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耐量减低的老年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尚子祥[1](2021)在《个体化血压管理对老年手术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术中低血压是围术期不良事件,也是PND的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中安全和术后恢复。有效预防和治疗术中低血压可能减少PND的发生,而目前暂无统一的围术期血压管理标准,不同的血压水平对PND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主要探讨个体化术中血压管理方法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老年手术患者术中最佳血压管理水平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或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年龄65岁以上,其中男70例,女20例,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B组):维持SBP≥90 mm Hg或SBP下降不超过基础值的40%。个体化组(A组):术中维持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水平在基础值的90%以上。记录手术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等围术期资料。记录诱导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60min(T3)、90min(T4)、120 min(T5)、150min(T6)、手术结束时(T7)的血压、心率(heart rate,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术前1天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基线认知功能,术后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7天采用中文修订版谵妄诊断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hinese Reversion,CAM-CR)评分、MMSE评估术后短期神经认知功能。术后1个月采用认知功能电话量表(Telephone Interview for Cognitive Status-modified,TICS-m)评估患者出院后的认知功能。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严重并发症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急性肾损伤、脑卒中等。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术前MMSE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一般情况: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黄碱、艾司洛尔、尼卡地平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体化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人数显着多于对照组(P<0.05),个体化组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液体输入量、出血量、尿量、术后去向、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BP、HR、BIS值比较:与T0比较,T1~T7两组SBP、MAP和BIS明显降低(P<0.05),T1~T3、T5~T7两组DBP明显降低(P<0.05)。与T0比较,T1~T6两组HR明显减慢(P<0.05)。T1~T7个体化组SBP、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4时个体化组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与术前1d比较,术后1d、3d两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7d 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3d个体化组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MMSE评分与术前1d MMSE评分差值(?MMSE)明显降低(P<0.05)、CAM-CR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1d、3d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5);术后30天两组患者TI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17例(37.8%),个体化组有15例(33.3%)出现认知功能受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内有12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对照组7例(15.6%),个体化组5例(11.1%),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手术中维持SBP水平在基础值的90%以上有助于改善术后早期神经认知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但对术后1个月的神经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张培庆[2](2010)在《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脑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脑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糖尿病脑功能减退患者的血糖、血脂、近记忆力和脑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肌注维生素B1、B12,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连续治疗15天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糖、血脂,并测定患者近记忆力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中医症候疗效显效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3)治疗后治疗组近记忆力测定的指向记忆量表分和总量表分均明显提高,和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4)治疗后治疗组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Ⅲ、Ⅴ波潜伏期和Ⅲ-Ⅴ波峰间期均明显缩短,和对照组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脑功能减退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糖、血脂,并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神经细胞,从而改善脑神经的电生理机能而实现的。
王烁[3](2009)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及祛风化痰法对其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分型,为中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提供指导,并观察祛风化痰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拟定证候评分表,对12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辨证,统计证候分型。从中选择60例风痰上扰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祛风化痰定眩汤合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用氟桂利嗪合灯盏花素治疗,7天为一疗程,在治疗第1、3、7天分别观察其对眩晕症状、综合症状、中医证候的疗效,并观察疗程前后TCD改善情况。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总例数的95.08%符合风痰上扰证。治疗组在所有观察时点眩晕症状、总体疗效以及对中医证候的风、痰证改善上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1或P<0.05),TCD结果显示,祛风化痰定眩汤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P<0.05),与血管扩张剂氟桂利嗪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以风痰上扰为主要证候,祛风化痰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疗效显着。
周卓妍[4](2000)在《糖尿病大鼠中枢神经病变的听觉诱发电位研究及相关因素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寻找早期诊断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的灵敏有效指标,追踪评价糖尿病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探讨NO与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的关系;了解糖尿病时中枢神经系统形态的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治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40g,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组以腹腔内注射STZ诱导产生糖尿病。两组在成模前、成模后2、4、6、8、10周同步测量血糖、体重、BAEP、MLR、血NO(比色法)。成模6、8、10周随机取各组动物一只,取脑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ED组大鼠在病程2周时出现BAEPⅠ、Ⅲ、Ⅳ、Ⅴ和MLR Pa、Nb、Pb波幅增高。在病程4周时出现BAEPⅠ、Ⅱ、Ⅳ、Ⅴ波PL和Ⅰ-Ⅲ、Ⅲ-Ⅴ IPL延长,MLR各波PL延长,BAEP各波波幅和MLR Pa、Nb、Pb波幅增高。病程6周时BAEP各波PL、IPL和MLR各波PL、Pa-Pb IPL延长,BAEPⅠ、Ⅱ、Ⅲ、Ⅳ和MLR P0、Na、Pa波幅增高。病程8-10周时BAEP、MLR各波PL、IPL均延长,硕士学位论文 糖尿病大鼠中枢神经病变的听觉诱发电位研究及相关因素探讨BAEP、111、IV、V禾MLR P。、N。波幅增高。ED组血糖与BAEP. MLR的PL、IPL变化之间无相关关系,ED组病程与 BAEP各 PL、IPL和 MLR N。、Nb、Pn彼 PL变化呈正的相关关系。ED组血NO在糖尿病成模2周升到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ED组血 NO各次结果间有显着性差异,且与 BAEP各巩、IPL牙 MLR各巩、P。-P。IPL变化呈负相关关系。成模6周形态学观察ED组无明显变化,8周ED组开始出现脑干蜗神经核和上橄揽核神经元胞体萎缩、胞核内结构不清等缺氧变性表现,10周 ED组出现明显脑干蜗神经核和上橄揽核神经元缺氧变性表现及神经元的减少。 结论:八)采用STZ诱导SD大鼠形成ED模型,在病程4周时观察到有DCN的早期改变。u)在糖尿病早期BAEP、MLR就开始出现改变,该变化与病程进展有相关关系,与血糖水平无关。BABP。MLR是早期诊断DCN的客观灵敏指标,两者联合应用既可提高DCN的检出率,又可更全面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3)波幅的增高是最早出现的BAEP、MLR的变化,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血NO减少与糖尿病中枢神经病蚜相关关系。6)DCN时中枢形态学变化以神经元缺氧变性为主,伴有某种神经元的减少,形态学变化出现要迟于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张明义,孙峰,杜卫京[5](2003)在《糖耐量减低的老年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文中指出
朱红灿,岳培建[6](2021)在《CO中毒迟发性脑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中毒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中毒原因,部分患者可发展为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DEACMP),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目前,针对DEACMP的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相关诊疗欠规范。为促进国内神经科医师对DEACMP的关注和认识,提高临床医师对DEACMP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与脊髓损害专业委员会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和临床证据,从DEACMP的促发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预防及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就DEACMP的临床诊疗相关原则达成共识。
邓原[7](2018)在《2型糖尿病患者隐匿性听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隐匿性听功能损害的特点,并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在T2DM患者隐匿性听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T2DM患者隐匿性听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水平。此外,本课题进一步分析T2DM患者隐匿性听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T2DM患者听功能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06月-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T2DM患者共65例作为实验组,且所有患者均无自觉听力下降、纯音听阈测定言语频率正常,收集健康体检者共18例作为对照组。对入组患者进行纯音听阈高频测定、DPOAE检查,分析T2DM患者隐匿性听功能损害的特点,并应用ROC曲线探讨DPOAE在T2DM患者隐匿性听功能损害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此外,应用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等因素对听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T2DM患者纯音听阈测定与对照组相比,言语频率纯音听阈的均值(Pure-tone Threshold Average,PTA)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右耳PTA 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频听阈(4k HZ、8k HZ)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频率间的听阈比较,实验组8k HZ>4k HZ>PT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仅DPOAE的幅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引出的频率个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左耳1.5k HZ、2k HZ、3k HZ的幅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耳1.5k HZ、2k HZ、3k HZ、4k HZ、6k HZ、8k HZ的幅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POAE检查在T2DM隐匿性听功能损害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6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与T2DM患者左耳听力下降呈正相关,TC、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与右耳听力下降呈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餐后2小时C肽与右耳听力下降呈负相关。结论:T2DM导致的隐匿性听功能损害,言语频率听力损失不明显,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8k HZ听阈损失最明显。DPOAE在T2DM隐匿性听功能损害诊断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与纯音听阈测定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更早的发现T2DM患者的隐匿性听功能损害。总胆固醇、C肽、LDL-C、餐后2小时C肽是T2DM患者隐匿性听功能损害可能的危险因素。
李靖[8](2016)在《新疆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候与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基本证候、代谢特征比较及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第一部分,文献与理论。将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做系统回顾,寻找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研究热点,同时明晰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主要症状的客观认识,基于这些主要症状特点对中医古典文献相关病证进行系统整理,试以仲景学说的思想进行系统梳理,以期找到适宜糖尿病的辨证体系确定其基本证候。第二部分,临床调查与实验。对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以临床验证糖尿病基本证候理论的科学性;同时采集患者的病史、生活饮食习惯,对人体测量学及生化代谢指标进行检测,以对比维汉两民族的代谢特点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为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临床依据。第三部分,通过对新疆维、汉两民族族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进行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探求新疆维汉两民族的糖尿病易感基因。通过研究代谢特征中医证候与TCF7L2基因的交互作用,探索中医证候的基因组学本质。方法:(1)采用系统文献整理的方法,通过学术辨析,对中医古代文献内容进行分类、解析,结合传统中医逻辑推理与类比方法,梳理总结消渴病的演变规律,寻找糖尿病的基本证候。(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580例,其中维吾尔族288例和汉族292例为研究对象,(1)填写本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建议编订的《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医证候调查量表》,进行中医证候调查。(2)记录患者的病史,饮食嗜好、吸烟、饮酒、运动等饮食生活习惯,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等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生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检测,血脂谱中血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3)所有数据由EPIdata软件输入,以SPSS版本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代谢特点比较,及不同证型间人体测量学生化代谢指标的比较。(3)采用了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580例,其中维吾尔族288例和汉族292例,健康对照组307例,其中维吾尔族99人,汉族208人。利用imLDR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4430796、rs864745和rs23136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分型,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各种遗传模型分析评估这些SNP与2型糖尿病病的关联性,同时记录患者的人体测量学生化代谢指标,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通过关联分析研究代谢特征中医证候与TCF7L2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1)中医历代文献系统整理发现,汉以前的文献,《内经》《伤寒杂病论》均强调禀赋体质因素为内因,是消渴发病的基本条件,由外感、饮食、房劳等诱发。病机上,《内经》强调阴虚燥热,治则益以寒药;以药测证,《本经》认识本病病机为虚(阴虚或阳虚),病理因素以热为主,还有水停与瘀血,《名医别录》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阴虚,病理因素主要为热与水停,亦有气逆;《伤寒杂病论》则在认可热病伤阴发病的同时,强调肾阳虚,气不布津为主要病机,疾病过程中可出现(1)阴虚(2)燥热(3)肾阳虚(4)水饮的病理因素,并强调病理因素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四个主要病理因素并存。从唐宋时期,清热养阴生津之法已成为主流,金元时期,中医学经历了繁荣和发展,在刘河间的影响下,本病阴虚燥热病机得到公认。明清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强调辨证论治。明确消渴病机主线为燥热津伤,肾阳不化亦不少见。因为时代自然环境、人文条件、疾病谱的不同,历代医家形成了个人的理论思想。孙思邈、刘河间、张子和、朱丹溪、李东垣等人重视燥热阴虚证,将三消辨证不断发展完善,程国彭总结为“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另一方面,陈延之、陈无择、李梴等医家更重视阳虚水证,常用肾气丸、参苓白术散。(2)本此调查,维汉两民族T2DM发生频率前十的症状是疲倦乏力(98.3%)、唇咽干燥(93.3%)口渴(83.3%)、肢体麻木(80.5%)、短气懒言(71.4%)、尿频(70.3%)及视物模糊(70.2)、多饮(68.3%)、面色萎黄(68.1%)、眩晕(66.6%)。(3)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1)饮食生活习惯方面,维汉两民族在饮酒、锻炼、饮食嗜好方面有明显差别,并有统计学意义;(2)并发症方面,汉族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率(43.49%)低于维吾尔族(52.08%),汉族糖尿病肾病发生率(15.07%)低于维吾尔族(28.13%),汉族糖尿病酮症发生率(5.14%)高于维吾尔族(2.08%);(3)合并症比较,维汉之间脑梗塞或出血、血脂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脑梗塞或出血发生率(14.04%)高于维吾尔族(6.25%),汉族血脂异常发生率(49.66%)低于维吾尔族(59.38%);(4)病史及人体测量学比较,维吾尔族腰围、臀围、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汉族(P<0.05);(5)代谢指标比较,维汉之间有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尿酸高于维吾尔族,汉族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于维吾尔族;(6)不同民族间C肽、糖耐量没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释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患者空腹、餐后30min、餐后1h、餐后2h、餐后3h的胰岛素释放水平均高于维吾尔族患者。(4)本次研究中T2DM患者脾虚痰湿证所占比例最高(48%),其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不同证型间患者的性别、族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间(1)主要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饮食生活习惯比较,无明显差异(3)人体测量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生化代谢指标比较,尿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尿酸高于其他三种证型,其余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5)不同证型的糖耐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29,P=0.876)。(6)不同证型的胰岛素释放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64,P=0.852)。(7)不同时间C肽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1.826,P=0.124)。(5)汉族患者不同证型间病史、人体测量学及代谢指标比较经检验,汉族不同证型之间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舒张压高于其他三种证型(P<0.05)。(6)维吾尔族患者不同证型间病史、人体测量学及代谢指标比较,经检验,维吾尔族不同证型之间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体重高于其他三种证型(P<0.05)。(7)新疆维汉两民族与TCF7L2基因多样性研究中发现,(1)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分别在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均有显着差异,TCF7L2基因rs290487的突变CC基因型是维吾尔族T2DM的危险因素,rs864745的突变CC基因型是维吾尔族T2DM的保护因素,rs231362的突变AA基因型是维吾尔族T2DM的保护因素。(2)在新疆汉族人群中,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4430796、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分别在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均无显着差异。(3)在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4430796、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分别在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均有显着差异。(4)表型关联研究发现,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腰围、臀围、DBP、FPG、Hb A1C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4430796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FPG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231362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HDL-C具有交互关系。(5)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31362、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运用系统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学术辨析,对中医古代文献内容进行分类、解析,以仲景学说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消渴病的演变规律,寻找糖尿病的基本证候;2)开展了横断面新疆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为2型糖尿病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资料证实了脾虚痰湿证是现代2型糖尿病的主要(基本)证型之一;3)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选择多个人体测量学及生化指标,及TCF7L2基因多样性研究,对2型糖尿病脾虚痰湿证的生物学基因组学基础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积极探索。结论:(1)阳虚水停证与燥热阴虚证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证候。(2)本次研究中新疆维汉两民族T2DM患者中脾虚痰湿证为主要证候,所占比例最高(48%),其次为气虚血瘀证。且性别、族别、年龄间比较无差异。脾虚痰湿证与阳虚水停证本质相同。(3)维汉两民族T2DM发生频率前十的症状依次是疲倦乏力、唇咽干燥、口渴、肢体麻木、短气懒言、尿频及视物模糊、多饮、面色萎黄、眩晕。(4)维汉两民族的代谢特征不同,维吾尔族腰围、臀围、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汉族。而尿酸指标低于汉族。汉族患者空腹、餐后30min、餐后1h、餐后2h、餐后3h的胰岛素释放水平均高于维吾尔族患者。(5)两民族间饮食生活习惯、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合并症均有差异。并发症方面,汉族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低于维吾尔族,而糖尿病酮症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合并症比较,汉族脑梗塞或出血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而血脂异常发生率低于维吾尔族。(6)不同证型的比较,尿酸以气阴两虚证最高;汉族患者不同证型之间舒张压以气阴两虚证最高;维吾尔族患者不同证型间体重有差别,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虚痰湿证。提示尿酸、舒张压、体重可能是气阴两虚证的微观辨证指标。(7)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与汉族发病无关。(8)TCF7L2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特征有关: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腰围、臀围、DBP、FPG、Hb A1C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4430796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FPG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231362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HDL-C具有交互关系。(9)TCF7L2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有关: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31362、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9](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伟华[10](2012)在《澳门与广州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特点比较与探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ctesmellins, DM)在世界范围流行,具有越演越烈之势。全世界现有约3.47亿成年人罹患糖尿病。IDF称,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到2030年患糖尿病的人数将激增至5.52亿,相当于每10秒就新增三个病例。目前,澳门约有35000名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约为6%至7%,30岁至40岁的二型糖尿病人数在增加。近20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显出优势,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调节机体内环境与改善全身症状等方面具有综合效应,从多环节、多靶点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标准,给临床科研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致使相关文献之间缺乏可比性和可重复性。而且澳门地区并未出现相关调查研究,所以我们试图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澳门地区2型糖尿病的四诊信息等客观指标,采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筛选2型糖尿病的规范化证型,为2型糖尿病的辨证论治客观化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比较澳门地区与内地广州地区2型糖尿病在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证候等的差异;节选并归纳出澳门地区2型糖尿病的中医规范化证型;探讨澳门地区2型糖尿病与年龄、BMI指数、血压等的相关性,可为2型糖尿病的辩证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澳门地区及广州地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兼有合并症者,两地各150例。1.两地区的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病程等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2.两地区的性别、婚姻情况、文化程度、职业等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3.按照病程分级对两地区的症状、舌象和脉象进行频数统计;4.对澳门地区的中医证候进行因子分析:选择频数≥10的证候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进行KMO检验及球型检验;其次统计出因子数目;最后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进行因子的提取,同时表达出每个因子所代表的证候因素及靶位;5.对澳门地区进行相关性分析:将年龄、BMI指数和血压情况与23个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年龄与BMI指数为计量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法;血压情况为计数资料,将血压分为2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澳门地区年龄最小的2型糖尿病患者25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54.67±12.14岁;广州地区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50.32±12.88岁,两地区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两地区的身高、血压(高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体重、低压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澳门地区的BMI指数最小为14.86,最大为33.78;广州地区最小为15.82,最大为30.80。两地区的BM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澳门地区的病程最短25天,最长为34年;广州地区最短病程为1月,最长为30年。两地区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澳门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比例大于男性,而广州地区两者比例相当。两组从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5.两地区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乏力在澳门地区2型糖尿病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居前,在发病初期(病程≤1年),饮水增多、形体消瘦、多食易饥、多尿等症状出现较多;随着病程的增加,视物模糊、精神疲倦、失眠、心烦等糖尿病并发症排位逐渐靠前;从舌象分布看,舌色红在不同病程中均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苔色黄,少苔、舌尖红、苔厚等排名均靠前;从脉象分布看,脉细在不同病程中均排在第一位,脉数、脉弦等排名均靠前。7.广州地区腰膝酸软在2型糖尿病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居前,精神疲倦、健忘、乏力等糖尿病并发症较多常见;从舌象看,舌体胖大、舌腻排名靠前,随后是舌色红、舌色暗、苔色黄等;从脉弦看,脉弦在不同病程中均排在首位,脉细、脉滑、脉数等排名均靠前。8.计算得出23个特征值大于1,其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70.96%,即大约70.96%的总方差可以由23个潜在因子所解释,而且几乎每个指标的大部分都能被这23个潜在因子所解释。Factor1代表:下肢水肿、脘腹胀满、胸闷、颜面水肿;Factor2代表:多尿、饮水增多、苔色黄、多食易饥、精神疲倦;Factor3代表:少尿、小便频数;Factor4代表:手足不温、畏寒、脉沉;Factor5代表:自汗、怕热、形体肥胖、便溏;Factor6代表:夜尿频多、视物模糊、耳聋、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唇色深红;Factor7代表:盗汗、太息;Factor8代表:头晕、目眩、头胀痛、健忘;Factor9代表:脉弦、渴喜热饮、腰痛;Factor10代表:失眠、口苦、口臭、心烦、目涩、舌色红;Factor11代表:舌色暗、面色白光白;Factor12代表:乏力、气短、头身困重;Factor13代表:懒言、少气、脉细;Factor14代表:形体消瘦、纳差;Factor15代表:皮肤瘙痒、渴喜冷饮、目赤;Factor16代表:脉数、少苔;Factor17代表:脉滑、齿痕、粘滞不爽;Factor18代表: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苔腻;Factor19代表:便秘;Factor20代表:干稀不调、脉弱;Factor21代表:纳呆、面色萎黄;Factor22代表:耳鸣、腰膝酸软;Factor23代表:心悸。其中:7个因素属于阴虚;4个因素属于气虚;3个因素属于血瘀;3个因素属于湿阻;2个因素属于热盛;1个因素属于血虚;1个因素属于阳虚;1个因素属于内风;1个属于阳亢。说明糖尿病证候要素是阴虚、气虚;次要因素是:湿阻、血瘀、热盛;兼夹因素是:阳虚、内风、阳亢、血虚。病位:7个病位在脾;6个病位在肝;5个病位在肾;2个病位在胃;2个病位在心;1个病位在肺。糖尿病主要靶位为:脾、肝、肾。9.年龄与23个因子进行分别分析,结果年龄对factor6、factor11、factor10和factor20有显着影响,P值分别为0.000、0.000、0.003和0.010。10.对BMI指数与23个因子进行分别分析,结果BMI指数对factor14、factor17、factor12和factor3有显着影响,P值分别为0.000、0.009、0.015和0.027。11.以血压有无分组对23个因子进行分析,结果fctor10、factor11和factor16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值分别0.000、0.030和0.032。说明血压与fctor10、factor11和factor16存在相关性。结论:1.澳门地区与广州地区的一般情况比较:两地区的年龄、身高、血压(高压)、病程、性别、BMI指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体重、低压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2.澳门地区新发病的病人的“三多一少”症状比较突出;随着病程的增加,视物模糊、精神疲倦、失眠、心烦等糖尿病并发症排位逐渐靠前。乏力在、舌色红、脉细等在不同病程中均排在第一位,说明阴虚热盛贯穿整个2型糖尿病,也有血瘀的表现。3.广州地区腰膝酸软、舌体胖大、舌腻、脉弦等在不同病程中排名均靠前。说明广州地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都有脾虚湿盛的症状,同时伴有阴虚内热、血瘀等。4.澳门地区糖尿病证候要素是阴虚、气虚;次要因素是:湿阻、血瘀、热盛;兼夹因素是:阳虚、内风、阳亢、血虚。糖尿病主要靶位为:脾、肝、肾。5.年龄对factor6、factor11、factor10和factor20有显着影响,P值分别为0.000、0.000、0.003和0.010。6.BMI指数对factor14、factor17、factor12和factor3有显着影响,P值分别为0.000、0.009、0.015和0.027。7.血压与fctor10、factor11和factor16存在相关性。
二、糖耐量减低的老年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耐量减低的老年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个体化血压管理对老年手术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与血压关系 |
参考文献 |
(2)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脑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病例选择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二、临床资料 |
三、治疗与观察方法 |
(一) 治疗方法 |
(二)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
(三) 疗效评定标准 |
结果 |
一、临床疗效分析 |
二、电生理学指标 |
讨论 |
一、中医对糖尿病脑功能减退症的相关理论 |
(一) 主宰生命活动 |
(二) 主精神意识 |
(三) 主感觉运动 |
二、现代医学对脑功能减退症的研究 |
(一) 脑功能与认知功能 |
(二) 脑功能减退症 |
(三) 糖尿病患者存在脑功能减退症 |
(四) 糖尿病脑功能减退症的治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中文详细摘要 |
(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及祛风化痰法对其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眩晕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概况 |
一 古代中医对眩晕的研究概况 |
1 眩晕的病名和定义沿革 |
2 眩晕的病位 |
3 病因病机 |
4 眩晕的治法方药 |
二 当代中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概况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组方遣药 |
三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西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概况 |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概念的提出和演变 |
2 发病机制 |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及伴发症状 |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 |
6 西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证候调查 |
一 一般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中医辨证标准 |
2.4 病例纳入标准 |
2.5 病例排除标准 |
二 调查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中医证候 |
2.1 证型及轻重程度 |
2.2 证候组合情况 |
2.3 外感风邪的证候调查 |
三 讨论与分析 |
四 结论 |
祛风化痰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
一 一般资料 |
二 研究方法 |
三 两组治疗前资料分析 |
四 治疗结果 |
五 讨论与分析 |
六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辨证标准 |
(4)糖尿病大鼠中枢神经病变的听觉诱发电位研究及相关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英文缩略词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CO中毒迟发性脑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促发因素 |
1.1 CO中毒时的意识障碍 |
1.2 年龄 |
1.3 CO中毒治疗不及时 |
1.4 高血压和糖尿病 |
1.5 头颅CT/MRI异常 |
1.6 吸烟、饮酒史 |
1.7 早期血C反应蛋白(CPR)水平 |
2 临床表现 |
3 辅助检查 |
3.1 血液检查 |
3.2 脑电图 |
3.3 诱发电位检查 |
3.4 头颅CT |
3.5 头颅MRI |
4 诊断标准 |
5 DEACMP的预防 |
5.1 缩短CO暴露时间 |
5.2 纠正缺氧 |
6 治疗 |
6.1 高压氧治疗 |
6.2 脑保护治疗 |
6.2.1 促脑代谢和脑细胞赋能剂: |
6.2.2 自由基清除剂: |
6.2.3 神经营养药物: |
6.2.4 抗氧化剂EPO: |
6.2.5 线粒体保护剂艾地苯醌: |
6.3 糖皮质激素 |
6.4 对症治疗 |
6.4.1 认知精神障碍: |
6.4.2 帕金森综合征: |
6.5 中医中药治疗 |
6.6 重复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
6.7 康复治疗 |
(7)2型糖尿病患者隐匿性听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新疆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候与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和理论研究 |
1 糖尿病概述 |
1.1 糖尿病的概念 |
1.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1.3 糖尿病的分类 |
1.4 糖尿病的诊断 |
1.5 糖尿病的症状及其合并症 |
1.6 T2DM的发病机理 |
1.7 2型糖尿病的治疗 |
1.8 小结 |
2 T2DM与易感基因TCF7L2 |
2.1 T2DM的遗传学研究方法 |
2.2 T2DM研究中的多态性标记 |
2.3 T2DM易感基因TCF7L2基因的发现 |
2.4 TCF7L2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
2.5 TCF7L2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可能机制 |
2.6 小结 |
3 糖尿病的古代文献整理 |
3.1 汉代以前的观点 |
3.2 汉代以后的主要观点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二部分 新疆维、汉两民族T2DM中医证候调查及代谢特征比较的临床研究 |
1 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内容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新疆维、汉族两民族2型糖尿病人群的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研究内容 |
1.4 遗传学和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2型糖尿病中医辩证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10)澳门与广州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特点比较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糖尿病概述 |
1.1 糖尿病的概念 |
1.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1.3 糖尿病的分类 |
1.4 糖尿病的诊断 |
1.5 糖尿病的症状及其合并症 |
1.6 糖尿病的治疗 |
1.7 小结 |
2 糖尿病的中医证型研究 |
2.1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
2.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2.3 糖尿病的中医证型 |
2.4 小结 |
3 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研究 |
3.1 证候要素的研究进展 |
3.2 中医证候研究的现代方法学述评 |
3.3 中医证候研究 |
3.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临床研究 |
2.1 数据库的建立与整理 |
2.2 数据内容 |
2.3 数据录入及质量控制 |
2.4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两地区症状分布 |
3.3 两地区舌象分布 |
3.4 两地区脉象分布 |
3.5 因子分析 |
3.6 相关分析 |
4 讨论 |
4.1 病名、证候、症状的规范化的必要性 |
4.2 选择适宜的统计方法 |
4.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糖耐量减低的老年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个体化血压管理对老年手术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D]. 尚子祥.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脑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D]. 张培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及祛风化痰法对其的疗效观察[D]. 王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4]糖尿病大鼠中枢神经病变的听觉诱发电位研究及相关因素探讨[D]. 周卓妍. 暨南大学, 2000(01)
- [5]糖耐量减低的老年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J]. 张明义,孙峰,杜卫京.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3(01)
- [6]CO中毒迟发性脑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朱红灿,岳培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1(03)
- [7]2型糖尿病患者隐匿性听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D]. 邓原. 遵义医学院, 2018(01)
- [8]新疆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候与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D]. 李靖.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3)
- [9]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10]澳门与广州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特点比较与探讨[D]. 李伟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