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图书馆的重要功能——素质教育

21世纪图书馆的重要功能——素质教育

一、21世纪图书馆的重要职能——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美[1](2021)在《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更新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校外教育机构——少年宫,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了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由于其开放性、公众性及特有的文化性,是每个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立至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青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少年宫内涵的变化与拓展。与以往的少年宫相比,如今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青少年儿童活动、娱乐、交往、休闲、学习的多功能场所。从设计上来说,已不再是单纯的少年宫建筑,而是与青少年生活、城市文化相结合的综合体。随着教育成为第三产业后,校外培训机构兴起,少年宫的经营受到市场冲击,曾受到家长和学生追捧,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的少年宫也变得落寞。加之部分少年宫建筑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已经出现明显老化现象,不再满足当代青少年儿童的活动需求,无法适应新时期少年宫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少年宫未来的发展中,多样性的改建、扩建、重建的更新模式将会成为趋势。本文共五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对象以及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二部分(第二章):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少年宫建筑的发展历程,我国少年宫体系的职能演变、政策演变。明确了少年宫建筑的基本文化属性和建筑特性。第三部分(第三章):现状调研与问题总结,对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的选址与总体布局、馆舍规模、功能配置、空间构成、改扩建情况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了当前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的更新需求。第四部分(第四、五章):通过对少年宫建筑改扩建案例的研究,并结合当前其他地区城市少年宫的典型案例研究,提出规模大型化综合化、功能复合化、空间开放化的发展趋势。结合第三章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的现状调研情况,提出了更新的原则以及更新的模式。最终提出区域协调性更新、功能复合性更新、空间开放性更新的建筑更新策略。最后选取其中最典型的西安市青少年宫为例,从建筑场所营造、功能空间重塑等方面作了优化改造设计,从而验证更新策略的可行性与实践性。

蔡毓菁[2](2021)在《莲都区公共图书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时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愈发凸显,在现代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架构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所在地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同时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在全国提倡文旅融合,文化和旅游共同促进地区发展的大背景下,重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居民整体素质水平与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在分析丽水市莲都区公共图书馆(以下简称莲都区图书馆)提供公共服务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提升其公共服务质量。论文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公共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以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图书馆学五定律为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法以及调查问卷法对莲都区图书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研究。首先,探讨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第一,浙江省图书馆现状与莲都区图书馆概况,明确莲都区图书馆主要职能与四大核心优势;第二,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发展建设现状,核心惠民服务、智慧化公共服务供给工作、发展亟待智慧化转型。其次,研究莲都区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空间不足、图书资源储备不够、阅读推广活动局限大,服务质量有待加强等,分析得出莲都区图书馆场馆空间不大、文化底蕴薄弱、阅读推广活动传统化、群众阅读需求攀升、经费投入有限等五个原因。基于上述发现,本论文提出如下措施来改善莲都区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质量:第一,提高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利用率;第二,深耕莲都区图书馆文化底蕴建设;第三,深化莲都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智慧化;第四,构建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内容供给体系;第五,提高莲都区图书馆资源价值。最后指出本论文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罗艺[3](2021)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社会知识体系的不断解构与重塑。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素养需求与结构面临新的变革契机。信息素养成为技术变革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布拉格宣言》、《亚历山大宣言》等国际性纲要文件彰显着信息素养的时代意义,并将信息素养纳入系统的教育计划之中,无容置疑凸显了信息素养在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等现象频现,其在应对技术变革层面胜任力明显不足。为此,本研究尝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议题。参照美国、欧盟等陆续推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本研究较为认同信息素养即能力这一概念,并将大学生信息素养界定为大学生发展中所应该具备的信息理解、选择、运用、评价、反思、创造能力。基于对境脉理论和学习者特征理论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论视角,本文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教育支持维度来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困境表征及教育支持路径。首先,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研、教育比较、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设计和验证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测量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六个省份12所大学近2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而对60余名大学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其次,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构成和教育支持的相关维度,构建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实施构想,注重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分析问题时使得两者互为补充、相互验证。研究发现,在信息素养现状方面,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教育成效不显着,具体存在的六个方面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等。在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者进一步分析提出个人特质和外部环境两大教育支持影响因素,个人特质具体是指信息行为极易受到个人特质影响,且不易受大学教育影响而转变;外部环境则囊括大学、网络、社会三方,主要面临以下现实问题:大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足;专业师资缺乏;相应教育项目和举措不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未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重视;缺乏系统性成效评估体制机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等。基于以上发现,归纳得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四项实然困境:其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理念滞后;其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其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多元主体缺失;其四,大学生信息素养政策大学供给匮乏。立足现状和问题,本研究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三个原则构想,分别为“教育模式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原则”、“教育环境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原则”、“教育环境的系统化与长效性原则”,同时从大学生个体、大学本身、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出发,遵循微观到宏观、外促到到内生、泛化到专业、单主体到全育人的基本思路,提出构建“以内生为核心、大学为重点、网络为依托、全社会共同参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想四条实施路径,以期能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价值参考。

杨晓梅[4](2021)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研究》文中认为信息存储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为人们获取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新的途径,线上教育优势愈加明显。本文基于公共图书馆线上教育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对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进行研究,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奠定基础。本文针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我国一部分公共图书馆以MOOC建设为中心推出了各种系列化公开课的服务项目,全面汇集优势教育资源,在分专题分学科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传递着科学文化知识。而国外公共图书馆更多地将在线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优化课程管理体系以便更加贴合社会实践。在开展调研过程中,注意到目前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存在资源重复建设、供需矛盾等相关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和进一步完善在线教育体系,公共图书馆需要在合作共享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并利用图书馆与外部机构各自的优势,精准化服务民众。所以本文从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构成的角度进行逐项研究,对在线教育服务的载体和公共图书馆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模式展开了分析,以便进一步完善在线教育运行体系。同时,本文在对不同服务对象进行在线教育需求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再次精细规划服务内容,使得服务内容更加贴合用户需求。最终结成了公共图书馆联盟、跨组织在线教育联盟和图书馆与学校共建联盟的构建模式,更好地实现共建共享学习资源,提高了各类服务对象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图书馆公共文化教育的目的。

张艳清[5](2021)在《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图书馆事业和社会教育事业在民国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在这一时期,时代更迭,内忧外患,旧的文明和新的文明不断碰撞,旧式封建藏书楼体系受到冲击,新式图书馆纷纷涌现。同时,这一时期社会教育思潮不断发展,出于培养人才、革新思想、拯救社会的需要,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纷纷建立起来,并且成为社会教育机构之一。乡村图书馆也在全国图书馆建立的浪潮和社会教育思潮中建立并不断革新发展,成为乡村地区教育民众的重要社会机构,并且发挥着社会教育职能。本文笔者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的方法,通过对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及其社会教育职能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分析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和社会教育的发展概况;并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考察这一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成长过程中的认识发生状况,剖析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定位的影响因子,总结出其发展具有必然性和阶段性。通过列举相关的史料资料,从规章制度、隶属关系、服务项目、教育内容、藏书情况方面分析了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具体表现,并且总结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实施保障。最后对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发展的成效、局限和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概括了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及其社会教育领域研究的不足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王秀芳[6](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贾美娟[7](2021)在《对高校图书馆职能定位的再认识》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对新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围绕图书馆的构成要素,结合高校图书馆近年来的变革发展实践,认为高校图书馆应从文献收集与保存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教育中心和学习与交流中心四个方面进行职能定位,并对新技术环境下各职能定位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旨在引起学界对图书馆职能定位的关注与重视。

崔自勤[8](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考作为联结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改革动向直接牵引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新高考直接催生了新的高中教育目标和学校组织形态,尤以对教学组织的影响为最。为符应新高考的要求,作为高中学校组织的关键构成——教学组织的变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的变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运用文献研究法选择以人为中心、以组织为中心和强调情境互动的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理论,并将之作为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法厘清了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教学组织的结构及特征,为探索我国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提供了域外视野;藉由案例分析法提炼出部分高中学校改革的先行经验,为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和年级组织的变革提供了参考路径;运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明晰了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的现状和问题,为探究高中教学支持组织建设指明了解决思路。围绕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本研究从实践、政策和理论层面分析了高中学校组织变革的逻辑起点,以高中学校教学组织的构成要素,如教学管理组织、课程组织、教研组织、班级组织、年级组织和教学支持组织等为变革重点,提出了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的策略和路径。本文认为:其一,教学管理组织变革应从结构扁平化、人员专业化、职责明确化、系统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有序推进。其二,课程组织变革需要运用职能分类法对机构设置、组织设计和制度建设进行适当调整。其三,教研组织变革应从明晰职能定位、优化组织结构、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容等路径进行合理实施。其四,班级组织变革则需要从强化班级育人功能、变革班级组织形式、创新班级组织架构、转换班主任角色定位、凸显班级空间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逐步落实。其五,年级组织变革应充分借鉴我国高中学校年级组织变革的先行经验,从定位明确、权力集中、职能发挥、特色构建、环境创设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索。其六,教学支持组织变革则需要从基点、方向、出路、保证、趋势等方面进行改进完善。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高中学校对新高考改革需要整体谋划和未来高中学校组织变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两大方面对未来高中学校组织变革进行了展望。

赵娜[9](2020)在《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深入地挖掘高校图书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动地发挥和释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的重要类型之一,不仅具有文献信息收集、管理、保存、传递等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还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从这些基础性功能中延伸出来的。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适应时代发展上不谋而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但无论是古代“书院藏书楼”还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实际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未间断。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着育人意识不强;馆藏资源满意度低;服务示范效果不明显;环境熏陶效果欠佳;功能实践不畅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功能认识尚未到位;馆藏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馆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育人合力机制尚未形成。为充分地挖掘和释放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其次,要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第四,要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该论文有图23幅,表有2幅,参考文献101篇。

教育部[10](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二、21世纪图书馆的重要职能——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图书馆的重要职能——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更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课题背景
        1.1.1.国内背景
        1.1.2.国外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现实意义
        1.2.2.学术意义
        1.2.3.实践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概况
        1.3.2.国外研究概况
    1.4.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界定
        1.4.1.研究对象
        1.4.2.研究范围
    1.5.研究内容
        1.5.1.演变历程及相关特性
        1.5.2.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1.5.3.发展趋势与更新模式
        1.5.4.更新策略
    1.6.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研究方法
        1.6.2.研究框架
2.我国少年宫建筑演变历程及相关特性
    2.1.我国少年宫建筑演变历程
    2.2.少年宫的职能演变与相关政策
        2.2.1.少年宫的职能演变
        2.2.2.少年宫场所建设的相关政策
    2.3.少年宫的文化特性
        2.3.1.少年宫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文化建筑
        2.3.2.少年宫是专门面对广大少年儿童的文化建筑
        2.3.3.少年宫在提高城市文化形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4.少年宫的建筑特性
        2.4.1.少年宫建筑的功能组织
        2.4.2.少年宫建筑的空间构成
    2.5.本章小结
3.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现状及问题分析
    3.1.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现状
        3.1.1.西安市青少年宫
        3.1.2.碑林区少年宫
        3.1.3.新城区少年宫
        3.1.4.莲湖区少年宫
        3.1.5.灞桥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3.1.6.未央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3.1.7.长安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3.2.少年宫建筑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选址与总体布局分析
        3.2.2.馆舍规模分析
        3.2.3.功能配置分析
        3.2.4.空间构成分析
    3.3.本章小结
4.少年宫建筑的发展趋势与更新模式
    4.1.少年宫建筑的更新案例分析
    4.2.少年宫建筑的发展趋势
        4.2.1.规模大型化综合化
        4.2.2.功能复合化
        4.2.3.空间开放化
    4.3.少年宫建筑的更新原则
        4.3.1.尊重本体原则
        4.3.2.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4.3.3.文化保护利用原则
    4.4.少年宫建筑的更新模式
        4.4.1.改建模式
        4.4.2.扩建模式
        4.4.3.重建模式
    4.5.本章小结
5.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更新策略
    5.1.区域协调性更新
        5.1.1.选址与总体布局
        5.1.2.规模配置计划
        5.1.3.资源整合模式
    5.2.功能复合性更新
        5.2.1.功能配置计划
        5.2.2.功能复合性构成要素分析
        5.2.3.功能要素空间复合化
        5.2.4.辅助功能要素空间复合化
    5.3.空间开放性更新
        5.3.1.宜人的建筑界面
        5.3.2.共享的外部空间
        5.3.3.适度开放的内部空间
        5.3.4.自由的空间氛围营造
    5.4.市青少年宫的优化改造设计
        5.4.1.价值特色分析
        5.4.2.建筑场所营造
        5.4.3.功能空间重塑
    5.5.本章小结
6.结论
    6.1.研究结论
        6.1.1.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发展的局限性
        6.1.2.未来发展趋势与多样化的更新模式
        6.1.3.更新策略与应用的可行性
    6.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表录
附录2 图录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得成果
致谢

(2)莲都区公共图书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时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愈发凸显
        1.1.2 新时代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转型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2.1.2 公共图书馆
        2.1.3 智慧图书馆----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功能的拓展
    2.2 研究理论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图书馆学五定律
    2.3 本章小结
3 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3.1 浙江省图书馆现状与莲都区图书馆概况
        3.1.1 浙江省图书馆现状
        3.1.2 莲都区图书馆概况
    3.2 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现状
        3.2.1 莲都区图书馆核心惠民服务
        3.2.2 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公共服务供给工作
        3.2.3 莲都区图书馆发展亟待智慧化转型
    3.3 本章小结
4 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服务问卷调查
    4.1 问卷设计、问卷实施、问卷结果及分析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实施
        4.1.3 问卷结果及分析
    4.2 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服务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存在的问题
        4.2.1 基础设施空间不足
        4.2.2 图书资源储备不够
        4.2.3 阅读推广活动局限性大
        4.2.4 服务质量有待加强
    4.3 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服务满足公众文化需求问题原因分析
        4.3.1 莲都区图书馆场馆空间不大
        4.3.2 莲都区图书馆文化底蕴薄弱
        4.3.3 莲都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传统化
        4.3.4 莲都区群众阅读需求攀升
        4.3.5 莲都区图书馆经费投入有限
    4.4 本章小结
5 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服务优化建议
    5.1 强化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利用率
        5.1.1 提高智慧图书馆设施利用率
        5.1.2 提升莲都区社区图书馆服务
        5.1.3 强化爱心书屋协同效用
    5.2 深耕莲都区图书馆文化底蕴建设
        5.2.1 培育智慧图书馆文化底蕴
        5.2.2 加强地方文献的文化建设
    5.3 深化莲都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智慧化
        5.3.1 扩大全民阅读惠民工程
        5.3.2 提升书香莲都人文精神
    5.4 构建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内容体系
        5.4.1 提升图书馆常规服务水平
        5.4.2 深化与全国图书馆行业企业的合作
        5.4.3 创新智慧图书馆特色服务
        5.4.4 强化智慧图书馆队伍专业培训与监督考核
    5.5 提高莲都区图书馆资源价值
        5.5.1 争取智慧图书馆建设资金保障
        5.5.2 健全区域智慧图书馆书籍资源共享机制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3)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频现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缺乏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信息
        二、素养与素质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
        四、教育支持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信息素养的内涵发展
        一、媒介素养
        二、数据素养
        三、网络素养
        四、信息素养
        五、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政策文本研究
        一、时代性标杆:《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
        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研究
        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政策研究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理论研究
        一、基于境脉理论视角的研究
        二、基于学习者特征理论视角的研究
        三、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文献述评与研究框架
        一、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启示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路线
    第二节 测量工具编制
        一、问卷编制的步骤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评价指标
    第三节 调查数据搜集
        一、问卷预测与检验
        二、正式问卷的施测
        三、调查对象概况
第四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总体特征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构成表现
        一、大学生信息理解能力
        二、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
        三、大学生信息运用能力
        四、大学生信息评价能力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能力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
    第二节 小结与讨论
        一、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
        二、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
        三、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
        四、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特质与信息素养教育
        二、外部环境与信息素养教育
        三、讨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维度影响情况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困境
        一、信息素养教育支持重视不够
        二、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
        三、信息素养教育教育支持体制机制不完善
        四、信息素养教育政策大学供给不充分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关系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互动模型
        二、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基本思路
        一、教育模式从外促到内生
        二、教育环境从泛化到专业
        三、教育主体从单主体到全维度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原则构想
        一、教育模式的个性化、精准化原则
        二、教育环境的专业化、规范化原则
        三、教育体系的系统化、长效性原则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实施路径构想
        一、以内生为核心,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自我支持
        二、以大学为重点,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水平
        三、以网络为依托,优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制机制
        四、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治理生态圈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价值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4)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现状研究
    第一节 国内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现状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MOOC研究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其他途径
    第二节 国外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现状
        一、完善的MOOC服务
        二、规范化的在线学历教育
第三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的完善
    第一节 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构成
        一、学习资源
        二、软硬件设备
        三、信息咨询服务
    第二节 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完善建议
        一、在线教育公司合作
        二、馆际合作
        三、在线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第四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模式构建
    第一节 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需求分析
        一、普通人群
        二、儿童与青少年
        三、退休人员
        四、少数民族
        五、农民工
    第二节 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内容分析
        一、在线教育基础服务
        二、儿童与青少年在线教育
        三、退休人员文化服务
        四、公共图书馆地域特色在线服务
        五、农民工在线职业教育
    第三节 服务模式搭建原则
        一、公益性
        二、以用户类型为导向
        三、便利与高效原则
    第四节 在线教育服务模式的构建
        一、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建设在线教育
        二、公共图书馆联盟
        三、跨组织在线教育联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第一节 乡村图书馆相关概述
        一、概念和范围
        二、发展状况
    第二节 社会教育相关概述
        一、社会教育概念
        二、社会教育发展状况
    第三节 图书馆社会教育
        一、图书馆教育与图书馆学教育
        二、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
第三章 民国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定位的发生认识论
    第一节 发生认识论的内容
        一、发生认识论的基本概念
        二、发生认识论的重要理论
    第二节 民国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生认识论解读
        一、认识发生的必然性
        二、认识发展的阶段性
第四章 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体现
    第一节 从乡村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看其社会教育职能
        一、中央层面
        二、地方层面
    第二节 从乡村图书馆的隶属关系看其社会教育职能
        一、中央层面
        二、地方层面
    第三节 从乡村图书馆的服务项目看其社会教育职能
        一、提供阅览室、阅书处
        二、设立分馆
        三、建设巡回文库
        四、开展讲演活动
        五、其它社会教育项目
    第四节 从乡村图书馆的教育内容看其社会教育职能
        一、识字教育
        二、卫生教育
        三、爱国教育
        四、伦理教育及其他
    第五节 从乡村图书馆的藏书情况看其社会教育职能
        一、藏书来源
        二、藏书规模
        三、藏书种类
        四、藏书利用情况
第五章 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实施保障
    第一节 设施保障
    第二节 制度保障
    第三节 经费保障
    第四节 人员保障
第六章 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评价
    第一节 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成效和局限
        一、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成效
        二、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局限性
    第二节 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借鉴意义
        一、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政府加强对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视
        三、激发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对高校图书馆职能定位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信息资源收藏保存中心
    (一)持续收集特色馆藏资源
    (二)注重原生资料的采集收藏
    (三)守护与拓展文献资源收藏类型
二、信息服务中心
    (一)发挥参考咨询的信息服务职能
    (二)强化基于馆际共享的信息服务模式
    (三)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导航平台
三、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教育中心
    (一)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素养教育中心
    (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基地
四、学习与交流中心

(8)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新一轮高考改革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
        三、我国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的重大课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新高考的研究
        二、关于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及其变革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三、可能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新高考
        二、教学组织
        三、教学组织变革
    第二节 教学组织变革的理论基础
        一、以人为中心的变革理论
        二、以组织为中心的变革理论
        三、强调情境互动的变革理论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的逻辑起点
        一、实践逻辑起点
        二、政策逻辑起点
        三、理论逻辑起点
第二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变革
    第一节 新高考对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组织的新要求
        一、重构教学管理理念
        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三、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四、加强教学秩序管理
        五、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六、注重教学质量管理
    第二节 传统教学处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弊端明显
        二、工作人员理念滞后
        三、工作职责范围窄化
        四、管理制度存在不足
    第三节 新高考下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变革策略
        一、结构扁平化
        二、人员专业化
        三、职责明确化
        四、系统信息化
第三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建设的探索
    第一节 新高考方案对高中学校课程的影响
        一、课程结构的调整
        二、课程体系的丰富
        三、课程内容的改进
        四、课程实施的强化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组织建设的案例探究
        二、课程组织建设的问题厘清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建设思路
        一、机构设置合理化
        二、组织设计科学化
        三、组织建设制度化
第四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研组织变革
    第一节 新高考对高中学校教研组织的新要求
        一、专业属性的回归
        二、组织凝聚力提升
        三、教研内容的实效
        四、运行机制的创新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校教研组织运行现状
        一、功能定位不清
        二、部门职责叠加
        三、活动重形轻质
        四、范围涵括不足
        五、管理成效低下
    第三节 新高考下高中学校教研组织变革的路径
        一、明晰职能定位
        二、优化组织结构
        三、创新活动形式
        四、拓展活动内容
第五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班级组织变革
    第一节 我国高中学校班级的属性与组织功能
        一、班级的形成与演变
        二、班级属性的学理探析
        三、班级组织的核心功能
    第二节 班级组织不适应新高考的样态
        一、面对“选课走班”的不适应
        二、班级建设的现实问题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班级组织变革策略
        一、强化班级育人功能
        二、变革班级组织形式
        三、创新班级组织架构
        四、转换班主任角色定位
        五、凸显班级空间服务功能
第六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年级组织变革
    第一节 我国高中学校年级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年级组的发展路径
        二、年级组的功能透视
        三、年级组的问题审视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校年级组变革典例分析
        一、“年级主任制”的探索
        二、“年级学部制”的尝试
        三、“级部管理制”的建构
        四、“经纬式模式”的摸索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年级组织变革趋势
        一、定位明确
        二、权力集中
        三、职能发挥
        四、特色构建
        五、环境创设
第七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建设
    第一节 新高考下加强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建设的动因
        一、教学模式变革的推动
        二、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
        三、学校管理变化的助推
        四、智能教学场所的兴起
    第二节 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现状与问题
        一、问卷调查
        二、实地考察
        三、结果分析
    第三节 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改进和完善措施
        一、基点:强化教学功能
        二、方向:激发组织潜力
        三、出路:减少班额人数
        四、保证:加大经费投入
        五、趋势:增建智能场所
结语: 未来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前瞻
    一、高中学校对新高考改革需要整体谋划
    二、未来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问题概述
    2.1 高校图书馆及其功能
    2.2 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2.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历史考察
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应然定位
    3.1 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
    3.2 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
    3.3 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
    3.4 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
    3.5 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
4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调查
    4.1 关于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卷调查
    4.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4.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欠佳的原因分析
5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5.1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
    5.2 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
    5.3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5.4 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
    5.5 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案例实证-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书香校园,悦读人生”读书节为例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21世纪图书馆的重要职能——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更新策略研究[D]. 王佳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莲都区公共图书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研究[D]. 蔡毓菁.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D]. 罗艺.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2)
  • [4]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研究[D]. 杨晓梅.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研究[D]. 张艳清.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6]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7]对高校图书馆职能定位的再认识[J]. 贾美娟.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01)
  • [8]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D]. 崔自勤.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9]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赵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标签:;  ;  ;  ;  ;  

21世纪图书馆的重要功能——素质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