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itapex糊剂治疗牙内吸收伴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肖霁函[1](2021)在《42例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通过对年轻恒牙因牙髓坏死,伴或不伴根尖周炎,对其行血运重建术病例的回顾,分析血运重建术在治疗年轻恒牙中的临床效果,为血运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提供更多证据。2.对血运重建术后患牙的X片进行定量测量统计,分析血运重建术对于具体牙根发育指标(如牙根长度、管壁厚度)的影响。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回顾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因外伤、畸形中央尖折断、龋坏等因素致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或不伴根尖周炎,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口腔医院儿童牙科就诊并行“血运重建术”的34位病人共42例患牙的诊疗情况,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诊断及处置等基本临床情况,同时做好随访跟踪,完善术后复诊资料。最后对临床结果(临床存活率,临床治愈率及牙根发育)进行分析,并由2名经过培训的研究生使用Image J软件对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校准及定量测量,数据录入SPSS 25.0构建一般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对这42例患牙的初诊及复诊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观察。术后随访时间为6~38个月。目前42例患牙全部存活,患牙存活率为100%,其中达到临床愈合的为38例,失败4例,临床治愈率为90.5%。有6例术后电活力测试阳性,温度测试感觉同对照牙,达到三级目标,占测量总体的17.1%。在达到临床愈合的38例中,有25例观察到根尖闭合,占临床愈合病例的65.8%。7例发现有钙化桥的产生,12例根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弥漫性钙化。后两者共16例,占临床愈合病例的42.1%。2.对这42例患牙的术后X片进行定量测量,构建一般线性模型,显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增长,42例患牙术患牙牙根增长,管壁增粗,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牙根牙本质面积比也较术后即刻X线时有了显着增加。不同根系发育阶段的患牙,其牙根发育的方向不一定相同。在本文中,处于Nolla 8期的病例,牙根长度及根管壁厚度的变化均较为显着,而Nolla 9期的病例主要表现为根管壁厚度的增加。由于处于Nolla 7期病例数较少,故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才能够说明问题。对比形成和未形成钙化桥的病例,未形成钙化桥的病例牙根长度明显增加,提示钙化桥的产生可能会影响牙根长度的增加。结论:血运重建术治疗后的年轻恒牙具有较高的临床存活率和临床愈合率。故血运重建术是年轻恒牙牙髓坏死后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有较高的根管内钙化桥及弥漫性钙化的风险,不利于未来桩核冠的修复,需要在临床上正确把握适应症。
刘雪[2](2021)在《窦道的治疗进展与临床诊治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窦道在口腔临床检查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伴发症状,通常是由根尖周组织、牙周组织、骨膜或骨组织中的化脓性炎症引起,破溃于口腔黏膜或穿透皮肤而形成的孔道,是脓液和感染的引流通道,被认为是慢性感染的表现之一[1]。窦道存在时,很少伴有疼痛,疼痛多存在于窦道形成之前的早期阶段。此外,窦道也可以是手术切口不能愈合而遗留所致。窦道可以存在于多种口腔疾病中,例如急慢性根尖周脓肿、牙周或牙龈脓肿、智齿冠周炎、种植体周围炎、外伤牙、咬合创伤牙、根管治疗牙、冠修复后有破损牙、牙源性囊肿如根尖周囊肿等、非牙源性囊肿以及颌骨疾病如骨髓炎、肿瘤、坏死等[2]。只有正确判断出窦道的根本来源,才能对症治疗。窦道有口内和口外之分,其中位于口腔外皮肤上的排脓孔称为皮瘘[3]。皮瘘多位于下巴、面颊部、下颌下区域以及鼻窦等位置,皮瘘所在位置与口腔特殊解剖位置有关。但是临床上皮瘘患者最先就诊于皮肤科,医师往往会忽略对口腔内牙齿的的检查,造成误诊延诊[1]。位于口腔内部牙龈上的窦道又称为龈窦[3],最为常见,也是临床中常说的窦道。窦道的开口位置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患牙与肌肉附着的位置、炎症发展过程中皮质骨穿孔的位置、细菌毒力、患者抵抗力强弱等[4]。窦道口在牙龈黏膜上的位置可以提示一些疾病。根管治疗牙及根尖周围炎症导致的窦道多位于根尖1/3处;咬合创伤牙及牙根纵裂牙窦道口多位于近龈缘处;而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其窦道口位于根中部的牙龈上,这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不能完全依赖。炎症有时会沿着软硬组织迁延到别处,形成异位窦道[4],为临床诊断带来困难。临床上多见窦道口位于唇颊侧黏膜,少数位于舌腭侧,这可能与双侧皮质骨的厚度、密度不同有关[5]。此外,一般来说,一个患病区多为单个窦道口排脓,偶尔有双个或多个窦道口,或者口内与口外窦道口并存,与患病区解剖位置、细菌毒性强弱等有关系[2]。窦道型口腔疾病的治疗,首先应确定疾病源头。通过对患牙各个方面的检查确认来源。临床上某些顽固或经久不愈窦道型疾病造成邻近软硬组织的破坏,此时根尖X线片不能确定病变范围、大小等[6]。此时需要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病变区辅助检查,从三维方向上分析病变的大小、范围、骨吸收程度等[7]。在临床诊疗中,善用各种辅助手段对疾病进行分析。本文我们收集了4例牙龈窦道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病例,通过对其的分析诊断,寻找根本病因,联合使用非手术与手术方法,彻底去除病因,使窦道愈合,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希望为口腔窦道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王庆文[3](2020)在《根管冲洗方式对单尖法充填根尖微渗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不同根管冲洗方式对Iroot SP单尖法充填后根尖区微渗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收集因治疗需要而拔除的根尖孔完全闭合的单根管前磨牙90颗,截去牙冠,在定长、Rectangle手用根管锉(RT锉)初扩后,均使用WAVEONE系统逐步扩根至40号。将90个样本随机分为6组(每组15颗),组A:常规注射针头冲洗;组B:超声荡洗;组C:激光荡洗D档位;组D:激光荡洗D+档位;组E:超声+激光D档位;组F:超声+激光D+档位。均使用3%次氯酸钠作为冲洗液,以各组的冲洗方式进行根管冲洗60秒,随后使用生理盐水作为终末冲洗液冲洗15秒,拭干根管,使用Iroot Sp单尖法完成根管充填。将各组的15颗离体牙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组5颗。各亚组分别对应7天、30天和90天的染料渗透时间。待牙体表面自然干燥后,使用指甲油封闭根尖区2mm以外的牙体组织,使用2%亚甲蓝对离体牙进行染料渗透实验,并联合使用透明牙技术以观察各亚组在7天、30天、90天时的根尖区微渗漏情况,使用40X刻度显微镜读取并记录数据,并采用SPSS25.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α=0.05.结果:根管充填完成后7天,B、C、E组根尖区根管封闭性优于对照组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2);充填完成后30天,B、C组展现出了较为良好的根管封闭性,与A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2,0.003);充填完成后90天,仅有C组表现出了较好的根管封闭性,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2)。按照时间顺序,各组的纵向对比显示:A、B、D组7天与30天的根尖微渗漏情况无明显差异(P=0.107,0.051,0.774),30天与90天的根尖区微渗漏情况存在差异(P=0.013,0.001,0.001)。C、E、F组则7天与30天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8,0.001,0.001),而30天与90天时无统计学差异(P=0.675,0.268,0.749)。结论:在冲洗液均为3%次氯酸钠的情况下,相较于注射针头冲洗、超声荡洗、高功率Nd:YAP激光和超声荡洗与Nd:YAP激光联合应用来说,单独使用低功率Nd:YAP激光荡洗进行根管荡洗60S,在应用Iroot SP单尖法充填根管后90天内,根尖区封闭效果最佳。
王小黎,徐丽,张容秀,廖圣恺[4](2020)在《Vitapex对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Vitapex和三联抗生素糊剂(TAP)做根管消毒剂在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7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增强的牙髓血运重建术。实验组根管消毒采用Vitapex糊剂,对照组根管消毒采用TAP,并且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复诊,观察患牙临床症状和充填物情况,拍摄根尖片观察患牙牙根发育情况并测量患牙根管长度和根管壁厚度。对比2组临床有效率、根管长度、根管壁厚度及牙体变色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牙根长度为(8.74±0.24)mm,治疗后为(9.12±0.18)mm,对照组治疗前牙根长度为(8.81±0.21)mm,治疗后为(9.21±0.24)mm,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前根管壁厚度为(2.12±0.32)mm,治疗后为(2.66±0.24)mm,对照组治疗前根管壁厚度为(2.15±0.28)mm,治疗后为(2.71±0.28)mm,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牙体变色率为25.0%,对照组为1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和TAP用于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可以达到同样的临床疗效,但Vitapex作根管消毒剂能有效降低患牙牙体变色率。
刘婉琦,李卉,薛丽燕[5](2020)在《Vitapex填充糊剂联合米诺环素对老年慢性牙周炎伴牙髓病变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维他派克斯(Vitapex)填充糊剂联合米诺环素缓释剂对老年慢性牙周炎伴牙髓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慢性牙周炎伴牙髓病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根管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Vitapex填充糊剂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的出血指数(BI)、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差异;分析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BI、Hs-CRP、IL-6指标均较治疗2周时显着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填充糊剂联合米诺环素缓释剂对老年慢性牙周炎伴牙髓病变患者抗炎、止血效果显着,疗效更佳。
赵花珍[6](2020)在《iRoot-BP 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iRoot-BP 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的术后反应及成功率,来评估iRoot-BP Plu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牙科收治的乳磨牙深龋近髓或早期牙髓炎患儿共50颗患牙,根据盖髓剂的不同分为2组,iRoot-BP Plus组和氢氧化钙组,每组25例,观察2组的术后反应及术后3、6、12个月的成功率,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iRoot-BP Plus组术后反应观察报告:该组共25例患牙,成功24例,失败1例,治疗成功的牙齿X线示可见牙本质钙化桥形成,大部分牙齿的钙化桥连续,根分叉及根尖周影像无异常,临床检查无任何不适症状。1例患者术后高烧,用药后症状消失;1例活髓切断术后1天诉咬合时不适,叩诊(-),给予了适当调牙合处理,1天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1天轻微疼痛,观察1周后疼痛消失,1例(左上第二乳磨牙)术后12个月复诊时原充填体边缘有继发龋坏,叩诊(+),无病理性松动,X线片示:根分叉有轻度低密度影像,改为根管治疗术。氢氧化钙组术后反应观察报告:该组共25例患牙,成功17例,失败8例。治疗成功的牙齿X线示可见牙本钙化桥形成,只有少部分牙齿的钙化桥连续,根分叉及根尖周影像无异常,临床检查无任何不适症状。1例术后患儿出现低烧及厌食行为,3天后全身症状好转;3例术后3天内轻微不适,叩诊(-),1周后症状均消失;1例活髓切断术后1月疼痛,叩诊(++),检查无咬合高点,无病理性松动,X线示根分叉轻度低密度影像,与患儿监护人沟通后改为根管治疗。1例活髓切断术后3个月复查时,观察到X线片示:根分叉处有低密度影像,改为根管治疗术;2例术后6个月充填体脱落,叩诊(+),X线示:根分叉及根尖周有低密度影像,均改为根管治疗;4例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时发现根管内吸收影像且均伴有病理性松动,与患儿监护人沟通后拔除患牙,然后使用间隙保持器保持缺牙间隙。活髓切断术iRoot-BP Plus组术后1、3、6、12个月成功率分别为100%、100%、100%、96%。活髓切断术氢氧化钙组术后1、3、6、12个月成功率分为96%、92%、84%、68%。术后3、6个月,2组成功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iRoot-BPPlus组成功率显着高于氢氧化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oot-BP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的术后反应较轻,且术后成功率iRoo-BP Plus组较氢氧化钙组高,所以iRoot-BP Plus更适合应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龙永生,林唐达,陈洪焕[7](2019)在《三种根充糊剂用于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三种根充糊剂用于根管填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用合理根充糊剂提供参考。方法接受根管治疗的312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104颗牙。根管治疗结束后分别使用iROOT SP根充糊剂、AH plus根充糊剂、Vitapex根充糊剂进行充填,观察术后24 h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术后1年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 h,各组之间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三组间的治愈例数、有效例数及无效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OOT SP根充糊剂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23%高于其他两组,iROOT SP根充糊剂组总有效率与Vitapex根充糊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SP根充糊剂用于根管填充的临床疗效优于AH plus根充糊剂、Vitapex根充糊剂。
徐晓琳[8](2019)在《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与骨性Ⅲ类患者口周力及牙弓形态的对比研究(附20例病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同龄骨性Ⅲ类非唇腭裂反患者及正常儿童之间口周力及牙弓形态的差异性,研究UCLP患者与反患者口周力及牙弓形态的变异,探讨变异之间的联系性,分析口周力在错畸形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UCLP及反患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替牙期6-12岁UCLP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同龄骨性Ⅲ类非唇腭裂反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龄正常儿童20例(男14例,女6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3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口周力和牙弓宽度、长度的测量。采用口周肌压力采集系统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息止位口周力测量,测量位点包括双侧上下颌中切牙、尖牙或乳尖牙、第一前磨牙或乳磨牙、第一恒磨牙的唇颊、舌侧龈缘。获取每个研究对象的上下颌石膏模型,用电子游标卡尺在模型上测量牙弓的宽度及长度。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对有差异性的变量采用LSD检验分别比较UCLP患者健患侧及反组与正常组之间、UCLP患者健患侧与反组之间口周力及牙弓形态特征的差异性,分析差异性之间的联系。结果:1.口周力的差异性上颌口周力三组之间对比结果:(1)UCLP组裂隙侧和反组的唇颊、舌侧口周力均大于正常组,且UCLP组裂隙侧大于反组(P<0.05);(2)UCLP组非裂隙侧的唇颊侧、舌侧口周力也大于正常组,且UCLP组非裂隙侧舌侧大于反组(P<0.05),但唇颊侧除上中切牙唇侧口周力大于反组(P<0.05)外,其余位点与反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口周力三组之间对比结果:(1)唇颊侧对比:UCLP组双侧和反组的唇颊侧口周力均小于正常组(P<0.05);UCLP组双侧和反组相比,除下中切牙唇侧UCLP组小于反组(P<0.05)外,其余位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舌侧对比:UCLP组双侧和反组下中切牙舌侧口周力大于正常组,且UCLP组大于反组(P<0.05),除此之外其余位点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牙弓的差异性上牙弓三组之间对比结果:(1)UCLP组裂隙侧和反组上牙弓各段宽度及长度均小于正常组,且UCLP组裂隙侧小于反组(P<0.05);(2)UCLP组非裂隙侧上牙弓中、后段宽度及长度均小于正常组(P<0.05);UCLP组非裂隙侧与反组相比,UCLP组非裂隙侧上牙弓长度小于反组(P<0.05),但中、后段宽度与反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牙弓前段宽度三组之间UCLP组最大、正常组次之、反组最小(P<0.05)。下牙弓三组之间对比结果:UCLP组双侧和反组下牙弓宽度及长度均大于正常组(P<0.05),而UCLP组与反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UCLP和反患者与正常相比上颌唇颊、舌侧口周力大,下颌颊侧口周力小,下中切牙舌侧口周力大,上牙弓宽度及长度小,下牙弓宽度及下颌长度大。2.UCLP患者与反患者相比上牙弓长度不足,裂隙侧牙弓窄,与唇侧及裂隙侧颊侧高口周力有关,口周力增高的原因可能是唇部术区瘢痕挛缩。3.UCLP患者和反患者口周力与牙弓形态相互作用,通过肌功能矫治器减少口周力对牙弓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牙弓畸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调整牙弓形态及颌骨位置有利于达到口周力内外平衡。
曾建钗[9](2019)在《活髓切断术在不可复性牙髓炎及显微根管外科在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1、活髓切断术中使用激光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2、探讨显微根尖手术和意向性牙再植在根管治疗失败牙齿的临床应用。为活髓切断术在不可复性牙髓炎及显微根管外科在根尖周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下收集采用活髓切断术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6例,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根尖周病8例,意向性牙再植治疗畸形舌侧沟2例,分别进行1、3、6、12个月的随访观察。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术后疗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对所收集的病例进行随访观察,活髓切断术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6例均无自觉不适、叩痛、松动,且牙髓电活力测试阳性,初步判定为成功。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根尖周病成功6例,失败1例。意向性牙再植治疗畸形舌侧沟2例,失败1例。结论:1、活髓切断术用于不可复性牙髓炎,实现了牙髓的微创治疗,成功保存了健康的牙髓组织。但病例较少,观察时间较短,是否能取代根管治疗在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应用,仍需要更多的临床验证。2、显微根尖手术运用于临床的预后较好。意向性牙再植的病例较少、随访观察时间较短,临床应用效果无法预计。在后期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不断深入对预后和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
房瑞贞[10](2017)在《多联抗生素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病疗效的系统评价与研究》文中指出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病是儿童口腔科常见疾病,也是造成乳牙早失的主要原因。对根尖周病的乳牙,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治疗选择:一是拔除后行间隙保持,二是进行根管治疗保留患牙。患牙拔除后行间隙保持存在功能及口腔健康维护的问题;而乳牙经过根管治疗后,患牙可继续发挥咀嚼功能,同时能避免因牙齿缺失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由于乳牙根管系统的复杂性、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与继承恒牙的位置关系、儿童患者诊疗中的行为管理困难,以及对操作技术及根管充填材料有特殊的要求等,使乳牙根管治疗存在很大的争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多联抗生素糊剂用于乳牙根尖周病治疗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多数报道效果较好,但缺乏统一规范的认识。本研究通过两方面的试验,评估多联抗生素糊剂对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疗效,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成功率,保留患根尖周病的乳牙提供参考依据。第一部分多联抗生素糊剂与Vitapex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疗效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多联抗生素糊剂与Vitapex用于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BM、CNKI及VIP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到2016年06月30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比较多联抗生素糊剂与Vitapex治疗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最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Stata 12.0进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的3852颗牙齿。Meta分析结果显示,整体成功率[RR=1.02,95%CI(1.00-1.04),P=0.06],12个月成功率[RR=1.01,95%CI(0.98-1.03),P=0.55],根尖周病随访12个月成功率[RR=0.95,95%CI(0.68-1.33),P=0.76],牙髓病成功率[RR=1.62,95%CI(0.80-3.29),P=0.18],两种处理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成功率[RR=1.02,95%CI(1.00-1.04),P=0.03]与24个月及以上成功率[RR=1.07,95%CI(1.01-1.12),P=0.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联抗生素糊剂用于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病的治疗效果与Vitapex具有可比性,且随访2年及以上的长期效果较Vitapex更稳定。第二部分全麻下多联抗生素糊剂一次法治疗乳牙根尖周病疗效的回顾性研究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两方面评价多联抗生素糊剂对乳牙根尖周病的效果。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查询我科自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的全麻患儿,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患儿并记录患儿的年龄、性别及治疗日期、治疗牙位等。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进行电话预约随访,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整体临床及影像学成功率的比较,前、磨牙临床及影像学成功率比较及以随访期12个月为界限的比较,评估患牙的治疗效果。结果:最终对94名患儿进行了随访评估,其中抗生素糊剂组53名(男孩:女孩=34:19,平均年龄为4.4±1.18岁),共162颗牙齿(51.2%为前牙)纳入研究,Vitapex组41名(男孩:女孩=25:16,平均年龄为4.00±1.17岁),共130颗牙齿(54.6%为前牙),随访期为6-43个月不等,抗生素糊剂组平均随访期为20.43±11.24月,中位数为20个月,Vitapex组平均随访期为16.56±5.71月,中位数为16个月。抗生素糊剂组整体临床成功率为87.7%,影像学成功率为7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磨牙临床成功率为92.4%,影像学成功率为7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访期大于12个月的临床成功率高于影像学成功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但随访期大于12月与小于12个月临床及影像学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itapex组整体临床成功率为79.2%,影像学成功率为64.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随访期小于12个月的临床成功率高于影像学成功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大于12月与小于12个月临床及影像学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1)。与Vitapex组相比,抗生素糊剂组磨牙及大于12个月随访期的临床及影像学成功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整体成功率、随访期小于12个月成功率及前牙成功率无差异。结论:全麻下多联抗生素糊剂一次法用于乳牙根尖周病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乳磨牙,且长期疗效稳定,但与临床成功率比较,影像学成功率略低。
二、Vitapex糊剂治疗牙内吸收伴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itapex糊剂治疗牙内吸收伴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42例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选择 |
2.2 主要材料与器械 |
2.3 治疗过程 |
2.4 术后随访观察 |
2.5 疗效评价 |
2.5.1 临床评价 |
2.5.2 影像学评估 |
2.5.2.1 图像校准 |
2.5.2.2 图像测量 |
3.结果 |
3.1 血运重建术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
3.2 血运重建术术后影像学定量测量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临床病例报告 |
病例一 畸形中央尖折断致根尖周炎行血运重建术+对侧同名牙畸形中央尖加固后调(牙合)一例 |
病例二 左上前磨牙深龋致年轻恒牙根尖周炎行血运重建术加嵌体修复一例 |
病例三 前牙外伤致根尖周炎行血运重建术一例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牙髓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窦道的治疗进展与临床诊治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病例报告 4例窦道的临床病例报告 |
2.1 病例一 |
2.2 病例二 |
2.3 病例三 |
2.4 病例四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窦道型根尖周炎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根管冲洗方式对单尖法充填根尖微渗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离体实验牙的收集与处理 |
1.2.2 离体牙的截冠和根管预备 |
1.2.3 离体牙的根管冲洗 |
1.2.4 根管充填 |
1.2.5 染料渗透法 |
1.2.6 透明化处理 |
1.2.7 根尖区微渗漏的评价 |
1.2.8 统计学检验 |
1.3 实验技术路线图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乳牙根管充填糊剂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Vitapex对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根管内封药 |
1.3.2 PRF膜的制备及根尖引血 |
1.3.3 冠方封闭及复诊计划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牙根长度比较 |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牙根管壁厚度比较 |
2.4 实验组与对照组牙体变色率比较 |
2.5 术后随访 |
3 讨 论 |
(5)Vitapex填充糊剂联合米诺环素对老年慢性牙周炎伴牙髓病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两组患者均给予根管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
1.2.2 指标检测: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两组患者出血指数、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3.讨论 |
(6)iRoot-BP 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1.2 病例纳入标准 |
2.1.3 材料 |
2.2 临床步骤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操作步骤 |
2.3 术后反应观察和评估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乳磨牙活髓切断术后结果分析 |
4.2 乳磨牙活髓切断术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 |
4.3 活髓切断术的应用前景 |
4.4 活髓再生的发展和挑战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乳牙深龋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三种根充糊剂用于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根管充填材料 |
1.3 根管治疗 |
1.4 观察指标 |
1.4.1 疼痛情况 |
1.4.2 临床疗效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24 |
2.2 治疗1年后临床疗效对比 |
3 讨论 |
(8)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与骨性Ⅲ类患者口周力及牙弓形态的对比研究(附20例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仪器设备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口周力对比分析结果 |
2 牙弓形态对比分析结果 |
讨论 |
1 研究的意义 |
2 研究对象选择的原因 |
3 偏倚的预防 |
4 研究结果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20 例临床病例汇报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活髓切断术在不可复性牙髓炎及显微根管外科在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活髓切断术在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病例来源 |
1.1.2 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记录 |
1.1.3 主要器械和材料 |
1.1.4 治疗方法 |
1.1.5 疗效评判 |
病例报告一 |
病例报告二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显微根管外科在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记录 |
2.1.3 主要材料和器械 |
2.1.4 治疗方法 |
2.1.5 疗效评判标准 |
病例报告一 |
病例报告二 |
病例报告三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多联抗生素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病疗效的系统评价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多联抗生素糊剂与Vitapex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全麻下多联抗生素糊剂一次法治疗乳牙根尖周病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Vitapex糊剂治疗牙内吸收伴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42例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分析[D]. 肖霁函.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窦道的治疗进展与临床诊治病例报告[D]. 刘雪.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根管冲洗方式对单尖法充填根尖微渗漏的影响[D]. 王庆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4]Vitapex对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疗效的影响[J]. 王小黎,徐丽,张容秀,廖圣恺.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5)
- [5]Vitapex填充糊剂联合米诺环素对老年慢性牙周炎伴牙髓病变的疗效分析[J]. 刘婉琦,李卉,薛丽燕.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02)
- [6]iRoot-BP 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的疗效观察[D]. 赵花珍. 郑州大学, 2020(02)
- [7]三种根充糊剂用于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对比[J]. 龙永生,林唐达,陈洪焕. 健康研究, 2019(05)
- [8]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与骨性Ⅲ类患者口周力及牙弓形态的对比研究(附20例病例报告)[D]. 徐晓琳. 青岛大学, 2019(02)
- [9]活髓切断术在不可复性牙髓炎及显微根管外科在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曾建钗.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多联抗生素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病疗效的系统评价与研究[D]. 房瑞贞. 第四军医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