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龙江省牧草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崔敬[1](2021)在《冰草属优异牧草品系鉴定及综合评价》文中指出为筛选出适合河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冰草属(Agropyron Gaertn.)牧草品种(系),丰富该地区牧草资源,本研究选取16份不同来源和倍性水平的冰草属牧草材料,通过调查其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等指标,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了研究材料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也为冰草属牧草选育与栽培提供了理论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16份冰草属牧草材料的生育期为275–284 d,均生长良好,营养生长期为113–118 d,生殖生长期为31–41 d。A3、蒙农1号蒙古冰草、蒙农杂种冰草、AZ879、AZ1513从出苗期到抽穗期时间最短,均为214 d,可以作为早熟备选材料。2.供试16份冰草属牧草材料籽粒产量存在显着差异,其中AZ1513籽粒产量最高,为4176.01 kg·hm-2;AZ1512的产量最低,为2255.61 kg·hm-2。通过对冰草属牧草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穗长、穗宽、每穗小穗数、小穗粒数、穗重与种子产量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生产上可以通过相应栽培措施增加植株穗长、穗宽、每穗小穗数、小穗粒数、穗重来提高冰草籽粒产量。3.供试16份冰草属牧草材料全年干草产量排序依次为AZ1513(8.15t·hm-2)>蒙农杂种冰草(7.80 t·hm-2)>AZ879(7.50 t·hm-2)>AZ1267(7.30t·hm-2)>A8号(7.15 t·hm-2)>蒙农1号蒙古冰草(7.10 t·hm-2)>A2(7.03 t·hm-2)>A7(6.95 t·hm-2)>A1(6.60 t·hm-2)>A3(6.50 t·hm-2)>Z605(6.4 t·hm-2)>A5(6.35t·hm-2)>A 4(6.00 t·hm-2)>A Z1512(5.80 t·hm-2)>A6(5.65 t·hm-2)>诺丹冰草(5.5 t·hm-2),其中AZ1513草产量最高,是诺丹冰草产量的1.48倍,其叶量丰富,可用作家畜的优良饲草。4.供试16份冰草属牧草材料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磷(P)含量均在抽穗期达到最优,材料间各指标均存在显着差异。抽穗期AZ879的CP含量最高(27.10%),营养价值最高;AZ605的CP含量最低(21.45%)。抽穗期EE含量最高材料为Z879(7.27%),最低的为AZ1513(5.67%)。抽穗期Ash含量最低的是A3(5.91%),品质最好;最高的为A6(6.64%)。抽穗期Ca含量最高的材料为Z879(0.30%),最低的为蒙农1号蒙古冰草(0.20%)。P含量最高的材料为A5(0.39%),最低的为诺丹冰草(0.29%)。抽穗期ADF含量最低的材料为A4(34.88%),含量最高的材料为诺丹(62.04%),NDF含量最低的材料为AZ879(58.81%),含量最高的材料为AZ1512(69.52%)。5.供试16份冰草属牧草材料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在抽穗期除蒙农1号蒙古冰草外,均高于0.95,其中AZ605和AZ879的EAAI在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均表现较高,可作为优质蛋白牧草加以利用。6.对冰草属牧草的重要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加权关联度从高到底的顺序为AZ1513>蒙农杂种冰草>AZ879>诺丹冰草>AZ1267>A8>A3>AZ1512>AZ605>A5>A7>A1>A2>蒙农1号蒙古冰草>A4>A6,加权关联度越大,表明其综合性能越理想。
符旺[2](2021)在《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北方温带草原季节性、区域间的饲草供需矛盾加剧,在饲草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技术、模式等方面的难题。本研究拟探讨一种跨区域饲草企业经营模式,以实现牧民增收、草原增绿和企业增效,为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的生态保护与饲草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与锡林郭勒盟的8个旗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对比分析两地饲草产业发展的生态、社会、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并使用筛选的草业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分析调研企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使用情景分析法模拟典型饲草企业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1)呼伦贝尔市饲草资源不足,牧民的饲草料支出占畜牧业支出50%以上,购买饲草料的需求与意愿不断加强;(2)锡林郭勒盟的饲草交易以私人贩草为主,呼伦贝尔市以饲草企业为主,发展机会更多,两个盟市饲草企业的综合效益都较好,均存在资源少与技术差等问题;(3)锡林郭勒盟的“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优质高效,企业及其“易牧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较高;(4)情景模拟“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前景得SO、WO、ST、WT发展策略,说明企业在呼伦贝尔市发展是可行的,其“易牧连锁超市”模式是值得在我国北方温带草原推广的跨区域饲草产业发展模式,可有效减轻呼伦贝尔市天然草地放牧压力、增加牧民畜牧业收益、推进饲草产业产业化建设。
梁耀[3](2021)在《广东农垦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生猪养殖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生猪养殖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它不仅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和平稳。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保障市场的有效供应,对于农村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广东农垦的生猪养殖业现状的调查,结合目前阻碍生猪养殖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出广东农垦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成因,最后提出适合该地区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建议和相应对策,希望为促进广东农垦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在对广东农垦生猪养殖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之后,指出现代生猪养殖业应该采用增长策略,应当调节自身的发展模式,做到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利润。通过学习国内外优秀的畜牧业管理发展经验,来不断反省自身存在的管理缺陷,不断提出新的针对性生猪养殖业发展管理发展建议,不断规范与完善发展生猪养殖业的策略。合理利用和开发自身资源。
孙嘉鑫[4](2020)在《蒺藜苜蓿CIM基因克隆及紫花苜蓿遗传转化》文中研究说明CIM(Cytokinin Induced Message)基因属于expansin-B2家族,目前关于CIM基因的研究集中在豆科植物的叶片发育方面。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生长速度快,染色体组数量少(2n=16),转基因研究过程中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是研究豆科植物遗传学的模式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因具有高蛋白含量,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产量高等优点,成为人工种植范围最大的牧草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究蒺藜苜蓿CIM基因在紫花苜蓿中表达是否对其叶片发育产生影响。试验以蒺藜苜蓿R108品种为材料,首先在蒺藜苜蓿中克隆出CIM基因,该基因编码区长度为828bp,编码275个氨基酸。而后将该基因连于3302-3flag载体上,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将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以农杆菌转化的方法导入紫花苜蓿叶片中,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紫花苜蓿植株,观察转基因紫花苜蓿的表型。结果表明转入CIM基因的紫花苜蓿复叶叶片出现发育异常现象,与野生型紫花苜蓿相比,植株相对矮小,叶片呈现梨形,基部的分枝数量增加。同时,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紫花苜蓿组织培养体系。
刘玚[5](2020)在《中国草业科学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高海秀[6](2020)在《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畜牧业是农业的支柱部门,牧草产业是畜牧业提质增效乃至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尤其是在国内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生态环境压力逐步加大的背景下,在保护和有效利用天然草地的同时,积极推动人工种草发展牧草产业非常迫切。但在传统农耕文化影响下,我国牧草产业发展缓慢,从国家层面真正将牧草作为一个产业来决策也只是近十多年的事。近年来,尽管国内牧草产业较快发展,但离市场需求还相差较远,主要草产品国内缺口达1/3以上。所以,基于生产实践的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实证研究牧草种植者生产决策的行为及影响因素,探寻如何促进国内牧草生产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科学回答牧草生产是否有效益以及牧草种植者“种还是不种”、“种多少”及发掘相关决策的影响因素这样一个总目标,依托农户行为理论同时考虑到牧草作为中间产品和粮食的竞争作物,生产者种植决策必然会受到牧草产业与其终端消费市场的连接状况以及与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的影响这样一个特殊性,使用牧草生产八个典型省份527户实地调研问卷资料和牧草产业经济研究室2011-2018年牧草生产成本收益定点监测数据,并辅之以历年主管部门有限的宏观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投入导向的BCC模型、Malmquist模型、二元选择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在测算不同时空条件下中国牧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耦合协调度变化,以及牧草生产与主要竞争作物——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及变化分析,牧草与粮食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变动及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对当前牧草种植者的生产行为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分析了基于风险规避视角的牧草生产者决策行为和不同经营规模、不同经营类型的牧草生产者未来种植意愿及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丰富牧草产业经济研究领域、充实研究内容和拓展研究视角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边际学术贡献。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论:草畜产业系统耦合协调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在过渡区间且区域差异明显;牧草种植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进步是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驱动力;风险规避行为对不同样本群体牧草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差异显着,教育程度、生产机械的可得性等其他一些重要影响因素也会对种植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差异明显,政策扶持等因素可显着提高种植意愿;组织化行为正向影响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但对不同类型生产者影响差异显着。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因地制宜推进草畜产业系统耦合,鼓励发展草畜结合经营模式;二是提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牧草产业生产效率;三是建立健全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护航牧草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四是加强牧草生产组织化发展程度,鼓励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五是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实现政策支持精准发力。
王德成,贺长彬,武红剑,尤泳,王光辉[7](2017)在《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苜蓿是优质牧草之一,随着"粮-经-草"三元结构到"粮-经-畜-草"四元结构发展模式的扩大,国内对苜蓿的需求量日渐增大。为了向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提出了适宜我国国情的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对国内外苜蓿机械化生产技术现状进行了概述,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我国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包含苜蓿种子工程、土地整理、播种、田间管理、刈割收获、储藏运输和草产品加工7种机械化生产技术工艺,30多个具体的机械化生产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但与国外苜蓿机械化生产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生产环节发展不均衡,机械化生产技术存在短板,产业化程度低,基础性研究落后,生产工艺与机械化生产技术联动性差,以及生产装备适用性与可靠性低等问题。构建完整的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苜蓿机械化生产体系,加强土壤-苜蓿-机具相互作用关系理论技术体系研究,实现苜蓿生产机械集成化、智能化,将是我国苜蓿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发展方向。
李如来[8](2017)在《黑龙江省牧草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文中指出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为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省政府确立了以发展畜牧业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针,为全省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牧草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支撑畜牧业健康、高效发展方面作用巨大。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牧草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牧草业健康发展的策略。
王兴强[9](2016)在《黑龙江省牧草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文中认为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为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的战略方针,并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实施"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战略规划",全省畜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牧草是发展高效、优质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分析黑龙江省牧草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发展牧草产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张亚伟[10](2015)在《中国奶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遭受挑战,生产快速增长的步伐放缓、国际乳制品进出口逆差扩大等严峻形势摆在眼前,奶业竞争力问题成为业内外人士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重新梳理了关于竞争力研究的文献,从竞争主体、竞争对象和竞争结果三个要素出发,主体确定为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养殖场户、国际奶业生产强国等,竞争对象主要涉及生产要素、生鲜乳品质、购买销售市场和国际乳品市场等,组合形成了“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依据此研究思路,阐释了奶业产销过程中竞争力产生的根源:一是生鲜乳的生产效率,从量的方面入手,运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生产要素的技术效率进行计算,发现奶牛养殖投入产出普便存在技术效率损失,精饲料、青贮饲料、管理费用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对生产有正效应,干粗饲料和资本投入要素有负效应,内蒙古、陕西、山东、黑龙江四个省生鲜乳投入要素生产具有较强竞争力,50-100头规模养殖场具有较高生产技术效率,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最高;二是生鲜乳的品质,从质的方面入手,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不同主产区和不同规模档次的乳脂肪率、蛋白质率和体细胞数进行比较分析,生鲜乳品质总体上在提升,规模养殖更处于优势地位;三是产业链中的市场地位,从生产要素购买和生鲜乳销售入手,运用改进的原始-对偶索洛余值模型对原料购买市场及生鲜乳销售市场进行计算,发现生鲜乳销售市场和饲料购买市场均不是严格的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生鲜乳销售市场更倾向于完全竞争市场,饲料购买市场市场力量较生鲜乳市场有所增强,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奶牛传统养殖区在生鲜乳销售市场方面竞争力较弱,饲料购买市场力量变化不大,规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增强生鲜乳销售市场竞争力;四是国际市场地位,从主要乳品贸易国家国际市场表现入手,运用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分别对液态奶、乳粉、酸乳、乳清、奶油、乳酪进行计算,发现我国乳制品国际竞争力较弱,逐渐呈现下降态势,特别是乳粉等产品竞争力更弱。随后,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成本、价格、生产基本和高级生产要素、国内乳制品需求市场、饲料加工等辅助产业、经营组织模式、政策和机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奶业生产人均资源紧缺、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消费信心不足、产业组织模式落后、扶持政策力度小等因素是导致整体竞争力不高的重要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奶业生产技术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倡适度规模养殖,实现质量效益最大化;引导不同地区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完善产业链利润分配机制,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合理利用国际市场及资源,准确定位国内奶业发展方向等措施建议。本文创新点是把研究范式由原来的“结果+影响因素”扩展到“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研究内容涵盖了“质”、“量”、“市场力量”和“国际市场地位”等,并对乳制品进行详细分类,深入地剖析了我国奶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根源。
二、黑龙江省牧草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龙江省牧草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冰草属优异牧草品系鉴定及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河北地区草地现状 |
1.2 冰草属植物简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牧草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
1.3.2 牧草干鲜草产量研究进展 |
1.3.3 牧草产量构成因素研究进展 |
1.3.4 牧草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
1.3.5 牧草氨基酸含量与评价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冰草属牧草材料的生长特性 |
2.1 材料及方法 |
2.1.1 试验地点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冰草生育时期调查 |
2.2.3 冰草株高调查 |
2.3 统计方法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不同冰草材料生育时期的比较 |
2.4.2 不同冰草材料株高比较 |
2.5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冰草属牧草材料的生产性能 |
3.1 材料及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冰草种子产量的测定 |
3.2.2 冰草干鲜草产量的测定 |
3.2.3 冰草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
3.3 统计方法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同冰草材料种子产量的比较 |
3.4.2 不同冰草材料干鲜草产量的比较 |
3.4.3 不同冰草材料干鲜比的比较 |
3.4.4 不同冰草材料产量构成因素的的比较 |
3.4.5 不同冰草材料产量构成因素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3.5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冰草属牧草材料的营养价值 |
4.1 材料及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冰草营养成分的测定 |
4.2.2 冰草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4.3 统计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不同冰草材料粗蛋白含量的的比较 |
4.4.2 不同冰草材料粗脂肪含量的的比较 |
4.4.3 不同冰草材料粗灰分含量的的比较 |
4.4.4 不同冰草材料ADF、NDF含量的的比较 |
4.4.5 不同冰草材料Ca、P含量的的比较 |
4.4.6 不同冰草材料氨基酸总含量的的比较 |
4.4.7 不同冰草材料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的比较 |
4.4.8 不同冰草材料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百分比的比较 |
4.4.9 不同冰草材料药用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含量的的比较 |
4.4.10 利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 |
4.4.11 利用必需氨基酸模式计算RAA、RC、SRC |
4.4.12 利用必需氨基酸指数评价蛋白源 |
4.5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冰草属牧草材料综合评价 |
5.1 材料及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2 统计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选定“参考品种” |
5.3.2 数据的无量纲处理 |
5.3.3 计算关联系数 |
5.3.4 熵权法计算权重系数 |
5.3.5 冰草属牧草综合评价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6.1 冰草属牧草产量研究 |
6.2 冰草属牧草产量构成因素研究 |
6.3 冰草属牧草营养价值研究 |
6.4 冰草属牧草综合评价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论文受资助情况 |
附录 |
致谢 |
(2)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草畜平衡研究进展 |
1.2.2 饲草产业相关研究进展 |
1.3 科学问题 |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 文献查阅与数据收集 |
2.2 实地调研 |
2.3 草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效益评价指标筛选 |
2.4 SWOT与PEST情景分析 |
第三章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概况及对比分析 |
3.1 草地资源利用与畜牧业生产概况及对比分析 |
3.1.1 呼伦贝尔草原 |
3.1.2 锡林郭勒草原 |
3.1.3 呼伦贝尔草原与锡林郭勒草原对比 |
3.2 牧民生产、生活收支状况调研与分析 |
3.2.1 呼伦贝尔草原 |
3.2.2 锡林郭勒草原 |
3.2.3 呼伦贝尔草原与锡林郭勒草原对比 |
3.3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饲草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及对比分析 |
3.3.1 呼伦贝尔草原 |
3.3.2 企业案例分析 |
3.3.3 锡林郭勒草原及两地对比 |
3.4 小结 |
第四章 “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
4.1 “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4.2 草都企业效益分析 |
4.2.1 经济效益 |
4.2.2 社会效益 |
4.2.3 生态效益 |
4.3 易牧连锁超市 |
4.3.1 易牧连锁超市概况 |
4.3.2 易牧连锁超市经营效益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草都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分析 |
5.1 呼伦贝尔市饲草产业环境的机会与威胁 |
5.1.1 政治环境 |
5.1.2 经济环境 |
5.1.3 社会环境 |
5.1.4 技术环境 |
5.2 草都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
5.2.1 企业优势因素分析 |
5.2.2 企业限制因素分析 |
5.3 草都入驻呼伦贝尔市的发展战略与前景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6.1 讨论 |
6.2 结论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3)广东农垦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生猪养殖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 |
2.1.2 畜牧业驱动因素研究 |
2.1.3 畜牧业动物福利研究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畜牧业发展经验研究 |
2.2.2 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 |
2.2.3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3 广东农垦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广东农垦畜牧的发展现状 |
3.1.1 广东农垦畜牧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 |
3.1.2 广东农垦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 |
3.2 广东农垦畜牧养殖基地发展取得的成效 |
3.2.1 广东农垦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有效推进 |
3.2.2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取得突破 |
3.2.3 广东农垦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
3.3 本章小结 |
4 广东农垦生猪养殖业发展SWOT分析 |
4.1 优势(strength)分析 |
4.1.1 劳动力丰富 |
4.1.2 良种畜禽支持 |
4.1.3 产业链相对完善 |
4.1.4 人才储备进一步完善 |
4.1.5 土地、气候、区位条件优越 |
4.1.6 大股东的大力支持 |
4.2 劣势(weakness)分析 |
4.2.1 行业缺乏约束,体制机制待完善 |
4.2.2 垦地发展脱节,体制壁垒严重 |
4.2.3 品种结构不合理 |
4.2.4 疫情防控需加强 |
4.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
4.3.1 肉制品需求大 |
4.3.2 国家政策支持 |
4.4 挑战(threat)分析 |
4.4.1 饲养成本高 |
4.4.2 环保压力大 |
4.4.3 疾病防控形势严峻 |
4.5 战略矩阵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广东农垦畜牧业的增长战略分析 |
5.1 广东农垦的畜牧业整体发展思路 |
5.2 畜牧总体增长策略 |
5.2.1 畜牧的产品范围 |
5.2.2 畜牧的市场范围 |
5.3 畜牧业务增长策略 |
5.3.1 扩大生猪养殖产能 |
5.3.2 加快推进产业布局 |
5.3.3 完善产业配套建设 |
5.4 本章小结 |
6 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
6.1 国外畜牧业发展状况 |
6.1.1 美国草地畜牧业 |
6.1.2 澳大利亚化畜牧业 |
6.2 国内畜牧业发展形势 |
6.2.1 散养型畜牧业 |
6.2.2 城郊型畜牧业 |
6.2.3 基地型畜牧业 |
6.2.4 出口型畜牧业 |
6.3 国内外畜牧业的启示 |
6.3.1 尽快实现规模化 |
6.3.2 注重科研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
6.3.3 注重和强化疫病防控 |
6.3.4 强化科技兴牧工作,提高畜牧业科技贡献水平 |
6.4 本章小结 |
7 广东农垦畜牧业发展对策建议 |
7.1 明确企业战略发展,加快企业发展速度 |
7.1.1 加强企业战略研究,提升战略指引作用 |
7.1.2 加快养殖基地布局,推动项目建设进度 |
7.1.3 强化垦区产销有效对接,打造区域城市群肉品供应基地 |
7.2 发挥农垦天然优势,优化内部业务结构 |
7.2.1 加强与农场合作,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
7.2.2 整合现有业务,做大做强主业 |
7.3 完善生猪品种结构,引领客户需求方向 |
7.3.1 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开发引进合适种猪 |
7.3.2 研究本土种猪资源,打造优秀黑猪品牌 |
7.4 强化生物安全意识,保障城市食品安全 |
7.4.1 加强疫病防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7.4.2 完善生猪溯源系统,护航城市食品安全 |
7.5 升级数字化生产建设,助力农垦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
7.5.1 完善数字基础建设,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
7.5.2 探索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垦区畜牧数字化生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蒺藜苜蓿CIM基因克隆及紫花苜蓿遗传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紫花苜蓿转基因抗逆性研究现状 |
1.2.2 豆科复叶研究现状 |
1.2.3 CIM基因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植物组织培养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结果 |
3.1.1 大肠杆菌转化结果 |
3.1.2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结果 |
3.1.3 农杆菌转化结果 |
3.2 植物组织培养结果 |
3.2.1 紫花苜蓿的转化和共培养 |
3.2.2 转基因紫花苜蓿的选择培养 |
3.2.3 转基因紫花苜蓿的诱导培养 |
3.2.4 转基因紫花苜蓿的生芽培养 |
3.2.5 转基因紫花苜蓿的生根培养 |
3.2.6 转基因紫花苜蓿的炼苗栽种 |
3.3 转基因紫花苜蓿的表型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6)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数据来源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
2.1 概念界定 |
2.1.1 牧草和牧草产业 |
2.1.2 牧草生产者 |
2.1.3 生产行为 |
2.2 农户行为理论 |
2.2.1 舒尔茨的农户行为理论 |
2.2.2 恰亚诺夫的农户行为理论 |
2.2.3 风险规避型农户行为理论 |
2.3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
2.3.1 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理论分析 |
2.3.2 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分析框架 |
第三章 中国牧草产业的历史演进与现实约束 |
3.1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政策变迁 |
3.1.1 萌芽时期(1949-2007年) |
3.1.2 成长时期(2008-2014年) |
3.1.3 快速发展时期(2015年-至今) |
3.2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成就 |
3.2.1 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
3.2.2 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
3.2.3 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多种经营模式涌现 |
3.2.4 综合效益逐步显现,种养积极性得到提升 |
3.2.5 已经成长为一个日益重要且不断壮大的农业产业 |
3.3 中国牧草产业面临的现实约束 |
3.3.1 传统种养观念改变困难,牧草产业发展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可 |
3.3.2 产业科技力量储备不足,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
3.3.3 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不足,发力不够精准 |
3.3.4 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
3.3.5 空间布局尚需优化,草畜结合力度仍待加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牧草产业和畜牧业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格局分析 |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4.1.1 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
4.1.2 空间自相关的度量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耦合协调度的测算 |
4.2.1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来源 |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3 贡献系数的新定义 |
4.2.4 结果分析 |
4.3 空间自相关分析 |
4.3.1 全局Moran's I指数 |
4.3.2 局部Moran's I指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户牧草与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及生产效率比较研究 |
5.1 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 |
5.1.1 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
5.1.2 研究方法 |
5.2 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成本收益比较 |
5.2.1 收益项目比较 |
5.2.2 成本项目比较 |
5.3 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生产效率比较 |
5.3.1 技术效率比较分析 |
5.3.2 全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牧草种植者生产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6.1 样本来源及基本特征 |
6.1.1 样本点的分布 |
6.1.2 样本户的基本特征 |
6.2 样本户牧草种植基本情况 |
6.2.1 样本户牧草种植年数和经营类型 |
6.2.2 样本户牧草种植种类及地区分布 |
6.2.3 样本户牧草种植生产投入情况 |
6.3 样本户牧草生产行为特征 |
6.3.1 不同样本群体生产决策行为 |
6.3.2 不同样本群体组织化行为 |
6.3.3 不同样本群体技术选择行为 |
6.3.4 不同样本群体风险规避行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 |
7.1 理论分析与数据说明 |
7.1.1 理论分析 |
7.1.2 数据说明 |
7.2 实证研究设计 |
7.2.1 模型设定 |
7.2.2 变量说明 |
7.3 实证结果分析 |
7.3.1 基准回归 |
7.3.2 稳健性检验 |
7.4 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决策影响因素 |
7.4.1 不同经营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决策影响因素 |
7.4.2 不同规模的生产者牧草种植决策影响因素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牧草生产者未来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
8.1 理论分析与变量选择 |
8.1.1 理论分析 |
8.1.2 变量选择 |
8.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8.2.1 模型设定 |
8.2.2 变量说明 |
8.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8.3.1 回归结果与分析 |
8.3.2 稳健性检验 |
8.4 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影响因素 |
8.4.1 不同经营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影响因素 |
8.4.2 不同规模的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影响因素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1.1 草畜产业系统耦合协调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在过渡区间且区域差异明显 |
9.1.2 牧草种植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进步是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驱动力 |
9.1.3 527户问卷的描述性统计显示,不同类型种草户样本行为差异较大 |
9.1.4 风险规避行为对不同样本群体牧草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差异显着 |
9.1.5 除风险规避行为外的其他一些重要影响因素也会对种植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 |
9.1.6 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差异明显,政策扶持等因素可显着提高种植意愿 |
9.1.7 组织化行为正向影响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但对不同类型生产者影响差异显着 |
9.2 对策建议 |
9.2.1 因地制宜推进草畜产业系统耦合,鼓励发展草畜结合经营模式 |
9.2.2 提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牧草产业生产效率 |
9.2.3 建立健全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护航牧草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
9.2.4 加强牧草生产组织化发展程度,鼓励创新利益共享机制 |
9.2.5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实现精准发力,推进牧草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
9.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9.3.1 研究不足 |
9.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
2 苜蓿种子工程技术与装备 |
2.1 苜蓿种子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 |
2.2 苜蓿种子播前处理技术与装备 |
2.3 苜蓿机械化小区育种技术及装备 |
3 苜蓿田间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 |
3.1 苜蓿机械化耕整地技术与装备 |
3.2 苜蓿机械化播种技术与装备 |
3.3 苜蓿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与装备 |
3.4 苜蓿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 |
3.4.1 苜蓿机械化刈割技术与装备 |
3.4.2 苜蓿干草田间调制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
3.4.3 苜蓿机械化方草捆成捆技术与装备 |
3.4.4 苜蓿机械化青贮技术与装备 |
4 苜蓿机械化储运技术与装备 |
5 苜蓿机械化加工技术与装备 |
5.1 苜蓿机械化草粉加工技术与装备 |
5.2 苜蓿机械化压缩技术与装备 |
5.3 苜蓿机械化干燥技术与装备 |
5.4 苜蓿机械化茎叶分离技术与装备 |
6 国内外苜蓿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现状分析 |
7 现阶段问题及发展趋势 |
(8)黑龙江省牧草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黑龙江省牧草产业概况 |
1.1 天然草地概况 |
1.2 人工草地概况 |
1.3 农作物秸秆概况 |
2 存在的问题 |
2.1 草原“三化”现象严重 |
2.2 人工草地在草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较小 |
2.3 专业化、规模化牧草经营龙头企业相对较少 |
2.4 牧草良种繁育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不完善 |
3 发展牧草产业的策略 |
3.1 加大项目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
3.2 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实现牧草产业规模化、机械化 |
3.3 加强技术支撑,提高牧草产业发展水平 |
(10)中国奶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奶业生产步伐趋缓 |
1.1.2 乳制品贸易逆差逐步扩大 |
1.1.3 国内奶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比较分析法 |
1.3.2 指数评价法 |
1.3.3 多因素分析法 |
1.3.4 计量经济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内容 |
1.6 论文的创新点及展望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竞争力理论基础 |
2.1.1 经济学中竞争力理论的体现 |
2.1.2 管理学中竞争力理论的体现 |
2.1.3 产业组织与战略管理理论 |
2.2 竞争力理论应用实践研究 |
2.2.1 竞争力应用研究的基本概述 |
2.2.2 竞争力概念界定的研究 |
2.2.3 竞争力研究框架的应用研究 |
2.2.4 竞争力研究方法的研究 |
2.2.5 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 |
2.2.6 提高竞争力对策的研究 |
2.3 概念界定 |
2.3.1 奶业 |
2.3.2 竞争力 |
2.3.3 奶业产业链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外奶业发展现状 |
3.1 世界奶业发展现状 |
3.1.1 世界奶业生产趋势及特点 |
3.1.2 主要奶业生产国家牛奶生产现状及趋势 |
3.1.3 全球乳制品贸易现状及格局 |
3.2 中国奶业发展变化趋势 |
3.2.1 中国奶业历史发展阶段特点 |
3.2.2 牛奶是奶类产品的主体 |
3.2.3 近年来奶业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 |
3.2.4 奶牛养殖效益情况 |
3.2.5 我国牛奶消费需求增长强劲 |
3.2.6 乳制品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 |
3.3 世界主要奶业生产模式 |
3.3.1 牧草资源丰富奶业生产发展模式 |
3.3.2 地多人少资本技术养殖模式 |
3.3.3 人地适中家庭农场生产模式 |
3.3.4 人地资源紧缺的集约化生产模式 |
3.4 国外奶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启示 |
3.4.1 建立适度规模经营 |
3.4.2 提高奶牛单产水平 |
3.4.3 提高单位产品效益 |
3.4.4 提升奶业产业组织化水平 |
3.4.5 加大奶业生产补贴力度 |
第四章 奶业生产过程中竞争力产生的因素分析 |
4.1 要素生产效率分析 |
4.1.1 随机前沿模型介绍 |
4.1.2 数据来源及特点 |
4.1.3 数据特征分析及检验 |
4.1.4 计量运算结果及分析 |
4.2 生鲜乳质量水平分析 |
4.2.1 主产省区生鲜乳品质比较 |
4.2.2 不同规模水平的生鲜乳品质比较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要素及销售市场竞争力产生的因素分析 |
5.1 索洛余值法介绍 |
5.2 原始-对偶索洛余值数理基础 |
5.3 数据来源及变量介绍 |
5.4 数据特征分析及检验 |
5.5 计量运算结果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乳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 |
6.1 液态奶国际竞争力评价 |
6.1.1 世界主要液态奶国家市场占有率比较 |
6.1.2 世界主要液态奶国家国际竞争指数比较 |
6.1.3 主要液态奶贸易国家国际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
6.1.4 液态奶进出.竞争力比较小结 |
6.2 乳粉国际竞争力评价 |
6.2.1 世界主要乳粉生产国家市场占有率比较 |
6.2.2 世界主要奶业生产国家乳粉国际竞争指数比较 |
6.2.3 主要乳粉贸易国家国际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
6.2.4 乳粉国际竞争力测算小结 |
6.3 酸乳国际竞争力评价 |
6.3.1 世界主要酸乳生产国家市场占有率比较 |
6.3.2 世界主要奶业生产国家酸乳国际竞争指数比较 |
6.3.3 主要酸乳贸易国家国际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
6.3.4 酸乳国际竞争力评价小结 |
6.4 乳清国际竞争力评价 |
6.4.1 世界主要乳清生产国家市场占有率比较 |
6.4.2 世界主要奶业生产国家乳清国际竞争指数比较 |
6.4.3 主要乳清贸易国家国际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
6.4.4 乳清国际竞争力评价小结 |
6.5 奶油国际竞争力评价 |
6.5.1 世界主要奶油生产国家市场占有率比较 |
6.5.2 世界主要奶业生产国家奶油国际竞争指数比较 |
6.5.3 主要奶油贸易国家国际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
6.5.4 奶油国际竞争力评价小结 |
6.6 乳酪国际竞争力评价 |
6.6.1 世界主要乳酪生产国家市场占有率比较 |
6.6.2 世界主要奶业生产国家乳酪国际竞争指数比较 |
6.6.3 主要乳酪贸易国家国际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
6.6.4 乳酪国际竞争力评价小结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奶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7.1 成本与价格 |
7.1.1 生鲜乳生产成本处于高成本时代 |
7.1.2 乳制品价格上涨较快 |
7.2 生产要素 |
7.2.1 草地耕地等基本生产要素 |
7.2.2 我国优良乳牛品种资源不足 |
7.2.3 畜牧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 |
7.2.4 现代奶源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
7.2.5 生鲜乳质量安全要求较高 |
7.3 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大 |
7.4 相关及辅助产业 |
7.4.1 饲料产业 |
7.4.2 乳制品加工业 |
7.5 经营组织形式与饲养规模 |
7.5.1 经营组织形式 |
7.5.2 规模化饲养情况 |
7.6 政府支持政策与机遇 |
7.6.1 国外政府奶业支持政策 |
7.6.2 我国奶业扶持政策 |
7.6.3 机遇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8.1 本文主要结论 |
8.1.1 奶业生产技术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
8.1.2 不同主体间生鲜乳品质差异较大 |
8.1.3 奶业在市场购销中处于弱势地位 |
8.1.4 国际奶业市场竞争力较弱 |
8.1.5 我国奶业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 |
8.2 提升奶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8.2.1 提高奶业生产技术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8.2.2 提倡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
8.2.3 引导不同地区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
8.2.4 完善产业链利润分配机制,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 |
8.2.5 合理利用国际市场及资源,准确定位国内奶业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黑龙江省牧草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冰草属优异牧草品系鉴定及综合评价[D]. 崔敬.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2]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D]. 符旺.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广东农垦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生猪养殖业为例[D]. 梁耀. 海南大学, 2021
- [4]蒺藜苜蓿CIM基因克隆及紫花苜蓿遗传转化[D]. 孙嘉鑫.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5]中国草业科学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D]. 刘玚.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6]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D]. 高海秀.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7]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J]. 王德成,贺长彬,武红剑,尤泳,王光辉.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8)
- [8]黑龙江省牧草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 李如来. 中国种业, 2017(04)
- [9]黑龙江省牧草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 王兴强. 江西农业, 2016(17)
- [10]中国奶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 张亚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