓿株高的影响
        3.1.3 施用硼、锌、钼对第三茬苜蓿株高的影响
    3.2 施用硼、锌、钼对产量(干重)的影响
        3.2.1 施用硼、锌、钼对第一茬苜蓿产量(干重)的影响
        3.2.2 施用硼、锌、钼对第二茬苜蓿产量(干重)的影响
        3.2.3 施用硼、锌、钼对第三茬苜蓿产量(干重)的影响
        3.2.4 施用硼、锌、钼对苜蓿总产量(干重)的影响
    3.3 施用硼、锌、钼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3.3.1 施用硼、锌、钼对苜蓿粗蛋白的影响
        3.3.2 施用硼、锌、钼对苜蓿粗脂肪的影响
    3.4 经济效益核算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甘肃省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文献综述
    2.1 苜蓿在我国及甘肃省的种植与生产状况
    2.2 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
    2.3 苜蓿根腐病的侵染循环
    2.4 苜蓿根腐病国内外发生情况
    2.5 环境因素对苜蓿根腐病的影响
        2.5.1 温度对苜蓿根腐病的影响
        2.5.2 土壤水分、矿物质对苜蓿根腐病的影响
    2.6 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2.6.1 检验检疫
        2.6.2 选用抗病品种
        2.6.3 农业防治
        2.6.4 生物防治
        2.6.5 化学防治
三、材料和方法
    3.1 供试紫花苜蓿草地及品种
    3.2 试剂和仪器
    3.3 培养基
    3.4 方法
        3.4.1 发病率调查
        3.4.2 死亡率调查
        3.4.3 病原分离方法
    3.5 菌株鉴定
        3.5.1 形态学鉴定
        3.5.2 分子方法鉴定
    3.6 分离出真菌的致病性测定
        3.6.1 接种幼苗的准备
        3.6.2 孢子悬浮液的配制
        3.6.3 接种及接种后测定
    3.7 根系微生物关系
    3.8 数据分析
四、结果
    4.1 苜蓿根腐病田间发生状况
        4.1.1 症状
        4.1.2 发病率
    4.2 苜蓿根部分离出的真菌鉴定
    4.3 紫花苜蓿不同种植地区根部真菌的异同
        4.3.1 永登县
        4.3.2 榆中县
        4.3.3 会宁县
        4.3.4 张掖市甘州区
    4.4 致病性测定
        4.4.1 出苗率
        4.4.2 症状
        4.4.3 发病率
        4.4.4 病情指数
        4.4.5 再分离率
    4.5 紫花苜蓿根部真菌的拮抗作用
五、讨论
参考文献
在校成果
项目资助
致谢

四、紫花苜蓿产品的市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鄂尔多斯沙地栽培苜蓿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的研究[D]. 范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2]河套盐碱地苜蓿干草收获技术及干燥机制研究[D]. 于浩然.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D]. 齐智鑫.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 [4]污泥堆肥改性黄土-紫花苜蓿系统中重金属迁移富集及控制技术研究[D]. 陈启敏. 兰州大学, 2019(09)
  • [5]中国北方不同区域苜蓿干草营养价值分析与安全性评价[D]. 陈文雪.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6)
  • [6]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D]. 王腾飞.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7]国内主要品种苜蓿营养价值分析与育种现状及发展历程[J]. 张玲,李菲菲,孙艳梅,李先强. 中国奶牛, 2017(11)
  • [8]不同水平苜蓿草粉和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及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D]. 刘婷.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1)
  • [9]微量元素对河套地区盐碱地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D]. 张曙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12)
  • [10]甘肃省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研究[D]. 安欢乐. 兰州大学, 2016(09)

标签:;  ;  ;  ;  ;  

苜蓿产品市场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