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宋宸[1](2019)在《基于大数据的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研究》文中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具有准时、安全、舒适、快速、绿色等众多特点,是未来人口密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轨道交通企业实现运营管理信息化是必然趋势,但随之产生的海量数据给企业利用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传统数据管理可靠性差、效率低提供了途径。Hadoop作为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主流开发平台,利用开源分布式数据处理架构,已被广泛采用于不同行业的大数据处理、分析。Hadoop所具备的可靠性强、性价比高、性能强、扩展性好等特点,适用于轨道交通专业众多、数据量大现状,为轨道交通面临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以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依据诺兰模型,指出目前合肥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数据管理阶段,信息系统开始从支持各子系统发展到在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性系统。对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仍存在数据接口不统一、信息系统反应滞后、组织架构和业务重组不彻底、信息管理人才缺失问题。提出运用Hadoop构建运营管理大数据处理、分析平台,提高轨道交通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依托大数据平台进行的相关分析应用探索。最后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认为合肥轨道应通过规范数据标准、优化组织架构及业务重组、配齐专业管理人员,同时要科学决策,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郑曙光[2](202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某农信社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网民中没有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只占约0.7%。人们身边的一切都被移动互联网改变,大众的金融消费习惯也被改变,给传统金融服务行业带来了挑战,掀起了金融创新的一轮时代浪潮。近年来S农信社业务经营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显着提升,但是S农信社仍然存在很多制约业务稳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与建立现代金融企业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快速扩展服务功能、创新业务及商业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等问题已摆在面前,在这些问题面前当前信息科技工作的几个瓶颈也愈发凸现,亟需开展信息化战略规划指导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和有效推进。本文以S农信社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为例,首先对S农信社展开宏观和竞争环境的分析,然后调研评估S农信社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业务经营管理现状,提出S农信社当前业务经营管理和产品与服务维度面临的问题,科技维度面临的应用、数据和集成问题。接下来运用战略一致性模型(SAM)分析选择战略一致性的路线,基于战略一致性路线通过解读S农信社企业战略,完成S农信社融合信息科技的业务创新发展规划,利用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和企业架构(EA)进行信息化总体战略和信息化蓝图规划。最后对信息化战略规划与企业战略和现状的融合度匹配进行评估,并提出实施保障措施。本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银行业面临互联网金融挑战,需要信息科技支撑业务战略转型的阶段,针对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落后的农信社,制定适合S农信社信息化总体战略和信息化蓝图,为S农信社战略实现提供坚定的支撑,同时也给国内其他农信社和地方商业银行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战略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沈素忠[3](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断繁荣,企业数量飞速增长,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越来越多的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对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影响重大,其所创造价值的高低也与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整个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将管理信息化实践运用于中小企业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经济的综合效益和整体信息化水平,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将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产生指导意义。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大数据(Big data)的产生伴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运用特殊的技术(如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等)有效处理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来为中小企业的管理决策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服务,在大数据环境下对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构筑实践进行研究是本文的主旨。人工智能时代以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信息改革模式不断升级,如今正在过渡到从企业管理软件向大数据背景下云计算新应用和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施的新时期。前人对于管理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的研究大多基于理论,这导致信息化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方面的缺失。本论文通过对在中小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A公司深入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和A公司各部门以及信息化系统专家深入沟通等方式,了解A公司的发展困境,在介绍了管理信息化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信息集成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模型构建等方法分析管理信息化实践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发现各种模式与传统管理信息化相比的优势,对A公司管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合理运用大数据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对A公司的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为A公司的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提供合理的建议。
刘鹏飞[4](2020)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C企业为例》文中指出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技术对推进社会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管理水平的作用也越来越显着。近年来,我国前瞻性地做出了一系列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和对策的研究,顺应时代潮流且符合我国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现实价值。本文以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北京市海淀区C企业为例,针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行研究。首先,利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C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例,总结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其次,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利弊,并结合现有理论研究和C企业的实际情况,揭示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理论,在建设思路和规划、系统选择、完善管理制度、避免实施风险以及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给出了改进建议。
杨烈龙[5](2020)在《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讯速进入各行各业,信息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本世纪来,企业信息化,给企业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提高生产管理效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推动着企业管理流程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和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已经成为各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很多企业信息化的支持下,实现经营和管理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比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以10年左右的时间,取得了很多传统企业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成果,这体现出信息化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H教育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面向教育领域的工程企业成长为一家面向“产教融合”,专业教育解决方案输出为主的教育技术服务企业。公司通过对行业产业链进行分析,抽取行业主流技术,采用主流商用设备,将企业级应用转化为实用的工程案例库,并将其融入高校教学和实验实训之中。帮助高校进行通信、云计算、智能制造、新型能源、智能汽车等专业实验室系统集成、专业课程建设、并参与部分教学等服务。公司目前有员工1000余人,项目部100余个。伴随公司的成长,一些信息系统续建成投入使用,对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竞争力都有很大提升。但是在公司从实验室硬件集成起步的工程服务公司向教育技术服务转型服务型公司的这个过程中,大家越发感受曾经好用的信息系统越来越不顺手。这些系统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论文梳理了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管理相关概念、理论,认为企业信息化要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在电脑设备和网络设备上投资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开发几个应用系统让大家使用就可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做好实施信息化的过程管理。就像盖大楼需要首先做好设计、打好地基,要抓好盖楼的过程一样,企业信息化首先是做好规划工作,做好企业架构、业务架构、IT架构的研究、规划和设计,然后才能进行信息化实施,在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监控,使信息系统的软件硬件符合设计、工作过程符合流程规范、验收投产符合质量标准。同时还要注意做好企业信息化的评价工作,找出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新的优化改进工作,使得信息化作用和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论文结合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介绍了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组织结构、信息化管理流程和现有信息系统使用情况,然后对H教育公司信息化系统进行了评价指标设计和指标评价,对H教育公司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指标分析,发现H教育公司信息化投资水平并不低,但是在投资方向有所偏差,几个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在当前来看也不是很出色,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关键业务还没有信息化,信息化人才流失问题也突出。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H教育公司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在企业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信息系统和人才培养上都有改进空间。同时针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探讨适合H教育公司管理和发展实际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策建议。由于企业运营模式各种各样,企业信息化的结果和效果也各有不同。为了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还希望企业管理者首先重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加强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注意标准、规范、规划和过程管理。信息化工作可以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但是都需要从自身企业实际出发进行适当调整,适合企业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郭宇[6](2020)在《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数字化管理问题研究 ——G企业案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建筑市场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国内的建筑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有挑战。企业资源差别日益缩小、生产要素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程度降低,各建筑企业纷纷寻找新道路赢得竞争优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数字化管理关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效益,优化企业现有业务,并帮助企业创造新的商业机会。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并且已经着手制定数字化战略。对于建筑业企业而言,建设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工程技术含量的要求的提高,对其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大部分建筑公司中信息化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作用有限,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其面临着跨区域管理和项目动态跟进等管理要求,数字化管理及发展的研究的重要性和所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本文以国有大型建筑企业G企业为例,通过前期的相关理论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G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历程、现状,剖析G企业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前人的理论基石上,对G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解决和完善的方法和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利用数字化手段帮助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提高其项目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得我国的建筑业能够适应更激烈的竞争,提高竞争力,从而帮助我国建筑企业早日走上世界舞台,在国家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中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徐熠[7](2020)在《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全球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的重大转型过渡阶段,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微观主体经济行为,极大发挥了数据对提升经济效率的重要作用,积极带动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更加高效地获取、运用数据,成为企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中央企业也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中央企业实现智能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央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对我国中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状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本文对新时代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以技术应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模式新业态为标准的数字化水平测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并助力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中央企业加强了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我国中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了质的飞跃。目前,数字化应用在中央企业工作流程中覆盖广泛,应用重点突出;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开展管理工作的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显着问题,如我国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不清;转型基础能力不强;支撑服务不足。通过对我国中央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可以发现:我国中央企业数字化总体水平良好,但发展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行业看,数字化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石化行业、电子信息行业、交通设备制造行业、机械行业、能源电力行业、消费品行业、建材行业和冶金行业。其中,石化行业和冶金行业的数字化水平相差较大。同时,我国中央企业八大行业呈现不同的数字化发展特征,发展路径各异。综上,为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数字化水平,本研究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一是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数据共享。一方面,应加强中央企业网络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服务的水平;另一方面重视跨行业、跨部门、跨平台、跨环节的数据共享。二是以数字化系统应用强化数字化管理。一方面应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中央企业各行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中央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及运营。三是发挥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引导扶持作用。通过政府的统筹规划与行业协会的积极介入,为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四是以数字化人才培养提升员工数字素养。一方面,中央企业可以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招募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数字技术领域人才的培养。五是以数字化平台搭建优化数字化价值链。通过打造强大的数字化平台,助力中央企业更高效地处理核心业务,真正实现中央企业智慧化、便捷化、低成本运营。
宋畅[8](2020)在《L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开始广泛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改进信息化技术不仅有利于提升项目管理效能,还有助于参建主体之间的协调管理,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能。本研究以L建筑业项目作为案例法的研究对象,以信息化理论、关键成功因素法以及数据库技术为理论基础,以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框架体系为指引,通过项目运营战略、项目特征、以及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剖析工程项目信息化在合同、投资、安全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等子系统的信息化流程作业情况,并提出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体系构建当中存在的问题,即缺乏相关数据基础,忽视财务系统的重要性,因人才技能不足导致的复合型管理信息化障碍,信息化系统缺乏联动性等。以此为根据提出优化策略,实现数据库统一管理、全面完善财务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素质、建立综合型信息管理系统等。根据优化策略将项目管理信息化总体及各业务管理信息化子系统进行流程设计,并进行项目总体系统规划和核心业务模块流程分析。最后,验证L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流程的提升效果。在项目收尾阶段,采用挣值分析方法得出量化的成本绩效指标,证实运用checklist方法的确有效弥补认知缺陷并降低项目成本。最终确定项目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提升项目运营协作效率的目的。
韦杰[9](2020)在《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研究 ——以山西某建筑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前社会条件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各个经济活动领域都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在众多的中型建筑企业中,信息技术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生产都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由于大多数中型建筑企业只重视企业管理层信息化,轻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不同资质建筑企业信息化目标存在差异,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标准缺失,因而中型建筑企业不仅无法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准确评估,还容易导致企业片面的追求新技术的应用,而忽视其最终的应用效果。因此中型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的有效性并持续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信息化成熟度来描述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主要依据AF-BP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展开对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研究。首先对信息化建设领域的相关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及成熟度三个层面的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分析其适用性并把成熟度模型纳入到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评价中;然后对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存在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进行综合分析,在确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依据中型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出对应的信息化评价模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成熟度定量评价模型搭建的过程中,还需要人工鱼群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后续在关键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与评价,构成综合评价方法。此外,本文还以山西某建筑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为例,将基于AF-BP的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评价模型应用到该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中,为其他同类型建筑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及评价提供借鉴。本文所设计的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对中型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综合评价方法能够让企业认识到自身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并发现企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企业在评价后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进而提高其信息化建设水平。
钟凯[10](2020)在《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改进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信息化进程的作用下不断的革新,新一代高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断推动着企业信息化向着智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港口作为极具有战略地位的传统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贸易结构已趋于稳定。港口依靠贸易增长、通过持续投入资源谋求吞吐量和效益增长的传展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阻力。港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革新传统的发展战略,借助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勇于变革,抓住机遇,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进一步向智慧港口转型,那么在现阶段如何评价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程度成为重要课题。本文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信息化和智慧港口等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基于现阶段信息化的特征,对智慧港口进行定义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建立适用于智慧港口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作为第五代港口智慧港口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为智慧港口信息化评定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以日照港建设发展智慧港口的建设过程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真实数据为基础,采用专家法进行权重和模糊评价进行获取和处理,运用本文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模糊评价模型对日照港智慧港口的信息化水平做出定量评价分析,给出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的评价结果,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指出日照港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改进方向,提出日照港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建设意见。
二、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数据的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基础 |
2.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
2.1.1 企业信息化相关概念 |
2.1.2 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型 |
2.2 轨道交通信息化相关研究现状 |
2.3 大数据相关研究 |
2.3.1 大数据相关应用 |
2.3.2 大数据处理平台 |
2.4 现有研究的总结与评述 |
第三章 合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现状分析 |
3.2.1 信息化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
3.2.2 信息化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现状 |
3.3 公司信息化建设背景介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
4.1 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诺兰模型分析 |
4.2 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 |
4.2.1 运营日报管理子系统 |
4.2.2 乘务管理子系统 |
4.2.3 站务管理子系统 |
4.2.4 票务管理子系统 |
4.2.5 施工调度管理子系统 |
4.2.6 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子系统 |
4.2.7 乘客服务管理子系统 |
4.3 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
4.3.1 运营管理信息化各子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
4.3.2 数据标准化规划滞后 |
4.3.3 轨道交通业务更新迅速,信息化系统反应滞后 |
4.3.4 没有彻底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重组 |
4.3.5 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
4.3.6 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欠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的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应用探索 |
5.1 合肥轨道交通大数据挖掘平台 |
5.2 基于大数据的合肥轨道APP二维码过闸优惠政策调整应用 |
5.2.1 合肥轨道APP二维码过闸大数据分析与预测 |
5.2.2 大数据预测应用效果 |
5.3 基于大数据的合肥轨道节假日客流预测和运输组织建议 |
5.3.1 合肥轨道节假日客流大数据分析与预测 |
5.3.2 大数据预测应用效果 |
5.4 基于大数据的AFC设备节假日运行情况分析及维保建议 |
5.4.1 合肥轨道AFC设备运维模式 |
5.4.2 AFC设备节假日期间运维大数据分析与预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
6.1 业务系统设计保障措施 |
6.1.1 实现信息数据标准化 |
6.1.2 制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 |
6.1.3 优化企业组织架构,推动业务流程重组 |
6.1.4 配齐专业信息化管理人员 |
6.1.5 完善信息化系统大数据分析模型 |
6.2 推进信息化建设管理保障措施 |
6.2.1 统一认识,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 |
6.2.2 注重企业管理信息化对核心业务的支持 |
6.2.3 科学资金决策,规避信息化风险 |
6.2.4 建立信息化安全保护机制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移动互联网时代某农信社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论文框架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文献综述 |
2.1 移动互联网发展综述 |
2.1.1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
2.1.2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
2.2 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银行对策综述 |
2.2.1 互联网金融发展和影响 |
2.2.2 传统银行的选择和对策 |
2.3 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研究和现状综述 |
2.3.1 信息化战略和规划的方法 |
2.3.2 信息化战略规划在我国的发展 |
2.3.3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战略一致性研究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农信社业务发展和信息化的现状和分析 |
3.1 S农信社背景介绍 |
3.1.1 发展历程和经营业绩 |
3.1.2 面临的战略挑战 |
3.1.3 所处的竞争地位 |
3.2 S农信社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和政策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和文化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3 S农信社竞争环境分析 |
3.3.1 优势分析 |
3.3.2 劣势分析 |
3.3.3 机会分析 |
3.3.4 威胁分析 |
3.4 S农信社业务现状和问题分析 |
3.4.1 经营管理维度分析 |
3.4.2 产品与服务维度分析 |
3.5 S农信社信息化现状和问题分析 |
3.5.1 应用架构维度分析 |
3.5.2 数据架构维度分析 |
3.5.3 集成架构维度分析 |
3.5.4 信息化现状总结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农信社信息化战略规划 |
4.1 S农信社信息化战略规划思路和目标 |
4.1.1 战略一致性模型路线选择 |
4.1.2 信息化战略规划目标 |
4.2 S农信社企业战略解读 |
4.3 S农信社业务创新发展规划 |
4.4 S农信社信息化战略目标集 |
4.4.1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
4.4.2 企业战略目标集 |
4.4.3 信息化能力需求 |
4.4.4 信息化战略目标集 |
4.4.5 信息化总体战略 |
4.5 S农信社信息化蓝图规划 |
4.5.1 信息化蓝图规划原则 |
4.5.2 应用架构蓝图规划 |
4.5.3 数据架构蓝图规划 |
4.5.4 集成架构蓝图规划 |
4.5.5 信息化蓝图演进策略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信息化战略规划评价和实施保障措施 |
5.1 企业信息化战略融合度匹配评价体系 |
5.2 企业信息化战略融合度匹配评价方法 |
5.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5.2.2 计算融合度匹配值 |
5.3 S农信社信息化战略融合度匹配评价 |
5.3.1 匹配评价指标权重 |
5.3.2 信息化战略规划融合度匹配值 |
5.4 实施保障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S农信社信息化战略规划访谈提纲 |
附录二 S农信社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规划融合度评价专家问卷 |
附录三 S农信社企业现状与信息化战略规划融合度评价专家问卷 |
(3)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相关概念 |
1.5 主要工作创新 |
1.6 本文研究框架图 |
第二章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概述 |
2.1 大数据概述 |
2.2 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
2.3 大数据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造 |
2.4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 |
2.5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2.6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化变革对策 |
第三章 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及分析 |
3.1 A公司基本情况 |
3.2 A公司现状分析——SWOT分析 |
3.3 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
第四章 大数据背景下对A公司管理信息化的流程优化——基于ERP和 CRM的管理信息化集成 |
4.1 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实施结果要求 |
4.2 A公司信息集成化系统成功的保障 |
4.3 A公司项目流程 |
4.4 基于大数据的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改善对策 |
4.5 A企业信息管理集成化流程初探——基于ERP和 CRM的管理信息化系统集成 |
4.6 大数据背景下对A公司管理信息化流程优化阶段性效果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C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与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概述 |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
(一)人力资源管理 |
(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国际最佳实践模式分析 |
第三章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概况——以C企业为例 |
一、C企业概况 |
二、C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概况 |
(一)C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 |
(二)C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 |
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概况 |
第四章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态势分析 |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SWOT分析 |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劣势 |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机会 |
(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威胁 |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建设思路和规划不完善 |
(二)信息化系统更新换代慢 |
(三)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
(四)潜在实施风险问题 |
(五)信息化政策支持不足 |
第五章 推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
一、建设思路与规划方面的建议 |
(一)细化需求分析 |
(二)合理制定规划 |
二、系统选择方面的建议 |
(一)全方位评估系统 |
(二)与系统供应商深度合作 |
三、完善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议 |
四、避免实施风险方面的建议 |
(一)定期考核和评估 |
(二)时刻做好信息安全管理 |
五、加强信息化政策支持方面的建议 |
(一)借鉴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政策举措 |
(二)完善政府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政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情况调查问卷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5)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四)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一)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定义 |
(二)企业信息化要素 |
1.信息基础设施要素 |
2.信息资源要素 |
3.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要素 |
4.外部供应商 |
5.政策法规与规范标准 |
(三)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 |
1.使企业的组织架构更合理 |
2.推动企业管理流程分析、重组和优化 |
3.共享信息资源,使业务处理更快捷、准确、高效 |
4.整合企业资源,支持管理决策和服务客户 |
5.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
(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理论 |
1.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理论 |
2.企业架构理论 |
二、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其绩效评价 |
(一)H教育公司概况及其信息化管理背景与目标 |
1.H教育公司简介 |
2.H教育公司战略 |
3.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背景 |
4.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目标 |
(二)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现状 |
1.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的组织架构现状 |
2.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流程现状 |
3.H教育公司信息系统现状 |
(三)H教育公司信息化水平绩效评价 |
1.H教育公司信息化水平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2.H教育公司信息化水平绩效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
3.H教育公司信息化水平绩效评价结果 |
三、基于绩效评价结果的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问题和原因分析 |
(一)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
1.信息化管理机构缺失 |
2.信息系统还不完善 |
3.信息化应用状况不佳 |
4.信息化建设效益不佳 |
5.信息化管理人才问题突出 |
(二)H教育公司的信息化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 |
2.信息化建设规划不合理 |
3.组织流程固化,活力不足 |
4.信息系统集成度不够,关键业务没有信息化 |
5.缺乏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
四、H教育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方案优化建议 |
(一)提升信息化管理重视度,优化信息化管理体系 |
(二)优化信息化建设规划 |
(三)改革组织,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 |
(四)补齐信息系统短板,实现数据共享 |
(五)加强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数字化管理问题研究 ——G企业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有关概念界定 |
2.1.1 数字化管理 |
2.1.2 建筑企业数字化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数字化管理理论 |
2.2.2 集成化管理理论 |
2.2.3 协同管理理论 |
2.2.4 知识管理理论 |
2.2.5 理论评述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3 G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历程及现状 |
3.1 G企业基本概况 |
3.2 G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
3.3 数字化管理在G企业的作用 |
3.3.1 促成业务结构的集成化 |
3.3.2 促进组织结构的优化 |
3.3.3 促进G企业的总体发展 |
3.4 G企业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4.1 旧模式的制约 |
3.4.2 领导对数字化认识有“偏差” |
3.4.3 数字化人才缺乏 |
3.4.4 投资效益不高 |
3.4.5 系统集成化程度不足 |
3.4.6 对数字化转型风险认识不足 |
4 解决G企业数字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
4.1 国内数字化管理经验及对G企业的启示 |
4.1.1 国内数字化管理的经验 |
4.1.2 对G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启示 |
4.2 完善G企业数字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完善措施 |
4.3 G企业数字化管理存在问题的保障措施 |
4.3.1 组织保障 |
4.3.2 加强监督 |
5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7)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章 新时代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 |
2.1 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要 |
2.2 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基础 |
2.3 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 |
第3章 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分析 |
3.1 基本概念界定与辨析 |
3.2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
3.3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
第4章 中央企业数字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5章 中央企业数字化水平分析与发展趋向 |
5.1 数据来源与测度结果 |
5.2 测度结果分析 |
5.3 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向 |
第6章 促进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
6.1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数据共享 |
6.2 以数字化系统应用强化数字化管理 |
6.3 发挥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引导扶持作用 |
6.4 以数字化人才培养提升员工数字素养 |
6.5 以数字化平台搭建优化数字化价值链 |
第7章 结论 |
7.1 观点梳理 |
7.2 对策汇总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L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线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线路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工程项目 |
2.1.2 信息化 |
2.1.3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2.3 相关研究概述 |
2.3.1 信息化理论研究 |
2.3.2 电子商务研究 |
2.3.3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研究 |
2.3.4 关键成功因素法研究 |
2.3.5 数据库技术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L建筑业工程项目概况 |
3.2 项目目标 |
3.3 L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 |
3.3.1 招投标管理流程 |
3.3.2 预算管理流程 |
3.3.3 分包管理流程 |
3.3.4 进度管理流程 |
3.3.5 材料采购管理流程 |
3.3.6 资金管理流程 |
3.3.7 质量安全管理流程 |
3.4 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1 现阶段建筑业工程项目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4.2 L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 |
3.5 L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优化建议 |
3.5.1 数据库管理统一性 |
3.5.2 全面完善财务系统的功能 |
3.5.3 提高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素质 |
3.5.4 建立综合型管理信息化系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流程模型建立与设计 |
4.1 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
4.2 项目实施阶段的信息管理 |
4.3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
4.4 设计条件与总体规划 |
4.4.1 设计条件 |
4.4.2 总体规划 |
4.5 核心业务模块的建立和业务流程分析 |
4.5.1 核心业务模块的建立 |
4.5.2 模块业务流程分析 |
4.6 实现效果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L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成果验收 |
5.1 L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组织架构 |
5.2 项目信息化建设预算验收 |
5.3 项目信息化建设收尾验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对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研究 ——以山西某建筑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4 本文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基础 |
2.1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
2.1.1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
2.1.2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
2.1.3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范围 |
2.2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2.3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
2.3.1 信息化建设的适用性 |
2.3.2 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 |
2.3.3 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
2.4 本章小结 |
3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 |
3.1 成熟度评价模型 |
3.1.1 成熟度评价模型框架结构 |
3.1.2 成熟度评价模型等级划分 |
3.2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3.2.1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 |
3.2.2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影响因素 |
3.2.3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3.2.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2.5 评价指标含义及评分方法 |
3.3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 |
3.3.1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框架结构 |
3.3.2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的等级划分 |
3.3.3 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的评价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AF-BP的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 人工鱼群算法 |
4.1.1 人工鱼群算法的基本思想 |
4.1.2 人工鱼群的行为数学模型 |
4.1.3 人工鱼群算法的收敛性研究 |
4.2 BP神经网络 |
4.2.1 BP神经网络内涵 |
4.2.2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4.3 人工鱼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 |
4.3.1 人工鱼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可行性 |
4.3.2 人工鱼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处理流程 |
4.3.3 AF-BP神经网络性能测试 |
4.4 基于AF-BP的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 |
4.4.1 训练样本获取 |
4.4.2 网络结构及参数设置 |
4.4.3 MATLAB网络训练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AF-BP的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的应用 |
5.1 山西某建筑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概况 |
5.2 山西某建筑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5.3 山西某建筑有限公司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结果及对策建议 |
5.3.1 评价结果 |
5.3.2 对策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10)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1.4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智慧港口和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
2.1 智慧港口发展过程研究 |
2.2 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3 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现状分析 |
3.1 日照港智慧港建设情况 |
3.2 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优劣势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日照港智慧港口信息化水平评价 |
4.1 智慧港口信息化评价体系指标 |
4.2 智慧港口信息化评价体系模型 |
4.3 智慧港口信息化评价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日照港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改进策略 |
5.1 智慧港口建设评价对策分析 |
5.2 智慧港口建设改进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智慧港口评价总结 |
6.2 智慧港口发展展望 |
6.3 论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数据的合肥轨道运营管理信息化研究[D]. 宋宸.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4)
- [2]移动互联网时代某农信社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研究[D]. 郑曙光.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3]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的实践研究[D]. 沈素忠.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4]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C企业为例[D]. 刘鹏飞.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5]H教育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策略研究[D]. 杨烈龙.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数字化管理问题研究 ——G企业案例[D]. 郭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7]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问题研究[D]. 徐熠. 吉林大学, 2020(08)
- [8]L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D]. 宋畅.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9]中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研究 ——以山西某建筑有限公司为例[D]. 韦杰.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10]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改进策略[D]. 钟凯.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标签:大数据论文; 企业信息化论文;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