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海萌[1](2021)在《FG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商业银行的信贷质量不仅影响着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定,也决定了经济平稳条件下银行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不过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衍生出来的信贷产品也层出不穷,加之农业经济方面的法律保障以及金融环境不完善,使得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建立健全一套适合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摆脱不良贷款业务对自身发展的阻碍,稳定内部资金稳健循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FG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FG农商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数据以及模型论证,发现其信贷风险管理存在较多的漏洞,从而导致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升高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FG农商银行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信贷风险与风险管理相关概念与理论,为后续分析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对FG农商银行信贷业务运行情况与风险管理实施现状进行揭示,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找到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对此加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外部因素;最后根据当下管理问题和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对FG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方案及方案的实施与保障,用以改善FG农商银行在信贷经营中的管理水平,提高抗风险能力,加强FG农商银行在整个信贷风险中的控制手段,并为相关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提供参考。
刘磊[2](2021)在《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影响着宏观金融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授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其风险控制水平与商业银行能否平稳运行息息相关。授信业务风险产生于授信业务的贷前调查、审查审批、授信后管理中每一个流程的各个节点。在各大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研究G银行沈阳分行的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对保障其平稳发展以及竞争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G银行沈阳分行的授信业务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的G银行沈阳分行的事后调查和定责资料,详细完整复盘和再现了G银行沈阳分行日常授信业务的整个流程以分析与发现授信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进行具体对策研究,从而实现完善和提升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本文首先简述了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介绍了案例研究设计情况、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然后,在介绍G银行沈阳分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案例;进而,基于授信业务风险概念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对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风险控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信贷信息没能准确核实与分析、大型客户光环降低了审核标准、授信判断得出缺乏谨慎,并找到这些问题的成因,即:风险控制部门分散、信贷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不足、大型集团客户尽职调查不够深入、授信人员风险控制能力欠缺;最后,在当前授信政策下,提出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建议包括:优化授信业务的组织架构、提高信贷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加强大型集团客户的内部关联分析、增强员工风险控制能力。本文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G银行沈阳分行提升授信业务风险的控制水平,并能够对其他银行的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学莺[3](2021)在《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一带一路”、西部计划等政策的落地实施,西部经济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银行业发展竞争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Z行作为国有银行之一,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发展义务。由于多方面的竞争,银行将业务发展趋于多元化、全面化,从不同业务种类获得利润,公司业务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其中贷款业务是公司业务重要的利润来源,对Z行张掖分行也是如此,但是随着区内竞争加大,外部监管机构对银行放贷的资本金、流动性及合规性的要求日益趋严,同时,Z行内部内控风险要求也逐渐加强,这就促使Z行张掖分行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强调获取收益的时候,风险合规先行。现有关于公司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的研究大都聚焦在对一级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层面,针对某一省二级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Z行甘肃分行张掖二级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二级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不仅丰富相关研究,还针对公司信贷业务未来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进而推进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的永续发展,文章首先对国内外论文进行梳理,概述了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的内涵特征,基于信贷配给理论,KMV模型理论,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协议信用风险理论及信用风险衡量模型,对Z行张掖分行不同行业与不同贷款客户规模的RAROC和EVA的计量分析,从Z行内部分析公司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其次,结合环境分析法对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Z行张掖分行内部贷款数据整理,从公司信贷行业投向占比、公司贷款信贷投放期限和对应的不良贷款率的分析对张掖分行现阶段公司信贷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最后结合RAROC和EVA计量、环境分析法中得出风险的问题及问题成因,针对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Z行张掖分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措施。通过RAROC和EVA计量的出的结论:利用RAROC和EVA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在现有贷款投放行业中卫生行业的经济效益较高,小规模贷款客户比大规模贷款客户带来的经济效益较高的结论,并利用该理论发现并得出其他行业其公司信贷收益率低是由于信用风险缓释弱,经济资本占用较高所导致,随之,结合环境分析法结论指出,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发展结构单一、风险集中程度高等现状,通过理论研究和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的实践进行公司信贷业务未来发展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Z行张掖分行控制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的风险,有限提升其竞争力,并为兄弟行提供相关借鉴经验,同时,对提高Z行张掖分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朱真微[4](2021)在《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以建行N市分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履职与担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近年来,中央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多次强调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常态化“经济体检”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审计模式,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供参照和学习的基本准则、制定依据和审计方式方法还存在很大的空白,而频频发生的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玩忽职守、侵吞国有资产的案例,现有审计模式无论在经济性还是在效果性方面都显露出弊端,反映出现有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工作还没有到位,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高管人员威慑和限制作用还没有有效发挥。商业银行本身所具有的资产庞大、员工众多、业绩稳健等特点,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的金融压舱石,为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贡献了巨大动能。银行行业本身经营着货币资金,这一特殊性也决定了比其他行业具有更大的经营管理风险。由于近年来银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面临上级下达的绩效考核任务、检查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以及贷款风险化解的压力,部分银行领导干部对银行规章制度置之不顾,违法违规经营,同时商业银行的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独有的存贷业务,信贷业务往往是银行领导干部寻租和腐败的高发领域。因此,对商业银行相关领导干部在进行职务调整时,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分支,与政府机构、其他国企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比,在满足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普遍规律的同时,还具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系统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对商业银行在加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实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体系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在当前银行经营形势复杂多变和风险高发、频发的特殊时期,面对内外部监管、问责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要更好的发挥查错纠弊作用,促进领导人员增强履职尽责本领,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应当不断从内部加强管理,特别是从加强组织、监督工作管理等方面进行努力,对现有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综合阐述前人关于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基础上,通过列举建行A省分行内部审计部门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真实案例,对当前建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执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对此提出建立健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加快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创新、推广大数据运用和强化审计结果对任职影响程度等改进建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简要摘述以往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理论成果,然后对文献进行了综合述评,介绍了本文所撰写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对全篇研究框架进行流程图展示。第二章首先概述了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然后分别就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实施流程进行分别描述,最后再运用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述。第三章首先简要介绍了N市建行的基本情况,包括机构设置、人员机构和业务发展等情况,然后对审计实施流程和预期取得的目标进行介绍,并对审计的重点关注事项进行描述,最后对此次审计评价结果进行阐述,包含对N市分行行长的总体评价,审计结果的公示公开以及转换利用情况。第四章结合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发现存在相关经济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审计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准确、审计程序执行不够恰当、被审人评价事项不够全面和审计成果转换利用和公开公示不够透明等问题,并逐一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对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健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三是加快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创新;四是加大大数据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力度;五是重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对本文进行概括性总结与展望。
范军波[5](2021)在《R市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深化,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一众农村金融机构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与政府有着诸多方面得合作,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市农村商业银行近年来持续加强与当地政府合作参与乡村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暴露了诸如服务质效不高难以发挥规模效应、自身短板限制其参与乡村治理进程、与政府间的默契不足导致难以发挥合作效能、传统信贷产品难以满足乡村金融市场需求、缺乏独立应对金融风险机制等诸多问题。该篇论文通过深入剖析R市乡村治理中农村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在乡村治理领域的合作现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提出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乡村治理的服务机制、加强对农村商业银行参与治理的支持与引导、优化地方政府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模式、探寻农村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合作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等多项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有利于对我国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也能够加快农村商业银行不断调整自身体系架构,完善自身社会化属性,加快自身发展与公司化改革进程,与地方政府在乡村治理领域建立更加融洽的合作关系。该篇论文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在金融机构参与乡村治理方面的文献研究,对农村商业银行、地方政府、乡村治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与梳理,并对乡村治理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R市农村商业银行与政府合作,参与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合作现状以及取得成果的探究,发现了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与建议。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R市农村商业银行与政府合作参与乡村治理是必要的,尤其独特优势,且取得了一定成效;(2)根据以上研究发现了农村商业银行在与当地政府合作,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3)该篇论文从完善机制、加强支持引导、构建合作新模式、探寻发展新路径、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对农村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曹阳[6](2021)在《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作为金融业主体的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完善和稳健发展,才能承担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而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政府监管必不可少,通过监管的持续完善,能够有效推动银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期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即以此为背景,选择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这一银行重点监管领域,以中国银保监会地方监管机构为研究主体,通过系统梳理介绍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实践方式和目前已经采取的监管措施,充分收集相关数据和案例,归纳总结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系统反思分析当前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完善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的具体方法和路径。当前,在监管部门的持续努力下,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稳定增长,在S省银行体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虽然近年来受不良贷款影响,但整体利润水平仍保持稳定,稳健发展的趋势也更加坚实。但是从监管履职的长期发展完善的角度上看,目前的监管工作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并加以解决。主要有监管制度规定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完善,以提高制度的匹配性;监管的人力资源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以满足日益繁重的监管工作任务;监管的科技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监管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监管的内部管理仍需要优化,以推动专业化监管效能持续释放。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监管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监管部门间的联动协调、被监管机构的内部差异性、监管部门与机构内部审计的联动、监管人员能力及县域监管机构的组织框架六个层面进行论证。文章为提升问题解决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全面型,引入了美国社区银行和英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监管实践经验,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坚持“差异化”监管思路、完善监管机制框架、提升监管工作能力、强化监管协调配合、强化自律监督作用等多方面措施,并探索了运用“区块链”技术强化同业自律监督以有效补充政府监管的可行性方法。
管淑慧[7](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指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王雪燕[8](2021)在《YZNS银行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改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均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国内市场经济增速放缓,农村商业银行也遭到大环境的波及,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松懈的问题也有所抬头,导致不少农村商业银行发生了诸如员工伙同不法分子套取大笔资金,侵占行内信贷资产等的恶性案件。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流于形式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论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目前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导致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给YZNS银行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并促进其不断发展。论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概述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作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内容。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和错误发生的可能性,保障银行资金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YZNS银行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第二、分析了 YZNS内部控制现状。首先YZNS银行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了 YZNS银行内部控制现状。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问卷调查法对YZNS银行进行了内部控制现状的问卷调查,运用访谈法对YZNS银行管理员工进行了内部控制现状的访谈。根据对访谈和问卷调查与访谈所收集到的数据二者整合分析,得出了 YZNS银行目前内部控制存在的较多问题亟需进行优化的结论。第三、对YZNS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述。存在的问题有内部环境不理想、风险评估不够全面、控制活动流于形式、信息与沟通不顺畅、内部监督乏力等,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有内控意识薄弱认识不到位、相关人员的内控素质欠缺、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信息技术运用滞后、监督人员素质和水平偏低等。第四、提出了 YZNS银行内部控制改进的对策。主要有明确职责和组织,营造良好内部环境;提升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重视控制活动开展,拓展广度与深度;大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与沟通;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和水平,构建高效的监督体系等五个方面。
王超莹[9](2021)在《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银行业也有了蓬勃的发展,业务规模持续增加,业务类型也进一步多元化。但是在这过程中,银行信贷业务出现了较多的风险,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资产质量日渐下降,给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如果一旦信贷风险集中爆发,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危险。因此,结合中国新常态下的转型经济背景,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作为研究对象,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信贷配给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文献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分析了 N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包括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缺陷、信贷相关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内控合规未有效发挥作用、风险管理能力仍有不足等原因。本文首先阐述课题的研究背景,风险管理研究的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等;然后介绍本文的概念、相关理论;之后阐述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简述N银行信贷业务情况与信贷业务风险情况以及N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模式;接着通过剖析N银行内一典型案例,对该企业以及银行经营机构的实际情况做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利用上文的理论知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剖。最后本文通过对N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和原因的判定分析,对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并从制度保障、人力保障与文化保障三个方面形成对N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理论指导,以期为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熊佳[10](2021)在《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内部审计,是指客观独立地对银行经济活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给以评价及提出建议,旨在促进银行稳健经营、完善治理和增加价值。伴随着经济金融进入新常态,监管要求出现新变化,为适应经济发展态势及监管要求,农商银行构建了“一部六中心”,在新审计体系运行过程中,行业审计成为了审计主导,内部审计被部分成员行所忽视,职能被弱化,事实上,内部审计是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行业审计所不能替代的。本文在阐述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职能作用、具体内容的基础上,以J农商银行为例对其展开深入分析,介绍了J农商银行基本情况及现在内审所处的环境背景——“一部六中心”已成立,详细了解其内部审计的现状,通过收集内部审计调查问卷,分析总结了在“一部六中心”新审计体系下,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有:过度依赖行业审计、内审的独立性偏弱、内部审计力量不强、审计质量有待提高。同时,深入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制约因素包括内审意识不够强、审计传导压力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审计手段相对落后,岗位履职不到位、培训奖惩落实不力,审计程序不规范、质量管理标准不一。本文针对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并根据该行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就内部审计工作给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主要为提高内部审计重视程度,科学完善内审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素质有助于营造内审工作的良好氛围;严格实施审计项目,不断拓展内审范围,积极打造智慧审计能够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加强内审工作独立性,健全审计工作规制,建立监督联动机制可以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规范管理;强化审计成果运用,落实违规整改问责,优化审计流程方法,建立质量约束机制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J农商银行能够树立内部审计创新思维,健全完善内审制度,强化内审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有效助力J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FG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信贷风险与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
2.1.1 信贷风险的含义 |
2.1.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种类 |
2.1.3 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
2.1.4 信贷风险管理内容 |
2.1.5 信贷风险评估概念和内涵 |
2.1.6 信贷风险评估方法 |
2.2 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2.2.3 交易费用理论 |
2.2.4 篮子理论 |
2.2.5 大数据风险控制理论 |
第三章 FG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FG农商银行概况 |
3.1.1 FG农商银行简介 |
3.1.2 FG农商银行资产状况 |
3.2 FG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况 |
3.2.1 FG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3.2.2 FG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3.3 FG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评价 |
3.3.1 层析分析法 |
3.3.2 模糊综合评价 |
3.4 FG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信贷风险识别水平低 |
3.4.2 信用风险评估机制不合理 |
3.4.3 信贷业务审查权责不明确 |
3.4.4 抵押担保难以有效落实 |
3.4.5 缺乏风险监测与防范能力 |
3.5 FG农商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
3.5.1 FG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成因 |
3.5.2 FG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的外部成因 |
第四章 FG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优化方案 |
4.1 进行多维度贷前调查 |
4.2 建立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
4.3 严格执行贷审职责分离制度 |
4.4 完善抵押物处理方法 |
4.5 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与防范机制 |
4.5.1 贷后风险识别 |
4.5.2 贷款风险度估算 |
4.5.3 风险监测 |
4.5.4 贷后风险防范机制 |
4.6 拓宽信息渠道,实现数字化经营 |
第五章 信贷风险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和保障 |
5.1 实施步骤 |
5.2 保障策略 |
5.2.1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
5.2.2 加强信贷人员队伍建设 |
5.2.3 构建完整的信贷系统体系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本文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FG农商银行内部调查问卷 |
附录2 FG农商银行重点贷款企业指标监测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案例研究设计 |
1.2.1 案例对象选择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 |
1.3.2 授信业务风险分析的相关理论 |
1.3.3 国外文献综述 |
1.3.4 国内文献综述 |
2 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案例 |
2.1 G银行沈阳分行基本情况 |
2.2 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失败案例描述 |
2.2.1 获得大型集团企业客户 |
2.2.2 完成授信评级以及准入 |
2.2.3 授信业务通过审查审批 |
2.2.4 贷款不良造成资金损失 |
3 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3.2 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风险控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
3.2.2 信贷信息没能准确核实及分析 |
3.2.3 大型客户光环降低了审核标准 |
3.2.4 授信判断得出缺乏谨慎 |
3.3 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 |
3.3.1 风险控制部门分散 |
3.3.2 信贷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不足 |
3.3.3 大型集团客户尽职调查不够深入 |
3.3.4 授信人员风险控制能力欠缺 |
4 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
4.1 优化授信业务的组织架构 |
4.1.1 设置专项授信管理机构 |
4.1.2 改进授信审查委员会风险管理机制 |
4.2 提高信贷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 |
4.2.1 丰富客户信息获取渠道 |
4.2.2 细化信用评级体系 |
4.2.3 建立业务辅助信息采集平台 |
4.3 加强大型集团客户的内部关联分析 |
4.3.1 明确界定集团客户的授信主体范围 |
4.3.2 细化大型集团客户的关联交易分析 |
4.4 增强员工风险控制能力 |
4.4.1 优化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4.4.2 改进绩效考核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评述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概述 |
(一)公司信贷业务风险内涵 |
1.基本概念 |
2.信贷风险特点 |
(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种类及风险管理程序 |
1.公司信贷业务种类 |
2.公司信贷业务程序 |
3.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种类 |
4.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
(三)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1.信息不对称理论 |
2.信贷配给理论 |
3.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四)公司信贷风险考核指标 |
1.考核指标的含义 |
2.RAROC和 EVA的关系 |
三、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及管理现状 |
(一)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贷款风险现状分析 |
1.基本情况 |
2.公司信贷主要产品 |
3.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4.不同贷款投向的贷款风险与贷款收益 |
5.公司信贷业务流程 |
(二)Z行张掖分行信贷业务经营环境风险分析 |
1.政治环境 |
2.经济环境 |
3.社会环境 |
4.同业竞争 |
(三)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状况分析 |
四、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 |
(一)信用风险 |
1.行业结构发展不平衡,风险集中度高 |
2.信贷期限结构不合理,贷款灵活性低 |
3.高贷低存现象严重,还款账户资金未监控 |
(二)政策风险 |
1.内部效率低,沟通不畅 |
2.权利集中,引发道德风险 |
3.监督管理机制流于形式,管理工作不到位 |
4.软件系统技术落后,功能缺失 |
(三)担保风险 |
1.风险评价体系相对薄弱 |
2.贷款风险缓释偏弱 |
(四)操作风险 |
1.公司信贷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2.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足 |
3.公司信贷业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
4.贷后风险控制不完善 |
五、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风险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一)外部环境因素 |
(二)内部管理因素 |
1.信贷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
2.内部管理政策制约 |
3.风险缓释工具偏弱 |
4.人员配置不合理,绩效考核不完善 |
(三)借款人自身因素 |
六、促进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优化行业结构,分散风险 |
1.平等对待,协同发展 |
2.积极支持优质项目建设 |
3.调整布局,分散公司贷款风险 |
4.加快经营转型,调整信贷布局 |
(二)完善风险管理架构 |
1.加快信贷政策剖析和传导 |
2.加强沟通,提高服务质效 |
3.发扬民主精神,避免一言堂 |
(三)强化风控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
1.落实监督检查机制,防风险 |
2.完善风险评价、管理预警机制 |
3.加强公司授信业务平台制度建设 |
4.增加缓释工具 |
(四)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考核机制 |
1.培养人才,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
2.完善授信考核机制 |
3.提升风险防控意识 |
七、研究结论展望与不足 |
(一)研究结论展望 |
(二)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以建行N市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研究 |
1.2.2 关于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研究 |
1.2.3 关于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程序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 |
2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概述 |
2.1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 |
2.1.1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 |
2.1.2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2.1.3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
2.2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目标 |
2.2.1 确定责任人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
2.2.2 评价责任人经营管理水平和业绩 |
2.2.3 为责任人的考核和评价提供依据 |
2.3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
2.3.1 聘期经营业绩审计 |
2.3.2 战略目标完成审计 |
2.3.3 内部控制状况审计 |
2.3.4 可持续发展力审计 |
2.4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流程 |
2.4.1 审前准备阶段 |
2.4.2 现场审计阶段 |
2.4.3 审计报告阶段 |
2.4.4 督促整改阶段 |
2.5 相关理论基础 |
2.5.1 委托代理理论 |
2.5.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5.3 人本管理理论 |
3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介绍 |
3.1 建行N市分行相关情况简介 |
3.1.1 建行N市分行内部组织机构和人员情况 |
3.1.2 任职期间业务经营情况 |
3.2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
3.3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及主要工作内容 |
3.3.1 审前准备阶段,起草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
3.3.2 现场实施阶段,核查被审人存在的问题及内控缺陷 |
3.3.3 审计报告阶段,评价履职情况为后续任职提供依据 |
3.3.4 督促整改问责,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及强化问责警示 |
3.4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
3.4.1 任期经营管理业绩及目标责任完成情况 |
3.4.2 建行N市分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否到位 |
3.4.3 建行N市分行行长任内决策与审批是否合理 |
3.5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
3.5.1 审计结果总体评价 |
3.5.2 审计结果公示公开 |
3.5.3 审计结果转换运用 |
4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4.1.1 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相关审计事项界定不够清晰 |
4.1.2 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准确 |
4.1.3 审计过程中存在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执行不够恰当 |
4.1.4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对被审人评价事项不够全面 |
4.1.5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转换利用和公开公示不够透明 |
4.2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审计计划不够合理,资源紧张导致审计事项分析不透彻 |
4.2.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能力不足对重点内容把握不准 |
4.2.3 制度体系不够规范,部分审计程序推进过程存在随意性 |
4.2.4 审计工具方法落后,无法较短时间内掌握评价所需数据 |
4.2.5 先离后审普遍存在,审计结果对被审计人职务影响有限 |
5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完善对策 |
5.1 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监督体系 |
5.1.1 增强审计计划的主动性,对审计资源做好统一筹划安排 |
5.1.2 构建审计质量监督体系,持续加强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 |
5.2 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后续业务培训 |
5.2.1 优化审计队伍层次和专业知识结构 |
5.2.2 加大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养力度 |
5.2.3 挑选人员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专家库 |
5.3 加快审计运行机制创新,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范 |
5.3.1 建立健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
5.3.2 建立项目过程动态调度制度 |
5.3.3 逐步规范推广任中审计制度 |
5.4 推广大数据技术,推动审计工具手段智能化 |
5.4.1 加强日常信息收集,建立一个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数据信息资料库 |
5.4.2 加强数据转换利用,建立一套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非现场审计模型 |
5.5 坚持先审后离原则,强化审计结果对职务任免影响程度 |
5.5.1 科学统筹人事安排,坚持先审计后任职任用原则 |
5.5.2 在保守秘密前提下,采用一定形式公开审计结果 |
5.5.3 严肃问题整改问责,强化审计结果对任职的影响 |
6 结束语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R市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框架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阐述 |
1.地方政府 |
2.农村商业银行 |
(二)理论基础 |
1.乡村治理理论 |
2.社会资本理论 |
二、R市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乡村治理现状 |
(一)R市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情况 |
(二)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乡村治理的合理性分析 |
1.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乡村治理是治理本身的需要 |
2.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乡村治理有必要的政策支持 |
(三)R市农村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现状与成绩 |
1.共同建设信用体系 |
2.向政府派驻挂职人员 |
3.发放涉农贷款 |
4.助力提升贫困户收入水平 |
三、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R市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
1.R市农村商业银行服务质效不高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
2.R市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短板限制其参与乡村治理进程 |
3.银行与政府间的默契不足导致难以发挥合作效能 |
4.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经营能力不足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R市农村商业银行自身服务机制不完善 |
2.地方政府对R市农村商业银行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
3.R市农村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不完善 |
4.R市农村商业银行在参与乡村治理方面缺乏创新能力 |
5.地方政府配套担保机制尚不完善 |
四、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乡村治理建议 |
(一)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乡村治理的服务机制 |
1.地方政府参与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基础服务机制 |
2.地方政府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构建农村产权运作机制 |
(二)加强对农村商业银行参与治理的支持与引导 |
1.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引导和服务力度 |
2.地方政府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构建乡村信用体系 |
(三)优化地方政府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模式 |
(四)探寻农村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
1.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创新乡村金融服务载体 |
2.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创新乡村市场金融产品 |
3.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创新乡村经济主体融资渠道 |
(五)合作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
1.政府层面协助农村商业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2.农村商业银行层面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
五、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 |
(二)期刊 |
(三)报告 |
致谢 |
(6)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银行监管理论综述 |
1.2.2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监管理论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4 拟创新和不足之处 |
1.4.1 拟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商业银行 |
2.1.2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 |
2.1.3 银行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利益论 |
2.2.2 捕获论 |
2.2.3 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 |
第3章 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现状 |
3.1 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和监管理念 |
3.1.1 监管体系 |
3.1.2 监管理念 |
3.2 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主要方式 |
3.2.1 非现场监管 |
3.2.2 市场准入监管 |
3.2.3 现场检查 |
3.3 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措施 |
3.3.1 市场定位监管措施 |
3.3.2 业务和风险监管措施 |
3.4 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成效 |
第4章 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问题及原因 |
4.1 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4.1.1 监管制度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 |
4.1.2 监管人力资源仍需进一步补足 |
4.1.3 监管科技手段仍需进一步强化 |
4.1.4 监管内部管理效能仍需进一步释放 |
4.2 原因分析 |
4.2.1 外部原因 |
4.2.2 内部原因 |
第5章 国外银行政府监管经验借鉴 |
5.1 美国社区银行监管经验 |
5.1.1 美国社区银行概况 |
5.1.2 美国社区银行监管概况 |
5.1.3 美国社区银行监管特色经验 |
5.2 英国中小商业银行监管经验 |
5.2.1 重构银行体系以隔离不同业务间风险传染 |
5.2.2 完善监管机构以强化全领域风险监管力度 |
第6章 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优化对策 |
6.1 坚持“差异化”的监管工作思路 |
6.1.1 有针对性完善监管制度法规 |
6.1.2 盯紧地方中小商业银行重点监管领域 |
6.2 完善监管机制框架 |
6.2.1 完善市县监管组织框架 |
6.2.2 充实基层监管工作力量 |
6.3 提升监管工作能力 |
6.3.1 提升监管科技手段和技术水平 |
6.3.2 提升监管科技应用水平 |
6.4 强化监管协调配合 |
6.4.1 加强与人民银行和各级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 |
6.4.2 构建监管政策协调和联合行动机制 |
6.5 突出自律和监督作用 |
6.5.1 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自律引导作用 |
6.5.2 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同业间互相监督的有效平台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8)YZNS银行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内部控制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概述 |
2.1.1 内部控制概念 |
2.1.2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
2.1.3 内部控制的作用 |
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内容 |
2.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 |
2.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
2.3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章 YZNS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YZNS银行发展概况 |
3.1.1 YZNS银行简介 |
3.1.2 业务范围 |
3.1.3 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3.2 YZNS银行内部控制现状 |
3.2.1 内部环境 |
3.2.2 风险评估 |
3.2.3 控制活动 |
3.2.4 信息与沟通 |
3.2.5 内部监督 |
3.3 YZNS银行内部控制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 |
3.3.1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4章 YZNS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
4.1 YZNS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1.1 内部环境不理想 |
4.1.2 风险评估不够全面 |
4.1.3 控制活动流于形式 |
4.1.4 信息与沟通不顺畅 |
4.1.5 内部监督乏力 |
4.2 YZNS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内控意识薄弱认识不到位 |
4.2.2 相关人员的内部控制能力欠缺 |
4.2.3 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
4.2.4 信息技术运用滞后 |
4.2.5 监督人员素质和水平偏低 |
第5章 YZNS银行内部控制改进目标及对策 |
5.1 内部控制改进的目标及原则 |
5.1.1 内部控制改进的目标 |
5.1.2 内部控制改进的原则 |
5.2 YZNS银行内部控制改进的对策 |
5.2.1 明确职责和组织,营造良好内部环境 |
5.2.2 构建风险评估体系,提升内部控制能力 |
5.2.3 重视控制活动开展,拓展广度与深度 |
5.2.4 大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与沟通 |
5.2.5 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和水平,构建高效的监督体系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信贷业务 |
2.1.2 信贷风险 |
2.1.3 信贷风险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2.3 信贷配给理论 |
第3章 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N银行信贷业务情况 |
3.2 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情况 |
3.2.1 来自银行方面的风险 |
3.2.2 来自客户方面风险 |
3.2.3 来自其他方面的风险 |
3.3 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现有模式 |
3.3.1 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
3.3.2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
3.3.3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第4章 N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典型案例分析 |
4.1.1 基本状况概述 |
4.1.2 不良贷款成因与面临风险因素分析 |
4.1.3 N银行风险应对措施 |
4.1.4 各环节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4.2 其他代表性案例分析 |
4.2.1 BJL公司案例 |
4.2.2 DJ公司案例 |
4.2.3 RL公司案例 |
4.3 N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与不足 |
4.3.1 贷前调查不够深入 |
4.3.2 贷中审批缺乏成效 |
4.3.3 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
第5章 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成因 |
5.1 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
5.2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缺陷 |
5.3 信贷相关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
5.4 内控合规未有效发挥作用 |
5.5 风险管理能力仍有不足 |
第6章 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改进对策与保障措施 |
6.1 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改进对策 |
6.1.1 加强贷前调查 |
6.1.2 改善贷中审批审查 |
6.1.3 加强贷后管理 |
6.2 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对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
6.2.1 制度保障 |
6.2.2 人力保障 |
6.2.3 文化保障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学术价值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内部审计及审计中心概念的研究 |
1.3.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研究 |
1.3.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优化建议的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 |
2.1.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定义 |
2.1.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特点 |
2.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
2.2.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 |
2.2.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作用 |
2.3 商业银行内审工作的具体内容 |
2.3.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内容和准则 |
2.3.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组织体系 |
2.3.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
2.3.4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
3 J农商银行“一部六中心”体系下内部审计现状 |
3.1 J农商银行基本情况 |
3.1.1 J农商银行简介 |
3.1.2 J农商银行组织架构 |
3.2 J农商银行审计架构 |
3.2.1 组织体系概况 |
3.2.2 “一部六中心”的介绍 |
3.3 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 |
3.3.1 内审机构与“一部六中心”间的关联 |
3.3.2 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况 |
3.3.3 内部审计职责和审计内容 |
3.3.4 内部审计的审计方式 |
3.3.5 内部审计的操作流程 |
4 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调查问卷分析 |
4.2 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4.2.1 过度依赖行业审计 |
4.2.2 内审的独立性不强 |
4.2.3 内部审计力量薄弱 |
4.2.4 审计质量有待提高 |
4.3 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内审意识不够强,审计传导压力不足 |
4.3.2 制度建设不完善,审计手段相对落后 |
4.3.3 岗位履职不到位,培训奖惩落实不力 |
4.3.4 审计程序不规范,质量管理标准不一 |
5 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的优化建议 |
5.1 积极营造内审工作的良好氛围 |
5.1.1 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内部审计重视程度 |
5.1.2 加强审计管理,科学完善内审制度建设 |
5.1.3 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素质 |
5.2 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
5.2.1 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实施审计项目 |
5.2.2 转变理念思路,不断拓展内审范围 |
5.2.3 创新方法技术,积极打造智慧审计 |
5.3 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规范管理 |
5.3.1 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内审部门独立性 |
5.3.2 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审计工作规制 |
5.3.3 加强督促指导,建立监督联动机制 |
5.4 着力提升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
5.4.1 强化审计成果运用,落实违规整改问责 |
5.4.2 规范审计定性标准,优化审计流程方法 |
5.4.3 建立质量约束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FG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海萌.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G银行沈阳分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案例研究[D]. 刘磊.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学莺.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以建行N市分行为例[D]. 朱真微.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R市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范军波.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S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 曹阳.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7]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8]YZNS银行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王雪燕. 扬州大学, 2021(09)
- [9]N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王超莹. 扬州大学, 2021(09)
- [10]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 熊佳.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