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圆珠笔加工设备发展概况

国内外圆珠笔加工设备发展概况

一、国内外圆珠笔加工设备发展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China Wrting Instrument Association;[1](2021)在《中国制笔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文中研究说明(2021-2025年)(修订稿)中国制笔行业是我国轻工业中的传统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承接着繁荣市场、稳定出口、扩大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制笔业已由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时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速制笔行业发展,

葛塨威[2](2021)在《铜制笔头台式加工装备的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高端制笔装备价格昂贵,传统装备的加工精度又较低,这使得中低端制笔行业的处境艰难。本课题以改进低端制笔设备为着力点,结合笔头加工具体工序,以设计研发出精度较高,生产效率较高的制笔装备,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根据笔头加工要求与工艺,对装备总体方案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装备系统框架方案设计、装备整体布局方案设计、装备回转驱动方案设计、装备定位装置方案设计、装备锁口机系统方案设计。(2)基于装备总体方案,对制笔装备的关键系统及其零部件进行详尽的设计,包括液压系统、棘轮机构、笔头夹具、回转圆盘以及锁口机系统。对液压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参数设计,电机选择等,再根据设计尺寸对零件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模拟装配,进一步优化尺寸且防止装配干涉。(3)关键技术之一是铜制笔头台式加工装备的锁口机主轴回转误差。为确保加工精度,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为锁口机主轴的设计优化打下基础。首先对锁口机主轴进行了优化处理并且对回转误差进行了数学建模,继而使用MATLAB工具对回转误差进行仿真分析处理。主要分析了前后轴颈的圆度误差以及悬伸比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效果。通过锁口机主轴回转误差分析,可以评价锁口机主轴的精度。(4)关键技术之二是锁口机驱动系统振动问题。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仿真分析锁口机驱动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对转轴的危险截面进行判断,对刀具部分的最大变形进行分析。利用模态分析获取驱动系统各阶模态与临界转速,分析影响驱动系统临界转速的因素,并进行理论验证。最后结合谐响应分析在受外界激励下驱动系统的振动特性,为合理减小系统的振动提供理论基础。最后介绍了装备的组装与调试。

张世平[3](2021)在《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将对其一生的体育参与及体质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对小学生体质健康也予以高度重视。动作协调能力是综合的神经机能能力,良好的动作协调能力能够对小学生掌握运动技巧、提升运动能力有所帮助,能够促进其身体各项系统的协同配合与发展,进而塑造良好的身体姿态,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为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发展、运动能力发展,尤其是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要充分把握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探索科学有效的方式发展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运动视觉训练为提升机体的运动能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尤其对于视觉发育正处于活跃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重要。运动视觉训练在国外的研究和实践中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在国内研究较少,尤其是在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对运动视觉训练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研究实践。本文在小学生群体中运用运动视觉训练开展研究,探讨其对视觉能力发挥的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实际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测试法等,在相关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对运动视觉训练方法和动作协调能力结构要素及其评价进行分析,筛选出一套适合于小学生的运动视觉训练方法,确立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通过教学实验,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情况,为提升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促进运动能力发展、提升体质健康提供帮助,并为国家完善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运动视觉训练对动作协调能力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中的空间定向能力、平衡能力、认知能力产生显着影响,具体表现在:运动视觉训练对水平二小学生的空间定向能力有显着影响,对水平一、水平三小学生的空间定向能力没有显着影响;运动视觉训练对三个水平的平衡能力均有显着影响;运动视觉训练对水平一、水平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显着影响,对水平三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显着影响。同时,研究也发现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的反应能力、本体感知能力和节奏能力的提升没有产生显着影响。动作协调能力随着水平段的升高而增强,运动视觉训练在小学生性别上没有显着性差异。2.系统科学的确立运动视觉训练的方法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运动视觉训练方法的确立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研究中,运动视觉训练方法的筛选经过了专家访谈、李克特量表筛选而出。在设计教学实验中,运动视觉训练的方法又经过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最终确定的运动视觉训练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在本研究中,运动视觉训练的内容最终共确定了13种,即静止视力、动态视力、视觉聚焦、视觉追踪、周边视野、融像灵活性、深度感知、视觉化、手(脚)眼协调能力、瞬间视、视觉集中力、对比感度、光感度。同时研究中深入分析每种运动视觉内容的意义和价值,对其训练方法进行分析筛选,最终确定了眼保健操、钟摆读数、双人传球认字、卡片聚焦、远近字母表、找数字、两段式扫视、认数字、举看铅笔、圆珠笔相向、延迟记忆、定位抛接、手脚触点、快读速记、凝视一点集中训练等15种运动视觉训练方法。通过研究证明,这些运动视觉训练方法便于小学生掌握,且易于推广。3.研究中确定的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适用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身体运动能力决定了该群体需要一套简单易行的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去全面掌握与科学分析。研究表明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是一种多要素构成的综合复杂能力,因此其评价指标的确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既要考虑其综合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专项特征对其的影响。研究中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以动力系统、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作为理论基础指导。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系统归类,从反映动作协调能力的6个结构要素即反应能力、空间定向能力、本体感知能力、节奏能力、平衡能力与动作认知有关的认知能力出发,通过专家访谈、预实验对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了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进而通过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论证筛选,在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的情况下最终确定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为接反弹六角球、十字象限转身跳、跳绳、栏间折返、走平衡木、绳梯识图。经过实践证明这套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是有效的。4.运动视觉训练有助于小学生的视觉能力的改善。研究发现,实验干预后不同水平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的平均视力出现明显差异,多个实验班在经历运动视觉训练后出现平均视力有小幅提高(水平二、水平三),而多个对照班在正常教学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视力略有降低。数据结果说明,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视觉能力的发展和保护具有一定作用。

石聿文[4](2020)在《十年砥砺 硕果闪耀——记中国制笔行业的十年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回顾2010年至今的十年,更是中国制笔发展史中不平凡的十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出口大幅下滑,对于当时出口占半壁江山以上的中国制笔行业来说,可谓是沉重的打击。

张圆[5](2020)在《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表面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是将浸渍胶膜纸压贴在胶合板基材上而形成的装饰板材,具有优良的装饰性能。但是板材在干燥环境下容易产生鼓泡、龟裂等表面缺陷,使得板材的装饰性能下降并影响其表面质量,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本文对浸胶纸和胶合板基材进行了原材料性能的检测,并对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其分别使用一次覆膜法、改进一次覆膜法、改进二次覆膜法及二次冷压覆膜的工艺进行制备,并检测其表面性能,得出以下结论:(1)浸胶纸的浸胶量、预固化度和挥发物含量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饰面胶合板的表面性能有一定影响,造成板面缺陷。(2)在140℃时浸胶纸中树脂的稳定性更良好;而在180℃时,浸胶纸中树脂受热最不稳定。在热压温度为120℃时能达到浸胶纸中树脂的最优固化温度,其次为160℃。(3)在浸胶纸饰面胶合板的热压工艺中,通过加入无纺布改进一次覆膜法与二次覆膜法,使用胶膜作为胶黏剂,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强板材表面耐龟裂性能,提高饰面胶合板的质量。(4)改进二次覆膜法的较优的热压参数为第一次热压:热压温度160℃、热压压力1.0MPa、热压时间45s;第二次热压:热压温度120℃、热压压力1.0MPa、热压时间30s。(5)使用二次覆膜冷压工艺制备浸胶纸饰面胶合板,加入无纺布与牛皮纸作为增强材料,胶黏剂为液体胶黏剂,所得试件的表面胶合强度及耐龟裂等性能均有显着提高。(6)二次冷压覆膜法较优制备工艺参数为第一次热压:热压温度160℃、热压压力1.0MPa、热压时间45s;第二次冷压:冷压温度23℃、冷压压力0.6MPa、冷压时间40min,使用牛皮纸为增强材料,胶黏剂为YJ122。

应必烈,苏娟,郭亨长[6](2020)在《中性圆珠笔笔头加工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介绍中性圆珠笔头的结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子弹型笔头是中性笔最常见的笔头,采用刀具切削工艺进行加工成型,通过设计关键刀具和工艺程序,获得成熟稳定的制备流程。讨论分析了一些重要工序常见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子弹型笔头内部结构还可以通过加装弹簧,形成弹簧笔头应用于揿动式圆珠笔。本文也讨论了弹簧笔头的生产步骤以及难点工序的解决办法。

苏娟[7](2019)在《中性笔墨水润滑体系及其书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性笔核心原材料之一的中性墨水,其性能的好坏对中性笔的书写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影响中性墨水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墨水的触变性、假塑性、润滑性、保湿性、粘度和表面张力等。本文通过对影响墨水性能的众多因素分析,发现墨水的润滑性尤其是一个关键指标,良好的润滑性能有利于书写时笔头出墨流畅均匀、线条平整饱满,而润滑性较差会导致在书写过程中因磨损问题墨水无法顺利写完。墨水自身良好的润滑以及墨水与笔头的优化匹配对中性笔的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首先对中性墨水基础配方体系进行研究,选取不同性质的原材料进行配伍,重点筛选增稠剂、保湿剂等关键组分,构建出一种适用于书写的中性墨水基础配方,在此基础上从润滑剂种类及其用量两个方面探究中性墨水配方中润滑剂对书写性能的影响,最终获得一种润滑性能好,手感舒适且长期稳定的中性墨水配方。另外,本文创新性的对中性笔灌装墨水之前的启停阶段的摩擦磨损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笔头球座体表面存在一层约500 nm厚的书写润滑膜,对中性笔书写性能也有一定影响。该润滑膜是在切削油辅助下加工易切削不锈钢金属笔头时,通过化学吸附效应吸附于球座体表面的,主要由烃基羧酸或者烃基醇等亲水性物质构成;球珠和球座体之间是边界润滑状态,球座体表面书写润滑膜的存在降低了笔头的摩擦和磨损,与不含润滑膜的结果相比,其摩擦系数降低了32%,磨损量降低了77%,不含润滑膜的笔头制成的笔芯线迹呈现规律性色淡、出墨量持续降低,笔芯划线600 m时因磨损较大完全失效,而含润滑膜的笔头制成的笔芯线迹饱满清晰,出墨量波动较小。润滑膜表面亲水性物质可以提高球座体与书写介质的润湿性,进而实现中性笔的长效润滑。

黄震[8](2019)在《乳化墨水书写流动仿真分析及与笔头匹配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乳化墨水是一种安全环保的墨水,溶剂采用油包水或水包油形成的混合溶剂,组分含水量大。乳化墨水的特点是润滑度低,书写手感好,安全环保。目前我国高品质的墨水和笔头都是依靠进口的,墨水与笔头的匹配涉及多个学科,其匹配技术复杂,匹配效果受墨水的特性和笔头的材料影响,是研发难点之一。墨水与笔头的匹配通常是通过工厂的试验进行匹配,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耗时长,效率低。乳化墨水与笔头的匹配技术不够成熟,尚未形成完善的墨水与笔头匹配评价体系。首先,根据流变学理论,选取C-1615笔头与乳化A类墨水装配的乳化墨水圆珠笔为研究对象,利用POLYFLOW软件建立了乳化墨水与笔头匹配的几何模型,对乳化墨水书写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单因素法分析了笔头结构参数和墨水特性参数与墨水流动性的关系。其次,将乳化A、B、C三种墨水分别与C-1615和C-1614两种笔头交叉匹配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初写性能、积滴墨、耐低温、耐高温、耐腐蚀、书写性能等多方面的匹配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分析墨水与笔头的匹配程度,在此基础上探究匹配规律和机理。然后,通过化学成分、硬度、粗糙度测试和切削试验等对比分析日本和国产笔头材料性能,对日本和国产材料加工的笔头装配乳化墨水并进行笔头磨损量和出墨量的测试,探究笔头材料对书写性能的影响。最后,针对目前乳化墨水匹配中存在的严重积滴墨问题,采取调整笔头结构参数去适配墨水的匹配方法,通过改变碗口间隙和轴向间隙,研究笔头关键结构参数对积滴墨的影响。综上,本课题为解决墨水与笔头的匹配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制笔行业形成完善的墨水与笔头匹配技术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许江[9](2017)在《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划为艺术学下的“产品设计”专业,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艺术学与工学共有的“工业设计”专业。探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定位、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都显得迫切而重要。通过对国内外产品设计教育现状与模式的考察与调研,尤其侧重对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专业办学情况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野中郁次郎等人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理论”及斯凯莫等人“两种暗默知识”的观点,深入探讨了产品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特征,对SECI知识创造模型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产品设计知识的创造模式,是一种由“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之间的社会化相互作用”与“自我超越的知识与形式知识之间的社会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双知识螺旋创造模式,构建了产品设计知识创造的双螺旋模型理论,为产品设计“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学科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同时对其理论支撑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度的剖析,对产品设计专业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相关的论述。研究指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产品设计双螺旋知识的创新与迭代。针对学生知识创造过程中的知识碎片化问题,探讨了“递进型”课程的培养模式,论述了“递进型”课程培养模式与“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了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假设。“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进一步落脚在教学活动设计、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模式三个层面予以考察研究;以产品设计综合表达课程、企业竞赛合作课程、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坊为例,分低阶、中阶、高阶三个层次对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验证。作为设计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设计专业的教育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属性与特征;有益于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对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形成有效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同样具有意义。

赵帅,张松奇,李震,刘树杰[10](2014)在《浅谈国内外笔头加工设备的发展与现状》文中提出通过论述国内外笔头加工设备的发展,分析了各种不同机床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生产效率等优缺点,以及我国笔头加工设备的国产化问题,最后指出了研制先进多工位机床对我国制笔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圆珠笔加工设备发展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外圆珠笔加工设备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制笔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制笔行业“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制笔行业基本情况
    (二)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显着成果
    (三)推广应用科研成果,促进行业技术创新
    (四)组建制笔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验收
    (五)标准化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六)实施三品战略,成效显着
    (七)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有所提升
    (八)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取得成效
    (九)倡导行业自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十)坚持需求导向,加强人才培育
    (十一)热心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
二、“十三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挑战
三、制笔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发展要求和主要目标
        1、全行业保持平稳增长
        2、提升产品质量,努力拓宽国际市场
        3、质量品牌建设迈向新台阶
        4、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5、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绿色环保和安全生产水平显着提升
    (四)发展重点和重大课题
        1、圆珠笔行业
        2、铅笔行业
        3、墨水行业
        4、记号笔行业
        5、自来水笔行业
四、政策与措施
    (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确保发展规划有效实施
    (二)坚持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四)实施“三品”战略,打造知名品牌
    (五)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端人才
    (六)健全产业集群,创建产业示范区
    (七)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八)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
    (九)加强行业的信息和统计工作

(2)铜制笔头台式加工装备的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笔头简介
    1.3 国内外笔头加工装备研究现状
        1.3.1 国外笔头加工装备发展及现状
        1.3.2 国内笔头加工设备发展及现状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铜制笔头台式加工装备总体方案设计
    2.1 装备设计要求简述
    2.2 装备设计内容
    2.3 装备总体方案设计
        2.3.1 装备系统框架方案设计
        2.3.2 装备整体布局方案设计
        2.3.3 装备回转驱动方案设计
        2.3.4 装备定位装置方案设计
        2.3.5 装备锁口机系统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铜制笔头台式加工装备主要部件设计
    3.1 液压系统设计
        3.1.1 设计要求
        3.1.2 液压缸参数设计
        3.1.3 液压泵及驱动电机功率的确定
    3.2 棘轮设计
    3.3 笔头夹具设计
        3.3.1 夹具设计要求
        3.3.2 夹具结构
    3.4 转盘设计
        3.4.1 回转圆盘结构
        3.4.2 回转圆盘材料
    3.5 锁口机结构设计
        3.5.1 锁口机传动选择
        3.5.2 锁口机具体结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锁口机主轴回转误差分析
    4.1 基于MATLAB的建模思路
    4.2 主轴回转误差数学模型
        4.2.1 径向跳动建模
        4.2.2 轴向窜动建模
        4.2.3 角度摆动建模
    4.3 主轴回转误差仿真分析
        4.3.1 径向跳动误差分析
        4.3.2 轴向窜动误差分析
        4.3.3 角度摆动误差分析
    4.4 悬伸比对回转误差的影响
    4.5 主轴回转误差影响因素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锁口机驱动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
    5.1 锁口机系统的结构特征
    5.2 锁口机转轴系统静力分析
        5.2.1 静力学分析理论基础
        5.2.2 驱动系统零件模型建立
        5.2.3 材料设定与网格划分
        5.2.4 载荷与约束施加
        5.2.5 驱动系统零件有限元分析
    5.3 锁口机驱动系统振动分析
        5.3.1 机床系统振动机理介绍
        5.3.2 临界转速介绍
    5.4 锁口机驱动系统模态分析
        5.4.1 驱动系统模型
        5.4.2 模态分析基础
        5.4.3 模型简化及导入
        5.4.4 施加约束及转速设置
        5.4.5 求解结果分析
    5.5 锁口机驱动系统振动的影响因素
        5.5.1 轴承支承间距对临界转速的影响
        5.5.2 支承刚度对临界转速的影响
        5.5.3 轴段直径对临界转速的影响
    5.6 理论与模拟对比分析
    5.7 锁口机驱动系统的谐响应分析
        5.7.1 谐响应分析原理
        5.7.2 谐响应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铜制笔头台式加工装备的组装和调试
    6.1 铜制笔头台式加工装备的组装
    6.2 铜制笔头台式加工装备的调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紧抓身心发展关键期,有效促进身体运动能力
        1.1.2 动作协调能力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3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运动技能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1.1.4 对国家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点
        1.5.1 选题的创新
        1.5.2 研究方法的创新
        1.5.3 思想观点的创新
    1.6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运动视觉及运动视觉训练的概念
        2.1.2 动作协调能力的概念
        2.1.3 运动能力的概念
    2.2.关于运动视觉及训练的研究
        2.2.1 关于视觉机理机制的研究
        2.2.2 关于运动视觉起源的研究
        2.2.3 关于运动视觉的理论研究
        2.2.4 关于运动视觉和运动项目之间关系的研究
        2.2.5 关于运动视觉康复的研究
        2.2.6 关于运动视觉搜索的研究
        2.2.7 关于运动视觉训练效果评价的研究
        2.2.8 关于运动视觉训练的原则
        2.2.9 小结
    2.3 关于动作协调能力的相关研究
        2.3.1 关于动作协调能力分类的研究
        2.3.2 关于动作协调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2.3.3 关于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研究
        2.3.4 小结
    2.4 关于运动视觉训练与动作协调能力相关性的研究
    2.5 研究的理论基础
        2.5.1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5.2 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规律
        2.5.3 运动生理学理论基础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德尔菲法
        3.2.5 实验法
        3.2.6 测试法
        3.2.7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视觉训练的方法设计
        4.1.1 运动视觉内容
        4.1.2 运动视觉训练方法
        4.1.3 运动视觉训练方法的确定
    4.2 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4.2.1 建立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论基础
        4.2.2 基本原则
        4.2.3 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
    4.3 干预前总体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4.4 干预前不同水平不同性别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差异分析
        4.4.1 水平一男生差异分析
        4.4.2 水平一女生差异分析
        4.4.3 水平二男生差异分析
        4.4.4 水平二女生差异分析
        4.4.5 水平三男生差异分析
        4.4.6 水平三女生差异分析
        4.4.7 小结
    4.5 干预前后不同水平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基础指标对比分析
        4.5.1 干预前后水平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基础指标对比分析
        4.5.2 干预前后水平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基础指标对比分析
        4.5.3 干预前后水平三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基础指标对比分析
        4.5.4 小结
    4.6 干预前不同水平不同性别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1 反应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2 空间定向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3 本体感知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4 节奏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5 平衡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6 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7 小结
    4.7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反应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7.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接反弹六角球描述性统计分析
        4.7.2 干预后接反弹六角球方差分析
        4.7.3 小结
    4.8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空间定向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8.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十字象限转身跳描述性统计分析
        4.8.2 干预后十字象限转身跳方差分析
        4.8.3 小结
    4.9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本体感知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9.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跳绳描述性统计分析
        4.9.2 干预后跳绳方差分析
        4.9.3 小结
    4.10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节奏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10.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栏间折返描述性统计分析
        4.10.2 干预后栏间折返方差分析
        4.10.3 小结
    4.11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平衡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11.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走平衡木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2 干预后走平衡木方差分析
        4.11.3 小结
    4.12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认知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12.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绳梯识图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2 干预后绳梯识图方差分析
        4.12.3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价值
        5.1.2 系统科学的确立运动视觉训练的方法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5.1.3 研究中确定的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适用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1.4 运动视觉训练有助于小学生的视觉能力的改善
    5.2 建议
        5.2.1 运动视觉训练作为青少年儿童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训练
        5.2.2 加强对运动视觉训练的基础研究和实证研究
        5.2.3 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进行运动视觉的训练设计
        5.2.4 加强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普适性研究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2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及视力基本情况的调查
附件3 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附件4
附件5 运动视觉训练方法李克特量表
附件6 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筛选专家意见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证书与荣誉
附录

(4)十年砥砺 硕果闪耀——记中国制笔行业的十年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十年发展春华秋实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标准先行与日俱进
产业集群黑马奔腾
品牌建设砥行磨名
智能制造机变如神
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人才培养鸾翔凤集
展望未来方兴未艾

(5)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表面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浸渍胶膜纸研究背景
        1.1.2 胶合板及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生产原料现状
        1.2.2 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国内研究进展
        1.2.3 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国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本课题研究内容
        1.3.2 本课题研究意义
2 原材料性能研究
    2.1 浸胶纸理化性能测定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1.4 结果与分析
    2.2 基材含水率检测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2.4 结果与分析
    2.3 尺寸稳定性试验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设备
        2.3.3 试验方法
        2.3.4 结果与分析
    2.4 浸胶纸热压性能试验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设备
        2.4.3 试验方法
        2.4.4 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节
3 胶合板制备热压工艺研究
    3.1 一次热压法制备胶合板及其性能研究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备
        3.1.3 制备与试验方法
        3.1.4 结果与分析
    3.2 改进一次法制备胶合板及其表面性能研究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备
        3.2.3 制备方法
        3.2.4 结果与分析
    3.3 改进二次法制备胶合板及其表面性能研究
        3.3.1 试验材料
        3.3.2 实验设备
        3.3.3 制备方法
        3.3.4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节
4 胶合板制备冷压工艺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实验设备
    4.3 试验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节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校内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6)中性圆珠笔笔头加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子弹头型笔头结构
2、笔头加工设备
3、加工工艺和流程
    3.1、加工工序
    3.2、加工刀具和切削工艺
    3.3、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4、弹簧笔头的装配
5、总结和展望

(7)中性笔墨水润滑体系及其书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中性笔简述
        1.2.1 中性笔的发展史
        1.2.2 中性笔的书写原理
        1.2.3 中性笔笔头
    1.3 中性墨水简述
        1.3.1 中性墨水的组成
        1.3.2 中性墨水的配制工艺
    1.4 中性笔的润滑性能及润滑机理
        1.4.1 边界摩擦和边界润滑
        1.4.2 中性墨水对笔头的润滑
    1.5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目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中性墨水基础配方体系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2.2 中性墨水的配置
        2.2.3 理化性能表征
        2.2.4 书写性能表征
    2.3 配方组分对中性墨水性能的影响
        2.3.1 增稠剂对中性墨水性能的影响
        2.3.2 保湿剂对中性墨水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水性润滑剂对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3.2.2 水性润滑剂的添加
        3.2.3 理化性能表征
        3.2.4 书写性能表征
        3.2.5 笔头摩擦系数及磨损量表征
    3.3 水性润滑剂在中性墨水配方中的应用
        3.3.1 不同润滑剂对中性墨水润滑性能的影响
        3.3.2 润滑剂的添加量对墨水润滑性能的影响
        3.3.3 润滑剂润滑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中性笔书写润滑膜成膜机制及其对书写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4.2.2 样品处理及测试
        4.2.3 书写效果表征
    4.3 中性笔书写润滑膜及其对书写性能的影响
        4.3.1 书写润滑膜厚度、化学成分及成膜机制分析
        4.3.2 中性笔笔头球座体表面形貌分析
        4.3.3 中性墨水作用下球珠-球座体摩擦副润滑状态分析
        4.3.4 书写润滑膜对书写性能的影响研究
        4.3.5 书写润滑膜的润滑机理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乳化墨水书写流动仿真分析及与笔头匹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乳化墨水书写流动的数值模拟基础
    2.1 计算流体力学和POLYFLOW软件介绍
        2.1.1 计算流体力学机理
        2.1.2 POLYFLOW软件介绍
    2.2 流变学简介
        2.2.1 流体类型
        2.2.2 流变模型
        2.2.3 触变性和屈服应力
    2.3 运动控制方程
        2.3.1 连续性方程
        2.3.2 动量方程
        2.3.3 伯努利方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乳化墨水与笔头匹配的书写流动仿真
    3.1 仿真建模
        3.1.1 几何模型和网格划分
        3.1.2 材料参数的确定
        3.1.3 边界条件
        3.1.4 仿真结果
    3.2 书写流动仿真分析
        3.2.1 笔头结构与出墨量的关系
        3.2.2 墨水特性与出墨量的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乳化墨水与不同笔头匹配研究
    4.1 乳化A墨水与不同笔头的匹配
        4.1.1 乳化A墨水与C-1615 笔头匹配检测
        4.1.2 乳化A墨水与C-1614 笔头匹配检测
        4.1.3 乳化A墨水与不同笔头匹配检测结果分析
    4.2 乳化B墨水与不同笔头的匹配
        4.2.1 乳化B墨水与C-1615 笔头匹配检测
        4.2.2 乳化B墨水与C-1614 笔头匹配检测
        4.2.3 乳化B墨水与不同笔头匹配检测结果分析
    4.3 乳化C墨水与不同笔头的匹配
        4.3.1 乳化C墨水与C-1615 笔头匹配检测
        4.3.2 乳化C墨水与C-1614 笔头匹配检测
        4.3.3 乳化C墨水与不同笔头匹配检测结果分析
    4.4 匹配综合评价
        4.4.1 C-1615 笔头与三种乳化墨水匹配结果分析
        4.4.2 C-1614 笔头与三种乳化墨水匹配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笔头材料对书写性能的影响
    5.1 笔头材料化学成分分析
    5.2 笔头材料的硬度测试
    5.3 笔头材料的粗糙度测试
    5.4 切削试验
        5.4.1 钻削试验
        5.4.2 车削试验
    5.5 不同材料笔头的书写性能分析
        5.5.1 磨损量测试
        5.5.2 出墨量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笔头的结构参数对匹配的影响
    6.1 试验部分
    6.2 碗口间隙的对积滴墨的影响
    6.3 轴向间隙的对积滴墨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理论基础
        1.3.1 研究对象及涉及的相关术语界定
        1.3.2 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1.4.2 国外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1.4.3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启示
    1.5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产品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2.1 国内产品设计专业教育现状调查
        2.1.1 国内产品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概述
        2.1.2 中国(大陆)本科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2.1.3 中国(大陆)本科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教育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2.2 国外产品设计专业教育举例——以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为例
        2.2.1 国外产品设计专业的办学现状概述
        2.2.2 美国产品设计专业的教育概况
        2.2.3 德国产品设计专业的办学理路
        2.2.4 日本产品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
    2.3 国内外产品设计专业教育现状解析
        2.3.1 国内产品设计教育取得的成绩
        2.3.2 国内产品设计教育的不足
        2.3.3 发达国家产品设计专业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品设计专业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相关理论溯源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
        3.1.3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3.2 产品设计专业知识的创造模式
        3.2.1 SECI模型的基本构成
        3.2.2 产品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
        3.2.3 产品设计中的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
        3.2.4 产品设计中的两类暗默知识
        3.2.5 自我超越的知识创造过程
    3.3 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创造的过程
        3.3.1 产品设计知识转换的双SECI模式
        3.3.2 产品设计知识创造的促进条件
        3.3.3 产品设计知识创造过程的五个阶段
        3.3.4 对SECI模型的扩展:双螺旋知识创造模型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品设计专业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4.1 “项目驱动式(PBL)”教学模式理论体系
        4.1.1 “项目驱动式(PBL)”教学模式的概念
        4.1.2 “项目驱动式(PBL)”教学模式的内容
        4.1.3 “项目驱动式(PBL)”教学模式的特征
        4.1.4 “项目驱动式(PBL)”教学模式的价值
    4.2 产品设计专业教育引入 “项目驱动式(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4.2.1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特色
        4.2.2 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精 “艺”良 “工”,行知并重
        4.2.3 产品设计专业实践对 “项目驱动式(PBL)”教学的呼唤
    4.3 日本多摩美术大学 “项目驱动式(PBL)”教学模式运用举例
        4.3.1 “项目驱动式(PBL)”教学模式的设定
        4.3.2 教学模式对应的课程系统
        4.3.3 教学成果及启示
    4.4 “递进型”课程培养模式与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4.4.1 “递进型”课程的培养模式
        4.4.2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品设计专业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构建之教学活动设计
    5.1 “递进项目驱动式”模式下的教学目标分析
        5.1.1 造型与工程相贯通的设计综合表达能力
        5.1.2 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设计思维能力
        5.1.3 以创新为核心的设计精神
    5.2 “递进项目驱动式”模式下教学内容分析
        5.2.1 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以知识创新为导向(KCO)
        5.2.2 民间设计教育的兴起与高校 “开门办学”的新机遇
        5.2.3 虚实项目的有机结合
    5.3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角色
        5.3.1 “三模块”培养模式下的产品设计专业师资配置探讨
        5.3.2 从 “知识传递”到 “学习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5.3.3 从 “被动学习”到 “主动创造”——学生知识获取策略的转变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品设计专业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构建之课程设计
    6.1 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模块
        6.1.1 国内主流设计院校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模块
        6.1.2 “三模块”课程设计的优势与不足
        6.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课程设计
    6.2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计目标
        6.2.1 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6.2.2 培育学生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
        6.2.3 激发学生自我知识螺旋的更新迭代
    6.3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内容建设
        6.3.1 建设自组织学习团队
        6.3.2 创建知识共享平台
        6.3.3 项目驱动式学习的引入:在实践中学习与创造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产品设计专业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构建之教学评价模式
    7.1 产品设计专业教学评价模式的重构
        7.1.1 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7.1.2 从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7.1.3 从终结性评价走向形成性评价
        7.1.4 从量评走向质评
    7.2 产品设计专业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评价内容
        7.2.1 以个体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创新过程为评价的核心
        7.2.2 以 “艺工结合”与课程衔接效度为评价的基础
        7.2.3 以实践教学成效为课程验收标准
    7.3 产品设计专业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
        7.3.1 直接评价
        7.3.2 间接评价
        7.3.3 互动式评价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产品设计专业 “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实践
    8.1 产品设计专业初阶课程教学实践——以 “产品设计综合表达”为例
        8.1.1 产品设计综合表达相关概念与课程内容的界定
        8.1.2 产品设计综合表达教学内容规划与展开
        8.1.3 产品设计综合表达课程教学方式探索
    8.2 产品设计专业中阶课程教学实践——以某企业设计竞赛合作课程为例
        8.2.1 企业竞赛合作课程情况概述
        8.2.2 企业竞赛合作课程教学实施与展开
        8.2.3 企业竞赛合作课程教学方式探索
    8.3 产品设计专业高阶课程教学实践——以 “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坊为例
        8.3.1 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坊课程概述
        8.3.2 工作坊教学实施与展开
        8.3.3 工作坊课程教学方式探索
    8.4 本章小结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中国(大陆)本科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 2: 中国(大陆)本科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 3: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国内外圆珠笔加工设备发展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制笔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J]. China Wrting Instrument Association;. 中国制笔, 2021(03)
  • [2]铜制笔头台式加工装备的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D]. 葛塨威. 东华大学, 2021(01)
  • [3]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影响的研究[D]. 张世平.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
  • [4]十年砥砺 硕果闪耀——记中国制笔行业的十年发展[J]. 石聿文. 中国制笔, 2020(03)
  • [5]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表面性能的研究[D]. 张圆.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6]中性圆珠笔笔头加工工艺研究[J]. 应必烈,苏娟,郭亨长.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12)
  • [7]中性笔墨水润滑体系及其书写性能研究[D]. 苏娟.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8]乳化墨水书写流动仿真分析及与笔头匹配技术研究[D]. 黄震. 东华大学, 2019(03)
  • [9]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D]. 许江. 江南大学, 2017(12)
  • [10]浅谈国内外笔头加工设备的发展与现状[J]. 赵帅,张松奇,李震,刘树杰. 中国制笔, 2014(04)

标签:;  ;  ;  ;  

国内外圆珠笔加工设备发展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