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多层无窗商场防排烟设计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丽[1](2020)在《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压力逐渐加大,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在大力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工作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节能评价体系,据此来检验建筑的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十分必要。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是对建筑消耗的水、电、气、集中供热和集中供冷等各类能耗进行数据采集、综合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的能耗监控系统,已被广泛设计在新建建筑及有节能要求的改造项目中。本文细述了建筑能耗监测与管理系统的架构、数据采集与数据统计功能的设计与构建,分析了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的设计要求,通过工程实践,重点探讨了建筑电气设计中,如何从建筑配电系统的角度出发,设计合理的建筑配电干线,以满足分类、分项能耗数据的采集需求。文中阐释了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分析数据的原理及功能,并通过一个典型建筑的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监测的年度能耗分布图,结合该既有建筑的情况,分析了该建筑各类能耗的构成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降低各项能耗可采取的节能措施,也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为使用者提供更高效的能耗管理控制方法。各栋建筑的能耗数据最终需要上传到各省市乃至国家的上级系统管理中心,为后续绿色建筑决策的不断修正提供依据,也会促进建筑节能工作更进一步的开展。文末提出了对未来建筑能耗系统大数据平台的展望,希望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越来越完善。
黄玲[2](2019)在《浅谈新规范防排烟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厂房排烟系统设计、商场排烟系统设计、商场中庭自然排烟设计、商场封闭楼梯间防烟系统设计、排烟风机的排烟量计算、楼梯间加压送风量计算。
张彤彤[3](2017)在《基于性能化防火的超高层综合体典型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类超高层建筑逐年增多,近几年发展尤其快速,并多以超高层综合体的形式出现于各中大型城市。超高层综合体以其巨大的空间拓展能力和功能集合能力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我国人口密集大,土地资源紧张的今天,建设超高层综合体是现代城市的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超高层综合体的建筑特点(如:建筑高度过大,内在人数过多,建筑结构复杂,交通体系多样等)增加了其自身和周边城市空间的火灾危险性,在我国现有的消防救援技术水平下,一旦发生超高层综合体火灾,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对周边建筑交通的影响均是难易预计的并且及其惨重的。我国现有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相关技术条文虽对高层建筑在防火设计方面做了极限值的规定,但对于超高层综合体这种不断更新的建筑类型而言,因其结构,功能,造型和空间形式的极端性的特殊要求,现有规范的对其规范性控制依旧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因此,运用现有规范难以确保超高层综合体一类建筑的各空间在火灾中的安全性,对某些建筑空间甚至尚无条款对其规范。性能化防火方法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问题,此方法可对具体的某一工程进行火灾全过程的模拟,主要可模拟烟气蔓延和人员疏散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制定防火设计方案。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弥补了现有规范的不足和局限,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的防火性能,更有助于推动新技术的发展。本论文共有九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相关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对国内外超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的研究现状进行的综述。在第三章中,结合超高层综合体空间要素以及现有防火规范中的不足,提炼超高层建筑的五大类典型空间,即竖向贯通空间、超大水平开敞空间、水平狭长空间、地下空间和外部空间,并对每种典型空间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第四章至第八章为本论文的核心章节,以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视角,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超高层综合体五大类典型空间进行了火灾烟气蔓延和人员疏散的对比模拟实验,对“超规范”的设计方案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安全评价,对条文式规范框架内的设计方法进行优化。第九章为结论与展望。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防火设计,它是更注重全过程设计中烟气蔓延和人员疏散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防火设计方案,本文通过数字技术模拟技术为研究手段,试图探索超高层综合体中不同空间类型的防火优化策略,更有效的保障了超高层综合体及周边城市空间的防火性能。
刘嫣然[4](2016)在《超高层建筑—沈阳国际金融中心防排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根据超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其火灾发生的特点及其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其次,本文拟建的沈阳国际金融中心为例,主要介绍一期两座酒店式公寓塔楼及相关地下室及裙房的防排烟系统设计。同时,本文选择场模型FDS建立了该项目酒店式公寓的数值模型,对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流动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机械排烟的影响因素:排烟量、排烟口位置及数量和起火房间位置等;分析了前室加压送风效果的影响因素:火灾位置、加压送风量及风机位置等。通过模拟得出:排烟量不宜过小,否则烟气无法有效的排出,但也不能无限制增大,当烟气排量到达一定的限值时,对烟气分布规律影响很小,条形走廊的机械排烟系统受排烟口数量的影响不大,在确保走廊机械排烟的效果;对条形走廊来说,在排烟量相同条件下,起火房间在中间的情况下排烟效果较好。当加压送风量为4m3/s时,两侧的压差保持在60~80Pa,当加压送风量为5m3/s时,两侧的压差保持在120Pa左右,当加压送风量为6m3/s时,两侧压差维持在180 Pa左右。两侧门的压差一旦超过l00Pa,会导致难以开启前室门,故在实际设计中加压送风量一方面要满足维持前室的正压需求,另一方面风量不能过大否则将不利于人员安全疏散。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超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火灾中烟气的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对实际工程有参考价值。
宫富贵[5](2012)在《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综合性商业建筑的特点:空间大,易燃物多,人流多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商业建筑的火灾特点:燃烧控制难度大,有毒有害气体排量多,人员疏散困难,防火构造设计至关重要。商业建筑火灾对人们的危害是最直接、最严重的,商业建筑内部往往陈列有各式各样的商品,发生火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商业建筑内部人流火,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灾难,这些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目前国内的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主要是依据防火规范,防火规范是针对普遍性的建筑,综合性商业建筑有其自身特殊性,规范不能完全包括它的防火要求。所以采用一种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方法来解决综合性商业建筑的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是可行的,也是以后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的发展方向。随着商业建筑的不断发展,形式与功能都有其特殊性。不仅仅体现在单一专业上。这就给其防火设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结构、施工、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并且是多专业互相影响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目前还没有一个专业专门从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这个技术性很强的任务往往由建筑师所承担,其他专业辅助完成,这样做的缺点就是缺乏防火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综合性商业建筑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功能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新材料、新结构也常常被采用,以达到建筑的时代性,提高竞争力。传统的防火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状的需要,往往具有滞后性。甚至制约了商业建筑的发展。本文旨在对安全疏散,防火构造的现有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同时运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进行疏散与防火构造进行设计,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性能化设计弥补了规范设计的一些不足之处。通过本文的论述最终得出了综合性商业建筑的疏散设计与防火构造设计方法;并且运用了性能化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对比现有的设计方法,对综合性商业建筑的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基本上可以满足综合性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与防火构造的需要。综合性商业建筑的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结合实际,融合规范要求,采用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的新思维,针对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各种业态发展和商场发生火灾的特点,设计合理,措施得当,立足自防自救,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张旭东[6](2011)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防排烟及通风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结合工作实践,针对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防排烟及通风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与现行有关国家规范及地方规范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议,对今后民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王竟萱,王进[7](2010)在《大面积建筑防排烟性能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建立了一个理想的商场模型,根据相关条件,首先说明防排烟原理,结合规范对防烟分区合理划分,选择合适的排烟方式,即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结合。通过对排烟量、烟气温度的计算,设计合理的蓄烟拱高度、宽度,自然排烟口的面积等。同时对排烟风机的设置要求、排烟口的设置位置,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李志成[8](2010)在《对大型服装批发商场消防设计的思索》文中提出防火设计在技术上给予人们更安全的保障,最关键的是如何让人们提高防火意识,所以消防机关应在大型商场设计一些标语、漫画来宣传消防意识,还可以与商家合作举办一些活动来唤起人们的防火意识,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避免火灾的发生。
王博[9](2009)在《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发展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建筑物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迅速兴起,在工程实践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建筑物的设计形式用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包括或规范的条文无法解释的情况。而商场火灾又是在所有火灾类型中,人员伤亡数量较多,经济损失较大的场所。因此为减少商业建筑火灾的人员伤亡,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此类商场建筑的结构和火灾危险性特点,结合我国商场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对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与评估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以济南市振兴街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消防问题为性能化评估对象,研究了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与评估中火灾模拟方面的系列问题,其中包括:火灾场景设定、设计火灾荷载、热释放速率(HRR)设定、商场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排风与补风、火灾模拟软件FDS应用等,并针对该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与评估中人员疏散模拟方面的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商场人员在火灾时的心理与行为、设计营业厅,电影院区疏散人数、人员安全疏散判据等。并详细介绍了Simulex疏散软件的应用,用Simulex疏散软件设定了不同场景人员疏散的模型。应用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与评估的研究成果,运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及人员疏散模拟软件Simulex,针对该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中存在的消防问题进行了性能化防火设计,在设计中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调整,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确定了日常需要加强消防管理的部分,并针对需要加强的部分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使该商场内存在的消防问题得到合理解决,均能够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总体上来说,对于现行防火规范无法解决的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应用性能化的方法进行防火设计与评估,能够科学、安全与经济的解决在设计当中出现的问题。
王晓华[10](2007)在《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高层建筑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如雨后春笋,日新日异。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设计技术之先进,艺术之动人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它创造了崭新的城市轮廓线,显示出人类塑造自己的空间环境,形成现代城市风貌的优越技术与才能。我国超高层建筑起步较晚,到了90年代,才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超高层的快速发展过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气候,环境、安全、经济、心理等,尤其是9.11事件之后,超高层的防火疏散问题,成为困扰及制约超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客观历史的角度上看,超高层建筑在我国会有一个比较长的发展期,这是因为:1.超高层建筑高度很高,容易形成一个地段地标,是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结晶。2.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建筑物向高空发展可以缩短道路以及各项管线设施的长度,从而节约大量城市建设的总投资,在经济上有优越性。3.超高层建筑可以增加人们的聚集密度,缩短互相联系的距离,把横向水平交通与竖向垂直交通相结合,使人们在地面上的分布方式空间化,节约了时间,增加了效率。4.在同样的建筑面积与基地面积比值下,高层建筑能提供更多的地面自由空间,作为绿化休息场所及布置公共服务设施之用,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5.人口俱增,城市化加快,土地价格高涨,客观上要求空间的集约化,高层化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6.科学技术及观念的进步,提供了新型建材、结构方式,新型电梯、水暖、空调、供电自控等设施,为超高层的发展提供了支撑。而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尤其是超过250米的超高层,它们的防火设计是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的,缺乏客观性、规律性,有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经验性。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急需一部专门针对性的防火规范。对超高层防火疏散的研究,能为这种规范的出台提供参考作用,为超高层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关于多层无窗商场防排烟设计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多层无窗商场防排烟设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向 |
1.2.1 建筑能耗的概念 |
1.2.2 降低建筑能耗的方法 |
1.2.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 |
1.2.4 系统需要计量的建筑能耗分类 |
1.3 国内外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
1.3.2 我国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系统的设计需求 |
2.1 系统概述 |
2.2 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
2.3 系统的构成 |
2.3.1 能耗数据采集系统 |
2.3.2 能耗数据传输系统 |
2.3.3 能耗数据中心 |
2.4 数据采集的原则 |
2.4.1 分类能耗的采集 |
2.4.2 分项能耗的采集 |
2.5 系统基本设计要求 |
2.5.1 能耗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要求 |
2.5.2 能耗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要求 |
2.5.3 能耗数据中心的设计要求 |
2.5.4 能耗数据中心采集数据的流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设计实例及分析 |
3.1 工程设计概述 |
3.2 按分类与分项进行能耗设计 |
3.3 建筑能耗数据采集点的设计原则 |
3.4 工程设计实例比较 |
3.4.1 建筑内没有设置变电所的情况 |
3.4.2 建筑设置有变电所的情况 |
3.5 结合配电系统设计分项能耗时发现的问题 |
3.5.1 公共区域的计量范围 |
3.5.2 电开水器的配电设计 |
3.5.3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空调系统室内机的配电 |
3.5.4 设置变电所建筑的能耗数据采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功能分析 |
4.1 系统在单一建筑中的功能 |
4.1.1 建筑的综合能耗计算 |
4.1.2 建筑的分类能耗及其等效电量的计算 |
4.1.3 建筑分项能耗各数据的计算 |
4.1.4 数据上传功能 |
4.1.5 系统可实现的其它功能 |
4.2 上级数据中心的系统功能 |
4.3 系统应用及设计拓展 |
4.3.1 应用系统分析降低建筑能耗的措施 |
4.3.2 结合建筑智能网络系统的设计 |
4.3.3 系统可拓展的用户管理需求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2)浅谈新规范防排烟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设计依据 |
3 某新建电视机装配厂房排烟系统设计 |
3.1 工程概况 |
3.2 设计内容 |
3.3 电视机装配厂房机械排烟系统设计 |
4 某多层大型商场防排烟系统设计 |
4.1 工程概况 |
4.2 设计内容 |
4.3 大型商场机械排烟系统设计 |
4.4 商场内走道自然排烟设计 |
4.5 商场中庭自然排烟设计 |
4.6 商场封闭楼梯间防烟系统设计 |
5 结语 |
(3)基于性能化防火的超高层综合体典型空间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的背景 |
1.1.2.1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
1.1.2.2 超高层的发展趋势 |
1.1.2.3 建筑防火是发展超高层建筑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超高层综合体 |
1.2.1.1 建筑高度的界定 |
1.2.1.2 超高层综合体 |
1.2.1.3 超高层综合体的火灾特点及危害 |
1.2.2 性能化防火设计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超高层综合体性能化防火研究综述 |
2.1 国内外建筑性能化防火的研究概况 |
2.1.1 国外研究概况及综述 |
2.1.2 国内研究概况 |
2.2 我国超高层综合体防火研究现状 |
2.2.1 我国超高层的防火现状 |
2.2.2 我国超高层防火规范的问题 |
2.2.2.1 规范的矛盾性 |
2.2.2.2 规范的局限性 |
2.2.2.3 规范的滞后性 |
2.3 性能化防火设计模拟 |
2.3.1 火灾与疏散模拟软件 |
2.3.1.1 现有的模拟软件介绍 |
2.3.1.2 本论文采用的模拟软件 |
2.3.2 火灾烟气蔓延计算与模拟 |
2.3.2.1 火灾荷载的计算 |
2.3.2.2 火灾发展过程介绍 |
2.3.2.3 烟气发展过程 |
2.3.2.4 安全评估指标 |
2.3.3 人员安全疏散的计算与模拟 |
2.3.3.1 超高层的交通组织模式 |
2.3.3.2 影响安全疏散的主要因素 |
2.3.3.3 人安全疏散参数的设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高层综合体空间构成及火灾危险性分析 |
3.1 典型空间的提炼 |
3.1.1 建筑空间的构成要素 |
3.1.2 典型空间的提炼 |
3.1.3 典型空间的描述 |
3.2 典型空间的火灾和危险性分析 |
3.2.1 典型空间中常见材料及物品热值 |
3.2.2 竖向空间的火灾危险性 |
3.2.3 超大水平空间的火灾危险性 |
3.2.4 水平狭长空间的火灾危险性 |
3.2.5 地下空间的火灾危险性 |
3.2.6 外部空间的火灾危险性 |
3.3 超高层典型空间的组合分布方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竖向贯通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 |
4.1 竖向贯通空间的分类与防火难点 |
4.1.1 中庭空间的防火难点 |
4.1.2 交通核的防火难点 |
4.1.3 竖向缝隙空间的防火难点 |
4.1.4 设备竖井的防火难点 |
4.2 竖向贯通空间的火灾性能化模拟 |
4.2.1 模拟中庭高度对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 |
4.2.1.1 火灾场景的设置 |
4.2.1.2 运算结果及分析 |
4.2.1.3 结论与建议 |
4.2.2 模拟中庭界面方式对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 |
4.2.2.1 火灾场景的设置 |
4.2.2.2 运算结果及分析 |
4.2.2.3 结论与建议 |
4.2.3 模拟中庭的底面形状对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 |
4.2.3.1 火灾场景的设置 |
4.2.3.2 运算结果及分析 |
4.2.3.3 结论与建议 |
4.2.4 模拟玻璃幕墙与楼层间的缝隙宽度和层高对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 |
4.2.4.1 火灾场景的设置 |
4.2.4.2 运算结果对比及分析 |
4.2.4.3 结论与建议 |
4.2.5 模拟火灾中核心筒的人员疏散情况 |
4.2.5.1 火灾场景的设置 |
4.2.5.2 运算结果及分析 |
4.2.5.3 结论与建议 |
4.3 竖向贯通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3.1 中庭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3.2 交通核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3.2.1 交通核前室的优化策略 |
4.3.2.2 消防楼梯间和电梯井的优化策略 |
4.3.2.3 客梯辅助消防疏散的探索 |
4.3.2.4 疏散电梯的设计要求 |
4.3.2.5 疏散楼梯间的设计要求 |
4.3.3 缝隙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3.3.1 玻璃幕墙的优化策略 |
4.3.3.2 夹心墙与可燃材料的隔热层的优化策略 |
4.3.3.3 外墙外保温的优化策略 |
4.3.4 管道井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超大水平开敞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 |
5.1 超大水平空间的分类与防火难点 |
5.1.1 避难层的防火难点 |
5.1.2 标准层的防火难点 |
5.2 超大水平开敞空间的火灾性能化模拟 |
5.2.1 模拟核心筒的位置对标准层火灾烟气的影响 |
5.2.1.1 火灾场景设计 |
5.2.1.2 运算结果对比及分析 |
5.2.1.3 结论与建议 |
5.2.2 模拟核心筒的位置对标准层人员疏散的影响 |
5.2.2.1 几何模型的对比设置 |
5.2.2.2 人群的设置 |
5.2.2.3 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
5.2.2.4 结论与建议 |
5.2.3 模拟标准层的平面形状对其火灾烟气的影响 |
5.2.3.1 火灾场景的设计 |
5.2.3.2 运算结果对比及分析 |
5.2.3.3 结论和建议 |
5.3 超大水平开敞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5.3.1 避难层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5.3.2 标准层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水平狭长空间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
6.1 狭长空间的分类与防火难点 |
6.1.1 疏散走道的防火难点 |
6.1.2 非疏散走道的防火难点 |
6.2 狭长空间的火灾性能化模拟 |
6.2.1 商业内街的布置形式对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 |
6.2.1.1 火灾场景的设置 |
6.2.1.2 模拟结果对比及分析 |
6.2.1.3 结论与建议 |
6.2.2 商业内街的布置形式对人员逃生的影响 |
6.2.2.1 几何模型的对比设置 |
6.2.2.2 人群的设置 |
6.2.2.3 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
6.2.2.4 结论与建议 |
6.3 水平狭长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6.3.1 疏散通道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6.3.2 非疏散通道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地下空间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
7.1 地下停车库的防火难点 |
7.2 模拟地下车库的火灾烟气蔓延规律 |
7.2.1 火灾场景的设计 |
7.2.2 模拟结果对比及分析 |
7.2.3 结论与建议 |
7.3 地下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外部空间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
8.1 超高层综合体外部空间特征 |
8.1.1 外部城市开敞空间 |
8.1.2 外部城市交通体系 |
8.1.2.1 超高层综合体周边交通调研 |
8.1.2.2 裙房与地上系统的关系 |
8.1.2.3 屋顶与停机坪的关系 |
8.1.2.4 地下空间与城市隧道的关系 |
8.2 超高层外部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8.2.1 外部城市开敞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8.2.2 外部城市交通系统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8.3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9.2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致谢 |
(4)超高层建筑—沈阳国际金融中心防排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超高层建筑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
1.1.1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 |
1.1.2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
1.1.3 超高层建筑的特点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
1.2.1 超高层建筑火灾烟气的危害 |
1.2.2 研究超高层建筑防排烟的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的方法 |
1.4.2 研究的内容 |
1.4.3 研究的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超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探讨 |
2.1 超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 |
2.1.1 自然排烟 |
2.1.2 机械排烟 |
2.1.3 机械防烟 |
2.2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
2.2.1 火灾的分类 |
2.2.2 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原因 |
2.2.3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蔓延方式和途径 |
2.2.4 超高层建筑火灾危害及其特点 |
2.3 超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要点 |
2.3.1 超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的影响因素 |
2.3.2 超高层建筑火灾烟气的防排烟措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火灾FDS数值模拟 |
3.1 模拟理论基础 |
3.1.1 模拟方法选择 |
3.1.2 FDS软件简介 |
3.2 FDS模拟的理论基础 |
3.3 火灾场景设定的理论基础 |
3.3.1 火灾热释放速率 |
3.3.2 火灾的持续时间 |
3.3.3 火灾的蔓延方式 |
3.4 火灾场景的设定方法及原则 |
3.4.1 火灾场景的设计原则 |
3.4.2 火灾场景的设计方法 |
3.4.3 基本控制方程 |
3.4.4 FDS燃烧模型 |
3.4.5 辐射模型 |
3.4.6 辐射输运方程数值解法 |
3.4.7 热边界条件 |
3.5 FDS模拟计算流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实例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1.1 项目概况 |
4.1.2 设计依据 |
4.1.3 设计参数 |
4.2 防排烟系统设计 |
4.2.1 排烟系统设计分析 |
4.2.2 防烟系统的设计分析 |
4.3 防排烟系统设计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沈阳国际金融中心建筑的火灾模拟分析 |
5.1 模拟软件选择 |
5.2 模型建立 |
5.2.1 几何模型建立 |
5.2.2 模拟时间的确定 |
5.2.3 模拟网格选取 |
5.2.4 边界条件的选取 |
5.3 具体火灾场景设定 |
5.4 火灾模拟分析 |
5.4.1 火灾的初级增长阶段 |
5.4.2 火灾持续时间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走廊的机械排烟效果模拟与评价 |
6.1 机械排烟 |
6.2 建筑模型介绍 |
6.3 走廊机械排烟的模拟 |
6.3.1 排烟量 |
6.3.2 排烟口设置方式 |
6.3.3 排烟口数量 |
6.3.4 起火房间位置 |
6.3.5 机械排烟效果影响因素小结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致谢 |
(5)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商业建筑的发展 |
1.1.2 当代商业建筑类型与特点 |
1.1.3 国内外商业建筑的火灾危害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综合性商业建筑火灾特点与疏散影响因素 |
2.1 综合性商业建筑的火灾特点 |
2.1.1 综合性商业建筑的特殊性 |
2.1.2 综合性商业建筑潜在火灾危险因素 |
2.1.3 综合性商业建筑火灾原因 |
2.2 烟气对安全疏散的影响 |
2.2.1 火灾中烟气的毒害性 |
2.2.2 火灾烟气产生的高温高热 |
2.2.3 火灾烟气的减光性 |
2.2.4 火灾烟气的控制方式 |
2.3 人员流动群集因素对安全疏散的影响 |
2.3.1 人员密度 |
2.3.2 群集疏散时的移动速度 |
2.3.3 人员在火灾中的行为反应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综合性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
3.1 建筑防火设计的内容及规范体系 |
3.1.1 建筑防火设计的内容 |
3.1.2 建筑防火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 |
3.2 综合性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 |
3.2.1 安全疏散的特点 |
3.2.2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
3.2.3 准确的计算疏散人数 |
3.2.4 安全出口的设置 |
3.3 综合性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软件模拟 |
3.4 火灾探测与消火栓系统 |
3.4.1 火灾探测 |
3.4.2 商场的消火栓与自动喷淋系统设计 |
3.5 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规划与防火分区划分 |
3.5.1 消防车道 |
3.5.2 防火间距 |
3.5.3 防火分区划分原则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构造 |
4.1 防火分隔物 |
4.1.1 防火墙 |
4.1.2 防火门窗 |
4.1.3 防火卷帘 |
4.1.4 管道穿越防火分区构造 |
4.2 中庭防火设计 |
4.2.1 中庭的特点与火灾危险性 |
4.2.2 自动扶梯防火 |
4.2.3 钢结构屋顶防火 |
4.3 消防电梯 |
4.4 玻璃幕墙防火构造 |
4.5 内部装修防火 |
4.5.1 装修材料的燃烧性 |
4.5.2 木材的防火保护 |
4.5.3 商业建筑内部细部装修 |
4.6 外墙保温防火 |
4.6.1 防火材料介绍 |
4.6.2 防火隔离带 |
4.6.3 外保温墙体火灾案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实例 |
5.1 综合性商业建筑安全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实例 |
5.1.1 工程概况 |
5.1.2 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 |
5.2 综合性商业建筑性能化疏散与构造设计实例 |
5.3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6)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防排烟及通风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规范中对防烟的规定 |
1.1 应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 |
1.2 可采用自然防烟设施部位 |
1.3 必须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部位 |
2 关于防烟设计中某些问题的看法 |
3 相关规范中对排烟的规定 |
4 关于排烟设计中某些问题的看法 |
5 结语 |
(7)大面积建筑防排烟性能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防烟分区的划分与系统排烟量的确定 |
2 实际排烟量的确定 |
3 防烟防火构件的具体应用 |
3.1 蓄烟拱 |
3.2 挡烟垂壁的高度 |
3.3 排烟口数量 |
4 全面排烟送风系统中空气流动的组织 |
5 注意事项 |
(8)对大型服装批发商场消防设计的思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现场仔细考究其特点 |
2 在思索中改善 |
2.1 防火分区的划分 |
2.2 防排烟设计 |
2.3 安全疏散设计 |
2.4 消防电气设计 |
(9)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火灾案例举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消防设计方案基础分析 |
2.1 建筑项目概述 |
2.2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目标、内容及依据 |
2.2.1 火灾危险源辨识 |
2.2.2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内容 |
2.2.3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依据 |
第3章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火灾模拟研究 |
3.1 火灾场景的设定 |
3.1.1 火灾场景的介绍 |
3.1.2 火灾场景的设分类 |
3.1.3 火灾场景可燃物的设定 |
3.1.4 火灾载荷的设定 |
3.2 热释放速率的确定 |
3.2.1 火灾的发展过程 |
3.2.2 热释放速率曲线的确定 |
3.2.3 特征火灾热释放速率曲线 |
3.3 商场火灾的排烟和补风 |
3.3.1 性能化设计在商场排烟和补风中的重要性 |
3.3.2 设计可燃物种类及发烟量 |
3.3.3 自然排烟 |
3.3.4 机械排烟与补风 |
3.4 火灾烟气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
3.4.1 实尺寸实体实验研究 |
3.4.2 缩小比例模拟实验研究 |
3.4.3 计算机模拟研究 |
3.4.4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FDS简介) |
3.5 火灾模拟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4章 商场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安全疏散研究 |
4.1 商场人员的组成及火灾时的心理 |
4.1.1 商场内人员的组成 |
4.1.2 人员在火灾中的心理表现 |
4.2 疏散人数研究 |
4.3 安全疏散准则 |
4.4 RSET计算方法 |
4.4.1 火灾报警时间t_(alarm) |
4.4.2 人员预动作时间t_(pre) |
4.4.3 人员疏散运动时间t_(move) |
4.4.4 本文采用的SIMULEX网格疏散模型 |
4.5 ASET的确定方法 |
4.6 人员安全疏散的判据 |
4.7 人员疏散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5章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性能化解决方案 |
5.1 商铺排烟、补风口位置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分析 |
5.1.1 A区模型的建立 |
5.1.2 排烟口位于走道上方的模拟 |
5.1.3 排烟口位于商铺上方的模拟 |
5.1.4 分析与讨论 |
5.2 四层商铺消防问题的性能化解决方案研究 |
5.2.1 火源1位于疏散出口处的火灾模拟 |
5.2.2 火源2位于商铺中间的火灾模拟 |
5.2.3 四层商铺消防问题性能化解决方案的小结 |
5.3 五层电影院性能化设计研究 |
5.3.1 电影院模型的模拟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5.3.2 火源位于幕布处的火灾模拟 |
5.3.3 火源位于后排座椅处的火灾模拟 |
5.3.4 电影院区消防问题性能化解决方案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1.1.1 我国火灾形势 |
1.1.2 研究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的目的 |
1.2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
1.2.1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分类 |
1.2.2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 |
1.2.3 超高层建筑的特点、优缺点、存在及发展的必然性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香港、日本、美国等地区建筑防火研究现状 |
1.3.2 我国高层建筑防火研究现状 |
1.3.3 我国防火规范的局限性 |
1.4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的方法 |
1.4.2 研究的内容 |
1.4.3 研究的框架 |
第2章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分析 |
2.1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
2.1.1 火灾的分类 |
2.1.2 火灾的发生条件 |
2.1.3 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诱因 |
2.1.4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
2.1.5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蔓延方式及途径 |
2.1.6 影响超高层建筑火灾严重性的因素 |
2.1.7 火灾中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及烟气 |
2.1.8 建筑材料在高温下的状态 |
2.2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 |
2.2.1 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困难 |
2.2.2 人员拯救困难 |
2.2.3 经济损失严重 |
2.3 超高层建筑火灾实例分析 |
2.3.1 美国纽约世贸中心 |
第3章 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探讨 |
3.1 超高层建筑的选址与总平面的布置 |
3.1.1 超高层建筑的选址 |
3.1.2 交通容量 |
3.2 防火疏散设计 |
3.2.1 竖向分段控制概念 |
3.2.2 直升机坪及避难层 |
3.2.3 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 |
3.2.4 防烟、排烟设计 |
3.2.5 紧急照明及分段有针对性地播音体系 |
3.2.6 消防用电及配用电源 |
4.3 灭火体系 |
3.3.1 火灾的探测 |
3.3.2 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
第4章 超高层建筑防火构造设计 |
4.1 防火墙、竖向管井和变形缝 |
4.1.1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 |
4.1.2 电梯井和管道井 |
4.1.3 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 |
4.1.4 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 |
4.2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防火处理 |
4.2.1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防火处理 |
4.2.2 高层建筑防火隔断构造要求 |
4.3 高层建筑室内的装修防火要求 |
4.4 中庭的防火设计 |
4.4.1 中庭的由来和发展 |
4.4.2 中庭火灾危险性 |
4.4.3 国外规范关于中庭防火的若干规定 |
4.4.4 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的规定 |
第5章 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实例分析 |
5.1 上海金茂大厦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建筑防火设计 |
5.1.3 消防给水系统 |
5.1.4 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
5.2 深圳地王大厦 |
5.2.1 工程概况 |
5.2.2 消防给水 |
2.2.3 建筑防火 |
5.2.4 消防电气 |
5.2.5 防排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设计项目 |
致谢 |
四、关于多层无窗商场防排烟设计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分析[D]. 李艳丽. 东南大学, 2020(01)
- [2]浅谈新规范防排烟系统设计[J]. 黄玲. 建材与装饰, 2019(11)
- [3]基于性能化防火的超高层综合体典型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 张彤彤. 天津大学, 2017(05)
- [4]超高层建筑—沈阳国际金融中心防排烟设计研究[D]. 刘嫣然. 沈阳建筑大学, 2016(04)
- [5]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研究[D]. 宫富贵. 沈阳建筑大学, 2012(02)
- [6]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防排烟及通风问题探讨[J]. 张旭东. 山西建筑, 2011(12)
- [7]大面积建筑防排烟性能化设计[J]. 王竟萱,王进. 武警学院学报, 2010(08)
- [8]对大型服装批发商场消防设计的思索[J]. 李志成. 科学之友, 2010(07)
- [9]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D]. 王博. 东北大学, 2009(06)
- [10]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探讨[D]. 王晓华. 湖南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