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朝山电厂接入系统后云南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郭琦,朱益华,常东旭,周剑,张建新,徐光虎[1](2020)在《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远程试验方法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针对现有开环测试方法无法对现场装设的安稳系统进行动态闭环测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实时仿真的远程闭环试验方法,研究了远程试验体系中信息交互、远程通信和信号转换等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设计了远程试验系统的平台架构及标准化接口,研发了安稳系统的远程试验平台,并深入分析了该平台的3种工程应用模式。最后,以云南交流送出断面安稳系统为例,开展了本方法的现场试点应用,完成了对2个主站点安稳系统的远程联调测试。通过在实际工程的应用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刘志鹏[2](2019)在《电网“大机小网”下涉网保护风险管控的研究》文中认为从分析电厂涉网保护的安全管理方案、审查电厂涉网保护的定值配合和校核升压站保护的定值整定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和研究"大机小网"下涉网保护的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李成翔[3](2019)在《含MMC-HVDC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含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线路(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multi-infeed direct current,MIDC)可以实现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输电技术(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LCC-HVDC)的优势互补,随着这种并联混合型直流输电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对MMC-HVDC与LCC-HVDC的协调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LCC-HVDC和MMC-HVDC的数学模型与控制策略,对LCC-HVDC着重介绍了其定直流电压控制与定直流电流控制的方式,对MMC-HVDC着重介绍了其数学模型和有功、无功解耦控制及电流内环控制逻辑,接着以鲁西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为例,介绍了其包括监控层、站控层、单元控制层以及阀控层的控制系统分层结构。然后结合鲁西背靠背直流安稳控制策略的验证,开展RTDS仿真试验,针对并联直流站控系统与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自身调制功能之间的配合不当,以及其所带来的系统安全稳定问题,深入分析了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并联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控制策略,提出了优化的调制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接着对受端交流系统强度对LCC-HVDC的换相失败与恢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基于换相失败免疫系数和故障恢复时间验证了受端交流系统强度的提高或者MMC-HVDC馈入受端交流系统无功功率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LCC-HVDC换相失败的发生、缩短故障恢复的时间。最后对含MMC-HVDC的多馈入直流后续换相失败进行了分析,通过对LCC-HVDC恢复期间逆变侧换流母线谐波电压的检测,在MMC-HVDC逆变侧的无功功率控制环节附加上谐波电压补偿分量,可提高恢复期间MMC-HVDC对交流系统的无功功率支撑,提高交流系统强度,进而减少谐波的影响,从而抑制后续换相失败的发生,增强了含MMC-HVDC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上进行仿真验证了该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韩晓锋[4](2018)在《伊春热电厂接入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北方地区气温偏低,热电厂变得极为普遍。在热电厂接入电力系统时,如果电厂装机容量较大,而地区负荷较小,则会产生大量盈余电力,并经过各级断面逐级送出,最后进入主网。比如伊春热电厂,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区,装设2台350MW供热机组。黑龙江省电网位于东北电网的北部,主网架由500k V和220k V两级电压构成,可划分为东部电网、中部电网、西部电网和北部电网四部分。当伊春热电厂接入系统时,在正常运行及检修方式下,在其周围所连接的线路及其它电力设备可能存在过载问题。因此,需针对电力送出各级断面分析系统的热稳定和同步稳定问题。本论文针对以下几点进行讨论和研究:(1)本文就东北电网、黑龙江电网、伊春热电厂的概况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伊春热电厂的投产时序及伊春、鹤岗地区的负荷装机规划、电力平衡。(2)本文对伊春热电厂所在电网的系统元件、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建模,并介绍了电力系统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3)本文采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ASP,采用牛顿拉夫逊法对伊春热电厂所在电网进行仿真潮流计算,并在附近线路设置故障点,输出附近电厂的公角特性曲线。(4)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过载问题及同步稳定问题的方案,能够有效的避免电网停电事故的发生,尽可能的减少电网的运行维护费用。论文的研究,对所有大型火电厂接入系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刘志鹏,李献,余加喜,毛李帆,盛仕昌,沈凤杰[5](2018)在《海南电网安全稳定控制集中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海南电网面临"大机小网"问题,特别是当孤网运行方式时,如发生单台大容量机组跳闸,稳控系统应采取切负荷策略来解决电网安全稳定问题。这凸显了稳控系统在海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重要性。随着海南电网220kV稳控主站的大量新增,现有的稳控集中管理系统设计容量已无法满足接入需求;另一方面,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迅速发展,为解决送出线路可能存在的过载和稳定问题,也对现有稳控集中管理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分层分区"的原则改造现有稳控集中管理系统,为海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二道防线提供技术支撑。
石国荣[6](2018)在《异步联网下基于DIgSILENT的风电接入保山电网适应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水平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加重,而地球上可供开采的一次能源(石油、煤等)日趋减少。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渐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不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和其它新能源发电技术比较,风力发电技术较为成熟。风力发电本身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弱可控性以及弱抗扰性的特点,随着风电渗透率的增加,对含有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系统来说,其稳定性将面临严峻考验。南网主网和云南电网进入异步互联模式运行之后,云南电网仅通过直流线路与南方电网主网异步联网。云南电网和南网主网之间由异步联网之前通过交流线路的同步“硬连接”,转变为异步之后通过背靠背直流的异步“软连接”。这导致主网的频率变化无法直接快速地反应到云南电网侧,云南电网内的机组在响应主网频率变化方面与异步之前发生较大变化。伴随着风电渗透率不断增加,云南电网系统运行稳定特性都将发生变化。地区电网位于电网末端,网络构造较为单薄。而由于风力发电特性,风电场通常情况下都是接在电网线路的末端,网架结构相对脆弱。本文研究对象保山地区电网位于电网末端500kV,其波动率大于云南电网主网,一旦系统出现波动,容易导致地区电网进入孤网模式运行。系统频率升高,一旦超过风机保护临界值,则会触发风机过频保护动作使得风机脱网。这无异于系统在经受了一次扰动之后又发生了机组跳开扰动,在很大成程度上会恶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考虑到今后地区电网风电并网规模逐步扩大为大势所趋,在异步联网工程实施之后,地区电网风电并网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上述情况,考虑地区电网的独特性,本文以保山电网为研究目标,对异步联网以后对地区电网风电并网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异步联网工程以及进入异步模式之后南方电网主网以及云南电网响应特性。其次,详细分析了保山地区电网的网架结构,依据BPA中所获取的实测数据,基于电力系统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程序DIgSILENT/Power Factory(DPF)搭建了整个保山地区电网模型。再次,在所搭建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不同运行方式下的多个实验方案:分别在夏大方式、冬大方式以及夏小方式下进行仿真计算,大理苏屯2回线故障、施甸保山/施甸昌宁2回线故障以及苏屯保山2回线故障,并在此故障基础上对风机脱网之后保山地区电网的电压、频率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考虑基于模型在保山电网风电场中接入储能系统,并对储能系统在调节电压以及减小风电输出功率的波动对电网的影响方面的效果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其理论分析及策略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李俊鹏[7](2015)在《计及重合闸整定配合的220kV/110kV备自投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在云南电网系统内部备自投装置一般采取保守设计的做法,甚至为了避免全站失压事故的发生,将整个区域电网剖开运行,降低了地区负荷供电的可靠性。但是在国家《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及南方电网公司新的事故调查规程的颁布的背景下,对电网风险评估及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发生了转变,以前运行单位以避免变电站全站失压作为电网运行方式及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配合与整定的基本原则,现在应该以全新的原则来控制减供负荷比例。新的电网风险评估办法,自然要求重新设计备自投动作的逻辑,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在电网设备出现故障时能降低事故等级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以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备自投装置进行分析,400V站用电及35kV电压等级的备自投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通过研究,得出与线路重合闸的配合及一个变电站内不同电压等级备自投的配合关系。同时对于串供方式的重要变电站,也调整思路,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提高备自投装置动作的成功率,缩小电网事故发生时停电的范围。鉴于云南电网220kV电压等级解环运行需要以及临沧地区电网由于网架建设相对滞后,与主网的联系比较薄弱,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性,本文在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临沧地区电网两个220kV变电站备自投当前运行方式下的备自投动作主要逻辑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思路,以提高该地区的供电可靠性。
张雪丽[8](2014)在《云南电网网架重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云南电网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近年来发展空前迅猛。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网间联系的逐步增强,电网的运行调整和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大停电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大停电后的系统恢复过程历时长、内容多,各阶段操作密切关联、相互影响,黑启动操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以与系统实际运行状态相吻合的启动或恢复方案为基础。本文根据云南电网结构和停电后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初期黑启动目标网架的生成原则及方法,突出方案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并在符合电网实际优化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云南电网分区恢复方案和网架重构恢复策略,为云南电网大停电后系统的恢复提供决策支持及有利辅助。本文首先从电网结构、黑启动原则和黑启动电源分布等方面,对云南电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之后结合电网结构层次化的特点,以从云南电网OCS系统获取的运行断面为分析对象,在系统状态辨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网络层+厂站层”的方式快速搜索拓扑数据库以生成云南电网黑启动初期恢复目标网架的方法,并完成相关技术校验,为云南电网大停电后的初期恢复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对云南电网中西部片区目标网架的搜索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针对云南电网现有的黑启动分区方案主要根据地理及行政区域划分而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的不足,本文采用谱聚类算法来深入挖掘云南电网本身的社团结构特点以实现子系统划分。首先将电网合理简化并求得其Laplace矩阵,然后由第一和第二小非平凡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聚类样本,结合黑启动电源的数目及分布确定分区数及初始聚类中心,并采用k-means算法以特征空间中各节点对应元素对聚类中心的距离作为衡量节点相似性的标准,对电网中各节点进行聚类,从而得到初步的分区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依据云南电网黑启动预案及停电后的实际对分区结果进行合理调整的方法,进而得到满足电网实际应用要求的分区方案。针对电力系统大停电后网架重构阶段线路投运时其操作时间和恢复可靠性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基于模糊机会约束的网架重构优化模型。将线路操作时间和恢复可靠性分别用三角模糊变量表示,并定义了评价目标网架性能的恢复可靠性指标,在模糊机会约束的框架下,确保机组在其启动时限内成功获得启动电源的可能性不低于一定的置信水平,在此基础上优化得到在尽可能短的重构时间内达到恢复可靠性最高的网架。采用模糊模拟、交叉粒子群算法与Dijkstra算法相结合的求解方法对目标网架进行寻优。最后,以IEEE30节点系统和云南电网的部分区域为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及在云南电网的适用性。
于靖微[9](2014)在《黑启动路径空载合闸过电压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社会对电力供应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大停电事故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因此制定有效的电力系统黑启动方案是电力系统因故障全停后快速恢复运行的重要措施。其中,对黑启动路径空载合闸过电压的校验是黑启动方案校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建立了考虑合闸工况随机性的统计过电压计算的蒙特卡洛模型,结合云南电网实际情况,通过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研究线路参数、高抗配置及高抗补偿度对过电压的影响,最终得到黑启动过电压倍数的快速预测方法,用于黑启动过电压的校验。主要研究内容:(1)分析电网黑启动恢复过程中出现过电压的机理以及影响过电压的因素。基于PSCAD/EMTDC软件建立考虑合闸初相角和断路器三相合闸不同期性的合空线统计过电压计算的蒙特卡洛模型;(2)将所建模型应用于云南电网500kV线路黑启动过电压的仿真计算,结合线路实际高抗配置方案,分析高抗在线路不同位置对过电压的影响;(3)应用所建模型对500kV典型线路在不同长度、不同高抗补偿度时的黑启动过电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线路参数、高抗补偿度与过电压倍数之间的关系;(4)综合分析以上合闸初相角、断路器三相不同期合闸、高抗配置、线路参数、高抗补偿度等因素对过电压的影响,得到黑启动过电压倍数快速预测方法,并通过云南电网算例验证其有效性。
刘瑞礼[10](2011)在《节能环境下云南发电厂辅助服务补偿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保证电能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电力调度体制下,发电厂辅助服务被无偿调用,在“厂网分开”的环境下,无偿调用的方法已经不合时宜。实践证明,合理的补偿方法是激励发电厂积极提供该项服务,并提升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尽管电力监管部门已经制订并颁布了《南方区域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和《南方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简称“两个细则”),但两个细则的制订和实施是以南方区域为对象,其补偿方法在细节之处并没有充分考虑云南地区的实际情况。云南电网的电源构成和网络架构与其他省份有明显的差别,云南电网在实施“两个细则”的过程中,发现某些补偿方法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修正。另外,国家正在积极推行节能发电调度,在节能调度环境下如何开展发电厂辅助服务补偿是值得研究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自动发电控制、有偿调峰、无功电压控制、备用和黑启动等五项发电厂辅助服务的管理现状和补偿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云南地区的电源构成和电网架构特性,对上述五项辅助服务的成本构成、补偿策略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节能发电调度与发电厂辅助服务的约束机制;本文充分利用“南方电网‘1+5’辅助服务考核技术支持系统”的数据,统计了云南电网并网发电厂在枯水期、丰水期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典型数据,对发电厂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本文对云南电网的“两个细则”进行了评价,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取得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最后,本文分析了辅助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云南电网辅助服务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建议。
二、大朝山电厂接入系统后云南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朝山电厂接入系统后云南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远程试验方法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远程闭环试验方法 |
1.1 信息的远程交互方法 |
1.2 远程闭环试验整组时间分析 |
1.3 远程闭环试验通信技术 |
2 远程试验平台架构及接口设计 |
2.1 平台架构 |
1)硬件配置 |
2)参数配置 |
3)其他关键参数 |
2.2 仿真系统与信号转换装置接口 |
2.3 信号转换装置和现场安稳装置通信接口 |
2.4 现场安稳装置远程接口设计 |
3 远程试验应用模式分析 |
3.1 综合仿真试验 |
3.2 现场联合调试 |
3.3 安稳系统缺陷分析和反事故措施验证 |
4 现场试点应用 |
4.1 总体方案 |
4.2 现场联合调试 |
5 结语 |
(2)电网“大机小网”下涉网保护风险管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电厂涉网保护的管控 |
2 涉网定值管控实例 |
2.1 主变的复压闭锁相间过流保护 |
2.1.1 电流元件的整定 |
2.1.2 时间元件的整定 |
2.1.3 低电压元件的整定 |
2.1.4 负序电压元件的整定 |
2.2 主变的过励磁保护 |
2.2.1 定时限过励磁保护报警段 |
2.2.2 定时限过励磁保护跳闸段 |
2.2.3 反时限过励磁保护 |
2.3 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 |
2.3.1 过电流定值整定 |
2.3.2 时间元件的整定 |
2.3.3 相间低电压元件的整定 |
2.3.4 负序电压元件的整定 |
3 220 kV核电厂升压站保护定值管控 |
3.1 主变零序方向过流保护 |
3.1.1 零序过流Ⅰ段保护 |
3.1.1. 1 电流元件的整定 |
3.1.1. 2 时间元件的整定 |
3.1.2 零序过流Ⅱ段保护 |
3.1.2. 1 电流元件的整定 |
3.1.2. 2 时间元件的整定 |
3.2 断路器保护 |
3.2.1 边、中断路器的重合闸时间配合 |
3.2.2 断路器重合闸方式选择 |
4 结束语 |
(3)含MMC-HVDC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含MMC-HVDC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拓扑结构 |
1.2.2 控制策略 |
1.2.3 交直流互联电网仿真技术 |
1.3 本文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含MMC-HVDC的多馈入直流数学模型与控制策略 |
2.1 MMC-HVDC数学模型与控制策略 |
2.1.1 MMC-HVDC数学模型 |
2.1.2 内外环控制策略 |
2.2 LCC-HVDC控制策略 |
2.3 直流控制系统分层结构 |
2.4 小结 |
第三章 混合型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优化 |
3.1 鲁西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调制策略 |
3.1.1 有功功率转移控制 |
3.1.2 无功功率控制 |
3.2 鲁西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安全稳定试验 |
3.2.1 稳控试验平台与相关安稳策略 |
3.2.2 滤波器投切控制 |
3.2.3 柔性直流功率回降执行时序异常 |
3.3 试验现象机理分析 |
3.4 协调控制策略优化及RTDS仿真验证 |
3.4.1 调制功能优化 |
3.4.2 RTDS仿真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含MMC-HVDC的多馈入直流换相失败与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受端交流系统强度 |
4.2 受端交流系统强度对LCC-HVDC换相失败与恢复的影响 |
4.2.1 LCC-HVDC换相失败与恢复机理 |
4.2.2 受端交流系统强度的影响分析 |
4.2.3 仿真验证 |
4.3 MMC-HVDC无功控制对LCC-HVDC换相失败与恢复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含MMC-HVDC的多馈入直流后续换相失败的分析与抑制方法 |
5.1 谐波对LCC-HVDC后续换相失败的影响 |
5.2 暂态无功功率协调控制策略优化 |
5.3 仿真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伊春热电厂接入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章 伊春电厂及其所在电网概述分析 |
2.1 东北电网概况分析 |
2.2 黑龙江电网概况分析 |
2.3 伊春和鹤岗电网概况分析 |
2.4 伊春热电厂概况分析 |
2.5 建设投产时序概况分析 |
第3章 电力平衡分析 |
3.1 伊春地区电力平衡分析 |
3.2 鹤岗地区电力平衡分析 |
第4章 伊春电厂及其所在电网的仿真模型的建立 |
4.1 系统元件的模型建立 |
4.2 系统潮流仿真的方法 |
4.3 伊春电厂及其所在电网运行方式模型的建立 |
第5章 伊春电厂及其所在电网的仿真计算 |
5.1 系统分析的边界条件 |
5.2 伊春电厂及其所在电网模型的仿真 |
5.3 模型的仿真计算 |
第6章 系统安全稳定分析 |
6.1 潮流方式1-1安全稳定分析 |
6.2 潮流方式1-2安全稳定分析 |
6.3 潮流方式2-1安全稳定分析 |
6.4 潮流方式2-2安全稳定分析 |
6.5 潮流方式3安全稳定分析 |
6.6 振荡解列分析 |
6.7 安全稳定分析主要结论 |
6.8 安全稳定控制策略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后记和致谢 |
(5)海南电网安全稳定控制集中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系统总体架构 |
2 系统硬件设计 |
2.1 调度端结构 |
2.2 厂站端结构 |
2.3 技术架构 |
3 系统应用功能 |
3.1 实时监视 |
3.1.1 输入信息 |
3.1.2 输出信息 |
3.1.3 技术路线 |
3.2 实时告警 |
3.2.1 输入信息 |
3.2.2 输出信息 |
3.2.3 技术路线 |
3.3 智能告警 |
3.3.1 输入信息 |
3.3.2 输出信息 |
3.3.3 技术路线 |
4 系统模型构建 |
5 系统界面设计 |
5.1 结果展示图形界面 |
5.2 人机交互界面工具 |
6 结束语 |
(6)异步联网下基于DIgSILENT的风电接入保山电网适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异步联网后云南电网频率特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异步联网后系统频率特性变化 |
2.2.1 异步运行模式下南网频率特性变化 |
2.2.2 异步运行模式下云南电网频率特性变化 |
2.2.3 异步联网对风电并网的影响 |
2.3 异步后系统频率稳定控制措施 |
2.3.1 直流频率限制控制 |
2.3.2 稳控切机及高频切机低频减载措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DIgSILENT搭建保山电网模型 |
3.1 引言 |
3.2 风电接入对地区电网的影响 |
3.3 DIgSILENT仿真软件简介 |
3.4 保山地区电网模型搭建 |
3.4.1 保山地区电网概况 |
3.4.2 模型中各个元件参数的选取 |
3.4.3 模型中DFIG控制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运行方式下保山电网频率、电压特性分析 |
4.1 频率稳定的判据 |
4.2 夏大方式下不同方案保山电网频率和电压特性 |
4.2.1 大理—苏屯双回线故障下保山电网频率和电压变化 |
4.2.2 施甸—保山线/施甸—昌宁线故障下频率和电压变化 |
4.2.3 苏屯—保山双回线故障下保山电网频率和电压变化 |
4.2.4 不同负荷水平和发电机出力下保山电网的频率和电压特性变化 |
4.3 冬大方式下不同方案保山电网频率和电压特性 |
4.3.1 大理—苏屯双回线故障下保山电网频率和电压变化 |
4.3.2 施甸—保山线/施甸—昌宁线故障下频率和电压变化 |
4.3.3 苏屯—保山双回线故障下保山电网频率和电压变化 |
4.3.4 不同负荷和出力下保山电网频率和电压特性 |
4.4 夏小方式下不同方案保山电网频率和电压特性 |
4.4.1 大理—苏屯双回线故障下保山电网频率和电压变化 |
4.4.2 施甸—保山线/施甸—昌宁线故障下频率和电压变化 |
4.4.3 苏屯—保山双回线故障下保山电网频率和电压变化 |
4.5 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的校核研究 |
4.6 保山电网风电并网储能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 |
4.6.1 蓄电池储能系统 |
4.6.2 BESS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4.6.3 仿真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7)计及重合闸整定配合的220kV/110kV备自投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云南电网供电情况及备自投投运现状 |
2.1 引言 |
2.2 2015年云南电网系统规模 |
2.3 2015年云南电网对于电磁环网的运行方式上的安排 |
2.4 2015云南电网220kV备自投装置配置及适用方式 |
2.5 2015年运行方式下备自投装置存在的问题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关于备自投装置的整定配合研究 |
3.1 引言 |
3.2 备自投装置原理分析 |
3.3 110kV备自投装置与线路自动重合闸的配合研究 |
3.4 220kV备自投装置与线路重合闸的配合研究 |
3.5 基于串供变电站的备自投装置逻辑设计研究 |
3.6 同一变电站内不同电压等级备自投装置配合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临沧地区电网的备自投改造方案 |
4.1 引言 |
4.2 云南临沧地区概况 |
4.3 临沧地区220kV电网运行现状 |
4.4 220kV临沧变电站110kV片区供电情况 |
4.5 临沧变220kV备自投装置备投逻辑简介 |
4.6 220kV临沧变电站备自投装置运行方式存在的问题 |
4.7 针对临沧地区电网220kV备自投装置的技术改造方案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云南电网网架重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黑启动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2 分区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3 网架重构问题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云南电网黑启动初期目标网架的生成 |
2.1 引言 |
2.2 云南电网的结构特点 |
2.3 云南电网黑启动方案制定的原则 |
2.4 云南电网黑启动电源分析 |
2.5 基于电网分层的目标网架的生成 |
2.5.1 系统状态辨识 |
2.5.2 目标网架分层搜索 |
2.5.3 目标网架的校验 |
2.5.4 算法流程 |
2.6 算例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谱聚类算法的云南电网分区恢复研究 |
3.1 引言 |
3.2 子系统划分的一般原则 |
3.3 基于谱聚类的电网分区策略 |
3.3.1 电网拓扑的简化 |
3.3.2 算法原理 |
3.3.3 算法步骤 |
3.4 分区结果的适应性调整 |
3.5 云南电网算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模糊机会约束的电网网架重构策略研究 |
4.1 引言 |
4.2 模糊机会约束规划 |
4.3 网架重构优化模型 |
4.3.1 模糊参数的确定 |
4.3.2 目标网架恢复可靠性定义 |
4.3.3 模糊机会约束模型 |
4.4 网架重构优化算法 |
4.4.1 最短路径算法 |
4.4.2 模糊模拟 |
4.4.3 交叉粒子群算法 |
4.4.4 算法流程 |
4.5 算例分析 |
4.5.1 IEEE30 节点 |
4.5.2 云南电网算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9)黑启动路径空载合闸过电压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黑启动简介及研究现状 |
1.2.1 黑启动简介 |
1.2.2 黑启动研究现状 |
1.3 黑启动过电压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黑启动过电压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1 黑启动过电压原理分析 |
2.1.1 工频过电压 |
2.1.2 操作过电压 |
2.2 并联高压电抗器的应用 |
2.2.1 首端带高抗的长线路工频过电压 |
2.2.2 末端带高抗的长线路工频过电压 |
2.2.3 两端带高抗的长线路工频过电压 |
2.3 黑启动过电压影响因素分析 |
第3章 合空线统计过电压仿真计算模型的建立 |
3.1 蒙特卡洛法 |
3.2 PSCAD/EMTDC 仿真软件简介 |
3.2.1 PSCAD/EMTDC 概况 |
3.2.2 Multiple Run 组件介绍 |
3.3 不同合闸初相角对黑启动过电压的影响研究 |
3.3.1 研究合闸初相角对黑启动过电压的影响的必要性 |
3.3.2 合闸初相角概率模型的建立 |
3.3.3 不同合闸初相角同期合闸过电压仿真计算与结果分析 |
3.4 断路器三相不同期合闸对黑启动过电压的影响研究 |
3.4.1 断路器三相不同期合闸概率模型的建立 |
3.4.2 断路器三相不同期合闸黑启动过电压仿真计算与结果分析 |
3.5 合空线统计过电压计算的概率模型的建立 |
3.5.1 合空线统计过电压计算的蒙特卡洛模型 |
3.5.2 PSCAD/EMTDC 的建模 |
3.6 小结 |
第4章 云南电网 500kV 线路空载合闸统计过电压仿真计算 |
4.1 云南电网简介 |
4.2 无高抗线路统计过电压仿真计算 |
4.3 单端高抗线路统计过电压仿真计算 |
4.4 两端高抗线路统计过电压仿真计算 |
4.5 小结 |
第5章 500kV 线路空载合闸统计过电压快速预测 |
5.1 不考虑线路补偿度时的黑启动过电压快速预测 |
5.1.1 500kV 典型线路随长度变化的统计过电压仿真计算 |
5.1.2 算例 |
5.2 考虑线路补偿度时的黑启动过电压快速预测 |
5.2.1 线路补偿度对黑启动过电压的影响研究 |
5.2.2 算例 |
5.3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10)节能环境下云南发电厂辅助服务补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辅助服务补偿方法研究的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辅助服务补偿办法研究综述 |
2.1 AGC辅助服务补偿方法的研究 |
2.1.1 AGC辅助服务定义 |
2.1.2 AGC补偿方法的研究 |
2.2 有偿调峰辅助服务补偿方法的研究 |
2.2.1 有偿调峰补偿辅助服务定义 |
2.2.2 有偿调峰补偿方法的研究 |
2.3 旋转备用辅助服务补偿方法的研究 |
2.3.1 旋转备用辅助服务定义 |
2.3.2 旋转备用辅助服务补偿方法的研究 |
2.4 无功调节辅助服务补偿方法的研究 |
2.4.1 无功调节辅助服务定义 |
2.4.2 无功调节辅助服务补偿方法的研究 |
2.5 黑启动辅助服务补偿方法的研究 |
2.5.1 黑启动辅助服务定义 |
2.5.2 黑启动辅助服务补偿方法的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云南电网节能调度环境下辅助服务策略分析 |
3.1 云南电网电源结构及特点 |
3.2 云南电网节能调度基本原则 |
3.3 辅助服务补偿与节能发电调度的关系 |
3.3.1 节能发电调度对辅助服务调用的约束 |
3.3.2 节能发电调度对辅助服务补偿机制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节能调度环境下云南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补偿现状分析 |
4.1 发电厂AGC补偿现状分析 |
4.1.1 发电厂AGC投入总体情况分析 |
4.1.2 发电厂AGC调用情况及容量调用率分析 |
4.1.3 发电厂AGC补偿费用及考核电量分析 |
4.2 发电厂旋转备用补偿现状分析 |
4.2.1 发电厂旋转备用补偿电量情况分析 |
4.2.2 发电厂旋转备用补偿费用情况分析 |
4.3 发电厂无功调节补偿现状分析 |
4.3.1 发电厂无功补偿电量情况分析 |
4.3.2 发电厂无功补偿费用情况分析 |
4.4 发电厂有偿调峰补偿现状分析 |
4.4.1 发电厂有偿调峰补偿电量情况分析 |
4.4.2 发电厂有偿调峰补偿费用情况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节能调度环境下云南电网辅助服务补偿方法分析及改进建议 |
5.1 AGC现行补偿方法分析及改进建议 |
5.1.1 AGC现行补偿方法分析 |
5.1.2 AGC现行考核办法分析 |
5.1.3 AG C补偿方法改进建议 |
5.2 有偿调峰现行补偿方法分析及改进建议 |
5.2.1 有偿调峰现行补偿方法分析 |
5.2.2 有偿调峰补偿方法改进建议 |
5.3 旋转备用现行补偿方法分析及改进建议 |
5.3.1 旋转备用现行补偿方法分析 |
5.3.2 旋转备用补偿方法改进建议 |
5.4 无功调节现行补偿方法分析及改进建议 |
5.4.1 无功调节现行补偿方法分析 |
5.4.2 无功调节补偿方法改进建议 |
5.5 黑启动现行补偿方法分析及改进建议 |
5.5.1 云南电网黑启动特性分析 |
5.5.2 黑启动现行补偿方法分析 |
5.5.3 黑启动补偿方法改进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云南电网辅助服务市场发展建议 |
6.1 云南电网辅助服务市场化补偿机制建议 |
6.1.1 辅助服务调用与补偿机制的完善 |
6.1.2 辅助服务区域性分级协作原则 |
6.1.3 辅助服务市场的分步培育 |
6.2 辅助服务与未来电力市场调度的衔接关系 |
6.2.1 电力市场下的辅助服务与传统辅助服务的区别 |
6.2.2 电力市场下的辅助服务市场过渡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论文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四、大朝山电厂接入系统后云南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远程试验方法及工程应用[J]. 郭琦,朱益华,常东旭,周剑,张建新,徐光虎.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01)
- [2]电网“大机小网”下涉网保护风险管控的研究[J]. 刘志鹏. 云南电力技术, 2019(01)
- [3]含MMC-HVDC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 李成翔.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4]伊春热电厂接入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研究[D]. 韩晓锋. 吉林大学, 2018(04)
- [5]海南电网安全稳定控制集中管理系统的研究[J]. 刘志鹏,李献,余加喜,毛李帆,盛仕昌,沈凤杰. 云南电力技术, 2018(04)
- [6]异步联网下基于DIgSILENT的风电接入保山电网适应性分析[D]. 石国荣.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7]计及重合闸整定配合的220kV/110kV备自投应用研究[D]. 李俊鹏.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5)
- [8]云南电网网架重构策略研究[D]. 张雪丽.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9]黑启动路径空载合闸过电压问题的研究[D]. 于靖微.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10]节能环境下云南发电厂辅助服务补偿方法研究[D]. 刘瑞礼.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