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审计走出国门(论文文献综述)
赵彧[1](2021)在《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研究 ——以X所审计T公司为例》文中指出
王建花[2](2020)在《国际化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体系的优化研究 ——以JL公司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快,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后,更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国际合作和海外投资活动中。中国企业的实力逐渐增强,规模迅速扩大,对中国产品出口和员工就业的作用不断强化。为了能获得一流的技术,拓宽海外经营的市场范围,减少国际贸易阻碍,中国企业对海外业务也越来越感兴趣。为了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包括复杂的全球经济,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企业海外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也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当不确定海外投资发展的风险时,如何加强海外项目的审计工作,以确保海外建设项目的正常运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风险管理审计对于国际化背景下,对企业在开展海外投资,扩大市场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风险识别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企业操作也切实可行,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效果也较明显。由于企业在进行海外市场投资时,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偏复杂,属于较高风险。企业采取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完善或者引入风险指标评价体系,能够为企业海外项目的日常风险防范,提供一种新方式。国际化背景下,以企业海外投资发展风险管理审计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企业海外投资发展时,分析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现状,优化风险管理审计评价体系。根据企业目前发展现状,在投资风险管理审计时,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构建出相对科学、完整的风险评价体系,对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进行丰富完善。对风险控制主体进行重视,风险防范开展更加有效。建立识别,评价,政策分析和措施应对的体系,可以改善企业目前的风险管理体系。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范围,改变传统审计只注重企业财务行为,缺乏对企业整体关注的不足。发现问题更容易,并提出对应的建议,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规避风险,促进管理机制的发展,形成一个更加具体,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并以JL公司为例,将该风险管理审计体系运用到企业中,希望为更多进行海外投资发展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不断推进我国在国际化背景下,进行海外投资发展的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让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走的更好。本文的研究,从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国际化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评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对工作质量也提供了保证。
张军华[3](2019)在《雅百特海外经营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文中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全球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并参与到海外经营,但目前我国企业海外经营主要特点是区域选择和行业选择集中化、捕获海外商机能力有限,同时以争市场和争资源为主,且经营管理模式以国内方式为主。而且我国企业海外经营风险主要以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管理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为主,这些海外经营风险对我国企业涉外经营都产生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如此经济环境下,如何降低审计机构对海外经营企业的审计风险,识别财务报表舞弊和错报风险对我国审计行业至关重要,是保障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海外经营企业审计质量的重要法宝。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限制和相关监管缺失,使得海外经营企业财务报表舞弊变得简便、错报变得更加频繁,这无疑加大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难度和审计风险。因此,如何降低审计机构对我国海外经营企业的审计风险,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审计理论还是实务界都显得非常重要。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于审计风险的研究已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涉及海外经营审计风险文献相对较少,而这部分理论对如何降低会计师事务所对我国向外扩张、对外经营和跨国经营企业的审计风险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重点研究海外经营企业的审计风险,并在分析我国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基础上提出相对的降低审计风险的措施。同时,本文借助于上市公司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百特)海外经营的审计风险为研究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雅百特海外经营情况及其海外经营风险,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对雅百特海外经营业务的审计风险。本文分析了雅百特海外经营模式和经营风险,并通过审计风险模型来分析雅百特海外经营的审计风险,即主要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方面入手分析雅百特海外经营的审计风险。第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可将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认定层面和报表层面的错报风险。雅百特财务报表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表现在所经营行业起步晚、行业竞争激烈下企业利润率和海外经营比例远高于同行业企业的异常性增长;企业内部管理集中且单一的不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认定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为雅百特主营业务单一且集中度高,超高的毛利率、异常的经营收入、不对称的研发支出、流动比率与现金流量比率偏低引发短期偿债风险高等财务指标异常情况。第二,雅百特的主要检查风险表现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不足,包括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审计工作的职业操守;海外经营审计的核查、取证需审计人员对外海经营环境、法律和会计政策等因素有很好的掌握。如若未然,则海外业务审计核查、取证将变成其主要的检查风险,本案例中所述的雅百特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审计风险模型研究雅百特海外经营的审计风险,针对海外经营审计风险,最终从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得出相应的审计风险防范措施。第一,外部监管措施:不断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中介结构的监督和惩罚力度,从而构建一个良好审计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审计实务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法律保障;监管机构建立并逐步完善消息传递渠道,解决海外审计各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内外管理措施:做好审计前准备工作,设定合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制定有效的检查机制,积极利用专家工作,进而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创新海外业务审计的组织模式,适应新时期海外经营业务审计工作的需要。
刘亮[4](2019)在《基于风险导向的电子商务企业关键审计事项研究 ——以跨境通审计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今时代,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发展,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计算机数据技术的普及日益广泛,电子信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全民化使用使得电子商务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大数据进行销售产品及进行相关业务。然而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企业对于大数据等新型信息资产的形成、广泛运用和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也给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带来新的重点,新的挑战。另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于2016年12月23日,由财政部印发并要求分批、分步实施《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其中“关键审计事项”准则是其中唯一一项全新制定的准则。由于此准则是最新颁布不久的准则,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关键审计事项的认定经验也较少。因此,对于电子商务企业如何更好的认定关键审计事项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演绎法、案例研究法、熵权法,对电子商务企业审计以及关键审计事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内容,以X会计师事务所对跨境通宝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为例,研究其关键审计事项认定的内容,利用熵权法对跨境通公司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认影响重大错报风险最严重的几个风险因素,根据这几个风险因素,对电子商务企业关键审计事项的认定提出合理启示。通过研究发现,X会计师事务所对跨境通公司的关键审计事项认定不够全面,而根据量化的重大错报风险能够更加客观,通过评估结果以及结合行业背景以及认定关键审计事项的历史数据等来认定关键审计事项更加全面。对于电子商务企业关键审计事项的认定,我们应该关注其收入的确认、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商誉的减值以及存货。
陈毓琦[5](2019)在《企业境外项目审计风险及管理研究 ——以雅百特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伟大的历史性机遇,境内企业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优势,加快了拓展海外市场的脚步,并且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然而,有效的对于跨境企业的审计和监管的发展一般都滞后于企业大规模走出国门的速度,在跨境企业问题被接连披露的情况下,侧面反映了我们国家对境外项目审计和监管以及对境外资产的风险管理的力度还不够强。从审计层面来讲,对于跨境企业审计面临的有关于制度、审计权限、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制约,提升企业的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质量是提升境外投资水平的关键。并且,审计作为经济活动中进行有效监管的重要途径,其同时也是衡量经济活动的效率以及企业是否合规的权威的指标之一。从风险层面来说,跨境企业也需要不断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创新风险管理的模式,以避免盲目投资导致的资产流失保障跨境投资的资产安全。本文研究问题:本文意在通过结合具体的企业境外投资财务舞弊案例,说明企业跨境审计面临的审计风险以及及其成因。基于企业境外项目面临的审计风险,阐述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审计风险管理,以提高跨境审计的质量。研究现状:现有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理论层面出发,分析跨境审计风险及其成因以及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全覆盖,但缺乏从案例角度出发阐述企业境外项目的审计风险的研究,并且对于如何加强跨境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管理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研究思路:本文基于现代审计风险模型,通过介绍我国境外投资及和企业境外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引入本文涉及到的主要概念和理论,接着通过对于雅百特的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跨境上市公司境外项目审计存在的风险,结合具体案例,归纳总结出境外项目审计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为了加强对企业的境外投资的审计风险管理,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给出具体的建议,并重点阐述了变革传统的境外审计方式——使用云审计,从而达到强化境外投资风险应对能力的目的。研究发现:与传统企业经营模式相比,企业跨境项目的审计的要素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及审计面临的限制也随着境外投资规模的扩大而愈加凸显,而由此产生的审计风险也更加广泛。通过案例分析发现:(1)跨境审计风险与企业境外的经营状况、境外审计限制因素、行业特征、企业内控是否得以有效地实施、注册会计师具有的专业胜任能力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情况相匹配等因素息息相关。(2)针对跨境企业项目产生的审计风险,完善境外审计的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变革传统的境外审计地方式,创新性的引入云审计,强化公司内部治理的效度对提升境外项目审计风险管理水平的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创新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具体的企业案例,不仅突破了以往从纯理论层面研究企业境外项目审计风险的局限,也更加系统地阐述了境外项目审计中的风险因素。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了境外项目、投资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揭示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而且在本文中,将跨境审计的风险管理作为应对境外项目审计风险的措施,完善了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在审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打破了以往研究仅仅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局限。并且在提高审计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中,创新性的引入“云审计”,拓展了境外审计风险管理的途径,理顺了云审计在境外审计中的运行流程。本案例将雅百特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能够为今后的理论研究以及审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跨境企业更系统地了解其审计风险及其成因,也为跨境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这既有利于促进跨境审计的审计方法、审计制度的完善,又能对跨境企业以及其他行业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邢镁汝[6](2019)在《融资租赁企业审计风险及应对研究 ——以信永中和对融信租赁审计为例》文中提出2007年以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建立健全以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的影响,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已连续多年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设备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极为迫切,加之国家对融资租赁业寄予厚望,相关激励和扶持政策在政府不同层面频频出台,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但是从发展时间上看,融资租赁业刚兴起不久,市场渗透率不高,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这就导致融资租赁的概念并不普及,因此,对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核算和实务操作了解精通的人才匮乏,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有待完善,这就对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审计哪些会计科目,关注该类企业哪方面的审计风险成为审计人员的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此外,融资租赁企业特殊的业务交易模式再增加了自身财务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本文以融资租赁企业审计风险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特点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审计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融资租赁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关联方交易舞弊的风险、政府补助风险、收入确认风险和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值风险,对该类企业的检查风险也做出了分析。在下一章对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以信永中和对融信租赁企业审计为案例,分析了该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审计风险:企业持续经营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和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值计提不充分的风险。根据对融信租赁企业审计风险的分析,本文提出应对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准确评估、结合企业特点确定审计重点、在审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分析程序、加强团队管理以高效实施审计程序,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优化人员配置,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邵立晨[7](2018)在《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制度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推进,我国对外投资趋势发展迅猛。但近几年,投资失败的案例也逐渐增多。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提供审计依据的审计制度,本应在维护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国企境外投资审计工作开展并不理想甚至存在审计空白。合理的审计制度建设,能给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度保障环境。当前,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制度的建设。完善和优化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制度已成为当前境外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拟从政府审计的角度,对现行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制度进行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内国有企业适用的审计制度为基础,结合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时受到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尝试对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制度进行概念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从法律法规,审计对象涵盖,审计程序受限,审计人事制度安排以及审计机构权责划分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论文最后针对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优化和完善建议。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增强审计制度的实效性;创新审计方式,扩大审计范围;借助委托审计,拓宽境外审计队伍;加强审计业务能力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形成部门间相互制约的境外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五个方面对我国国有企业境外审计制度提出具体的优化和完善建议。
刘志洋[8](2018)在《基于股权特征的注册会计师服务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注册会计师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既是一种制度安排,监督社会经济健康运行,又是现代服务业,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此种论断凸显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经济建立以来监管部门就认识到注册会计师制度的重要性,为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如推动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合并重组等制度改革,然而此种促进机制更多地改善了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质量供给,而对企业自愿选聘高质量注册会计师服务,提高其需求水平缺乏应有的激励和治理机制。依据经济学理论,需求决定供给,培植企业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需求和非审计服务需求才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目前审计服务市场和非审计服务市场均是处于买方市场,且短期内以买方主导的市场格局难以改变,虽然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服务需求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严重不足,并且受制于非审计服务损害审计独立性的负面消息导致我国企业对高质量非审计服务需求更是匮乏,故而本文将研究视角定位于探讨注册会计师服务需求驱动机制,关注企业选聘不同质量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的动机问题,挖掘企业高质量服务需求不足的制度成因,不仅有利于引导资本市场积极选聘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服务促进行业发展,而且可以为监管部门制定政策弥补需求不足的制度漏洞提供智力支持。目前关于非审计服务需求影响机制的文献较少,虽然有部分国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但是需求机理均是通过代理冲突理论进行解释,即代理冲突严重的企业为了传递审计独立性较高的信号而降低非审计服务需求水平,此种理论解释明显不符合我国制度背景及非审计服务需求现状;而关于审计服务需求驱动机理的文献虽然较多,但是研究视角单一,仅仅关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制度环境中的某一方面,忽视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内部机制之间相互影响并且受到一定程度市场和法制环境的调节,导致研究结论只是从表象上揭示某一因素对企业审计服务需求产生影响,而并未深入分析各因素之间对审计服务需求的驱动机理。针对以前文献研究不足笔者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一个审计服务需求和非审计服务需求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将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划分为内因和外因,依据内因是动力、外因是条件的机理构建调节效应模型进行检验。本文为了强化企业审计服务需求是利益相关者综合博弈的结果,在理论方面,深入解析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明确上市公司内部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链条上的相关人员对审计服务需求均会产生影响,又通过制度经济学博弈分析阐明利益相关者行为决策机理;在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将审计服务看作一种经济商品运用古典经济学对其需求机理进行阐述,并利用制度间相互依存的机制从微观制度和宏观制度两方面对审计服务需求的影响进行介绍。虽然目前关于企业非审计服务需求影响机制没有成型的理论模型,但是考虑到企业作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其选聘非审计服务行为会受到契约相关人的影响,故而也将企业需求非审计服务水平看作是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的结果。进而基于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的视角构建实证模型进行检验,内在驱动因素股权特征既从质和量两个维度进行衡量,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检验;外因方面分别从公司层面、市场层面和法制层面选取相关指标进行调节分析,其中公司层面的管理层和独立董事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可以认定其独立于企业股东而外生化为一种制度安排,随着管理层权力变化和独立董事有效性的变动而对企业股东的行为决策产生不同的制约作用。实证研究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资本市场环境,选取2007—2016年沪深两市同时购买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完成实证检验,并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审计服务需求和非审计服务需求分别通过更换研究样本和缩小非审计服务研究范围,以及通过变量替换两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从总体上看,由于目前阶段相对于非审计服务需求来说,企业需求审计服务的水平较高,导致关于注册会计师服务总需求影响机理的实证结果与驱动审计服务需求的机制一致;(2)股权特征静态指标对审计服务需求和非审计服务需求影响结果类似,且不同的股权特征对两类服务需求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国有企业和两权分离度较大的公司需求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的水平均较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两类服务的需求呈正U型关系,而中小股东随着其制衡作用增加同时提高企业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需求水平;(3)股权特征动态指标中股权制衡度变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审计服务需求和非审计服务需求的影响相同,而机构投资者类型对两类服务需求的影响存在差异,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偏好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然而其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类似均对非审计服务质量需求较高,并无实质性差异;(4)两权分离度和股权制衡度对审计服务需求和非审计服务需求的影响受到一定外在条件的制约,且不同的外在条件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从总体调节结果来看,大部分外因的调节机理与理论分析并不一致,此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资本市场有效性水平较弱,同时受制于股东大会决策机制和服务委托机制,导致较强的董事会治理效率和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难以对实际控制人产生治理效应,也使部分中小股东产生错误认知而未充分利用良好的制度优势维护自身权益。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度较高所引起的代理冲突并不能促使企业选聘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暗含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存在差异,弱化的资本市场环境致使两权分离度较高的实际控制人在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时承担的经济后果较少,对其实施违规行为相当于是一种变相的激励机制;同时资本市场有效性较弱也使独立董事制度、市场化条件和法制环境难以发挥应有的治理作用。此种结论可以解释企业缺乏高质量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需求的部分原因,以及部分机制难以发挥效用的机理。这将为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增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认知,对其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也为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制度化改革,制定措施引导企业自主选择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服务提供经验证据。
陈昱帆[9](2018)在《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审计模式研究 ——基于政府审计的视角》文中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走出去”战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起“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中央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境外投资业务迅速发展,但大规模的境外资产却长期处于监管空白,未得到有效的监督。因此,有必要开展境外审计模式研究,利用审计手段来加强境外资产的监管力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本文从分析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发展现状入手,对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审计署公布的审计公告进行分析,总结审计署开展中央企业境外审计的特点,并对开展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审计的困难进行了归纳。针对境外投资审计面临的挑战,提出关于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审计模式的设想。通过对不同审计模式的分析,推导出互联网+综合共享审计模式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基于境外投资业务与审计的现状,充分考虑境内已具备的条件和境外实际存在的困难,从人员组织模式、审计技术方法、不同阶段应关注的审计重点入手,研究境外投资审计的模式,此外还提出了在互联网+综合共享模式下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了验证互联网+综合共享模式的合理性,本文对WK集团境外投资案例进行分析。从WK集团境外投资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风险现状入手,以审计的角度进行归纳研究,讨论互联网+综合共享审计模式在该案例中的应用,希望对以后的境外投资审计提供参考。此外,本文分别从政府机关、中央企业的角度,分别提出了开展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审计的建议。
陈新秀[10](2017)在《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研究 ——以矿业企业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根据联合国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企业直接境外投资达到1.76万亿美元,较之前增长了38%。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发展迅速,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投资大国。然而,与我国成为世界投资大国相对应的,却是对境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审计监管的缺乏。境外投资的风险种类多,情况复杂,境外审计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实施境外审计工作还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因此,加强对境外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完善境外审计的相关制度,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更是加强对境外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要求。本文首先在阅读大量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方面的文献和风险导向审计方面的文献之后,总结了目前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成果和在境外国有企业审计方面的应用现状。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的境外国有企业审计,发现审计人员没有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风险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进而以矿业企业为例,通过剖析矿业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会面临的风险因素,并通过矩阵运算的方法,求出各个风险因素所占的权重。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得分来判断风险的等级,并分配审计资源,进而实施审计工作。本文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设计了流程,并且在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风险导向的概念。本文将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评估审计对象风险阶段、计划审计工作阶段、实施审计工作阶段和出具审计报告阶段。最后,本文以中国五矿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的审计为例,将风险导向的审计流程进行应用分析。通过以上的研究,将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型与境外审计结合起来,得出了以下建议,第一,要与投资东道国充分沟通,合理规避一些投资风险。第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境外投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第三,政府审计要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审计三者协同,共同完成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审计工作。
二、企业审计走出国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审计走出国门(论文提纲范文)
(2)国际化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体系的优化研究 ——以JL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内部审计理论的演进 |
1.2.2 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 |
1.2.3 风险管理审计程序 |
1.2.4 风险管理审计效果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2 国际化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理论分析 |
2.1 国际化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
2.1.1 企业及员工的生存和发展 |
2.1.2 企业各项活动正常运转 |
2.1.3 企业稳定的盈利 |
2.1.4 风险成本最小化 |
2.2 国际化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模型 |
2.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2.2.2 构造判断矩阵 |
2.2.3 对层次单排序并检验一致性 |
2.2.4 对层次总排序并检验一致性 |
2.3 国际化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程序 |
2.3.1 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审计 |
2.3.2 企业海外投资项目运营阶段的风险管理审计 |
2.4 国际化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审计风险防范 |
2.4.1 合理设置企业机构 |
2.4.2 落实风险管理政策 |
2.4.3 科学运用风险管理体系 |
3 国际化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目标现状及问题 |
3.2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现状描述 |
3.2.1 专家调查法 |
3.2.2 层次分析法 |
3.2.3 实地调查法 |
3.2.4 蒙特卡罗法 |
3.3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程序 |
3.3.1 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现状分析 |
3.3.2 企业海外投资项目运营阶段 |
3.4 企业风险管理的风险防范问题 |
3.4.1 审计人员谨慎性不够 |
3.4.2 风险评估程序不到位 |
3.4.3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
3.4.4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方法落后 |
4 JL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的案例分析 |
4.1 JL公司简介 |
4.2 JL公司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部门概况 |
4.3 JL公司风险管理审计问题 |
4.3.1 JL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目标不合理 |
4.3.2 JL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程序不明确 |
4.3.3 JL公司风险管理的风险防范不足 |
4.3.4 JL公司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
4.4 JL公司风险管理审计体系的优化 |
4.4.1 层次分析法的过程 |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3 对风险管理审计结果分析 |
4.4.4 对JL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的改进建议 |
5 国际化背景下优化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对策建议 |
5.1 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与目标 |
5.2 健全海外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 |
5.3 提升审计人员风险防范职业素质 |
5.4 推动风险防控过程中的信息交流 |
5.5 完善海外审计监督机制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雅百特海外经营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审计风险定义的研究 |
1.2.2 关于审计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关于审计风险识别的研究 |
1.2.4 关于审计风险防范的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2 海外经营及其审计风险概述 |
2.1 审计风险概述 |
2.1.1 审计风险的内涵 |
2.1.2 审计风险的特征 |
2.1.3 审计风险的成因 |
2.1.4 审计风险模型 |
2.2 海外经营及其审计风险 |
2.2.1 海外经营特点 |
2.2.2 海外经营风险 |
2.2.3 海外经营的审计风险 |
2.3 审计风险的理论基础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深口袋理论 |
2.3.4 理性经济人 |
3 雅百特海外经营风险分析 |
3.1 雅百特介绍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发展历程 |
3.1.3 经营状况 |
3.2 雅百特海外业务经营风险分析 |
3.2.1 海外经营模式与项目 |
3.2.2 海外经营风险分析 |
4 雅百特海外经营审计风险分析 |
4.1 海外经营审计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4.1.1 财务报表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 |
4.1.2 认定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 |
4.2 海外经营审计的检查风险分析 |
4.2.1 审计人员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
4.2.2 海外经营核查取证困难 |
5 海外经营的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
5.1 外部监管对策 |
5.1.1 不断强化对审计机构监督和惩罚力度 |
5.1.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5.1.3 建立并逐步完善监管机构消息传递机制 |
5.2 内部管理对策 |
5.2.1 做好审前准备工作,设定合理可接受风险水平 |
5.2.2 设定有效的检查机制,积极利用专家工作 |
5.2.3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
5.2.4 创新海外业务审计的组织模式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风险导向的电子商务企业关键审计事项研究 ——以跨境通审计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
1.2.2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研究 |
1.2.3 关键审计事项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特色 |
1.4.1 研究内容创新 |
1.4.2 研究方法创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重大错报风险 |
2.2.2 关键审计事项 |
2.2.3 电子商务企业 |
第三章 跨境通宝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项目概述 |
3.1 公司简介 |
3.2 基本财务数据信息 |
3.3 针对跨境通关键审计事项的认定 |
3.3.1 收入确认 |
3.3.2 商誉减值测试 |
3.3.3 存货 |
3.4 现有关键审计事项不足分析 |
3.4.1 存在固定模式 |
3.4.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形式化 |
3.4.3 认定不够全面 |
3.4.4 审计应对披露质量参差不齐 |
第四章 基于风险导向的跨境通公司的关键审计事项认定 |
4.1 初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领域 |
4.2 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
4.2.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4.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 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划分 |
4.3.1 问卷调查分析 |
4.3.2 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4.4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
4.4.1 确定量化模型的方法 |
4.4.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
4.5 基于风险导向认定关键审计事项 |
第五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电子商务企业认定关键审计事项的建议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5)企业境外项目审计风险及管理研究 ——以雅百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
1.3 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
1.4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
1.5 本文以下的结构安排 |
2 文献回顾 |
2.1 关于境外项目审计的研究 |
2.2 关于审计风险以及审计风险模型的研究 |
2.3 有关企业境外项目审计风险的研究 |
2.4 有关企业境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 |
2.5 已有文献研究综述 |
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3.1 企业财务舞弊及财务舞弊动因理论 |
3.2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
3.3 风险管理理论 |
3.4 企业境外项目风险因素与境外审计风险辨析 |
4 雅百特案例分析 |
4.1 案例研究的整体思路 |
4.2 案例概况 |
4.3 案例发生背景 |
4.4 雅百特舞弊案例回顾 |
4.4.1 雅百特财务造假分析 |
4.4.2 雅百特财务造假案例结果 |
5 雅百特案例审计风险分析 |
5.1 雅百特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5.1.1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因素 |
5.1.2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因素 |
5.2 雅百特检查风险因素 |
5.2.1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外审重要环节未发挥其专业胜任能力 |
5.2.2 独立财务顾问所作为外审重要环节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
6 雅百特案例审计风险成因概述 |
6.1 雅百特重大错报风险成因分析 |
6.1.1 雅百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成因 |
6.1.2 雅百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成因 |
6.2 雅百特检查风险成因分析 |
6.2.1 境外审计对于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求更高 |
6.2.2 境外审计的特殊性增加了审计难度与审计风险 |
6.2.3 境外审计从业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无法满足审计的需求 |
7 境外项目审计风险管理 |
7.1 从宏观政策层面强化境外审计风险管理 |
7.1.1 针对雅百特等境外审计项目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
7.1.2 加大对境外舞弊行为的惩处力度 |
7.2 从审计主体层面强化境外审计风险管理 |
7.2.1 强化境外项目审计队伍的建设 |
7.2.2 鉴于雅百特等境外项目审计,拓展审计思路 |
7.2.3 变革传统的审计方式——采用云审计 |
8 研究结论和实践启示 |
8.1 总结与分析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与实践启示 |
8.3 本文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融资租赁企业审计风险及应对研究 ——以信永中和对融信租赁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融资租赁概念 |
2.1.2 审计风险概念 |
2.1.3 融资租赁企业审计风险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3章 融资租赁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 |
3.1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3.1.1 经营风险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
3.1.2 内部控制不健全引发的重大错报风险 |
3.1.3 关联方交易舞弊引发的重大错报风险 |
3.2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3.2.1 与政府补助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 |
3.2.2 收入确认的重大错报风险 |
3.2.3 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值的重大错报风险 |
3.3 融资租赁企业审计的检查风险分析 |
3.3.1 审计人员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足 |
3.3.2 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不到位 |
3.3.3 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 |
第4章 融资租赁企业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
4.1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
4.1.1 保持职业怀疑,考虑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 |
4.1.2 指派对融资租赁行业更了解的审计人员 |
4.1.3 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复核 |
4.1.4 及时修改审计方法,制定识别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程序 |
4.1.5 加强融资租赁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审计 |
4.2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
4.2.1 与政府补助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
4.2.2 收入确认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
4.2.3 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值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5章 案例分析——以信永中和对融信租赁审计为例 |
5.1 案例背景 |
5.1.1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概况 |
5.1.2 融信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5.1.3 案例回顾 |
5.2 融信租赁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 |
5.2.1 融信租赁企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5.2.2 融信租赁企业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5.2.3 融信租赁企业审计的检查风险分析 |
5.3 融信租赁企业的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
5.3.1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
5.3.2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制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创新 |
2.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1.3 文献述评 |
2.2 审计制度概念的界定 |
3.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现状及审计制度发展概况 |
3.1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现状 |
3.1.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
3.1.2 我国对外投资直接投资净额构成 |
3.1.3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地区和行业分布 |
3.2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制度发展历程 |
3.2.1 国有企业境外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审计工作起步阶段(1978-2004) |
3.2.2 国有企业境外审计制度的探索与发展阶段(2004-2013) |
3.2.3 国有企业境外审计制度全面开展实行阶段(2013年至今) |
4.我国国企境外投资审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
4.1 法制法规不健全,缺乏实施细则 |
4.2 审计对象涵盖不全,存在审计漏洞 |
4.3 审计时间和必要审计程序受限 |
4.4 审计人事制度不合理,人员安排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
4.5 各审计机构权责不明,缺乏明确的负责部门 |
5.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制度优化建议 |
5.1 完善法律法规,增强审计制度的实效性 |
5.2 创新审计方式,扩大审计监督范围 |
5.3 借助委托审计,拓宽境外审计队伍 |
5.4 加强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
5.5 形成部门间相互制约的境外国有资产监管机制 |
6.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股权特征的注册会计师服务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
2.1 审计服务需求文献综述 |
2.2 非审计服务需求文献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概念界定与机理分析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2 注册会计师服务历史沿革、成因及现状 |
3.3 理论分析 |
3.4 数理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股权特征对审计服务需求影响研究 |
4.1 假设提出 |
4.2 实证研究设计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4.4 稳健性检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股权特征对非审计服务需求影响研究 |
5.1 假设提出 |
5.2 实证研究设计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4 稳健性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股权特征对注册会计师服务总需求影响研究 |
6.1 假设提出 |
6.2 实证研究设计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6.4 稳健性检验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审计模式研究 ——基于政府审计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价值 |
1.2.2 实践价值 |
1.3 文献综述 |
1.3.1 境外投资业务的文献回顾 |
1.3.2 境外投资审计的文献回顾 |
1.3.3 审计模式的文献回顾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创新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系统论 |
2.2 免疫系统论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发展与审计现状 |
3.1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发展情况 |
3.1.1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 |
3.1.2 境外投资失败案例汇总分析 |
3.1.3 境外投资业务面临的风险 |
3.1.4 境外投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
3.2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审计现状 |
3.2.1 境外审计覆盖不全面 |
3.2.2 境外审计资源不足 |
3.2.3 境外审计内容不完整 |
3.2.4 境外审计技术方法需继续探索 |
3.2.5 境外审计目标停留在起步阶段 |
3.3 开展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审计的必要性 |
3.3.1 对境外国有资产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 |
3.3.2 开展境外审计有利于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
3.3.3 开展境外审计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
3.3.4 境外审计是中央企业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部分 |
3.4 开展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审计的困难 |
3.4.1 境外投资所在国法律约束 |
3.4.2 国内主管部门重复监管 |
3.4.3 审计时间和审计程序难以保障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审计模式的设想 |
4.1 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协作模式 |
4.1.1 借助境外社会审计力量开展财务收支审计 |
4.1.2 依托社会审计补充审计机关境外审计力量 |
4.1.3 加强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监督 |
4.2 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联动模式 |
4.2.1 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 |
4.2.2 联动模式下的人员组织模式 |
4.2.3 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审计合力 |
4.3 互联网+综合共享的审计模式 |
4.3.1 以政府审计人员为主导,多方共同参与 |
4.3.2 以综合共享平台为基础进行大数据分析 |
4.3.3 充分发挥境外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特长 |
4.3.4 加强事前投资决策审计 |
4.3.5 重视境外投资合同审计 |
4.3.6 重点关注资金流动和股权管理 |
4.3.7 加大投资过程风险管理审计 |
4.3.8 推行事后投资绩效评估审计 |
4.4 境外投资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
4.4.1 加强数据保密管理 |
4.4.2 积极拓展审计思路 |
4.4.3 优化境外审计程序 |
4.4.4 建立“容错免责”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5 WK集团境外投资案例分析 |
5.1 案例背景 |
5.2 风险分析 |
5.2.1 可行性研究不够充分 |
5.2.2 项目投资决策不合规 |
5.3 互联网+综合共享审计模式的应用 |
5.3.1 审计组人员配置 |
5.3.2 利用综合共享平台寻找疑点 |
5.3.3 根据线索现场审计收集证据 |
5.3.4 形成审计报告,优化审计分析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6 启示 |
6.1 政府机关 |
6.1.1 出台《境外投资条例》规范监管职责 |
6.1.2 建立境外投资政府审计常态化机制 |
6.1.3 加快审计署境外投资审计队伍建设 |
6.1.4 推进境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
6.2 中央企业 |
6.2.1 完善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组织管理体系 |
6.2.2 建设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信息管理系统 |
6.2.3 健全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内部审计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研究 ——以矿业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境外投资风险相关研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1.3 文献评述 |
2.2 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研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评述 |
3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1.1 风险导向审计 |
3.1.2 国有企业 |
3.1.3 境外投资 |
3.2 相关理论基础 |
3.2.1 系统理论与战略管理思想 |
3.2.2 受托责任理论 |
3.2.3 免疫系统理论 |
3.3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相关内容 |
3.3.1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由来 |
3.3.2 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和特点 |
3.3.3 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
4 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及风险分析 |
4.1 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投资方式 |
4.1.1 股权投资 |
4.1.2 实体投资 |
4.1.3 项目建设投资 |
4.2 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分类 |
4.2.1 国外投资环境分析 |
4.2.2 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
4.2.3 企业自身投资环境分析 |
5 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的引入 |
5.1 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
5.1.1 境外审计范围受限 |
5.1.2 境外审计经验缺乏 |
5.1.3 境外审计时间和审计程序难以保证 |
5.2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境外推行的必要性 |
5.2.1 风险日益增大 |
5.2.2 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
5.2.3 保证成本效益的平衡 |
5.2.4 提高政府审计质量 |
5.3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境外推行的可行性 |
5.3.1 审计管理体制相对完善 |
5.3.2 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发展 |
5.3.3 国有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
5.3.4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成功经验 |
5.4 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目标 |
5.4.1 总体目标 |
5.4.2 具体目标 |
6 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流程设计 |
6.1 设计原则 |
6.1.1 合法合规原则 |
6.1.2 整体框架原则 |
6.1.3 成本效益原则 |
6.2 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流程图 |
6.3 评估审计对象风险 |
6.3.1 矿业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评估体系 |
6.3.2 矿业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评估指标分析 |
6.3.3 评价方法与过程 |
6.3.4 本阶段体现的风险导向原则 |
6.4 制定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计划 |
6.4.1 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 |
6.4.2 运用杜邦沸腾壶、红旗标识法确定审计重点 |
6.4.3 制定风险因素优先化的审计计划 |
6.4.4 本阶段体现的风险导向原则 |
6.5 实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 |
6.5.1 获取审计证据 |
6.5.2 分析审计证据 |
6.5.3 本阶段体现的风险导向原则 |
6.6 出具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报告 |
6.6.1 实施分析程序 |
6.6.2 评价审计结果 |
6.6.3 出具审计报告 |
6.6.4 本阶段体现的风险导向原则 |
7 案例应用——五矿有色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 |
7.1 背景介绍 |
7.2 中国五矿境外投资概况 |
7.3 收购过程 |
7.4 案例应用分析 |
7.4.1 评估被审计对象风险的应用分析 |
7.4.2 制定审计计划的应用分析 |
7.4.3 实施审计工作的应用分析 |
7.4.4 出具审计报告的应用分析 |
8 对策及建议 |
8.1 加强与投资东道国的沟通 |
8.2 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
8.3 开展境外协同审计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专家评分表 |
附录2 专家评分数据处理表 |
后记 |
四、企业审计走出国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研究 ——以X所审计T公司为例[D]. 赵彧. 吉林财经大学, 2021
- [2]国际化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体系的优化研究 ——以JL公司为例[D]. 王建花. 安徽财经大学, 2020(10)
- [3]雅百特海外经营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D]. 张军华.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4]基于风险导向的电子商务企业关键审计事项研究 ——以跨境通审计项目为例[D]. 刘亮.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3)
- [5]企业境外项目审计风险及管理研究 ——以雅百特为例[D]. 陈毓琦.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融资租赁企业审计风险及应对研究 ——以信永中和对融信租赁审计为例[D]. 邢镁汝.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7]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制度优化研究[D]. 邵立晨. 云南大学, 2018(01)
- [8]基于股权特征的注册会计师服务需求研究[D]. 刘志洋. 吉林大学, 2018(12)
- [9]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审计模式研究 ——基于政府审计的视角[D]. 陈昱帆. 南京审计大学, 2018(11)
- [10]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研究 ——以矿业企业为例[D]. 陈新秀. 南京审计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