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观念 开拓创新 切实推进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吕超颖[1](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阅读推广研究》文中指出阅读可以对个人与社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阅读推广是非常必要的。当下,社会对“全民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全民阅读”已连续六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与“志”是乡村实现持久脱贫和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乡村阅读推广可以保护农民的文化权利,促进农民知识的积累和思想观念的革新,提高农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乡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乡村阅读推广应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需要结合农业社会学方面的理论,研究者和阅读推广者要对农民的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精神面貌有所了解,在现实环境中把握农民受众的独特性,分析农民的阅读现状以及存在的阅读问题。目前,我国在乡村阅读推广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成就。乡村阅读推广在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中得到重视,“农家书屋”工程在国家的支持下全面开展,企业、公益组织和个人也在阅读资源供给和阅读环境改善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而衡量阅读推广的现实成果还需要对乡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乡村受众的阅读现状,明确乡村阅读推广在未来的着力点。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乡村振兴的短板,需要重点关注。在对相关理论和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可以分析出乡村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的阅读素养和阅读意志还有待加强;在阅读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资源浪费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阅读推广者缺乏对农民阅读情况的了解,阅读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阅读推广路径的探索需要结合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发展现状。“村村通”和“宽带中国”为乡村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支持,可以通过广播和互联网广泛提升农民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乡村类型的划分,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阅读推广;最后,借助新闻出版业、“新乡贤”和科研机构的优势,提升乡村阅读推广的效果。
孟丕[2](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与执行。换句话说,文化产业政策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只有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历程、基本经验,才能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重新出发。自1949年以来,我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探索,制定了许多文化政策。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问题的认识,亦产生了一些偏差,从而导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文化建设一度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甚至是中断。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化产业从第一家音乐茶座的开设开始起步,之后经过了“二分法”以及《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有关文化改革、文化管理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2012年以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开始步入新阶段,文化产业政策也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一时期,我国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修改和完善文化产业振兴法,数字文化产业得到拓展,对外文化开放成效显着,知识产权和文物保护也得到了重视。此后经过党的十八大的政策推动,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文化产业进入全面发展的轨道。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文化产业政策的指导、引领所不能分开的。可以说,我国以往的文化产业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科学的,它促进了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文化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和优化、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强劲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也获得了极大地满足,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加,且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差距也在不断缩减。但无庸讳言,以往的文化产业政策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政策演变的基本进程、基本成绩、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健全文化产业政策的若干建议。
孟庆麟[3](2019)在《我国新闻出版的热点关键词分析与发展对策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党对意识形态及传媒领域的重视程度、举措密度和网络治理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从而营造了团结、鼓劲、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十九大召开以后,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及新闻出版工作,新时代要求新闻出版领域能够实现舆论引导、传承文明、凝聚共识、提高公众素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价值,在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等方面做出积极有效的探索。本文对我国新闻出版的热点关键词进行分析挖掘,并且对新闻出版的发展路径及对策做了深入研究。首先,运用CiteSpace方法对我国新闻出版研究状况做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探讨我国新闻出版研究的网络、热点、内容聚类和发展趋势等,发现了研究热点集中在新闻出版业、新闻出版强国、小康社会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也发现了新闻出版研究的内容形成了法制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与时代背景、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和政府职能五大聚类中心这些研究特征。特别是通过对热点关键词的趋势分析,发现了媒体融合与数据新闻是近年来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这些研究内容是后面几个专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其次,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特征、数据新闻发展特征以及国家出版基金对新闻出版的支持特征这三个专题做深度分析,特别是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方法挖掘了数据新闻、媒体融合研究的关注热点和关键内容。对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特征的分析包括媒体产业多模式发展特征、新媒体融合的战略目标和定位、新闻媒体的需求融合与市场融合等;对数据新闻发展特征的分析包括数据新闻的发展历史、国外数据新闻的热点、人工智能对数字新闻的影响及数据新闻发展趋势分析等;对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特征的分析包括国家出版基金发展概况、国家出版基金与国家发展战略关联、国家出版基金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文化产业投入与文化产业发展关联分析等。再次,探讨了当前我国新闻出版发展路径与对策,包括我国新闻出版业数据新闻发展路径与对策、新媒体融合多模式发展路径与对策以及新闻出版业大数据发展路径与对策等。最后,探讨我国新闻出版发展路径与对策实施中的保障机制,包括媒体组织绩效评估机制、新闻出版健康发展的导向机制、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保障机制、现代数字技术保障机制、促进媒体融合的激励机制以及新闻出版监管机制等。
邹婷[4](2019)在《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国家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有了飞速发展,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最大的亮点,而国家政策的推动是这一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以国家支持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政策及政策项目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研究解读2002年以来国家出台的关于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一系列政策,分析为落实政策所推出的各个政策项目的实施状况,并与发达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比较,总结出我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今后需要完善的举措。全文包括绪论和结语在内,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论述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国内外关于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研究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难点。本文按时间顺序梳理了"十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国家出台的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相关政策,以及国家为支持图书对外翻译出版而设立的政策项目,并对政策项目的总体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而后选取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三个政策项目,从政策项目的基本情况、资助图书类别、语种、出版机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上述分析之后,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狼图腾》《三体》三部作品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运作模式,以期为未来的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提供有益的借鉴。基于以上研究分析,本文从推动当代中国形象的展示、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引导中外出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等三方面对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的引导作用进行了论述。最后,本文分析借鉴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支持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完善我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的五项举措。图书是种子,政府的推动是风,图书的对外翻译出版,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推动。而未来中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国家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更精准地发挥引导作用。从以上对国家政策的演变、引导作用以及政策项目的实施状况分析中,从与发达国家相关政策的比较借鉴中,本文认为,我国的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可以从完善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法律环境、重视对国外图书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追踪系统、强化图书对外翻译出版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重视外译图书的数字化传播这五个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
岳怡然[5](2019)在《中国政策类图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版创新路径研究 ——基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文中指出中国出版“走出去”,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出版业的重要使命与任务。在政府诸多积极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出版业也成效斐然。从201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版权贸易来看,向美、英、法、德等欧美国家的版权输出品种数量多达2346种,占比达到总数的21%。东南亚地区与中国有地缘基础和文化渊源。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蓝图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出版“走出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着眼于中国政策类图书“走出去”在东南亚地区的创新路径,就现有不足,如:对东南亚地区宗教及文化差异的处理有待改进、出版翻译与东南亚地区用语习惯存在差距、出版产品及种类与东南亚地区读者需求存在偏差、传播模式亟待从单一到互动转变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了“设立东南亚留学生翻译学院”、“利用数字化”、“发挥云、广两地及民间力量”、“加强‘中国书架’在东南亚地区院校图书馆的覆盖面”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提出建议。
李建红[6](2017)在《中国主题出版研究(2003-2016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题出版”的正式提法源于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的主题出版工程。此后的十四年间,主题出版围绕着党和国家工作不同时期的工作主线,出版了一系列主题出版物,既不乏精品力作,又打造了诸多畅销图书。主题出版影响力与日俱增,双效益也在力求最大发挥,目前业界已经出现相关研究,但缺乏一定的历史性和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本文系统考察了主题出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认为体现国家意志是主题出版的内涵;主题出版活动由来已久,几乎与整个人类文明史相同步,与人类出版史相伴随,存在于每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形态之中,并在每个历史阶段担负着重要使命,尤其在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和执政党的过程中,发挥了思想上层建筑对于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其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实现了其肩负的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传播的重要使命。本文创新性地把2003年以来的主题出版分为初始期(2003-2006年)、成长期(2007-2012年)、快速发展期(2013-2016年)三个阶段,总结了政府管理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市场层面的主题出版经验,并尝试总结出主题出版的规律性,认为主题出版具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互动发展规律,“有为”在前、“无为”在后的发展规律,与精品出版的融合发展规律。本文分析了主题出版面临的挑战,认为主题出版要长期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矛盾:一是数量规模与质量的矛盾,二是学术性与大众化的矛盾,三是时效性与长期性的矛盾,四是服务政治与服务大局的矛盾。最后,文章预测了中国主题出版的七个发展趋势,认为未来政府管理部门对主题出版的引导方向更加精准;主题出版的作用指向更加清晰;泛主题出版对出版机构的驱动作用更强;主题出版将与数字出版更加紧密结合;主题出版的需求侧更加稳定;主题出版的供给侧更加丰富;主题出版影响更加持久、广泛。由此给出中国主题出版的对策建议,即国家管理层面要对主题出版做好“顶层设计”;出版企业层面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结合地方特色;出版科研层面要密切关注主题出版实践,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柳斌杰[7](2011)在《认真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继续全面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文中认为这次座谈会,是在"十二五"开局取得良好业绩,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柳斌杰[8](2010)在《在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指明这次座谈会,是在全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谋划"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科学规划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新疆工作座谈会、西部大
柳斌杰[9](2010)在《加速新闻出版业发展 努力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局》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4月8日)中宣部举办这次专题研讨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关于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的有关精神,非常及时,意义
柳斌杰[10](2010)在《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 大力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文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优异成绩的背景下召开的。今天上午,我代表总署党组做工作报告;下午,我们要对新中国60年来新闻出版行业百名优秀出版人物、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
二、转变观念 开拓创新 切实推进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变观念 开拓创新 切实推进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阅读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思路 |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全民阅读 |
二、研究思路概述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概念界定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概念界定——乡村阅读推广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意义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乡村特征及阅读效用 |
第一节 与阅读推广相关的乡村特征 |
一、生产劳动特征 |
二、社会交往特征 |
三、精神文化特征 |
第二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阅读的效用 |
一、发展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
二、提升农民素质,发挥农民主动性 |
三、推广科学技术,增强农业活力 |
四、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全面发展 |
第二章 乡村阅读推广现状 |
第一节 乡村阅读推广的现实条件 |
一、政府的实践 |
二、公益组织与个人的实践 |
三、新闻出版业的实践 |
第二节 乡村阅读推广实地调查分析 |
一、选择调查桑植县乡村的起因 |
二、被调查乡村的概况 |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四、从乡村观察与村民访谈中得到的启示 |
第三章 乡村阅读推广的问题 |
第一节 农民阅读的问题 |
一、阅读素养不足 |
二、阅读意志薄弱 |
第二节 资源配置的问题 |
一、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
二、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
第三节 阅读推广者的问题 |
一、缺乏对农民阅读情况的考察 |
二、阅读服务方面的不足 |
第四章 乡村阅读推广路径 |
第一节 政府引领,统筹推进 |
一、维护农民的阅读权益 |
二、明确乡村阅读推广的标准 |
三、增强协调指导作用 |
四、提升专业化与数字化水平 |
第二节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
一、集聚提升类村庄的阅读推广 |
二、城郊融合类村庄阅读推广 |
三、特色保护类村庄阅读推广 |
四、搬迁撤并类村庄阅读推广 |
第三节 集聚优势,合力推进 |
一、新闻出版业担负使命 |
二、发挥“新乡贤”的力量 |
三、高校和科研机构助力 |
第四节 传媒助力,全面推进 |
一、发挥短视频的网络传播价值 |
二、充分利用乡村广播渠道 |
三、提升阅读推广信息的传播效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
后记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港台及国外研究现状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文化、文化观、文化政策 |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
(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 |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难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难点 |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理论渊源 |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看法 |
(二)毛泽东等党的领袖的文化观及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看法 |
(三)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实践基础 |
(一)革命时期及建国头三十年文化建设的相关经验 |
(二)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影响 |
(三)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探索与成长(1978-2011) |
一、20世纪80年代文化经济的兴起与相关管理政策(1978-1990) |
(一)广告业及文化娱乐业的出现 |
(二)文化领域改革与事业单位的转型 |
(三)文化艺术商品和产业属性的确认 |
(四)“文化市场”地位的承认 |
二、20世纪90年代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相关管理政策(1991-2000) |
(一)“文化经济”概念的正式提出 |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系统开展 |
(三)文化产业司的设置 |
(四)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 |
三、“文化产业政策”的正式提出及其重要意义(2000) |
四、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2001-2011) |
(一)文化发展“二分法”的规定 |
(二)“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定位 |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与推进 |
(四)《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 |
五、新世纪前十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推行的成效与不足 |
(一)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绩效 |
(二)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全面深化(2012-至今) |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 |
(一)国内形势的变化 |
(二)国际形势的变化 |
二、新形势下文化产业政策的调整 |
(一)《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制订 |
(二)数字文化产业的拓展 |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
(四)“原创精品出版工程”和“五个一百部”的实施 |
(五)立足于文化自信的对外文化开放 |
(六)对知识产权、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 |
三、文化产业政策调整的成效与不足 |
(一)推行成效 |
(二)问题与不足 |
第四章 今后健全文化产业政策的若干建议 |
一、文化产业政策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一)国家硬实力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 |
(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
(三)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
(四)文化产业产权及其他相关问题 |
二、健全文化产业政策的具体举措 |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
(二)明确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确保文化产业公平 |
(四)明确政策主体的职责,健全文化产业组织管理机制 |
(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拓展国际文化市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我国新闻出版的热点关键词分析与发展对策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创新意义的讨论 |
1.2.2 关于新闻出版与传播模式方面的研究 |
1.2.3 关于新闻行政监管创新方面的研究 |
1.2.4 关于新闻出版业投融资体系及模式的研究 |
1.2.5 关于新媒体融合与演化的研究 |
1.2.6 关于数据新闻和数字出版的研究 |
1.2.7 关于媒体组织绩效评估的研究 |
1.2.8 其他方面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
2.1.1 新闻出版 |
2.1.2 新媒体 |
2.1.3 数据新闻 |
2.2 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 |
2.3 数据拟合模型与理论 |
2.3.1 线性趋势拟合模型 |
2.3.2 二次曲线趋势拟合模型 |
2.3.3 指数趋势模型 |
2.4 回归分析模型 |
2.5 定性预测方法 |
2.6 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 |
2.7 文献研究法 |
2.8 本章小结 |
3 我国新闻出版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
3.1 文本处理过程中重要参数的选取 |
3.2 新闻出版的共现现象分析 |
3.2.1 共现分析的一般过程 |
3.2.2 共现网络的聚类分析 |
3.3 新闻出版研究特征的分析视角 |
3.4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
3.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3.4.2 研究工具 |
3.5 新闻出版研究演化过程 |
3.5.1 新闻出版研究的基础数据分析 |
3.5.2 新闻出版领域研究学者关系图谱 |
3.5.3 新闻出版研究的历时热点议题演变 |
3.6 新闻出版研究趋势 |
3.7 新闻出版研究特征 |
3.8 本章小结 |
4 媒体融合发展热点分析与特征挖掘 |
4.1 媒体融合概念与模式 |
4.1.1 媒体技术融合 |
4.1.2 媒体经营方式融合 |
4.2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的发展历程 |
4.3 媒体融合发展的特征分析 |
4.3.1 媒体融合研究热点可视化整体分析 |
4.3.2 媒体融合研究热点领域内容分析 |
4.3.3 媒体融合研究知识聚类 |
4.3.4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前沿的核心知识群 |
4.3.5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前沿的次级知识群 |
4.3.6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前沿的边缘知识群 |
4.3.7 媒体融合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数据新闻热点分析与发展特征挖掘 |
5.1 数据新闻的功能与特征 |
5.1.1 数据新闻的理念 |
5.1.2 数据新闻的功能 |
5.1.3 数据新闻模式的特征 |
5.2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基本状况 |
5.3 数据新闻研究的知识图谱 |
5.3.1 数据新闻研究热点可视化整体分析 |
5.3.2 数据新闻研究热点领域内容分析 |
5.3.3 数据新闻研究知识聚类 |
5.3.4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前沿的核心知识群 |
5.3.5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前沿的次级知识群 |
5.3.6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前沿的边缘知识群 |
5.3.7 数据新闻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 |
5.4 数据新闻的发展特点 |
5.4.1 新闻报道的动态化 |
5.4.2 数据新闻的定制化 |
5.4.3 数据新闻可视化 |
5.4.4 数据新闻预测服务 |
5.5 2018年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分析 |
5.5.1 全球数据新闻奖历史 |
5.5.2 数据新闻获奖案例创新分析 |
5.6 数据新闻的发展态势 |
5.6.1 数据新闻的内容多样化 |
5.6.2 数据新闻的形式多样化 |
5.6.3 数据新闻的功能多样化 |
5.7 数据新闻发展的反思 |
5.7.1 扩大数据来源及深度数据挖掘 |
5.7.2 急需设立我国数据新闻专业规范 |
5.7.3 监管与提升需要并重 |
5.7.4 需要扩展新型的新闻法律法规 |
5.7.5 设计人工智能新闻伦理标准 |
5.8 本章小结 |
6 国家出版基金对新闻出版的支持特征分析 |
6.1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发展概况 |
6.2 国家出版基金与国家发展战略关联分析 |
6.3 国家出版基金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
6.4 文化产业投入与文化产业发展关联分析 |
6.5 国家出版基金对新闻出版的支持特征 |
6.6 本章小结 |
7 我国新闻出版发展路径与对策 |
7.1 数据新闻发展路径与对策 |
7.1.1 数据新闻的本土化对策 |
7.1.2 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对策 |
7.1.3 数据新闻的新技术对策 |
7.1.4 数据新闻的专业化管理对策 |
7.2 媒体融合多模式发展路径与对策 |
7.2.1 媒体融合是新时代新闻出版的必然趋势 |
7.2.2 新闻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需求融合和市场融合 |
7.2.3 新媒体融合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
7.2.4 新媒体融合的战略方案 |
7.3 新闻出版业大数据发展路径与对策 |
7.3.1 大数据对我国出版行业的影响 |
7.3.2 我国出版业发展大数据的应用环境分析 |
7.3.3 我国出版业大数据应用的战略分析 |
7.3.4 大数据出版业应该重视个人数据隐私、企业数据安全 |
7.4 本章小结 |
8 我国新闻出版发展策略的保障措施 |
8.1 建立适合我国新闻出版特征的绩效评估机制 |
8.1.1 媒体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8.1.2 绩效评估的综合评价方法 |
8.1.3 评估模型量化计算的进一步思考 |
8.1.4 绩效评估的可拓优度评价方法 |
8.2 建立新闻出版健康发展的导向机制 |
8.3 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保障机制 |
8.4 现代数字技术保障机制 |
8.5 打造促进媒体融合的激励机制 |
8.6 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闻出版监管机制 |
8.7 本章小结 |
9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探讨相关政策、项目的文献 |
二、介绍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的文献 |
三、对现存问题探讨解决方案的文献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构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构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
一、论文的创新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一章 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的演变 |
第一节 出版“走出去”萌芽阶段 |
第二节 出版“走出去”探索阶段 |
第三节 出版“走出去”发展阶段 |
第四节 出版“走出去”成熟阶段 |
第二章 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项目实施状况及部分项目相关分析 |
第一节 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项目的总体实施状况 |
一、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
二、中外图书互译计划 |
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
四、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
五、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出版工程 |
六、丝路书香出版工程 |
七、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 |
第二节 三个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项目的类别、语种及出版机构分析 |
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
二、丝路书香出版工程 |
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
第三节 从三个政策项目看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发展趋势 |
一、图书类别不断丰富 |
二、出版语种不断增多 |
三、出版机构数量不断增长 |
四、传播区域不断扩大 |
五、影响力不断提升 |
第三章 国家政策引导下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运作模式 |
第一节 政府主导模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国外传播情况 |
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特点及运作模式 |
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出版的重大意义 |
第二节 国外出版机构运作模式:《狼图腾》 |
一、《狼图腾》的国外传播情况 |
二、《狼图腾》的特点及运作模式 |
三、《狼图腾》翻译出版的启示 |
第三节 中外出版机构合作模式:《三体》 |
一、《三体》的国外传播情况 |
二、《三体》的特点及运作模式 |
三、《三体》翻译出版的启示 |
第四章 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的引导作用 |
第一节 推动当代中国形象的展示 |
第二节 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
第三节 引导中外出版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
第五章 发达国家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的借鉴 |
第一节 提出鼓励图书出口的政府文宣 |
第二节 确定推动图书出口的部门或机构 |
第三节 制定鼓励图书出口的税收政策 |
第四节 设立支持图书出口的相应资金 |
结语:完善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的五项举措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国政策类图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版创新路径研究 ——基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意义 |
0.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0.3.1 研究对象 |
0.3.2 研究方法 |
1 概念界定及理论梳理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2 相关理论梳理 |
1.2.1 跨文化传播理论 |
1.2.2 贾尔斯的言语调节理论 |
1.2.3 文化中心主义理论 |
1.3 文献综述 |
2 中国政策类图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版现状分析 |
2.1 现有出版路径 |
2.1.1 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
2.1.2 参加东南亚地区国际书展 |
2.1.3 建设海外营销渠道 |
2.1.4 设立有针对性的国家出版翻译资助项目 |
2.2 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版优势 |
2.2.1 大格局视野推动“走出去” |
2.2.2 真善美的大国形象得到东南亚地区认可 |
2.2.3 “一带一路”指出新方向 |
2.2.4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提升了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
3 针对东南亚地区出版的不足 |
3.1 对东南亚地区宗教及文化差异的处理有待改进 |
3.2 出版翻译与东南亚地区用语习惯存在差距 |
3.3 出版产品及种类与东南亚地区读者需求存在差距 |
3.4 传播模式亟待从单一到互动转变 |
4 中国政策类图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版创新路径建议 |
4.1 设立东盟留学生翻译学院,实现翻译本土化 |
4.2 利用数字技术,讲好中国故事 |
4.3 发挥国内云、广两地优势及民间力量 |
4.4 扩大“中国书架”在东南亚地区院校图书馆的覆盖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6)中国主题出版研究(2003-2016年)(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本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2 主题出版:内涵、特征及意义 |
2.1 主题出版的内涵与特征 |
2.1.1 主题出版的内涵与外延 |
2.1.2 主题出版的特征 |
2.1.3 主题出版的类型 |
2.1.4 主题出版与专业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的关系 |
2.2 主题出版活动的历史 |
2.2.1 人类文明史中的主题出版活动 |
2.2.2 中国历史中的主题出版活动 |
2.3 主题出版的功能和意义 |
2.3.1 主题出版体现了思想上层建筑对于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 |
2.3.2 主题出版对党的事业发展不可或缺 |
2.3.3 主题出版肩负着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使命 |
3 中国主题出版的现状、经验与规律 |
3.1 中国主题出版的发展现状 |
3.1.1 中国主题出版的初始期(2003-2006年) |
3.1.2 中国主题出版的成长期(2007-2012年) |
3.1.3 中国主题出版的快速发展期(2013-2016年) |
3.2 中国主题出版的经验 |
3.2.1 政府管理层面的主题出版经验 |
3.2.2 行业层面的主题出版经验 |
3.2.3 企业层面的主题出版经验 |
3.2.4 市场层面的主题出版经验 |
3.3 主题出版的规律 |
3.3.1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互动发展规律 |
3.3.2 “有为”在前、“无为”在后的发展规律 |
3.3.3 与精品出版的融合发展规律 |
4 中国主题出版面临的挑战 |
4.1 主题出版面临的挑战 |
4.1.1 挑战之一:面临数量规模与质量的矛盾 |
4.1.2 挑战之二:面临严肃性与大众化的矛盾 |
4.1.3 挑战之三:面临时效性与长期性的矛盾 |
4.1.4 挑战之四:面临服务政治与服务大局的矛盾 |
4.2 主题出版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
4.2.1 对主题出版的认识不到位 |
4.2.2 出版行业管理缺乏引导力 |
4.2.3 出版企业缺少发展规划 |
4.2.4 主题出版推广工作不当 |
4.2.5 读者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
5 中国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
5.1 中国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 |
5.1.1 政府管理部门的引导方向更加精准 |
5.1.2 主题出版的作用指向更加清晰 |
5.1.3 泛主题出版对出版机构的驱动作用更明显 |
5.1.4 主题出版将与数字出版更加紧密结合 |
5.1.5 主题出版的需求侧更加稳定 |
5.1.6 主题出版的供给侧更加丰富 |
5.1.7 主题出版的影响更加持久广泛 |
5.2 中国主题出版的对策建议 |
5.2.1 国家管理层面:做好“顶层设计” |
5.2.2 出版企业层面:对接国家战略,结合地方特色 |
5.2.3 出版科研层面: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8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7)认真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继续全面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坚决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一) 认真学习重要讲话精神, 深刻认识党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彪炳史册的核心作用 |
(二) 深刻认识党的新闻出版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 努力开创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 |
(三) 坚决落实重要讲话精神, 切实解决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
二、突出重点、主攻难点, 全面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 |
(一) 切实增强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 |
(二) 重点抓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 |
(三) 进一步深化“三改一加强”, 全面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各项工作 |
1. 继续推进新闻出版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 继续打造新闻出版骨干传媒企业。 |
3. 继续促进新闻出版企业加速与科技的融合。 |
4. 继续推动新闻出版单位强化内部管理。 |
(四) 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宏观管理体制 |
1. 加强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管理。 |
2. 抓好新闻出版市场体系建设。 |
3. 推动新闻出版部门职能转变。 |
4. 加快新闻出版法规体系建设。 |
三、抓住机遇、科学发展, 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业大跨越 |
(一) 全力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二) 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 |
(三) 大力推动新闻出版“走出去” |
四、合理安排、统筹兼顾, 切实做好今年下半年各项工作 |
(8)在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坚决落实李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
(一) 认真学习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1. 长春同志重要讲话是对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高度概括。 |
2. 长春同志重要讲话是对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继承创新。 |
3. 长春同志重要讲话是对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 |
4. 长春同志重要讲话是对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入探索。 |
5. 长春同志重要讲话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保证。 |
6. 长春同志重要讲话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 |
(二) 深入贯彻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 |
(三) 坚决落实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不断开创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 |
二、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科学编制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 |
(一) 要正确分析新形势 |
(二) 要深入研究新问题 |
1. 关于打造精品力作的问题。 |
2. 关于开拓和培育市场的问题。 |
3. 关于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的问题。 |
4. 关于调动社会力量发展新闻出版业的问题。 |
5. 关于构建版权工作体系的问题。 |
(三) 要科学确定新目标 |
(四) 要切实明确新任务 |
1. 关于传播能力建设。 |
2. 关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3. 关于发展重点产业和新业态。 |
4. 关于“走出去”体系建设。 |
5. 关于法制和市场环境。 |
(五) 要认真制定新措施 |
1. 关于财税政策方面。 |
2. 关于重大项目方面。 |
3. 关于结构调整方面。 |
4. 关于创新体系方面。 |
5. 关于人才队伍方面。 |
三、深化改革、加快转变、促进发展, 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
(一) 围绕“转变”的大局搞好服务 |
1. 全力做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重大主题宣传和出版工作。 |
2. 全面落实新闻出版系统援藏、援疆工作和西部大开发工作重点任务。 |
3. 加快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扩大新闻出版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 |
(二) 按照“转变”的目标加快发展 |
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布局。 |
2.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产业升级。 |
3. 加快“走出去”步伐, 开拓国际市场。 |
(三) 根据“转变”的思路深化改革 |
1. 打造“两个主体”。 |
2. 实施“三个一批”。 |
3. 建立“四个体系”。 |
(四) 本着“转变”的要求强化管理 |
1. 大力优化行业管理。 |
2. 切实推进版权工作体系建设。 |
3. 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 |
4.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
5.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
6.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
(9)加速新闻出版业发展 努力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局(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速新闻出版业发展, 努力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局 |
(一) 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 就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个转变”的要求。 |
(二) 十六大以来新闻出版业快速发展,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累了经验。 |
(三) 确定了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的奋斗目标, 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 |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坚持科学发展观。 |
(二) 加快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格局。 |
(三)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产业升级。 |
(四) 加强公共服务, 扩大消费市场。 |
(五) 坚持“走出去”, 开拓国际市场。 |
(六) 强化人才培养, 提高队伍素质。 |
三、以改革为动力, 在“加快”上下功夫, 见实效 |
(一) 打造两个主体。 |
(二) 实施“三个一批”。 |
(三) 建立四个体系。 |
四、转变观念 开拓创新 切实推进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阅读推广研究[D]. 吕超颖.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演变研究[D]. 孟丕.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3]我国新闻出版的热点关键词分析与发展对策究研究[D]. 孟庆麟.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4]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研究[D]. 邹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中国政策类图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版创新路径研究 ——基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D]. 岳怡然. 辽宁大学, 2019(01)
- [6]中国主题出版研究(2003-2016年)[D]. 李建红. 武汉大学, 2017(01)
- [7]认真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继续全面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J]. 柳斌杰. 中国出版, 2011(15)
- [8]在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J]. 柳斌杰. 中国出版, 2010(15)
- [9]加速新闻出版业发展 努力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局[J]. 柳斌杰. 新疆新闻出版, 2010(03)
- [10]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 大力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J]. 柳斌杰. 中国出版,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