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处理对腹主动脉阻断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缺血预处理对腹主动脉阻断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缺血预处理对腹主动脉阻断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嘉鑫[1](2021)在《葛根与粉葛抗MIRI所致心律失常的疗效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葛根(PLR)与粉葛(PTR)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PLR和PTR含药肠吸收液(IAF)和含药血清(MS)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H9c2细胞的影响,经系统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二者抗心律失常的疗效差异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SD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组,每组15只,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5d:普萘洛尔组(Propranolol,Pro,15mg/kg/d),PLR低、中、高组(PLRL=1.6、PLRM=3.2、PLRH=6.4g/kg/d),PTR低、中、高组(PTRL=1.6、PTRM=3.2、PTRH=6.4g/kg/d),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每日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h后监测Ⅱ导联心电图,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缺血15min,再灌注30min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全程记录ECG。再灌注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动物用伊文斯兰染色法确认心脏缺血区面积。ECG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8只动物腹主动脉取血检测SOD、MDA、CK-MB、GSH-Px、TNF-α和IL-6。并立即移取心脏,清洗干净后每组随机选取8个用于计算心肌肥厚指数,随后将心肌组织保存在-80℃,用于左心室心肌组织c Tn T含量、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检测。每组随机选4只动物取相同部位部分左心室心肌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于HE、Masson染色、TUNEL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测;每组随机选6只动物取相同部位左心室心肌组织用于Western Blot检测MAPK p38和NFκB p65蛋白表达;(2)用Q-TOF检测鉴定PLR和PTR的IAF和MS中的有效成分,用Pro、2.5%、5%、7.5%的IAF或MS和葛根素(Puerarin,Pue)干预H9c2细胞,通过建立OGD/R损伤模型,检测H9c2细胞活力和细胞内SOD活性和LDH活性,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MAPK p38和NFκB p65蛋白表达;(3)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将在TCMSP和化学数据库获得的葛根有效成分及其靶点与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中心律失常相关的靶点进行交叉,将共有靶点通过GO和KEGG分析获取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过程及参与其中的通路。最后选择优先度和关联度较高的活性成分与MAPK p38和NFκB p65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分析这些成分与蛋白之间的结合方式与特点,探究葛根抗心律失常的潜在机制。结果:(1)心电图参数:与Sham相比,大鼠经I/R处理后,心电图参数异常,表现为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联律、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P<0.05),综合所有心律失常评分显着高于Sham(P<0.05)。与I/R组相比,PLRL、PLRM和PTRL可改善I/R大鼠心电图参数异常,降低心律失常评分(P<0.05),所有治疗组都可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0.01),降低大鼠VT和VF的发生率;相同剂量的PLR和PTR相比,PLRL组的paired VPC发生次数少于PTRL(P<0.05),PLRM组二联律、三联律次数和心律失常评分低于PTRM(P<0.01);心肌肥厚指数与缺血区面积:与Sham相比,I/R处理对大鼠心肌肥厚指数并无明显影响(P>0.05),所有给药组与I/R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ham相比,I/R大鼠心肌缺血区面积显着增加(P<0.01),所有药物预处理组均减少了大鼠缺血区面积(P<0.01);Elisa试剂盒检测:与Sham相比,I/R可降低大鼠血清SOD、GSH-Px活性、升高MDA、TNF-α含量和CK-MB活性(P<0.01),PLR和PTR可以不同程度调节这些心肌酶的活性和炎症因子含量(P<0.05);I/R可降低大鼠心脏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降低(P<0.01),c Tn T含量升高(P<0.01),对比I/R组,药物预处理组Pro、PLRL、PLRM、PTRL、PTRM提高Na+-K+-ATPase活性(P<0.01),Pro和PLRM升高Ca2+-ATPase活性(P<0.01),Pro、PLRL、PLRM能降低I/R处理大鼠心脏c Tn T含量(P<0.01),PTR组Ca2+-ATPase活性和c Tn T含量与I/R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PLRL组TNF-α含量低于PTRL(P<0.05);PLRH组GSH-Px活性高于PTRH组(P<0.05);PLRM和PLRH组CK-MB活性分别低于PTRM和PTRH(P<0.05)。PLRL和PLRM组c Tn T含量分别低于PTRL和PTRM(P<0.05);病理变化:与Sham相比,I/R大鼠表现出心肌细胞纤维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排列紊乱、细胞间质胶原沉积。药物预处理组不同程度改善了这些变化,Pro、PLRM、PTRH(P<0.01)和PLRL、PLRH、PTRM(P<0.05)减少了大鼠心肌间质胶原体积;Pro、PLRM、PLRH和PLRL(P<0.01)及PTRL(P<0.05)降低了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LRL和PLRM组凋亡细胞分别少于PTRL和PTRM(P<0.05);免疫组化:I/R组大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药物预处理组可不同程度增加Cx43表达,其中Pro和PLRM组(P<0.01)及PLRL(P<0.05)Cx43阳性表达较I/R组增强,其余组与I/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LRL组和PLRM组Cx43表达分别高于PTRL和PTRM(P<0.05);Western Blot:与Sham相比,I/R大鼠心脏MAPK p38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I/R相比,Pro、PLRL、PLRM、PLRH、PTRH(P<0.01)及PTRM(P<0.05)可抑制MAPK p38蛋白表达,所有给药组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减少(P<0.01 vs I/R);PLRL和PLRH组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分别低于PTRL和PTRH(P<0.05)。(2)Q-TOF检测:通过Q-TOF检测鉴定出PLR和PTR的IAF和MS含有Pue、大豆苷、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素、芒柄花苷、滨蒿内酯、芒柄花素、染料木素。细胞活力:经OGD/R处理后,H9c2细胞活力比Normal组显着降低(P<0.01),Pro、IAF、MS和Pue组H9c2细胞的活力较OGD/R组有不同程度增加(P<0.01),PLR的三个浓度IAF和MS组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同浓度的PTR(P<0.05);SOD和LDH活性:与Normal组比较,OGD/R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OGD/R比较,Pro、Pue以及PLR和PTR的IAF和MS均可以升高H9c2细胞SOD活性(P<0.01),PLR组的SOD活性高于PTR组;Pro、Pue以及PLR和PTR的IAF和MS均可以降低H9c2细胞LDH活性(P<0.01);PLR的三个浓度的IAF组的SOD活性均高于同浓度的PTR(P<0.05),2.5%PLR和5%PLR的MS组的SOD活性高于同浓度的PTR(P<0.05);2.5%PLR和5%PLR组在IAF处理后,LDH活性低于同浓度的PTR(P<0.05);Western Blot:OGD/R组H9c2细胞MAPK p38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比Normal组明显增加(P<0.05),不同浓度PLR、PTR的IAF和MS可不同程度抑制MAPK p38和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PTR-MS组NFκB p65蛋白表达与OGD/R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AF和MS比较:IAF处理的H9c2细胞存活率高于MS处理组(P<0.01),IAF组SOD活性高于MS组(P<0.01),IAF处理组LDH活性低于MS处理组(P<0.05),IAF和MS处理的H9c2细胞MAPK p38蛋白相对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IAF组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低于MS组(P<0.01)。(3)分析得到葛根中有12种活性成分干预135个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基因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将这些映射到268条KEGG通路中,主要包含PI3K-Akt、MAPK、Fox O、TNF、IL-17、HIF-1、c AMP、C-type lectin receptor、Toll-like receptor、Ras、p53、NFκB、VEGF信号通路。将关联度最高的5种成分与MAPK14和NFκB3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打分,发现它们通过氢键或π-π共轭的形式结合。结论:(1)PLR与PTR对MIRI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有不同程度保护作用,PLR抗再灌注损伤及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同剂量的PTR;(2)PLR与PTR的IAF和MS可以不同程度的保护OGD/R对H9c2细胞的损伤,PLR的IAF和MS保护OGD/R对H9c2细胞的损伤优于同浓度的PTR的IAF和MS;(3)IAF避免了多种外源和内源性成分的干扰,比MS更适合于中药体外药理学研究;(4)PLR与PTR可能是通过大豆素、葛根素、染料木素、芒柄花素和滨蒿内酯等成分作用于MAPK p38/NFκB p65信号通路发挥抗缺血/再灌注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从而保护缺血心肌免受再灌注损伤。

沈竹斌[2](2021)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I)是脊柱、脊髓外伤或胸腹主动脉瘤切除后常见的并发症,能引起患者偏瘫、下肢麻痹等,亦可增加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影响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而神经炎症反应、神经元凋亡等均是SCII较为重要的发病机制,且临床上常用的抗氧化剂等器官保护药物,虽然能延缓病情发展,但是药物缺乏脂溶性,再加上分子量巨大等,导致远期治疗预后较差。银杏属于落叶大乔木,其叶柄细长,在医药领域具有多种作用。而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是从银杏中进行提取提炼出来的含有银杏黄酮类、银杏内酯等有特殊药用价值的成分,富集而成的一种标准制剂。从以往的临床研究实验结果可以看出,GBE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脂质过氧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目的: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干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在大鼠SCII修复中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以及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造模前连续5d每日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0.83ml/kg,其余各组每日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阻断大鼠左肾下方腹主动脉方法诱导脊髓缺血1 h,然后恢复灌注,建立大鼠SCII动物模型。造模后每日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0.83ml/kg连续5d,其余各组每日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应用von frey纤毛套件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再灌注7d后,将取出的脊髓组织固定在10%的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完成脊髓组织切片病理学观察(HE染色、尼氏染色和铁染色);此外,将取出的部分脊髓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脊髓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脊髓组织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4-羟基壬烯酸(4-hydroxynonenal,4-HNE)、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 R1)、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Solute carrier family7member11,SLC7A11)蛋白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以及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呈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2、3、4、5、6、7d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显着高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P<0.05);(2)假手术组三种染色下无明显变化,脊髓未见水肿,运动神经元细胞边缘清晰、形态、结构均一,未见间质充血与水肿;模型组三种染色下可见明显的脊髓水肿,且神经元细胞边界不清、坏死,灰质呈海绵样改良,少数细胞边界不清,呈细胞溶解前改变,可见明显的间质充血与水肿;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干预后7d脊髓水肿相对较轻,多数大鼠脊髓伴有轻微的水肿变性,运动神经元的细胞边缘明确,形态、结构的改变不明显,少数神经元可以看到中央性尼氏体的消失,伴轻微的充血与水肿,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三种染色下损伤略重于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但优于模型组;(3)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及模型组BDNF水平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干预后7d BDNF水平显着高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和模型组(P<0.05);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干预后7d BDNF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4)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以及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ALR、GPX4、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4-HNE、Tf R1蛋白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ALR、GPX4、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4-HNE、Tf R1蛋白水平显着低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用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升高,SCII损伤减轻,脊髓组织BDNF含量升高,表明具有修复和保护作用,其修复机制可能与上调ALR、GPX4、SLC7A11蛋白及下调Tf R1、4-HNE蛋白有关。

李晨[3](2021)在《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FXR/SHP通路的调控作用》文中提出目的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心胸内关谋”经典理论,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从细胞凋亡、细胞焦亡以及细胞自噬的角度出发,观察电针“内关”“足三里”“关元”穴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借用FXR/SHP凋亡信号通路激动剂GW4064及抑制剂Z-guggulsterone从FXR/SHP信号转导通路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细胞凋亡、焦亡和自噬的联系,为电针预处理防治MIRI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方法 一理论探讨: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从心肌细胞焦亡、自噬及凋亡角度出发,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从FXR/SHP凋亡信号通路的角度出发,探讨FXR/SHP通路对心肌细胞凋亡、焦亡以及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三者间的联系。二动物实验:将Wistar大鼠80只(雄性,SPF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分为4组,分别是: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和电针预处理组(EA组),20只为一组。所有实验动物适应性喂养1周后,开始正式实验。通过左侧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MIRI大鼠模型,每组大鼠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再增加40只Wistar大鼠(雄性,SPF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分别为电针+GW4064激动剂组(EA+GW组)和电针+z-Guggulsterone抑制剂组(EA+Z组),每组大鼠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实验1: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的形态结构;采用TTC染色测量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梗死质量;采用TUNEL染色计算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进行各组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和c Tn I)的测定;从而探讨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的保护作用。实验2: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NLRP3、ASC、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等焦亡相关指标的表达,初步探讨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心肌细胞焦亡通路的调节作用实验3: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Beclin1、LC3I、LC3Ⅱ蛋白表达以及LC3Ⅱ/LC3I比值,研究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心肌细胞自噬通路的调节作用。实验4: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Bcl-2、Bax蛋白表达,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Caspases-9m RNA、Caspases-3m RNA表达,研究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通路的调节作用。实验5:采用TUNEL染色法计算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相关指标FXRm RNA、SHPm 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指标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焦亡相关指标Gasdermin D、IL-1β、IL-18蛋白表达以及自噬相关指标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探讨电针预处理对MIRI模型大鼠FXR/SHP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FXR/SHP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焦亡、自噬的影响及三者间的联系。结果 实验1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形态学影响(1)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与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结果如下:N组和S组大鼠心肌纤维走向整齐,横纹清晰可见,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无炎性浸润,细胞核位置正常,无空泡样变性;M组心肌纤维走形紊乱、可见心肌纤维断裂现象,心肌细胞结构不完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可见空泡样变性;EA组大鼠心肌组织大体形态正常,破坏减轻,心肌纤维排列稍显杂乱,少许纤维断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细胞水肿坏死。表明电针预处理能有效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N组和S组大鼠心肌纤维走向整齐,横纹清晰可见,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无炎性浸润,细胞核位置正常,无空泡样变性;M组心肌纤维走形紊乱、可见心肌纤维断裂现象,心肌细胞结构不完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可见空泡样变性;EA组大鼠心肌组织大体形态正常,破坏减轻,心肌纤维排列稍显杂乱,少许纤维断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细胞水肿坏死。表明电针预处理能有效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2)心肌梗死面积:与N组相比较,S组梗死面积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相比较,M组的梗死面积显着增加(P<0.01);与M组相比较,EA组的梗死面积显着减小(P<0.01)。(3)心肌梗死质量;与N组相比较,S组梗死质量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相比较,M组的梗死质量显着增加(P<0.01);与M组相比较,EA组的梗死质量显着减小(P<0.01)。(4)心肌细胞凋亡指数:N组和S组心肌组织中,可见极少量凋亡细胞核,M组中存在大量凋亡细胞,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成碎片状,EA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核。与N组和S组比较,M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升(P<0.01),与M组比较,EA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5)血清LDH、CK、c Tn I含量:与N组相比较,S组血清LDH、CK、c Tn I含量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组比较,M组、EA组血清LDH、CK、c Tn I含量均上调(均P<0.01),EA组血清LDH、CK、c Tn I含量均低于M组(均P<0.01)。实验2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焦亡通路的调控作用(1)心肌组织NLRP3、ASC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相比较,M组、EA组的NLRP3、ASC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NLRP3、ASC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均P<0.05)。(2)心肌组织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相比较,M组、EA组的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均P<0.05)。实验3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自噬通路的调控作用(1)心肌组织Beclin-1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组相比,EA组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2)心肌组织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组相比,EA组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4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1)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2)心肌组织Caspases-9m RNA、Caspases-3m RNA及Bax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和EA组Caspase-9m RNA、Caspases-3m RNA及Bax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的Caspase-9m RNA、Caspases-3m RNA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均P<0.05)。实验5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FXR/SHP信号通路的影响(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EA+GW组、EA+Z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EA组、EA+GW组、EA+Z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EA+Z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EA+GW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2)心肌组织FXRm RNA、SHPm RNA表达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及EA+GW组大鼠心肌细胞FXRm RNA、SHP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EA+GW组、EA+Z组的FXRm RNA、SHPm RNA表达均有显着性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EA+Z组FXR、SHP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EA+GW组FXR、SHP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3)心肌组织Bcl-2、Bax、Caspases-3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EA+GM组及EA+Z组大鼠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EA+GW组及EA+Z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EA+Z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EA+GW组Bax、Caspases-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均P<0.05)。(4)心肌组织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EA+GW组及EA+Z组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组相比,EA组、EA+GW组及EA+Z组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EA+Z组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均显着降低(均P<0.05),EA+GW组均显着升高(均P<0.05)。(5)心肌组织Gasdermin D、IL-1β、IL-18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EA+GW组及EA+Z组大鼠心肌细胞Gasdermin D、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EA+GW组及EA+Z组的Gasdermin D、IL-1β、IL-18蛋白表达均有显着性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EA+Z组Gasdermin D、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均P<0.05),EA+GW组均显着升高(均P<0.05)。结论 1.电针预处理能使MIRI模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程度明显下降,降低凋亡指数,病理形态学检测提示电针可显着改善受损心肌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2.电针预处理能下调MIRI模型大鼠血清中LDH、CK及c Tn I的含量,保护大鼠心肌组织。3.电针预处理能抑制MIRI模型大鼠NLRP3、ASC、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表达,通过抑制细胞焦亡,保护心肌组织。4.电针预处理能抑制MIRI模型大鼠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过度升高,通过抑制细胞过度自噬,保护心肌组织。5.电针预处理能下调MIRI模型大鼠Bax蛋白表达、Caspases-9m RNA、Caspases-3m RNA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组织。6.电针预处理能通过抑制FXR/SHP凋亡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凋亡,能起到抑制细胞焦亡和抑制细胞过度自噬的作用,从该角度探讨三者间的联系,进一步说明电针预处理对MIRI的保护机制可能是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效应。

庞燕[4](2021)在《二氧化硫预处理对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二氧化硫衍生物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并探究其能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以下5组(n=8):Sham组、RIRI组、LY组、SO2组、LY+SO2组。第一次于缺血前1h,经尾静脉注射给药,Sham、RIRI和SO2组予以生理盐水,剂量为10ml/kg,LY和LY+SO2予LY294002 0.3mg/kg;第二次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给药,Sham、RIRI、LY组予生理盐水,剂量为5mlkg,SO2和LY+SO2予SO2供体,剂量为85mg/kg;第二次给药后30min,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通过夹闭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24h的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致急性损伤模型,Sham组仅开腹,翻动肠管,暴露术区及肾脏,不作缺血处理。再灌注24h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处死大鼠后取下肾脏组织。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并依照Paller标准评分;TUNEL荧光染色评估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Caspase3、Bax、Bcl-2、及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对比,RIRI组大鼠Scr、BUN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RIRI组对比,SO2组大鼠Scr、BUN明显下降(P<0.01),LY组Scr、BUN无显着差异;LY+SO2组Scr、BUN浓度明显高于SO2组(P<0.01)。HE染色表明Sham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及管腔大致正常;RIRI组大鼠肾小管管腔内径明显增宽,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扁平,刷状缘损伤、脱落至管腔,可见管型形成;LY组可见肾小管管腔内径明显增宽,上皮细胞核深染,管腔内有管型形成;SO2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以水肿为主,可见管腔狭窄,呈“星芒”状;LY+SO2组管腔明显扩张,部分可见管型形成;Paller评分结果表明:RIRI组显着高于Sham组(P<0.01);SO2预处理显着降低RIRI大鼠Paller评分(P<0.01),LY组同RIRI组比较,结果无差异(P>0.05);与SO2组对比,LY+SO2组评分显着高于SO2组(P<0.01);TUNEL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Sham组对比,RIRI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RIRI组对比,SO2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显着减少,凋亡率显着降低(P<0.01),LY组与RIRI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SO2组相比,LY+SO2组TUNEL阳性细胞数及凋亡指数升高明显,(P<0.01)。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蛋白结果显示,RIRI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较Sham组显着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SO2组Bax、Caspase3与RIRI组对比,表达显着下调,Bcl-2、p-Akt表达上调(P<0.05);LY组与之相比差异不具有显着性;与SO2组比较,LY+SO2组Bax、Caspase3表达上调,Bcl-2、p-Akt表达显着下降(P<0.05)。结论:SO2预先给药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p-Akt表达,可能进一步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LY294002可消除SO2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

朱媛媛[5](2020)在《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液单核细胞TLR4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液单核细胞TLR4和血浆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患者术后肺功能变化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的肺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围术期肺保护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获青岛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5~64岁,BMI 20~28kg/m2,ASA 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舒芬太尼0.3μ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快速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术,纤维支气管镜确认导管位置,采用容量控制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双肺通气VT 8~10 ml/kg,RR 10~l2次/分;单肺通气VT 6~8 ml/kg,RR 12~l6次/分。维持PETCO2 30~40 mm Hg,SpO2>95%,气道压<30cmH2O。两组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4~8mg·kg-1·h-1、瑞芬太尼0.2~1.0μg·kg-1·min-1、吸入1%~2%七氟醚及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05 mg/kg维持麻醉。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在麻醉诱导插管后手术开始前,P组予左下肢根部绑止血带,充气阻断下肢血流5min,以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不到足背动脉血流为准,再放气恢复血流5min,如此循环3次;C组予左下肢根部绑止血带未充气30min。标本采集与检测:分别于入室时(T0)、术后6h(T1)、12h(T2)、24h(T3)采集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炎性因子TNF-α、IL-6的水平,并于上述各时间点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h内肺炎、肺不张及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左下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患者TLR4表达、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患者TLR4表达、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TLR4表达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2)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PA-a O2、RI明显升高(P<0.05),OI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P组PA-a O2、RI明显降低(P<0.05),OI明显升高(P<0.05)。(3)术后两组患者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下肢均无皮肤破溃、血栓栓塞、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可提高机体氧合,改善术后肺功能,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具有肺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液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涂勇浪[6](2020)在《术后远端缺血处理对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术后远端缺血处理在促进肝脏切除患者的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中的作用,以及其是否能够减少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探讨可能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应参考。[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肝脏肿瘤行肝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肝切除术后第1、2、3天采用患者单侧上肢绑止血带,充气压力至26.6kPa(约200mmHg)以阻断患者上肢血流,维持5min后放气至0kPa(0mmHg),再开放5min,循环3次;对照组:肝切除术后第1、2、3天采用患者单侧上肢绑止血带,不行充气放气。术前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有无门静脉血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肝功能分级等)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中第1、3、7天肝功能检验的指标(ALT、AST、TBIL)恢复情况。[结果](1)由两组患者术后血清ALT、AST、TBIL的变化可以发现,实验组术后第1、3、7天血清ALT、AST、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于伴有肝硬化的患者,两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的变化可见:实验组术后第1、3、7天血清ALT、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血清TBIL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TBI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其胆红素恢复相对缓慢或肝硬化患者胆红素的长期淤积、代谢有关。[结论]术后远端缺血处理能促进肝脏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恢复,这与远端缺血处理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有关。

孟宪策[7](2020)在《不同时相远隔缺血预处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时相远隔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RIPC)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满足试验要求的择期CEA手术患者60例,年龄50~8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Ⅲ级、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n=20),术前60min施行RIPC组(RIPCⅠ组,n=20)、术前24h施行RIPC组(RIPCⅡ组,n=20)。RIPC实施方案:于患者右下肢大腿中下1/3交界处放置止血带,加压到200mm Hg,予以3个周期5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对照组仅相同位置放置止血带,不加压。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行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心电监护,并行直接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血压(IBP),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所有手术患者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实施CEA手术,维持PETCO2在35-40mm Hg,BIS在40-60。检测术前1日(T0,Ⅱ组则在RIPC实施前)、术后6小时(T1)、术后24小时(T2)三组患者血清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水平。分别于术前1日(T0)、术后7天(T3)、术后1月(T4)、术后3月(T5)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评估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数字符号替换测试、Hopkins言语学习测试、图形延迟记忆四项评分,并判断术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Delayed Neurocognitive Recovery,DNR)及术后神经认知障碍(Neurocognitive Disorders,NCD)的发生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术后6小时(T1)、术后24小时(T2)的血清中脑损伤相关标记物GFAP较术前基础水平明显提升(P<0.05),且术后24小时水平浓度较术后6小时有不同程度改善;RIPCⅠ组、RIPCⅡ组在T1和T2血清GF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RIPCⅡ组低于RIPCⅠ组(P<0.05)。(2)与T0时比较,三组在T1时BDNF的水平均明显升高,RIPCⅠ组、RIPCⅡ组在T2时BDNF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RIPCⅡ组T2时BDNF水平明显高于RIPCⅠ组(P<0.05)。(3)三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T3、T4、T5时刻与T0相比均无明显差别(P>0.05)。术前三组在数字符号替换测试、Hopkins言语学习测试分数、图形记忆延迟评分上无明显差别;T3时刻下对照组和RIPCⅠ组在上述3个评分均较术前分值明显减少(P<0.05),而RIPCⅡ组的图形延迟记忆和数字符号替换测试评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别(P>0.05)。T4时刻的对照组在图形记忆延迟评分上依然低于术前(P<0.05),其他测试与术前评分已无差异。RIPCⅡ组在T3时刻的图形延迟记忆和数字符号替换测试评分上明显高于RIPCⅠ组和对照组(P<0.05),且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4)术后7天对照组有8例发生认知恢复延迟,RIPCⅠ组有3例发生,RIPCⅡ组有2例发生,对照组、RIPCⅠ组、RIPCⅡ组DNR发生率分别为44.4%、15.8%、10.5%,三组间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855,P<0.05);术后1月对照组有4例,RIPCⅠ组有3例发生,RIPCⅡ组1例发生神经认知恢复延迟,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224,P>0.05);术后3月对照组有3例发生了神经认知障碍,RIPCⅠ组2例、RIPCⅡ组1例发生,三组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χ2=1.258,P>0.05)结论:(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发生一定程度的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脑损伤相关标记物表达增加,术后体现延迟记忆力、图形重建、视觉空间能力的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降低;(2)远隔缺血预处理技术可一定程度减轻CEA患者术后脑损伤,提升CEA术后一月内神经认知功能的恢复,且延迟时相(术前24小时实施RIPC)的脑损伤保护效应更为明显,可能与其持续促进机体内源性BDNF的生成有关。

陈凤收[8](2020)在《miR-23a-3p和miR-186-5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I)与许多疾病相关,如胸腹或胸动脉瘤修复手术、椎管内手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后不良,目前仍未解决。由于其诱导因素众多,机制尚未明确。蛋白TRIL(TLR4interactor with leucine-rich repeats,TRIL)和CXCL13(C-X-C motif ligand 13,CXCL13)在神经系统疾病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mi RNA中miR-23a-3p和miR-186-5p在神经和缺血疾病方面得到关注。七氟烷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但是七氟烷是否通过调节miRNAs参与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拟探索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iR-23a-3p和miR-186-5p对下游蛋白的调控机制。此外进一步探索七氟烷预处理是否通过调节miR-23a-3p和miR-186-5p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研究方法:夹闭主动脉弓14min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SCII组(缺血组)和Sham组(假手术组,不夹闭主动脉弓),通过microarray芯片检测SCII后异常表达的miRNA,并进行分析,通过qRT-PCR评估miR-23a-3p和miR-186-5p的表达水平。大鼠鞘内注射siRNA-TRIL质粒沉默TRIL,使用tarlov score评分法、伊文思蓝染色法、HE染色法评价脊髓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脊髓损伤,通过Western blot测定TLR4、TLR3、NF-κB的表达,通过ELISA法测定IL-1β的表达。对miR-23a-3p和TRIL进行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两者是否有靶向关系。通过大鼠鞘内注射miR-23a-3p的mimics质粒构建miR-23a-3p过表达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tarlov score评分法、伊文思蓝染色法、HE染色法评价脊髓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脊髓损伤,通过Western blot测定TLR4、TLR3、NF-κB的表达,通过ELISA法测定IL-1β的表达,通过TUNEL法检测凋亡情况,观察miR-23a-3p过表达对前述指标的影响。通路Western blot测定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CXCL13的表达随时间的变化。并通过免疫双标检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XCL13的细胞定位。通过大鼠鞘内注射si-CXCL13质粒和si-CXCR5质粒分别沉默CXCL13和CXCR5,使用tarlov score评分法、伊文思蓝染色法、HE染色法评价脊髓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脊髓损伤,通过Western blot测定CXCL13、CXCR5、ERK、p-ERK、caspase-3的表达,通过ELISA法测定IL-1β、IL-6、TNF-α的表达。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miR-186-5p靶基因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和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通过大鼠鞘内注射mi R-186-5p的mimics质粒和AMO质粒构建干扰miR-186-5p表达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tarlov score评分法、伊文思蓝染色法、HE染色法评价脊髓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脊髓损伤,通过Western blot测定CXCL13、CXCR5、ERK、p-ERK、caspase-3的表达,通过ELISA法测定IL-1β、IL-6、TNF-α的表达。通过2.4%七氟烷预处理1h后洗脱30分钟进行造模。分别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h评估大鼠的运动功能,检测mi R-23a-3p和TRIL的表达;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小时评估大鼠的运动功能,检测miR-186-5p和CXCL13的表达。结果:和Sham组相比,SCII组miR-23a-3p和mi R-186-5p表达明显降低,TRIL和CXCL1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沉默TRIL改善了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运动功能,减轻了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脊髓屏障的损伤,改善了血脊髓屏障的损伤,减少了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损伤,降低了下游TLR4、TLR3、NF-κB和IL-1β的蛋白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发现miR-23a-1-5p对TRIL存在靶向调控关系。过表达miR-23a-3p改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下肢运动功能,降低BSCB通透性,减少了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并且降低TRIL、TLR4、TLR3、NF-κB和IL-1β的蛋白表达。miR-23a-3p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能是由于miR-23a-3p靶向调节TRIL造成的。CXCL13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显着升高,并且表达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CXCR5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也显着升高。沉默CXCL13或者CXCR5改善了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运动功能,减轻了血脊髓屏障的损伤,减少了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损伤,降低了下游ERK、p-ERK、caspase-3、IL-1β、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miR-186-5p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CXCL13富集于miR-186-5p多种生物学功能。过表达miR-186-5p改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下肢运动功能,降低BSCB通透性,减少了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并且降低CXCL13、CXCR5、ERK、p-ERK、caspase-3、IL-1β、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而抑制miR-186-5p则加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miR-186-5p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可能是由于miR-186-5p调节CXCL13造成的。七氟烷预处理能改善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h和24h的运动功能。七氟烷预处理能够增加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iR-23a-3p和miR-186-5p,降低TRIL和CXCL13蛋白的表达。miR-23a-3p和其靶基因TRIL,miR-186-5p和其潜在靶基因CXCL13,可能涉及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结论:1.沉默TRIL抑制TLR4和TLR3,miR-23a-3p靶向结合TRIL,过表达miR-23a-3p调控TRIL进而调控下游通路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2.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iR-186-5p表达明显降低。CXCL13和CXCR5蛋白表达升高。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XCL13表达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CXCL13/CXCR5轴通过激活ERK介导的神经炎症和凋亡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干扰miR-186-5p的表达可能通过调节CXCL13/CXCR5轴介导的凋亡和炎症通路影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3.七氟烷预处理能改善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运动功能。七氟烷预处理提升miR-23a-3p和miR-186-5p表达,抑制TRIL和CXCL13蛋白的表达。

徐珊[9](2019)在《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脑梗死是指脑部供血动脉血管壁病变或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而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血管供应区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最终出现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脑梗死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造成了严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因此,预防和减轻脑梗死患者的脑组织损伤,特别是针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的研究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现有研究发现,多种组织器官(如肾脏、小肠、四肢)在短暂缺血后可以增强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如心肌和肝脏)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以减轻长期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的程度,起到保护作用。这一保护作用由Przyklend于1993年首次阐述,由于其发生于缺血预处理之外的器官或组织,故被称为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后来,经过发展将这一预处理方式延伸至四肢,因为对四肢进行缺血预处理操作更简单,只需对肢体血管进行加压就能达到缺血预处理的效果,称为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RIP)。近年来,LRIP的效应和产生机制的研究不断增加,研究证明LRIP对人体安全有效。但目前LRIP对心脏及其他器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较多,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研究相对较少,且多停留在动物实验水平,因此我们尝试在临床方面应用LRIP对ACI患者进行干预研究,探讨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为临床上及时减轻ACI后脑组织的损伤、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和帮助。目前LRIP的保护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有多种介导性因子及传导通路参与。其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serum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增高与脑组织坏死及周围脑组织水肿关系密切,其水平的变化对ACI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一种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蛋白质,其水平升高可促进神经细胞生存,增加突触可塑性及神经发生,两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的损伤和后期神经功能改善方面具有临床研究价值。因此我们选取了 MMP-9和BDNF这两个与脑组织损伤和修复有关的因子进行研究,初步探讨LRIP对ACI的保护机制。研究目的探讨LRIP对ACI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的影响。通过评估该处理措施对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及基本健康情况及大脑主要供血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以判断LRIP对ACI患者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利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判断LRIP对ACI的远期预后是否有影响。通过检测LRIP对MMP-9和BDNF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LRIP对ACI保护作用的机制,为LRIP进入临床应用提供思路。研究方法选取A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intervention group,IG)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G),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治疗以及LRIP干预。干预6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自理能力、脑部主要供血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以及血清MMP-9和BDNF含量。(1)脑梗死复发情况通过颅脑核磁共振含弥散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检查进行评估,新发现的DWI高信号提示有复发。应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较干预前NIHSS评分分数下降≥18%定义为神经功能有改善,NIHSS评分分数增加或者下降<18%,定义为神经功能无改善。(2)利用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指数评分和36项短期健康调查(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基本健康清况进行评估。(3)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和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BA)5组脑部主要供血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检测,评估脑部血流灌注情况。(4)检测患者血清中MMP-9和BDNF的含量,进而评估脑部损伤及修复程度,初步探讨LRIP对ICD患者的保护作用机制。(5)综合所有患者的资料,将脑梗死的复发定义为因变量Y1,神经功能是否改善定义为因变量Y2,将前述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X,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出P<0.05的自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脑梗死复发及神经功能改善的因素。(6)为评估LRIP对ACI患者的远期疗效,在6个月的干预期结束后,利用随机数表,进一步将干预组患者随机分为继续干预组(IG1)和终止干预组(IG2),每组各25名,从原对照组患者中随机抽取2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CG,n=25)。IG2和CG患者继续接受脑梗死标准治疗,但不给予LRIP干预,IG1除接受标准治疗外还进行LRIP干预。继续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在第12个月结束时,再次评估前述指标,以观察LRIP对ACI患者的保护作用是否持续存在。研究结果(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较对照组下降,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LRIP可降低ACI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提高神经功能改善率。(2)BarthelADL指数评分及SF-36评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Barthel ADL指数评分和SF-36评分均无差异(P均>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Barthel ADL指数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以及干预前同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LRIP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基本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3)经TCD检测结果提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CA、ACA、PA、V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的上述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LRIP干预可增加ACI患者的脑部血流灌注(4)MMP-9和BDNF水平: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清MMP-9和BDNF水平相比无差异(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的MMP-9水平较对照组和干预前同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的BDNF水平较对照组和干预前同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LRIP可能通过降低血清MMP-9水平,提高BDNF水平来对ACI患者发挥保护作用。(5)分别对各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入组时NIHSS评分、有无进行LRIP干预与脑梗死的复发有关(P均<0.05)。而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入组时NIHSS评分、有无进行LRIP干预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有关(P均<0.05)。选出前述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入组时NIHSS评分、有无进行LRIP干预与脑梗死的复发以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有关(P均<0.05)。其中LRIP干预为保护性因素(β<0),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入组时NIHSS评分为危险因素(β>0)。(6)继续随访至12个月后,将IG-1、IG-2与CG之间各评估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IG-1与IG-2之间在脑梗死复发率、神经功能改善率、脑部主要供血动脉(ACA、PCA、VA、BA)平均血流速度、SF-36评分和血清BDNF水平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1与CG之间在脑梗死复发率、神经功能改善率、脑部主要供血动脉(ACA、PCA、BA)平均血流速度、Barthel ADL指数评分、SF-36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2与CG之间各评估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猜测LRIP的持续干预对AC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当终止LRIP干预之后,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会消失。结论LRIP可以减少ACI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增加脑部血流灌注,是影响ACI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而这些保护作用可能与LRIP引起血清中MMP-9的表达下降、BDNF的表达增加有关。LRIP的作用时间窗较短,需持续干预才能得到保护效应。

姜丹[10](2019)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析其作用机制,为搜风祛痰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将14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7d,随机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搜风祛痰中药组四组,35只/组。根据成人每日用药临床推荐的常用剂量,按成人与大鼠体重折算系数6.3,折算成大鼠用量后给药,进行预处理,每日1次,继续灌胃7d。其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搜风祛痰中药组大鼠予以搜风祛痰中药8.1g·kg-1灌胃;培哚普利组予以培哚普利片0.4mg·kg-1灌胃。在第7d灌胃结束后1小时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与其它三组手术过程相同,但不结扎。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取材,取材前夜禁食,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4 mL,静置3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20℃保存备用;取血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经预冷的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心脏经10%甲醛固定,置于液氮中,-20℃冻存备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TXA2、PGI2、sTM、sEPCR、IL-8、IL-6、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kt、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Akt mRNA、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1.ELISA法检测:1.1各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明显(P<0.05)。1.2各组大鼠血清TXA2、PGI2含量及TXA2/PGI2比值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XA2水平明显升高,PGI2水平明显下降,TXA2/PGI2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明显(P<0.05),PGI2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TXA2/PGI2下降明显(P<0.05)。1.3各组大鼠血清sTM、sEPCR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sTM、sEPCR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升高(P>0.05)。1.4各组大鼠IL-6、IL-8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L-6、IL-8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IL-6、IL-8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IL-8含量降低(P<0.05),IL-6含量升高(P>0.05)。1.5各组大鼠TNF-a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NF-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升高(P>0.05)。2.PCR检测2.1各组大鼠Akt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Akt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2.2各组大鼠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ax mRNA表达明显升高,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表达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Bax mRNA下降不明显,Bcl-2 mRNA增加不明显(P>0.05)。3.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检测(蛋白灰度统计)3.1各组大鼠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降低不明显(P>0.05)。3.2各组大鼠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Bax、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升高(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结论:1.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使血清中VEGF含量上升,PGI2含量上升,TXA2的含量下降,保持TXA2/PGI2比例的平衡,降低血清中sTM、sEPCR水平,从而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2.搜风祛痰中药能够降低血清中IL-8、IL-6、TNF-α的含量,说明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3.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Akt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kt/Bax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二、缺血预处理对腹主动脉阻断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缺血预处理对腹主动脉阻断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葛根与粉葛抗MIRI所致心律失常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1章 葛根与粉葛对MIRI致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设备
        2.1 PLR、PTR提取
        2.2 仪器设备
        2.3 药品及试剂
        2.4 试验动物
    3 试验方法
        3.1 溶液配制
        3.2 试验动物分组
        3.3 建立I/R模型
        3.4 心电图评分
        3.5 大鼠心肌肥厚指数
        3.6 大鼠心肌缺血危险区面积占比
        3.7 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
        3.8 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心脏生化指标
        3.9 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测
        3.10 TUNEL检测大鼠心脏细胞凋亡
        3.11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脏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的表达
        3.12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脏MAPK p38和NFκB p65 表达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5.1 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电图变化的影响
        5.2 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肌肥厚指数的影响
        5.3 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脏缺血危险区面积占比的影响
        5.4 葛预处理对I/R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5.5 H-E染色检测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5.6 Masson染色检测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的影响
        5.7 TUNEL检测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5.8 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脏缝隙连接蛋白Cx43 表达的影响
        5.9 Western Blot检测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脏MAPK p38和NFκB p65 的影响
    6 讨论
第2章 葛根与粉葛IAF、MS对 H9c2 细胞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设备
        2.2 主要药物与试剂
        2.3 溶液配制
        2.4 葛根与粉葛的IAF和MS的制备与检测
        2.5 H9c2 细胞分组
        2.6 建立(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Reoxygenation,OGD/R)损伤模型
        2.7 Pro和 Pue浓度筛选
        2.8 IAF和 MS浓度对H9c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9 IAF和 MS对 OGD/R诱导H9c2 细胞损伤的影响
        2.10 IAF和 MS预处理对H9c2 细胞SOD活性和 LDH活性的影响
        2.11 Western Blot检测IAF和 MS预处理对H9c2 细胞MAPK p38和NFκB p65 蛋白表达的影响
        2.12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Q-TOF检测葛根与粉葛的IAF和 MS
        3.2 OGD/R模型对H9c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3 Pro和 Pue浓度筛选
        3.4 IAF或 MS对 H9c2 细胞活力的影响
        3.5 葛根IAF和 MS预处理对OGD/R诱导H9c2 细胞损伤的影响
        3.6 IAF和 MS预处理对H9c2 细胞SOD活性和 LDH活性的影响
        3.7 IAF和 MS预处理对H9c2 细胞MAPK p38和NFκB p65 蛋白表达的影响
        3.8 IAF和MS比较
    4 讨论
第3章 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葛抗心律失常的机制
    1 引言
    2 方法
        2.1 数据库与软件
        2.2 RP活性成分获取与靶点筛选
        2.3 心律失常靶点的获取与筛选
        2.4 RP-活性成分-靶点-心律失常网络构建
        2.5 RP治疗心律失常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
        2.6 RP治疗心律失常靶点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2.7 RP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
    3 结果
        3.1 RP中潜在活性成分获取与靶点筛选
        3.2 RP-活性成分-靶点-心律失常网络构建
        3.3 RP治疗心律失常的PPI网络绘制
        3.4 RP治疗心律失常的靶点GO富集分析
        3.5 RP治疗心律失常的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
        3.6 RP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
    4 讨论
结论
总结
创新与不足
文献综述 第4章 再灌注心律失常及中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1 引言
    2 再灌注心律失常机制
        2.1 钙超载
        2.2 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
        2.3 氧化应激
        2.4 炎症机制
        2.5 细胞凋亡、坏死和自噬
    3 中药及其制剂防治心律失常
        3.1 中药单味药及复方
        3.2 中药有效成分
    4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1.1.1 SCII的概述
        1.1.2 SCII的机制
        1.1.3 SCII的防治
    1.2 银杏叶及其提取物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2.1 银杏及其提取物药理作用
        1.2.2 银杏及其提取物临床应用
    1.3 本课题的研究设计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剂及药品
        2.1.2 仪器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4 实验动物
    2.2 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和预处理
        2.2.2 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2.2.3 机械缩足反射阈值
        2.2.4 切片病理观察
        2.2.5 BDNF含量测定
        2.2.6 ALR、GPX4、4-HNE、TfR1及SLC7A11蛋白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四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比较
    3.2 大鼠病理组织学观察
    3.3 各组BDNF水平比较
    3.4 各组ALR、GPX4、4-HNE、Tf R1及SLC7A11蛋白表达
第4章 讨论
    4.1 SCII发病机制及危害性
    4.2 银杏叶提取物对SCII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的影响
    4.3 银杏叶提取物对SCII大鼠病理的影响
    4.4 银杏叶提取物对SCII大鼠BDNF的影响
    4.5 银杏叶提取物对SCII大鼠相关蛋白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FXR/SHP通路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凋亡指数和形态学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FXR/SHP通路的调控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图二
附录三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情况
致谢

(4)二氧化硫预处理对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急性肾损伤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1.2 肾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
    1.3 PI3K/Akt信号通路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作用
    1.4 SO_2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药品及配置
        2.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1.5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模型建立
        2.2.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2.2.3 肾功能检测
        2.2.4 组织形态学观察
        2.2.5 TUNEL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
        2.2.6 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蛋白表达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SO_2预处理对RIRI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3.2 SO_2预处理对RIRI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3 SO_2预处理对RIRI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4 SO_2预处理对RIRI大鼠肾脏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3.5 SO_2预处理对RIRI大鼠肾脏组织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文献综述 二氧化硫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液单核细胞TLR4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方法
    2 病例选择与分组
    3 预处理方案
    4 仪器及设备
    5 主要药品及试剂
    6 麻醉过程与方法
    7 观察指标及标本采集
    8 标本处理
    9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一般资料、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液单核细胞TLR4表达、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_(A-a)O_2、RI、OI的比较
    4 两组患者术后48h内肺部并发症的比较
    5 两组患者左下肢不良反应的观察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术后远端缺血处理对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知情同意书
远端肢体缺血处理对术后的脏器功能保护及恢复机制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不同时相远隔缺血预处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 主要药品
    二、仪器
    三、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及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剔除标准
        1.4 研究分组
        2.研究方发
        2.1 下肢远程缺血预处理
        2.2 麻醉方法
        2.3 观察与检测指标
        2.4 ELISA检测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流程图
结果
    1.一般情况
    2.脑损伤标记物及BDNF水平比较结果
    3 MSE、数字符号替换测试、Hopkins 言语学习测试、图形延迟记忆评分比较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远隔缺血预处理在多脏器损伤保护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miR-23a-3p和miR-186-5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iRNA-23a-3p和 miR-186-5p表达的变化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实验分组
        2.2.3 动物手术模型建立
        2.2.4 行为学检测
        2.2.5 取材
        2.2.6 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情况
        2.2.7 TUNEL反应检测凋亡
        2.2.8 伊文思蓝(EB)测定血-脊髓屏障(BSCB)通透性
        2.2.9 miRNA表达谱分析
        2.2.10 芯片结果验证及探索miRNA-23a-3p和 miR-186-5p表达随时间的变化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miRNA表达谱改变
        3.1.1 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下肢功能评分影响
        3.1.2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BSCB通透性影响
        3.1.3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E染色情况
        3.1.4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情况
        3.1.5 miRNA表达谱改变
        3.2 qRT-PCR验证对照组和脊髓缺血再灌注组miRNA含量并探索其表达随时间变化
        3.2.1 qReal-time PCR检测miRNA-23a-3p表达随时间的变化
        3.2.2 qReal-time PCR检测miR-186-5p表达随时间的变化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miR-23a-3p通过调节TRIL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2.1 检测沉默TRIL效果
        2.2.2 验证抑制TRIL对脊髓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2.2.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miR-23a-3p和 TRIL的结合
        2.2.4 检测过表达miR-23a-3p效果
        2.2.5 干预miR-23a-3p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RIL的蛋白表达影响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沉默TRIL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3.1.1 检测沉默TRIL效果
        3.1.2 沉默TRIL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3.1.3 沉默TRIL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SCB的影响
        3.1.4 沉默TRIL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学改变的影响
        3.1.5 沉默TRIL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LR4、TLR3、NFκB、IL-1β表达的影响
        3.2 miR-23a-3p和 TRIL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3.3 过表达miR-23a-3p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脊髓功能的影响
        3.3.1 验证过表达miR-23a-3p效果
        3.3.2 miR-23a-3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3.3.3 miR-23a-3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BSCB影响
        3.3.4 miR-23a-3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凋亡的影响
        3.3.5 miR-23a-3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组织学影响
        3.3.6 miR-23a-3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LR4、TLR3、NFκB、IL-1β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miR-186-5p通过调节CXCL13 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2.1 检测沉默CXCL13和CXCR5 效果
        2.2.2 验证抑制CXCL13/CXCR5 信号通路对脊髓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2.2.3 miR-186-5p的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2.4 检测干扰miR-186-5p的结果
        2.2.5 干预miR-186-5p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XCL13/CXCR5 信号通路影像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沉默CXCL13/CXCR5 信号通路对脊髓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3.1.1 检测沉默CXCL13 和沉默CXCR5 效果
        3.1.2 CXCL13表达随时间的变化及分布
        3.1.3 沉默CXCL13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3.1.4 沉默CXCL13 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BSCB的影响
        3.1.5 沉默CXCL13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和形态的影响
        3.1.6 沉默CXCL13 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CXCL13,CXCR5,ERK,p-ERK和 caspase-3的影响
        3.1.7 沉默CXCL13 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IL-1β、IL-6、TNF-α
        3.1.8 沉默CXCR5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3.1.9 沉默CXCR5 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BSCB的影响
        3.1.10 沉默CXCR5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数量和形态的影响
        3.1.11 沉默CXCR5 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CXCL13,CXCR5,ERK,p-ERK和 caspase-3的影响
        3.1.12 沉默CXCR5 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IL-1β、IL-6、TNF-α
        3.2 miR-186-5p的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2.1 miR-186-5p的靶基因预测
        3.2.2 miR-186-5p的靶基因的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和GO(Gene ontology)分析
        3.3 干预miR-186-5p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XCL13/CXCR5 信号通路影像
        3.3.1 检测干扰miR-186-5p表达效果
        3.3.2 miR-186-5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3.3.3 miR-186-5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BSCB影响
        3.3.4 miR-186-5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组织学影响
        3.3.5 miR-186-5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后CXCL13,CXCR5,ERK,p-ERK和 caspase-3的影响
        3.3.6 miR-186-5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后IL-1β、IL-6、TNF-α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 :七氟烷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iR-23a-3p/TRIL轴和miR-186-5p/CXCL13轴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2.1 七氟烷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miR-23a-3p和 TRIL表达的影响
        2.2.2 七氟烷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miR-186-5p和 CXCL13 表达的影响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七氟烷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miR-23a-3p和 TRIL表达的影响
        3.1.1 七氟烷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12h运动功能的影响
        3.1.2 七氟烷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miR-23a-3p和 TRIL表达的影响
        3.2 七氟烷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miR-186-5p和 CXCL13 表达的影响
        3.2.1 七氟烷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24h运动功能的影响
        3.2.2 七氟烷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后miR-186a-5p和 CXCL13 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English Paper
    Paper one: 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for ischemic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per two: Research progress of imaging technologies o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10)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缺血预处理对腹主动脉阻断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葛根与粉葛抗MIRI所致心律失常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 马嘉鑫.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D]. 沈竹斌. 吉林大学, 2021(01)
  • [3]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FXR/SHP通路的调控作用[D]. 李晨.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二氧化硫预处理对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D]. 庞燕. 兰州大学, 2021(12)
  • [5]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液单核细胞TLR4表达的影响[D]. 朱媛媛. 青岛大学, 2020(01)
  • [6]术后远端缺血处理对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恢复的临床研究[D]. 涂勇浪.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不同时相远隔缺血预处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D]. 孟宪策.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8]miR-23a-3p和miR-186-5p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 陈凤收.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D]. 徐珊. 山东大学, 2019(02)
  • [10]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 姜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缺血预处理对腹主动脉阻断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