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动脉栓塞39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肖艳[1](2021)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血流突然中断,使其供血区域肠管骤然缺血而产生以剧烈腹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急症。由于SMAE在临床上不常见,公众对其认识较少,加之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缺少特征性,不易明确诊断。SMAE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可发展成为透壁性肠坏死,大量的误诊漏诊增加了本病的治疗难度,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针对上述现象,本文对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某三甲医院的42例SMAE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归纳总结SMAE的临床特征;同时,通过分析患者一般情况、既往疾病史、发病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探讨影响SMAE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例系统,收集某三甲医院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所有诊断为SMAE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筛选最终选取42例作为SMAE组(研究组),其中6例为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确诊,36例为血管CT检查确诊。根据SMAE组的治疗结果,将其分为死亡组(n=10例)与好转组(n=32例),两组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选取同期出院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SMAE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所有病例的住院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烟酒史、既往病史、主要临床症状、血常规、血生化、血脂、凝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超声、腹部CT、外周血管超声、治疗方法及结果、住院天数等),分析SMAE组、死亡组与好转组相关资料,总结SMAE的临床特征;分别对比SMAE组和对照组、死亡组和好转组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SMAE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1.1 性别、年龄方面,SMAE组中,男性27例(64.3%),女性15例(35.7%),男性多于女性。年龄41~88岁,平均65.8±13.7(岁),44岁以下1例(2.4%),45 至 59 岁 15 例(35.7%),60 至 74 岁 11 例(26.2%),75 岁及以上 15 例(35.7%)。表现出SMAE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SMAE组死亡病例10例(23.8%)。死亡组男性6例(60.0%)、女性4例(40.0%),年龄60~88(岁),平均74.5±9.8(岁),主要集中于60岁以上。好转组男性21例(65.6%)、女性11例(34.4%),年龄41~87(岁),平均62.8±13.7(岁)。死亡组年龄明显大于好转组(P<0.05),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疾病史方面,SMAE组患病较多的分别为高血压病22例(52.4%)、动脉硬化16/39例(41.0%)、房颤17例(40.5%)、栓塞史14例(33.3%)、糖尿病9例(21.4%)、腹部手术史8例(19.0%)、冠心病4例(9.5%)。死亡组伴有心脏疾病病例显着多于好转组(P<0.05)。1.3 临床症状方面,SMAE组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腹痛起病,但腹部症状较重而体征相对较轻。死亡组伴有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腹膜刺激征人数多于好转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 实验室检查方面,SMAE组中指标异常较多的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32例(76.2%)、白细胞升高27例(64.3%)、C-反应蛋白升高29例(69.0%)、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2例(76.2%)、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7例(40.5%)、纤维蛋白原升高22例(52.4%)、D-二聚体升高23例(54.8%)。以炎性指标及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死亡组尿素氮水平显着高于好转组(P<0.05),血小板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其余指标死亡组均高于好转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 影像学检查方面,SMAE组36例患者经血管CT确诊,均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管腔充盈缺损(36/36,100%)。死亡组中多处血管栓塞(栓塞部位≥2处)(6/10,60%)明显多于好转组(6/32,18.7%)(P<0.05)。1.6 治疗方面,SMAE组患者单纯溶栓治疗25例(59.5%),死亡7例(28.0%);手术取栓治疗12例(28.6%),死亡2例(16.7%);血管内介入治疗5例(11.9%),死亡1例(20%)。单纯溶栓治疗死亡率最高。2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2.1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房颤、栓塞史、动脉硬化、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发生SMAE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房颤、栓塞史、腹部手术史、动脉硬化、纤维蛋白原与发生SMAE呈正相关(P<0.05)。2.2 影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预后的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示,心脏疾病、多处血管栓塞、年龄与SMAE患者死亡呈正相关(P<0.05),血小板数量与SMAE患者死亡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示,血小板与SMAE患者死亡呈负相关(P<0.05),多处梗阻与SMAE患者死亡呈正相关(0.05<P<0.1)。[结论]1.SMAE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男性多于女性。本研究中SMAE死亡率为23.8%,死亡组年龄大于好转组,死亡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60岁以上,性别与死亡率无关。2.SMAE早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无特异性,但腹部症状较重而体征较轻为其特点之一;早期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炎性指标升高、凝血功能紊乱最为明显。腹部CTA检查是诊断SMAE的最佳方法。血管内溶栓或取栓,以及开腹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心脏疾病、血小板显着减少及多处血管栓塞者预后差。3.房颤、栓塞史、腹部手术史、动脉硬化、纤维蛋白原增高是发生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小板减少是SMAE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聂纯[2](2020)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后动态监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作为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D-二聚体是凝血和纤溶系统的两个常用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大咯血患者行BAE治疗前后的FIB及D-二聚体的浓度进行检测,探讨二者是否可用来评价大咯血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及术后再咯血的风险,能否为防控术后再咯血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大咯血患者203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行BAE治疗。根据患者行BAE后24h的止血效果分为4个疗效组,分别为优效组(57例)、良效组(56例)、中效组(51例)和差效组(39例)。对患者手术前0.5h和手术后24h的FIB及D-二聚体浓度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物质在手术前后浓度的变化。同时将患者按咯血原因(肺结核组、支气管扩张组、血管畸形组和肺部肿瘤组)分组后再分别按优效、良效、中效和差效4个疗效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患者手术前后FIB及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对于优效组患者在术后1天、2天、3天、4天和5天的FIB及D-二聚体浓度进行连续测定和比较。同时对优效组患者在BAE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手术疗效组进行分析,患者术前的FIB浓度与手术疗效有显着关系,手术效果越好的组FIB浓度越高。4组患者手术后的FIB浓度与术前相比都有所升高,且优效组的FIB浓度显着高于差效组(P<0.05)。4组患者手术后24h的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术前,且术后24h的D-二聚体浓度与手术效果呈正相关,优效组与中效组、差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咯血病因组进行分析,同一病因组在手术后FIB和D-二聚体浓度较术前都有所升高,4个病因组之间的FIB浓度和D-二聚体浓度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03例患者在行BAE后24h止血的总有效率为80.79%。4种大咯血的病因组中,血管畸形组的止血效果最好,肺部肿瘤组的止血效果最不理想。对优效组患者在术后第2天、第3天、第4天和第5天的FIB及D-二聚体浓度进行检测。D-二聚体在手术后的4天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在手术后第4天达到最高,第5天浓度有所下降。FIB浓度在术后的5天变化不明显。BAE术后不良的反应率为11.6%(5/43)。6个月内复发率为16.3%(7/43),其中肺癌患者占比为71.4%(5/7)。结论:FIB及D-二聚体浓度与手术疗效有显着关系,可以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指标。D-二聚体在手术后的浓度变化可以提示血栓的形成,对于手术效果的评价具有指示意义。
梅莉[3](2020)在《41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累及心脏瓣膜或心内膜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IE的诊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仍然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明确IE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对于识别不良预后患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既往有相关研究分析了IE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但研究结论各有差异。因此,我们设计了此回顾性研究,旨在分析IE的临床特点,进一步发现IE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1年至2018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基于改良Duke标准初次诊断为确诊或疑诊IE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抗生素治疗及手术治疗情况、院内并发症以及出院后长期回访情况。本研究的主要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再发IE、非计划的再入院瓣膜手术、心力衰竭和再发栓塞。将总体IE分为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native valve endocarditis,NVE)和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PVE)两组,进行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分组比较。根据IE患者6个月内死亡或生存情况进行临床特点的分组比较。采用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总体IE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确诊IE组和疑诊IE组,NVE组和PVE组,及各独立危险因素分组的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最终入组412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其中NVE 380例,PVE 3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876.0(439.0-1844.0)天。NVE组和PVE组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2.1%、3.1%,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4%、3.1%,院内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1%、6.3%,6个月死亡率分别为9.2%、18.8%,两组无显着差异。NVE组患者的7年长期生存率显着高于PVE组(P=0.025)。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急性肾损伤,外周动脉栓塞,血培养结果为真菌,超敏C反应蛋白≥77.1mg/l,肾小球滤过率<15 ml/(min·1.73㎡)是IE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合并有基础心脏疾病的IE不足半数,肺部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是比较常见的心脏以外合并症。2.发热是IE最常见的症状,其他较为常见症状还有胸闷、气促、咳嗽、咳痰、乏力、关节痛。3.IE血培养阳性率仅33.1%,超声心动图阳性表现对于I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IE的病原菌仍以链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葡萄球菌是PVE最常见的致病菌。5.NVE与PVE 6个月死亡率无显着差异,长期生存率PVE比NVE低。6.年龄>70岁,急性肾损伤,外周动脉栓塞(颈动脉、髂动脉、四肢动脉),血培养结果为真菌,超敏C反应蛋白≥77.1mg/l,肾小球滤过率<15 ml/(min·1.73㎡)与IE患者6个月内死亡独立相关。
张小鹏[4](2020)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在两种手术方式下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接受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和经皮导管直接溶栓术(CD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我科(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从2016年1月到2019年6月收住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将病人分为股动脉切开取栓组和CDT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30天死亡率、截肢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在收治的76例患者中,其中44例行经股动脉切开取栓术,32例行CDT手术。股动脉切开取栓组有2例患者因并发外周血管疾病,取栓后造影提示下肢血流恢复差,其中1例行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另1例行对侧大隐静脉搭桥手术。在CDT组中1例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行股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其中CDT组中形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者1例,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者3例。股动脉切开取栓组术后发生淋巴瘘2例,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者5例。股动脉切开取栓组、CDT组患者术后死亡率(9.1%vs6.3%)、截肢率(4.5%vs3.1%)、骨筋膜室综合征(CS)发生率(4.5%vs3.1%)、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发生率(9.1%vs9.4%);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死亡率、截肢率、CS发生率、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动脉切开取栓组感染率为11.4%,有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术后出血率为9.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和CDT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截肢率、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股动脉切开取栓组患者较CDT组患者手术区域感染率高,CDT组患者较切开取栓组患者出血率高,其他并发症均无统计学意义。
张守荣[5](2019)在《直接清宫处理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及术中止血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处理方法;比较直接清宫与甲氨蝶呤(简称MTX)预处理联合清宫治疗CSP效果以及术中紧急出血的处理方法。研究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日照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收治的停经10周以内I型及瘢痕肌层厚度超过2mm的II型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66例,随机分2组,直接清宫组33例采取直接清宫手术;预处理联合手术组33例先经MTX预处理后再行清宫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于术中急性出血25例患者采取宫腔球囊填塞或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做出两组止血效果的比较。结果:1.所有CSP患者均顺利清除了胚胎组织,未切除子宫。2.直接清宫组33例中,术中急性出血13例,采取宫腔填塞球囊或纱布止血成功,2例发生大出血改为其他手术治疗视为手术失败。MTX联合清宫组33例,术中急性出血12例采取宫腔填塞止血成功,2例发生大出血改为其他手术治疗。两组治疗成功率均为9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直接清宫组39.40%、MTX联合清宫组3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值为直接清宫组227.75±148.09ml、联合清宫组192.08±105.62ml,差异无显着性(P>0.05)。3.直接清宫组、MTX联合清宫组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618.30±1789.06元、5296.27±2880.38元,住院时间分别为4.18±1.33天、8.61±2.62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有21例出血患者采取宫腔填塞球囊11例、纱布10例压迫止血成功。球囊组与纱布组术中出血量平均值分别为136.82±39.70ml、191.50±66.0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与纱布术中填塞宫腔操作时间分别为11.27±3.07分钟、17.80±3.97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球囊填塞止血少于纱布(P<0.05)。结论:1.彩超监视下低负压吸宫治疗轻型CSP,同时采取导尿管球囊填塞宫腔压迫止血,安全、有效、可行,可以作为基层医院CSP一线治疗。2.术前应用MTX预处理联合清宫手术治疗CSP未见明显减少出血量益处,反而延长病人住院时间。3.宫腔填塞球囊或纱布对于控制CSP清宫术中急性出血都有效,以导尿管球囊填塞宫腔在减少出血量及控制出血速度方面更加简便、快捷。
石吉华[6](2019)在《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缺血后适应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氧化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明确缺血后适应能否减轻人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预后,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方法:(1)收集烟台毓璜顶医院自2016-07月至2019-04月54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8例),原位缺血后适应1组(18例)和原位缺血后适应2组(18例)。三组均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空白对照组进行手术操作后关闭腹腔,完成手术。原位缺血后适应1组在恢复肠道血运前行缺血后适应(开放再灌注1min、无损伤镊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min,共3个循环),原位缺血后适应2组在恢复肠道血运前行缺血后适应(开放再灌注3min、损伤镊阻断肠系膜上动脉3min,共3个循环)。(2)入组标准:(1)通过增强CT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明确证实为肠系膜上动脉完全栓塞患者。(2)排除肠系膜上动脉部分栓塞患者(患者肠道仍有血流灌注,往往缺血不严重)。(3)排除术中探查取栓失败病历。(4)排除由于缺血时间长、发生全小肠坏死的患者。(5)排除经过院外治疗后的病人。(3)测量指标:肠系膜上动脉再通前,再通后2h,4h,12h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脂质过氧化物(MDA)测定,比较三组手术后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脂质过氧化物(MDA)与术前基值的绝对变化值。结果:(1)原位缺血后适应1组肠道血流再通后2h、4h、12h比再通前的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脂质过氧化物(MDA)绝对变化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绝对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5)。(2)原位缺血后适应2组肠道血流再通后2h、4h、12h比再通前的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绝对变化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绝对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05)。(3)原位缺血后适应1组肠道血流再通后2h、4h、12h于再通前的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绝对变化值和原位缺血后适应2组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绝对变化值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05)。结论:(1)缺血后适应有增加肠道组织的抗氧化反应、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从而减轻人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2)缺血后适应(3min,3个循环)与缺血后适应(1min,3个循环)比较,肠道组织的抗氧化反应、降低炎症反应的能力无进一步改善。
卢楠[7](2019)在《矛盾栓塞4例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矛盾栓塞是指体循环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通过开放的卵圆孔等不同水平的动静脉交通到达左心或体循环动脉系统造成的栓塞,此概念于1877年由德国病理学家Julius Cohnheim首次提出。在动脉栓塞性疾病中,矛盾栓塞约占到2-16%。矛盾栓塞患者可表现为肺循环栓塞或体循环栓塞,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漏诊率较高。本研究总结了过去10余年间在北京医院发生的4例矛盾栓塞患者临床特点。4例患者均为男性。病例1在治疗脑梗塞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抗凝治疗存在禁忌。入院后,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继而多脏器发生动脉栓塞梗死。超声心动提示心房水平存在异常血流通道,因溶栓、介入、手术取栓均存在禁忌,止血与抗凝治疗相矛盾。经改善通气、严密观察下的肝素抗凝治疗,稳定了生命体征。病例2因脑梗塞、一侧肢体偏瘫入院,在行康复锻炼中突发急性肺动脉栓塞,超声心动提示卵圆孔两侧骑跨血栓形成,经开胸行肺动脉血栓及心房血栓清除和抗凝治疗,患者恢复。病例3因骨折入院,预行手术时,突发急性肺动脉栓塞,超声心动提示心房内血栓形成、卵圆孔开放,行溶栓、抗凝、机械通气治疗,恢复良好。病例4因气短来诊,急诊行超声心动提示卵圆孔未闭,卵圆孔两侧骑跨血栓,肺通气灌注显象证实为肺动脉栓塞,临床给予抗凝治疗,但患者拒绝取栓手术,自行离院。4例患者均有明确肺动脉栓塞征象,超声心动证实存在卵圆孔未闭。其中2例虽无明确体循环栓塞证据,但是超声心动可见卵圆孔开放,存在右向左分流,卵圆孔周围有血栓形成。患者均经历了抗凝治疗,2例患者还经历了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死亡风险高,再合并体循环栓塞和脏器梗死,治疗难度很大。本研究对4例矛盾栓塞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对矛盾栓塞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苟渊[8](2021)在《儿童肺出血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儿童肺出血临床特征、病因构成及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构成;并根据是否入住ICU分为危重组与非危重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的不同。通过Logistic回归对住院期间死亡患儿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共纳入肺出血患儿133例,男72例,女61例,中位年龄3.6岁。咳嗽102例(76.7%),咯血77例(57.9%),发热68例(51.1%),呼吸困难50例(37.6%),气促60例(45.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累及多肺叶的浸润性密度增高影。2、引起肺出血的病因有感染性疾病61例(45.9%),心血管疾病27例(20.3%),血液系统疾病14例(10.5%),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4例(10.5%),免疫性疾病8例(6.0%),其他9例(6.8%)。3、与非危重组相比,危重组年龄偏小,发热、呼吸困难和气促以及查体时闻及啰音、发现肝脾增大和皮肤颜色改变比例高(P<0.05),而非危重组咳嗽和咯血比例高。危重组RBC、PLT和Hb较非危重组低,而CRP较非危重组高(P<0.05)。4、39例(29.3%)患儿治疗无效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肺出血患儿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小于等于2岁、合并休克、PLT低于50×109/L。结论:1、儿童肺出血多为急危重症,病死率高,年龄越小病情越重。2、儿童肺出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病因为感染性疾病。3、年龄小于等于2岁、合并休克、PLT低于50×109/L是肺出血儿童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特别关注年龄小、PLT低的患儿,积极的预防和处理休克,以降低病死率。
徐苏玲,徐士伟,杨光,周波,张耀纲[9](2020)在《Excel冠脉支架治疗老年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急腹症,多发于老年人,可导致腹痛、腹泻、便血、呕吐等症状,随病情恶化可出现绞榨性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当出现腹膜炎症状和体征时,患者多已发生肠坏死和穿孔。因此,早期开通闭塞血管是提高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预后的关键。本文分享1例老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通过置入动脉支架开通肠系膜上动脉,取得良好预后。
加倩[10](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二、急性动脉栓塞39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动脉栓塞3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致肠坏死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后动态监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咯血 |
1.1.2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
1.1.3 纤维蛋白原 |
1.1.4 D-二聚体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以及方法 |
1.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内容 |
2.1 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材料 |
2.2 方法 |
2.2.1 分组情况 |
2.2.2 处理方法 |
2.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2.4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研究对象的手术疗效统计 |
2.3.2 手术前0.5h与手术后24h的 FIB浓度比较 |
2.3.3 手术前0.5h与手术后24h的 D-二聚体浓度比较 |
2.3.4 术后5 天连续监测的变化结果 |
2.3.5 优效组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
2.4 讨论 |
第3章 结论 |
3.1 研究结论 |
3.1.1 不同病因组BAE手术效果比较 |
3.1.2 手术前后的FIB浓度比较 |
3.1.3 手术前后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 |
3.1.4 手术后连续监测FIB和 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 |
3.1.5 优效组的不良反应与复发率 |
3.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3.3 应用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英语缩略语名词对照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3)41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1.引言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相关事件定义 |
2.3 临床基线资料收集 |
2.4 出院以及随访资料收集 |
2.5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NVE组与PVE组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比较 |
3.2 6个月内死亡和6个月内存活的IE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
3.3 以瓣膜赘生物大小和治疗方式分组的预后比较 |
3.4 IE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
3.5 生存分析 |
4.讨论 |
4.1 IE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 |
4.2 IE患者短期预后及长期生存情况 |
4.3 IE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危险分层及预后预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4)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在两种手术方式下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步骤 |
2.3 术后处理 |
2.4 疗效评估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治疗结果 |
3.2 并发症的处理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硕士阶段研究成果 |
致谢 |
(5)直接清宫处理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及术中止血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1.2 剖宫产切口妊娠病例的入选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直接清宫组的治疗方法 |
1.3.2 MTX联合清宫组治疗方法 |
1.3.3 清宫术中发生出血的处理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判定 |
1.5.1 治疗成功的判定标准 |
1.5.2 治疗失败的判定标准 |
1.6 统计学处理 |
第2章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2 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
2.4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 |
2.5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 |
2.6 术后月经恢复时间 |
2.7 宫腔填塞止血成功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8 两种不同宫腔填塞物止血效果比较 |
第3章 讨论 |
3.1 剖宫产切口妊娠的发病相关因素 |
3.2 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
3.3 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治疗方法 |
3.3.1 药物甲氨蝶呤(MTX)治疗 |
3.3.2 清宫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 |
3.3.3 MTX预处理联合清宫手术治疗 |
3.4 剖宫产切口妊娠治疗后随访 |
3.5 研究的价值 |
3.6 存在的不足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6)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内容 |
1.材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1.5 主要试剂 |
2.实验流程 |
3.统计学方法 |
4.实验数据采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7)矛盾栓塞4例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病例报告 |
2.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撰写论文与获奖情况 |
(8)儿童肺出血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肺出血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四、急性动脉栓塞39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 肖艳.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后动态监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D]. 聂纯. 江汉大学, 2020(08)
- [3]41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D]. 梅莉. 浙江大学, 2020(02)
- [4]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在两种手术方式下的疗效分析[D]. 张小鹏. 兰州大学, 2020(01)
- [5]直接清宫处理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及术中止血方法探讨[D]. 张守荣. 青岛大学, 2019(02)
- [6]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疾病中的应用研究[D]. 石吉华. 青岛大学, 2019(02)
- [7]矛盾栓塞4例临床特点分析[D]. 卢楠.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8]儿童肺出血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D]. 苟渊.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9]Excel冠脉支架治疗老年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一例并文献复习[J]. 徐苏玲,徐士伟,杨光,周波,张耀纲.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12)
- [10]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