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简练 健康生活(论文文献综述)
王煦菲[1](2021)在《《俄罗斯联邦2019-2025年国家移民政策构想》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移民是国家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研究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俄罗斯是移民大国,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磨砺,其移民政策对我国有着十分深刻的借鉴意义。希望能通过对《俄罗斯联邦2019—2025年国家移民政策构想》语料的翻译,为我国移民政策发展完善尽绵薄之力。本报告分五章:第一章为翻译实践任务概述,包括翻译材料的来源及意义、翻译实践任务及价值;第二章为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译中分析、译后审校;在第三章中分析了文本特点;第四章是翻译理论阐释及文本翻译案例分析,是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核心部分,阐释了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在第五章做了翻译实践总结。
陈利[2](2021)在《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现代化。微课程的出现与广泛应用恰符合时代发展的进程,是教育教学在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的表现之一。同时,21世纪也是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特别是各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一个关注的热点。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评价的变革,高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在此教育背景下,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本研究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微课程、核心素养及它们的相近概念进行界定,对该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微课程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整理。在前期的现状调查中,利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调查教师和学生,为后期微课程的设计做充分准备。总结微课程设计的一系列流程,基于此流程,设计微课程案例,制作微课程并应用于教学。最后,利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评价微课程教学效果。首先,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微课程设计合理,喜欢用微课程进行学习,有利于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开拓视野,增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核心素养的达成,提升综合能力。其次,通过情境化测试题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了定量研究,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中可以看出,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应用生物学知识,提升核心素养。通过本研究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合理,可以为此类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其次,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设计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最后,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制作与实施能够解决教师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操作问题,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总之,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具有一定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长了学好生物学的自信。
苏乐慈[3](2021)在《体育服装竞争策略研究 ——以安德玛(中国)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民运动的兴起,体育产业蓬勃向前发展,其中又以体育服装产业的发展最为瞩目。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体育服装产业调研报告显示,近五年来,国内体育服装产业产值依旧稳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趋势,2019年增速达13.2%,远远高于全球体育服装产业的4%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国内体育服装产业的人均消费和渗透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也要看到个体差距,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均体育服装消费为29.8美元,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44.7美元,而同期美国人均体育服装消费为357.1美元,我国人均只有美国的1/12。所以为了加快国内体育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本土体育服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国际化进程,安德玛(中国)作为较晚进入中国市场却在几年时间里硬生生地占有一席之地的优秀范例,其面对耐克、阿迪达斯和国内本土运体育服装品牌的激烈竞争所采取的策略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以安德玛(中国)为研究对象,运用“PEST”模型分析法、“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分析法对安德玛(中国)市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价格竞争策略和渠道竞争策略的分析以及竞争策略的实施保障细究安德玛(中国)当前竞争策略中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笔者希望通过对安德玛(中国)的竞争策略研究和补充为中国本土体育服装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一些启示和建议。本研究得出结论:1.通过PEST分析法分析得出,安德玛(中国)外部环境优越,市场前景良好。2.同时根据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分析法得出,对于安德玛(中国)来讲,高威胁的替代品、行业内的激烈竞争、新进入者的低威胁、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弱,这需要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分别从差异化竞争策略、价格竞争策略和渠道竞争策略三个方面入手,同时从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和考核制度保障三个方面来确保竞争策略的实施,为安德玛(中国)今后的发展助力。3.对于安德玛(中国)当前的竞争策略提出补充建议:技术创新、优化服务、树立形象、调整定价和开拓渠道。4.安德玛(中国)的竞争策略研究分析对中国本土体育服装品牌的启示如下:通过设计及技术创新提升竞争优势;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注重数字化建设和完善会员服务和树立精准的品牌形象。
蒂娜[4](2020)在《关于设计与生活的关联性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设计无处不在,几乎涉及社会的所有领域。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由单纯的生产制造转向设计活动,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独创性抢占市场份额,也进一步说明了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等,无论人类是否意识到设计的存在,设计都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好的设计不仅是创造出美观的产品,而且要在每个接触点和每次互动中为用户创造出新奇的体验,设计渗透在人们的生活里,无形中影响人类的想法,感觉和决策。
荣俊杰[5](2020)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上海市在二期课程改革基础上,率先提出在高中阶段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以推动新一轮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革新。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作为“先立后破”的改革尝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认知的缺乏系统性与深入性,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现迷茫与偏失,影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目的的达成。面对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诉求,从学理视角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系统予以理性优化,能有效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推广与普及,丰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泰勒原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从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与实质出发,审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的现状,在学理阐释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了优化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构建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体能、运动经历与运动情意五维目标体系,确立了五维目标间纵、横结构关系,阐明了各级分目标的表达逻辑。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体系强调了运动技能目标的核心性、体能目标的重要性,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的现实诉求;凸显运动知识、运动经历和运动情意目标的长效价值,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保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二、整合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阐释了教学内容选择的纵向、横向及动态均衡结构关系,提出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明确了知识、技能与体能选择的独立与共济关系,系统地对各级教学内容进行了规整,实现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安排的全面性、系统性与深入性,有利于满足学生专项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需求,突显了教学内容为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三、选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路径,提出提高运动项目选择的精准度、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提升体育师资素养、挖掘场地设施等优化策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凸显了教学实施“行动”的本质诉求,通过完善项目选择志愿表、制定技能+体能的分层标准,确保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高效运行;采用多途并举的优化路径,弥补师资缺口,提升体育教师的专项化素养;探寻合作共赢模式,缓解场地设施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困束。四、完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统一了学习评价内容,厘清了评价比重的动态化分配准则,健全了多元化评价主体机制。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完善,明确了运动技能评价的主体性、体能次之但比重逐年递增的五维评价内容;强调教师评价的主导地位、学生自评与互评比重的逐年递增趋势,突显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评价办法与学习成绩呈现方式的完善,提高了学生学习评价效果的精准性与其价值的延伸性,促进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短期目的性与长效前瞻性的有机融合。五、通过构建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路径和完善学习评价方面的研究,夯实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实践操作性强。研究成果在CS中学的教学实践显示,师生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认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正向提升,佐证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良性运行及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天红[6](2020)在《《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中的服气养生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成书于唐代中期的《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是一部道教服气学专着,该书对服气养生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对道教其它养生方法如辟谷、导引、存思等亦有所涉及,凡此对我们研究道教养生方法的精神内涵、技术要求及成效有重要价值,对将其应用于现代医疗、养生事业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研究将对《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进行深入、细致的探析,以挖掘其功法的确切内容、比较优势与当代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中华道藏》第23册所收录的《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的着录情况、成书背景、版本与收藏进行研究;注重对《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进行详细的文献解读,对书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对道教其它服气相关典籍进行对照阅读,以《中华道藏》太清摄养经卷所收录诸家气法卷的其它服气方法与幼真先生服气法进行比较研究。笔者还将服气养生术与中医养生学在理论与方法上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概念分析法研究论文所涉及的道教与中医养生学相关概念的确切内涵。以“食气”、“行气”、“服气”、“吐纳”、“六字诀”、“气功”、“深呼吸”、“腹式呼吸”等为检索词在CNKI、维普、万方等平台检索与服气养生法相关的现代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之后,笔者还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对服气法应用于今人养生和临床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分析和展望。结论:《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道教服气养生术的理论基础,并较为细致地描述了服气的方法,其方法可操作性强,且以口诀的形式呈现,文字简练易懂,易于记诵,方便传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道教服气养生术的经典之作。服气养生术的形成源于道教“重生”、“贵生”的传统,根植于“道本源”及“气一元论”的理论基础之中,有一整套独特的练习方法,并能达到养生和治疗疾病的效果。中医与道教关系密切,道教服气养生术的理论与方法中的多个方面皆与中医养生学相通,对人们的健康可以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且服气法现已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养生活动,以及临床上对各系统疾病的治疗和愈后康复中,其疗效也已经经过了临床的验证。道教服气养生术在改善现代社会人们各种身、心问题等方面具备优势,契合现今人们养生的需求,其作用和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其方法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提炼和应用。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唐玉琴[8](2020)在《基于初中生健康生活素养发展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染病是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传染病与防控教育内容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生活以及成长的需要。因此,基于初中生物学教学,开发和开设“传染病与防控”校本选修课程,对发展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以传染病与防控为主题,挖掘初中生物学相关课程资源,进行“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以期提升学生的传染病防范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传染病预防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研究中以校本课程开发、传染病与防控、健康生活素养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展开了“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研究在云南省昆明长城中学初二年级573名学生中开展了学生状态和需求的学情问卷调查和分析,基于此调查结果确定了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编制了课程讲义。以选修该课程的40名学生作为对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实施该校本课程,并对校本课程进行了评价和反思。研究表明,“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传染病预防的能力和意识,发展学生健康生活素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有力推动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
李婧云[9](2020)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2004年版与2019年版教材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版教材以2004年版教材为基础进行修订,为了促进教师对于2019年版教材的理解与应用,本研究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2004年版教材和2019年版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两版教材的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为教师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帮助。本研究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2004年版教材和2019年版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教材分析法、文献法等方法,先对2003年版《课标》和2017年版《课标》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几方面进行比较,在对课标的分析基础上,对2004年版和2019年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教材的编写结构、基本内容、栏目、实验、插图、习题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版教材有如下特点:1.体现了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基本理念;2.强调重要概念的传递;3.教材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4.教材版面设计更精巧,活泼灵动。为了促进教师对于2019年版教材的理解并利用2019年版教材进行教学,对教师提出以下建议:1.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2.从大概念的角度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3.从重实践的角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栏目。
尧莉萍[10](2020)在《终身教育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测评与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江西省的调查》文中指出终身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教师核心素养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发现关于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相关概念的研究、各类教师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实证调查等等。其次,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师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以终身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教师胜任力等为理论基础,综合考虑当前的时代特点以及教师职业的要求,建构了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模型由专业素养、生活素养和时代素养三个一级指标组成,每个一级指标又由三个二级指标组成,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对问卷进行试测和修改后,用该问卷对江西省内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使用spss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整体水平较高,但不同类型教师之间的素养水平存在差异。综合分析数据结果和当前社会背景,本研究总结出当前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专业素养落后于素质教育要求、部分教师生活素养落后于社会发展要求、部分教师时代素养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最后,本研究以适应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要求为出发点,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以及外部力量、教师自身两个视角提出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策略,具体包括激发教师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的学习动机、为教师提供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的学习资源、教师掌握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的学习方法。
二、自然简练 健康生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然简练 健康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1)《俄罗斯联邦2019-2025年国家移民政策构想》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一、翻译实践任务概述 |
(一)翻译材料的来源及意义 |
(二)翻译实践任务及价值 |
二、翻译过程 |
(一)译前准备 |
(二)译中分析 |
(三)译后审校 |
三、文本特点分析 |
(一)词汇特点 |
(二)句子特点 |
四、翻译理论阐释及文本翻译案例分析 |
(一)翻译理论阐释 |
(二)增译方法的应用 |
1.语法性增译 |
2.语义性增译 |
3.语用性增译 |
(三)转译方法的应用 |
1.语法性转译 |
2.语义性转译 |
3.语用性转译 |
(四)合译方法的应用 |
1.语法性合译 |
2.语义性合译 |
3.语用性合译 |
五、翻译实践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原文译文 |
致谢 |
(2)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 |
(二)核心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
(三)微课程是联系核心素养和教育信息化的纽带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微课程、微课与微视频 |
(二)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与生物学核心素养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五、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认知负荷理论 |
(三)自主学习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现状分析 |
一、教师访谈 |
(一)访谈对象与目的 |
(二)访谈内容分析 |
二、学生问卷调查 |
(一)调查对象与目的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三、现状调查总结 |
第四章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设计 |
一、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设计原则 |
(一)精简化原则 |
(二)系统性原则 |
(三)情境化原则 |
(四)学生主体性原则 |
(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原则 |
二、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 |
(一)生命观念 |
(二)科学思维 |
(三)科学探究 |
(四)社会责任 |
三、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设计流程 |
(一)前期分析 |
(二)微课程设计 |
(三)微课程制作 |
(四)微课程应用 |
(五)微课程评价 |
第五章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案例 |
一、前期分析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分析 |
(四)微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
二、微课程设计 |
(一)生命观念 |
(二)科学思维 |
(三)科学探究 |
(四)社会责任 |
三、微课程制作 |
四、微课程应用 |
第六章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教学评价 |
一、实验设计 |
(一)准备时间 |
(二)实验时间 |
(三)实验对象 |
(四)实验变量 |
二、微课程教学评价 |
(一)定性分析 |
(二)定量分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 |
一、结论与建议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3)体育服装竞争策略研究 ——以安德玛(中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服装的界定和分类 |
2.1.2 竞争策略的定义和发展 |
2.1.3 竞争策略研究方法 |
2.1.4 体育服装竞争策略定义及内容 |
2.2 理论基础 |
2.2.1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2.2.2 PEST分析法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中国运动服装现状的相关研究 |
2.3.2 国外体育服装现状的相关研究 |
2.4 总结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个案研究法 |
3.2.3 实地考察法 |
3.2.4 工具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安德玛(中国)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Politics) |
4.1.2 经济环境分析(Economy) |
4.1.3 社会环境分析(Society) |
4.1.4 技术环境分析(Technology) |
4.2 安德玛(中国)内部环境分析 |
4.2.1 安德玛(中国)发展概况 |
4.2.2 安德玛(中国)组织架构分析 |
4.3 安德玛(中国)体育服装行业内竞争分析 |
4.3.1 替代品的威胁 |
4.3.2 新进入者的威胁 |
4.3.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3.4 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
4.3.5 行业内现有企业竞争 |
4.4 安德玛(中国)竞争策略制定 |
4.4.1 差异化竞争策略 |
4.4.2 价格竞争策略 |
4.4.3 渠道竞争策略 |
4.5 安德玛(中国)竞争策略实施保障 |
4.5.1 组织保障 |
4.5.2 资金保障 |
4.5.3 考核制度保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安德玛(中国)市场外部环境优越 |
5.1.2 安德玛(中国)市场前景良好 |
5.2 对安德玛(中国)竞争策略的建议 |
5.2.1 技术创新 |
5.2.2 优化服务 |
5.2.3 树立形象 |
5.2.4 调整定价 |
5.2.5 开拓渠道 |
5.3 对中国本土体育服装品牌的启示 |
5.3.1 通过设计及技术创新提升竞争优势 |
5.3.2 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 |
5.3.3 注重数字化建设完善会员服务 |
5.3.4 树立精准的品牌形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关于设计与生活的关联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生活与设计 |
1.1 什么是设计 |
1.2 设计与人类的日常生活 |
2 设计在生活中的体现 |
2.1 环境设计与生活: |
2.2 平面设计与生活 |
2.3 产品设计与生活 |
3 设计对于生活的作用 |
3.1 引入和谐发展的理念 |
3.2 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
3.3 强调自然的审美观 |
3.4 推出绿色的设计观 |
结语 |
(5)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时代诉求: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不断的变革 |
二、现实诉求:高中阶段需要体育专项化教学 |
三、自身诉求:体育专项化教学需要持续发展 |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
一、研究综述 |
(一)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前的研究 |
(二)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后的研究 |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
(一)概念辨析 |
(二)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调查法 |
(三)实验法 |
(四)比较研究法 |
(五)数理统计法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创新 |
(一)视角创新 |
(二)理论创新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一、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 |
(一)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
(二)泰勒原理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
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基本内容 |
(二)布卢姆理论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二)有意义学习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
第二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的构建 |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问题审视 |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仍需提升 |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调查 |
(二)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 |
二、教学目标的认知度尚需深化 |
(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
(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构建理论 |
一、教学目标构建的理论基础 |
二、教学目标构建的基本依据 |
(一)聚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
(二)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
(三)凸显运动项目核心价值 |
三、教学目标体系的理论阐释 |
(一)教学目标维度的理性分析 |
(二)教学目标维度合理性考量 |
(三)教学目标维度的具体表征 |
第三节 各级教学目标的表达 |
一、教学总目标的陈述 |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呈现 |
(一)学年教学目标的要义 |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陈述 |
三、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
(一)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 |
(二)单元教学目标的陈述 |
四、课时教学目标的预设 |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 |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要素 |
(三)课时教学目标的陈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的整合 |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问题审视 |
一、教学内容选择仍需全面性统筹 |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满意度 |
(二)教学内容教授的倾向性 |
二、教学内容设置仍需系统性规整 |
(一)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 |
(二)教学内容设置的难易度 |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整合理论 |
一、教学内容整合的理论基础 |
二、教学内容整合的核心理念 |
(一)彰显学科的重要观念 |
(二)聚焦专项的核心知识 |
(三)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 |
三、教学内容选择依据与取向 |
(一)三位一体的选择依据 |
(二)多维交融的价值取向 |
四、教学内容组织结构与形式 |
(一)纵向、横向、动态均衡的三维结构 |
(二)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 |
第三节 各级教学内容的呈现 |
一、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 |
二、学年教学内容的规划 |
三、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 |
四、单元教学内容的细化 |
(一)单元教学内容的要求 |
(二)单元教学内容的划分 |
五、课时教学内容的组织 |
(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要求 |
(二)课时教学内容的示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 |
第一节 教学实施的问题审视 |
一、教学运行层面 |
(一)运动项目选择存在边缘化 |
(二)分层教学仍需科学化规整 |
二、体育师资层面 |
(一)师资数量相对不足 |
(二)专项素养仍需提升 |
(三)专项培训仍需深化 |
三、场地设施层面 |
(一)场地设施的共用现象 |
(二)场地设施的供需失衡 |
第二节 教学实施的选择理论 |
一、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
二、教学实施的本质探析 |
三、教学实施的价值诉求 |
第三节 教学实施选择的策略 |
一、健全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 |
(一)提高项目选择的精准性 |
(二)实施动态化的分层教学 |
二、优化师资队伍与专业素养 |
(一)多途并举壮大体育师资队伍 |
(二)强化职培提升教师专项素养 |
三、挖掘场地设施的利用潜能 |
(一)多方融入探索共赢共享模式 |
(二)空间延伸利用周边场地设施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的完善 |
第一节 学习评价的问题审视 |
一、学习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 |
(一)学习评价标准的各自为政 |
(二)学习评价内容缺乏一致性 |
二、学习评价主体存在单一性 |
三、学习结果评定存在经验性 |
第二节 学习评价的完善理论 |
一、学习评价的理论基础 |
二、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
三、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 |
四、学习评价的基本准则 |
(一)学习评价的发展性 |
(二)评价标准的分层性 |
(三)评价比重的变化性 |
第三节 学习评价完善的途径 |
一、统一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内容 |
(一)明晰学习评价的根本宗旨 |
(二)确定学习评价的内容指标 |
(三)细化评价内容指标的维度 |
二、健全多元评价主体的互融机制 |
(一)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制度 |
(二)明确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 |
(三)确定评价主体的评价比重 |
三、完善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办法 |
(一)明确评价内容的评定方法 |
(二)采用等级+评语的呈现方式 |
(三)编制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表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实践 |
第一节 教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
一、教学实验目的 |
二、教学实验对象 |
三、教学实验时间 |
四、教学实验程序 |
(一)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
(二)教学实验中的跟进 |
(三)教学实验后的统计 |
第二节 教学实验结果与讨论 |
一、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对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内容的认知 |
(二)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效认知的比较 |
(三)教学实验前后学生专项运动成绩的比较 |
二、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Ⅰ |
附录二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Ⅱ |
附录三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Ⅰ |
附录四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Ⅱ |
附录五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专家评议表 |
附录六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学校名单 |
作者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6)《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中的服气养生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其书 |
第一节 《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版本及收录 |
一、《道藏》本与《云笈七签》本对比 |
二、《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收录情况 |
第二节 《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作者幼真先生 |
一、幼真先生其人 |
二、幼真先生所处时代背景 |
三、幼真先生的养生思想 |
第二章 《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内容探析 |
第一节 《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序言》要旨 |
一、阐明成书缘由 |
二、道本源——“气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三、服内气与服外气 |
四、小结 |
第二节 有关服气前的准备工作的论述 |
一、服气前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 |
二、服气前准备工作的意义 |
三、小结 |
第三节服气方法与步骤 |
一、调气消积——淘气诀 |
二、鼻吸口吐——调气诀 |
三、咽气海中气——咽气诀 |
四、存神运气——行气诀 |
五、服气汗出——服气诀 |
六、任气流行——委气诀 |
七、小结 |
第四节 服气疗疾法 |
一、为自己治病——闭气诀 |
二、为他人治病——布气诀 |
三、六气诀治疗脏腑病——六气诀、调气液诀 |
四、小结 |
第五节 饮食调摄——饮食调护诀、休粮诀 |
一、食有次第——饮食调护诀 |
二、自然辟谷——休粮诀 |
三、小结 |
第六节 宝精爱气,未病先防——守真诀 |
第七节 本书结语——服气胎息诀 |
第八节 与其它服气着作内容的对比研究 |
第九节 “服外气法”相关内容 |
第三章 服气养生术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
第一节 服气养生术与中医养生理论相通 |
一、气一元论 |
二、天人相应 |
三、脏腑相关 |
四、形神合一 |
五、小结 |
第二节 服气养生术与中医养生方法相通 |
一、环境与养生 |
二、起居作息与养生 |
三、养神与养生 |
四、饮食与养生 |
五、房事与养生 |
六、运动与养生 |
七、药物与养生 |
第四章 服气养生术的应用及展望 |
第一节 服气养生术的应用 |
一、养生防病为先,与多种健身方法相结合 |
二、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
第二节 服气养生术的应用展望 |
一、简化形成一套标准的服气养生功法 |
二、应用于时疫流行期间的自我调护 |
三、应用于情绪病的预防和治疗 |
四、六字诀治疗相对应脏腑病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 |
(8)基于初中生健康生活素养发展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
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 |
三、基于学校情况,解决现实问题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健康生活素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传染病与防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
二、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素养 |
三、传染病与防控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课程开发的四大模式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案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预期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 |
第一节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前期调查分析 |
一、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
二、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
三、学生需求分析 |
第二节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设计 |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
第五章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实施 |
第一节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
第二节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
一、演示法 |
二、练习法 |
三、合作学习法 |
四、情境教学法 |
五、案例教学法 |
第三节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教学案例 |
一、教学案例一:传染病的前世今生 |
二、教学案例二:宠物带来的疾病——狂犬病 |
三、教学案例三:AIDS and I——艾滋病 |
第六章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评价和结果分析 |
第一节 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 |
第二节 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
第三节 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 |
一、前后测试理论成绩统计结果分析 |
二、前后测试行为素养变化分析 |
三、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和结果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七章 初中“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初中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调查问卷 |
附录B 初中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讲义 |
附录C 饲养宠物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D 2019年昆明长城中学预防艾滋病宣传周知识竞赛 |
附录E 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本身评价量表 |
附录F 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教师) |
附录G 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学生) |
附录H 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前后测试问卷 |
附录I 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学生表现评价量表 |
附录J 访谈记录 |
附录K 生物学“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实践课堂剪影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2004年版与2019年版教材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教材的比较 |
(二)国内教材的比较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理论 |
(一)认知主义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二、研究方法 |
(一)比较研究法 |
(二)教材分析法 |
(三)文献法 |
第三章 2003年版与2017年版课标的比较分析 |
一、课程性质的比较 |
二、基本理念的比较 |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与“核心素养为宗旨”比较 |
(二)“面向全体学生”与“内容聚焦大概念”比较 |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与“教学过程重实践”比较 |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业评价促发展”比较 |
三、课程目标的比较 |
四、课程内容的比较 |
第四章 2004年版与2019年版教材的比较分析 |
一、教材编写结构的比较 |
(一)整体编写结构 |
(二)章编写结构 |
(三)节编写结构 |
二、教材基本内容的比较 |
(一)知识体系的比较 |
(二)知识内容的比较 |
三、教材栏目的比较 |
(一)栏目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
(二)具体栏目变化比较 |
四、教材实验部分的比较 |
(一)从实验数目来看 |
(二)从实验内容来看 |
(三)从实验插图来看 |
(四)从实验安全来看 |
五、教材插图的比较 |
(一)插图分类 |
(二)新旧教材插图类型和数量的比较 |
(三)插图质量的比较 |
六、教材课后习题的比较 |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一)体现了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基本理念 |
(二)强调重要概念的传递 |
(三)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
(四)版面设计更精巧、灵动 |
二、建议 |
(一)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 |
(二)从大概念的角度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 |
(三)从重实践的角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栏目 |
三、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终身教育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测评与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江西省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导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学生核心素养是人才培养的新航标 |
1.1.2 教师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 |
1.1.3 教师核心素养是笔者的研究兴趣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关于教师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的研究 |
1.3.2 关于教师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研究 |
1.3.3 关于教师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的研究 |
1.3.4 关于特定学科的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 |
1.3.5 已有研究的局限与本研究的展望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教育测量法 |
2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教师素养 |
2.1.3 教师核心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终身教育理论 |
2.2.2 人本主义理论 |
2.2.3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2.2.4 教师胜任力理论 |
2.3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模型 |
2.3.1 已有的教师核心素养模型 |
2.3.2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 |
3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评价量表的编制 |
3.1 编制原则 |
3.1.1 编制量表的一般原则 |
3.1.2 量表内容 |
3.1.3 题目表述与格式 |
3.1.4 测试对象 |
3.2 初始量表的制作与质量分析 |
3.2.1 初始量表的形成与试测 |
3.2.2 初始量表的质量分析 |
3.3 正式量表的形成 |
4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样本分布情况 |
4.2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
4.2.1 教师核心素养的专业素养情况 |
4.2.2 教师核心素养的生活素养情况 |
4.2.3 教师核心素养的时代素养情况 |
4.3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差异性分析 |
4.3.1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各维度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分析 |
4.3.2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各维度在年龄方面的差异分析 |
4.3.3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各维度在教龄方面的差异分析 |
4.3.4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各维度在学校性质方面的差异分析 |
4.3.5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各维度在有无编制方面的差异分析 |
4.3.6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各维度在城乡方面的差异分析 |
4.3.7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各维度在任教学段方面的差异分析 |
4.3.8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在专业与工作相关度方面的差异分析 |
4.3.9 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各维度在职称方面的差异分析 |
4.4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
4.4.1 部分教师专业素养落后于素质教育要求 |
4.4.2 部分教师生活素养落后于社会发展要求 |
4.4.3 部分教师时代素养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 |
5 终身教育视域下提升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策略 |
5.1 人人皆学:激发教师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的学习动机 |
5.1.1 广泛宣传,引起教师对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视 |
5.1.2 考核评估,激励教师提高教师核心素养 |
5.1.3 分组比赛,为各类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
5.2 处处能学:为教师提供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的学习资源 |
5.2.1 搭建平台,提供教师核心素养线上学习资源 |
5.2.2 改革培训,开发教师核心素养线下实践课程 |
5.3 时时可学:教师掌握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的学习方法 |
5.3.1 教师学会自我导向学习 |
5.3.2 教师学会应用信息技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四、自然简练 健康生活(论文参考文献)
- [1]《俄罗斯联邦2019-2025年国家移民政策构想》汉译实践报告[D]. 王煦菲.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2]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 陈利.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3]体育服装竞争策略研究 ——以安德玛(中国)为例[D]. 苏乐慈.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4]关于设计与生活的关联性探讨[J]. 蒂娜. 西部皮革, 2020(20)
- [5]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D]. 荣俊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6]《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中的服气养生术研究[D]. 陈天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基于初中生健康生活素养发展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 唐玉琴.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2004年版与2019年版教材的比较研究[D]. 李婧云.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10]终身教育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测评与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江西省的调查[D]. 尧莉萍.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