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省劳务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王正谱[1](2022)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提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1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两个一百年”重大历史交
苟廷佳[2](2021)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文中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发源于此,惠泽我国20个省区以及东南亚5个国家,是维系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的腹地,拥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战略地位,是国家至关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产品供给地,为维护中国乃至亚洲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三江源也是亚洲、北半球乃至世界气候变化的预警区、敏感区和启动区,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发挥着指示和前瞻的重要作用。然而,三江源脆弱的生态系统环境导致环境保护和修复成本高;受生态产品外部性影响,三江源地区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并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长期被无偿享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未能充分实现;加上三江源因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而被限制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上述因素导致当前三江源地区三生空间矛盾突出,同时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压力。因此,通过研究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探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现人地和谐的发展模式,打造三江源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路径,实现三江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围绕“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题”,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分析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和困境,全面系统的提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机制,为缓解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实现三江源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体现在:(1)系统的构建了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框架。研究框架中包括: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性框架、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指导。(2)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三江源生态产品总价值为6568.56亿元/年。同时在绿色GDP指标基础上,提出构建“三江源经济-生态生产总值(SJYGEEP)”指标评价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突出三江源的生态地位和生态价值,对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3)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受三江源居民“生态补偿满意度”和“生态旅游业认识”的影响;需求意愿受“淡水资源支付意愿”、“机会成本支付意愿”、“共享牧场支持度”、“对口支援省份是否享受生态产品特别优惠”等因素的影响。(4)从生态产品构成视角出发,全面系统研究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具体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基于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三江源生态产品分类、价值实现现状和面临困境,提出贴合国家现行政策与三江源实际、突出三江源特色的价值实现路径,并结合路径,提出“调查监测-核算评估-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制度保障-持续推进”的系统性价值实现机制。由于三江源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并存,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地,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对促进当地生态产业发展和融合、保障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桑可心[3](2021)在《辽宁省公立医疗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L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谭红[4](2021)在《四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邓熙媛[5](2021)在《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能力建设研究 ——基于可行能力视角》文中研究说明
张迎[6](2021)在《资本理论视角下江苏篮球后备人才流失现象研究》文中提出篮球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关涉到我国篮球事业发展的生态和高度。江苏篮球一直以来在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板块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近年来,江苏篮球人才流失严重,尤其男子后备人才面临断层。为此,加强后备人才流失现象及其根源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进行梳理,考察江苏篮球后备人才流失的现象,剖析造成后备人才流失的制度环境、基本触因、过程及后果,并提出应对策略。以资本理论为分析架构,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得出如下结论:1、人力资本方面,专业队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突出,比赛和升学的压力迫使运动员多渠道寻找出路,增值人力资本;2、经济资本方面,在经济资本转换的压力下,篮球市场缺乏统一管理,志愿性、社会性和企业化的篮球组织将训练有素的篮球后备人才送往其他省份牟利,则加速了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的大量流失;3、社会资本方面,篮球后备人才的流动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非正式”交流特性,以信任关系、情感联系为主要方式的人才流动更加具有影响力,造成“暗箱操作”和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在加大;4、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方面,求学、升学的压力及青少年篮球人口基数足够大,出场比赛的机会少和教练员对球员发展的定位不清晰会影响后备人才的身份认同以及对团队的归属感。
郜培[7](2021)在《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税务部门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部门之一,传统的税务工作更多的侧重于“管理”方面,在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过程中,税务部门也开始更加侧重于向纳税人提供高效优质的纳税服务。经过国家机构改革,在2018年国税与地税重新合并为一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大大提高了涉税业务的办理效率。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税务部门的工作压力也在与日俱增。目前,全国各地的“互联网+税务”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让纳税人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已成为征纳双方的共识。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现有的“互联网+税务”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纳税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如何结合新技术,加速构建“智慧税务”服务新模式,是时代发展对税务部门提出的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税务部门的转型升级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济南市Z区税务局“智慧税务”服务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济南市Z区税务局“智慧税务”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思路,梳理目前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已取得的成效。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流程再造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基层税务部门在“智慧税务”服务上面临的各种挑战,如智慧服务理念不统一、平台功能不全面、纳税服务质效不高等,都是“智慧税务”服务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主要是缺乏统筹规划、缺乏新技术的有效支撑、人才储备与需求不匹配、反馈响应机制不完善等。本文根据目前“智慧税务”服务建设面临的客观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试图总结一些对基层税务部门“智慧税务”服务平台建设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即建设智慧政务生态圈、提升平台全职能水平、优化人才梯队建设、加强反馈响应机制建设等,为进一步推进基层“智慧税务”服务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任纲领[8](2021)在《新基建背景下JX电力工程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跨越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新型基础建设的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JX电力工程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属的重要分公司,承借国家新基建的大势,加快推进公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升市场份额和业界内的竞争力,跻身一流企业,巩固其国内外市场的地位,意义非凡。因此,研究电力工程公司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JX电力工程公司的分析,结合新基建背景下中国电力行业的竞争环境,运用SWOT分析法对JX电力工程公司自身的优劣势、外部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利用SWOT综合分析建立矩阵,通过最佳组合得出对JX电力工程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针对新基建背景下电力工程公司竞争力提升,提出了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并针对如何提升我国电力行业竞争力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主要从组织结构优化,人才培育,考核机制的完善,内部管理提升,优化企业战略,加强风险预防,加快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等路径,促进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JX电力工程公司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基本目标,分析企业竞争力制约的因素,建立合理的系统的可操作的保障体系和提升策略,加快企业发展。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主要体现在企业制度、管理、技术创新上,但是在管理实践系统性、操作性方面不足,针对不足论文提出了对企业竞争力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可行的策略和保障。本文的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新基建背景下JX电力工程公司清晰意识到企业发展的机遇与威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品质,加强目标管理和考核,优化人员配置,加快技术革新,不断促进JX电力工程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刘欣[9](2021)在《黑龙江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民生发展方向的建议中指出要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医养结合,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构建孝亲敬长的氛围和制度完善的服务体系,更符合现代社会老年人对理想晚年生活的向往。黑龙江省作为人口大省,在近年来年轻人口长期外流与老龄化压力增加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是收入低生活困难老年人的家庭本就缺乏劳动力。从社区、养老机构和医院三个着力点出发,其宗旨是实现医、养的的功能互补、相辅相成。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应对老龄化的号召,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经营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实践中逐渐发展成一整套完备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老年人就医、护理、康复等医疗需求,使一部分老年人真正享受到了科技人文进步的成果。当前我省在更新改革养老机构工作的取得了初步成效,分散的小型养老院迎来了机构重组和政策支持的新机遇,然而在社区医养结合发展的进度较为缓慢,大部分想要实现居家养老、就医的愿望尚未得到较好满足。在进行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以福利多元主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为理论基础,从福利性质、责任承担者和享受者展开研究,得出当前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着社会资本不足、医养机构收费标准高、医疗资源与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现有模式缺乏融合地区特色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得出老年人的个体特征、月收入、对医养结合了解程度、能否获得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参与娱乐活动、被照顾状况满意度、自理情况和患慢性病数量会影响老年人的参与意愿,基于以上研究从政府扶持力度、行业收费标准制定、专业服务人才培训和打造地方特色四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高云亮[10](2021)在《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文中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问题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在精准扶贫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政治引领优势、统筹协调作用、资源整合功能是保证广大贫困村实现脱贫的重要动因,也是推动农村党建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截止2019年底,我国已在533824个行政村建立党组织,覆盖率超过99%。1从基层党组织引领干部群众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来看,精准扶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形成鲜明的交互促进特征:一方面,贫困村的扶贫必须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来推动、组织、实施;另一方面,精准扶贫又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提升功能为重点的自身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工作已进入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战略决胜期,由于扶贫主体的自身能力因素、脱贫主体的内在动力因素、帮扶策略的试用匹配因素、扶贫保障的机制体制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精准扶贫的成效受到一定制约。在此种情形下,在今后的脱贫攻坚中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特定功能,如何才能强化农村党组织功能促进脱贫实效,如何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功能内涵,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如何实现等等,这些问题亟需提上重要日程,也是我们党巩固农村执政根基、加强自身建设、推动脱贫实现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从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历史演进来看,能够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下科学高效地推进脱贫攻坚提供经验借鉴。扶贫救济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组织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承接落实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代赈政策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扶贫开发阶段专门成立农村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增强了广大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有效加强对农村扶贫工作的领导,承接落实贫困县独有的优惠政策,增强扶贫攻坚的驱动力。扶贫攻坚阶段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互促模式促进贫困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新世纪综合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格局中形成攻坚合力,以“一体两翼”战略建立农户参与式利益协调,以“多予、少取、放活”的强农惠农方针确立利益协调的行动导向。新时代精准脱贫阶段主要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主导、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承接第一书记驻村制度安排,促进精准化脱贫与党的政策机制有效衔接,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典型做法,呈现出脱贫攻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统筹性、制度政策与利益诉求衔接的科学性等特征。我们党通过探索与实践,不仅使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显着加强,彰显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背景下脱贫攻坚的贫困治理价值。从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内涵看,在对政党功能作用理论展开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村级党组织履行功能时呈现出直接现实性、动态不均性、相对变易性、权责限定性、权威内生性等基本特点,分类分析了影响村级党组织功能的历史选择因素、制度机制因素、利益结构因素、干部能力因素和服务保障因素,在本体层面、载体层面、中接层面、取向层面、职责层面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定位。以此为基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组织建设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宣传教育功能、联系群众功能、整合动员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性地提出生态建设功能供理论研讨;通过对习近平在精准扶贫中关于村党支部功能重要论述的话语分析,析理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这一特定条件下发挥的核心领导功能、队伍建设功能、致富引领功能、宣传扶志功能、资源整合功能、基础保障功能等实际功能;阐明了在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作用机制,为后文研究提供基本遵循。在对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时,一是以全国范围内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实现状况为标的,结合历史考察方法进行重点梳理。二是选取甘肃省陇南市、兰州新区的10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调研对象,对其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状况开展实证研究。三是结合中观层面的功能实现状况和微观层面的调研走访结果,推证出精准扶贫进程中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功能主体本位化、功能结构固有化、功能方式单一化、功能策略浅表化、功能保障低效化等主要问题,并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深入探究问题成因。在脱贫攻坚背景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主要途径应当聚焦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以多元化为引领,拓展功能主体。以加强扶贫引领为指向创新农村党组织本体设置、以加强扶贫公开为导向健全党务村务监督主体、以加强扶贫领导为取向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第二,以科学化为原则,完善功能结构。重点是:坚持选育结合,完善力量结构;坚持培优训强,完善素质结构;坚持科学衔接,完善制度结构。第三,以多元化为要求,丰富功能方式。尤其是:坚持多元推动,统筹扶贫方式;坚持要素整合,统筹扶贫资源;坚持人才整合,统筹精英参与。第四,精准化为内涵,实施功能策略。必须着力于:推动精准识别,克服“漏桶效应”;推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成效;推动精准考核,完善评价机制。第五,以持续化为导向,加强功能保障。持续壮大村级积累,持续健全协调体系,持续强化服务保障,为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提供强大支撑。从现实来看,广大农村地区当下乃至今后两年的扶贫攻坚工作具有极端特殊性:既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收官阶段,也是既有脱贫成果的检验巩固阶段;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决胜阶段,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的布局强基阶段。值得指出的是,全面小康是一个大的历史范畴,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多维建设的有机统一,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结果和归宿。因此,精准扶贫思想的最大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针对脱贫攻坚实践的指导意义,而在于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目标为统率,促成路线、方针、政策、举措、治理能力、具体工作等全方位的精准化,从根本上提升发展效能。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彰显农村党组织的功能,以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着力点,带动农村“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立体、科学、渐进地融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我省劳务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省劳务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论文提纲范文)
(2)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数据来源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国外文献分析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国内文献分析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研究述评 |
2.4 国内外经验启示 |
2.4.1 国际经验和启示 |
2.4.2 国内经验和启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 |
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
3.1.1 生态产品形成的基础理论 |
3.1.2 生态产品价值形成的理论基础 |
3.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
3.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 |
3.2.1 相关概念及辨析 |
3.2.2 生态产品价值 |
3.2.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3.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3.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梳理 |
3.3.2 基于产权-需求矩阵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3.3.3 生态产品分类的价值实现路径 |
3.4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框架 |
3.4.1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回归模型 |
3.4.2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性框架 |
3.4.3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 |
4.1 三江源概况 |
4.1.1 地理位置 |
4.1.2 自然条件 |
4.1.3 社会经济条件 |
4.1.4 生态地位 |
4.1.5 生态保护 |
4.2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
4.2.1 三江源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 |
4.2.2 三江源生态资产总值 |
4.2.3 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4.2.4 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估算 |
4.2.5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分析 |
5.1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问卷调查 |
5.1.1 调查地区选取及原因 |
5.1.2 问卷基本情况 |
5.1.3 数据收集和检验 |
5.1.4 描述性统计 |
5.1.5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5.1.6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分析结果 |
5.2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问卷调查 |
5.2.1 问卷基本情况 |
5.2.2 数据收集和检验 |
5.2.3 描述性统计 |
5.2.4 空间交叉分析 |
5.2.5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5.2.6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分析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6.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分类 |
6.1.1 生态农畜产品 |
6.1.2 淡水资源产品 |
6.1.3 清洁能源电力产品 |
6.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
6.2.1 畜牧业发展现状 |
6.2.2 水资源价格和交易现状 |
6.2.3 绿电交易现状 |
6.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
6.3.1 市场基础不健全 |
6.3.2 生态畜牧业发展受限 |
6.3.3 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
6.3.4 科技和人才支撑薄弱 |
6.4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6.4.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直接交易路径 |
6.4.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产业化路径 |
6.4.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产业生态化路径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7.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分类 |
7.1.1 三江源固碳释氧产品 |
7.1.2 三江源土壤保持产品 |
7.1.3 三江源水源涵养产品 |
7.1.4 三江源净化产品 |
7.1.5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产品 |
7.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
7.2.1 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现状 |
7.2.2 三江源生态补偿现状 |
7.2.3 三江源生态补偿成效 |
7.2.4 对口支援三江源的成效 |
7.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
7.3.1 政府主导下三江源生态产品购买力度有待增强 |
7.3.2 基础制度和政策工具仍待完善 |
7.3.3 市场化交易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
7.4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7.4.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市场化路径 |
7.4.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横向生态补偿 |
7.4.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纵向生态补偿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8.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资源 |
8.1.1 三江源旅游资源 |
8.1.2 三江源文化资源 |
8.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
8.2.1 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
8.2.2 三江源各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
8.3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
8.3.1 生态文化产品开发和传播有待提升 |
8.3.2 生态文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
8.3.3 生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
8.3.4 三江源自然条件制约性明显 |
8.3.5 地区发展与保护矛盾依旧突出 |
8.4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8.4.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顶层设计 |
8.4.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基础建设 |
8.4.3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生态产业化 |
8.4.4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产业生态化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9.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监测确权交易机制 |
9.1.1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信息普查 |
9.1.2 推进三江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
9.1.3 构建三江源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机制 |
9.2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
9.2.1 推行三江源绿色产品认证标准 |
9.2.2 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平衡 |
9.2.3 拓宽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
9.2.4 促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
9.3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
9.3.1 完善三江源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
9.3.2 建立三江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9.4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 |
9.4.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法律制度保障机制 |
9.4.2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 |
9.4.3 建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 |
9.4.4 加大三江源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
9.5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 |
9.5.1 强化行政职能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9.5.2 设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 |
9.5.3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9.5.4 健全三江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受益付费制度 |
9.6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机制 |
9.6.1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 |
9.6.2 制定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 |
9.6.3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 |
9.7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建议 |
9.7.1 持续发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和体制改革优势 |
9.7.2 持续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提标扩面 |
9.7.3 加快实施三江流域协同保护共建共享机制 |
9.7.4 推进对口支援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9.7.5 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
9.7.6 加快推动三江源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
9.7.7 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 |
第十章 结论、贡献与讨论 |
10.1 主要研究结论 |
10.2 创新点 |
10.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情况调查 |
附录二 三江源居民生态产品供给情况调查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6)资本理论视角下江苏篮球后备人才流失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
1.3.1 人力资本 |
1.3.2 经济资本 |
1.3.3 社会资本 |
1.3.4 文化资本 |
1.3.5 象征资本 |
1.3.6 资本理论在相关领域研究的运用与述评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资本的概念界定 |
1.4.2 后备人才的界定 |
1.4.3 人才流失的界定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案例分析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流失现状考察 |
3.1.1 江苏省现有后备人才数量和结构 |
3.1.2 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流失现象考察 |
3.2 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流失现象拷问 |
3.2.1 江苏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实践场 |
3.2.2 人力资本是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的本质属性 |
3.2.3 经济资本是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流失最基本的触因 |
3.2.4 社会资本决定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流失的渠道与方式 |
3.2.5 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调节了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流失的过程与后果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2.1 鼓励篮球后备人才健康流动 |
4.2.2 以教练员队伍建设为突破口 |
4.2.3 以职业俱乐部发展为引导源 |
4.2.4 以体教融合作为根本的保障 |
4.2.5 以成本补偿作机制作为调节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专家访谈提纲 |
(7)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智慧税务 |
2.2 纳税服务 |
2.3 理论基础 |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3.3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
第三章 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的基本情况 |
3.1 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发展历程简介 |
3.2 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措施 |
3.2.1 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平台功能设计 |
3.2.2 “智慧税务”的特点 |
3.3 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建设取得的成效 |
3.3.1 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 |
3.3.2 提高办税服务厅工作质效 |
3.3.3 拓宽了办税渠道 |
3.3.4 提高了纳税人满意度 |
第四章 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存在的问题 |
4.1 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问题调查 |
4.1.1 调查问卷情况 |
4.1.2 访谈情况 |
4.2 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存在的问题 |
4.2.1 部门间“智慧税务”服务理念尚不统一 |
4.2.2 “智慧税务”服务平台功能不够全面 |
4.2.3 纳税服务质效不高 |
第五章 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智慧税务”服务缺乏统筹规划 |
5.2 “智慧税务”服务平台缺乏新技术的有效支撑 |
5.3 人才储备与“智慧税务”需求不匹配 |
5.4 “智慧税务”服务反馈响应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六章 济南市Z区完善“智慧税务”服务的对策 |
6.1 建设智慧政务生态圈 |
6.1.1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6.1.2 转变传统税务工作思想理念 |
6.1.3 拓展“智慧税务”服务宣传方式 |
6.2 全面提升“智慧税务”服务平台全职能水平 |
6.2.1 建设“风险+信用”双支撑和“数据+规则”双驱动体系 |
6.2.2 匹配纳税人智慧办税需求 |
6.2.3 强化新技术与涉税业务的融合 |
6.3 深入优化智慧税务人才梯队建设 |
6.3.1 加强人才队伍综合能力培养 |
6.3.2 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制度 |
6.3.3 积极引入社会资源 |
6.4 加强反馈响应机制建设 |
6.4.1 增强纳税人参与意识 |
6.4.2 增加意见反馈渠道 |
6.4.3 提高问题响应速度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访谈 |
问卷调查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新基建背景下JX电力工程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竞争力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竟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SWOT分析法 |
2.1.1 SWOT的定义 |
2.1.2 SWOT的作用 |
2.1.3 SWOT分析步骤 |
2.2 新基建的概述 |
2.2.1 新基建的概念 |
2.2.2 新基建的体系特点 |
2.3 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描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JX电力工程公司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JX电力工程公司概况 |
3.2 外部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2.5 法律环境分析 |
3.3 内部环境分析 |
3.3.1 公司能力分析 |
3.3.2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JX电力工程公司竞争力SWOT分析和策略 |
4.1 JX电力工程公司竞争力现状分析 |
4.1.1 JX电力工程公司资产状况分析 |
4.1.2 JX电力工程公司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
4.1.3 JX电力工程公司管理状况分析 |
4.2 JX电力工程公司优势(Strengths) |
4.2.1 施工管理队伍专业 |
4.2.2 施工技术装备先进 |
4.2.3 企业文化独具特色 |
4.2.4 战略思路定位清晰 |
4.3 JX电力工程公司劣势(Weakness) |
4.3.1 电网建设市场面临巨大压力 |
4.3.2 安全管理面临严峻形势 |
4.3.3 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提升困难 |
4.4 JX电力工程公司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
4.4.1 经济发展势头好,电网市场需求旺盛 |
4.4.2 电网投资持续扩大,技术升级不断改善 |
4.4.3 政策支持,多元业务不断增大 |
4.5 JX电力工程公司面临的挑战(Threats) |
4.5.1 企业规模需进一步扩大 |
4.5.2 企业业务需进一步拓展 |
4.5.3 企业核心能力需持续增强 |
4.6 SWOT综合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力工程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 |
5.1 电力工程公司竞争力支撑 |
5.1.1 明确战略方向 |
5.1.2 拓展做精业务 |
5.1.3 坚定发展目标 |
5.2 电力工程公司竞争力提升保障 |
5.2.1 优化组织保障体系 |
5.2.2 完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
5.2.3 优化财务管理保障体系 |
5.2.4 升级技术装备体系 |
5.2.5 风险控制保障体系 |
5.2.6 企业文化保障体系 |
5.2.7 战略组织管理体系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黑龙江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健康老龄化 |
2.1.2 养老服务 |
2.1.3 医养结合 |
2.1.4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福利多元理论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3 公共产品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黑龙江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
3.1 外部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技术环境 |
3.1.4 社会环境 |
3.2 黑龙江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 |
3.2.1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
3.2.2 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服务 |
3.2.3 社区嵌入式医养服务 |
3.3 黑龙江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
3.3.1 社会资本不足 |
3.3.2 医养机构收费标准高 |
3.3.3 医疗资源与专业护理人员匮乏 |
3.3.4 医养结合模式未体现地区特色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黑龙江省医养结合模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4.1 问卷调查 |
4.1.1 问卷设计 |
4.1.2 调查对象与发放 |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1 个体特征情况 |
4.2.2 家庭情况 |
4.2.3 需求情况分析 |
4.2.4 选择意愿情况 |
4.3 医养结合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单因素交互分析 |
4.3.1 个体特征交互分析 |
4.3.2 家庭资源交互分析 |
4.3.3 认知情况交互分析 |
4.3.4 社会支持交互分析 |
4.3.5 健康感知交互分析 |
4.4 模型建立与解释变量 |
4.4.1 模型建立 |
4.4.2 解释变量 |
4.5 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黑龙江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对策建议 |
5.1 加大政府对养老行业支持 |
5.1.1 完善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 |
5.1.2 加大医保制度的支持力度 |
5.1.3 鼓励多元主体协调参与 |
5.2 制定养老行业收费标准 |
5.2.1 制定收费政策 |
5.2.2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
5.3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 |
5.3.1 建立人才培训资格制度 |
5.3.2 增强人员储备和激励机制 |
5.3.3 提高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志愿参与 |
5.4 建立具备地方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 |
5.4.1 中医资源融入养老模式 |
5.4.2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质量 |
5.4.3 打造旅养结合的地方特色 |
5.5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1 选题缘起 |
1.1.1 选题缘由 |
1.1.2 问题意识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梳理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研究成果评析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的理论依据 |
1.1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思想 |
1.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 |
1.1.2 列宁的反贫困思想 |
1.1.3 毛泽东的反贫困思想 |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思想 |
1.1.5 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理论分析 |
1.2.1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概念 |
1.2.2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内涵 |
1.2.3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原理 |
1.2.4 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理论 |
1.3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理论分析 |
1.3.1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特殊性分析 |
1.3.2 精准扶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相互关系分析 |
1.3.3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基本内涵分析 |
1.3.4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二章 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历史考察 |
2.1 扶贫救济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78 年一1985 年) |
2.1.1 组织领导功能:有力推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
2.1.2 政策执行功能: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商业发展 |
2.1.3 统筹协调功能:带动农村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
2.1.4 资源整合功能:助力农村基础设施显着改善 |
2.2 扶贫开发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86 年一1993 年) |
2.2.1 成立农村扶贫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功能的新起点 |
2.2.2 落实专项帮扶计划:加强政策承接功能的着力点 |
2.2.3 纳入贫困县惠顾序列:加强致富引领功能的关键点 |
2.3 扶贫攻坚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94 年一2000 年) |
2.3.1 统筹农村“三位一体”扶贫力量 |
2.3.2 推动建立农村多元互促扶贫模式 |
2.3.3 带领农村群众开展内源扶贫 |
2.4 综合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2001 年一2011 年) |
2.4.1 全力构建农村大扶贫格局 |
2.4.2 在“一体两翼”战略中推进农户参与式扶贫 |
2.4.3 以“多予、少取、放活”确立行动导向 |
2.4.4 在“双轮驱动”中增强农村贫困群众生活保障 |
2.5 精准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2012 年一2020 年) |
2.5.1 扶贫领导作用持续强化 |
2.5.2 功能实现特征更加鲜明 |
2.5.3 引富带富成就广受认同 |
2.5.4 党建扶贫经验值得推广 |
第三章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实证分析 |
3.1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的个案研究 |
3.1.1 样本选择 |
3.1.2 现实表现 |
3.2 精准扶贫中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主要问题 |
3.2.1 功能主体中的本位化问题 |
3.2.2 功能结构中的固有化问题 |
3.2.3 功能方式中的单一化问题 |
3.2.4 功能策略中的浅表化问题 |
3.2.5 功能保障中的低效化问题 |
第四章 精准扶贫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思考 |
4.1 以多元化为方向,拓展功能主体 |
4.1.1 以加强致富引领为指向,创新农村党组织本体设置 |
4.1.2 以加强党群联系为导向,健全党务村务监督主体 |
4.1.3 以加强农村治理为取向,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 |
4.2 以科学化为原则,完善功能结构 |
4.2.1 坚持选育结合,完善力量结构 |
4.2.2 坚持培优训强,完善素质结构 |
4.2.3 坚持科学衔接,完善制度结构 |
4.3 以多样化为要求,丰富功能方式 |
4.3.1 实施多元推动,促成扶贫路径多样化 |
4.3.2 实施资源整合,促成要素配给多样化 |
4.3.3 实施人才战略,促成精英参与多样化 |
4.4 以精准化为内涵,实施功能策略 |
4.4.1 推动精准识别,克服“漏桶效应” |
4.4.2 推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成果 |
4.4.3 推动精准考核,完善评价机制 |
4.5 以持续化为导向,加强功能保障 |
4.5.1 持续壮大村级积累 |
4.5.2 持续健全协调体系 |
4.5.3 持续强化服务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我省劳务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工作报告[N]. 王正谱. 河北日报, 2022
- [2]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D]. 苟廷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3]辽宁省公立医疗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L医院为例[D]. 桑可心.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4]四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D]. 谭红.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5]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能力建设研究 ——基于可行能力视角[D]. 邓熙媛. 贵州民族大学, 2021
- [6]资本理论视角下江苏篮球后备人才流失现象研究[D]. 张迎. 南京体育学院, 2021
- [7]济南市Z区“智慧税务”服务问题研究[D]. 郜培. 山东大学, 2021
- [8]新基建背景下JX电力工程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D]. 任纲领. 南昌大学, 2021
- [9]黑龙江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D]. 刘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10]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D]. 高云亮. 兰州大学, 2021(11)