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靓丽的绿城——南宁(论文文献综述)
邕环萱[1](2018)在《走绿色发展之路 绘美丽生态画卷——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文中提出南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家"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满城皆绿、四季常青、碧水长流、空气常新。具有森林环城、风景区抱城的"森林围城"特色;"绿
孙化蓉[2](2018)在《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对中国的城乡规划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众多城市在迅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快速的城市改造中,因地域、文化、民族差异而逐步形成的城市空间特色正逐步被蚕食,这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紧要问题之一,与之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是城市发展、市民精神慰藉的需求,也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说过,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及其建造、及其社区、及其城市、及其生活实现与生命地球的天人合一。城市空间特色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已经开始受到各级政府、规划部门的关注,城市总体生态景观格局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理念也逐步得到普遍意义的接受和传播。但目前在如何在做好诊断、保护、恢复的同时利用好城市自然与文化资源、塑造与培育城市新的空间特色方面,仍缺乏有深度、广度的、系统的认识。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是城市空间特色的重要组成,任何城市特色空间都可能或有必要与绿地环境景观结合,实现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理论与实践均依托相关的较为成熟的规划理论与实践体系进行附属性的探索,或倾向于三维空间探索、或追求生态环境效益、或侧重历史文化保护与恢复等,其内容深度和广度都不能完全达到一个城市的绿色空间特色规划应有的高度,需要将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工环境等多种空间特色进行融合,形成独立编制、构架完整、层次丰富、可实施性强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了定性讨论法、实证法、定性定量数学统计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基于系统论、协同论等基础理论以及城乡一体发展理论、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论、城市空间文化本体论等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同时借鉴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风貌规划、城市设计等相关规划和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论文总结了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出本论文研究的选题由来和研究的必要性,也为后续相关研究做出铺垫。论文对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基本构成内容进行分解分析,并对各因素之间关联性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应用了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结合作者多年来主持与参与的近百项实践项目的经验,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与互为支撑,建构了与研究主题相匹配的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体系。论文主要理论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构成研究;二是城市绿地空间特色评价及方法研究;三是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主要内容研究;四是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控制实施研究。其中,城市绿地空间特色的构成包括了外在物质构成以及内在文化要素构成两部分,二者均为有形的实体空间要素,而不包含脱离绿地空间的非物质部分,论文同时阐述了两部分之间的关联性,为后续物质空间融入自然、人文、人工环境特色奠定基础;其次关于城市绿地空间特色的评价,按照对外在物质构成的宏观、微观评价以及内在文化要素的评价两部分,既体现与前一部分内容的延续和呼应,同时也覆盖了城、乡、个体绿地空间等的系统性层次;再次为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主要内容研究,该部分内容为本次研究的重点,集中了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对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目标体系、技术方法、规划层次与体系建构、空间特色塑造策略、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编制内容等的研究;最后为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控制引导实施研究,具体包括了控制引导的方法、控制层次以及内容研究、实施策略研究等。将这些内容进行编排形成论文的七个章节的框架体系。论文研究内容研究与项目实践相辅相成,通过《盐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规、控规、详规层面)、《南宁市城市品质形象整体提升工程概念性规划》(总规层面)两个项目的实践,论证了相关理论,完善了理论内容框架。其中《南宁市城市品质形象整体提升工程概念性规划》按照论文对于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相应的实施操作,提出了南宁市绿地空间特色规划内容、空间特色资源构成、资源评价、提出目标体系、进行总体形态布局、并分别对区域、边界、界限、节点等城市意象要素进行绿地空间特色塑造,最后进行分类属性的控制。理论研究提升了实践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与科学性,而项目实证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回馈并完善理论,由此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意义的理论与实践框架体系。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研究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研究过程,本论文的研究需基于较为宏观的视角去斟酌其系统研究的过程中的关联性研究,以充实与完善核心内容的研究。因此除了对主导内容的研究和总结,作者还探索了相关更为广泛、或更为细化的研究方向,以期通过更加科学、综合的方式为城市空间特色贡献点滴力量。
李冰[3](2015)在《从社会语用视角看南宁市形象宣传》文中提出良好的城市形象宣传语对展现城市形象,推广城市个性文化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宣传语的得体设计有助于提升城市总体形象和独特魅力。本文从各媒体中收集了南宁市形象宣传话语,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这些话语的语用特点和文化价值,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学习中心组[4](2015)在《切实提高打造“花样南宁”的思想认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样南宁”是指南宁四季有花、处处见花,满眼是七彩之花、富有生机活力之花,花常开、草常青、树常绿,城市多姿多彩、美不胜收。打造“花样南宁”是市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缜密思考,把握我市发展阶段性、区域性特征,为?
李启军[5](2015)在《南宁街巷森林的整饬美——广西森林审美漫谈之十六》文中认为2001年秋,南宁市提出创建"中国绿城"。2011年,南宁市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绿,已成为南宁市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十几年间,南宁市区的森林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建成区绿化面积1.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7.36%,人均绿地面积约13.74平方米。南宁市逐渐变成了"城在绿中、林在城中、森林环抱、山水相映、四季花飞、处处绿荫"的绿城。在南宁,与市民日常生活和出行关系最紧密、带给人最真切的"绿城"感受的,也许不是一个个绿色
蓝彬彬,吴洁辉[6](2015)在《多姿多彩 共享生态与景观双成效》文中研究说明走进南宁,你不得不感叹“中国绿城”的神奇魅力:公园里、滨水岸、道路旁,甚至家庭阳台上,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大红的朱槿、粉紫的大花紫薇、艳丽的三角梅、白紫相间的仪花、金黄色的火焰花……各种颜色的花卉远远看去,如七彩瀑布一般悬空坠落,花团锦簇,甚至遮掩了树干?
潘琦[7](2015)在《文学桂军新生代——绿城作家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域文化既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表现内容、重要题材,也是一个地域作家群体形成、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特定的地域生态、传统、风俗、习惯、语言和人们的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作家的文化心理、创作风格,呈现出一定的地域色彩,于是形成了这一区域作家创作理念、创作风格和本土意识。真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缔造一方文化,一方文化造就一方人才。自上世纪90年代初,广西崛起一个本土作家群体,人们称之为文学桂军。随之产生了一个个带有浓厚地域特点、行业特色的作家群,诸如
孙晓梅[8](2014)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研究》文中认为新闻标题是新闻媒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新闻内容的看点、贯穿新闻内容的始终、突出新闻内容的主题,可以说是对新闻内容最集中的概括。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如一道使人眼前一亮的风景线,让人赏心悦目,使人不由得产生一探究竟,急于阅读的强烈愿望。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开办,其新闻宣传活动在我国广泛开展起来,影响不断扩大,新闻学界以及语言学界人士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对东盟新闻标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选取《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和《南宁晚报》从2004年到2012年间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关的新闻标题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从语言学角度,对新闻标题的词汇、修辞特色和语用分析,做出一些思考和探索。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案和方案。特别对于新闻标题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了基本概述,列举了大量相关文献进行介绍和讨论,并由此总结了新闻标题具有简洁易懂、新颖生动的语言特色和精炼、准确、引导、写实的主要作用第二部分对收集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的语料进行详细考察,从语言的词语、修辞等语言运用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的词语应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使用了新词新语、流行语和数字词语;修辞应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使用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引用等修辞形式。这些词语和修辞形式的运用,起到了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时代感、推动博览会的大众化,使得博览会更具震撼力、表现力、感染力及更具人性化和生动性等良好的语用效果。第三部分是对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的语用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包含了博览会新闻标题的语用预设以及体现出的目的性、能动性和文化性的语用特征,并达到了扩大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吸引力,提升博览会的品牌效应,凸显博览会的文化内涵等言语效果。第四部分是结语部分,既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说明对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和作用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实践价值。
石佰华[9](2013)在《南宁飞歌,越唱大路越宽阔》文中研究指明南宁,绿树环绕、四季常青,被冠以"中国绿城"之美誉。爱洒边防线,忠诚献国门。驻守绿城国门的广西南宁边防检查站官兵,在享受绿城独特魅力的同时,用心经营绿城边检服务品牌,为西南门户铺就了一条便捷、安全、舒适、高效的通关路,成为南疆国门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今年七月,南宁边检站被中共南宁市委、市政府联合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成为广西边防部队首个获此殊荣的单位。
梁颢蓝[10](2013)在《从“绿城”到“水城”——解读南宁“中国水城”项目》文中研究说明南宁自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近二十年的城市发展中,已经确立了"中国绿城"这样一个城市品牌,近年来又开始着力打造成为"中国水城"。南宁市内水系发达,以邕江为干流,大小河流有230多条,总长度4500多公里,市区内分布18条内河及10个条湖泊。尽管如此,其总体水域面积在城市面积中的比重仍然过小,一方面给防洪排涝带来一定难度,另一方面
二、靓丽的绿城——南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靓丽的绿城——南宁(论文提纲范文)
(1)走绿色发展之路 绘美丽生态画卷——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生态立市, 凝聚强大动力 |
科学推进, 厚植绿色之基 |
重拳出击, 攻坚污染防治 |
转型升级, 孕育绿色之力 |
健全体制, 构筑制度堡垒 |
(2)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博士学位论文自评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由来与研究问题 |
1.1.1 城市空间特色的危机 |
1.1.2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相关规划存在问题 |
1.2 概念辨析 |
1.2.1 城市特色与城市空间特色 |
1.2.2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 |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结构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相关理论的研究 |
1.4.1 基础理论:系统论、协同论 |
1.4.2 城乡一体发展理论 |
1.4.3 城市意象理论 |
1.4.4 城市空间文化本体论 |
1.5 相关规划理论与方法借鉴 |
1.5.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1.5.2 城市风貌规划 |
1.5.3 城市设计 |
1.6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及实践概述 |
1.6.1 国外研究与实践情况 |
1.6.2 国内研究与实践情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构成研究 |
2.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构成解析 |
2.1.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构成属性 |
2.1.2 物质与文化要素构成的协同运动 |
2.2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外在物质构成 |
2.2.1 物质要素构成 |
2.2.2 特色载体 |
2.2.3 类型研究 |
2.3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内在文化要素 |
2.3.1 城市绿地空间的文化内涵 |
2.3.2 文化要素构成 |
2.3.3 特色文化分类 |
2.3.4 文化要素的双重性 |
2.4 物质与文化要素构成的关联性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评价及其方法研究 |
3.1 城市空间特色评价的分类 |
3.2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3.3 城市空间特色宏观化空间结构评价 |
3.3.1 整体空间形态评价的可读率 |
3.3.2 特色区域评价的有效比 |
3.3.3 特色道路、边界评价的完整度 |
3.3.4 特色节点、标志评价的标志级 |
3.4 城市空间特色微观化评价 |
3.4.1 特色评价指标体系 |
3.4.2 特色评价方法 |
3.5 城市空间特色内在文化评价 |
3.5.1 空间特色宏观化文化评价 |
3.5.2 空间特色微观化文化评价 |
3.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主要内容研究 |
4.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目标作用 |
4.1.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概述 |
4.1.2 特征与作用 |
4.1.3 目标体系 |
4.1.4 盐城市目标体系 |
4.2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方法 |
4.2.1 依据与基本原则 |
4.2.2 工作程序与内容 |
4.2.3 技术方法 |
4.3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体系建构 |
4.3.1 总体规划层面 |
4.3.2 控制规划层面 |
4.3.3 详细规划层面 |
4.3.4 规划体系的衔接路径 |
4.4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赋形与塑造策略 |
4.4.1 塑造自然环境特色 |
4.4.2 塑造人文环境特色 |
4.4.3 塑造人工环境特色 |
4.5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编制内容研究 |
4.5.1 绿地空间格局 |
4.5.2 绿地空间特色区域 |
4.5.3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边界 |
4.5.4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道路 |
4.5.5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节点 |
4.5.6 标志物 |
4.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控制引导实施研究 |
5.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控制引导方法 |
5.1.1 整体性的控制引导 |
5.1.2 分区的控制引导 |
5.1.3 分系统的控制引导 |
5.1.4 问题导向的控制引导 |
5.2 控制层次及内容研究 |
5.2.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总体控制 |
5.2.2 分区级空间特色控制 |
5.2.3 重点绿地空间特色引导 |
5.3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实施策略研究 |
5.3.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实施的相关因素 |
5.3.2 实践策略研究 |
5.3.3 规划实施建议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研究应用一:以南宁市品质形象提升工程为例 |
6.1 南宁市绿地空间特色规划内容 |
6.1.1 规划层次 |
6.1.2 规划体系 |
6.1.3 规划成果 |
6.2 南宁市绿地空间特色资源构成 |
6.2.1 物质构成要素 |
6.2.2 文化构成要素 |
6.3 南宁市绿地空间特色资源评价 |
6.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3.2 空间特色资源评价分析 |
6.3.3 结论 |
6.4 目标体系:生态、文化、宜居南宁 |
6.5 总体格局:生态、文化、宜居城市绿地空间布局 |
6.5.1 五大文化主题特色绿地分区 |
6.5.2 山水特色绿地结构 |
6.5.3 文化特色景观格局 |
6.5.4 生态特色景观格局 |
6.5.5 宜居城市景观格局 |
6.6 区域:五象新区和凤岭北火车东站 |
6.7 边界:邕江生态文化特色景观带 |
6.7.1 艺术景观节点设置与视线提升 |
6.7.2 绿色景观文化特色塑造 |
6.7.3 生态廊道景观特色布局 |
6.7.4 交通系统特色布局 |
6.7.5 水环境特色保护提升 |
6.8 边界:生态特色外、中、内高速环 |
6.9 界线:多元文化道路景观规划 |
6.10 节点:水绿特色绿地景观塑造 |
6.11 分类属性控制 |
6.11.1 引导导则 |
6.11.2 批型分类 |
6.11.3 控制实施细则 |
6.12 小结 |
第七章 研究应用二:以盐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
7.1 盐城市绿地空间特色资源与评价 |
7.1.1 状态评价 |
7.1.2 等级评价 |
7.2 生态宜居型绿地空间特色塑造 |
7.2.1 特色塑造层次 |
7.2.2 特色塑造体系 |
7.2.3 中心城区历史游憩空间特色塑造 |
7.2.4 海盐文化特色界限布局 |
7.2.5 历史文化特色节点布局 |
7.3 盐城生态宜居型绿地空间特色控制引导应用 |
7.3.1 规划原则 |
7.3.2 图则控制方法 |
7.4 小结 |
第八章 研究总结 |
8.1 研究成果 |
8.2 对策性建议 |
8.3 后续研究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主持与参与的相关项目 |
(5)南宁街巷森林的整饬美——广西森林审美漫谈之十六(论文提纲范文)
各具特色的街巷森林带 |
街巷森林带的主要角色 |
街巷森林的整饬美 |
(8)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新闻标题语言研究现状 |
一、 新闻标题研究概述 |
(一) 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
(二) 语言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
二、 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
(一) 新闻标题具有简洁易懂的语言特点 |
(二) 新闻标题具有新颖生动的语言特点 |
三、 新闻标题语言的主要作用 |
(一) 新闻标题语言的精练作用 |
(二) 新闻标题语言的准确作用 |
(三) 新闻标题语言的引导作用 |
(四) 新闻标题语言的写实作用 |
第二节 研究主要对象 |
一、 《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南宁晚报》简介 |
二、 研究对象范围确定 |
三、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统计情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案及方法 |
一、 研究方案 |
二、 研究方法 |
(一)语料分析法 |
(二)例举法 |
(三)综合研究法 |
第二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体的语言特色 |
第一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的词语分析 |
一、 新词新语提升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时代感 |
二、 流行词语推动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大众化 |
三、 数字词语增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吸引力 |
第二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的修辞分析 |
一、 比喻修辞使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具生动性 |
二、 比拟修辞使中国—博览会更具人性化 |
三、 排比修辞使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具震撼力 |
四、 对偶修辞使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富表现力 |
五、 引用修辞使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富感染力 |
第三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的语用分析 |
第一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的预设分析 |
一、 语用预设的相关概念 |
二、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用预设的特征 |
(一)共同性 |
(二)恰当性 |
(三)相关性 |
第二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的语用功能 |
一、 扩大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吸引力 |
二、 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效应 |
三、 凸显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文化内涵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和《南宁晚报》相关语料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10)从“绿城”到“水城”——解读南宁“中国水城”项目(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水城”规划词典 |
【建设周期】 |
【核心、难点】 |
【一江、两库、两渠;六环、十八河、一百湖】 |
【景观补水】 |
【邕江、老口水库】 |
【大相思湖环】 |
【南湖—竹排溪环】 |
围观“水城” |
四、靓丽的绿城——南宁(论文参考文献)
- [1]走绿色发展之路 绘美丽生态画卷——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J]. 邕环萱. 中国生态文明, 2018(S1)
- [2]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研究与实践[D]. 孙化蓉. 南京林业大学, 2018(05)
- [3]从社会语用视角看南宁市形象宣传[J]. 李冰. 青年文学家, 2015(20)
- [4]切实提高打造“花样南宁”的思想认识[N].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学习中心组. 南宁日报, 2015
- [5]南宁街巷森林的整饬美——广西森林审美漫谈之十六[J]. 李启军. 广西林业, 2015(02)
- [6]多姿多彩 共享生态与景观双成效[N]. 蓝彬彬,吴洁辉. 南宁日报, 2015
- [7]文学桂军新生代——绿城作家群[J]. 潘琦. 红豆, 2015(02)
- [8]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研究[D]. 孙晓梅. 广西师范学院, 2014(02)
- [9]南宁飞歌,越唱大路越宽阔[J]. 石佰华. 中国边防警察, 2013(11)
- [10]从“绿城”到“水城”——解读南宁“中国水城”项目[J]. 梁颢蓝. 广西城镇建设, 2013(01)
标签:东盟博览会论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森林城市论文; 城市中国论文; 南宁生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