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程下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趋向(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苑[1](2021)在《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H省近五年中考试题为例》文中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各国开始了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运动,课程标准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我国于本世纪初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标准、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规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逐渐成为评价领域的热点问题。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评价的主要形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育部多次强调中考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在此背景下,进行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研究的具体问题如下:(1)H省中考数学考试说明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一致性如何?(2)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在知识领域与认知领域的整体一致性如何?(3)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在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与知识平衡四个维度上的一致性具体特征如何?哪一维度的一致性较好,哪一维度的一致性较差?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法。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工具为本土化的SEC模式与韦伯模式,同时确定研究的思路框架及研究问题;之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划分研究对象的知识领域与认知水平,规范解答H省2016-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并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近五年中考试题进行编码;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法,使用SPSS 25.0计算编码结果的相关系数,依照SEC模式与韦伯模式判别标准对研究对象的编码数据进行统计与分类汇总,使用MATLAB软件计算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系数,并确定其对应的显着性参考值。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中考数学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一致性,二者的一致性系数远高于显着性参考值,一致性程度较高。(2)除2017年外,其余四年的中考试题均与课程标准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在知识领域,五年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占比差值均低于10%;在认知领域,五年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占比差值均低于15%。(3)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知识平衡的一致性较强,知识广度的一致性较弱。近五年中考试题在知识平衡方面的35个评价指标与课程标准全部一致,而在知识广度方面的35个评价指标中仅有9个与课程标准一致,说明试题的知识覆盖程度并未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以上结论及问题,从课程标准、中考命题与中考命题者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以下建议:(1)适当增加表现性标准,与时俱进地完善课程标准(2)适当提高试题的综合程度,扩大试题的知识广度(3)规范试题命制程序,使“基于标准”的命题成为常态化
宋雯雯[2](2021)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数学文化兼具人文素养和理性思维的双重性质,将数学文化融入教科书,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欣赏数学,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不失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因此数学文化的教学现状是值得研究和探寻的问题。本研究聚焦数学文化的教学现状,主要研究问题是:(1)苏科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编写特点;(2)苏科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教学现状。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围绕论文要探讨的两大问题,首先从内容类型、年级分布、课程分布、栏目分布、运用方式5个维度探究苏科版初中数学6册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编写特点。接着对江苏省S市的79名一线教师和233名在校生展开调查研究和部分访谈,从教师数学文化知识的来源、数学文化的选取偏向、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调研教师“教”的现状及影响数学文化教学的因素;从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对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的态度、数学文化知识的来源、数学文化的学习方法、喜爱的数学文化教学方式等方面调研学生“学”的现状及影响学生数学文化学习的因素。最后从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编写建议、教师自身提升策略、教学建议、学生学习建议、考试评价制度改善、学校环境转变六个方面阐述促进苏科版教科书中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策略。
鹿洪东[3](2021)在《PISA数学素养测试与数学中考试题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中考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其评价理念、框架、内容、方法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其中一个趋向是注重数学素养的考查与评价。PISA数学测试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开发,于2001年开始实施的国际评估项目,旨在考查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情况,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素养测试经验,对以上测试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异同,探索我国数学素养测试的命题思路,推动中考数学教育评价与教学实践的改革。本研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PISA数学测试和济南市近几年数学中考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从测试框架(问题情境、数学内容、认知水平、试卷结构与评分)与测试题目(认知维度、内容维度)两方面分析两者的异同,得到以下结论:PISA测试将试题置于情境之中且还原度高,中考测试涉及情境较少且情境经过人为化处理;PISA测试与中考在内容领域划分标准不同,内容分配领域差异较大;PISA测试题量大,题型多样,涉及开放题型,中考试题设置有梯度性,层层深入,严格控制试题难度;PISA与中考测试在认知维度的分配上差异较小,中考测试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较高。根据PISA测试与济南市中考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中考命题提出以下建议:1.部分试题取材于真实情境,适当加强情境联系;2.坚持数学知识与能力考查方向,适当提高统计与概率比重;3.适当设置开放题型,活化学生数学思维;4.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张婷玉[4](2021)在《安徽省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纷纷加入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行列,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也不例外,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颁布了不同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教育部多次强调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进行教材编写、考试评价和教学。于是,关于教学、教材编写以及考试评价是否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真正与课程标准相匹配,成为国内教育学者关注的议题。而本研究则是聚焦到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这一视角,研究安徽省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以期能够了解课程标准在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落实情况,为学业考试命题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5年至2020年安徽省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在借鉴韦伯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对课程标准和中考试题进行分析和编码,得到六份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在各维度上的一致性情况,同时统计中考试题在各个学习领域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情况。经过分析,本研究的结论主要有:(1)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整体情况尚可;(2)试题与课程标准在知识广度维度一致性最差,知识深度维度的一致性最好;(3)不同年份试题的一致性水平相差不大。对于结论中的发现,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试题命制者可以考虑在试卷中加入一些此前常常被忽视的知识点;(2)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表现标准;(3)从本土化层面开发适合我国教育体制与特色的一致性分析工具。
王金平[5](2020)在《基于Achieve模型的高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化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学、评价、课程标准三者之间的一致性问题被放在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突出位置。在现今高考制度下,基于课程标准实施考试评价是度量学生学业水平的最公平、最有效的方法。思及我国高考制度与课程标准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聚焦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问题,旨在消除课程标准、考试评价和实际教学之间的隔阂,推动我国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向着积极的方向前进。本研究关键由三部分构成:研究一,梳理文献,比较分析“韦伯分析模型(Webb)”、“SEC分析模型(Surveys of Enacted Curriculum)”、“成功分析模型(Achieve)”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化学学科能力解构的基础上,借鉴Achieve分析模型的核心思想,构建适用于高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工具。研究二,组建专家团队,界定清晰准确的编码原则并详细解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9)》。借助群体雄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课程标准对应的学习目标逐条编码为具体的知识内容和对应的认知要求。研究三,统计分析,在核对考试说明和典型例题的基础上完成高考化学试题的编码统计,基于Achieve分析模型的六项评价指标分析15份高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特征,并形成整体研究报告。研究发现,2016——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在向心性、挑战性、均衡性指标上不存在理想的一致性。结合统计数据和一致性细节信息,考查高考试题的标准化程度,为国家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提供信息与建议。
刘珍[6](2020)在《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及教学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初中向高中过渡的一次关键性选拔考试,中考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而中考数学压轴题作为区分学生中考成绩的关键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知识点灵活、综合性强等特点.因此,对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加合理有针对性的教授压轴题,提高学生中考数学成绩,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为学生的进一步求学打好基础.本文详细分析2010-2019年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研究背景,搜集整理2010年至2019年中考数学压轴题题型、考点,并选取代表性教学案例,对其教授方法进行分析,同时组织开展问卷调查,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近十年来,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考点稳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越来越突出,尤其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能力、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类讨论思想、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同时,中考数学压轴题对数学活动过程也有考查.因此,本文立足于对近十年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对教师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第一,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第二,重视对中考压轴题进行专项复习;第三,重视开放性问题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同时,学生在学习备考时应当做到:第一,正确认识中考压轴题,消除恐惧心理;第二,掌握解题方法,灵活应对压轴题;第三反复训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黄田甜[7](2020)在《从近十年数学全国(Ⅱ)卷考题中看高考复习的基础性、规律性、系统性》文中研究表明高考是我国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各高校通过高考成绩择优选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因此高考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选择自己人生方向、人生层次的指南针。自1977年邓小平总理主持恢复高考至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公民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导致教育政策和培养目标不断变化,高考考核内容、命题形式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尤其颁布《新课程标准》2017版后,对学生的培养、考核标准提出了更高、更贴近实际生活的要求,这意味着高考数学命题形式会发生掀天揭地的变化。研究高考命题能让学生更加理解和接近高考,同样也为高三教师和学生减轻一定的压力。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高考数学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分析数学高考命题的基础性、规律性,提出高考复习的参考性建议以及根据研究结论预测2020高考数学命题趋势。为了更好的分析高考命题的变化,本文选取近十年(2010年-2019年)数学高考全国(Ⅱ)卷(理科)试题作为研究依据,采用文献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高考试卷命题情况。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参考大量关于数学高考的研究文献,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确定本文的研究技术线路图;第二,阅读高中教材、复习资料、高考复习大纲,确定高中复习的知识板块,对其整理统计编码;第三,研究2010年到2019年数学理科全国(Ⅱ)卷所有试题,分析整理出考查的所有知识点,对每个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做成图表,根据图表从纵横两个方向,分别作图分析知识点命题趋势、定义本文研究的基础性、规律性;第四,分析新课程标准,从核心素养、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基础运算三个方面,描述并分析近十年题型发生的变化,根据研究知识点数据,分析得出2020年数学全国(Ⅱ)卷命题预测,进而与高三一线教师对2020年全国(Ⅱ)卷命题的预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更加准确的命题预测方向;最后,得出14个知识板块命题形式的基本预测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贯穿,得出对教师和学生具有实用价值的系统性复习建议。
祝金鑫[8](2020)在《《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与完善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近五年中考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考是初中生升学高中的评价环节,是检测初中生毕业水平和升学水平的重要节点。试题命制既体现了教师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把握,又体现了教师对高中阶段人才选拔水平的把握,直接影响着中考测试的效果。自2011版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命制已平稳走过了九个春秋。如何进一步提升中考道法试题的命制质量,更好地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是摆在命题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思考,通过文献查阅、调查研究、实地访谈方法,对2015—2019年的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完善《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的一些具体建议。本文从中考试题命制的相关概念入手,阐述了衡量中考试卷质量好坏的四个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指出《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人文性原则、思想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其次,文章分析了中考政治学科的常见题型及其技巧,介绍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编制的相关内容,具体且详实地提出了中考试题的命制技术,为中考命题人员命题以及一线教师平常教学评价时命题提供参考。再次在概述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考试概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 2015—2019年的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阐述了这五年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的命题特点、试题命制的亮点与不足,探析了试题存在不足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完善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的对策。先从如何为中考试题的编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着手,提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考命题人员选拔机制和资格制度、重视和加强对中考命题人员的理论和技术培训以及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命题准则等命题建议;后从抓好试卷命制这一内在因素开展探讨,就如何打造一份高质量的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卷,提出了通过完善选择题的编制、主观题的编制以及对试卷艺术化地布局的方法来提升试卷的品质。
杜金烨[9](2020)在《基于能力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应的评价方式也随之改变。对学生的要求从最初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向能力导向转变。命题立意也应当从知识立意过渡到能力立意,关于学生在生物学科所需具备的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初、高中学业测评领域,常规测评方面较为欠缺。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逐渐积累。单元测评作为过程性评价,可考量学生学习的动态发展过程,基于能力的单元测评的开展,可督促学生能力的逐步形成。基于此背景确定本次研究方向。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能力”、“测评”、“命题”三方面进行研究现状介绍,洞察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及动态,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采用调查法对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剖析,明确一线生物学教师命题现状。接着,基于调查结果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业测评考试说明及教材内容为基础构建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命题框架,该部分包括对初中生物学考试能力类别及要素的划分、构建初中生物学“能力—认知层次”模型及多维双向细目表三部分。再次,以命题框架为基础,结合命题相关理论进行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该部分涉及单元测评卷命题的基本思想、原则、流程、试卷结构、题型等的构建,力求进行原创试题的命制。最后,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开展命题,对所构成的单元卷的质量分析以二阶抽样法进行实践,利用IRT理论对试题的质量进行分析,结合学生问卷,进一步剖析该单元测评卷的质量水平。基于以上实践本研究洞察了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现状:一线生物学教师缺乏命题相应培训、对命题蓝图缺乏了解、单元测评卷由主观拼凑而成等;明确了初中生物学考试能力类别及要素,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切入点构建了“能力-认知层次”模型,梳理了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多维双向细目表建构途径。通过不同类别学生的测评结果及问卷反馈可知,该单元测评卷可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且原创试题的命制可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切实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此外,在单元测评卷的命制过程中可提高教师的命审题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张京京[10](2020)在《2010-2019年上海高考数学发展趋势研究》文中指出高考的功能体现在“牵制教育目的、引导教育过程和评价教育结果”等方面,研究高考试题对各项教育工作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以上海市2010-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为研究工具,依教育教学所聚焦的方面,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近十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在形式结构和内容上存在怎样的变化趋势?2.近十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如何?3.近十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渗透核心素养的考查趋势和特点如何?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对比分析法,分析得到近十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的整体发展趋势:1.近十年试题对“图形与几何”(32.66%)内容的考查最多,对“函数与分析”(28.35%)和“方程与代数”(26.74%)内容的考查也较为重视,而试题对“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6.70%)和“数与运算”(3.83%)的考查较为忽视。试题内容考查全面,知识与能力并重;取消文理分科后仍凸显其导向功能,稳定与创新兼顾;彰显课程理念,应用与文化并举。2.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一致性。在“内容主题”上,“数与运算”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最好,“图形与几何”一致性最差,其余主题的考查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吻合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2015年与2016年试题的考查与课程标准要求的最吻合,2017年试题则最不吻合,这是上海“新高考”的实施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对此造成的巨大冲击。从“认知水平”上,“记忆水平”的考查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程度好,“解释性、探究性理解水平”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差,取消文理分科后试题增加了“解释性理解水平”的考查,降低了“探究性理解水平”的考查,说明高考试题降低了在认知水平上的考查难度,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素养。3.近10年上海高考试题均重视在6个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考查。其中,试题对“数学运算(48.37%)”、“逻辑推理(22.57%)”的考查最为注重,对“直观想象(13.02%)”和“数学抽象(8.91%)”的考查一般,对“数据分析(4.07%)”和“数学建模(3.07%)”的考查最低。试题对6个核心素养3个水平的考查整体呈现波浪式前进特点,发展趋势较为稳定,取消文理分科对数学核心素养在试题的考查趋势影响不甚明显。构成试题考查主成分的6个素养水平为M2、M3、I2、I3、C2、R2,试题对六素养三水平的考查存在较大分歧。由此可知,上海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虽重视但一直处于摸索中,还没有形成一套规律的命题体系,对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研究程度还不够深入,对如何划分和怎样合理评价核心素养及水平的认识还不一致。
二、新课程下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趋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课程下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趋向(论文提纲范文)
(1)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H省近五年中考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6 研究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
2.1 一致性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2.1.3 文献研究评述 |
2.2 一致性理论阐述 |
2.2.1 Webb模式 |
2.2.2 SEC模式 |
2.2.3 Achieve模式 |
2.2.4 讨论与分析 |
2.3 概念界定 |
2.3.1 中考 |
2.3.2 中考考试说明 |
2.3.3 课程标准 |
2.3.4 一致性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与工具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工具 |
3.2 研究流程 |
3.2.1 知识内容的划分 |
3.2.2 认知水平的划分 |
3.2.3 二维矩阵的构建 |
3.3 编码设计 |
3.3.1 编码原则 |
3.3.2 课程标准编码 |
3.3.3 考试说明编码 |
3.3.4 中考试题编码 |
3.4 研究信效度分析 |
4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
4.1 数据统计 |
4.1.1 课程标准数据统计 |
4.1.2 考试说明数据统计 |
4.1.3 中考试题数据统计 |
4.2 数据处理 |
4.2.1 一致性系数的计算 |
4.2.2 中考试题数据处理 |
5 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5.1 中考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5.1.1 一致性整体分析 |
5.1.2 知识领域的对比分析 |
5.1.3 认知领域的对比分析 |
5.1.4 一致性分析小结 |
5.2 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宏观分析 |
5.2.1 一致性整体分析 |
5.2.2 知识领域的整体分析 |
5.2.3 认知领域的整体分析 |
5.2.4 一致性分析小结 |
5.3 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微观分析 |
5.3.1 知识种类一致性分析 |
5.3.2 知识深度一致性分析 |
5.3.3 知识广度一致性分析 |
5.3.4 知识平衡一致性分析 |
5.3.5 一致率分析汇总 |
6 结论、建议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反思与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苏科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育 |
1.1.2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内容使用研究的必要性 |
1.2 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的收集途径与方法 |
2.2 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 |
2.2.1 数学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
2.2.2 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
2.2.3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 |
2.2.4 数学文化与学生学习 |
2.3 教科书的研究现状 |
2.3.1 教科书本质的研究 |
2.3.2 教科书使用的研究 |
2.4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 |
2.4.1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文本研究 |
2.4.2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使用研究 |
2.5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3.1.1 教科书 |
3.1.2 数学文化 |
3.2 研究方法的选取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内容分析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访谈法 |
3.3 研究对象的选取 |
3.3.1 教科书的选取 |
3.3.2 教师样本的选取 |
3.3.3 学生样本的选取 |
3.4 研究工具的设计 |
3.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4.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4.3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5 研究的伦理保障 |
3.5.1 自愿参加 |
3.5.2 保护隐私 |
第4章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编写特点 |
4.1 数学文化的分析框架 |
4.1.1 数学史的分析框架 |
4.1.2 其他数学文化的分析框架 |
4.1.3 数据编码的说明 |
4.2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内容的编写特点 |
4.2.1 数学史的编写特点 |
4.2.2 其他数学文化的编写特点 |
4.3 本章小结 |
4.3.1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编写特点 |
4.3.2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编写存在的不足 |
第5章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5.1 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说明 |
5.1.1 调查问卷的说明 |
5.1.2 数据处理的说明 |
5.2 教师调查问卷的结果与数据分析 |
5.2.1 教师数学文化知识的来源 |
5.2.2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选取 |
5.2.3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教学方式 |
5.2.4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教学目标 |
5.2.5 影响数学文化教学的因素 |
5.3 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与数据分析 |
5.3.1 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 |
5.3.2 学生对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的态度 |
5.3.3 学生数学文化知识的来源 |
5.3.4 学生数学文化的学习方法 |
5.3.5 学生喜爱的数学文化教学方式 |
5.3.6 影响学生数学文化学习的因素 |
5.4 教学案例研究 |
5.4.1 课堂教学实录 |
5.4.2 评析及反思 |
5.5 本章小结 |
5.5.1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教学现状 |
5.5.2 影响教科书中数学文化教学的因素 |
第6章 促进苏科版教科书中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的建议 |
6.1 对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编写的建议 |
6.1.1 内容选择和呈现形式多样化 |
6.1.2 内容编排的合理化 |
6.1.3 加强与数学知识的粘合度 |
6.1.4 适当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地方文化 |
6.2 对教师的建议 |
6.2.1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
6.2.2 树立正确的数学文化教学观 |
6.2.3 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 |
6.3 对教学的建议 |
6.3.1 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准线 |
6.3.2 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原点 |
6.3.3 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多样化 |
6.3.4 合理掌控课堂教学时间 |
6.4 对学生的建议 |
6.4.1 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
6.4.2 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 |
6.5 对考试评价的建议 |
6.5.1 融入数学文化的中考试题编制建议 |
6.5.2 改善数学文化的评价机制 |
6.6 对学校的建议 |
6.6.1 转变学校办学理念,丰富数学文化活动 |
6.6.2 开展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交流 |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点 |
7.3 研究的反思 |
7.4 研究的展望 |
7.5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B: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C:教师调查问卷原始数据 |
附录 D:学生调查问卷原始数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3)PISA数学素养测试与数学中考试题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与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PISA数学素养的研究综述 |
二、关于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综述 |
三、已有研究的评析 |
第三章 PISA与中考测试框架的比较 |
一、PISA的测试框架 |
二、中考的测试框架 |
三、PISA与中考测试框架的比较 |
四、小结 |
第四章 PISA与中考测试题目的比较 |
一、PISA与中考测试在内容维度上的比较 |
二、PISA与中考测试在认知维度上的比较 |
三、PISA与中考测试的内容与认知交叉分析——曲面图 |
四、PISA与中考测试各层次认知水平题目比较 |
五、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二、PISA测试与中考测试差异的原因讨论 |
三、对我国中考的几点建议 |
四、研究反思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PISA2012 数学素养测试题 |
致谢 |
(4)安徽省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了解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 |
二、为学业考试命题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
第三节 研究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 |
二、课程标准 |
三、一致性 |
第二节 一致性研究的缘起 |
一、美国学者的早期贡献 |
二、美国学者的早期工作 |
三、中国学者对一致性分析模式的本土化改造 |
第三节 基于标准的一致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国外关于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 |
第四节 一致性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内容分析法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第四章 研究过程 |
第一节 韦伯分析模式本土化 |
一、知识水平划分方式的本土化 |
二、内容标准层级的本土化 |
第二节 编码说明 |
一、编码成员 |
二、编码代码 |
第三节 对课程标准的编码 |
一、课程标准的编码原则 |
二、课程标准的编码示例 |
三、部分领域的编码结果 |
第四节对中考试题的编码 |
一、试题的编码原则 |
二、试题的编码示例 |
三、试题的编码结果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 |
第一节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
第二节 各维度一致性分析 |
一、知识种类一致性 |
二、知识深度一致性 |
三、知识广度一致性 |
四、知识分布平衡性一致性 |
第三节 各领域一致性分析 |
一、数与式 |
二、方程与不等式 |
三、函数、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 |
四、图形与坐标、抽样与数据分析 |
五、事件的概率 |
第四节 总体一致性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一、一致性整体情况尚可 |
二、知识广度一致性最差,知识深度一致性最好 |
三、不同年份试题的一致性水平相差不大 |
第二节 建议 |
一、对试题命制的建议 |
二、对课程标准的建议 |
三、研发本土一致性工具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一、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基于Achieve模型的高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政策的推动 |
2.基于标准实施考试评价的诉求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现实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1.高考评价体系及高考化学试题 |
2.课程标准及化学课程标准 |
3.一致性 |
二、教育领域一致性分析模型的比较 |
1.框架及评价维度的分析比较 |
2.优势及局限性的分析比较 |
三、我国一致性问题的研究现状 |
1.关于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现状 |
2.关于Achieve一致性分析模型的研究进展 |
四、一致性分析模型的启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三、研究工具的确定 |
1.评价指标的改进 |
2.分析模型的确定 |
四、研究过程 |
1.课程标准编码统计 |
2.考试说明核对解读 |
3.高考试题分析汇总 |
五、研究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
1.研究的效度 |
2.研究的信度 |
第四章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
一、试题的宏观统计 |
1.试题数目 |
2.试题类型 |
二、课程标准的宏观统计 |
三、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微观分析 |
四、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总体特征 |
1.内容向心性 |
2.表现向心性 |
3.挑战来源 |
4.挑战等级 |
5.平衡 |
6.范围 |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 |
一、研究结论 |
1.向心性 |
2.挑战性 |
3.均衡性 |
二、研究建议 |
1.把握命题导向,提高高考化学试题的质量 |
2.深化课程标准,明确知识技能的表现标准 |
3.落实核心素养,促进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9)》学习目标细目统计表 |
附录二 :2016——2020 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Achieve一致性数据汇总表 |
附录三 :2016——2020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学习目标分布比例表 |
致谢 |
(6)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及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2010-2019年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考点分析 |
2.1 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考点分析 |
2.2 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考查情况分析 |
第三章 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类型分析 |
3.1 代数压轴题 |
3.2 几何压轴题 |
第四章 陕西省中考压轴题的教学案例分析 |
4.1 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专项训练教学案例 |
4.2 几何图形中的运动问题专项训练教学案例 |
4.3 中考数学压轴题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
第五章 教学建议及备考策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
(7)从近十年数学全国(Ⅱ)卷考题中看高考复习的基础性、规律性、系统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1.2 现状研究与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2 对近十年数学高考全国(Ⅱ)卷(理科)分析与研究 |
2.1 数学全国(Ⅱ)卷理科试题的由来和适用范围 |
2.2 2010 年-2019 年数学全国(Ⅱ)理科试题分析 |
3 对高考试题基础性的研究 |
3.1 对近十年高考题基础性研究 |
4 高考试题规律性研究 |
4.1 对近十年高考题每个知识点进行横向分析 |
4.2 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分析 |
5 预测2020 年数学全国(Ⅱ)卷命题趋势 |
5.1 根据分析统计出的数据对2020 年高考命题预测 |
5.2 高中一线教师对2020 年考点预测分析 |
6 对高考复习的系统性建议 |
6.1 高考试题的变化影响复习策略 |
6.2 对高三师生的复习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计算各难度因素的加权平均公式是 |
附录二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高考题命题预测研究 |
(1)甘肃省天水三中教师预测 |
(2)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教师预测 |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石河子一中教师预测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8)《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与完善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近五年中考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概述 |
一、中考试题命制的内涵和质量标准 |
(一) 试题命制 |
(二) 中考试题命制 |
(三) 试题命制的质量标准 |
二、中考政治学科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 |
(一) 科学性原则 |
(二) 人文性原则 |
(三) 思想性原则 |
(四) 开放性原则 |
第二章 中考政治学科的常见题型及其技巧 |
一、选择题及其命制 |
(一) 选择题的内涵和特征 |
(二) 选择题的题型 |
(三) 选择题的命制技巧 |
(四) 选择题的优缺点 |
二、非选择题及其命制 |
(一) 非选择题的内涵和特征 |
(二) 非选择题的题型 |
(三) 非选择题的命制技巧 |
(四) 非选择题的优缺点 |
第三章 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题现状 |
一、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基本要求 |
(一) 命题指导思想 |
(二) 考试范围 |
(三) 试卷结构 |
二、近五年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题的状况 |
(一) 近五年淮安市《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试题的总体情况 |
(二) 近五年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的亮点 |
(三) 近五年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的不足 |
三、近五年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一) 高水平命题专家相对不足 |
(二) 因袭传统,经验不足,创新不够 |
(三) 命题人员选拨制度仍存在不足 |
(四) 对命题人员的培训不够 |
第四章 完善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题的对策 |
一、科学规划,完善《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的顶层设计 |
(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考命题人员选拔机制和资格制度 |
(二) 重视和加强对中考命题人员的理论和技术的培训 |
(三) 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命题准则 |
二、转变观念,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命题工作的重视 |
(一) 转变观念,科学认识命题工作 |
(二) 有效引导,提升教师命题意识 |
三、注重技巧,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试题命制能力 |
(一) 选择题命制的原则和技巧 |
(二) 非选择题命制的要求和方法 |
(三) 试卷版式的艺术与策略 |
四、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卷样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教研员(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能力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背景 |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需要 |
(二)教师专业水平要求提高的需要 |
(三)能力立意试题应用的增多 |
三、研究综述 |
(一)能力的相关研究 |
(二)测评、测试的相关研究 |
(三)试题编制 |
(四)研究综述小结 |
四、研究内容和意义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意义 |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
(一)研究过程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教育目标分类学 |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二)安德森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
(三)加涅的学习认知结果理论 |
(四)SOLO分类理论 |
(五)小结 |
二、教育质量测量学 |
(一)经典测验理论 |
(二)项目式反应理论 |
(三)启示 |
四、教育评价理论 |
(一)过程性评价 |
(二)终结性评价 |
(三)启示 |
第三章 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问卷的编制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
(二)访谈问卷的编制 |
二、问卷的实施与数据处理 |
(一)调查问卷的实施与处理 |
(二)访谈问卷的实施与数据处理 |
三、结论 |
第四章 基于能力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框架构建 |
一、初中生物学考试能力类别的划分 |
二、初中生物学“能力-认知层次”模型构建 |
三、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试卷多维双向细目表的构建 |
第五章 基于能力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的编制和实践 |
一、命题基本思想 |
二、命题原则 |
三、单元测评命题流程 |
四、单元测评卷的要素组成 |
(一)试卷的结构 |
(二)试卷的题型构成 |
(三)背景素材的选择 |
(四)题干的表述 |
(五)评标的建立 |
五、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的编制 |
(一)双向细目表的编制 |
(二)试题编制 |
(三)评标的制定 |
(四)单元测试卷的组合 |
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的测评与数据分析 |
(一)单元测试卷的实施 |
(二)单元测试卷数据收集 |
(三)单元测试卷测评数据分析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初中生物单元测评卷编制的启示 |
二、研究展望 |
附录1 关于初中生物单元测评卷编制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初中生物单元测评卷编制现状的访谈问卷 |
附录3 第三单元测评组卷双向细目表 |
附录4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测评卷 |
附录5 第三单元测评卷试题信息表 |
附录6 第三单元测评卷评分标准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2010-2019年上海高考数学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1.4.1 课程标准 |
1.4.2 上海市数学高考 |
1.4.3 一致性 |
1.4.4 核心素养相关概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高考试题的研究现状 |
2.1.1 关于数学试题命题和特点的研究 |
2.1.2 关于课程改革的试题趋势研究 |
2.1.3 关于高考数学试题难度的研究 |
2.1.4 对已有文献的评价与分析 |
2.2 一致性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对一致性研究的述评 |
2.3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2.3.1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 |
2.3.2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研究 |
2.3.3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 |
2.3.4 对核心素养研究的评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2 创新点 |
3.3 研究过程 |
第4章 上海高考试题形式内容的研究 |
4.1 确定研究对象及分类 |
4.2 试题形式结构的描述与分析 |
4.3 高考数学试题内容的分析 |
4.3.1 试题知识单元的总体考查情况 |
4.3.2 各知识单元下的具体分析 |
4.4 高考试题形式内容的变化趋势分析 |
第5章 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
5.1 课程标准与高考试题的编码统计 |
5.1.1 确定编码框架 |
5.1.2 编码及对资料的整理 |
5.2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总体一致性分析 |
5.2.1 一致性系数情况 |
5.2.2 图形表征分析 |
5.3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内容主题一致性分析 |
5.3.1 一致性系数情况 |
5.3.2 纵向比较分析 |
5.3.3 横向比较分析 |
5.4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认知水平一致性分析 |
5.4.1 一致性系数情况 |
5.4.2 纵向比较分析 |
5.4.3 横向比较分析 |
5.5 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变化趋势分析 |
5.6 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影响因素 |
第6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试题分析 |
6.1 核心素养工具 |
6.1.1 分析核心素养框架的设计 |
6.1.2 分析指标的确定 |
6.2 不同素养各水平的考查分析 |
6.2.1 六个核心素养考查的数据分析 |
6.2.2 数学运算各水平数据分析 |
6.2.3 逻辑推理各水平数据分析 |
6.2.4 直观想象各水平数据分析 |
6.2.5 数学抽象各水平数据分析 |
6.2.6 数学建模各水平数据分析 |
6.2.7 数据分析各水平数据分析 |
6.2.8 六素养三水平的数据分析 |
6.3 核心素养权重整体相关检验 |
6.4 不同素养不同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
6.5 不同素养不同水平的差异分析 |
6.6 数学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趋势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建议 |
7.3 论文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新课程下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趋向(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H省近五年中考试题为例[D]. 刘文苑.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1)
- [2]苏科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 宋雯雯.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PISA数学素养测试与数学中考试题的比较研究[D]. 鹿洪东.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安徽省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张婷玉.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5]基于Achieve模型的高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王金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6]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及教学建议[D]. 刘珍. 延安大学, 2020(12)
- [7]从近十年数学全国(Ⅱ)卷考题中看高考复习的基础性、规律性、系统性[D]. 黄田甜.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与完善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近五年中考题为例[D]. 祝金鑫. 扬州大学, 2020(05)
- [9]基于能力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测评卷编制的研究[D]. 杜金烨.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10]2010-2019年上海高考数学发展趋势研究[D]. 张京京.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