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生态危机的角度谈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罗红玉[1](2019)在《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并随后又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进行完善,将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而大学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能否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能否有较高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情感,生态文明行为是否合理直接关乎美丽中国的建设。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研究符合时代的要求,既能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畴,又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培育生态人才!首先,本文通过制定《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问卷》,并结合访谈法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及培育的现状。得出总体现状为大部分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较高,但生态文明情感素养较低,对生态文明的理解程度不高,生态文明知识掌握地不全面、理解程度较低;相关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了解较少,最重要的一点是其生态文明行为的践行度较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现状是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视度不够,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中对生态文化渗透较低,专业的生态教师较少。其次,分析出现该现状的原因。从高校方面来说,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忽视,缺少具体的培育目标、理念、机制和方法,缺乏相应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从社会和家庭方面来说,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缺乏生态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缺乏引导。最后,提出解决策略。一方面从理论上制定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目标、理念、机制、方法;另一方面从实践方面为大学生营造积极的社会生态文化氛围,发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导作用,有效利用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效果,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李喆[2](2018)在《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研究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文中认为消费于我们而言,是社会生存所必须的基本活动。消费行为的产生推动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高校学生的消费观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未来的发展,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一方面,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因受到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在消费观教育方面的缺失,也导致大学生的消费观出现了种种问题。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且引起重视的。作为学生踏入社会前重要的教育阶段,大学教育对于学生消费观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本文选择了南京工业大学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研究作为主题,希望通过相关研究为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路径。首先,通过整理并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在生态消费观教育方面的研究,探索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包括儒家思想中的生态消费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消费理论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理论。基于对以上理论的研究,阐明高校生态消费观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探讨生态消费的认知教育以及生态消费的行为教育。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南京工业大学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以及南京工业大学在对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方面的现状。并且以此为基础,总结南京工业大学在对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单一、忽视大学生生态意识认知教育、校园缺乏生态消费文化氛围以及缺少高校与家庭社会间的联合教育等方面。最后,针对南京工业大学在生态消费观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尝试从教育的环境、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客体、教育的方法以及教育的载体这五个方面入手,提出环境健康化、主体专业化、客体自省化、方法灵活化和载体立体化这五部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张晓飞[3](2014)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社会公正问题在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关注。公正问题不仅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更是一个价值观问题。现代大学生关注国家改革和社会转型,对社会问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但也容易产生盲从和从众心理。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带给他们“不公正”的感受,更会影响他们对于“公正”的价值判断,校园中大学生“不公正”行为的存在也印证了社会矛盾对大学生公正观的影响。这就提出了如何引导大学生公正观的问题。中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也包含了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要求。大学生公正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课题,公正观的理论是什么?如何开展大学生公正观教育?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指导,以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目标,对社会矛盾凸显期的大学生公正观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力图在大学生公正观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目标体系、教育内容体系、教育方法体系,以及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等支持体系。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本章分析我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因社会矛盾频发而引发的公正问题,以及社会公正问题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要求,阐释了本文的研究缘起。论文对国内外与公正观教育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资料梳理和研究,发现目前关于公正观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少,难以回应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现实要求,这进一步说明了研究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章概述了论文的框架结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以及存在不足。第二部分(第二章)主要研究了古今中外关于公正、公正观、公正观教育等与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相关的理论。西方社会关于公正的理论较为丰厚,从古希腊到现代形成公正理论发展的脉络,本文研究了对现代西方影响比较大的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公正观理论;研究了以秦汉为界对秦汉时期中国传统公正思想和秦汉之后中国传统公正思想的流变,发现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公正思想,是今天进行公正观教育的宝贵资源。论文重点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公正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分析社会公正问题的阶级立场、关于社会公正批判性和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关于社会公正与个人自由统一性的观点,对研究大学生公正观教育极具指导价值。论文研究梳理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公正思想,挖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时期的社会公正思想。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由于更贴近中国的实际和现实,是指导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前提。第三部分(第三章)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了大学生公正观的现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公正观中既有批判精神、参与意识、关怀理念等积极方面,亦存在公正认知偏差性、强批判弱实践的公正偏向、激进非理性等消极方面。现状调研为研究大学生公正观教育提供了现实依据。第四部分(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主要研究了如何进行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问题。第四章探讨了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选择。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教育总目标,从大学生个体的公正观培育与践行来考虑公正观教育的具体目标设定,在此原则上提出认知、观念和行为等一系列公正观教育目标。关于公正观教育内容的选择,论文从契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需要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性教育、现代法治和权利教育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观等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公正观教育内容的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有机统一。第五章探讨了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方法问题。本文所探讨的大学生公正观教育方法是集方式、手段、途径为一体的综合方法。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方法选择要尊重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规律、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科学性和人本性相结合。从公正观教育的具体操作来看,要立足传统知识性教育、创新课堂教育形式;要借鉴社会资源、拓宽公正观教育的途径;注重实践育人,提高公正观教育方法的有效性。第六章探究了大学生公正观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大学生公正观教育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实践层面,由于其在现实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构建完善的公正观教育实施系统是实施公正观教育的应然选择。从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到教育教学具体实施单位的安排和设计,从教育条件的保障到环境氛围的塑造等,每个环节都将影响着公正观教育的具体实施效果。
刘玉梅[4](2004)在《从生态危机的角度谈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文中提出生态危机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人类的面前,然而,公众普遍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教育在走向误区;人们还不能很好地从自身做起,来保护生态环境;仍然存在着物质消费过量、科学技术滥用的严重现象。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形成一种忧患意识和一种崭新的生态道德观,从而更加热爱人类、热爱自然、热爱和平。
二、从生态危机的角度谈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生态危机的角度谈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综述法 |
1.4.2 调查法和访谈法 |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
1.5.1 研究难点 |
1.5.2 创新之处 |
2 生态文明素养及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相关概念阐述 |
2.1 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素养 |
2.1.1 生态文明的概念 |
2.1.2 生态文明素养的含义 |
2.2 生态文明危机 |
2.3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概念及培育的理论依据 |
2.3.1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概念 |
2.3.2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理论依据 |
2.4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
2.5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意义 |
2.5.1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人才成长的必然要求 |
2.5.2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
2.5.3 传承我国传统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之路 |
2.6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主要内容 |
2.6.1 确立生态文明意识 |
2.6.2 具有生态文明知识 |
2.6.3 养成科学的生态文明观 |
2.6.4 孕育生态文明情感 |
2.6.5 践行生态文明行为 |
3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及培育现状分析 |
3.1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分析 |
3.2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现状分析 |
3.3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对策 |
4.1 理论层面 |
4.1.1 健全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目标 |
4.1.2 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理念 |
4.1.3 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方法 |
4.1.4 完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机制 |
4.2 实践层面 |
4.2.1 为大学生营造积极的社会生态文化氛围 |
4.2.2 发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导作用 |
4.2.3 有效利用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效果 |
4.2.4 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研究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
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第四节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 |
一、重点分析 |
二、难点分析 |
三、创新点分析 |
第二章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的相关概念 |
一、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内涵 |
二、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的内涵 |
第二节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的理论依据 |
一、儒家思想中的生态消费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理论 |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理论 |
第三节 践行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的意义 |
一、自然维度意义 |
二、社会维度意义 |
三、个人维度意义 |
第三章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的内容 |
第一节 生态消费认知教育 |
一、生态意识教育 |
二、生态危机意识教育 |
三、生态责任意识教育 |
四、生态消费价值观教育 |
第二节 生态消费行为教育 |
一、消费结构教育 |
二、理财知识及能力教育 |
三、消费心理教育 |
四、消费文化培养 |
第四章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问题现状 |
第一节 生态消费观教育现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
一、问卷设计及被试样本基本信息分析 |
二、南京工业大学生态消费观教育现状 |
第二节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
二、教育内容及形式单一 |
三、消费认知教育不足 |
四、校园消费文化氛围不强 |
五、学校、家庭、社会联合教育缺乏 |
第五章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教育环境健康化 |
一、大力营造校园中的生态消费氛围 |
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
三、加强校园生态消费观教育的文化氛围建设 |
第二节 教育主体专业化 |
一、教育主体提高专业素养 |
二、教育主体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
三、教育主体要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与理想 |
第三节 教育客体自省化 |
一、提高教育客体自我认识能力 |
二、培养教育客体自我评价能力 |
三、提高教育客体自我调控能力 |
第四节 教育方法灵活化 |
一、引导与灌输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
三、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
第五节 教育载体立体化 |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
二、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者联动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社会矛盾凸显期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社会矛盾凸显公正问题——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国外公正理论研究现状 |
二、国内公正观相关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方法 |
一、研究思路及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重难点 |
一、创新点与不足 |
二、研究的重难点 |
第二章 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理论前提 |
第一节 公正观的理论阐释 |
一、公正概念解析 |
二、公正的特点 |
三、公正观教育 |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公正观 |
一、西方古代思想体系中的公正理论 |
二、中世纪及近代思想中的公正理论 |
三、西方现代思想体系中的公正理论 |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观 |
一、中国先秦时期的公正思想 |
二、中国秦汉之后的公正思想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及其当代的发展 |
一、马克思主义公正观 |
二、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在当代中国 |
第三章 社会矛盾凸显期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紧迫性 |
第一节 大学生公正观的现实扫描 |
一、对大学生公正认知的分析 |
二、大学生公正观的现状把脉 |
三、大学生公正观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节 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困境 |
一、大学生公正观教育中的困惑 |
二、公正观教育困惑的文化逻辑 |
第三节 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解惑之道 |
一、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
二、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基本思路 |
第四章 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选择 |
第一节 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目标架构 |
一、认知目标 |
二、观念目标 |
三、行为目标 |
第二节 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内容体系 |
一、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是核心 |
二、价值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支撑 |
三、教育本质:人性善教育是主导 |
四、时代要求: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是重点 |
五、民族特色:传统公正思想是基础 |
第五章 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方法探析 |
第一节 大学生公正观教育方法的理论前提 |
一、公正观的教育方法 |
二、公正观教育方法选择的哲学依据 |
三、公正观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新时期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方法选择 |
一、立足传统知识性教育,创新课堂教育形式 |
二、借鉴社会资源,拓宽公正观教育的途径 |
三、注重实践育人,提高公正观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
第六章 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具体实施 |
第一节 启动公正观教育政策的制定 |
一、教育政策及其特征 |
二、制定大学生公正观教育政策 |
第二节 完善公正观教育实施的贯彻方案 |
一、公正观教育的研究环节 |
二、公正观教育的实践环节 |
第三节 建立公正观教育实施的条件保障 |
一、打造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
二、注重公正观教育的师资协同 |
第四节 营造公正观教育实施的文化环境 |
一、高校文化育人中的公正向度 |
二、校园文化中的公正观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从生态危机的角度谈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研究[D]. 罗红玉.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2]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研究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D]. 李喆. 南京工业大学, 2018(01)
- [3]社会矛盾凸显期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研究[D]. 张晓飞.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6)
- [4]从生态危机的角度谈心理教育的重要性[J]. 刘玉梅.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