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标准X线片的定制型股骨柄的设计与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超[1](2021)在《Tri-Lock BPS股骨柄在治疗Crowe Ⅰ-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临床早期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后外侧入路中使用Tri-Lock BPS股骨柄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共纳入2014年10月—2020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病区CROWEⅠ-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患者55例(70髋),其中男14例(19髋)、女41例(51髋),年龄26~78(57.79±11.34)岁,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式治疗。按照所使用的股骨柄假体类型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36髋),采用Tri-Lock BPS股骨柄;对照组25例(34髋),采用Corail股骨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HB)手术前后及改变量、髓腔闪烁指数(CFI);术后第1日参照Mulliken标准评估假体置换初始股骨柄稳定性,术后第2日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髋部疼痛改善程度,术后12周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评价整体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分别在骨盆正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和髋部CT三维重建等影像学资料上,测量双下肢绝对长度差、股骨前倾角(FA)改变情况、股骨小转子大转子最宽部层面骨量保留面积量、大小转子间骨量保留体积量等指标,并从髋部骨密度(BMD)具体数值分析骨量保留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74个月,平均27.7个月。其中两组患者术前资料中髓腔闪烁指数(CFI)、摩擦界面等比较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侧别、Crowe分型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HB)的绝对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HB)绝对值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丢失量等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股骨小转子最宽部骨量保留面积量[7.91(7.14,8.24)cm2、6.06(5.59,7.23)cm2]、股骨大转子最宽部骨量保留面积量[(10.01±1.18)cm2、(8.50±1.89)cm2]、大小转子间骨量保留体积量[(31.09±3.12)cm3、(18.47±3.62)cm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双下肢绝对长度差、大腿远端疼痛情况,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股骨柄初始稳定性、股骨前倾角(FA)改变情况、第2日髋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第1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HHS)、以及其余手术并发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股骨前倾角(FA)的调整幅度相对宽裕。临床随访时,两组患者髋部1区、7区骨密度(BMD)变化量相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i-Lock BPS股骨柄与经典Corail股骨柄在相同入路(后外侧入路)条件下治疗CROWEⅠ-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中,疗效相当;但前者相对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满意治疗效果的同时股骨前倾角(FA)调整空间相对宽裕,在有效保留股骨近端骨量的同时可延缓骨量丢失的速度;特别对于香槟酒杯型(champagne fluted)狭窄髓腔的相对年轻DDH患者,在为预期的翻修手术有效保留骨量的同时,更优的双下肢绝对长度差的改善,使患者获得满意的髋部运动相对治疗效果显着。
单菁[2](2021)在《江西微晶陶瓷及改性产品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当医师们发现了骨水泥及金属材料磨损颗粒的毒性后,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应运而生。其主要采用金属材质的臼杯、股骨柄,表面覆以生物活性涂层,配合低摩擦系数的球头、内衬作为关节面的设计。该类假体植入人体后,随着时间延长,仍然避免不了包括关节面的磨损及不同材质界面之间的微动、腐蚀的缺点。假体磨损后伴随颗粒释放及涂层剥脱后金属材质外露,将诱发假体周围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假体失败。探究一种生物安全性好强度高的材料,用于制备新型人工髋关节假体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是现代人工髋关节假体技术进步的关键。本研究通过上世纪70至80年代江西微晶陶瓷(J.M.C)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的回顾性研究,对该类假体的材料特征及设计方案进行逆向分析,并总结该类假体的生物学特征及骨整合效应。根据对现代微晶陶瓷发展综述及分析,通过材料成分优化、新型制造工艺制备了新型硅酸锂微晶陶瓷材料(Li2O-Al2O3-Si O2,LAS)、改良氧化锆增韧氧化铝微晶陶瓷材料(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ZTA);最后,通过假体数字模型与受力分析,建设性提出了新型全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的几何形态设计与假体材料应用。该研究从微晶陶瓷材料出发,侧重生物学性能考察,为新型国产全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的材料种类、制造方法及假体设计提供了新的框架。文章第一章描述了全髋关节假体应用现状及意义。综述了近100年来全髋关节假体发展的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人工髋关节材料的进展过程。根据医用生物活性陶瓷及生物惰性陶瓷功能特征,及其与人工全髋关节的关联,提出了生物微晶陶瓷的先进制造与临床应用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文章第二章介绍了J.M.C-I、II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患者总体随访情况。1980-1981年间的近期随访的(术后0.2~1.5年内)案例共23例(24髋);2013-2016年间的远期随访的(术后31~37年)案例为8例(9髋)。对患髋的X线片、Harris评分、VAS评分等资料分析表明:该类假体生物安全性较好,骨整合效应较强;假体在体时间长,患者耐受度良好,但因假体力学性能较差而出现部分假体结构损坏,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文章第三章进行了J.M.C原材料及其产品制造的描述。一方面,结合J.M.C假体取出物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主要成分、抗弯强度、弹性模量、韧度、硬度、热膨胀系数等指标的检测,发现了其材料存在组分结构简单及产品纯度明显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将这类材料进行生物实验分析,包括成骨细胞代谢与黏附、骨架的矿化,动物致敏、骨整合效应,明确了该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文章第四章参照现代微晶陶瓷研究成果,在J.M.C基础上,提高陶瓷原料的纯度,改变了陶瓷组分配比,如增加了Si O2比率、补充了Ti O2、P2O5、Zr O2组分。烧造了一种新型LAS微晶陶瓷组件。进行了LAS的物理性能表征,包括:表面形貌、晶体结构、主要成分、抗弯强度、弹性模量、韧度、硬度、热膨胀参数等主要指标的检测。进行了LAS的生化性能表征,包括:成骨细胞的代谢、黏附、形貌、矿化、基因表达;LAS的动物致敏、内脏毒性、骨整合效应。结果表明新型LAS机械性能较J.M.C有大幅提高,生物性能更加优异。论文进一步对ZTA微晶陶瓷组件制作中的部分关键参数进行了必要的设定,最终获得了满足全陶瓷设计的高强度的ZTA微晶陶瓷,完成了人工全髋关节材料的构建。文章第五部分建立了新型人工髋关节假体、骨盆的数字模型,并将两者进行匹配,对加载材料属性及其受力进行了分析。表达了数学模型设计在假体设计中的优点,能够为新型人工髋关节的形态设计与制作提供依据。
陶明振[3](2020)在《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翻修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极大地改善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已成为中国骨科领域最成功的手术之一。虽然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理论上只要假体植入时间足够长,所有手术最终都会失败。手术失败会导致患髋出现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肢体短缩畸形等,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为了缓解和治疗这些术后不良问题,就需要行髋关节翻修手术。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假体周围无菌性松动是髋关节翻修的首要原因,因初次置换的假体类型或固定方式多样,并且松动部位及骨缺损程度也存在差别,这就决定了翻修手术方案也不尽相同。对于部分假体松动是选择保留稳定性良好的假体,只翻修部分松动的假体,还是选择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而无菌性松动不同翻修方案的选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目前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翻修的早中期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对比部分髋关节翻修与全髋关节翻修的术后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异。研究对象和方法选取2011年05月至2019年05月我院关节外科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人工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患者,共计41例。初次手术类型包括全髋关节置换3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其中男17例,女24例,左22例,右19例,年龄19岁~84岁,平均(58.63±15.18)岁,平均BMI为23.89±3.36。术前根据影像学诊断标准及感染排除标准筛选无菌性松动患者,根据影像学分别评估髋臼和股骨Paprosky骨缺损类型,记录术中处理方式、手术时间等,术后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并随访术后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4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长为38.02±23.52(月),患者术后Vas评分(1.00±0.89)相比术前Vas评分(6.00±1.47)明显降低,术后Harris评分(79.61±10.35)相比术前Harris评分(43.42±11.61)明显提高,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双下肢差值(8.51±4.47mm)较术前(19.72±11.55mm)显着降低,翻修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部分翻修与全部翻修例数分别为17例(41.46%)和24例(58.54%),两翻修类型间的手术时长(P=0.045)与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减少量(P=0.044)均有显着性差异。两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间Harris评分和Vas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本组患者有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9.76%),其中1例坐骨神经损伤(2.44%),1例髋臼假体松动(2.44%),2例股骨柄假体下沉(4.88%),无伤口愈合不良、术后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髋关节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可以获得良好的早中期临床效果;保存稳定髋关节假体的部分翻修术与全髋关节翻修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并且血红蛋白丢失量更少,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远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分析。
谢卫强[4](2020)在《生物翻修柄在初次髋关节置换中应用于Dorr C型股骨髓腔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一组异常粗大Dorr C型股骨髓腔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以及股骨髓腔成因和形态分布特点;Dorr C型髓腔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时选择Wagner SL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研究探讨股骨柄假体与髓腔充填率及匹配性,通过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来分析比较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假体骨长入时间和近期随访期间假体柄松动、下沉等情况;研究探讨Dorr C型髓腔患者初次髋关节置换时选择Wagner SL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的可靠性和临床疗效,为关节外科医师在选择股骨柄假体和治疗方案时提供临床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8.12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原兰州军区总医院)90例94髋Dorr C型股骨“烟囱状”异常粗大髓腔患者,采用Wagner SL生物型股骨柄假体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本组患者的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原发病因和股骨髓腔大小以及形态分布特点。通过术前X线片确定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均为Dorr C型,以及术后影像学分析包括术后即刻X线片检查,通过测量股骨柄假体在髓腔内的位置和充填率来判断假体与异常粗大髓腔的匹配性,近期随访X线片了解骨-假体界面骨长入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股骨柄假体松动、下沉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功能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结果:1.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1)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60160 min,平均(100.7±8.3)min;术中出血量为50900 ml,平均(239.2±20.6)ml;术后引流量为20500ml,平均(170.9±33.4)ml;显性失血量平均(410.1±23.6)ml;隐性失血量平均(726.1±32.8)ml;下地时间为13d,平均(1.8±0.3)d;住院时间为427d,平均(10.9±1.3)d;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期内无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髋关节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本组研究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术时间逐渐递减,可能与老年患者较瘦、手术耐受能力较差,术者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有关,随之术中出血量也呈递减趋势,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相差无几,而下地时间呈递增趋势,可能与老年患者骨质较差,延缓下地时间有关;绝大多数患者46周后可以弃拐恢复正常行走,23个月后可以基本无障碍行走。2.术后大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本组研究对象术后大腿痛呈明显降低的趋势,由术前平均(7.95±0.46)分降为术后3月平均(3.49±0.32)分,术后大腿痛可能与该柄柄体较长以及柄体直径较为粗大对股骨髓腔内壁骨皮质干扰较重有关。随访术后6个月平均(2.44±0.41)分、术后12个月平均(1.86±0.32)分、末次随访平均(1.55±0.32)分,末次随访2例患者出现轻度大腿隐痛,行走时间过长时出现,休息时消失。3.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估临床评估手术前、后90例患者94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呈显着增高,由术前平均(44.5±4.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1.2±3.4)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即刻X线检查(1)本组患者术后下肢肢体长度基本恢复正常,其中72例(74髋)术后双下肢等长,约占80%;13例(15髋)术后患肢出现12cm(平均1.5cm)增长,约占14.5%;5例(5髋)术后出现0.51cm(平均0.76cm)短缩,约占5.5%。(2)本组患者术后股骨柄假体在髓腔内的初始固定效果均为优良,运用Kim三点固定法测量假体柄在髓腔内的充填率,即刻X线正位片上假体柄的髓腔填充率平均为93.4±2.1%,侧位片上充填率平均为82.3±2.5%。(3)术后即刻X线片示90例患者94髋关节股骨柄假体在髓腔内均呈中立位固定,术后6例髋关节出现轻度内翻畸形,α角为2.12.8°(平均2.4±0.2°),但均≤3°,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外翻畸形患者。(4)本组患者术后股骨偏心距均在正常范围内,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偏心距为4556mm,(平均52±2.4mm),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偏心距为4655mm,(平均51±3.5mm)。5.随访期X线检查(1)本组患者术后12个月X线片上根据Engh骨长入标准,骨长入固定67髋,稳定的纤维固定27髋,假体松动0髋;末次随访骨长入固定71髋,稳定的纤维固定23髋,假体松动0髋。(2)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56髋伴有不同程度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其中,Ⅰ度(股骨距密度低,且变圆钝)41髋,Ⅱ度(累及小转子)9髋,6髋假体柄和股骨之间出现透亮区,但宽度均<1 mm;末次随访Ⅰ度(股骨距密度低,且变圆钝)63髋,Ⅱ度(累及小转子)15髋。(3)本组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21髋股骨柄假体下沉区间为16mm,平均2.8mm,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26髋股骨柄假体下沉28mm,平均4.5mm。(4)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38例髋关节出现异位骨化,其中,I级27例,II级9例,III级2例,髋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末次随访63例髋关节出现异位骨化,其中,I级43例,II级12例,III级8例,2例患者髋关节行走时出现轻度活动受限。(5)运用Kim三点固定法测量假体柄在髓腔内的充填率,正位X片上>80%,侧位X片上>70%,即匹配满意,术后6月随访假体柄在髓腔内正位X片上的填充率平均为96.3±1.5%,侧位X线片上充填率平均为83.3±2.3%;术后12月正位X片上填充率平均为97.6±1.4%,侧位片上充填率平均为84.4±1.6%,末次随访正位X片上填充率平均为98.2±1.2%,侧位片上充填率平均为84.8±1.5%。(6)所有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出现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髋关节感染性松动等并发症。研究结论:1.圆锥形Wagner SL生物型股骨柄假体可良好地匹配异常粗大的Dorr C型“烟囱状”股骨髓腔,术后股骨柄假体在髓腔内具有充填率较高、匹配性良好、并发症较少等优点。2.Wagner SL生物型股骨柄假体2°锥度设计、8条侧棱嵴、金刚砂粗糙面全涂层处理、柄体和颈部的一体化设计可保证有效的生物力学固定效果,并可有效避免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对中老年患者心血管带来的潜在危险,降低相关临床不良因素。3.Dorr C型股骨髓腔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时,初次选择Wagner SL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的近期临床疗效良好,可帮助和指导关节外科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案和假体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艾尔帕提江·买合木提[5](2020)在《Wagner SL翻修柄治疗VancouverB2及B3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Wagner SL翻修柄治疗Vancouver B2及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Wagner SL翻修柄翻修治疗的Vancouver B2及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人共23例,其中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人17例,Vancouver B3型病人6例。按照Paprosky股骨骨缺损分型,6例病人有I型骨缺损、4例病人有II型骨缺损、5例病人有III A型骨缺损、1例病人有III B型骨缺损、其余7例病人无明显骨缺损。平均随访时间3年(6个月6年)、平均年龄65岁(29岁92岁)。收集上述患者的骨折原因、术前Harris评分、术后Harris评分、股骨干直径、假体超过骨折线远端的距离、假体下沉距离、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骨折愈合及骨量恢复情况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人Harris评分的中位数由术前的6.19提高到8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中未出现死亡病例,无神经血管损伤、脱位、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有一例病人术后拍摄X线片发现假体在股骨髓腔远端穿出,一周后再次行翻修手术治疗。股骨假体超过骨折线最远端的距离平均为股骨干直径的4倍,有两例病人小于2倍。末次随访所有病人的骨折断端均骨性愈合,11例病人(68.8%)有明显骨量恢复。两例病人出现可疑的假体下沉。有两例病人的双下肢长度差异可疑超过2cm。结论:VancouverB2及B3型术后股骨假体周骨折通过Wagner SL翻修柄翻修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孙晓亮[6](2019)在《三维CT成像和3D打印技术在成人重度DDH患者股骨近端畸形的测量及假体柄选择中的指导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三维CT成像及Mimics软件对成人重度DDH(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股骨近端畸形测量,与国内外学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评价该方法可靠性。[资料和方法]收集2017,11-2018,11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TH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人重度DDH病人共23例(29髋),单侧17例,双侧6例,其中男2例,女21例。术前进行拍摄标准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及双下肢全长片,行骨盆至股骨髁部三维CT,将Dicom影像数据导入Mimics Medical 19.0(比利时)软件重建,先按照脱位程度进行Crowe分型[1],再利用测量工具进行股骨近端形态测量(包括股骨头直径,股骨颈前倾角,股骨头高度,头心-干轴距,股骨髓腔峡部高度,股骨峡部内径,股骨小转子中点上方20mm髓腔内径,股骨髓腔扭转角[2],髓腔开口指数[3]),将DDH患者各解剖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国内外学者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将17例单侧DDH患者的患侧同健侧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国外学者Noble[4]比较结果股骨头高度和股骨头直径无显着差异,本研究所测得头心-干轴距、股骨颈前倾角显着小于Noble组,髓腔开口指数、颈干角则明显大于Noble组。而与国内刘双鲁[5]及严亮[6]的测量结果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利用三维CT成像及Mimics软件,能够准确测量成人DDH病人股骨近端畸形参数。[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还原成人DDH股骨近端形态,分别在1:1模型上安装两种生物型股骨假体柄,通过对不同假体匹配度测量的比较,评价3D打印技术在成人DDH患者THA术中股骨假体柄选择的指导意义。[资料和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THA的成人重度DDH病人共23例(29髋),其中男2例,女21例,术前进行拍摄标准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及双下肢全场片,行骨盆至股骨髁部三维CT重建,将Dicom影像数据导入MIMICS19.0(比利时)软件,后将MIMICS处理后的STL文件输入3D打印机进行全股骨打印(包括股骨头至股骨髁部),得到股骨1:1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股骨柄植入术,同一模型分别植入国产全髋关节的矩形及锥形柄髓腔锉,模拟真实股骨柄,安装稳定后,再将模型及假体一同进行CT扫描,测量不同股骨柄的匹配度,包括股骨截骨处,截骨远端2.5cm,7.5cm及髓腔峡部位置处股骨柄的匹配度,用SPSS22.0软件做统计学对比,比较两种形状股骨柄在不同形态股骨髓腔中的匹配度。[结果]按照Noble[1]的股骨近端形态分型,23例(29髋)病人中香槟型8髋,正常型或接近正常型11髋,烟囱型10髋,根据对不同股骨柄匹配度的测量,香槟型更适合锥形柄,正常型或接近正常型病例在股骨截骨处,截骨远端2.5cm,7.5cm处和峡部位置两种柄的匹配度上无显着性差异,而矩形柄在烟囱型病人中更有优势。[结论]成人重度DDH的股骨近端畸形严重,手术难度大,股骨柄选择不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1:1还原DDH病人股骨近端形态,模拟手术中在单个股骨模型上操作方便,更体现3D打印的优势;对于同一模型可以安装两种不同的股骨柄进行匹配度的比较,在真实手术中假体选择的指导意义更大。
袁玉林,王臻,张浩强,高鹏,高天,陈国景[7](2016)在《新型非骨水泥柄设计特征及临床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适合于儿童的非骨水泥固定型股骨柄设计特征,并通过随访获得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4月在我科植入新型非骨水泥股骨柄的6名儿童患者,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8.5±3.2岁(511岁)。病理诊断结果骨肉瘤患者5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1例;右股骨下端患者5例,左股骨下端患者1例;其中一例患者术前有病理骨折。6例患者在我科行双动半膝关节置换术,其中股骨下端均采用了新型非骨水泥假体柄。采用Enneking骨肌肉肿瘤置换后下肢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肢行功能评价,影像学重点评估股骨柄在髓腔放置位置是否得当、股骨柄假体有无松动、有无应力遮挡、骨溶解等现象,并测量术后患者患肢短缩畸形数据。结果:6例患者随访时间32个月(1454个月),除1例5岁女童术前肢体条件较差在术后14个月行膝关节融合手术,其余无翻修病例,置换关节均无感染、折断等现象。MSTS评分21.33分;射线片示所有患者股骨髓腔内假体柄放置位置满意,股骨侧及胫腓骨侧假体周围未见骨溶解。结论:新型非骨水泥固定型股骨柄设计合理,早期稳定性可,后期可取得满意的生物固定效果。
马如宇,丁华,顾寄南[8](2015)在《用于选择髓腔锉切削参考导路的组合式探棒》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便于术中协助医生确定髓腔锉切削患者股骨腔的导路,本文提出一种组合式探棒结构。首先利用组合式探棒选定髓腔锉切削导路,再利用计算机引导手术医生沿选定的切削导路切削患者股骨腔。通过对尸体骨行髋关节置换验证,分析组合式探棒使用组与对照组对股骨髓腔切削的效果及用时,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以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马如宇,顾寄南,韦建和[9](2014)在《基于X线片定制股骨柄假体的设计原理及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介绍自编的基于X线片设计定制型股骨柄假体程序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功能模块。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方法提取X线片上一些患者股骨解剖特征点(如小粗隆最高点、股骨头中心及转子间窝等)、2个规划的手术截骨位置点(大粗隆侧截骨边界位置点及截骨线最低点位置点)以及一些设计用关键位置点(如假体远端位置、假体颈干连接段最高点位置等),以此预测患者股骨近端髓腔,并通过输入设计参数值(如颈干角、前倾角、预留的松质骨厚度、假体匹配段截面圆弧半径及假体过渡段高度等)设计出定制型股骨柄假体。并对设计出的定制股骨柄假体进行匹配区域多个截面的二维截面验证和三维的总体验证。结果根据验证情况,调整设计参数重新生成股骨柄假体模型点云数据,使设计出的股骨柄假体与患者股骨腔相匹配,达到定制型假体设计要求。结论介绍的程序系统可用于为患者设计定制型股骨柄假体,设计周期较短,成本较低,有利于促进定制型股骨柄假体在临床上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马如宇,丁华,韦建和,王金武[10](2013)在《髋关节置换手术定制型髓腔锉的设计与加工》文中认为目的介绍定制型髓腔锉的设计与加工方法。方法根据相应的定制型股骨柄假体的三维模型设计髓腔锉,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中,通过截除、拉伸及偏移面等操作构建出髓腔锉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加工出定制型髓腔锉。采用该研究的CAD及CAM方法,分别为实验及临床试用设计加工了定制型髓腔锉。结果实验及临床试用的定制型髓腔锉被用于切削相应的尸体股骨腔及患者股骨腔,植入定制型假体以后,通过分析发现假体与股骨腔匹配较好。结论采用该研究方法设计加工定制型髓腔锉,将能够提高植入定制型股骨柄假体的成功率,将减少定制型股骨柄假体在患者股骨腔中松动的风险,能够促进股骨松质骨长入假体表面来固定假体。
二、基于标准X线片的定制型股骨柄的设计与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标准X线片的定制型股骨柄的设计与加工(论文提纲范文)
(1)Tri-Lock BPS股骨柄在治疗Crowe Ⅰ-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临床早期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个体化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江西微晶陶瓷及改性产品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的发展史 |
1.2 人工关节材料的进展 |
1.2.1 金属材料 |
1.2.2 有机高分子材料 |
1.2.3 复合材料(不同材质的摩擦界面组合) |
1.2.4 陶瓷材料 |
1.3 医用生物微晶陶瓷 |
1.3.1 生物微晶(玻璃)陶瓷 |
1.3.2 医用生物活性陶瓷 |
1.3.3 医用生物惰性陶瓷 |
1.4 生物微晶陶瓷的先进制造 |
1.4.1 可切削生物微晶陶瓷 |
1.4.2 高韧性微晶玻璃 |
1.5 生物惰性陶瓷的临床应用 |
1.5.1 陶瓷髋关节的置换 |
1.5.2 氧化物基陶瓷髋关节置换的安全性 |
1.6 江西微晶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 |
1.7 论文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
1.7.1 研究目标 |
1.7.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江西微晶陶瓷人工关节病例的随访 |
2.1 引言 |
2.2 患者和方法 |
2.2.1 患者及手术方式资料 |
2.2.2 临床功能评估方法 |
2.2.3 影像学评估方法 |
2.3 随访患者与评估 |
2.3.1 近期随访患者基本情况 |
2.3.2 远期随访患者基本情况 |
2.3.3 临床功能评估结果 |
2.3.4 影像学评估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J.M.C材料的力学、生物学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 |
3.2.1 主要的试剂与设备仪器 |
3.2.2 J.M.C材料的逆向研究 |
3.2.3 基于J.M.C的假体制作 |
3.3 J.M.C材料生物安全性、骨整合效应的研究 |
3.3.1 早期的J.M.C假体材料动物短期安全性试验 |
3.3.2 远期的J.M.C假体材料生物实验 |
3.4 实验结果 |
3.4.1 细胞代谢 |
3.4.2 细胞形态 |
3.4.3 细胞骨架 |
3.4.4 细胞矿化 |
3.4.5 致敏试验 |
3.4.6 骨整合效应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新型人工关节材料的探索 |
4.1 引言 |
4.2 试剂耗材、仪器设备 |
4.3 新型LAS微晶陶瓷的制备过程及样品检测 |
4.3.1 制备过程 |
4.3.2 样品检测 |
4.4 新型微晶陶瓷生物安全性、骨整合效应的研究 |
4.4.1 实验方法 |
4.4.2 实验结果 |
4.5 新型ZTA陶瓷的制备 |
4.5.1 制备实验 |
4.5.2 新型ZTA的表征 |
4.5.3 新型ZTA样品实验结果 |
4.6 讨论 |
4.7 小结 |
第5章 植入式全陶瓷关节的外观设计 |
5.1 引言 |
5.2 研究方法 |
5.2.1 原人工关节假体取出物的测量与分析 |
5.2.2 假体的有限元分析 |
5.2.3 全陶瓷人工关节的成型工艺研究 |
5.3 研究结果 |
5.4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 |
6.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翻修的回顾性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研究对象 |
2.2 假体松动的诊断标准 |
2.3 纳入排除标准 |
2.3.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2.3.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4.1 术前准备 |
2.4.2 手术方法 |
2.4.3 围手术期处理 |
2.5 术后随访评估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纳入对象临床评估 |
3.2 组间临床评估 |
3.3 影像学结果 |
3.4 并发症 |
第四章 讨论 |
4.1 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 |
4.1.1 生物学因素 |
4.1.2 机械性因素 |
4.1.3 手术相关因素 |
4.1.4 其他因素 |
4.2 翻修手术类型的选择 |
4.3 骨缺损的处理及假体选择 |
4.3.1 髋臼侧处理方法 |
4.3.2 股骨侧处理方法 |
4.4 康复处理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生物翻修柄在初次髋关节置换中应用于Dorr C型股骨髓腔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三、治疗方法 |
四、疗效评价 |
五、研究结果 |
六、研究结论 |
七、典型病例 |
八、讨论 |
九、研究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研期间学术成果 |
(5)Wagner SL翻修柄治疗VancouverB2及B3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假体 |
3.治疗方法 |
3.1 术前准备和手术计划 |
3.2 手术方法 |
3.3 术后处理 |
4.随访方法与评估指标 |
5.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三维CT成像和3D打印技术在成人重度DDH患者股骨近端畸形的测量及假体柄选择中的指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三维CT成像技术及Mimics软件在成人重度DDH患者股骨近端畸形测量中的应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3D打印技术在成人DDH患者THA术中股骨假体柄匹配度测量中的应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B.个人简历 |
附录C.已取得成果 |
附录D.综述 |
参考文献 |
(7)新型非骨水泥柄设计特征及临床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纳入对象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有限元分析与假体设计 |
1.2.2 治疗方法 |
1.3 置换后下肢功能评估 |
1.4 主要随访指标 |
2 结果 |
2.1 假体设计结果 |
2.2 临床应用结果 |
2.3 影像学结果 |
3 讨论 |
3.1 新型非骨水泥股骨柄设计特点 |
3.2 新型非骨水泥股骨柄在临床的应用 |
3.3 新型非骨水泥股骨柄的局限性 |
3.4 非骨水泥股骨柄的前景 |
(8)用于选择髓腔锉切削参考导路的组合式探棒(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组合式探棒结构 |
2探棒探找髓腔锉切削参考导路方法 |
3实验验证 |
4分析与讨论 |
5结论 |
(9)基于X线片定制股骨柄假体的设计原理及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假体结构设计 |
1.1 匹配段设计 |
1.2 过渡段设计 |
1.3 其余部分设计 |
2 基于X线片设计定制型股骨柄假体程序 |
2.1 X线片数据采集 |
2.2 假体设计 |
2.3 设计检验 |
3 讨论 |
4 结语 |
(10)髋关节置换手术定制型髓腔锉的设计与加工(论文提纲范文)
1 定制型髓腔锉结构 |
2 设计过程 |
3 定制型髓腔锉加工过程 |
3.1 工件加工 |
3.2 髓腔锉近端和中段加工 |
3.3 髓腔锉远端加工 |
3.4 髓腔锉锉齿加工 |
4 临床试用 |
5 讨论 |
6 结论 |
四、基于标准X线片的定制型股骨柄的设计与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 [1]Tri-Lock BPS股骨柄在治疗Crowe Ⅰ-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临床早期疗效研究[D]. 孔令超.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江西微晶陶瓷及改性产品的生物学特征研究[D]. 单菁. 南昌大学, 2021(01)
- [3]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翻修的回顾性临床分析[D]. 陶明振.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生物翻修柄在初次髋关节置换中应用于Dorr C型股骨髓腔的近期疗效观察[D]. 谢卫强.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Wagner SL翻修柄治疗VancouverB2及B3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分析[D]. 艾尔帕提江·买合木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三维CT成像和3D打印技术在成人重度DDH患者股骨近端畸形的测量及假体柄选择中的指导意义[D]. 孙晓亮.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7]新型非骨水泥柄设计特征及临床应用效果[J]. 袁玉林,王臻,张浩强,高鹏,高天,陈国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18)
- [8]用于选择髓腔锉切削参考导路的组合式探棒[J]. 马如宇,丁华,顾寄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5(05)
- [9]基于X线片定制股骨柄假体的设计原理及方法[J]. 马如宇,顾寄南,韦建和. 医用生物力学, 2014(06)
- [10]髋关节置换手术定制型髓腔锉的设计与加工[J]. 马如宇,丁华,韦建和,王金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