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冷”不是“西冷”

“西冷”不是“西冷”

一、“西泠”非“西冷”(论文文献综述)

张泰康[1](2021)在《《古玺汇编》补编》文中研究说明1981年故宫博物院编、罗福颐先生主编的《古玺汇编》是一部大型的古玺工具书,对古玺的整理与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後新的古玺资料大量出版,虽然有人做了古玺印典类的整理,但是每一方玺下着录的信息不够详细,部分古玺文字考释成果没有体现,有必要编写一部内容比较全面的古玺谱录,这对於对当前考释一些古玺疑难字形有很大的价值。因此本文对80年代初期以来至今新出现的古玺材料进行一次新的汇集,名为《〈古玺汇编〉补编》。论文分为上下编。上编为新出古玺的整理与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是综述,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了明确认识“古玺”的过程,详细叙述了80年代以来有关着录古玺的印典和字编;第二节关於古玺的分域分类研究对於认识六国古玺文字的字形特征具有重要价值;第三节针对古玺文字与其他文字的交叉性研究,成为当前考释一些古玺疑难字形的重要方法。第二章是新出古玺的整理,分为三节。第一节本文充分吸收《古玺汇考》、《古玺印图典》、《战国玺印(分域音序)》的着录优点,对新出古玺不仅分域分类编排,而且新增原玺印面照片、尺寸、材质和纽质,其中原印面照片对於考释古玺文字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节为新出古玺的整理情况。本文新收古玺资料主要来源于80年代以来至今新出版的近150部古玺印谱以及期刊文章,将这些新出古玺与《古玺汇编》进行字形笔画和形态上的仔细比对,共整理出《古玺汇编》之外的古玺3136方,其中楚系玺印345方,官玺144方,私玺169方,成语玺32方;齐系玺印175方,官玺75方,私玺89方,成语玺11方;燕系玺印215方,官玺32方,私玺166方,成语玺17方;晋系玺印2365方,官玺232方,私玺1832方,成语301方;分域待定玺36方。这些新收古玺共整理出字头近2000个,合文(包括复姓)160个。第三节介绍本文所收古玺涉及到的职官和姓氏。官玺从宽式的层面整理出各系表示封君、政府机构、官名、身份等职官,楚系职官49种,齐系职官31种,燕系职官13种,晋系职官46种;私玺整理出各系的单姓和复姓。第三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古玺疑难字形考释集释。本文充分吸收古玺文字的考释成果,结合新出的古玺资料,运用字形比较法,整理出古玺疑难字29个,每一个疑难字下选取几个有代表的字形,并列出字形来源的拓片,集释各家有代表性的考释意见,最後加上自己的按语。下编为《〈古玺汇编〉补编》图版部分,包括凡例、正文、拼音检字表、笔划检字表、引用资料简称表。图版参照《战国题铭概述》(李学勤1959)的五系分域法,分为楚、齐、燕、晋四系,秦系玺印不在收录范围内;每一系下分为官玺、私玺、成语玺;官玺从职官角度,大致按照封君、政府机构、官名、身份等排列;私玺这里指的是姓名私玺,按照单姓玺、复姓玺、单字玺依次排列;成语玺分为箴言玺和吉语玺;单字玺内容复杂,表示官名性质的放入官玺,表示私名性质的放入私玺,表示成语性质的放入成语玺;每一方玺下尽可能列出编号、出处、原印面彩色照片、拓片彩色照片、释文、材质、纽质和尺寸。图版後附拼音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对每一方玺印所有字形的隶定字和释读字加入索引。

范正琦[2](2020)在《陈文述及其着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文述是嘉道时期着名的诗人,早年以《团扇诗》受阮元赏识,投入阮元幕下。中嘉庆庚申科举人,遂入仕途。后北上京城,三试春闱不第,于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多地任职县令,辗转二十余年,在多地开河、建祠,一心为民,政绩颇丰,却一生不得升迁。子裴之去世后曾辞官致仕,携家人侨寓吴门。晚年因家庭贫困,难以为继,复又出山,重新北上入都。后在安徽地区任职,积劳成疾,最终卒于任上。陈文述一生辗转多地,交游广泛。在其青年时期,陈文述就因其文才与治理之能而收到了许多前辈的赏识与提携。后来,陈文述于官场上得益于众同辈友人的帮助,于诗文创作上也多受友人们的欣赏和鼓励。在其晚年,陈文述也对后进多有提携,嘉道时期在吴中地区名噪一时的“七子诗坛”就是在陈文述和其子陈裴之的推动下形成。在同众人往来唱和中,陈文述的文学思想也难免收到各方的影响。陈文述着作等身,其一生刊印着述多达百余卷,收其诗文作品近万篇,其中以《颐道堂全集》系列为主。陈文述且作且刻,前后历时近二十年才将《颐道堂全集》系列着述刊印完成,收录其二十多年间大半诗文作品,而其他着述中的作品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收录在《颐道堂全集》当中。在《颐道堂全集》系列刊刻完成后,陈文述曾戒诗不作,后又在众人劝说下重新编纂其诗集,续用“颐道堂”之名,为《戒后诗存》。通过列举、整理其着述及其中收录作品,可以考察其着述的版本源流,可以推断陈文述的大部分着述都是由自家印社刊印。陈文述追随袁枚广收女弟子,称为“碧城仙馆女弟子”,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群体,为推动中国女性文学对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这也是他在文学史上最受争议所在。陈文述为其女弟子刻“碧城女弟子”小印,带领女弟子修西湖三女士墓、建兰因馆,并作诗以唱和,更集其女弟子优秀诗作为《碧城仙馆女弟子诗》。但其女弟子诗作良莠不齐,风格不一,没有能够达到较高的文学水平。陈文述广收女弟子的行为并不仅仅是对袁枚的追随和模仿,更多的则是出于他对女性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不同于时人的女性观更是影响他诗作、诗风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诗集《西泠闺咏》就是他称赞古今女性的集大成之作。在陈文述的诗作中,有大量描写、赞美女性的作品,这种赞美不仅仅停留于其对女性美好容貌的欣赏,更在于其对女性美好品质的赞美和优秀文才的欣赏。在陈文述看来,女性的诗文之才并不输于男性文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超越了男性,这种思想在普遍以男性为尊的封建社会是极为难得的。陈文述一生诗歌风格几经变换,早年诗学吴伟业,诗风绮丽华藻;后在友人萧抡的影响下开始追求以诗歌讽喻用世,一变而为浑厚醇雅;在萧抡去世后,人生阅历逐渐丰富的陈文述在诗风上渐趋李、杜,更为沉郁旷达。而他诗风的变化也不仅仅受其人生经历的影响。陈文述因公开追随袁枚而被划为“性灵”一派,但其诗学观念在某些方面和“性灵派”是有很大出入的。因家学、恩师阮元和好友萧抡等人的影响,加之陈文述一直投身官场,思想基本和官方主流思想保持一致,其诗学观点受当时乾嘉学风“考据”思想影响极深。另外,陈文述一生多与僧人、道士等方外人士交游,晚年又沉溺修道一途,佛道思想也在其诗作中随处可见。

黄佳琦[3](2020)在《观今鉴古写春秋 ——葛昌楹印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平湖传朴堂葛昌楹的印藏活动,于西泠印社史乃至整个印学史上的地位不同小视。葛昌楹一生以“集藏金石,辑为谱录”为情志,先后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辑印谱明清流派印谱数种,皆兼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史学意义。除此以外,葛氏还与早期西泠印社名流吴昌硕、吴隐、王福庵、胡钁等人交往甚笃,积极参与印社活动,践行“爱社如家”的西泠精神。第一章平湖传朴堂葛氏及葛昌楹的收藏平湖传朴堂葛氏,在近代平湖史上声名显赫,其以木业起家,历经了葛肇基、葛金烺、葛嗣浵、葛昌楹组孙四代,是典型的绅商世家。自葛金烺始,传朴堂葛氏世代以收藏为志,祖辈收藏以书画、方志为主,对金石篆刻亦有所涉猎,葛昌楹秉承祖志,雅好鉴藏。关于葛昌楹的庋藏主要分为:明清流派印、印人书画、文房清玩三方面。其主要重点集中于明清流派印藏,秉持“严派别之分,泯主奴之见”的印藏理念,先后,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辑梓印谱数种:分别为《晏庐印集》、《晏庐印存》、《宋元明犀象玺印留真》、《吴赵印存》、《宝穣室燹余印存》、《丁丑劫余印存》、《明清名人刻印汇存》、《邓印存真》。第二章葛昌楹印藏理念及影响由于文人参与篆刻,清末民初形成辑录印谱的共同趣味。葛昌楹的印谱辑录主要以明清流派印为主,其钟情于“晚清四大家”,在印谱辑拓过程中秉承先祖之志,审择精严,精工细拓,通过辑录明清流派印首次提出明清篆刻流派为百家的印学理念,心怀宋元名印之理想。关于葛氏的印藏影响,本章分三点论述:首先,通过论述葛氏将所藏之印辑为谱录,用谂同好,以此襄助后学精进,窥探其如何将所藏印石最大化利用的做法,总结其印藏活动效应津梁作用;其次,通过其在辑录印谱过程中对“朱抑墨拓”的发扬,肯定其较好地保存了明清流派印的原貌的文化贡献;最后,通过他人评述与阐释其谱中所记录的刻印之术递变益进之迹,肯定其对明清流派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第三章葛昌楹与西泠印社此章分为两节,首先通过对葛昌楹与早期西泠先贤的艺文交往进行剖析,从而肯定葛氏于早期西泠印社的重要影响;其次通过剖析葛昌楹私印公用,丰富了印社文脉、两次捐印活动及参与义卖活动三方面,阐释了葛氏于西泠印社的社藏影响及对印社的赞助关系。总结:本文力图剖析葛昌楹的印藏特点,从而窥探其收藏影,且通过葛昌楹与西泠印社同好的艺文交游影响,及其在西泠印社的活动,剖析其对西泠印社的具体贡献,从而系统地梳理葛昌楹的印藏活动,探究葛昌楹对中国印学史的贡献。争取为葛氏家族研究添砖加瓦。

靳小燕[4](2020)在《吴昌硕的艺术市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吴昌硕(1844-1927)作为“海派”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章,其作品在艺术市场中具有不可撼动的社会地位。他以技艺精湛的篆刻、浑厚朴拙的书法、徜徉恣肆的诗文、金石韵味的绘画、高洁朴实的品质,被誉为“五绝盖世”。吴昌硕不仅刻苦研究学习古人绘画,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各大家的传统绘画技法,而且勇于离旧创新,不被古人的章法布局和风格技法所囿。他敢于尝试,在古人的绘画技法上大胆革新,却又不失法度,创造出属于自己独具金石气息的独特绘画艺术风格。在用笔上,苍劲古朴,稚拙沉重;在技法上,吴昌硕作画如作书运用书法用笔入画结合金石碑学,画面呈现出一种气势雄厚,朴拙苍古的独特金石气息;在绘画理论上,强调“苦铁画气不画形”、“与古为徒”等。其艺术不仅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现代绘画大师影响深远。本文从艺术学和金融学角度分析吴昌硕的绘画艺术市场,以其艺术特色、市场现状、作品价格、社会因素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艺术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以及其作品在当前艺术市场中的拍卖现状。具体分为四部分:一、首先分析吴昌硕的艺术风格特色,突出其艺术成就与艺术价值。二、其次分析吴昌硕艺术市场的发展脉络,梳理其市场构成的基本形态,探讨市场交易数据的现状,并分别从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拍卖价格情况和不同绘画创作题材的作品拍卖价格现状进行分析。三、再次分析吴昌硕市场形成的推动力,分别从社会交游、名人推助和当今市场运作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四、最后分析经济、文化等社会外因对吴昌硕艺术市场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张晓芳[5](2020)在《“秋瑾文艺”研究》文中认为秋瑾是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1907年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牺牲不久,文艺界便出现了以秋瑾为题材的时评杂感、诗、词、散文、传记文学、小说、戏剧、曲艺、话剧,二十世纪下半叶,又出现了影视剧等,一百多年来不曾消歇,成为近现代,乃至当代的一种文艺现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便是这些以秋瑾为题材的文艺创作。本文的核心议题在于:“秋瑾文艺”创作何以经久不衰?“秋瑾文艺”的书写者们以何种艺术手法来塑造秋瑾形象?秋瑾艺术形象的发展演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文艺类型为纲,以时间为轴,对秋瑾题材的文艺作品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文艺作品的艺术手法及社会价值,“秋瑾文艺”的书写者们对秋瑾的“改编策略”及背后的书写逻辑。贯穿全文的是社会思潮与文化演进影响下的秋瑾形象的演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秋瑾文艺”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便是“秋瑾文艺”的内在书写逻辑,也因此,每个时代呈现出的秋瑾的艺术形象各不相同。晚清民国时期,“秋瑾文艺”推动着社会变革,秋瑾的艺术形象也初次偏离了历史真实,文艺作品中的秋瑾,一面是女学和新学的倡导者,一面是“男女革命”的受害者形象。民国初年,在表彰革命先烈的纪念活动中及辛亥革命的旗帜下,秋瑾的革命功绩得到了承认,其形象也实现了由弱女子向革命先烈的跨越,并成为妇运的一面旗帜和党派斗争的缓和剂。抗战时期,为了动员全民抗战,在民族大义的书写立场下,秋瑾“女革命家”的事迹被广为颂扬,“秋瑾文艺”成为启蒙与救亡的革命范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秋瑾女革命家的身份在人性解放的思潮下得以重置,增添了“女性”“母性”等内涵,为其大义之举增添了悲壮的色彩,但却偏离了基本史实。秋瑾的形象在历史的因缘际会中经多重合力而形成,可以说,时代的需要造就了秋瑾的艺术形象,在动态演变中,秋瑾的形象不断转换新生,文艺作品中的秋瑾形象正代表了秋瑾在国人心中的形象。“秋瑾文艺”创作反映出了文艺的社会属性,这也是“秋瑾文艺”的使命与担当。

杨柏岭[6](2019)在《江顺诒社集及交游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顺诒系同光时期活跃在杭州的知名诗人,其文学声名与其热衷文学社集活动密不可分。早年在安庆,即倡发庚子皖城诗社。后生活在杭州,积极倡导并参与西泠消寒诗社、西泠吟社等活动。同时,亦参加皋园修禊会、铁华吟社等社集活动。由江顺诒参与社集及其交游,不仅可睹同光时期杭州诗坛之貌,也可就相关诗人生平履历、诗社运行给予实质性探讨,以纠正部分文献之误。

陆镜清[7](2019)在《国际化视角下西泠拍卖战略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拍卖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规模最大、交易最为活跃的一部分,中国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拍卖企业想进入内地市场参与竞争。经济全球化,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国际化也是必然选择,中国本土的拍卖企业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势必要与国际接轨,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便利性,对整个拍卖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西冷拍卖作为国内拍卖行业的典范,在拍卖市场上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改变,如何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可以有一席之地,对于西泠拍卖来讲国际化也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战略决策。本文从国际化的视角,基于西泠拍卖发展的实际,结合外部环境发展的情况,借助SWOT分析方法以及其他定性的分析方法,对西泠拍卖国际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明确了西泠拍卖进行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并确定了 WO的战略选择,即西泠拍卖要实现由国内竞争向国际化竞争、传统拍卖向创新拍卖的转变,改变自身的劣势并抓住外部的机会积极的进行战略转型;论文提出西泠拍卖的战略转型遵循理念转型、资源和业务优化配置、国际化的视角及全面转型的原则;论文从市场调研、战略规划、战略调整、战略实施等儿个阶段讨论了西冷拍卖战略转型的问题;并提出了西泠拍卖战略转型的具体策略和保障措施。希望本文通过国际化视角下对西泠拍卖的战略转型的研究,对于西泠拍卖甚至是同行业的发展与转型能起到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梅波[8](2016)在《文人画的正宗观 ——董其昌的画学思想及其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董其昌“南北宗论”的考察为基点,通过回溯文人画思想的脉络和明代前期思想界的境况来介绍“南北宗论”思想的形成的历史环境,进而探讨董其昌南北宗思想的形成和意义。在论述中,文章提出“南北宗论”的思想底色是儒家思想的道统论,从而导出“南北宗论”思想对于董其昌文人画正宗观形成的作用。在主体部分,着重探讨了董其昌画学思想的具体内涵,包括笔墨观、师古的趣味、文人意兴和以画为寄等内容。最后,论文还初步讨论了作为文人画正宗观思想起源的董其昌画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王方呈[9](2016)在《吴门书派草书研究 ——以祝允明为中心》文中认为论文以祝允明为中心,展开对明代中期吴门书派近百年间草书创作的考察,分析其书风的多样性及成因、风格特征及影响,进而放在书法史的宏观视野中分析其得与失。论文以明中期吴门书派的鉴藏活动为切入点,探讨这一时期吴门书家十分热衷的古代书画收藏对于草书实践的直接影响,最为明显的是传统二王书风与怀素大草书风在这一时期的盛行。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吴门书家才能构成与成长的特点。论文的第二章、第三章分别对祝允明大草书风的成因与艺术特色展开研究。吴地历史以来代不乏人的草书传统,明中期特殊的社会思潮,吴门文人独特的狂狷精神以及高堂大轴的盛行,是以祝允明的为中心的吴门大草书风在这一时期勃兴的条件,而祝允明书学思想中“功”与“性”的并重,使他既能入古又能出新,成为这一时期草书的代表人物,其在线质内涵与空间形态上的创造性,使明中期吴门大草成为书法史中重要的一环。文章第四章考察了祝允明与陈淳、王宠、文彭、文嘉之间关系,通过交游、题跋、诗文以及书风分析,还原祝允明与他们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的客观情形,同时展示了吴门大草书风的整体格局。文章的最后,对吴门书派草书实践的得失进行较为具体的研究,从线质的改变这一点上考察其在书法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深刻影响了此后书家的创作实践。同时也带来了失笔现象的频繁出现。另外,草意对于其他书体的渗透也是其影响中颇为独特的现象。

翁鹏耀[10](2016)在《通过分类、索引看西泠印派的形成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受比较、分类和索引的一般原理启发,在已有的印章分类研究基础上,尝试以六个维度对西泠印派篆刻进行分析,并以此分析西泠印派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西泠印派在中国印学史上意义重大,丁敬是西泠印派的鼻祖,通过对丁敬印章分类、索引,能较好把握其各印式风貌特征,并以此比较分析西泠后七家印章,可以发现后七家选择性继承的特点,清晰的认识到西泠印派经典印式的形成。本文分五章:绪论部分介绍本课题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比较、分类和索引的一般原理,探讨篆刻的分类与索引;第三章介绍丁敬生平和篆刻取法情况,重点采纳前人“对丁敬印式的已有研究”的优点,结合比较、分类和索引法的原理,并用六个维度对丁敬的印作进行分析;第四章介绍西泠印派的形成与发展,并对西泠后七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西泠印派经典印式,并最后提出笔者观点;第五章是笔者个人对西泠印派经典印式继承发展的理解和探索。

二、“西泠”非“西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泠”非“西冷”(论文提纲范文)

(1)《古玺汇编》补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编:新出古玺的整理与研究
    第一章 20世纪80 年代以来古玺文字研究综述
        第一节 古玺的认识与着录
        第二节 古玺的分域分类研究
        第三节 古玺文字考释新进展
    第二章 20世纪80 年代以来新出古玺整理
        第一节 几部重要的古玺印典
        第二节 新出古玺的材料范围、收录标准、体例编排和数量统计
    第三章 20世纪80 年代以来新出古玺印中的职官和姓氏
        第一节 职官
        一 楚系职官
        二 齐系职官
        三 燕系职官
        四 晋系职官
        第二节 姓氏
        一单姓
        二复姓
    第四章 20世纪80 年代以来部分古玺疑难字形考释集释
下编:《〈古玺汇编〉补编》
    凡例
    一 楚系玺印(上)官玺(0001-0144)
    一 楚系玺印(中)私玺(0145-0313)
    一 楚系玺印(下)成语玺(0314-0345)
    二 齐系玺印(上)官玺(0346-0420)
    二 齐系玺印(中)私玺(0421-0509)
    二 齐系玺印(下)成语玺(0510-0520)
    三 燕系玺印(上)官玺(0521-0552)
    三 燕系玺印(中)私玺(0553-0718)
    三 燕系玺印(下)成语玺(0719-0735)
    四 晋系玺印(上)官玺(0736-0967)
    四 晋系玺印(中)私玺(0968-2799)
    四 晋系玺印(下)成语玺(2800-3100)
    五 分域待定玺(3101-3136)
拼音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
引用资料简称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陈文述及其着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陈文述生平与交游
    第一节 陈文述生平
        一、初露头角的青年时期
        二、几多辗转的中年时期
        三、多经离丧的晚年时期
    第二节 陈文述交游情况
        一、与前辈恩师的交游
        二、与同辈好友的交游
        三、与后辈子侄的交游
第二章 陈文述着述研究
    第一节 陈文述着述版本研究
        一、《碧城仙馆》系列
        二、《颐道堂集》系列
        三、其他诗文集
        四、亡佚着作
    第二节 陈文述着述刊刻缘由研究
第三章 陈文述和碧城仙馆女弟子
    第一节 碧城仙馆女弟子
        一、初识闺秀诗人
        二、“碧城女弟子”与其主要活动
        三、“碧城女弟子”的诗作特点
    第二节 陈文述的女性观
        一、对容貌的欣赏
        二、对美德的赞美
        三、对文才的称颂
第四章 陈文述的文学成就
    第一节 陈文述诗风的变化
        一、早年绮丽华藻
        二、中年浑厚醇雅
        三、晚年沉郁旷逸
    第二节 陈文述的诗学观念
        一、陈文述和“性灵说”
        二、乾嘉学风对陈文述思想的影响
        三、佛道思想对陈文述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陈文述年表
    二、陈文述着述序跋汇编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3)观今鉴古写春秋 ——葛昌楹印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运用
第一章 平湖传朴堂葛氏及葛昌楹的收藏
    第一节 平湖传朴堂葛氏家族概况
    第二节 雅好收藏,德艺传家——葛氏家族藏品文献整理的传承性
        一、葛金烺、葛嗣浵:奠定传朴堂葛氏藏品文献整理的坚实基础
        二、从爱日吟庐到传朴堂:传朴堂葛氏藏品文献整理之内容
        1、书画藏品的文献整理
        2、所藏方志整理
        3、传朴堂葛氏对金石爱好的传承性
        三、为祖题咏:扩大了传朴堂葛氏于海上艺文翰墨界的交际影响
    第三节 、葛昌楹生平概述及其收藏
        一、葛昌楹其人
        二、葛昌楹有体系的收藏
        1、藏品概况
        2、印藏人生的三个节点
        3、印藏体系——“严派别之分,泯主奴之见”
第二章 葛昌楹印藏理念及影响
    第一节 清末民初形成辑录印谱的共同趣味
    第二节 葛昌楹的印藏理念
        一、钟情于“晚清四大家”
        二、首次提出明清篆刻流派为数百家
        三、审择精严,精工细拓
        四、心怀广纳宋元名印之理想
    第三节 、葛昌楹印藏的影响
        一、葛昌楹印藏活动的津梁效应——辑谱用谂同好,襄助后学精进
        二、朱抑墨拓的发扬较好地保存了明清流派印的原貌
        三、载录刻印之术递变益进之迹,整理明清流派印文脉
第三章 葛昌楹与西泠印社
    第一节 葛昌楹的艺文交游
        一、忘年之交胡匊邻
        二、八拜之交吴昌硕
        1、吴昌硕与葛氏家族之往来
        2、心照神交,相辅相知
        3、从为葛治石观缶老“取法汉印”印学观
        三、相交若素吴隐
        1、意趣相投,辑成《悲盦胜墨》
        2、将所藏何震治印精品让与葛氏
        3、为祖镌碑,树其功德
        四、声气相求王福庵
        1、统领谱录事宜
        2、鉴明旧藏
        3、雅题斋名
    第二节 葛昌楹在西泠印社的活动
        一、增补史料,丰富社藏文脉
        1、私印公用——助力印学文脉整理
        2、寄怀印社千秋业——开创了西泠印社早期批量明清流派印捐赠的先锋
        二、参与秋祭义卖,充实印社经费
第四章 结论
附录1 吴昌硕为当湖葛氏治印例证
附录2 吴昌硕为当湖葛氏题诗(扉、跋)例证
附录3 吴昌硕为当湖葛氏书、画例证
附录4 葛昌楹辑梓印谱一览表
附录5 明清名家流派印谱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吴昌硕的艺术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由与意义
        1. 研究缘由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文章架构与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吴昌硕绘画的艺术特色
    (一) 以书入画的金石气息
    (二) 笔力雄厚的画面质感
    (三) 设色浓丽的西洋韵味
    (四) 富于变化的章法布局
    (五) 本章小结
二、吴昌硕艺术市场的状况分析
    (一) 吴昌硕作品艺术市场变化分析
        1.1911-1927 年的艺术市场
        2.1980-1989 年的艺术市场
        3.1990-1999 年的艺术市场
        4.2000-2019 年的艺术市场
    (二) 吴昌硕作品拍卖市场交易数据分析
        1. 不同绘画题材的作品价格分析
        2. 不同创作年代的作品价格分析
    (三) 本章小结
三、吴昌硕艺术市场的直接推动力
    (一) 参与社团
    (二) 广泛交友
        1. 王一亭
        2. 白石六三郎
        3. 有吉田氏
    (三) 投身公益
    (四) 本章小结
四、吴昌硕艺术市场的间接推动力
    (一) 吴昌硕在世时
        1. 经济发展
        2. 文化氛围
        3. 地域环境
    (二) 吴昌硕去世后
        1. 经济发展
        2. 文化政策
        3. 社会地位
    (三)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就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秋瑾文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秋瑾文艺”概念界定及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评析
    三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秋瑾生平、思想与创作研究
    第一节 秋瑾生平概述
    第二节 秋瑾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实践活动
    第三节 秋瑾的革命思想及实践活动
    第四节 秋瑾的文学创作研究
第二章 秋瑾题材的散文研究
    第一节 时代思潮与晚清的报刊
    第二节 秋瑾题材的散文创作概述
    第三节 秋瑾题材时评杂感的叙事特色
    第四节 秋瑾题材时评杂感的社会价值
    第五节 纪念与教育:民国后期与建国后的秋瑾题材散文创作
第三章 秋瑾题材的诗词研究
    第一节 秋瑾题材诗词创作概述
    第二节 激愤与哀思:晚清民国秋瑾题材诗词创作
    第三节 秋瑾题材诗词创作的价值
第四章 秋瑾题材的戏曲及曲艺研究
    第一节 秋瑾题材的戏曲及曲艺创作概述
    第二节 晚清民国秋瑾题材戏曲的编创特色
    第三节 启蒙与救亡的延续——蛰伏期的秋瑾题材的戏曲编创
    第四节 解读与重构——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秋瑾题材的戏曲创作
    第五节 个案研究:独具时代风貌的《轩亭冤传奇》
    第六节 秋瑾题材曲艺作品的编创特色
    小结
第五章 秋瑾题材的小说、传记文学研究
    第一节 秋瑾题材的小说、传记文学创作概述
    第二节 秋瑾题材的传记文学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秋瑾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 秋瑾题材的舞台剧与影视剧研究
    第一节 秋瑾题材的舞台剧与影视剧创作概述
    第二节 秋瑾题材话剧的时代风貌
    第三节 记忆与重构:秋瑾题材影视剧研究
第七章 “秋瑾文艺”的接受和在今日之价值
    第一节 常与非常——秋瑾文艺形象的塑造之路
    第二节 多重合力——秋瑾女革命家形象的成因
    第三节 “秋瑾文艺”在今日之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秋瑾文艺”作品及研究资料汇编(1907—2019)
    上编·作品卷
    下编·研究资料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谢辞

(7)国际化视角下西泠拍卖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基础概念
        一、艺术品拍卖
        二、国际化
        三、战略转型概念
    第二节 企业战略转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一、战略转型理论
        二、战略转型常用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 国内外企业战略转型研究综述
        一、国外企业战略转型理论研究的译介及述评
        二、国内企业战略转型理论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冷拍卖当前的战略及面临挑战
    第一节 西泠拍卖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新环境下西泠拍卖的挑战
        一、拍卖行业国际化带来的行业减量增质的挑战
        二、新技术手段的发展带来的挑战
        三、国际化对拍品标准化和专业性要求的挑战
        四、艺术品拍卖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拍卖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节 西泠拍卖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一、适应外部因素的要求
        二、自身因素的必要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形势下西泠拍卖的战略转型选择
    第一节 国际化发展下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威胁分析
    第二节 西泠拍卖的战略选择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形势下西泠拍卖的战略转型
    第一节 西泠拍卖战略转型的基本原则及核心问题
    第二节 西泠拍卖战略转型的目标
    第三节 西泠拍卖战略转型的实施方案
    第四节 西泠拍卖战略转型的实施策略
        一、以国际化视角,融合国际市场竞争
        二、不断提升国际化能力,提升品牌国际化竞争能力
        三、优化业务结构,迎合国际化需求
        四、重视新技术投入,创新拍卖模式
    第五节 西冷拍卖战略转型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管理层的高度支持
        二、构建综合性人才队伍,鼓励全员参与
        三、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品牌国际化
        四、完善现有管理制度,整合内外部资源
        五、适应新形势下的业务模式改变和管理组织体系改进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文人画的正宗观 ——董其昌的画学思想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积厚:文人画史的沿革和“南北宗”论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重要文人画思想
        一、诗画一律
        二、重意轻形
        三、云山墨戏
        四、引书入画
    第二节 明代浙派和吴门画派的尝试
        一、浙派的兴起和明初风尚
        二、吴门画派的文人之思
第二章 正脉:南北宗论的内容和意图
    第一节 禅悦之风和文人理想
        一、禅分南北
        二、从理学到心学
        三、绘画史的搬用
    第二节 南北宗的内容和价值
        一、南北宗论的提出
        二、南北宗论的分类标准
        三、南北宗论的价值
    第三节 正宗观及其意义
        一、南北宗论的意图和价值
        二、从南北宗论到文人画的正宗观
第三章 士气:正宗观的内涵
    第一节 以书入画:南宗的笔墨观
        一、笔法
        二、墨法
    第二节 集古大成:书斋的趣味
        一、集古大成,自出机轴
        二、造物为师
    第三节 幽淡简易:文人的趣味
        一、天真幽淡:董其昌的至境观
        二、简易:董其昌的逸品观
    第四节 以画为寄:文人的情怀和理想
        一、以画为寄
        二、以画为乐
第四章 流变:董其昌的影响与反思
    第一节 董其昌对明末至民国中国画的影响
        一、松江画派
        二、新安画派
        三、“四王”
        四、”四僧”
        五、金陵八家
    第二节 董其昌画学思想对当下的意义
        一、董其昌与民初的美术思潮
        二、董其昌艺术思想对后世中国画观看方式的影响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9)吴门书派草书研究 ——以祝允明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古代书迹鉴藏与吴门草书实践的关系
    第一节 明中期吴地收藏宏富的缘由
    第二节 明中期吴地历代草书名迹递藏情况综述
        一、墨迹
        二、刻帖
    第三节 鉴藏与实践
        一、吴门书家的鉴藏与交游
        二、祝允明及吴门诸子的仿书现象
    第四节 与鉴藏相关的两种草书类型
        一、二王传统的草书实践
        二、怀素大草书风的传承
    第五节 以文、祝为例看明中期学书方式的转变
        一、从口传手授到遍拟百家
        二、从自然妙悟到形迹模仿
第二章 祝允明大草的突围
    第一节 吴地历史上的草书传统
    第二节 个性解放、价值重构的时代风尚与吴门文人的狂士精神
        一、心学思想的影响
        二、吴门文人的仕气与狂狷
        三 先行者——祝允明在明中期个性解放思想中的意义
    第三节 高堂大轴的空间解放
    第四节 从功性论看祝允明书学思想
        一、《奴书订》——对“奴书论”的否定
        二、沿晋游唐
        三、对宋元书法的重视
        四、祝氏论书中的“自性”
第三章 祝允明大草书风的分期与艺术特色
    第一节 祝允明大草书风的类型与分期
    第二节 祝允明草书笔法特征
        一、大令、素师铁手腕
        二、楷法问题——祝氏草书中的钟繇笔意
    第三节 祝氏大草书风的空间构造分析
    第四节 历代对祝允明狂草形象的评述与认知
        一、“有明第一”的内涵及变迁
        二、地域认同及话语权
        三、以狂取狂——伪作的干扰
第四章 从《草书古诗十九首》看祝允明与吴门诸子的关系
    第一节 《草书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背景及对文彭、文嘉的影响
    第二节 “以义自止”——王宠的拜服
        一、相近的取法途径
        二、韵的追寻
    第三节 陈淳的跋语与“有师道焉”
        一、“有师道焉”
        二、陈淳与祝允明大草书风的异同
第五章 风格与危机——对吴门书派草书的再认识
    第一节 从线质的拓展看吴门草书的贡献
    第二节 草意的影响
        一、行书中的草意
        二、草篆
    第三节 失笔现象——危机的显现
        一、吴门书派诸家草书中的失笔现象举隅
        二、器用与心境——祝允明草书创作中的懈怠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通过分类、索引看西泠印派的形成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缘起
    1.2 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重点
    1.4 研究方法
2 分类比较与篆刻
    2.1 比较、分类、索引
        2.1.1 比较
        2.1.2 分类
        2.1.3 索引
        2.1.4 比较、分类与索引之间关系
    2.2 比较与篆刻
    2.3 分类与篆刻
    2.4 索引与篆刻
3 丁敬篆刻的分类、索引
    3.1 丁敬生平
    3.2 以分类法研究丁敬篆刻
        3.2.1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3.2.2 对丁敬印式的已有研究及比较
        3.2.3 印式分类及其局限性
    3.3 以索引法研究丁敬篆刻
        3.3.1 六维度篆刻索引的探索
        3.3.2 六维度篆刻索引的实践情况
4 西泠印派的形成与发展
    4.1 西泠八家概况
    4.2 西泠八家印章数量统计
    4.3 西泠印派经典印式的形成与发展
    4.4 数据分析与结论
5 西泠印派经典印式的探索
    5.1 西泠印派经典印式技法元素的提取
    5.2 基于西泠印派经典印式的创作
主要参考文献
作品附录
作者简历

四、“西泠”非“西冷”(论文参考文献)

  • [1]《古玺汇编》补编[D]. 张泰康.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2]陈文述及其着述研究[D]. 范正琦. 扬州大学, 2020(02)
  • [3]观今鉴古写春秋 ——葛昌楹印藏研究[D]. 黄佳琦.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吴昌硕的艺术市场研究[D]. 靳小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秋瑾文艺”研究[D]. 张晓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江顺诒社集及交游考[J]. 杨柏岭. 中国诗学研究, 2019(02)
  • [7]国际化视角下西泠拍卖战略转型研究[D]. 陆镜清. 厦门大学, 2019(02)
  • [8]文人画的正宗观 ——董其昌的画学思想及其影响[D]. 梅波.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11)
  • [9]吴门书派草书研究 ——以祝允明为中心[D]. 王方呈. 中央美术学院, 2016(08)
  • [10]通过分类、索引看西泠印派的形成与发展[D]. 翁鹏耀. 杭州师范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西冷”不是“西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