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柳菲,李佳容[1](2021)在《浅析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高校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校办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高校的经营性固定资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严格控制到鼓励发展,现阶段已形成了较大的发展规模,因此,完善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对高校自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经营性资产的形成和存在方式,以及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探寻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在管理和运行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较为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
陈吕容,王珍,苗雨蓝[2](2020)在《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固定资产作为高校发展重要的物质支撑,是高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物质保障。新形势下,全社会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紧迫,而保安全、提效率则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的目标所在。因此,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高效、安全的固定资产自主式、主导式、共同式、参与式等管理类型,成为了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路径,也成为了在新形势下保持高校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开展的重要任务。
杨美青[3](2020)在《H高校资产出租内部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我国愈加重视教育并且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从而促使国家加大对高校的投资,一方面为了全面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学校科研成果顺利完成。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得到基本保证后,某些高校部分资产却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这导致我国高校国有资产利用率偏低。2012年教育部提出我国高校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综合管理、教育部监督管理、高校具体管理”的管理体制,这赋予了高校管理国有资产很高的自主性。高校可按照规定将其管理的闲置国有资产通过出租出借等方式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其盈利收人一面可为高校提供教育资金,另一面有利于实现我国高校国有资产利用率最大化的目标。但我国暂时没有健全的高校资产出租管理体系,在出租过程中有违规行为发生,且由于高校众多和资产种类多、总量大的特征,监管也存在较大的阻力。这不仅无法保障高校的合理收益,而且严重危害了国有资产的完整、安全与合理保值增值。所以全面实施高校国有资产出租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保障高校经营收益、保证高校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及合理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现状,加快完善和优化高校资产出租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但丰富了内部控制理论,而且也确保了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的有效性,还保证了高校资产安全完整与合理增值保值,防止高校资产收益流失等。本文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操作指南》等规范性文件,以H高校国有资产出租内部控制为例,对其资产出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在高校资产出租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资产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出租流程不规范存在违规、监管不到位等。在研究基础上,本文为H高校构建了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资产出租内部控制流程,提出了加强资产出租内部控制工作的改进建议:健全资产出租制度、实行归口管理、明确责任主体、规范资产出租环节管理、加强资产出租监管、实行绩效考评、采用委托管理模式等。
叶洛君[4](2020)在《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研究 ——以S资产公司为例》文中认为在资本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高校所属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省属地方高校所属的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他们是高校企业“大军”中的重要成员。自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出台《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2号)起,成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已不再是重点高校所进行的试点建设,而是作为高校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的唯一方式。省属地方高校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成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改革中,虽然努力的尝试改变,但是仍旧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行政影响严重、财务管控目标不明确、制度不完善、组织结构和岗位安排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差,同时也导致执行和监督重合,财务管控职能单一等严重后果。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从企业和事业单位两个不同组织类型的视角归纳与总结了财务管控体系的理论。通过路径构建的方式指导企业重建财务管控体系,为省属地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构建财务管控体系搭建理论基础,并对关键环节进行说明。使用案例分析法,选取S资产公司作为案例单位,该公司是高校企业体制改革省级示范单位S大学成立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以访谈调查和自身工作总结的形式,对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然后根据构建路径和理论基础的方法对其财务管控体系进行重建,包含财务管控目标的整理、财务管控职能的说明、组织结构的重建等,并通过流程设计的方式对重点环节流程进行构建。本文从完整的、系统的角度去了解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将高校管控方式和现代化的财务管控理念有效结合,借助计算机技术,利用财务集中管控模式,建立共享核算中心,将核算与管理分离,通过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将业财融合的方式贯穿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去,从而实现财务管理职能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为S资产公司构建现代化企业,防止行政事业化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监督控制,为企业决策提供财务依据,让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改革创新中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防火墙”作用、协调高校产业集团资源、确保经营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陈吕容,王珍,苗雨蓝[5](2020)在《新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策略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固定资产更新速度加快,资金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在新形势下如何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管理者必须从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水准,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最优化与效益的最大化,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荣静[6](2020)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研究 ——以Z高校为例》文中认为在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加强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与责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高校已经形成相当可观的国有资产,这些国有资产为高校从事高等教育、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物质保证,也为高校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Z高校建校历史悠久,但作为西部高校,与“双一流”高校相比,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差距比较明显。尤其近年来,Z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资产管理观念相对滞后、部门间协作困难、条件保障不足等原因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此种形势下Z高校必须要更加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本文从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Z高校国有资产的概况及管理现状,采用理论与实际数据及访谈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当前Z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Z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Z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制度、构建评价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管理队伍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Z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廖钰[7](2019)在《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目前,衡量一所高校的办学质量与教育水平,固定资产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因为固定资产为高校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后,高等学校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固定资产总量也不断增加,使得高校的教学教研活动开展得更加频繁和深入,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总量较大、种类丰富,因此其内部控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而且事实表明,目前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然而,有效的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会使得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为高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必须提高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水平。本文主要以内部控制理论、资产全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准公共产品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对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分析。首先,通过对C大学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以及发放问卷调查,识别出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如下: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节、未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控制活动执行不力、信息与沟通不畅通、缺乏有效内部监督,接着剖析了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构设置过于分散、固定资产相关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以及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最后针对这些原因设计了优化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方案,主要措施为: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健全固定资产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加强控制活动建设、加强固定资产信息沟通以及强化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本文预期通过实施该优化方案,将使C大学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C大学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C大学的控制活动、提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本文主要以C大学为对象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研究,但研究内容及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意义,能为其他大学开展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陈舒[8](2019)在《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以下简称高校)国有资产快速增长,如何管理好、分配好、使用好高校国有资产成为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于学校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通过对其不断的加强和完善,首先达到防止资产流失的目的,进而保证国有资产的价值,从而达到升值的目的,以此促进高校内国有资产使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所能带来的双面效益——即经济与社会两方面效益。绩效观念在近些年间深入到我国财政管理的每一领域内,且在各个领域中彰显其效果,然而其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践中略显不成熟,绩效观念在该领域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高等院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其重难点是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绩效评价。因此,对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引入与探索,才能使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实现有关于公共财政管理的期待目标。本文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和《国有资产决算报表》2015年数据,从高校整体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和无形资产六大方面,全面分析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存量资产的数量、价值、结构和分布状况,重点构建了反应高校事业资产保障水平、管理水平和运行水平的三级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事业资产管理绩效做了尝试性评价。论文阐述了高校事业性资产的范畴和特点,并从高校整体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对外投资五个方面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资产基本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进而从深层次剖析当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既存问题及发生原因。系统梳理了国外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运用和绩效指标体系,以及基于财务管理角度的国内高校教育经济效率评价的历史发展、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发展与绩效评价的运用现状。特别是引入绩效管理理论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事业资产管理状况进行了评价。论文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样本,综合事业资产信息公开的内容,建立基于高校事业资产保障水平、管理水平和运行水平的三级指标体系,并以教育部直属高校2015年资产管理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非线性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教育部直属高校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了尝试性评价。最后,还基于对教育部直属高校事业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和资产管理绩效评估结果,从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两个维度,对我国高校事业资产管理提出改革措施建议。
马锋[9](2019)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成果转化是决定科学技术成果能否转化成为经济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以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重要途径。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活动的义务之一,而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群体,更加需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国立科研机构作为国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必然伴随国有资产管理问题,而国有资产管理的对象很多又与科技成果转化内容是交叉的。研究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必然要解决其中的资产管理问题,所以,本文围绕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资产管理相关问题对全院105家研究院所进行问卷调查,而且,三年内分两个阶段先后对分布于东北、西北、京畿、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闽南等地区的中科院系统具有代表性的60多家研究院所、高校和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展开调研,并结合自身长期工作实践,对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相关问题做了详细研究。首先,深入了解各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探寻制约成果转化和资产管理的问题,分析新时期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引述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相关理论,结合中科院各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情况,分析借鉴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经验。其次,探讨中科院院属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其对应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通过梳理当前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和模式,构建一套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以期对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成效进行科学评估。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做好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解决相应的监管和激励问题。因此,接下来进一步概括总结中科院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的投资与监管问题;通过研究中科院院属科研院所在激励分配方面的成功经验,详细分析各种不同激励方案,对激励与分配问题展开研究,力求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同时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现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总结分析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最终对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国有资产管理这一对当前热门的研究问题,并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相关研究文献,而且研究结论对国立科研机构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将更具指导价值。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案例研究与实证调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而且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与以往学者采用的方法相比,增加了定量研究和案例研究的相关内容,使研究结论更全面、更具实践性。
李艳[10](2019)在《中国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泛财务资源视角》文中提出高等教育规模和办学自主权的日益扩宽,以及高校的“双一流”目标建设,使得高校对教育经费的需求持续激增。2005-2015年间,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从1496亿元增加到5930亿元,增速较快,但2013年起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在国家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中高速”发展新常态下,高校难以从国民收入中获取更高比例的教育经费。与日俱增的教育经费需求与现有经费不充裕之间的矛盾势必会影响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需自主探索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积极进行“开源”,而“开源”的前提和基础是建立科学的财务资源构成指标体系。以泛财务资源为视角,本文旨在构建中国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体系。首先,分析财务资源概念及构成的相关文献及理论基础,构建构成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其次,自行设计专家意见征询表,向中国人民大学等13所高校的财务人员发放,利用德尔菲法对初步选取的指标进行筛选和分析,最终构建了中国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体系。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了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揭示影响中国高校财务实力的关键指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利用灰色综合评估法,计算6所高校的关联度,并为高校财务资源相关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本研究的结论有:(1)以实证方式构建了涵盖软、硬两个维度的中国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2)硬财务资源指标如生均校舍面积、财政补助收入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仍是影响高校财务实力的重要因素,软财务资源指标如优质生源、长江学者、两院院士、教学科研合作网络及国家级重点学科数等同样对高校财务实力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传统财务方面的财务资源如专职财会人员、财务制度和规定等对高校财务实力的影响相对较小于高校泛财务资源下的财务资源。高校应高效地进行“开源”,着重提高对软性财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6所高校灰色综合评估结果显示,B大学关联度排名第一,F大学关联度最低。最后从“开源”和财务资源管理方面为财务资源相关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基于对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和理论基础的分析提出理论研究依据。第三章研究设计,包括构成指标的初步设计、问卷及实证过程设计。第四章为实证研究,包括描述性统计、信效度检验、权重计算及指标体系的拓展应用等内容。第五章为结论部分。
二、对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高校经营性资产的形成及存在方式 |
(一)经营性资产的形成 |
1.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
2.消化高校富余教职工的需要 |
3.校办产业体制改革的需要 |
4.提高资产利用率的需要 |
(二)经营性资产的存在方式 |
1.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
2.对外出借、出租非经营性资产 |
3.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使得后勤部门变为独立的经营实体,可以开展对外经营 |
■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
(一)产权关系不明晰 |
(二)没有成立资产管理公司 |
(三)管理制度不配套 |
(四)管理水平不完善 |
(五)监管责任不明确 |
■对策与建议 |
(一)加强对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认识 |
(二)成立高校资产管理公司 |
(三)完善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
(四)建立健全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
(五)建设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
(六)加强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 |
(七)明确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监管主体 |
■总结 |
(2)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
(一)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新形势赋予高校新的历史任务 |
(二)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高校在新形势下的社会使命 |
(三)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高校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
二、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目的 |
(一)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 |
(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
三、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
(一)自主式管理模式 |
(二)主导式管理模式 |
(三)共同式管理模式 |
(四)参与式管理模式 |
四、结语 |
(3)H高校资产出租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的研究 |
1.2.2 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研究目的及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5.2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第二章 高校资产出租管理及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
2.1 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2.1.1 高校资产出租类别及其属性分析 |
2.1.2 高校资产出租管理规范与内容 |
2.1.3 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特征 |
2.1.4 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相关理论 |
2.2 高校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基础 |
2.2.1 高校内部控制概念 |
2.2.2 高校内部控制内容与目标 |
2.2.3 高校内部控制方法 |
2.2.4 高校业务内部控制建设流程 |
第三章 H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现状分析与内部控制构建 |
3.1 H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现状 |
3.1.1 H高校资产出租内容与管理 |
3.1.2 H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缺失分析 |
3.2 H高校资产出租内部控制构建 |
3.2.1 资产出租业务范围与管理部门 |
3.2.2 资产出租内部控制目标 |
3.2.3 资产出租内部控制审批权限与办理职责 |
3.2.4 资产出租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描述与流程图绘制 |
3.2.5 业务风险点分析及其控制方法 |
3.2.6 相关制度与文件和不相容岗位提示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健全制度,建立资产出租管理机制 |
4.2 实行归口管理,明确资产出租业务部门与职责 |
4.3 规范资产出租各环节管理 |
4.4 加强资产出租监管 |
4.5 实施绩效考评,采用委托管理模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研究 ——以S资产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提出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研究 |
1.2.2 中小企业财务管控研究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1 研究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财务管控体系理论基础 |
2.1 企业财务管控体系理论基础 |
2.1.1 企业财务管控目标 |
2.1.2 企业财务管控建设原则 |
2.1.3 企业财务管控内容 |
2.1.4 企业财务管控手段 |
2.2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体系理论基础 |
2.2.1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目标 |
2.2.2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建设原则 |
2.2.3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内容 |
2.2.4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手段 |
第三章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 |
3.1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介绍 |
3.2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概况 |
3.2.1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任务 |
3.2.2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特征 |
3.2.3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问题分析 |
3.3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路径 |
3.3.1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建设的总体介绍 |
3.3.2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路径 |
3.4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详细介绍 |
3.4.1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目标 |
3.4.2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原则 |
3.4.3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模式 |
3.4.4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内容 |
3.4.5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手段 |
3.4.6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职能和组织结构设计 |
3.4.7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实施重要环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分析 |
4.1 S资产公司简介 |
4.2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状况简介 |
4.3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问题及分析 |
4.4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重建可行性分析 |
第五章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重建 |
5.1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目标的明确 |
5.2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内容、职能和组织结构设计 |
5.2.1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内容和职能设计 |
5.2.2 S资产公司财务组织结构优化 |
5.3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手段 |
5.3.1 资金集中管理,集团协调调动 |
5.3.2 会计集中核算,提高工作效率 |
5.3.3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进行 |
5.3.4 下属企业财务人员委派制,保证独立性,实现业财融合。 |
5.4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重要环节流程设计 |
5.5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实施保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新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策略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 |
(一)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二)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
二、新形势下影响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因素 |
(一)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不强 |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全面 |
(三)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协调 |
(四)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不高 |
(五)固定资产年度计划执行不严谨 |
(六)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合理 |
三、新形势下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手段 |
(一)创新管理手段,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
(二)更新管理理念,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
(三)规范财务制度,强化会计监督意识 |
(四)强化专业培训,提升人员管理水准 |
(五)创新管理模式,注重绩效评价体系 |
四、结束语 |
(6)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研究 ——以Z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简评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一)国有资产 |
(二)高校国有资产 |
(三)国有资产管理优化 |
二、国有资产管理基础理论 |
(一)产权理论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三)公共产品理论 |
(四)绩效评价理论 |
第二章 Z高校国有资产概况及管理现状 |
一、Z高校概况 |
二、Z高校国有资产概况 |
(一)国有资产构成情况 |
(二)国有资产总额变动情况 |
三、Z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
(一)管理主体方面 |
(二)管理制度方面 |
(三)管理职能方面 |
(四)绩效管理方面 |
第三章 Z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管理机构职能界定不清晰 |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
(三)资产考核评价不完善 |
(四)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
(五)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
二、原因分析 |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
(二)部门间联动管理难度大 |
(三)条件保障不足 |
第四章 优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
一、明确管理职能划分 |
(一)保障管理机构履职 |
(二)建立联动管理机制 |
二、加强资产管理制度供给 |
(一)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依法全过程监管 |
(二)加快无形资产制度建设,依法评估管理 |
三、构建完整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
(一)扩充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模型 |
(二)借助过程数据,保证可持续执行 |
四、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
(一)拓展系统功能,统一管理平台 |
(二)利用共享平台,提升使用效益 |
五、打造专业化资产管理队伍 |
(一)配备专业人才,提升工作效率 |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
第五章 结论及反思 |
一、结论 |
二、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
(7)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
1.2.2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
1.2.3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设计研究 |
1.2.4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研究 |
1.2.5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理论 |
2.2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
2.3 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三章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C大学基本情况简介 |
3.2 C大学固定资产概况 |
3.2.1 固定资产的特征 |
3.2.2 固定资产总量分析 |
3.2.3 固定资产结构分析 |
3.2.4 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 |
3.3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 |
3.3.1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构设置 |
3.3.2 C大学固定资产各环节内部控制情况 |
3.3.3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
第四章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1.1 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
4.1.2 未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 |
4.1.3 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
4.1.4 信息与沟通不畅通 |
4.1.5 缺乏有效内部监督 |
4.2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 |
4.2.2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构设置过于分散 |
4.2.3 固定资产相关制度不健全 |
4.2.4 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
4.2.5 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
第五章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
5.1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目标 |
5.2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原则 |
5.3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的具体措施 |
5.3.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
5.3.2 健全固定资产动态风险评估体系 |
5.3.3 加强控制活动建设 |
5.3.4 加强固定资产信息沟通 |
5.3.5 强化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
5.4 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的预期效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问卷调查表 |
(8)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技术路线 |
2、研究方法 |
(五)主要创新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1、关于国外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
2、关于国外高校资产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1、关于基于财务管理角度的国内高校教育经济效率评价 |
2、关于国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运用 |
3、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4、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的运用 |
(三)综述小结 |
三、当前高校事业资产管理状况和问题 |
(一)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范畴 |
(二)高校国有资产的分类 |
1、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
2、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 |
(三)高校事业资产配置状况 |
1、资产整体情况 |
2、流动资产总体情况 |
3、固定资产总体情况 |
4、在建工程总体情况 |
5、对外投资总体情况 |
(四)高校事业资产管理体制 |
1、财政部相关法律法规 |
2、教育部相关管理办法 |
3、各高校相关管理办法 |
(五)现存问题及其原因 |
1、主要问题 |
2、主要原因 |
四、高校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的设计 |
(一)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1、科学合理原则 |
2、层次性和可量化原则 |
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原则 |
4、可操作性原则 |
(二)评价指标的选择 |
1、资产保障水平 |
2、资产管理水平 |
3、资产运行水平 |
(三)数据收集与指标权重确定 |
(四)数据预处理与统计分析 |
1、原始数据的孤立点检测 |
2、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以及类型一致化 |
3、居中型指标变量分析与居中标准确定 |
(五)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的绩效评价 |
1、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
2、指标变量聚类分析及评价等级划分 |
3、建模样本与检验样本的确定 |
4、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 |
5、实例计算 |
五、高校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一)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1、基于一级指标的单因子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 |
2、基于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 |
3、评价结果分析 |
(二)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方法述评 |
六、高校事业资产管理改革建议 |
(一)主管部门方面的改革建议 |
(二)高校自身方面的改革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相关问题文献综述 |
2.1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进展 |
2.1.1 科技成果转化的经典模式 |
2.1.2 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2.2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进展 |
2.2.1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分析 |
2.2.2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分析 |
2.3 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
2.3.1 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方式 |
2.3.2 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
2.3.3 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的激励分配问题 |
2.4 相关理论综述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2.4.2 公共产品理论 |
2.5 小结 |
第3章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相关情况的调研与分析 |
3.1 中科院科技成果管理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2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情况调查的调查与分析 |
3.3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方式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典型案例研究 |
4.1 苏州纳米技术产业平台驱动案例分析 |
4.1.1 成果转化方式 |
4.1.2 资产管理方式 |
4.2 西安光机所自创基金案例分析 |
4.2.1 成果转化方式 |
4.2.2 资产管理方式 |
4.3 盱眙凹土中心科技引领特色资源开发案例分析 |
4.3.1 成果转化方式 |
4.3.2 资产管理方式 |
4.4 合肥物质院自创园区案例分析 |
4.4.1 成果转化方式 |
4.4.2 资产管理方式 |
4.5 中科大借助资本市场促进成果转化案例分析 |
4.5.1 成果转化方式 |
4.5.2 资产管理方式 |
4.6 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运营案例分析 |
4.6.1 成果转化方式 |
4.6.2 资产管理方式 |
4.7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孵化共赢案例分析 |
4.7.1 成果转化方式 |
4.7.2 资产管理方式 |
4.8 泰州-河南中心对接案例分析 |
4.8.1 泰州中心对接方式 |
4.8.2 河南中心对接方式 |
4.9 嘉兴-常州中心援建研发机构案例分析 |
4.9.1 嘉兴中心援建研发机构方式 |
4.9.2 常州中心援建研发机构方式 |
4.10 小结 |
第5章 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
5.1 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参与主体 |
5.1.1 财政部门 |
5.1.2 中国科学院 |
5.1.3 社会公众 |
5.1.4 第三方独立主体 |
5.2 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5.2.1 评价原则 |
5.2.2 评价思路 |
5.3 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5.3.1 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设计 |
5.3.2 评价指标内涵及说明 |
5.3.3 评价指标赋值和权重确定 |
5.4 小结 |
第6章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的投资与监管问题研究 |
6.1 孵化器转化模式中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
6.1.1 孵化器转化模式 |
6.1.2 孵化器转化模式的投资分析 |
6.1.3 孵化器转化模式的监管分析 |
6.2 链式转化模式中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
6.2.1 链式转化模式 |
6.2.2 链式转化模式的投资分析 |
6.2.3 链式转化模式的监管分析 |
6.3 再生式转化模式中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
6.3.1 再生式转化模式 |
6.3.2 再生式转化模式的投资分析 |
6.3.3 再生式转化模式的监管分析 |
6.4 融合式转化模式中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
6.4.1 融合式转化模式 |
6.4.2 融合式转化模式的投资分析 |
6.4.3 融合式转化模式的监管分析 |
6.5 渗透式转化模式中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
6.5.1 渗透式转化模式 |
6.5.2 渗透式转化模式的投资分析 |
6.5.3 渗透式转化模式的监管分析 |
6.6 引领式转化模式中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
6.6.1 引领式转化模式 |
6.6.2 引领式转化模式的投资分析 |
6.6.3 引领式转化模式的监管分析 |
6.7 小结 |
第7章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的激励分配问题研究 |
7.1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及法律依据沿革 |
7.2 中科院现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分配政策简述 |
7.3 院属研究所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情况调查 |
7.3.1 调研范围及典型性分析 |
7.3.2 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总体情况 |
7.3.3 院属研究所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主要类型 |
7.3.4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分配政策差异原因简析 |
7.3.5 典型案例 |
7.4 小结 |
第8章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症结 |
8.1 制度、政策层面的问题 |
8.1.1 政策冲突增加国有资产管理难度 |
8.1.2 政策模糊迟缓工作进展 |
8.1.3 政策缺乏操作性 |
8.2 人才层面问题 |
8.2.1 人员不稳定性提高 |
8.2.2 成果转化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
8.2.3 专业人才不足问题 |
8.2.4 我国科技人才流动政策规定和体制限制偏离度较大 |
8.3 工作流程问题 |
8.3.1 资产评估备案审批程序繁琐、耗时长 |
8.3.2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依赖技术团队自身而非中介机构 |
8.4 利益分配问题 |
8.4.1 非在职人员奖励问题 |
8.4.2 成果发明人与转化人员利益分配问题 |
8.4.3 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协调问题 |
8.4.4 我国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分配范围 |
8.5 融资与技术成果估价问题 |
8.5.1 科技成果转化“第一公里”资本金缺失 |
8.5.2 科技人员在与企业合作谈判时往往高估技术成果价值的问题 |
8.5.3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融资渠道相比发达国家要窄 |
8.6 风险问题 |
8.6.1 党员领导干部持股等问题 |
8.6.2 无形资产在评估后折价入股时存在风险问题 |
第9章 加强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
9.1 政府层面 |
9.1.1 简政放权,精简手续 |
9.1.2 减税降负,提升动力 |
9.1.3 设立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资本金 |
9.2 中科院层面 |
9.2.1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分配相关细则 |
9.2.2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人员专业技术系列岗位 |
9.2.3 完善领导、干部股权激励分配方法和约束机制 |
9.2.4 多措并举,保证研究所集体利益 |
9.3 研究院(所)层面 |
9.3.1 加强科技成果质量管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
9.3.2 优化对科技成果转化团队人员的激励 |
9.3.3 完善非在职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 |
9.3.4 激励分配额度宜采用累计递减模式 |
9.3.5 探索建立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纪人工作机制 |
第10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10.1 研究总结 |
10.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10)中国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泛财务资源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校财务资源相关研究现状 |
1.2.2 财务资源概念及构成的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 |
2 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 |
2.1 理论研究视角 |
2.1.1 泛资源观 |
2.1.2 泛财务资源论 |
2.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理论基础 |
2.2.1 构成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2.2.2 构成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
3 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体系的研究设计 |
3.1 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设计 |
3.2 问卷设计 |
3.3 实证过程设计 |
3.3.1 描述性统计 |
3.3.2 信效度分析 |
3.3.3 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权重的计算。 |
4 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
4.1 样本选择 |
4.2 数据回收情况与样本概况 |
4.2.1 专家意见征询表的回收情况与其样本概况 |
4.2.2 指标权重调查表回收情况与其样本概况 |
4.3 描述性统计 |
4.3.1 第一轮专家意见征询统计结果及指标修改情况 |
4.3.2 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统计结果及指标修改情况 |
4.3.3 第三轮专家意见征询统计结果及指标修改情况 |
4.4 信效度分析 |
4.5 财务资源构成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 |
4.5.1 两两矩阵计算及其一致性结果 |
4.5.2 中国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
4.6 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体系的拓展研究 |
4.6.1 灰色关联度分析 |
4.6.2 几所高校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4.7 建议 |
4.7.1 科学高效的“开源”活动是前提 |
4.7.2 有效合理的财务资源分类管理机制是保障 |
4.7.3 知彼知己,积极主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专家意见征询表(第一轮) |
附录二 专家意见征询表(第二轮) |
附录三 专家意见征询表(第三轮) |
附录四 指标释义 |
附录五 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权重调查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对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J]. 柳菲,李佳容. 营销界, 2021(13)
- [2]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 陈吕容,王珍,苗雨蓝.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3]H高校资产出租内部控制研究[D]. 杨美青. 河北大学, 2020(10)
- [4]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研究 ——以S资产公司为例[D]. 叶洛君. 电子科技大学, 2020(12)
- [5]新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策略的思考[J]. 陈吕容,王珍,苗雨蓝.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0(03)
- [6]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研究 ——以Z高校为例[D]. 荣静.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7]C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D]. 廖钰.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8]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D]. 陈舒.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9]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 马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2)
- [10]中国高校财务资源构成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泛财务资源视角[D]. 李艳.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内部控制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固定资产标准论文; 资产经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