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酸甜菜碱对淡水白鲳生长性能、鱼体解剖特性和肉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曲兆凯[1](2021)在《宁夏稻渔模式水肥调控、放蟹密度和饲料投喂量对水稻及鱼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宁夏贺兰县稻渔模式水肥利用率较低,无水肥调控、放蟹密度、饲料投喂量最优组合方案可循等问题,采用正交试验与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系统地进行了稻渔模式的(下)不同稻田水层深度、沼肥及氮肥施量、放蟹密度、饲料投喂量对水稻与河蟹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对促进宁夏稻渔模式提质增效和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稻蟹模式的不同水层深度(H)、追肥量(F)、放蟹密度(D)、饲料日投喂量(S)对水稻与河蟹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得出了不同因素对水稻与河蟹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主次因素、单因素变化规律和综合指标的因素最优组合方案。结果表明:水稻光合指标(Pn、Gs、Tr)和SPAD值随H与F的增大而增大,随着D和S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H和F对于净光合速率(Pn)影响显着,D和S影响不显着,因素主次顺序为F>H>D>S;水稻与河蟹的产量均随着H和F的增加而增加,水稻产量随D和S的增加先增后减,河蟹产量随着D增加而显着增加,随S的增加先增后减,对水稻与河蟹产量影响的因素主次顺序分别为F>H>D>S、D>H>F>S,四因素对水稻与河蟹产量均有显着性影响;稻米食味值随着H和D增加而增加,随着F增加先增后降,随着S增加而降低,H、F和S对于食味值影响显着,D影响不显着,因素主次顺序为H>F>S>D;蟹肉粗蛋白、粗灰分、氨基酸总量(TAA)及钙含量均随H与F的增大而增大,除钙含量随S的增大而减小外,其余均随D和S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H和F影响显着,D和S影响不显着,各因素对TAA和钙含量主次顺序为H>F>D>S;各处理水稻成熟后期稻田土壤养分比初始土壤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提高了 32.1%~86.5%、2.8%~109.1%、61.9%~91.5%、5.1%~72%,pH和水溶性盐含量分别降低了 0.9%~4.3%、33.5%~47.3%;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四因素的增大而增大,H和F有显着性影响,D和S影响不显着,因素主次顺序为H>F>S>D。综合考虑主次因素、显着性和稻蟹种养综合成本与经济效益,确定最优水平组合为H3F3D2S1,即采用水层深度为11cm,追肥量为6+300+400kg/667m2(尿素+沼渣+沼液)、放蟹密度为6kg/667m2,饲料日投喂量为480g/667m2时,水稻与河蟹的产量最高,分别为653.32kg/667m2、29.64kg/667m2,同时二者品质也较优,稻米食味值为83.7分,蟹肉氨基酸总量为15.85g/100g,稻田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53g/kg,对盐碱地改良效果较好。(2)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稻蟹模式的不同稻田水层深度和氮肥追施量对水稻与河蟹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浅水层低肥(H1F1)处理的水稻生长、光合、产量及品质指标比中水层中肥(H2F2)对照和其他7个处理更优,H1F1处理水稻株高比对照提高8.92%,净光合速率提高30.72%,水稻产量增加11.41%,稻米胶稠度和食味值分别增加5.5%和2.9%。深水层低肥(H3F1)处理的河蟹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比对照(CK)和其他7个处理更优,H1F1处理的河蟹体重、体长和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4.8%、30.7%和9%,河蟹肌肉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8.9%和14.2%。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稻蟹种养成本,采用“10+20”cm的浅水层、“4+10”kg/667m2氮肥追施量的稻蟹模式较优,水稻与河蟹产量分别为597.25kg/667m2、28.12kg/667m2,稻米食味值为76.8分,蟹肉氨基酸总量为14.31g/100g。(3)采用对比试验,在稻鱼和稻蟹两种模式下,分别设置沼液低施量(B1)和沼液高施量(B2)稻田及环沟为处理,以常规追施尿素稻田及环沟为对照(CK),研究了稻田施加沼液对草鱼与河蟹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施加沼液处理的鱼、蟹的形体指标均优于对照,B1处理的鱼、蟹形体指标优于B2,鱼、蟹产量大小顺序均为B1>B2>CK;此外,稻田施加适量沼液对于草鱼肌肉系水力有改善作用,但沼液施量过多不利于草鱼的储存和加工,其中B1和B2滴水损失较CK分别显着降低17.4%和12.4%;鱼、蟹肌肉水分含量均随着沼液施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鱼、蟹肌肉pH大小顺序为B2>B1>CK,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B1和B2雄蟹肉pH较CK分别显着增加5.8%和12.1%,鱼肉分别显着增加10.4%和17.9%;鱼、蟹肌肉粗蛋白、磷、铁和钙含量大小顺序均为B1>B2>CK,各处理间存在显着性差异,且河蟹不同性别间也存在显着性差异;稻田鱼、蟹均测得17种氨基酸,其中沼液处理鱼、蟹肌肉氨基酸总量(TAA)均显着大于对照,其中B1和B2雌蟹较CK分别增加24%和17.7%,草鱼分别为16.7%和12.6%,B1与B2之间差异不显着;各处理与对照蟹黄TAA均显着大于蟹膏;鱼、蟹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大小顺序均为B1>B2>CK。综上说明,稻田施加适量沼液(B1)对草鱼与河蟹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助于鱼蟹营养成分的积累和肌肉风味的提高,但沼液施加过多(B2)起负面作用。综上,在稻鱼和稻蟹模式生育期内,稻田水面蒸发量分别为723.3mm和709.3mm,降雨量均为123.7mm的前提条件下,B1处理的鱼、蟹生长与品质较优,即灌溉13次,每次保持稻田水层深度稻鱼模式六月为15cm,七至九月为25cm,稻蟹模式为15cm,施沼液肥6次,前三次为200kg/667m2,后三次为100kg/667m2,施沼液肥总量为900kg/667m2,草鱼与河蟹产量分别为153.62kg/667m2和31.58kg/667m2,两种模式水稻产量分别为 585.22kg/667m2和 592.31kg/667m2,需水量分别为 692m3/667m2 和 656m3/667m2,水稻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0.84kg/m3和0.9kg/m3。
孙浩[2](2019)在《甜菜碱对生长中期草鱼免疫器官结构与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氨酸饲粮中添加甜菜碱(BET)对生长中期草鱼的生产性能、免疫器官结构和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试验选取540尾体重为210±0.68 g的健康草鱼,随机分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设有1个添加DL-蛋氨酸(DLM)3.1g kg-1的正对照,其余五个组分别添加甜菜碱0、1.6、3.2、4.8和6.4 g kg-1。60天生长试验结束后,选取接近各处理均重的鱼进行14天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结果发现:当饲粮中甜菜碱添加水平达到1.6-6.4 g kg-1时,提高了生长中期草鱼PWG、FE和FI,提高了生产性能。进一步研究发现,适宜水平的甜菜碱促进草鱼生长可能与其提高了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有关:(1)提高了生长中期草鱼头肾和脾脏补体3(C3)、C4和免疫球蛋白IgM的含量,提高了溶菌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力;上调了抗菌肽β-defensin-1、铁调素(hepcidin)(除了脾脏)、肝脏表达抗菌肽2和黏蛋白2(Mucin2)mRNA水平(P<0.05),增强了头肾、脾脏免疫功能;(2)下调了生长中期草鱼头肾、脾脏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2、IL-6、IL-8(除了脾脏)及IL-17D(除了脾脏)】的mRNA水平,上调了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1、IL-4/13A(而不是IL-4/13B)】mRNA水平(P<0.05);(3)上调生长中期草鱼头肾和脾脏IκBα的mRNA水平(P<0.05),下调了IKKβ、IKKγ、NF-κB p65和c-Rel的mRNA水平(P<0.05),但对IKKα和NF-κB p52的mRNA水平影响不显着(P>0.05);上调了TOR和S6K1 mRNA水平(P<0.05),下调了4E-BP1和4E-BP2 mRNA水平(P<0.05)。免疫器官免疫功能与其结构完整性密切相关。研究发现:(1)适宜水平甜菜碱可能通过Nrf2/Keap1a途径上调生长中期草鱼头肾和脾脏抗氧化酶(MnSOD、CAT、GPx1a、GPx1b、GPx4a、GPx4b、GSTR、GSTP2、GSTO1、GSTO1及GR)的mRNA水平并提高了谷胱甘肽(GSH)的含量(P<0.05),提高了免疫器官的抗氧化损伤能力,降低了ROS、MDA和PC的含量(P<0.05),但对脾脏和头肾CuZnSOD、GSTP1及Keap1b的mRNA水平无显着影响(P>0.05);(2)甜菜碱下调了生长中期草鱼头肾和脾脏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半胱天冬酶-2(caspase-2)、caspase-3、caspase-7、caspasse-8、caspase-9、FasL、Apaf-1和Bax的mRNA水平,上调了Bcl-2、IAP和Mcl-1b的mRNA水平(P<0.05),减少了头肾和脾脏的细胞凋亡;(3)甜菜碱可能通过下调生长中期草鱼头肾和脾脏孔状疏松蛋白蛋白claudin-12、claudin-15a和claudin-15b以及信号分子MLCK的mRNA水平(P<0.05),上调紧密连接形成蛋白claudin-b、claudin-c、claudin-f、claudin-7a、claudin-7b、claudin-11、occludin、ZO-1(除了脾脏)、ZO-2b(除了脾脏)的mRNA水平(P<0.05),保护了鱼类脾脏和头肾的细胞间结构完整性。综上所述,甜菜碱提高了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同时可能分别通过Nrf2、MLCK及p38MAPK途径上调头肾和脾脏的抗氧化酶、紧密连接蛋白mRNA水平及下调细胞凋亡mRNA水平,提高了生长中期草鱼免疫器官的结构完整性;分别通过TOR和NF-κB信号途径上调主要抗炎细胞因子和下调主要促炎细胞因子mRNA水平,提高了生长中期草鱼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产性能PWG和免疫参数LZ为标识,计算体重为210776 g的生长中期草鱼饲料中甜菜碱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4.28 g kg-1和4.43 g kg-1,并且以生产性能PWG为标识计算(以kg为单位)出饲粮中甜菜碱(99%)相对蛋氨酸(99%)的效价(%)为113.14%。
张家奇[3](2017)在《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对中华绒螯蟹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中华绒螯蟹是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甲壳类动物,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令人愉快的特殊气味和较鲜的滋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从1990年开始,淡水养殖蟹广泛饲养于池塘、湖泊以及水库,截止至2015年,我国淡水养殖中华绒螯蟹产量已经达到82.32万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淡水养殖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蟹硕大肥满、营养丰富,还更加注重其品质安全。稻田养殖也因此成为近些年来一种提倡的养殖模式,但由于对于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研究多集中在产量、环境、经济效益上,缺乏对于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品质的评价。稻田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根据稻田养鱼的规范进行的,不仅解决了河蟹生长后期光照不足的问题,还扩大了河蟹活动空间,稻田水位适宜,光照条件较好,溶氧量充足,天然饵料丰富,病害少,稻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近些年养殖比例逐渐增加。本实验选用稻田养殖与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来解释稻田养殖对中华绒螯蟹的影响并以此来研究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对中华绒螯蟹主要可食部位(肌肉、肝胰腺、性腺)进行基本营养成分、生化指数、脂肪酸组成、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的分析,经过人工感官评定、电子鼻电子舌分析以及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可食部位的气味物质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讨论,来确定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的品质,以期为河蟹的稻田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1)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在重量上能够达到阳澄湖二级蟹的重量。(2)养殖方式的不同对中华绒螯蟹体肉影响最小,对肝胰腺和性腺的影响显着,但是对雌蟹和雄蟹以及不同部位的影响并不一样。(3)两种养殖方式中,雌蟹的性腺与肝胰腺粗脂肪有显着性差异,其余部位没有显着性差异,其中体肉的差异最小。(4)各可食部位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2.(1)在游离氨基酸方面,肝胰腺:稻田<池塘,体肉:稻田>池塘,性腺:稻田♂>池塘♂,稻田♀<池塘♀。其中,与池塘蟹相比,稻田蟹肝胰腺游离氨基酸TAV大于1且有显着性差异的都是苦味氨基酸,包括Val、Lys、His,且含量都是池塘蟹远高于稻田蟹;(2)在呈味核苷酸方面,稻田蟹和池塘蟹各部位含量最高且TAV值>1的均为AMP,此外雌蟹性腺中TAV值>1的有IMP和GMP;与池塘蟹相比,稻田蟹雌雄体肉和雌性腺的EUC高,而雌雄肝胰腺EUC值低,EUC的TAV值均>1,且体肉中味精当量TAV稻田蟹均略高于池塘蟹。(3)在电子舌主成分分析方面,各部位均是PC2有差异,PC1与PC2的贡献率之和均大于99%,DI均大于85,说明区分良好,雌蟹的区分度高于雄蟹,两种养殖方式的差异更明显的体现在雌蟹上。(4)感官的滋味喜好性均是稻田蟹优于池塘蟹,稻田蟹性腺的鲜味明显高于池塘蟹,尤其是稻田蟹肝胰腺的苦味强度明显低于池塘蟹。3.(1)人工感官评价分析两种养殖方式对中华绒螯蟹肌肉气味的影响最小,对肝胰腺的影响最为显着。(2)各可食部位的电子鼻PC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方式对中华绒螯蟹体肉的整体气味轮廓影响最小,对性腺次之,对肝胰腺的影响最大。(3)两种养殖条件对中华绒螯蟹体肉及性腺气味的影响不明显,对肝胰腺有显着影响;各可食用部位的电子鼻PCA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条件对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的整体气味轮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对体肉影响最小,对肝胰腺最大。(4)苯甲醛、(E)-2-辛烯醛和癸醛是雌蟹和雄蟹的肝胰腺和性腺中共有的关键气味物质。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可以基本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冯幼,许合金,刘定,陈子腾,许进奉,支锐,黎相广[4](2013)在《甜菜碱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甜菜碱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促进水产动物采食、缓解应激、提高生产性能和改善肉品质。文章就甘露寡糖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简述。
孙立梅[5](2013)在《高比例棉粕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及其替代物对中华绒螯蟹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决棉粕等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后产生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选取我国重要的经济型甲壳动物--中华绒螯蟹为试验对象,在高比例棉粕饲料中添加晶体蛋氨酸以优化饲料中的氨基酸比例,同时发挥蛋氨酸的诱食作用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采用动物营养学方法探讨了外源补充蛋氨酸对幼蟹摄食和生长的影响。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饲料中分别添加甜菜碱和牛磺酸替代外源补充的晶体蛋氨酸对幼蟹生长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节约外源补充蛋氨酸,提高机体对蛋氨酸的同化效率和饲料利用率。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高比例棉粕饲料中补充蛋氨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摄食、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40%棉粕为主的混合蛋白源制成基础饲料,分别在其中添加0.00%、0.14%、0.28%、0.42%、0.56%蛋氨酸(分别记为0.00%Met、0.14%Met、0.28%Met、0.42%Met和0.56%Met),配制了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以全鱼粉组(64.4%鱼粉)作为对照,探讨了在高比例棉粕饲料中补充蛋氨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0.39±0.02)g的摄食率、生长率和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鱼粉对照组相比,0.42%Met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其显着高于0.00%Met、0.14%Met和0.28%Met组(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着高于0.56%Met组(P<0.05);0.42%Met和0.28%Met组的摄食量与对照组相似,当蛋氨酸的补充量低于0.28%或高于0.42%时,幼蟹的摄食量均有所下降:对照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最高(23.20%),在各试验组中,0.28%Met和0.42%Met组之间的蛋白质沉积率无显着差异(P>0.05),但显着高于0.00%Met、0.14%Met和0.56%Met组(P<0.05);分析幼蟹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发现0.42%Met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均显着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0.28%Met、0.42%Met和0.56%Met处理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果提示,在高比例植物蛋白(40%棉粕)的基础饲料中,补充0.42%Met能够显着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率、消化率和抗氧化酶的活性。2、甜菜碱替代外源补充蛋氨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摄食、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计了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以混合蛋白源配制基础饲料(棉粕占40%),对照组饲料添加0.4%晶体蛋氨酸(记作C),试验组分别用甜菜碱替代外源添加量的25%、50%、75%和100%晶体蛋氨酸(分别记作25%S、50%S、75%S和100%S)。以初重为(0.28±0.01)g的幼蟹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探讨植物性蛋白源饲料中添加甜菜碱部分或完全替代外源补充的蛋氨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摄食、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50%S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75%S和100%S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然而,饲料系数在50%S组最低,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25%S、75%S和100%S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甜菜碱部分或完全替代外源补充蛋氨酸对幼蟹的体成分无显着影响(P>0.05),但是50%S和75%S组幼蟹的肝胰腺脂肪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25%S和100%S组(P<0.05);肠胰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替代比例为50%时达到最高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替代组幼蟹血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各替代组幼蟹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甜菜碱可以替代饲料中外源添加的50%晶体蛋氨酸,同时饲料中总蛋氨酸含量不宜低于0.56%。3、牛磺酸替代外源补充蛋氨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摄食、生长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计了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以混合蛋白源配制基础饲料(棉粕占40%),对照组饲料添加0.4%晶体蛋氨酸(记作C),试验组分别用牛磺酸替代外源添加量的25%、50%、75%和100%晶体蛋氨酸(分别记作25%S、50%S、75%S和100%S)。以初重为(0.28±0.01)g的幼蟹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探讨了植物性蛋白源饲料中添加牛磺酸部分或完全替代外源添加的蛋氨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摄食、生长和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S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各替代组(P<0.05),100%S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各替代组(P<0.05),然而,饲料系数在25%S组最低,但是与对照比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牛磺酸部分或完全替代外源添加的蛋氨酸对幼蟹的体成分无显着影响(P>0.05),但是各替代组幼蟹的肝胰腺脂肪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替代组幼蟹肠脂肪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幼蟹的血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酚氧化酶活性在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本试验条件下,牛磺酸替代25%外源补充的晶体蛋氨酸为最佳。
张文超,梁桂英,阳会军,王华朗,田丽霞,刘永坚[6](2012)在《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军曹鱼生长、体营养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通过8周的养殖试验,评估了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生长、体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酶活性的影响。共设计6种饲料,甜菜碱添加水平分别为0、0.05%、0.10%、0.20%、0.30%和0.40%。结果显示,添加水平为0.05%时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最高,肝脏组织状况最好,全鱼和肌肉中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添加水平超过0.20%时肥满度(CF)随甜菜碱添加量的上升而下降。各添加组的肝体比(HSI)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且全鱼和肝脏中(0.10%添加组除外)的脂肪质量分数均低于对照组;血清指标中各添加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但随着添加量的提高有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甜菜碱可以促进军曹鱼的生长,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利于脂肪代谢。
王曙[7](2012)在《大黄鱼对模拟台风水体激烈动荡应激反应及救护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应激能力差,遭受台风侵袭时,海区网箱内水体激烈动荡,会引起养殖大黄鱼应激反应而大量死亡,渔业损失严重。为了防灾和减少灾后损失,2009年7月,进行了大黄鱼对模拟台风网箱内水体动荡应激反应与救护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研制了一种拆装方便、操作简单且幅度可调的水体激烈动荡模拟装置(专利号:ZL201020550153.0),用于在室内进行台风期间水体动荡对网箱养殖鱼类影响的模拟研究。对该模拟装置进行大黄鱼24h不同强度的动荡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水体动荡模拟器重复性佳、操作简便、无水体死角、并且可以通过调控水体动荡的强度模拟616级台风引起西沪港养殖区域网箱内的水体动荡,适合进行台风引起海水养殖网箱内水体动荡的室内模拟实验。通过对激烈动荡胁迫后大黄鱼血液生化变化的分析,结果显示,CREA先升高,0.5h时CREA浓度达到最大值(28.8±1.2μmol/L),后降低并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且与对照组不显着(p>0.05)。表明大黄鱼在动荡胁迫后,其肾脏功能受到弱化,但并未引起肾脏的损伤。AST由0h时63.3U/L逐步上升至24h时415.7U/L,水平变化显着(p<0.05);CHOL由0h时10.1mol/L降低至24h时3.5mol/L,浓度变化亦显着(p<0.05)。说明动荡胁迫后,大黄鱼肝脏受到损伤。通过动荡擦伤后7d药浴实验(药浴时长:每天1h;药物浓度:氟苯尼考20g/m3,五倍子3g/m3,五倍子3g/m3、大黄3g/m3)。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黄鱼平均成活率为21%,五倍子、五倍子/大黄、氟苯尼考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9%、48%、48%,差异显着(P<0.05)。因五倍子、大黄、氟苯尼考能抑制或杀死伤口处霉菌和细菌,加速伤口愈合,减少了养殖鱼类的死亡。在示范养殖实验中(每100g小杂鱼饲料中分别添加纯度为10%Vc100mg;纯度为98%甜菜碱300mg),大黄鱼试验结束时(580d)试验组(体长26.2±0.8cm,体重346.5±21.3g)与对照组(体长24.4±0.5cm,体重228.7±14.0g),差异显着(p<0.05)。添加组大黄鱼成活率为54.4%,而对照组大黄鱼仅有21%,成活率提高33.4%。黑鲷(Spraus macrocephalus)试验结束时(665d)试验组(体长24.5±0.7cm,体重142.7±5.0g)与对照组(体长22.4±1.5cm,体重109.5±3.8g),差异显着(p<0.05)。投喂抗应激药物的黑鲷成活率为88.1%比对照组提高了11.7%。说明Vc、甜菜碱不仅可以促进大黄鱼和黑鲷的生长,而且增强了抗逆能力。
宋益贞[8](2012)在《不同脂肪源对罗非鱼生长特性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本实验以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其生长特性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挑选平均体重为19g左右罗非鱼480尾,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每组投喂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了6%鱼油、6%鸡油、6%鸡油+0.5%甜菜碱、6%花生油、6%磷脂油、6%棕榈油、6%棕榈油+0.5%甜菜碱、6%面粉(对照组)的饲料,进行为期58天的养殖实验。养殖实验结束后,测定罗非鱼的生长特性、表观消化率、肝脏和肌肉营养成分、肌肉质构特性、肌肉氨基酸组成及鱼体脂肪酸组成、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鱼油组、鸡油组的生长速率和饲料利用率显着提高(P<0.05),花生油组、磷脂油组、棕榈油组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P>0.05);添加油脂并未对罗非鱼体形造成显着改变(P>0.05);鸡油组和棕榈油组的内脏指数高于鱼油组、磷脂油组和花生油组,对照组的肠脂体比最低,但肝体比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甜菜碱组与对应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添加甜菜碱在改善鱼体体形和降低鱼体腹脂含量方面表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比较各组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发现:鱼油组、磷脂油组、花生油组鱼的整体健康状况显着好于鸡油组和棕榈油组,说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更有利于罗非鱼的健康。在表观消化率方面,不同饲料组的总表观消化率并无显着差别(P>0.05),和对照组相比,添加油脂组的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有所提高,其中棕榈油组最低。不同脂肪源对罗非鱼肌肉和肝脏营养成分存在影响。肌肉和肝脏蛋白含量最高的是鱼油组,其次是磷脂油组和花生油组,说明不饱和脂肪酸利于蛋白质的积累;磷脂油组肌肉的脂肪含量最高,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罗非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主要跟肌肉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有关。比较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发现添加油脂组均高于对照组。EAAI最高的是鱼油组,其次是磷脂油组和花生油组,添加甜菜碱组的甘氨酸(Gly)、色氨酸(Ser)和半胱氨酸(Cys)含量有所提高。比较各饲料组脂肪酸组成发现:鱼体组织脂肪酸的组成与相应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密切相关。鱼油组EPA和DHA含量最高,磷脂油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鸡油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各组罗非鱼鱼肉质构方面并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熟鱼肉较生鱼肉的各项质构指标(除凝聚性外)均下降。
蒋克勇[9](2012)在《水产动物肉质风味改良技术及相关候选基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水产养殖业在片面追求高产量、高生长速度的同时,水产动物的肉质风味却在急剧下降,而且这一矛盾愈加尖锐。本研究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首先,采用营养学调控手段和高效添加剂使用策略来改善水产养殖鱼虾的品质,提高其肌肉出肉率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其呈味氨基酸含量;降低脂肪含量,改变脂肪酸组成和比例,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肌肉主要鲜味物质IMP的含量;综合改善养殖水产品的色泽、口感和风味等,初步建立了水产动物肉质风味改良的技术方法和评价指标。其次,采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利用RT-PCR和RACE等技术,克隆与牙鲆肌肉IMP和IMF形成密切相关的AMPD1基因和LPL基因,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解析;采用Real Time PCR技术,从mRNA水平研究上述基因在牙鲆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时向性,组织特异性,表达丰度等;以及结合HPLC法测定IMP含量,索式抽提法测定IMF含量和组织相关酶活;探索基因表达与酶活、风味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分子水平对IMP和IMF的形成和变化规律给予初步解释。主要结果如下:实验组罗非鱼的鱼片出肉率高于对照组2.65%;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呈味氨基酸含量也均高于对照组,呈味氨基酸含量提高1.41-1.7%;实验组罗非鱼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比对照组提高明显,其中EPA+DHA含量显着提高,EPA含量提高2倍以上,∑n-3/∑n-6比例比对照组也有明显提高;而实验组罗非鱼肌肉主要鲜味物质IM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提高达5-10倍以上。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总量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不明显,而鲜味氨基酸总量提高明显,其中Asp,Glu和Gly显着提升;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相比对照组提高显着, EPA+DHA含量显着提高,∑n-3/∑n-6比例差异不明显;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肌肉主要鲜味物质IMP含量比对照组提高3倍以上。通过感官评定,肉质风味改良组水产动物的体形、体表色泽、肌肉口感、致密度、鲜度和气味等指标相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研究首次克隆到与牙鲆IMP和IMF代谢相关的2个基因,从牙鲆肌肉中克隆得到AMPD1基因(Genebank登录号:JF323023.1),其cDNA全长2526bp,开放阅读框(ORF)长2211bp,编码736个氨基酸;从牙鲆肝脏中克隆得到LPL基因(Genebank登录号:HQ850701.1),其cDNA全长2003bp, ORF长1645bp,编码514个氨基酸。牙鲆9种组织的RT-PCR结果表明,AMPD1特异性高效在肌肉中表达,在其余组织中不表达,属于M型AMP脱氨酶;qRT-PCR分析表明LPL在牙鲆各组织中普遍表达,在腹腔肠系膜组织、肝脏和肾脏中表达丰度最高,在其余组织中表达较低。牙鲆成鱼(750±40g)肌肉AMPD1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幼鱼(7.5±2g)(p<0.05);成鱼肌肉IMP含量(3.35±0.21mg/g)也明显高于幼鱼(1.08±0.04mg/g)(p<0.05),肌肉AMPD1基因表达和IMP含量之间表现正相关,揭示AMPD1基因对IMP形成的重要调控作用。无论是牙鲆幼鱼还是成鱼,其肌肉LPL基因表达量、酶活力均明显低于肝脏LPL基因表达量、酶活力;幼鱼与成鱼肌肉LPL基因表达和IMF含量均未呈现明显差异;推测LPL基因可能不是鱼类IMF形成的唯一主效基因,可能更多的是参与调控鱼类肝脏中脂肪的蓄积和分配,而肝脏是鱼类最重要的贮脂性调节器官。
朱定贵,于丹,陈涛,战歌,黄凯,麻艳群,杨思华[10](2011)在《甜菜碱对奥尼罗非鱼生长、体脂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取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reochrmis aureus)75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甜菜碱(Betaine)添加量为0、0.15%、0.30%、0.45%和0.60%的饲料,饲养65 d,以研究甜菜碱对奥尼罗非鱼生长、体脂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甜菜碱添加量为0.30%~0.60%时,罗非鱼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9.52%、16.63%和21.38%;饲料系数分别降低25.55%、20.44%和29.93%;肝体比降低9.29%、38.57%和29.29%;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8%、55.81%和80.23%;淀粉酶活性降低88.78%、37.59%和62.41%;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升高,胆固醇含量显着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有所降低。在本研究条件下,建议奥尼罗非鱼饲料中甜菜碱的适宜添加量为0.45%~0.60%。
二、盐酸甜菜碱对淡水白鲳生长性能、鱼体解剖特性和肉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酸甜菜碱对淡水白鲳生长性能、鱼体解剖特性和肉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宁夏稻渔模式水肥调控、放蟹密度和饲料投喂量对水稻及鱼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基于稻渔共作模式的水稻及鱼蟹产量和品质研究 |
1.2.2 基于稻渔共作模式的水稻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
1.2.3 基于稻渔共作模式的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进展 |
1.2.4 基于稻渔共作模式的沼肥对水稻和鱼蟹影响的研究进展 |
1.2.5 基于稻渔共作模式的节水灌溉应用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稻蟹模式的水层深度、追肥量、放蟹密度和饲料投喂量最优组合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区概况 |
2.2.2 试验设计 |
2.2.3 试验材料与实施 |
2.2.4 试验观测项目及观测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3.1 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
2.3.2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 |
2.3.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指标的影响 |
2.3.4 不同处理对水稻品质指标的影响 |
2.3.5 不同处理对稻田蟹产量的影响 |
2.3.6 不同处理对河蟹品质的影响 |
2.3.7 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2.3.8 不同处理对水稻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3.9 不同水层深度下稻田土壤含水率变化分析 |
2.4 结论 |
第三章 稻蟹模式的水层深度和氮肥追施量对水稻与河蟹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区概况 |
3.2.2 试验设计 |
3.2.3 试验材料与实施 |
3.2.4 观测项目及方法 |
3.3 结果分析 |
3.3.1 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影响 |
3.3.2 不同处理对水稻光合指标的影响 |
3.3.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3.3.4 不同处理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
3.3.5 不同处理对稻田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3.3.6 不同处理对稻田蟹品质的影响 |
3.3.7 不同水层深度下的水稻土壤含水率对比分析 |
3.4 结论 |
第四章 “稻-沼-鱼”模式对水稻和草鱼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设计 |
4.2.2 试验实施 |
4.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4.2.4 观测项目及方法 |
4.3 结果分析 |
4.3.1 草鱼生长与形体指标分析 |
4.3.2 鱼肉一般营养成分与矿物元素含量分析 |
4.3.3 鱼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4.3.4 鱼肉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 |
4.3.5 不同处理对水稻需水量-产量-品质与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
4.4 讨论 |
4.4.1 草鱼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讨论 |
4.4.2 鱼肉一般营养成分及部分矿物元素讨论 |
4.4.3 鱼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讨论 |
4.4.4 鱼肉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讨论 |
4.5 结论 |
第五章 “稻-沼-蟹”模式对河蟹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设计 |
5.2.2 试验实施 |
5.2.3 样品采集与制备 |
5.3 样品测定 |
5.3.1 生长与形体指标的测定 |
5.4 结果分析 |
5.4.1 生长与形体指标分析 |
5.4.2 一般营养成分与部分矿物元素含量分析 |
5.4.3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5.4.4 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 |
5.5 讨论 |
5.5.1 稻田蟹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讨论 |
5.5.2 稻田蟹一般营养成分及部分矿物元素讨论 |
5.5.3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讨论 |
5.5.4 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讨论 |
5.6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稻蟹模式的水层深度、追肥量、放蟹密度及饲料投喂量最优组合试验研究 |
6.1.2 稻蟹模式的水层深度和氮肥追施量对水稻与河蟹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6.1.3 “稻-沼-鱼”模式对水稻和草鱼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6.1.4 “稻-沼-蟹”模式对河蟹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甜菜碱对生长中期草鱼免疫器官结构与功能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选题背景 |
2 文献综述 |
2.1 甜菜碱简介 |
2.2 甜菜碱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 |
2.3 甜菜碱对鱼类生产性能的影响 |
2.4 甜菜碱对鱼类免疫器官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
2.4.1 甜菜碱对鱼类抗氧化损伤能力的影响 |
2.4.2 甜菜碱对鱼类细胞凋亡的影响 |
2.4.3 甜菜碱对鱼类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
2.5 甜菜碱对鱼类免疫功能的作用 |
2.5.1 甜菜碱对鱼类抗菌物质的作用 |
2.5.2 甜菜碱对鱼类炎症反应的作用 |
2.6 存在问题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 材料与方法 |
4.1 试验技术路线 |
4.2 试验鱼选择及试验设计 |
4.3 试验饲粮 |
4.4 试验条件及饲养管理 |
4.5 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 |
4.6 样品采集 |
4.7 指标测定 |
(1)生产性能相关指标测定 |
(2)组织学检测 |
(3)DNA片段化 |
(4)生化指标测定 |
(5)mRNA水平测定 |
4.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5 结果与分析 |
5.1 甜菜碱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的影响 |
5.2 甜菜碱对攻毒试验后草鱼肠炎抵抗能力的影响 |
5.3 甜菜碱对生长中期草鱼机体免疫器官结构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
5.3.1 甜菜碱对生长中期草鱼头肾和脾脏的组织结构的作用 |
5.3.2 甜菜碱对生长中期草鱼头肾和脾脏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
5.3.3 甜菜碱对草鱼头肾和脾脏细胞凋亡的作用 |
5.3.4 甜菜碱对草鱼头肾和脾脏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的作用 |
5.4 甜菜碱对头肾和脾脏免疫功能的作用 |
6 讨论 |
6.1 适宜水平甜菜碱提高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 |
6.2 适宜水平甜菜碱提高生长中期草鱼免疫器官结构完整性 |
6.2.1 适宜水平甜菜碱提高生长中期草鱼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完整性 |
6.2.2 适宜水平甜菜碱提高生长中期草鱼头肾和脾脏抗氧化能力 |
6.2.3 适宜水平甜菜碱减少生长中期草鱼头肾和脾脏细胞凋亡 |
6.2.4 适宜水平甜菜碱提高生长中期草鱼头肾和脾脏紧密连接蛋mRNA水平 |
6.3 适宜水平甜菜碱提高生长中期草鱼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 |
6.3.1 适宜水平甜菜碱提高鱼类头肾和脾脏抗菌物质的含量 |
6.3.2 适宜水平甜菜碱缓解生长中期草鱼头肾和脾脏的炎症反应 |
6.4 适宜水平甜菜碱的适宜添加水平及其相对于蛋氨酸的效价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对中华绒螯蟹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水质对水产品的影响 |
1.1.1 温度 |
1.1.2 酸碱度 |
1.1.3 溶解氧 |
1.1.4 盐度 |
1.2 饲料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 |
1.2.1 蛋白质 |
1.2.2 脂肪及脂肪酸 |
1.2.3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
1.2.4 添加剂 |
1.2.5 碳水化合物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稻田养殖与池塘养殖对中华绒螯蟹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稻田养殖与池塘养殖对中华绒螯蟹生物学指数的影响 |
2.3.2 两种养殖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 |
2.3.3 两种养殖方式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稻田养殖与池塘养殖对中华绒螯蟹滋味品质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材料与仪器 |
3.2.2 样品制备 |
3.2.3 指标测定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稻田蟹和池塘蟹的游离氨基酸组成 |
3.3.2 稻田蟹和池塘蟹的呈味核苷酸组成及含量 |
3.3.3 稻田蟹和池塘蟹的电子舌分析 |
3.3.4 稻田蟹和池塘蟹的滋味人工感官评价 |
3.4 结论 |
第四章 稻田养殖与池塘养殖对中华绒螯蟹气味品质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两种养殖方式对中华绒螯蟹气味影响的人工感官评价 |
4.3.2 电子鼻评价两种养殖模式中华绒螯蟹整体气味轮廓的影响 |
4.3.3 两种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4)甜菜碱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甜菜碱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
2 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2.1 对水产动物的诱食作用 |
2.2 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影响 |
2.3 对水产动物肉品质的影响 |
2.4 对水产动物抗应激的影响 |
3 小结 |
(5)高比例棉粕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及其替代物对中华绒螯蟹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水产动物利用植物蛋白源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饲料中补充蛋氨酸及其替代物对水产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高比例棉粕饲料中补充蛋氨酸对中华绒螫蟹幼蟹摄食、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甜菜碱替代蛋氨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摄食、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章 牛磺酸替代蛋氨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摄食、生长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军曹鱼生长、体营养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饲料 |
1.2 试验鱼 |
1.3 养殖系统 |
1.4 样品采集与分析 |
1.5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甜菜碱对生长、体形和内脏器官的影响 |
2.2 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
2.3 对全鱼、肌肉及肝脏营养成分的影响 |
2.4 对肝脏GPT和GOT活性的影响 |
2.5 对肝脏组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甜菜碱对生长、体形和内脏器官的影响 |
3.2 对全鱼、肌肉及肝脏营养成分的影响 |
3.3 对血清指标、肝脏酶活性及肝脏组织的影响 |
(7)大黄鱼对模拟台风水体激烈动荡应激反应及救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胁迫因子 |
1.1 水温 |
1.2 盐度 |
1.3 溶氧 |
1.4 重金属离子 |
1.5 人类活动 |
2 鱼类抗逆性常用指标 |
2.1 耗氧率、窒息点 |
2.2 血清生化指标 |
2.3 免疫系统 |
3 提高抗逆性途径 |
3.1 疫苗免疫 |
3.2 基因转移 |
3.3 杂交育种 |
3.4 添加剂 |
第二章 台风引起网箱内水体动荡模拟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
1 模拟装置制作的工艺要求 |
2 模拟装置的制作与原理 |
2.1 装置制作与结构 |
2.2 模拟原理 |
3 模拟试验 |
3.1 试验方法 |
3.2 试验结果 |
4 讨论 |
4.1 水体动荡模拟装置研制的必要性 |
4.2 水体动荡模拟装置研制的优点 |
第三章 模拟强台风水体激烈动荡对大黄鱼胁迫后血液生化的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血清制备及生化指标的测定 |
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动荡胁迫下大黄鱼血清蛋白、肌酐和胆固醇浓度的变化 |
2.2 动荡胁迫下大黄鱼血清酶活性的变化 |
2.3 强动荡胁迫下大黄鱼血清离子浓度的变化 |
3 讨论 |
第四章 模拟强台风水体激烈动荡引起大黄鱼创伤后的救护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鱼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方法 |
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 结果 |
2.1 大黄鱼动荡胁迫后的应激反应 |
2.2 药浴效果 |
2.3 不同药物对受伤大黄鱼成活率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五章 饲料中添加Vc、甜菜碱投喂大黄鱼和黑鲷的效果 |
1 试验方法 |
1.1 试验用鱼 |
1.2 试验饲料 |
1.3 饲养管理 |
1.4 大黄鱼越冬技术 |
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Vc、甜菜碱对大黄鱼的促生长效果 |
2.2 大黄鱼试验期间成活率 |
2.3 Vc、甜菜碱对黑鲷的促生长效果 |
2.4 黑鲷试验期间成活率 |
3 讨论 |
3.1 Vc、甜菜碱对大黄鱼、黑鲷成活率的影响 |
3.2 Vc、甜菜碱对大黄鱼、黑鲷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语 |
1 创新点 |
2 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8)不同脂肪源对罗非鱼生长特性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罗非鱼 |
1.1.1 罗非鱼生物学特性 |
1.1.2 罗非鱼产业发展状况 |
1.2 脂肪 |
1.2.1 脂肪的营养作用 |
1.2.2 必需脂肪酸营养 |
1.2.3 脂肪的消化吸收 |
1.2.4 饲用油脂分类 |
1.3 鱼类脂肪代谢 |
1.3.1 鱼类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 |
1.3.2 不同脂肪源对鱼类脂肪代谢的影响 |
1.3.3 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 |
1.3.4 鱼类对脂肪的需要量 |
1.4 甜菜碱 |
1.4.1 甜菜碱的结构和功能 |
1.4.2 甜菜碱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原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4.1 实验饲料的制备 |
2.4.2 养殖管理 |
2.4.3 生长特性测定 |
2.4.4 鱼体血液指标测定 |
2.4.4.1 采样 |
2.4.4.2 测定 |
2.4.5 表观消化率测定 |
2.4.6 体成分测定 |
2.4.7 鱼体肌肉水解氨基酸组成测定 |
2.4.8 脂肪酸组成测定 |
2.4.9 鱼体肌肉质构测定 |
2.4.10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罗非鱼生长特性 |
3.1.1 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 |
3.1.2 罗非鱼形体指标和内脏指数 |
3.2 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
3.2.1 罗非鱼血液生理指标 |
3.2.2 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 |
3.3 罗非鱼的表观消化率 |
3.4 罗非鱼肝脏和肌肉营养成分 |
3.5 罗非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
3.6 罗非鱼鱼体脂肪酸组成 |
3.7 罗非鱼肌肉质构特性 |
4 结论 |
5 问题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水产动物肉质风味改良技术及相关候选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肉质风味的含义 |
1.3 肉质风味物质 IMP 及代谢相关基因 |
1.4 肉质风味物质 IMF 及代谢相关基因 |
1.5 水产动物肉质风味研究进展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水产养殖鱼类肉质风味改良技术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分组 |
2.2.2 鱼体规格与放养密度 |
2.2.3 管理要素与水环境 |
2.2.4 试验周期与取样 |
2.2.5 添加剂使用策略 |
2.2.6 指标测定及方法 |
2.2.6.1 增重率、饲料系数和出肉率 |
2.2.6.2 肌肉常规营养指标 |
2.2.6.3 肌肉氨基酸测定 |
2.2.6.4 肌肉脂肪酸测定 |
2.2.6.5 肌肉 IMP 含量测定 |
2.2.6.6 感官评定 |
2.2.6.7 数据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罗非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出肉率 |
2.3.2 罗非鱼肌肉常规营养指标 |
2.3.3 罗非鱼肌肉氨基酸分析 |
2.3.4 罗非鱼肌肉脂肪酸分析 |
2.3.5 罗非鱼肌肉主要鲜味物质 IMP 含量 |
2.3.6 罗非鱼肉质感官评定 |
2.3.7 罗非鱼大面积推广实验 |
2.4 讨论 |
第三章 低盐或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肉质风味改良技术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用虾及分组 |
3.2.2 添加剂使用策略 |
3.2.3 指标测定及方法 |
3.2.4 数据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
3.3.2 凡纳滨对虾肌肉常规营养指标 |
3.3.3 凡纳滨对虾肌肉氨基酸分析 |
3.3.4 凡纳滨对虾肌肉脂肪酸分析 |
3.3.5 凡纳滨对虾肌肉 IMP 含量分析 |
3.3.6 凡纳滨对虾肉质感官评定 |
3.3.7 凡纳滨对虾大面积推广实验 |
3.4 讨论 |
第四章 牙鲆 AMPD1 基因的克隆、鉴定及表达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动物和组织 |
4.2.2 RNA 提取和 cDNA 合成 |
4.2.3 AMPD1 基因 cDNA 片段的扩增 |
4.2.4 5 '-和 3'-末端 cDNA 的快速扩增 |
4.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4.2.6 AMPD1 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 |
4.2.7 AMPD1 基因的表达水平 |
4.2.8 肌肉中 IMP 含量的检测 |
4.3 结果 |
4.3.1 AMPD1 基因的全长 cDNA 序列 |
4.3.2 序列分析 |
4.3.3 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 |
4.3.4 AMPD1 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 |
4.3.5 肌肉中 AMPD1 基因的 mRNA 表达水平和 IMP 含量之间的关系 |
4.4 讨论 |
第五章 牙鲆 LPL 基因的克隆、鉴定及表达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动物和组织 |
5.2.2 RNA 提取和 cDNA 合成 |
5.2.3 LPL 基因 cDNA 片段的扩增 |
5.2.4 5 '-和 3'-末端 cDNA 的快速扩增 |
5.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5.2.6 LPL 基因的组织分布和表达水平 |
5.2.7 LPL 基因表达、酶活与 IMF 含量的测定 |
5.3 结果 |
5.3.1 LPL 基因的全长 cDNA 序列 |
5.3.2 序列分析 |
5.3.3 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 |
5.3.4 LPL 基因的组织分布和 mRNA 表达水平 |
5.3.5 肌肉和肝脏中 LPL 基因表达、酶活与 IMF 含量的关系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专利情况 |
(10)甜菜碱对奥尼罗非鱼生长、体脂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饲料配制 |
1.2 试验鱼和饲养管理 |
1.3 样品的采集和试验指标的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 果 |
2.1 饲料中甜菜碱水平对奥尼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
2.2 饲料中甜菜碱水平对奥尼罗非鱼肝体比、肝胰脏和肌肉脂肪含量的影响 |
2.3 饲料中甜菜碱水平对奥尼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 论 |
3.1 不同甜菜碱添加量对奥尼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
3.2 不同甜菜碱添加量对奥尼罗非鱼肝体比、肝胰脏和肌肉脂肪含量的影响 |
3.3 不同甜菜碱添加量对奥尼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甜菜碱在奥尼罗非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 |
四、盐酸甜菜碱对淡水白鲳生长性能、鱼体解剖特性和肉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夏稻渔模式水肥调控、放蟹密度和饲料投喂量对水稻及鱼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曲兆凯. 宁夏大学, 2021
- [2]甜菜碱对生长中期草鱼免疫器官结构与功能的作用及机制[D]. 孙浩.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3]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对中华绒螯蟹品质的影响[D]. 张家奇. 上海海洋大学, 2017(02)
- [4]甜菜碱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 冯幼,许合金,刘定,陈子腾,许进奉,支锐,黎相广. 饲料博览, 2013(08)
- [5]高比例棉粕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及其替代物对中华绒螯蟹摄食和生长的影响[D]. 孙立梅.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2)
- [6]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军曹鱼生长、体营养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张文超,梁桂英,阳会军,王华朗,田丽霞,刘永坚. 南方水产科学, 2012(03)
- [7]大黄鱼对模拟台风水体激烈动荡应激反应及救护的研究[D]. 王曙. 宁波大学, 2012(03)
- [8]不同脂肪源对罗非鱼生长特性和肌肉品质的影响[D]. 宋益贞. 江南大学, 2012(06)
- [9]水产动物肉质风味改良技术及相关候选基因研究[D]. 蒋克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2(09)
- [10]甜菜碱对奥尼罗非鱼生长、体脂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朱定贵,于丹,陈涛,战歌,黄凯,麻艳群,杨思华.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