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Warren经腹断流术预防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36例

改良Warren经腹断流术预防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36例

一、改良Warren术式经腹断流预防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36例(论文文献综述)

夏振国,姚岚清,左成锴,陈钟[1](2021)在《改良Sugiura术与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改良Sugiura术和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EGVB)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45例行改良Sugiura术(改良组)和65例行选择性断流术(选择组)的PHT致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累计生存率、再出血率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率。结果:改良组与选择组术后3个月死亡率分别为2.22%、1.54%;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截至2019年12月1日,改良组累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14%、84.62%、78.26%,累计1、3、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2.78%、12.00%、18.18%,术后3~6个月、1年及至随访截止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率分别为92.68%、87.80%、82.93%;选择组累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00%、89.19%、71.43%,累计1、3、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3.85%、21.95%、43.75%,术后3~6个月、1年及至随访截止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率分别为92.86%、87.50%、64.29%。两组术后远期累计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远期累计再出血率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断流术均为治疗PHT合并EGVB患者的有效术式,术后患者近、远期疗效相似,但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重度且伴有出血史的患者,改良Sugiura术的远期疗效更好,应优先选择。

丁泽华[2](2021)在《腹腔镜与开腹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腹腔镜门奇断流术与开腹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在各方面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10月到2020年1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和苏北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共收集到患者80例,排除肝功能差者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门奇断流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门奇断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血小板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收集两组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χ2检验。并且认为P值<0.05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术后的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的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都比对照组时间短,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总体费用要低于研究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数据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较研究组高很多,包括发热、肝腹水、门静脉血栓形成、胸腔积液等情况,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未表现出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后1d、3d、7d、14d的血小板数量上无显着差异(P>0.05),但术后两周内二者血小板数目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腹腔镜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患者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手术后并发症少、出血量比较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但患者住院所需要的费用较高,综合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门奇断流术优缺点,腹腔镜门奇断流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具备普遍推广的条件。

张金山[3](2020)在《基于肝外门静脉造影的小儿肝外门静脉梗阻形态分型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肝外门脉高压患儿的肝外门静脉造影的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对肝外门静脉梗阻的形态进行分型,研究肝外门静脉梗阻形态分型与Rex手术预后和手术方式选择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2月至2017年10月,107例患儿(男62例,女45例,术时年龄0.8-17.5岁,平均5.7岁)因上消化道出血或脾大脾亢就诊我院,行超声和CT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其中99例采用Rex手术治疗,7例因门静脉左支发育不良采用Warren手术治疗,1例因仅有脾大脾亢、无出血表现采用腹腔镜脾血管结扎术治疗。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肠系膜上静脉造影明确门静脉梗阻情况。造影方法如下:首先将12G(或16G)静脉导管穿刺于肠系膜上静脉分支静脉内,将15-30ml碘海醇经静脉导管快速注入肠系膜上静脉内进行肝外门静脉造影。根据肝外门静脉造影的表现,将患儿分为以下组:胃冠状静脉显影组和未显影组,脾静脉显影组和未显影组,门静脉海绵样变表现为“棉花团”状组和可见侧枝血管组,肝内门静脉显影组和未显影或显影不良组。比较各组之间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术前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率、发病时间、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手术前后脾脏大小和术时年龄的差别。比较胃冠状静脉显影组和未显影组采用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的比例差别。比较门静脉海绵样变表现与胃冠状静脉、脾静脉和肝内门静脉显影与否的相关性。结果:术后迄今随访3-120个月,平均48.1个月。门静脉海绵样变为“棉花团”状表现者的术前食管静脉曲张率、发病时间、术后脾脏大小和术时年龄显着低于可见侧枝静脉者(P<0.05)。胃冠状静脉显影者的术前食管静脉曲张率显着高于未显影者,二者有显着相关性(P=0.002)。肝内门静脉显影良好者的发病时间、手术前后的脾长、术时年龄显着低于门静脉显影不良或未显影者(P<0.05)。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表现与胃冠状静脉和肝内门静脉的显影与否有显着相关性:门静脉海绵样变为“棉花团”状表现者的胃冠状静脉显影比例显着低于可见侧枝静脉者(P=0.000);门静脉海绵样变为“棉花团”状表现者的肝内门静脉显影比例显着高于可见侧枝静脉者(P=0.003)。胃冠状静脉显影与采用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有显着相关性(P=0.000)。结论:肝外门静脉梗阻形态分为两型:“棉花团”状和可见侧枝静脉,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为“棉花团”状者手术年龄小、发病时间短、食管静脉曲张率低、术后脾脏较小和肝内门静脉显影良好,是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早期表现,及早治疗能获得较好预后。胃冠状静脉显影与食管静脉的曲张显着相关,是选择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的重要依据。

刘元华[4](2020)在《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是一组由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侧枝循环的建立、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最凶险并发症,也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临床上对于EGVB的外科治疗以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with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OSPD)多见,它的临床效果确切。近些年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的快速发展,TIPS逐渐成为EGVB的一线治疗,但它的远期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治疗EGVB,OSPD与TIPS的疗效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故本研究将对OSPD及TIPS两种方式治疗EGVB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从而更加合理地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与介入科在2014.1.1-2016.12.31因EGVB施行OSPD与TIPS治疗的1 7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OSPD组(n=83)和TIPS组(n=8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结果,同组及组间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资料。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OSPD组83例,其中男性为6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8.8±10.7岁;TIPS组88例,其中男性为7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7±10.3岁。OSPD组中病因分类,酒精性肝硬化6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丙肝肝硬化1例、乙肝肝硬化66例、隐源性肝硬化9例;TIPS分类,酒精性肝硬化9例、肝吸虫肝硬化1例、丙肝肝硬化2例、乙肝肝硬化67例、隐源性肝硬化4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布加综合征4例。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OSPD组A级肝功能52例,B级肝功能26例,C级肝功能5例;TIPS组中A级肝功能35例,B级肝功能41例,C级肝功能12例。2、OSPD组中手术开始时门静脉压力测定为(35.4±4.0)cmH2O(1cmH2O=0.098kPa),断流术后为(29.8±6.6)cmH2O;TIPS 术前为(38.9±7.4)cmH2O,术后为(25.2±5.6)cmH2O,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3、OSPD组与TIPS组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术后1周、术后1-3月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高于TIPS组(P<0.05);(2)术后1周、术后1-3月的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TIPS组(P<0.05);(3)术后1周、术后1-3月的白蛋白均高于TIPS组(P<0.05);(4)术后1周、术后1-3月的总胆红素均低于TIPS组(P<0.05);(5)术后1周的谷丙转氨酶低于TIPS组(P<0.05)。4、OSPD组中位住院总费用为62707.0(30686~117836)元,TIPS组为86945.5(60523~189845)元,两者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PD组术后住院时间为9(6~33)天,TIPS组为5(2~15)天,两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OSPD组中有6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TIPS组中有1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1%、17.05%,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OSPD组与TIPS组在随访过程中均有8例死亡,两者死亡率分别为9.64%、9.09%,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OSPD组在术后第1-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4.69%、7.14%、9.61%、15.1 5%、28.57%;TIPS 组分别为 11.11%、17.33%、26.32%、51.35%、86.36%。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年再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年再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OSPD组术后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总胆红素)得到明显改善;TIPS组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改善不明显。2、与TIPS组相比,OSPD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对更长,但是住院费用相对更低。3、与TIPS组相比,OSPD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是TIPS组更容易发生肝性脑病。4、与TIPS组相比,OSPD组远期再出血率(第3-5年)明显更低。

王乐[5](2020)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对比》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ALD)与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LSALD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与LSD相比的优势。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外一科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ALD组),30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D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探讨LSAL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与LSD相比的优势。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常规、肝功能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动脉结扎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输血率方面明显少于脾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脾动脉结扎组短于脾切除组(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较,脾切除组上升程度高于脾动脉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脾切除组10例出现门静脉血栓,脾动脉结扎组6例出现门静脉血栓,脾切除组明显高于脾动脉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可行、有效的。2.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保留了脾脏功能,具有手术方式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低等优势,作为一种保留脾脏的术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但其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马双阳[6](2020)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常见病因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在我国主要是肝炎肝硬化,其治疗主要是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PHT的治疗方法趋向于多元化,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内镜治疗、断流术、分流术和肝移植等。外科手术治疗PHT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具有即刻止血效果显着、再发出血率低的优点;另一方面,脾脏肿大并重度脾功能亢进也需手术治疗,因此外科手术在PHT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操作相对简单、止血效果理想,是我国外科治疗PHT的首选术式。但传统开腹手术不可避免的存在手术创伤大、切口易感染、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并不推荐其作为PHT治疗的预防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蓬勃兴起的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极大地提高了PHT手术疗效。但由于PHT的脾胃区大量的静脉曲张、脾脏巨大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目前仍是一个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如何安全、精准、有效、微创地完成该手术仍具有挑战性。目的通过与传统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脏普外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行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资料完整并满足排纳标准的患者48例,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24例患者为腔镜组,行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24例患者为开腹组。分别整理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患者的以下指标和数据:分别整理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患者的以下指标和数据:(1)术前统计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术前1d肝功能(AST、ALT)等;(2)术中统计资料,包括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3)术后统计资料,包括术后5d肝功能(AST、ALT)、肛门排气时间、拔出脾窝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血小板计数>500×109/L、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切口感染、胰漏)、术后1d、3d、5d的疼痛评分(采用数值评分量表(NRS)进行评定,见附录)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1.腔镜组和开腹组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80.42±81.95)ml明显少于开腹组(376.46±185.3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274.67±46.50)min明显长于开腹组(230.21±40.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前ALT、AST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5d的ALT、AST分别为(49.33±8.64)U/L、(47.54±6.93)U/L,低于开腹组的(54.00±8.03)U/L、(52.08±7.9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拔出脾窝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2±0.88)d、(5.29±0.95)d、(10.88±1.54)d明显短于开腹组(3.71±1.23)d、(7.42±1.35)d、(13.33±1.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腔镜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3例(12.50%)低于开腹组10例(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腔镜组术后1d、3d、5d疼痛评分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具有创伤小、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是外科治疗PHT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张金山,李龙[7](2019)在《小儿门静脉高压手术治疗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门静脉高压是导致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小儿门静脉高压分为肝内型门静脉高压和肝外型门静脉高压。对于门静脉高压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通常首选止血、输血等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通常仅对当时的症状有所缓解,并不能改变门静脉高压状态,因此上消化道出血复发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不少小儿外科医生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不甚清楚。因此,本文总结小儿门静脉高压的手术治疗经验和既往研究,对其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评价。

董明杰[8](2017)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不同术式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出血的几种主要手术方式的疗效(断流术、分流术与断流联合分流术)。方法系统性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咨询网、万方数据库、Pub 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中相关文献,严格遵循纳入及排除标准并按文献质量评价表进行筛选,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根据术后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和远期生存率等指标评价各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最终共纳入2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术式在手术死亡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断流术术后再出血概率显着高于分流术(OR=2.06,95%CI:1.512.80,P<0.00001),而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则低于分流术组(OR=0.46,95%CI:0.300.71,P=0.0004);联合术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断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9,95%CI:0.220.39,P<0.00001),而联合术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分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6,95%CI:0.200.64,P=0.0005);在术后1年、3年生存率方面,联合术组优于断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56,95%CI:1.245.31,P=0.01)、(OR=2.24,95%CI:1.373.67,P=0.001),术后5年生存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OR=1.43,95%CI:0.852.40,P=0.18);联合术组与分流术组相比,术后1年、3年生存率方面则无统计学差异(OR=2.92,95%CI:0.4618.52,P=0.26)、(OR=1.81,95%CI:0.853.88,P=0.13)。结论断流联合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单纯断流术,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单纯分流手术,而三者手术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术术后1年、3年生存率优于单纯断流术,5年生存率与断流术无显着差异;联合术与单纯分流术对比,两者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

王卫东,林杰[9](2016)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在中国的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最主要外科术式.近年来,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为经典的外科术式开辟了新的途径.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作为一种新技术逐渐被外科医生接受,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将就20年来国内人们对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蔡锋,朱运海,赵杰[10](2016)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经腹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的36例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中择期手术29例,急诊手术7例,近期无大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发生,远期随访28例,15年内再出血率3.57%,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该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二、改良Warren术式经腹断流预防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3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Warren术式经腹断流预防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36例(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Sugiura术与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1.3.1 选择性断流术
        1.3.2 改良Sugiura术
    1.4 术后处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基线情况
    2.2 围术期情况及术后近期预后
    2.3 随访及生存分析
    2.4 远期疗效及并发症
3 讨 论
    3.1 两种术式的疗效
    3.2 操作要点

(2)腹腔镜与开腹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品采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术前准备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2.6 麻醉与手术方法
        2.6.1 麻醉
        2.6.2 手术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综述 腹腔镜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肝外门静脉造影的小儿肝外门静脉梗阻形态分型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三、研究方法
    四、术后随访
    五、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门静脉高压手术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

(4)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门静脉压力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资料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两种术式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4.2 两种术式对血常规的影响
    4.3 两种术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4.4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4.5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
    4.6 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
    4.7 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全文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腹腔镜脾动脉结扎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外科保脾手术治疗的进展及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小儿门静脉高压手术治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因
二、手术治疗
三、Rex手术
    (一)应用情况
    (二)手术效果及影响因素
    (三)不适于Rex手术的EHPVO患儿的治疗选择
四、手术方法的选择策略
五、总结

(8)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不同术式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附录B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9)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在中国的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LSPD的发展史
2 LSPD适应证
3 LSPD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4 LSPD的疗效评价
5 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流术
6 保留脾脏的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流术
7 结论
    核心提示
    背景资料
    同行评议者
    研发前沿
    创新盘点
    应用要点
    名词解释
    同行评价

(10)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随访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改良Warren术式经腹断流预防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3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Sugiura术与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 夏振国,姚岚清,左成锴,陈钟. 中国临床医学, 2021(04)
  • [2]腹腔镜与开腹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对比[D]. 丁泽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肝外门静脉造影的小儿肝外门静脉梗阻形态分型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D]. 张金山.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4]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D]. 刘元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腹腔镜脾动脉结扎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对比[D]. 王乐.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6]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分析[D]. 马双阳.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小儿门静脉高压手术治疗新进展[J]. 张金山,李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9(12)
  • [8]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不同术式疗效的meta分析[D]. 董明杰. 蚌埠医学院, 2017(03)
  • [9]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在中国的现状[J]. 王卫东,林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23)
  • [10]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J]. 蔡锋,朱运海,赵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07)

标签:;  ;  ;  ;  ;  

改良Warren经腹断流术预防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3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