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电力公司文件(论文文献综述)
何少川[1](2021)在《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行业集体企业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迄今已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为解决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兴办的劳动服务类集体所有制企业,发展到现在的电力施工安装、工程咨询、后勤服务等众多类企业群体,从事的业务大多服务于电网主业,与主业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密切相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电力公司“四化”工作的深入推进,集体企业现有的体制机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企业规模“小而散、小而全”,与主业的业务、劳动人事和资产财务关系不规范等问题亟需解决。因此,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保障电网安全和提供优质服务等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对集体企业安全承载力进行切实的评估,继续发挥集体企业在服务电网主业和稳定职工队伍等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电力公司施工项目繁多,集体企业安全责任落实难度大的特点,针对目前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管理手段,从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体系监督、安全管理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进行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施工承载力分析;建立有效的承载力评估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然后利用德尔菲法逐一对各级指标进行赋值;形成《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承载力评分标准》,提出了一套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承载力评估的方法和程序;最后选择典型企业,以A电力公司集体企业为例,组织安全承载力评价工作,得出评价结论、验证评价模型,并找出了应急管理、安全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查找出问题的逐个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为今后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集体企业电力系统保持安全常态的目的。
伍辉[2](2021)在《基于J2EE的四川送变电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满足居民、企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每年某省电力公司需要开工新建多个送变电项目,同时也对现有的送变电基础设施进行维护,然而电力公司本身没有施工能力,需要通过招标方式把送变电工程项目外包给专业的施工公司。电力公司的造价管理部门需要对整个项目成本进行概算,并控制进度,然而目前造价管理部门采用Excel表格或纸张进行记录,其效率非常低,为改变现有送变电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造价管理部门决定推进造价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本文主要目的是开发一套送变电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系统,按照软件工程的理论,可以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与测试等环节。本文首先对某省电力公司的送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进行调研,并走访公司领导、造价管理部门的职工,确定了送变电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其次根据系统需求,再集合系统的特点,开发人员设计了项目基本信息、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物资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最后开发人员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内容,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编码实现和测试,为系统上线做好准备。开发人员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了项目招标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物资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然后对这些功能进行了设计和编码实现。本文是以J2EE平台为基础,对送变电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深入开发,采用的数据存储平台为SQL Server2012数据库,并使用第三方网关技术实现中标通知功能和进度告警功能。开发人员在编码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功能插件和设计模式,这样不但提高了开发效率,也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目前送变电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已部署到电力公司,不但降低了造价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也提高了电力公司的内部管理水平,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白杨[3](2021)在《基于JAVA的电力公司安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的体制改革和市场化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在各电压等级电网运行维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电力安全监督体系的发展再信息化管理上需要再完善、再优化,因此需要开发一套电力公司安监管理系统来优化当前的电力安监管理模式,提升电力安监管理水平。运用SAAS技术构建电力公司安监管理系统,实现电力公司各种安监管理与运营保障信息内容完整、合理和维护成本可控。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本文以电力公司电网、人员和设备安监管理为应用基础,分析电力公司安监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主要内容、方向以及论文的整体结构;2、安监管理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主要从用户角色、管理功能需要、安全性和数据流等方面着手,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包括安全统计分析功能、安全隐患管理功能、安全监督管理功能和班组安全建设功能等方面;并对安监管理系统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3、运用SAAS技术实现电力公司安监管理系统设计,主要对系统架构、系统网络、安全保障、接口以及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分析了系统内部各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联通,选取的架构是B/S架构,选区的开发技术是JAVA,采用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 2018,流程推进的涉及过程采用通过节点驱动控制;4、以流程为核心,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如何实现和完成进行了必要的详细介绍;5、通过搭建和部署电力公司安监管理系统,从功能和性能出发,在两个维度开展了测试,对系统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估,最终验证了本文设计的系统可满足电力用户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基本使用需求。总之,该电力公司安监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可以使电力公司安全管理精益化水平得到提高,规范性得到加强、降低电网运行管理风险,为同类安监管理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杨婷[4](2021)在《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西昌市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为了城市电网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西昌电力公司在辖区内设立变电运行管理值班室以及调度部门。但是,当前多数变电站依然处于现场值守、电话处理的现状,极大地制约了西昌市的电力网络发展。为了能够提升管理效能,必须在进行电力系统建设的同时建立相关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结合此项需求,项目组拟开发一项以视频监控为主体,辅以电量监控的综合集成性系统。本文围绕这一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进行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是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重要基础性系统,结合国内外视频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与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对电力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作出了详尽的分析和明确的阐述,为后续监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随后,开展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设计:针对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对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行,对系统的构建设计了一系列准则,确保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提供稳定、可持续性的服务,为后续电力公司视频系统的功能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其次,对电力公司视频监控功能进行详细设计:针对用户的不同应用需求,基于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架构与设计准则的约束,对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功能设计,分模块的功能设计以满足用户的不同应用场景,为后续电力公司视频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最后,完成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实现与相关测试:根据系统需求与设计方案,基于SOA服务架构,采用J2EE+AJAX+FLEX的分布式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以及XML语言对需交换的数据进行编码实现。对系统提出的运行远程监控、事故录像存储查阅、远程视频指挥、视频点位GIS展现以及远程电量监控等具体功能进行编码实现与系统测试,以验证本文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罗达[5](2021)在《农村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四川省属于农业大省,因此在四川省电力公司中,农村电网的占比比较大,是公司电网建设的主要组成。但是,目前公司缺乏农村电网工程管理的软件工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农村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在研究中首先对国内外的农村电网项目及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进行整理分析,调查研究四川省电力公司的农网工程管理业务流程及内容,对本系统的功能及性能目标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基于Java Web、Oracle和SSM的研发技术选型。随后,采用软件设计理论和工具,对系统的网络结构与功能模型进行了设计分析。按系统的功能需求,将系统划分为项目前期管理、工程前期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和基础信息管理4个功能模块,并对各模块的Java类结构与功能时序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设计。基于系统的业务分析,采用E-R图工具对系统的数据逻辑结构进行分析与设计,并按照Oracle数据库的技术标准,设计系统的数据库物理表结构。在系统的功能设计基础上,基于Java Web技术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开发实现,详细分析系统的功能实现流程与关键代码,并展示系统的功能运行Web界面。最后,通过黑盒测试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与分析,利用Load Runner工具进行系统并发模拟,验证系统的性能表现。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功能及性能表现都达到了需求分析中的研发标准,满足了四川省电力公司的农网项目与工程管理信息化要求。通过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四川省电力公司的农网工程管理进行集成,为各项业务的管理提供信息化的工具支持,同时建立集成化的业务数据管理中心,从而提高农网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促进公司的农网工程管理工作的总体水平与管理质量。
柳雯靓[6](2021)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电力系统中,电力企业的各项业务管理通常需通过大量的电气设备、电力线路及其他基础设施,以保障电力能源的平稳可靠的供应。因此对于各类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是电网公司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对于电力企业的总体业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电网公司的电网资产管理仍采用了人工管理模式,对于电网资产的校验管理、信息维护、档案查看等管理操作,缺乏专用的业务管理软件支持,业务管理效率比较低,也容易出现错误。同时,对于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耗费量也比较大。另外,在当前的电网资产管理业务中还缺乏有效的跨业务的管理服务平台,使得和电网资产管理相关的财务、运营等业务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导致资产应用效益低下、浪费现象严重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和实现一套电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基于电网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现状及问题,在国内外大量资料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在系统中设置和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相匹配的功能服务。通过对系统的功能及性能需求分析,对系统的技术方案进行研究和设计,细化系统的内部功能模型及功能模块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服务细化,按模块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功能结构,完成系统的功能方案设计与开发实现。最后通过软件系统的标准化测试流程和方案,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系统进行测试验证,从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角度,对系统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对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流程优化,以自动化的管理方式替代传统的人工手动管理模式,提高资产管理的业务效率和质量。在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方面有着一定的创新意义。同时,通过合理科学的用户权限及服务配置体系,建立可靠安全的固定资产数字化管理功能体系,为电网的建设及运营提供决策辅助。
夏天[7](2020)在《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及政策优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与迫切的能源转型需求,建立一个新型的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成为当前能源发展的趋势。可再生能源发电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电网的接入和电量的消纳成为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新能源开发高度集中于“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现象严重。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2015年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的通知》,提出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加强电力外送、扩大消纳范围的同时开展就近消纳试点,努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把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消纳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分别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10月制定了《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受传统电力调度、交易方式影响,新能源参与市场的模式与方法仍不成熟,参与市场交易的风险不能得到有效评估与度量,而这些恰恰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发电成本均发生较大改变,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下售电侧市场放开、开放电网公平接入等政策使得电力市场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因此,本文结合新能源消纳现状与电力市场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立足于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趋势,分析我国新能源消纳的现状,基于此,明晰影响我国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消纳影响分析模型,为设计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与政策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并 依据影响分析的结果,构建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环境。(2)梳理各类型电力市场之间的关系,分析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市场交易主体与模式的影响,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角度分析设计新形势下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包括电量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交易市场的分析与构建,寻找改革环境下新能源消纳的创新性途径,构建“无形的手”——电力市场机制及交易模式,促进新能源消纳。(3)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利用概率分析等方法梳理分析新能源并网后电力市场交易中面临的各类风险,量化分析各类风险对电力交易的影响,建立电力交易风险度量模型,并结合新能源并网后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应对策略,开展新型电力交易管控机制分析与设计,规避新能源交易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环境。(4)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模型的构建,首先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典型政策进行分析与设计;其次,分析碳排放交易市场、绿色证书与配额制等政策对新能源的消纳空间作用;最后,以第三章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以第四章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为环境,以第五章电力交易管控机制为手段,综合全文构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模型,在“无形的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有形的手”——政策,促进新能源消纳以及风电光伏无补贴平价上网,推动新能源的发展,缓解弃风、弃光现象。以甘肃省风光消纳情况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我国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份新能源消纳问题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面临着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新能源消纳面临系统负荷水平、电网输送能力、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新能源发电特性及技术水平、预测精度、市场机制、政府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2)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新能源消纳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新能源消纳对电力市场影响主要体现在电源规划方面,2020-2030年电量盈余呈上升趋势。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外送能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以及需求侧管理均对新能源消纳产生重要影响;新能源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体现在节能调度方式下的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低于传统调度方式,且节能调度下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降低;新能源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方面,社会生产者总剩余呈下降趋势。(3)从电能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及电力金融市场方面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改革与市场机制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得到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成熟阶段,以备用辅助服务为例,应采用联合出清、单边-集中+分散交易、日内+日以上报价周期的备用辅助服务交易模式。在成本分摊方面,Shapley值分摊策略是较为合适的分摊方式的结论。(4)依据市场风险管理理论对新能源并网条件下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及控制机制进行分析,并基于半绝对离差模型建立风险度量模型,从经济性管控、社会性管控、反垄断管控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5)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典型管控政策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对政策优化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碳排放权、绿色证书及配额制对新能源消纳的影响。得出以上政策优化的对策建议,一是合理调整碳排放目标与可再生能源配额比例,二是注意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搭配施行更能促进新能源消纳,三是稳步推进和实施碳排放政策和绿色证书政策,并结合消纳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政策。
朱兆美慧[8](2020)在《HD电力安装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资源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动力,不仅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能源保障,同时能够为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最根本的供电保障。伴随着我国电力领域各项体制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化,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逐步脱离了电网企业,改为自主经营,加上民营资本不断进入,原有垄断型的电力市场格局被打破,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电力安装企业要想积聚核心竞争优势,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必须重点关注成本管理,提高自身对成本费用的管控能力。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选取HD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与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范畴,主要以全过程成本管理理论、挣得值分析法这两大理论作为本文展开细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简要介绍本文所选取的案例企业以及该企业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重点分析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指出该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基于此,以全过程管理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实施环节以及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和完善HD电力公司的成本管理体系的具体对策,工程施工阶段作为工程全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采用了挣得值分析法,使项目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最后,本文选取公司的WL小区新建住宅工程作为案例,将成本管理体系进行运用。本文通过研究分析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结合全过程成本管理理论和挣得值分析法,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同时,为确保HD电力公司能够合理有效应用,还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希望通过此举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提升成本管控水平,积聚更大的核心竞争优势,力争在同类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为其他相关企业提供有效参考与借鉴。
刘璇[9](2020)在《能源革命下中国电力监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监管能力是指监管机构基于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按照其所承担的职能和一定的监管程序,对被监管的电力企业及电力市场行为实施监督和管理,从而完成监管任务、取得监管效果的能量和力量的总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总目标的重大决定,这就要求政府要提高有效性,建设效能政府。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时代,能源治理现代化成为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中国的能源革命应运而生。电力监管能力提升是把电力产业和能源治理推向现代化轨道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新一轮能源革命和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着电力生产、电力供给、电力技术、电力体制和电力国际合作五方面的变革,能源转型和升级对电力监管提出更高、高专业化的要求,电力监管能力提升成为必然趋势。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方法,基于电力监管能力的定义,构建了一个电力监管能力分析框架,由3个一级指标、1 1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构成。虽然我国通过不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在监管制度、电力监管机构和电力监管效率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现阶段仍存在电力监管制度不健全、电力监管机构不完善、电力监管效率有限等问题。欧盟、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典型发达国家在电力改革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电力监管能力建设的经验。美国通过坚持立法先行、完善机构建设、明确监管内容等方面强化了电力监管能力建设。在能源革命的背景下,结合我国当前电力监管能力的不足和典型发达国家的经验,应该从建立健全电力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电力监管机构建设、明确重点监管领域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强电力监管能力的路径思考。
余剑涵[10](2020)在《电力体制改革下XC电力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电力生产和供应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与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环境的深刻变革。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企业对电量、电价的垄断局面也逐步被打破。在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电力体制改革也将不断的深入,电力行业发展环境以及电力市场的格局均会发生深刻的变革。面对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电力企业必须加大对市场规则、市场环境的研判,积极参与到电力市场改革与竞争中。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对特定的地方电力企业XC电力公司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的电力营销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阶段文件的整理,再对目前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明确了本文研究的逻辑思路与基本内容。首先,通过对电力行业及市场特征的分析,明确了电力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电力行业形成有效竞争的结构,从而提高行业市场绩效,有效满足社会需求;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对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组成内容等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研究打好基础。其次,针对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对XC电力公司所处地区的相关政策环境进行解读,对电力行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行了研究,对企业的主要竞争来源进行分析,并从中去发现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竞争优势与劣质。再次,对XC电力公司的经营现状、营销策略等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环境分析、问题分析的结论,提出了XC电力公司营销策略改进的对策建议。
二、国家电力公司文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电力公司文件(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工作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2.1 构建目标 |
2.2 构建原则 |
2.3 法律依据 |
2.4 体系构建 |
2.4.1 安全生产承载力指标体系 |
2.4.2 业务承载指标体系 |
2.4.3 安全重点措施承载力指标体系 |
2.5 指标汇总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估方法及评估程序 |
3.1 评估方法 |
3.2 评估标准 |
3.3 评估程序 |
3.4 评估管理 |
3.4.1 评估组织 |
3.4.2 评估维度 |
3.4.3 评估周期 |
第四章 以A电力公司集体企业为例进行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估 |
4.1 A电力公司集体企业现状介绍 |
4.2 企业安全管理亮点 |
4.3 评估过程及结果 |
4.3.1 评估过程 |
4.3.2 评价得分 |
4.3.3 本次查评的总体概况及扣分主要原因 |
4.3.4 针对发现短板进行提升承载力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J2EE的四川送变电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内容组织与安排 |
第二章 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
2.1 开发模式选择 |
2.2 开发技术选择 |
2.2.1 J2EE平台 |
2.2.2 短信通知技术 |
2.3 SQL SERVER2012数据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造价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目标 |
3.2 可行性分析 |
3.3 功能需求分析 |
3.3.1 项目招标管理业务 |
3.3.2 项目成本管理业务 |
3.3.3 项目进度管理业务 |
3.3.4 项目物资管理业务 |
3.3.5 系统管理业务 |
3.4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概要设计 |
4.2.1 整体框架设计 |
4.2.2 网络拓扑结构 |
4.3 模块详细设计 |
4.3.1 项目招标管理设计 |
4.3.2 项目成本管理设计 |
4.3.3 项目进度管理设计 |
4.3.4 项目物资管理设计 |
4.3.5 系统管理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E-R图设计 |
4.4.2 数据库表设计 |
4.5 系统安全设计 |
4.6 界面设计要求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软件开发环境 |
5.2 主要模块实现 |
5.2.1 项目招标管理实现 |
5.2.2 项目成本管理实现 |
5.2.3 项目进度管理实现 |
5.2.4 项目物资管理实现 |
5.2.5 系统管理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内容和方法 |
5.3.2 功能测试 |
5.3.3 性能测试 |
5.3.4 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JAVA的电力公司安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业务简述 |
2.2 系统功能需求 |
2.2.1 安全统计分析功能 |
2.2.2 安全隐患管理功能 |
2.2.3 安全监督管控功能 |
2.2.4 班组安全建设功能 |
2.3 系统非功能需求 |
2.4 安全隐患库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
3.1 分布式软件架构 |
3.2 MVC架构 |
3.2.1 MVC技术结构 |
3.2.2 MVC逻辑流程 |
3.2.3 MVC技术特点 |
3.3 Java Web技术 |
3.3.1 Java EE平台 |
3.3.2 Java开发技术 |
3.3.3 JSP开发技术 |
3.4 SSM软件模式 |
3.4.1 SSM模式结构 |
3.4.2 SSM模式原理 |
3.4.3 SSM逻辑流程 |
3.5 Sql Server数据库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软件模型设计 |
4.2.2 功能结构设计 |
4.2.3 网络拓扑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安全统计分析模块设计 |
4.3.2 安全隐患管理模块设计 |
4.3.3 安全监督管控模块设计 |
4.3.4 班组安全建设模块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概念结构 |
4.4.2 数据表结构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实现环境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安全统计分析模块实现 |
5.2.2 安全隐患管理模块实现 |
5.2.3 安全监督管控模块实现 |
5.2.4 班组安全建设模块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环境及方法 |
5.3.2 系统功能测试 |
5.3.3 系统性能测试 |
5.3.4 测试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视频监控简介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视频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视频监控系统开发的相关知识 |
2.1 引言 |
2.2 开发语言 |
2.3 数据交换和配置 |
2.4 开发工具 |
2.5 服务器 |
2.6 数据库 |
2.7 SDK包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视频监控系统整体需求 |
3.3 功能需求 |
3.3.1 视频监控功能 |
3.3.2 地理信息功能 |
3.3.3 电量集抄管理功能 |
3.3.4 决策分析功能 |
3.3.5 报警联动功能 |
3.4 非功能性需求 |
3.5 视频监控系统方案选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视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4 系统设计原则 |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5.2 数据库建设原则 |
4.5.3 概念结构设计 |
4.5.4 数据库命名规则 |
4.5.5 数据库对象详细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视频监控系统详细设计 |
5.1 视频监控模块详细设计 |
5.1.1 本地/远程实时监控 |
5.1.2 本地/远程实时回放 |
5.1.3 仪表状态监控 |
5.2 地理信息模块详细设计 |
5.2.1 模块设计涉及技术 |
5.2.2 GIS专题图 |
5.2.3 地图查询功能 |
5.2.4 地图计算功能 |
5.2.5 地图基本功能 |
5.3 电量集抄模块详细设计 |
5.3.1 档案管理功能 |
5.3.2 集抄管理功能 |
5.3.3 报表管理功能 |
5.3.4 统计查询功能 |
5.4 决策分析模块详细设计 |
5.4.1 同比 |
5.4.2 环比 |
5.4.3 多站多参 |
5.5 报警联动模块详细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视频监控系统实现 |
6.1 视频监控功能模块的实现 |
6.2 地理信息功能模块的实现 |
6.2.1 功能实现涉及技术 |
6.2.2 模块运行界面展示 |
6.3 电量集抄功能模块的实现 |
6.3.1 档案管理功能 |
6.3.2 集抄管理功能 |
6.3.3 模块运行界面展示 |
6.4 决策分析功能模块的实现 |
6.4.1 功能实现涉及内容 |
6.4.2 模块运行界面展示 |
6.5 报警联动功能模块的实现 |
6.5.1 功能实现涉及内容 |
6.5.2 模块运行界面展示 |
6.6 连接数据库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视频监控系统系统测试 |
7.1 测试术语与缩写词 |
7.2 测试环境 |
7.3 测试内容 |
7.3.1 功能正确性测试 |
7.3.2 性能测试 |
7.4 测试结论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工作总结 |
8.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农村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章节结构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需求概述 |
2.1.1 业务背景 |
2.1.2 研发目标 |
2.2 农网工程管理业务 |
2.2.1 项目前期管理业务 |
2.2.2 工程前期管理业务 |
2.2.3 工程建设管理业务 |
2.3 系统功能需求 |
2.3.1 项目前期管理需求 |
2.3.2 工程前期管理需求 |
2.3.3 工程建设管理需求 |
2.3.4 基础信息管理需求 |
2.4 系统非功能需求 |
2.5 系统研发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设计方法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网络结构设计 |
3.2.2 功能模型设计 |
3.3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
3.3.1 项目前期管理模块设计 |
3.3.2 工程前期管理模块设计 |
3.3.3 工程建设管理模块设计 |
3.3.4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1 E-R图设计 |
3.4.2 物理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4.1 系统实现环境 |
4.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2.1 项目前期管理模块实现 |
4.2.2 工程前期管理模块实现 |
4.2.3 工程建设管理模块实现 |
4.2.4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4.3 系统测试分析 |
4.3.1 测试环境 |
4.3.2 系统功能测试 |
4.3.3 系统性能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需求获取模式 |
2.2 系统流程分析 |
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1 系统管理需求分析 |
2.3.2 基础资料管理需求分析 |
2.3.3 资产管理需求分析 |
2.3.4 盘点管理需求分析 |
2.3.5 报表管理需求分析 |
2.4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计设计 |
3.1.1 系统总体架构 |
3.1.2 系统物理架构 |
3.2 功能模块设计 |
3.2.1 系统管理设计 |
3.2.2 基础资料管理设计 |
3.2.3 资产管理设计 |
3.2.4 盘点管理设计 |
3.2.5 报表管理设计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字典设计 |
3.3.2 数据表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系统登录的实现 |
4.2 系统管理的实现 |
4.3 基础资料管理的实现 |
4.4 资产管理的实现 |
4.5 盘点管理的实现 |
4.6 报表管理的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方案 |
5.2 系统测试用例 |
5.3 系统测试环境 |
5.4 系统测试内容 |
5.5 系统测试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及政策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电力市场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
1.2.2 促进新能源发展政策的研究综述 |
1.2.3 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1.2.4 文献评述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新能源消纳关键影响因素和管制政策特性分析 |
2.1 典型地区新能源消纳现状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2.1.1 甘肃省新能源消纳现状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2.1.2 新疆新能源消纳现状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2.1.3 内蒙古新能源消纳现状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2.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现状及运营特性分析 |
2.3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现状及特性分析 |
2.3.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现状概述 |
2.3.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管制特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消纳影响分析与评价 |
3.1 新能源消纳影响因素分析 |
3.2 新能源消纳相关市场主体分析 |
3.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消纳影响分析与建模 |
3.3.1 因果关系反馈环路 |
3.3.2 系统流图 |
3.4 算例分析 |
3.4.1 基本情况 |
3.4.2 仿真模拟 |
3.4.3 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与分析 |
4.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设计概述 |
4.1.1 各类型电力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
4.1.2 不同类型电力市场间的相关关系 |
4.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能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 |
4.2.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双边交易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 |
4.2.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跨区跨省交易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 |
4.2.3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现货电力交易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 |
4.3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与分析 |
4.3.1 基于广义需求与供给的辅助服务市场需求优化模型 |
4.3.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模式设计 |
4.3.3 基于夏普利值的辅助服务成本分摊机制设计 |
4.4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金融市场机制设计与分析 |
4.4.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金融市场机制设计 |
4.4.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金融市场机制分析 |
4.5 不同交易模式下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甘肃实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力交易风险分析与新能源交易管控机制设计 |
5.1 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分析 |
5.1.1 新能源并网条件下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识别 |
5.1.2 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度量模型 |
5.2 电力市场交易管控机制分析 |
5.2.1 现有的新能源电力交易管控体系与模式 |
5.2.2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力交易管控机制的影响 |
5.3 考虑电力交易风险度量模型的新型交易管控机制设计 |
5.3.1 新能源并网后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应对策略 |
5.3.2 新型电力交易管控机制的设计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管控机制政策优化模型研究 |
6.1 典型政策对新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分析 |
6.1.1 碳排放交易市场对新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分析 |
6.1.2 绿色证书市场与配额制对新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分析 |
6.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典型政策设计 |
6.2.1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设计 |
6.2.2 绿色证书市场与配额制的设计 |
6.3 基于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模型的构建 |
6.3.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模型的构建 |
6.3.2 模型参数设置及情景设计 |
6.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6.3.4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HD电力安装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相关概念 |
2.1.1 工程项目成本概念的界定 |
2.1.2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界定 |
2.2 电力工程项目相关理论概述 |
2.2.1 电力工程项目的特点 |
2.2.2 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的分类 |
2.2.3 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 |
2.3 理论基础 |
2.3.1 全过程成本管理理论 |
2.3.2 挣得值分析法 |
第三章 HD电力公司及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
3.1 HD电力公司简介及工程项目概况 |
3.2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
3.2.1 部门组织结构方面 |
3.2.2 成本管理方法方面 |
3.2.3 设备材料管理方面 |
3.2.4 成本计划跟进方面 |
第四章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成本管理方法方面 |
4.1.2 设备材料成本方面 |
4.1.3 人力资源成本方面 |
4.1.4 项目分包管理方面 |
4.2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4.2.1 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
4.2.2 成本管理方式落后,成本核算不准确 |
4.2.3 未建立成本责任考核机制 |
4.2.4 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 |
第五章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优化 |
5.1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化的基本原则 |
5.1.1 成本管理合理化原则 |
5.1.2 成本动态化管理原则 |
5.1.3 成本管理的PDCA原则 |
5.2 成本管理体系设计 |
5.2.1 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体系设计 |
5.2.2 工程项目造价阶段体系设计 |
5.2.3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体系设计 |
5.2.4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体系设计 |
5.3 保障措施 |
5.3.1 完善工程材料成本管理 |
5.3.2 强化人力资源成本管理 |
5.3.3 规范项目分包责任管理 |
5.3.4 健全成本责任考核机制 |
第六章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应用 |
6.1 工程项目简介 |
6.2 成本管理体系在WL小区供电工程的具体应用 |
6.2.1 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应用 |
6.2.2 工程项目造价阶段应用 |
6.2.3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应用 |
6.2.4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应用 |
6.3 成本管理体系应用总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能源革命下中国电力监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能源革命下我国电力监管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政府监管与电力监管研究综述 |
1.3.2 能源革命与电力监管研究综述 |
1.3.3 电力监管能力研究综述 |
1.4 相关理论基础 |
1.4.1 电力监管的概念 |
1.4.2 电力监管职能的内容 |
1.4.3 电力监管能力与电力监管职能辨析 |
1.4.4 电力监管能力分析框架 |
1.5 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方法及预期成果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难点及预期成果 |
第2章 中国电力监管能力建设的发展与现状 |
2.1 中国电力监管能力建设的历史沿革 |
2.1.1 国家垄断经营时期的电力监管能力建设(1949-1978) |
2.1.2 改革探索时期的电力监管能力建设(1978-1992) |
2.1.3 市场化改革时期的电力监管能力建设(1992-2002) |
2.1.4 电力体制改革时期的电力监管能力建设(2002-至今) |
2.2 中国电力监管能力的现状分析 |
2.2.1 中国电力监管制度的现状 |
2.2.1.1 法律法规制定情况 |
2.2.1.2 电力市场改革进展 |
2.2.1.3 政策文本内容 |
2.2.2 我国电力监管机构现状 |
2.2.2.1 机构设置 |
2.2.2.2 职能划分 |
2.2.2.3 监管资源 |
2.2.2.4 监管程序 |
2.2.3 中国电力监管效率现状 |
2.2.3.1 电价监管效率分析 |
2.2.3.2 市场准入监管效率分析 |
2.2.3.3 电力安全稳定监管效率分析 |
2.2.3.4 环境监管效率分析 |
2.3 中国电力监管能力的不足 |
2.3.1 影响我国电力监管体系建设的历史原因 |
2.3.2 现阶段我国电力监管能力的不足 |
2.3.2.1 电力监管制度不健全 |
2.3.2.2 电力监管机构不完善 |
2.3.2.3 电力监管效率有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典型发达国家电力监管能力建设及其启示 |
3.1 典型发达国家电力改革及对我国提升电力监管能力的启示 |
3.2 美国电力监管能力提升经验及启示 |
3.2.1 美国电力监管能力建设的历史进程 |
3.2.1.1 加强监管阶段的电力监管能力建设 |
3.2.1.2 市场化改革阶段的电力监管能力建设 |
3.2.2 美国电力监管能力提升经验 |
3.2.2.1 坚持立法先行,提供制度保障 |
3.2.2.2 完善机构建设,有效执行监管 |
3.1.2.3 明确监管内容,提升监管效率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能源革命下我国电力监管能力提升路径 |
4.1 建立健全电力监管制度体系 |
4.1.1 完善电力监管法律体系,坚持立法先行 |
4.1.2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建设 |
4.2 不断完善电力监管机构建设 |
4.2.1 提高电力监管机构的地位 |
4.2.2 进一步明确电力监管职能 |
4.2.3 充实电力监管资源 |
4.2.4 明确电力监管程序 |
4.3 找准着力点,有针对性地提高监管效率 |
4.3.1 建立健全输配电价监管体系 |
4.3.2 市场准入要放管结合 |
4.3.3 加强电力安全稳定监管 |
4.3.4 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
5.1 基本结论 |
5.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10)电力体制改革下XC电力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可能的创新与局限 |
1.5.1 创新点 |
1.5.2 局限 |
2 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营销的相关研究 |
2.1 电力体制改革目的与影响 |
2.1.1 电力体制改革的目的 |
2.1.2 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
2.2 电力市场营销的相关研究 |
2.2.1 电力市场的细分研究 |
2.2.2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
2.3 小结 |
3 电力体制改革下XC电力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3.1 区位政策环境分析 |
3.1.1 地方性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 |
3.1.2 区位政策影响 |
3.2 电力供求环境分析 |
3.2.1 电力需求总体情况 |
3.2.2 四川省地方电力市场供求态势 |
3.2.3 凉山州电力市场供需态势 |
3.3 竞争环境分析 |
3.3.1 现有行业竞争者分析 |
3.3.2 潜在进入者分析 |
3.3.3 替代产品分析 |
3.3.4 客户分析 |
3.3.5 供方分析 |
3.4 小结 |
4 电力体制改革下XC电力公司营销现状分析 |
4.1 XC电力公司基本概况 |
4.1.1 公司基本架构 |
4.1.2 公司营销部门构成 |
4.1.3 成本及生产能力构成 |
4.2 XC电力公司营销现状及策略问题 |
4.2.1 公司的营销业绩 |
4.2.2 公司的目标市场定位 |
4.2.3 公司的营销策略现状 |
4.3 影响XC电力公司营销的相关组织问题 |
4.3.1 企业组织存问题,拖累企业营销 |
4.3.2 电网建设存问题,影响电力产品体验 |
4.3.3 营销信息管理不完善存风险 |
5 XC电力公司营销策略改进的对策建议 |
5.1 公司营销战略调整 |
5.1.1 明确经营战略 |
5.1.2 基于STP的营销战略调整 |
5.2 营销策略组合的优化 |
5.2.1 产品服务优化策略 |
5.2.2 优化价格策略 |
5.2.3 改进渠道策略 |
5.2.4 加强促销策略 |
5.2.5 利用政策力量及公共关系策略 |
5.3 XC电力公司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5.3.1 组织保障 |
5.3.2 技术信息化保障 |
5.3.3 基础设施保障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国家电力公司文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公司集体企业安全施工承载力评估[D]. 何少川.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2]基于J2EE的四川送变电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伍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JAVA的电力公司安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白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农村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罗达.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柳雯靓.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及政策优化模型研究[D]. 夏天.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8]HD电力安装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化研究[D]. 朱兆美慧.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2)
- [9]能源革命下中国电力监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 刘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10]电力体制改革下XC电力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余剑涵.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