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田阳县新生儿破伤风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卫宏阳[1](2020)在《女性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的推广》文中认为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是中国集体化时代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核心内容,因其低投入、广覆盖的特点,一直备受赞誉*。它被认为是从我国实际出发,解决八亿农民看病吃药问题的成功经验,被誉为"成功的卫生革命"[1]。对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评价,学界不尽相同**。单纯的肯定或否定,都难以客观、准确地把握两者的诸多面相。本文旨在通过考察女性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推广的关系,探讨女性赤脚医生对农村医疗卫生独特的影响,呈现出女性赤脚医生对合作医疗在广大农村推广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从中提取一些有利于当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经验。
滕云虎[2](2016)在《2015年新建县长堎地区入园儿童计划免疫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入园儿童接种乙型肝炎(乙肝)、脊髓灰质炎(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抗体阳转率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的吻合程度,评价儿童预防接种效果和免疫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免疫规划策略和防治措施考核基层预防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新建县长堎地区新近入园的948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入园儿童血清标本中抗体阳性水平,通过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辅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入园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1、现场调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含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等信息。具体为:(1)辖区内本地户籍儿童:通过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信息,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父母姓名等相关信息核实入园儿童的接种信息,并辅于现场问卷调查表和知情同意书,确认入园儿童的预防接种、户籍、居住地等信息,建立严格的逻辑核对方式。(2)辖区内外地户籍儿童:因国家计免信息尚未全国联网,拟通过通知家长带预防接种本到幼儿园接受调查,个别因工作等困难不能到幼儿园者,拟采用电话或上门调查方式解决。2、间接酶联免疫法:由纯化的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抗原、百日咳菌丝状血凝素(FHA)和百日咳毒素(PT)亚单位组分抗原、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乙肝病毒抗原分别包被相应的微孔板和单抗人IgG酶标记物,以酶联免疫间接法原理检测样本血清中的抗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IgG抗体、百日咳IgG抗体、白喉类毒素IgG抗体、破伤风类毒素IgG抗体、乙肝病毒IgG抗体。3、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显着性,P>0.05,表明差异不明显。结果:1.948例入园儿童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4.14%、99.79%、99.58%、93.14%、93.99%。2.948例入园儿童中,589例男性儿童接种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2.82%、100%、99.49%、93.04%、93.72;359例女性儿童分别为:66.30%、99.44%、99.72%、93.01%、94.43%。男女性别抗体阳转率无差异(P>0.05)。3.836例入园儿童中,699例新建籍儿童接种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4.95%、99.86%、99.71%、93.13%、93.71%;137例非新建籍儿童接种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2.04%、99.27、98.54%、91.97%、95.62%。新建籍与非新建籍儿童抗体阳转率无差异(P>0.05)。4.831例入园儿童中,288例农村儿童接种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59.72%、99.65%、99.31%、90.28%、91.32。543例城镇儿童接种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7.03%、99.82%、99.63%、94.84%、95.58%。城镇儿童白喉抗体阳转率显着高于农村儿童(χ2值=6.288;P<0.05)。城镇儿童破伤风抗体阳转率显着高于农村儿童(χ2值=6.206;P<0.05)。农村儿童与城镇儿童乙肝、脊灰、百日咳抗体阳转率无显着差异(P>0.05)。5.948例儿童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首针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4.23%、99.78%、99.35%、93.20%、94.50%;首针未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3.93%、99.80%、99.69%、93.11%、93.75%。首针及时接种与首针未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无显着差异(P>0.05)。6.948例儿童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全程接种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4.83%、99.78%、99.64%、94.87%、95.95%;未全程接种抗体阳转率分别为48.78%、100.00%、99.08%、79.82%、78.90%。乙肝全程接种的儿童与未全程接种的儿童乙肝抗体阳转率有显着差异(χ2值=4.392;P<0.05)。白喉全程接种的儿童与未全程接种的儿童白喉抗体阳转率有显着差异(χ2值=34.251;P<0.01)。破伤风全程接种的儿童与未全程接种的儿童破伤风抗体阳转率有显着差异(χ2值=49.615;P<0.01)。脊灰、百日咳全程接种的儿童与未全程接种的儿童脊灰、百日咳抗体阳转率无显着差异(P>0.05)。7.948例儿童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全程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4.50%、100.00%、100.00%、93.98%、96.24%;未全程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4.06%、99.74%、99.51%、93.01%、93.62%。全程及时接种与未全程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2015年度新建县长堎地区948例入园儿童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转率均超过90%,免疫效果较好,而乙肝抗体阳转率相比较低,说明该地区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2.在本次调查的入园儿童中,除城镇儿童白喉、破伤风抗体阳转率显着高于农村外,性别、户籍、居住地对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的抗体阳转率影响不大。3.在本次调查的入园儿童中,全程接种乙肝、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入园儿童乙肝IgG抗体、白喉IgG抗体、破伤风IgG抗体阳转率显着高于未全程接种乙肝、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儿童。4.在本次调查的入园儿童中,首针是否及时接种,全程是否及时接种对入园儿童乙肝IgG抗体、脊灰IgG抗体、百日咳IgG抗体、白喉IgG抗体、破伤风IgG抗体阳转率的影响不大。上述实验结果可望为新建县(区)入园儿童免疫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完善儿童免疫接种程序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巩瑞波[3](201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农村卫生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东北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居住传统等先天因素,加之经济条件、政府政策以及战争因素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农村卫生问题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地方病及各类疫病严重;鼠疫横行无忌;农村妇幼保健工作落后;乡村环境及个人卫生差等方面,造成了当时东北农村人畜死亡率极高,开展卫生工作困难的艰难局面,严重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区人民政府根据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制定卫生政策与法规、健全农村卫生组织与机构,在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同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卫生宣传与教育、人畜疫病的防治、环境卫生整治和妇幼保健工作,并率先实行农村卫生实验县模式,走在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前列。由于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充分认识了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了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着力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同时注意建立健全的卫生组织与服务体系,积极发动和联系群众,注重把农村卫生工作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经过几年的努力,东北农村卫生问题大为改观,成效非常显着,农民思想认识和卫生习惯明显改进,在医疗条件、环境卫生、人畜病死率、农村妇幼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积累了相关经验,为东北地区今后和全国农村卫生提供了借鉴。本人大量搜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农村卫生工作相关档案、报刊、政府文件汇编、回忆录等材料,以乡村建设和民生改善的视角,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其进行了考究和分析。总结农村东北开展卫生工作的历史经验,厘清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期对解决当前面临的严重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供参考。此外,如果本研究能为东北近现代史、中国医药卫生史、社会史研究做出一点贡献,那么,这同样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文洪梅[4](2012)在《云南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剂及时接种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接种乙肝疫苗(HepB)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剂HepB (HepB1)可在早期获得乙肝免疫力并有效预防母婴传播。我国乙肝流行严重,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新生儿及时接种HepB1尤为重要。2010年,云南省有40个县(占31.01%)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低于75%,未达到国家乙肝防制的目标。[目的]探索影响云南省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的因素,包括新生儿母亲、预防接种服务、接生机构以及预防接种人员四个方面可影响HepB1及时接种率的因素。[研究内容与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个县,每个抽中县随机抽取2-3个乡,在抽样县/乡对接种管理单位、接生机构及预防接种人员进行调查。在每个抽样乡随机抽取2-3个村,调查抽样村所有2010年出生的新生儿的母亲。调查内容包括新生儿HepB1接种情况,新生儿家长和预防接种人员乙肝预防知识、态度、行为,当地的预防接种服务状况等。[结果]在医院出生新生儿的HepB1及时接种率(82.72%)显着高于在家庭出生的新生儿(14.29%);母亲乙肝预防知识水平较高的新生儿有较高的HepB1及时接种率(89.29%vs89.29%)。较高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的督导覆盖率、培训频次或采用较多宣传方式的县有较高的及时接种率。在医院出生新生儿未及时接种的原因以低体重(占45.88%)、新生儿窒息、(占25.26%)早产(占16.32%)为主。高及时接种,率地区的预防接种人员具有较高的乙肝预防知识水平。[结论]影响云南省新生儿HepB1及时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是否住院分娩、新生儿母亲和预防接种医生乙肝预防知识水平。[建议]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对孕产妇和预防接种医生关于乙肝预防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基层HepB接种的督导和培训,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对群众开展HepB接种宣传。
梁莉,农建伟[5](2011)在《百色市2000~2010年妇幼卫生项目实施情况及工作效果回顾性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利用妇幼卫生项目发展妇幼卫生事业的问题。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2000~2010年百色市实施5个妇幼项目的项目管理、资金投入、基础建设、业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宣传、项目资金监管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全市的主要指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中重低体儿发生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等7个指标达到全国、广西和百色的"两纲"指标要求。(2)基础指标:农村儿童保健覆盖率、城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农村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农村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住院分娩率、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婴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等7个指标达到全国、广西和百色的指标要求;住院分娩率达到广西、百色的"两纲"指标要求;住院分娩率、农村住院分娩率2个指标双双首次突破90%,达到历史新高。结论综合妇幼卫生项目在贫困地区的实施是成功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妇幼卫生工作模式,可推动贫困地区妇幼卫生事业整体向前发展。
温春梅[6](2011)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妇幼保健服务提供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妇女儿童占有人口的三分之二,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人口群体,而且是人类持续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国际社会,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不仅是用来衡量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更是被作为衡量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性指标。2000年联合国颁布的八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将近一半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卫生领域,其中目标4“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目标5“改善孕产妇健康”更是与妇幼保健领域密切相关。中国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形势却依然严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提高民族地区的孕产妇和儿童健康水平不仅是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也是维护民族统一,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一、论文题目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妇幼保健服务提供模式研究二、研究目的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孕产妇和儿童的生存状况分析,探寻妇幼保健服务供给层面障碍,构建一个现有资源约束下的最优化的筹资模式和服务提供框架,为妇女和儿童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完整的、可及的且具有民族地区针对性的妇幼保健服务。在这个框架中,相关资源、服务网络得到整合,服务提供也不再是“以项目为中心”而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基于妇女和儿童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客观需要为基础。三、研究方法研究采取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全面复习已有的研究文献、政策文件,构建研究课题的文献依据和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科学设计的规范化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了解了样本地区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妇幼保健服务利用和提供等方面的信息;采用访谈法访问了当地县、乡、村卫生工作人员,为完善研究内容,了解实际情况,为问卷调查获得的定量数据分析结果提供进一步的解释。四、主要研究结果根据政府介入物品提供的理论基础和妇幼保健服务的公共服务属性与政府提供模式的理论的回顾与研究,结合我国妇幼卫生政策及项目开展情况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产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孕产妇和儿童生存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孕产妇和儿童生存状况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影响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图4-1清晰地反映了这些影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解决的方式,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卫生、计生、社区),调整服务模式无法克服,唯有通过卫生体制的重大变革方能得到解决的因素,即妇幼保健网络的不健全、政府卫生投入不足等体制层面的问题,这也是卫生领域内影响孕产妇和儿童生存状况的根本性原因;第二,因由体制层面的不足而产生的不利因素,即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等问题,这些因素是可以通过资源的整合、服务模式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的;另外,针对营养素的缺乏、贫血以及儿童的腹泻和肺炎等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基本服务包内容的调整得到显着改善;第三,社会经济发展层面的不利因素,如交通不便、贫困等,这些因素的彻底解决当然依赖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但一个良好的卫生服务模式仍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他们对孕产妇和儿童生存的消极影响的。2.当前妇幼保健服务提供策略的分析现有的妇幼保健服务提供策略不具有地区针性;管理体制上,基层的服务提供机构分别隶属于两个部门的管理,相互之间尽管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提供服务的内容上交叉重叠,但却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没有协调机制,这种状况就使得无法统筹考虑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的使用,制约了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充分发挥农村的村社力量和社区参与的作用;国家妇幼保健服务包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极具针对性,且被证实具有确切成本效果的干预措施;以项目为主导的服务提供模式,其本身既不利于发挥充分现有资源的效率,同时,由于服务内容被分割在在若干个服务项目之中,也不利于服务对象获得全面系统的服务,更不利于妇幼卫生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3.服务提供的整合框架整合的思想就是超越目前分散的、单一的、独立的、专攻某个卫生问题或疾病的保健干预方式,做到服务提供的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以服务对象(妇女和儿童)为中心,提供综合的、持续的、系统的和可及的妇幼保健服务。我们是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了整合的概念,即调整现有卫生服务的支付方式和提供模式,通过一种综合性支付方式和综合性的服务提供方式,保证在现有资源的约束下,孕产妇和5岁以儿童能够获得连续的、全面的、方便的妇幼保健服务,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水平。通过整合,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削弱一些不利因素对孕产妇和儿童生存的影响的,同时,通过项目整合,重新设计卫生筹资和支付方式,可以有效克服以项目为中心的服务提供方式的不足,特别是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整合框架包含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服务项目的整合:分块整合资金,打包支付;二是在国家包的基础上建立少数民族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包;三是将妇幼保健服务的网络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进行有效整合;四是提供方式上采用“附加服务”的方式,同时服务提供时强调村社力量和社区的参与,建立一支“四位一体”的组织、动员和转诊队伍。五、本文的创新点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将整合的思想引入卫生政策研究之中,基于卫生体制改革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提出在现有资源约束下的妇幼保健服务的最优供给模式,包括供给的主体、供给内容及供给方式。其次是将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的妇幼保健服务包与中国现行的妇幼卫生服务包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适用于少数民族的基础妇幼卫生服务包;第三是对位于云南、贵州、青海、西藏四个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幼保健服务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全国一般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潘红芬[7](2004)在《广西田阳县新生儿破伤风防治对策》文中研究指明
曹凤娥[8](2003)在《196例新生儿住院原因及死亡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住院原因及死亡原因的总结分析 ,提高对新生儿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 抽取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 196例新生儿病历 ,进行住院原因及死亡原因的统计。结果 新生儿黄疸为最常见的住院原因 ;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结论 重视围产期保健 ,是减少窒息发生 ,提高新生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重要措施。
柴锋,张荣珍[9](2000)在《新中国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研究的主要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tetanus,NT)是在新生儿出生时使用不洁的器械切断脐带或出生后对脐带进行不洁的卫生处理造成脐带残端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几乎为100%。在疫苗可预防疾病中,它是造成儿童死亡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麻疹。...
林良明,刘玉琳,米杰,曹兰华,郑明广,梁友玲,刘维兰,张益诚,熊忠贵,徐育松,郭来成,钱幼琼,徐波,吴康敏,宋玉杰,徐萍,谢振华[10](1999)在《降低中国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索降低我国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在位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五县,针对儿童6种主要死因,采用7种适宜性技术及村、乡两级标准化管理,使试点地区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35.1%、36.9%、36.3%,6种主要死因死亡率也均下降,与对照县有明显不同。
二、广西田阳县新生儿破伤风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田阳县新生儿破伤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女性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的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一、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产生和发展 |
二、女性赤脚医生的作用 |
1.方便女性治病,有利于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减轻了广大农村女性的身心负担 |
2.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
3.促进了女性日常保健的开展 |
4.提高新法接生率,促进儿童保健 |
三、女性赤脚医生的存在促进了合作医疗的推广 |
1.女性赤脚医生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农业生产效率,为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基本的经济社会保障 |
2.女性赤脚医生在广大农村备受赞誉,为合作医疗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
四、结语 |
(2)2015年新建县长堎地区入园儿童计划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材料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儿童免疫接种信息收集 |
2.3.2 留取血样、标本筛查 |
2.3.3 抗体水平测定 |
2.3.4 实验分组 |
2.3.5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抗体阳转率及其影响因素 |
3.1.1 不同疫苗抗体阳转率 |
3.1.2 不同性别儿童疫苗抗体阳转率比较 |
3.1.3 不同户籍儿童疫苗抗体阳转率比较 |
3.1.4 不同居住地儿童疫苗抗体阳转率比较 |
3.2 首针及时与未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比较 |
3.3 全程与未全程接种抗体阳转率比较 |
3.4 全程及时与未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2015年长堎地区入园儿童计划免疫效果分析 |
4.2 入园儿童抗体阳转率与性别、户籍、居住地之间的关系 |
4.3 入园儿童接种率与抗体阳转率之间的差异分析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农村卫生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东北地区农村卫生状况及其成因 |
2.1 东北地区农村卫生基本状况 |
2.1.1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
2.1.2 地方病及各类疫病严重 |
2.1.3 妇幼保健工作落后 |
2.1.4 环境及个人卫生差 |
2.2 东北地区农村卫生问题的主要成因 |
2.2.1 地理环境因素 |
2.2.2 社会文化因素 |
2.2.3 政府及战争因素 |
2.2.4 居住环境与经济条件 |
第3章 东北地区推进农村卫生工作的举措 |
3.1 健全农村卫生组织与机构 |
3.2 制定卫生政策与法规 |
3.3 开展农村卫生宣传与教育 |
3.4 防治农村人畜疫病 |
3.5 整治农村环境卫生 |
3.6 加强农村妇幼保健工作 |
3.7 创设农村卫生实验县模式 |
第4章 东北地区农村卫生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
4.1 东北地区农村卫生工作的主要成效 |
4.1.1 农民思想认识和卫生习惯改进 |
4.1.2 基层卫生组织与医疗设施健全 |
4.1.3 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善 |
4.1.4 人畜发病率死亡率降低 |
4.1.5 农村妇幼工作成效显着 |
4.2 东北地区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经验 |
4.2.1 形成“全民参与”的卫生工作模式 |
4.2.2 预防为先从源头上掌控卫生问题 |
4.2.3 卫生组织与服务体系应需而变 |
4.2.4 健康宣传和教育为卫生工作赢得主动 |
4.2.5 卫生工作的群众性不容忽视 |
4.2.6 在卫生工作中关注民生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4)云南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剂及时接种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乙型病毒型肝炎的流行及危害 |
2 HepB_1及时接种的重要性 |
3 新生儿HepB_1及时接种影响因素研究回顾 |
4 开展本研究的必要性 |
5 研究目的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 新生儿母亲相关因素调查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3 调查内容 |
1.4 数据分析 |
2 预防接种服务相关因素调查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方法 |
2.3 调查内容 |
2.4 数据分析 |
3 新生儿接生机构相关因素调查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方法 |
3.3 调查内容 |
3.4 数据分析 |
4 预防接种人员相关因素调查 |
4.1 调查对象 |
4.2 调查方法 |
4.3 调查内容 |
4.4 数据分析 |
5 质量控制 |
5.1 设计阶段 |
5.2 现场调查 |
5.3 数据录入 |
6 研究实施流程 |
结果 |
1 新生儿母亲相关因素对HepB_1 及时接种率的影响 |
1.1 HepB_1及时接种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1.2 HepB_1及时接种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2 预防接种服务相关因素对HepB_1及时接种率的影响 |
2.1 新农合/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对HepB_1及时接种率的影响 |
2.2 孕妇资料摸底登记情况对HepB_1及时接种率的影响 |
2.3 HepB接种相关督导开展情况对HepB_1及时接种率的影响 |
2.4 HepB接种相关培训开展情况对HepB_1及时接种率的影响 |
2.5 HepB接种相关宣传开展情况对HepB_1及时接种率的影响 |
3 接生机构相关因素对HepB_1及时接种率的影响 |
3.1 在接生机构出生新生儿HepB_1未及时接种的原因构成 |
4 预防接种人员相关因素对HepB_1及时接种率的影响 |
4.1 预防接种人员乙肝预防知识水平对HepB_1及时接种率的影响 |
4.2 预防接种人员乙肝预防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 HepB_1 及时接种率主要受住院分娩率影响 |
2 母亲的乙肝预防知识水平及行为是影响新生儿HepB_1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
3 预防接种服务状况影响新生儿的HepB_1及时接种率 |
4 接种医生对接种禁忌证的把握不当影响了在医院出生新生儿的HepB_1及时接种率 |
5 HepB_1及时接种率受当地预防接种人员的乙肝预防知识水平影响 |
6 本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
建议 |
1 继续提高住院分娩率 |
2 加强对新生儿母亲/监护人的健康教育 |
3 提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 |
4 加强对接种医生的培训,使其能准确把握接种禁忌证 |
5 加强预防接种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附表4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6)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妇幼保健服务提供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2 妇幼保健服务政府提供的理论分析 |
2.1 政府介入物品提供的理论回顾 |
2.2 妇幼保健服务的政府提供 |
2.3 妇幼保健服务政府提供的模式 |
3 调查人口和机构的基本情况 |
3.1 样本点的确定与抽样方法 |
3.2 样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
3.3 被调查人口的基本特征 |
3.4 被调查人口的卫生服务可及性状况 |
3.5 项目县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 |
4 孕产妇和儿童的生存分析:妇幼保健服务供给层面障碍 |
4.1 孕产妇和儿童生存分析的理论框架 |
4.2 孕产妇和儿童生存分析 |
4.3 妇幼保健服务供给层面的障碍 |
4.4 小结和讨论 |
5 当前妇幼卫生政策和服务提供策略分析:现状与问题 |
5.1 妇幼卫生政策分析 |
5.2 妇幼保健服务提供模式分析 |
5.3 小结与讨论 |
6 服务提供的创新性框架:从分散到整合 |
6.1 创新性服务提供框架的思想 |
6.2 卫生服务整合的涵义和国际趋势 |
6.3 整合框架的优势 |
6.4 整合的方案 |
6.5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2 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妇幼卫生保健服务提供模式研究基线调查实施方案 |
(9)新中国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研究的主要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控制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活动的实施及进展 |
二、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1.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因素研究: |
2. 发病率、死亡率调查研究: |
3. 其它调查研究: |
三、控制及消除策略及其研究 |
1. 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清洁接生率: |
2. TT免疫: |
3. 清洁接生与TT免疫的关系: |
4. 开展有效的监测: |
四、问题及建议 |
五、结束语 |
四、广西田阳县新生儿破伤风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女性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的推广[J]. 卫宏阳. 中国医学人文评论, 2020(00)
- [2]2015年新建县长堎地区入园儿童计划免疫效果评价[D]. 滕云虎. 南昌大学, 2016(03)
-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农村卫生工作研究[D]. 巩瑞波. 吉林大学, 2013(09)
- [4]云南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剂及时接种影响因素研究[D]. 文洪梅. 昆明医科大学, 2012(11)
- [5]百色市2000~2010年妇幼卫生项目实施情况及工作效果回顾性统计分析[J]. 梁莉,农建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12)
- [6]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妇幼保健服务提供模式研究[D]. 温春梅.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7]广西田阳县新生儿破伤风防治对策[J]. 潘红芬. 中国乡村医药, 2004(01)
- [8]196例新生儿住院原因及死亡原因分析[J]. 曹凤娥. 右江医学, 2003(03)
- [9]新中国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研究的主要进展[J]. 柴锋,张荣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01)
- [10]降低中国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研究[J]. 林良明,刘玉琳,米杰,曹兰华,郑明广,梁友玲,刘维兰,张益诚,熊忠贵,徐育松,郭来成,钱幼琼,徐波,吴康敏,宋玉杰,徐萍,谢振华. 中国优生优育, 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