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农药防治棉铃虫幼虫的田间试验

三种农药防治棉铃虫幼虫的田间试验

一、三种农药防治棉铃虫幼虫田间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刘丰黎[1](2021)在《烟草大田调控烟蚜茧蜂行为的信息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工释放天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烟草大田的蚜虫防控中。然而烟草害虫发生密度较低时,释放的天敌和自然天敌更倾向于在草丛及植物花朵附近自由飞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十分有限。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思考如何通过调控田间自然天敌的寄主搜索行为,吸引更多天敌昆虫主动搜寻害虫生境,从而有效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本文进行了如下工作:室内提取并初步鉴定害虫取食烟叶挥发物、生物测定对害虫天敌烟蚜茧蜂的引诱活性物质,探究影响天敌行为的信息化合物;开展田间试验,筛选对烟蚜茧蜂具有显着吸引作用的活性物质,后续优化配比、明确剂量、选择合适载体,配置出烟草大田烟蚜茧蜂引诱剂。本研究对天敌利用技术进行了探索,并提供了有意义的实践经验,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一、利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害虫取食烟叶挥发性气味,采用气质联用仪进行鉴定和标样核对。初步鉴定了一些健康烟草植株在受到蚜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害虫取食后的烟叶主要挥发性气味化合物。二、通过触角电位和嗅觉行为试验,测定了烟蚜茧蜂对多种标准化合物的触角嗅觉反应和选择趋向性。在触角电位试验中,烟蚜茧蜂雌、雄蜂对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和辛醇的EAG反应最高。嗅觉行为测定中,辛醛和顺-9-十四碳烯酸酯(Z9-14:Ac)对烟蚜茧蜂雌蜂产生显着引诱作用,其中辛醛对烟蚜茧蜂雌蜂产生极显着引诱作用;壬醛、辛醛、顺-9-十四碳烯酸酯(Z9-14:Ac)对烟蚜茧蜂雄蜂产生显着引诱作用。三、田间试验苯乙醛、苯乙醇、β-香叶烯、β-蒎烯、水杨酸甲酯、2-甲基丁酸丁酯、芳樟醇、柠檬烯等不同混合物配置的诱芯,并筛选出对烟蚜茧蜂产生引诱效果的诱芯。同时,为发挥视觉在寄生蜂搜寻寄主过程中的作用,研制出效果更佳的黄色胶片型烟蚜茧蜂引诱剂。经过田间试验展示了天敌引诱剂对田间天敌的良好引诱效果,为烟草大田害虫生物防治积累了田间实际经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未来可能的技术。

党聪[2](2020)在《Bt水稻对天敌的长期生态效应及基于RNAi转基因水稻安全性的评价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在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之前,严格的环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评价十分必要。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评价是其环境安全性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论文围绕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安全性评价开展研究。选取Bt(Bacillus thuringiensis)水稻和基于RNA干扰的转miRNA或ds RNA水稻为对象,结合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手段综合评价其对非靶标生物(尤其是天敌)的安全性,一方面为推动Bt水稻产业化进程提供安全性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也为基于RNAi的新型转基因水稻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储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Cry1Ab水稻对稻田天敌群落的长期生态效应的评价通过分析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Cry1Ab水稻)持续十年的稻田节肢动物群落调查数据,发现Cry1Ab水稻田中天敌群落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没有显着差异。进一步对稻田重要捕食性天敌蜘蛛亚群落进行分析,证实Cry1Ab水稻对该亚群落没有显着影响,而化学农药处理则对其有显着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发现稻田蜘蛛对稻飞虱的自然控制能力并未受到Cry1Ab水稻的影响。综合评价认为,Cry1Ab水稻对稻田天敌群落无显着影响,可作为稻田害虫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2.转二化螟miR-14水稻对其非靶标天敌二化螟盘绒茧蜂影响的评价借鉴Bt作物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性评价中第一层级(Tier-1)的方法,评价了高浓度二化螟miRNA直接暴露对其非靶标天敌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化螟盘绒茧蜂可以通过直接取食和二化螟血淋巴获取外源miRNA;二化螟miR-14注射被寄生的二化螟幼虫后可能会影响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发育历期,但高浓度的二化螟miR-14直接饲喂并未对二化螟盘绒茧蜂的生物学参数产生显着影响。结合田间实际情况,综合推断认为转二化螟miR-14水稻对其重要非靶标寄生蜂天敌二化螟盘绒茧蜂不会有明显的负面影响。3.褐飞虱靶标ds RNA对三种非靶标生物影响的评价首先构建褐飞虱人工饲料喂食ds RNA的方法,对体外转录合成的36条不同褐飞虱ds RNA片段进行饲喂试验,共有25个ds RNA片段对褐飞虱存活率有显着影响。选取具有较高致死效率的ds Nl Na、ds Nlsft、ds Nlvatp和ds Nlaup四个ds RNA片段评价其对三种非靶标生物(赤拟谷盗、黑肩绿盲蝽和麦蛾柔茧蜂)的影响。结合序列相似性、生物学参数、基因转录水平等结果,ds Nl Na与三种非靶标生物的同源基因序列的相似性相对较低,然而其对赤拟谷盗和麦蛾柔茧蜂均可能产生非靶标效应。ds Nlvatp与三种非靶标生物均存在连续19-23nt的完全匹配情况,但是其只有在高浓度饲喂时会对赤拟谷盗可能存在非靶标效应。此外,ds Nlaup连续饲喂赤拟谷盗显着影响其存活率;而ds Nlsft无论是高浓度饲喂还是以LC50的浓度连续饲喂,对三种非靶标生物的生物学参数及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均没有显着影响。总的来说,褐飞虱靶标ds RNA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并不完全取决于ds RNA的连续21nt序列与非靶标生物同源基因的匹配情况,与非靶标生物的分类地位及ds RNA的基因类别也有关系,因此在开展ds RNA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评价时需要结合具体基因及非靶标生物进行具体评价。综合上述结果,ds Nlsft对褐飞虱具有相对较好的防控效果,且对已评价的三种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其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许亚岚[3](2020)在《不同波长LED灯对五种农业害虫的田间诱捕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害虫。本研究于2017年在河南新乡和河北廊坊比较了 4种波长(375 nm、385 nm、395 nm和405 nm)LED灯对五种农业害虫的诱捕效果。在此基础上,2018年在室内研究了棉铃虫成虫对上述4种波长的趋性行为反应,并于2019年在河南新乡进一步比较研究了 385nm、395nm两种波长的LED灯和对照黑光灯(365±50 nm)对五种农业害虫成虫的诱捕效果,同时探明了五种害虫成虫的夜间活动节律。主要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2017年,4种测试波长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在河南新乡差异不显着:在河北廊坊,385 nm的LED灯诱捕棉铃虫成虫总数是最高的,但与405 nm间差异不显着。2018年室内385 nm和395 nm的单波长光对棉铃虫雌雄成虫的吸引性均显着高于375nm和405nm。2019年385 nm的LED灯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395nm的LED灯和对照黑光灯,且385 nm的LED灯与黑光灯上棉铃虫成虫的诱捕高峰均出现在20:00~22:00。(2)在河南新乡及河北廊坊两地,2017年均是385 nm的LED灯诱捕的粘虫成虫总数最高。2019年385 nm的LED灯对粘虫成虫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395 nm的LED灯和对照黑光灯,且385 nm的LED灯与黑光灯上粘虫成虫的诱捕高峰均在22:00~24:00。(3)在河南新乡,2017年385nm、395nm、405nm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375nm。2019年的诱捕结果表明,385 nm的LED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395 nm的LED灯,且385 nm LED灯与黑光灯上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诱捕高峰均在20:00~22:00。(4)对于铜绿丽金龟,2017年在河南新乡,395 nm的LED灯诱捕数量最高,但与385nm间差异不显着;在河北廊坊,385 nm的诱捕效果要显着高于其他三种波长。2019年385nm的LED灯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395 nm的LED灯,且385 nm LED灯与黑光灯上铜绿丽金龟成虫的诱捕高峰均在20:00~22:00。而对于暗黑鳃金龟,2017年在河南新乡,395nm的LED灯的诱捕数量最高,但与385 nm、405 nm间没有显着差异;在河北廊坊,385nm的LED灯对目标害虫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其他3种波长。2019年,385 nm的LED灯对暗黑鳃金龟成虫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395 nm的LED灯,且385 nm LED灯与黑光灯上暗黑鳃金龟成虫的诱捕高峰均在20:00~22:00。以上研究分别明确了LED灯对棉铃虫、粘虫、二点委夜蛾、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诱捕效果较好的波长以及这五种害虫的夜间活动节律,为研发单一波长的害虫灯诱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李小霞[4](2020)在《冬凌草提取物抑菌杀虫活性及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冬凌草为唇形科植物碎米桠Isodon rubescens(Hemsl.)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苦、甘,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及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蛇虫咬伤及食道癌等疾病。目前,全国三甲医院中药房调配品种1 000~1 200种,其中常用品种300种左右主要来自于人工栽培。随着中药材的大面积种植,药材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较为严重。即将实施的2020版药典四部“0212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项下拟增加针对植物性药材和饮片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的一致性标准。对于农药残留限量,2015版《中国药典》仅仅对人参、西洋参、甘草、黄芪、人参茎叶总皂苷和人参总皂苷制定了限量标准。农药残留的法律要求与药材中实际存在的超标问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现有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出现了较为明显且持久农药残留,生物农药或者植物源农药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目的:对冬凌草提取物的抑菌和杀虫活性和抑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为开发冬凌草作为植物源农药提供实验支持。方法:(1)用乙醇为溶剂对冬凌草进行回流梯度提取,获得不同部位提取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菌及其他植物源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叶片法研究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菌的防效作用;采用喷雾法研究提取物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效作用。(2)采用浸叶法测定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毒杀作用,并对金银花蚜虫进行田间防效研究;采用浸虫法研究提取物对棉铃虫、蛴螬的触杀作用。(3)以菌丝形态、蛋白质含量、总多糖含量、DNA含量等指标测定对抑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1)室内离体研究表明,冬凌草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最好,抑菌率高达94.61%,EC50值为0.67 mg/mL,是抑菌活性跟踪的重点;对玉米弯孢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轮纹病菌也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261 mg/mL、0.689 mg/mL、0.487 mg/mL、0.419 mg/mL;通过叶片法研究冬凌草对地黄轮纹病的防效,结果表明,正丁醇部位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75.52%;冬凌草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银花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作用,且作用时间持久。(2)冬凌草对金银花蚜虫有很好的毒杀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杀虫活性最好,在浓度为20 mg/mL时,室内和田间试验其防效分别为72.73%、97.67%,是杀虫活性跟踪的重点;冬凌草提取物对棉铃虫有较好的触杀作用,处理5d后,其中冬凌草总浸膏部位对棉铃虫的死亡率达83.33%;冬凌草不同部位提取物对蛴螬触杀活性较低,不宜用于对蛴螬的杀虫作用。(3)抑菌实验机理初探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处理组菌液的电导率、总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PI着色率显着增加,另外,处理组菌丝中的总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DNA含量、麦角甾醇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该提取物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同时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使菌体生长受到抑制。结论:本文首次研究了冬凌草的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菌、金银花白粉病及其他7种植物源真菌的抑制作用及对金银花蚜虫、棉铃虫、蛴螬的杀虫作用,并简要阐明其抗菌的机理,提示冬凌草提取物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为冬凌草资源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理论支撑。

王云鹏[5](2020)在《玉米—绿豆间作方式对玉米和绿豆害虫及天敌发生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设计2:2(2行玉米与2行绿豆)处理、4:2(4行玉米与2行绿豆)处理、6:2(6行玉米与2行绿豆)处理及设计三者的随机处理(随机2:2、随机4:2和随机6:2)、绿豆包围玉米外侧种植共7个处理,在玉米4个关键生育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乳熟期和成熟期),对玉米和绿豆上的主要天敌与害虫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间作处理穗部害虫的发生量;利用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不同间作处理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测定不同间作处理玉米的产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处理害虫调查统计表明,亚洲玉米螟主要在玉米乳熟期发生,非间作区(空白对照)百株虫量最高可达85头/百株,2:2处理与4:2处理的卵块寄生率较高,幼虫量较少;棉铃虫在玉米灌浆期发生量大,各间作处理对棉铃虫的调控作用不甚明显,但以2:2处理效果较好;桃蛀螟发生晚于亚洲玉米螟,玉米乳熟期发生量最大,未发现有控制桃蛀螟较好的间作处理。2.在连续两年对玉米和绿豆群落的调查中,2018年天敌与害虫有1门、2纲、9目、33科、53种。天敌有27种,害虫有26种,害虫优势种为鳞翅目钻蛀类的桃蛀螟、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等;捕食性天敌为优势类群,优势种为草间钻头蛛、八斑鞘腹蛛、圆蛛与鞍形花蟹蛛等。2019年共调查到2门、3纲、11目、39科、59种,害虫共计29种,钻蛀类如棉铃虫、亚洲玉米螟和桃蛀螟仍为优势害虫;天敌30种,以草间钻头蛛、八斑鞘腹蛛、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等为优势种。3.综合分析不同间作处理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发现,玉米与绿豆田节肢动物的个体数量与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不尽相同。2018年玉米田天敌数量在成熟期下降使得害虫发生量有所增加;2019年成熟期玉米田天敌发生量上升,有效控制并降低害虫发生量。绿豆田亦有相近的发生规律。群落多样性指数高的间作处理如2:2处理和4:2处理,主要天敌的优势度更高,主要害虫的优势度较低。4.对不同间作处理玉米的产量进行测定,2:2处理、随机2:2处理、4:2处理和随机4:2处理等4个处理的百粒重较高;随机4:2处理和4:2处理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着。

薛钊鸿[6](2019)在《浙江省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复配配方筛选》文中指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长期不科学地使用农药导致害虫对化学药剂的敏感度降低,产生抗药性,这是二化螟危害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浙江省是二化螟为害的重灾区,也是二化螟用药较为复杂的地区。近年来,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常用于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本研究主要监测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对上述三种药剂的抗性,明确浙江省不同地区二化螟的抗性现状,测定各种群的解毒酶活性并分析其与抗性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抗性产生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杀虫剂复配,筛选对二化螟具有较高增效作用的复配方案,为延缓二化螟抗药性的发展及水稻抗性二化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抗药性监测针对浙江省宁海、金华、海盐、乍浦、龙游、温岭、乐清、瑞安、萧山、诸暨共10个二化螟地理种群,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上述二化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三种药剂的抗性。结果显示,不同种群二化螟对这三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差异较为明显。金华、萧山种群对这三种杀虫剂的抗性普遍较高,而诸暨、乍浦、海盐种群的抗性则相对较低。总体而言,各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最高,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RR)在 37.82-151.09 之间,达到中等(10.0<RR≤ 100.0)至高(RR>100.0)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最低,抗性倍数在7.90-30.10之间,为低(5.0<RR≤10.0)至中等(10.0<RR≤100.0)水平抗性;对甲氧虫酰肼抗性倍数在20.41-149.60 之间,为中等(10.0<RR≤ 100.0)至高水平抗性(RR>100.0)。2.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解毒酶活性测定对浙江省各二化螟种群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进行酶活性测定,并将这些酶活性与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的抗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不同地理种群中这3种酶活性均存在一定差异,但除了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与羧酸酯酶显着负相关外,其它2种药剂与所测得3种酶活性并没有显着相关性。这可能与各地用药情况差异较大,各地理种群间存在遗传分化有关。3.室内复配配方筛选为筛选出防治二化螟的高效农药复配配方,室内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15种复配配方对金华种群二化螟的毒力效果。结果显示,与杀虫剂单剂的毒力效果比较,多杀菌素和茚虫威、阿维菌素和杀虫双、甲维盐和甲氧虫酰肼3种复配方案对二化螟具有显着增效作用,茚虫威:多杀菌素为1:1、1:9、9:1时CTC(共毒系数)分别为403.20、384.44、361.30,甲维盐:甲氧虫酰肼为 1:1、1:9、9:1 时 CTC 分别为 219.28、553.81、272.16,阿维菌素:杀虫双为 1:1、1:9、9:1时CTC分别为330.35、88.00、645.85。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了 2018年浙江省二化螟各地理种群的抗性现状,并进行酶活性测定,分析了二化螟抗药性与各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针对二化螟的抗性问题进行了复配药剂筛选。这些结果为二化螟抗药性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会明[7](2018)在《醛类和萜类物质对梨小食心虫受孕雌蛾引诱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寄主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位和产卵有重要作用。寡食性昆虫往往利用不同寄主之间的共有挥发物进行寄主定位。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简称“梨小”是一种严重为害核果类和仁果类的世界性害虫,其寄主范围主要为蔷薇科的植物,嫩梢和果实为主要为害部位。桃是第一寄主,梨是第二寄主。梨小食心虫具有一年多代和寄主转移为害的特征。由于梨小雄虫是多次交配的昆虫,孕卵雌蛾是果园关键虫源,与使用性信息素控制梨小雄蛾相比,利用寄主共有挥发物控制监测和防治梨小雌蛾显然将更加有效。本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和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三个不同品种的桃果和桃梢的挥发物进行收集和鉴定分析,并确定了所有样品的共有挥发物;在触角电位试验中研究了梨小雌蛾触角对于共有挥发物的反应;通过室内风洞试验和Y型管试验,研究了共有挥发物对于受孕雌蛾的定向飞行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对梨小雌蛾具有引诱力的活性物质,同时筛选对梨小性信息素有增效作用的萜类增效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曙光油桃采用顶空吸附法和SPME法进行挥发物定性分析发现,顶空吸附法检测到25种挥发物,而SPME法检测到11种;在SPME法中,65μm PDMS/DVB和100μm PDMS萃取头分析结果无差异,静态条件和动态条件无差异。(2)对三个品种春季和夏季桃梢以及成熟桃果的挥发物使用顶空吸附法收集,GC-MS分析可得共有挥发物为:壬醛、癸醛、E-β-罗勒烯和α-法呢烯。两个醛类含量在桃梢两个时期以及成熟桃果中差异不大,两个萜类桃梢中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桃果。(3)风洞试验和产卵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E-β-罗勒烯不仅为受孕梨小逆向起飞和降落的关键物质,而且是梨小产卵的重要促进剂。(4)田间增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0μg的E-β-罗勒烯或者α-法呢烯加入到梨小性诱芯中,诱捕效果可以提高50%以上;在田间试验中不使用梨小性信息素,单独使用1mg剂量的E-β-罗勒烯作为引诱剂,诱蛾效果相当于梨小性诱芯的66.25%,但是只诱到梨小雄蛾,梨小雌蛾未诱到,E-β-罗勒烯不适合作为梨小雌蛾引诱剂。(5)触角电位试验表明,四种醛类溶液浓度为1μg/μl时,梨小的受孕与未受孕雌蛾对壬醛的触角反应都显着高于癸醛、庚醛和苯甲醛;Y型管试验结果显示,四种醛类只有壬醛对于受孕雌蛾有引诱作用,其他醛类无引诱作用:田间引诱试验显示,四种醛类对于梨小的雌蛾和雄蛾都具有引诱力,壬醛的诱芯中诱到雌蛾最多,苯甲醛诱到的雄蛾多于其他三种醛类。本研究发现E-β-罗勒烯不仅是受孕梨小在寄主选择与定位中起关键作用的成分,同时还是促进梨小产卵的重要萜类物质;梨小性信息素的重要萜类增效剂:E-β-罗勒烯和α-法呢烯;对于梨小食心虫雌蛾具有引诱作用的单一化合物为壬醛。本研究对梨小食心虫雌蛾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杨华[8](2017)在《绿僵菌在烟草田土壤中的宿存及对烟草害虫防治研究》文中提出绿僵菌(Metarhizium spp.)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可以在土壤中大量宿存,起到对害虫持续控制的作用。烟草是广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烟草病虫害的发生却对烟草的产量和质量有重大影响。本研究以筛选出的对烟草田害虫有高毒力的绿僵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在烟草田间及温室土壤内的宿存动态研究,选择宿存能力较好的菌株与化学农药进行相容性测定,筛选出对绿僵菌生长没有影响的化学药剂与其混配,将其应用于田间试验,确定防效,为研究和提高绿僵菌制剂在烟田的应用价值和实际防治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1.绿僵菌和白僵菌在广东不同烟区土壤中宿存动态研究对19株绿僵菌和1株白僵菌在温室土壤中萌发动态进行研究,释放孢子60d后萌发率出现首次显着下降,180d后出现了第二次小幅度下降。大部分已降至50%以下,只有Ma05、Ma09、Ma19、Ma22和Ma24菌株的萌发率高于50%。白僵菌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一年以后萌发率仅为15%。孢子最适保存温度为26°C,32°C以上不利于孢子萌发,4°C有利于孢子的保存。土壤含水量对绿僵菌宿存影响较大。5株绿僵菌和1株白僵菌CFU(单位质量土壤菌落数量)在土壤中都呈现出先快速下降,然后有一个小幅回升的过程,其中以Ma09宿存能力最强。关于空间动态研究表明,3cm土层的CFU下降迅速,150d以后未检测到绿僵菌孢子。10-15cm土层的CFU呈现出开始快速下降,中期有个小幅波动甚至回升的趋势。广东三个烟草种植区五华、南雄和乳源的土壤都适于金龟子绿僵菌Ma09的宿存,并且可以持续宿存长达一年之久。2.绿僵菌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力与绿僵菌杀虫毒力的相关性分析根据累计死亡率和时间建立了19株绿僵菌对二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的毒力回归方程。测定了第4d胞外蛋白酶活力产生水平,分别二龄斜纹夜蛾第4d的累计死亡率及LT50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和0.7318,与累计死亡率正相关;几丁质酶活力产生水平与累计死亡率和LT50相关系数为0.4747和0.3718,没有相关性。根据胞外蛋白酶活力结果筛选出金龟子绿僵菌Ma09作为高毒力菌株。3.绿僵菌与化学药剂的相容性研究测定了20种化学杀虫剂对金龟子绿僵菌Ma09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学药剂对绿僵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部分低浓度杀虫剂会产生促进绿僵菌产孢。通过对生长抑制率、萌发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三个指标对比,从中筛选出来三种与之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杀虫剂分别是:溴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和苏云金杆菌,这三种药剂均可以应用于混配剂的研制中。4.绿僵菌防治烟草田害虫效果研究以100g/株剂量绿僵菌颗粒剂(每克颗粒剂含孢子5×106个)与底肥同时施用防治效果可以高达78.67%。以1g孢子粉加1L水浸泡150株烟苗的剂量进行浸渍法田间防效调查,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以每株烟淋入500mL孢子浓度为3.34×105个孢子/mL的孢悬液作为定根水淋入,防治效果可以达到64.58%。而以1.25×108个孢子/mL浓度对烟苗进行喷灌,其防治效果可为32.29%。通过对四种处理方法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穴施法和浸根法的防治效果最好,灌根法次之,而喷灌法的防治效果最差。以5种不同制剂对烟草田斜纹夜蛾和烟蚜进行防治效果评估,绿僵菌孢悬液对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斜纹夜蛾防治效果较低,不具备田间应用价值。处理15d后,水乳剂和油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为34.11%和36.06%,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18%和70.86%。可以用于烟蚜的防治使用,但是不建议用于防治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绿僵菌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剂对烟蚜和斜纹夜蛾处理15d后的防效分别为91.91%和83.06%,防治效果略高于单独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可将其应用于烟草田地上害虫的防治。

张忠信[9](2015)在《广谱昆虫杆状病毒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昆虫杆状病毒是生态防控重大抗性害虫的有效生物农药。但传统观点认为,一种病毒只能防控一种害虫,这极大地限制了昆虫病毒杀虫剂产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开发的广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MNPV)杀虫剂改变了这一传统观念。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可防治32种以上鳞翅目害虫,对重要抗性农业害虫小菜蛾、地老虎、甜菜夜蛾、棉铃虫、烟青虫、甘蓝夜蛾、粘虫等具有较高的杀虫率和较快的杀虫速度,是真正的广谱高效杆状病毒。我们完成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中国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利用两种替代宿主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生产可防控多种抗性害虫的广谱杆状病毒,解决了不能利用甘蓝夜蛾大量生产广谱杆状病毒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保持了病毒长期在替代宿主中复制后的基因多样性及广谱性;研制成含环境友好增效剂、光保护剂的广谱杆状病毒杀虫悬浮剂及昆虫病毒与生物肥料配制的颗粒剂,建成全球最大的千吨级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生产线,2013年和2014年,年产制剂400t和600t。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在江西、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新疆、辽宁等21个省(市、区)进行应用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控制抗性小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等等重要农业害虫,2013和2014年,应用面积400万亩和600万亩,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年产量和年应用面积最大的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

张丽丽[10](2014)在《乙基多杀菌素对棉铃虫的胁迫效应及对天敌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乙基多杀菌素是由土壤放线菌产生的天然产物,对多种重要农业害虫有毒杀作用,新颖特别的作用机理使其成为目前市场上防治害虫的潜力新型杀虫药剂。乙基多杀菌素可以有效的防治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研究乙基多杀菌素对棉铃虫的胁迫效应和对天敌的影响,可以为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对棉铃虫、小地老虎、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都有致死效应,而且与阿维菌素相比,乙基多杀菌素对这四种鳞翅目害虫的毒力更高;但乙基多杀菌素对绿盲蝽和棉蚜没有致死效应,而阿维菌素对棉蚜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测定了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对采自不同地域的田间棉铃虫种群的毒力效果,发现乙基多杀菌素的毒杀效果较好,而且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的LC50无显着差异,但阿维菌素对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的毒杀效果差异较大;用乙基多杀菌素处理抗Bt棉铃虫种群和敏感种群,结果发现乙基多杀菌素与Bt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负交互抗性。2.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我们研究了乙基多杀菌素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对棉蚜、棉盲蝽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烟粉虱没有显着影响;对瓢虫、小花蝽和草蛉和寄生性天敌的田间种群数量也没有显着性影响。3.研究乙基多杀菌素亚致死剂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棉铃虫幼虫的存活率随着药剂的剂量增加而降低;同时不同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可以降低棉铃虫的幼虫体重、蛹重、化蛹率和羽化率;幼虫历期、预蛹期和蛹期延长,同时棉铃虫成虫的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也降低。4.不同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棉铃虫体内解毒代谢酶发生变化,棉铃虫体内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降低,且随着处理的乙基多杀菌素浓度升高而下降,但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棉铃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多功能氧化酶比活力增加,并且随着乙基多杀菌素浓度增加而增大。5.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分析了乙基多杀菌素处理组与对照组棉铃虫之间的基因表达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并通过定量PCR的方法验证了部分差异基因在棉铃虫体内的表达量差异。通过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一些基因表现为上调和下调。其中包括与作用靶标、神经调控蛋白、表皮蛋白、解毒代谢、修复免疫和能量代谢等相关的基因。

二、三种农药防治棉铃虫幼虫田间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种农药防治棉铃虫幼虫田间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烟草大田调控烟蚜茧蜂行为的信息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S
1 前言
    1.1 害虫防治概述
        1.1.1 害虫防治发展趋势
        1.1.2 害虫生物防治技术
        1.1.3 天敌化学信息素的应用
    1.2 “植物-害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概述
        1.2.1 植物挥发物的种类
        1.2.2 虫害诱导挥发物的生态功能
        1.2.3 植物花香气味对天敌的引诱作用
    1.3 天敌对害虫的识别机制
        1.3.1 天敌对害虫的嗅觉识别
        1.3.2 天敌的视觉识别
        1.3.3 天敌对害虫的其他识别机制
    1.4 天敌行为及影响因子
        1.4.1 天敌的营养摄取行为
        1.4.2 天敌的寄生行为
        1.4.3 影响天敌行为的生物因子
        1.4.4 影响天敌行为的非生物因子
    1.5 天敌引诱剂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内容与意义
        1.6.1 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供试植物
        2.1.2 供试昆虫
        2.1.3 测试化合物
        2.1.4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害虫取食烟叶挥发物的提取与鉴定
        2.2.2 烟蚜茧蜂的触角电位反应
        2.2.3 烟蚜茧蜂的嗅觉行为测定
        2.2.4 烟蚜茧蜂引诱活性物质的筛选与优化
        2.2.5 烟蚜茧蜂引诱剂的引诱效果
        2.2.6 不同载体类型烟蚜茧蜂引诱剂效果比较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害虫取食烟叶挥发物提取与鉴定结果
    3.2 烟蚜茧蜂的触角电位反应
        3.2.1 烟蚜茧蜂对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
        3.2.2 烟蚜茧蜂对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3.3 烟蚜茧蜂的嗅觉行为测定
        3.3.1 烟蚜茧蜂雌性成虫对测试化合物的行为反应
        3.3.2 烟蚜茧蜂雄性成虫对测试化合物的行为反应
    3.4 烟草大田烟蚜茧蜂引诱剂诱芯筛选与优化
        3.4.1 诱芯活性成分初次筛选结果
        3.4.2 诱芯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筛选
        3.4.3 诱芯活性成分剂量筛选
    3.5 烟蚜茧蜂引诱剂大田引诱效果
    3.6 不同载体类型引诱剂效果比较
4 讨论
    4.1 害虫取食烟叶挥发物的提取鉴定分析
    4.2 烟蚜茧蜂对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分析
    4.3 烟蚜茧蜂触角电位反应与行为学反应之间关系
    4.4 烟蚜茧蜂引诱剂田间施用效果分析
5 全文总结
    5.1 本文创新点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2)Bt水稻对天敌的长期生态效应及基于RNAi转基因水稻安全性的评价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转基因作物研究现状
        1.1 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应用概况
        1.2 新型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概况
    2 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2.1 安全性评价的原理及程序
        2.2 Bt作物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性评价的新进展
        2.3 新型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3 RNA干扰的原理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3.1 RNA干扰的原理
        3.2 昆虫RNA干扰的导入方法
        3.3 RNA干扰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3.4 RNA干扰技术的安全性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Cry1Ab水稻对稻田天敌长期生态效应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水稻
        1.2 田间种植及试验设计
        1.3 取样及鉴定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Cry1Ab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总群落影响的评价
        2.2 Cry1Ab水稻对稻田天敌群落影响的评价
        2.3 Cry1Ab水稻对稻田蜘蛛亚群落及其生态功能影响的评价
    3 讨论
第三章 转二化螟miR-14水稻对其非靶标天敌二化螟盘绒茧蜂影响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及水稻
        1.2 转二化螟miR-14 水稻中miRNA含量的测定
        1.3 二化螟miR-14直接饲喂二化螟盘绒茧蜂成虫
        1.4 二化螟miR-14注射已被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的二化螟幼虫
        1.5 二化螟miR-14在二化螟盘绒茧蜂中的靶标预测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新型转二化螟miR-14 水稻不同组织中miR-14 表达量
        2.2 二化螟miR-14直接喂食对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影响
        2.3 二化螟miR-14注射被寄生的二化螟幼虫对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影响
        2.4 二化螟miR-14在二化螟盘绒茧蜂中的靶标预测
    3 讨论
第四章 褐飞虱靶标dsRNA对三种非靶标生物影响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基因选择和引物设计
        1.3 dsRNA的合成
        1.4 dsRNA的喂食
        1.5 dsRNA的稳定性
        1.6 荧光定量PCR
        1.7 序列比对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褐飞虱dsRNA喂食体系的建立
        2.2 褐飞虱防控靶标基因dsRNA的筛选及致死效率评价
        2.3 不同靶标dsRNA片段对赤拟谷盗影响的评价
        2.4 不同靶标dsRNA片段对黑肩绿盲蝽影响的评价
        2.5 不同靶标dsRNA片段对麦蛾柔茧蜂影响的评价
    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1 总讨论
    2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3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4 今后有待继续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Ⅰ基于转录组分析的Cry2Aa水稻对非靶标天敌黑肩绿盲蝽影响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黑肩绿盲蝽喂食Cry2Aa蛋白
        1.3 黑肩绿盲蝽体内Bt蛋白含量的测定
        1.4 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1.5 荧光定量PCR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Cry2Aa蛋白直接饲喂对黑肩绿盲蝽存活率的影响
        2.2 Cry2Aa蛋白对黑肩绿盲蝽影响的转录组分析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附录 Ⅱ作者简历

(3)不同波长LED灯对五种农业害虫的田间诱捕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昆虫的趋光行为
        1.1 昆虫趋光行为学研究
        1.2 波长对趋光行为的影响
        1.3 性别对趋光行为的影响
        1.4 其他因素对昆虫趋光行为的影响
        1.5 昆虫趋光行为节律
        1.6 昆虫趋光行为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2 五种害虫的趋光行为研究进展
        2.1 棉铃虫
        2.2 粘虫
        2.3 二点委夜蛾
        2.4 铜绿丽金龟
        2.5 暗黑鳃金龟
    3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田间不同波长LED灯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供试虫源
        1.3 试验装置与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4种不同波长LED灯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
        2.2 棉铃虫成虫对4种不同波长光的趋性行为反应
        2.3 2种不同波长LED灯和黑光灯对棉铃虫成虫诱捕效果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田间不同波长LED灯对粘虫成虫的诱捕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装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4种不同波长LED灯对粘虫成虫的诱捕效果
        2.2 2种不同波长LED灯和黑光灯对粘虫成虫诱捕效果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田间不同波长LED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装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4种不同波长LED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
        2.2 2种不同波长LED灯和黑光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诱捕效果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田间不同波长LED灯对金龟成虫的诱捕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装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4种不同波长LED灯对金龟成虫的诱捕效果
        2.2 2种不同波长LED灯和黑光灯对金龟成虫诱捕效果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冬凌草提取物抑菌杀虫活性及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1.1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现状
        1.1.1 中药材病虫害发生特点
        1.1.2 中药材病虫害农药防治存在的问题
    1.2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1.2.1 植物源农药概述
        1.2.2 植物源农药的发现及现状
        1.2.3 植物源农药的种类
        1.2.4 植物农药的开发形式
        1.2.5 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
        1.2.6 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前景
    1.3 冬凌草的研究进展
        1.3.1 冬凌草介绍
        1.3.2 冬凌草化学组成
        1.3.3 冬凌草药理活性
    1.4 金银花主要病虫害
        1.4.1 蚜虫
        1.4.2 棉铃虫
        1.4.3 蛴螬
        1.4.4 白粉病
        1.4.5 枝枯病
        1.4.6 叶斑病
    1.5 地黄主要病虫害
        1.5.1 地下害虫
        1.5.2 轮纹病
        1.5.3 枯萎病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提取方法对冬凌草各部位产率的研究
    2.1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2 总浸膏的提取及不同极性部位的制备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冬凌草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3.1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
        3.1.1 材料
        3.1.2 供试菌株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主要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地黄轮纹病菌的活性测定
        3.2.2 正丁醇萃取物对地黄轮纹病菌的毒力作用测定
        3.2.3 冬凌草提取液对地黄轮纹病菌的防治作用
        3.2.4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白粉病的田间防治作用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冬凌草提取物杀虫活性的测定
    4.1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
        4.1.1 材料
        4.1.2 供试靶标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主要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室内毒力作用
        4.2.2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田间防效实验
        4.2.3 冬凌草提取物对棉铃虫触杀活性测定
        4.2.4 冬凌草提取物对蛴螬的杀虫实验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室内毒杀作用
        4.3.2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田间防效作用
        4.3.3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棉铃虫的触杀作用
        4.3.4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蛴螬的触杀作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冬凌草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
    5.1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
        5.1.1 材料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1.3 主要实验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5.2.2 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5.2.3 总多糖的测定
        5.2.4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5.2.5 麦角甾醇含量的测定
        5.2.6 冬凌草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5.2.7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5.2.8 总多糖的测定
        5.2.9 DNA含量的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5.3.2 对菌丝溶液电导率的影响
        5.3.3 对菌丝溶液总多糖的影响
        5.3.4 对菌丝溶液蛋白质的影响
        5.3.5 对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5.3.6 冬凌草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5.3.7 对菌丝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5.3.8 对菌丝总多糖合成的影响
        5.3.9 对DNA含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冬凌草对其他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6.1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
        6.1.1 材料
        6.1.2 供试病原菌
    6.2 实验方法
        6.2.1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7种植物源真菌的活性测定
        6.2.2 冬凌草萃取物对7种植物源真菌的毒力作用测定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几种植物源真菌的活性的比较
        6.3.2 冬凌草萃取物对几种植物源真菌的毒力作用测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玉米—绿豆间作方式对玉米和绿豆害虫及天敌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玉米主要穗部害虫概述
        1.1.1 桃蛀螟
        1.1.1.1 桃蛀螟生物学与发生危害特征
        1.1.1.2 桃蛀螟的自然天敌及其生物防治
        1.1.2 亚洲玉米螟
        1.1.2.1 亚洲玉米螟生物学及其发生危害特征
        1.1.2.2 亚洲玉米螟的自然天敌及其生物防治
        1.1.3 棉铃虫
        1.1.3.1 棉铃虫生物学及其发生危害特征
        1.1.3.2 棉铃虫的自然天敌及其生物防治
        1.1.4 东方黏虫
        1.1.4.1 东方黏虫生物学及其发生危害特征
        1.1.4.2 东方黏虫的生物防治
    1.2 间作与土壤养分利用及虫害发生的研究进展
        1.2.1 玉米间作的生理学基础
        1.2.2 玉米间作与抗虫的关系
    1.3 间作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1.4 间作对作物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2.2 试验材料
    2.3 玉米和绿豆种植与调查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4.1 玉米穗部害虫与玉米螟卵块统计方法
        2.4.2 玉米田与绿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2.4.3 玉米考种与测产的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间作处理亚洲玉米螟发生量
        3.1.1 2018 年各间作处理亚洲玉米螟发生量
        3.1.2 2019 年各间作处理亚洲玉米螟发生量
        3.1.3 小结
    3.2 不同间作处理棉铃虫发生量
        3.2.1 2018 年各间作处理棉铃虫发生量
        3.2.2 2019 年各间作处理棉铃虫发生量
        3.2.3 小结
    3.3 不同间作处理桃蛀螟发生量
        3.3.1 2018 年各间作处理桃蛀螟发生量
        3.3.2 2019 年各间作处理桃蛀螟发生量
        3.3.3 小结
    3.4 不同间作处理亚洲玉米螟卵块寄生率
        3.4.1 2018 年各间作处理亚洲玉米螟卵块寄生率
        3.4.2 2019 年各间作处理亚洲玉米螟卵块寄生率
        3.4.3 小结
    3.5 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相对多度
        3.5.1 2018 年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相对多度
        3.5.1.1 2018 年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组成
        3.5.1.2 2018 年节肢动物群落相对多度
        3.5.2 2019 年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相对多度
        3.5.2.1 2019 年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组成
        3.5.2.2 2019 年节肢动物群落相对多度
        3.5.3 小结
    3.6 不同时期玉米与绿豆田天敌与害虫的优势度与优势种
        3.6.1 2018 年玉米与绿豆田天敌与害虫的优势度与优势种
        3.6.1.1 2018 年玉米田天敌与害虫的优势度与优势种
        3.6.1.2 2018 年绿豆田天敌与害虫的优势度与优势种
        3.6.2 2019 年玉米与绿豆田天敌与害虫的优势度与优势种
        3.6.2.1 2019 年玉米田天敌与害虫的优势度与优势种
        3.6.2.2 2019 年绿豆田天敌与害虫的优势度与优势种
        3.6.3 小结
    3.7 不同时期玉米与绿豆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
        3.7.1 不同时期玉米与绿豆田节肢动物调查数量
        3.7.2 2018 年玉米与绿豆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指数
        3.7.2.1 2018 年玉米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
        3.7.2.2 2018 年绿豆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
        3.7.3 2019 年玉米与绿豆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
        3.7.3.1 2019 年玉米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
        3.7.3.2 2019 年绿豆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
        3.7.4 小结
    3.8 不同间作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8.1 2018 年不同间作处理玉米百粒重及产量
        3.8.2 2019 年不同间作处理玉米百粒重及产量
        3.8.3 小结
4 讨论
    4.1 玉米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
    4.2 不同处理绿豆田的益害比
    4.3 影响田间害虫发生的因素
        4.3.1 天气因素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4.3.2 种植布局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4.3.3 取样方式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4.3.4 防治措施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4.4 玉米-绿豆间作对天敌促进作用的机制探讨
    4.5 不同间作处理的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差异
        4.5.1 群落多样性
        4.5.2 生境多样性与生境管理
    4.6 不同间作处理的玉米产量
5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浙江省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复配配方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
        1.1 二化螟的发生历史
        1.2 二化螟发生为害现状
    2 二化螟的化学防治
        2.1 二化螟的化学防治历史
        2.2 二化螟的抗性发展
        2.3 浙江省二化螟抗药性
        2.4 二化螟的抗药性机理
        2.4.1 多功能氧化酶系(MFOs)
        2.4.2 酯酶(EST)
        2.4.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2.4.4 靶标部位敏感性降低
        2.5 混配药剂在二化螟田间防治中的研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抗药性监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虫源
        2.2 供试水稻
        2.3 供试药剂
        2.4 试验方法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
        3.2 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性
        3.3 二化螟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
        3.4 二化螟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比较
    4 讨论
第三章 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解毒酶活性测定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虫源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测定
        2.2.2 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
        2.2.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2.2.4 细胞色素P450活性测定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
        3.2 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3.3 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细胞色素P450活性测定
        3.4 二化螟抗性水平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室内复配配方筛选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虫源
        2.2 供试药剂
        2.3 方法
        2.4 统计分析
        2.5 复配药剂增效作用评价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7种杀虫剂单剂毒力测定
        3.2 复配药剂毒力测定
    4 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醛类和萜类物质对梨小食心虫受孕雌蛾引诱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梨小食心虫研究概况
        1.1 梨小食心虫的分布
        1.2 梨小食心虫的寄主、为害情况及发生规律
        1.3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
        1.4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
    2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2.1 性信息素组分
        2.2 梨小性信息素田间引诱及应用
        2.3 干扰交配法防治梨小食心虫
    3 寄主植物与植食性昆虫关系
        3.1 植物挥发物质的提取方法
        3.2 寄主挥发物与植食性昆虫的关系
        3.3 梨小食心虫寄主挥发物的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4.1 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4.2 本研究主要内容
        4.3 试验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寄主挥发物提取方法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挥发物收集与分析试验
    2 不同提取方法的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梨小食心虫主要寄主(桃梢与桃果)的挥发物鉴定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化学试剂列表
        1.2 供试植物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寄主挥发物分析与结果
        2.1 桃梢挥发物成分分析
        2.2 桃果实挥发物成分分析
        2.3 挥发物综合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E-β-罗勒烯和α-法呢烯对梨小食心虫雌蛾引诱及产卵刺激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风洞行为测定
        1.3 产卵选择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风洞行为测定结果
        2.2 E-β-罗勒烯与桃树叶表面蜡质对于梨小产卵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两种萜类化合物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协同增效作用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供试昆虫
        1.2 触角电位试验
        1.3 田间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触角电位试验结果
        2.2 田间试验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醛类化合物对于梨小食心虫雌雄蛾的引诱作用
    1 方法与材料
        1.1 化学试剂与供试昆虫
        1.2 触角电位试验
        1.3 Y-型管嗅觉试验
        1.4 田间诱蛾试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触角电位试验结果
        2.2 Y-型管嗅觉试验结果
        2.3 田间试验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创新点
致谢
附录

(8)绿僵菌在烟草田土壤中的宿存及对烟草害虫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绿僵菌的分类地位
        1.2 应用绿僵菌防治农业害虫研究进展
        1.3 应用绿僵菌防治烟田主要害虫的潜力
        1.4 绿僵菌在土壤中宿存动态研究
        1.5 绿僵菌杀虫剂的剂型研究
        1.6 绿僵菌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2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1 研究目的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绿僵菌在广东不同烟区土壤中的宿存研究
    1.宿存于土壤中的绿僵菌孢子萌发率随时间变化动态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菌株
        1.1.2 试验方法
        1.1.3 数据处理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不同菌株孢子萌发率变化动态
        1.2.2 不同保存温度下绿僵菌孢子萌发率变化动态
        1.3 结论与讨论
    2 绿僵菌孢子在温室土壤中种群变化动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土壤概况
        2.1.2 供试菌株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绿僵菌与白僵菌在土壤中的宿存动态比较
        2.2.2 分离菌株CFU与宿存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2.2.3 绿僵菌在土壤中宿存量的空间分布动态
        2.3 结论与讨论
    3 绿僵菌孢子在烟草田间土壤中的宿存变化动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供试菌株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温度对绿僵菌田间宿存的影响
        3.2.2 土壤含水量对绿僵菌在大田土壤中宿存的影响
        3.2.3 不同地区绿僵菌宿存衰退率的比较
        3.3 结论与讨论
    4 大田土壤中绿僵菌分离株产孢率及对斜纹夜蛾毒力的变化动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产孢能力测定
        4.1.2 毒力测定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大田土壤中绿僵菌分离株产孢率变化动态
        4.2.2 大田土壤中的绿僵菌孢子对斜纹夜蛾的毒力
        4.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绿僵菌几丁质酶及胞外蛋白酶活力与杀虫毒力的相关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1.1.2 试剂配制
        1.1.3 供试昆虫
        1.2 试验方法
        1.2.1 供试菌株对二龄斜纹夜蛾毒力测定
        1.2.2 胞外蛋白酶的酶活力测定
        1.2.3 几丁质酶的酶活力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僵菌对二龄斜纹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
        2.2 胞外蛋白酶活力与毒力相关性
        2.2.1 酪氨酸标准曲线
        2.2.2 胞外蛋白酶酶活力测定结果
        2.3 胞外蛋白酶与毒力相关性分析
        2.4 几丁质酶酶活力与毒力相关性
        2.4.1 还原糖NAG标准曲线
        2.4.2 几丁质酶酶活力测定结果
        2.4.3 几丁质酶与毒力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化学农药与绿僵菌相容性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材料
        1.1.1 化学药剂配制
        1.1.2 供试菌株
        1.1.3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1.1.4 含药孢悬液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化学药剂对金龟子绿僵菌生长率的影响
        1.2.2 化学药剂对金龟子绿僵菌萌发率的影响
        1.2.3 化学药剂对金龟子绿僵菌产孢率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学药剂对与金龟子绿僵菌生长抑制率的测定结果
        2.2 化学药剂对与金龟子绿僵菌萌发抑制率的测定结果
        2.3 化学药剂对与金龟子绿僵菌产孢抑制率的测定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绿僵菌防治烟草田害虫效果研究
    1 绿僵菌颗粒剂对烟草田地下害虫防治技术的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地概况
        1.1.2 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及孢子粉制备
        1.1.3 试验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烟株被害率的调查结果
        1.2.2 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
        1.3 结论与讨论
    2 绿僵菌悬浮剂对烟草田地下害虫防治效果综合技术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金龟子绿僵菌悬浮剂的配制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3 喷洒悬浮剂对烟草植株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
    4 新型绿僵菌复合剂对烟草地上害虫防治效果的方法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4.1.2 供试药剂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药剂对烟蚜的防治效果
        4.2.2 不同药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
        4.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2 结论
    3 论文创新点
    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10)乙基多杀菌素对棉铃虫的胁迫效应及对天敌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棉铃虫简介
    1.2 棉田农药的应用情况
    1.3 昆虫对农药的防御方式
    1.4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5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乙基多杀菌素毒力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乙基多杀菌素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乙基多杀菌素胁迫对棉铃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乙基多杀菌素对棉铃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乙基多杀菌素对棉铃虫基因表达差异比较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乙基多杀菌素毒力测定
    7.2 乙基多杀菌素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影响
    7.3 乙基多杀菌素胁迫对棉铃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7.4 乙基多杀菌素对棉铃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7.5 乙基多杀菌素对棉铃虫基因表达差异比较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作者简介

四、三种农药防治棉铃虫幼虫田间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烟草大田调控烟蚜茧蜂行为的信息素研究[D]. 刘丰黎. 浙江大学, 2021(01)
  • [2]Bt水稻对天敌的长期生态效应及基于RNAi转基因水稻安全性的评价探索[D]. 党聪. 浙江大学, 2020(07)
  • [3]不同波长LED灯对五种农业害虫的田间诱捕效果分析[D]. 许亚岚. 扬州大学, 2020(04)
  • [4]冬凌草提取物抑菌杀虫活性及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D]. 李小霞. 郑州大学, 2020(02)
  • [5]玉米—绿豆间作方式对玉米和绿豆害虫及天敌发生的影响[D]. 王云鹏.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6]浙江省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复配配方筛选[D]. 薛钊鸿.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7]醛类和萜类物质对梨小食心虫受孕雌蛾引诱作用的研究[D]. 相会明. 山西农业大学, 2018
  • [8]绿僵菌在烟草田土壤中的宿存及对烟草害虫防治研究[D]. 杨华.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广谱昆虫杆状病毒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进展[J]. 张忠信. 华中昆虫研究, 2015(00)
  • [10]乙基多杀菌素对棉铃虫的胁迫效应及对天敌影响研究[D]. 张丽丽.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三种农药防治棉铃虫幼虫的田间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